活血化瘀止漏3例

活血化瘀止漏3例

一、活血化瘀止漏下验案3则(论文文献综述)

杨星[1](2021)在《高建忠运用四逆散加减临证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四逆散是治疗阳郁厥逆证和肝脾不和证的常用方剂,属于导师临床中常用方剂,且疗效颇佳。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历代医家对四逆散的认识,明晰其配伍制方之奥义;再通过收集导师临床医案,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分析导师用四逆散加减临床用方经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收集高建忠老师使用的四逆散加减临床医案453例,把数据分别录入Excel表格,针对医案中性别、年龄、症状、舌象、脉象、用药等内容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探索四逆散加减的临床用方经验。结果:1.频数统计1.1基本情况:通过解析数据,发现:(1)男性占比5.52%,女性占比94.48%,男女比例约为1:17;(2)主要发病年龄在31~40岁,总占比31.57%,发病人群以中年女性为主;发作时间各月频率接近,以7月份相对较多,占比13.91%,2月份较少仅为3.09%。1.2症状分布情况:经过数据收集,症状主要表现在妇科疾病,频率最高的是月经量少(38.85%),其次是经色暗红(26.27%)、经期延后(24.28%)、月经血块(21.41%)、行经腹痛(18.98%);其他症状中频率最高的是便干(34.22%),其次是睡眠欠佳频率较高(24.94%)、腰困(18.54%)、乏力(16.34%)、口干(15.01%)、肢冷和胃脘不适频率均为14.13%。1.3舌脉情况:整理453例医案,发现:舌质以淡暗为主,占比40.62%;暗红舌次之,占比28.92%,暗舌占比17.88%;舌苔以白苔(58.06%)为主;脉象以复合脉象为主,其中脉细缓占比最大为49.23%,其次是脉细弦缓(16.78%),和脉细弦(15.45%),单一脉象所占比例较少,以脉缓为主占比9.49%。1.4用药情况:使用四逆散化裁治疗疾病,常用的药物,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柴胡(100%)、炒鸡内金(84.99%)、生甘草(82.56%)、当归(71.08%)、牡丹皮(70.64%)、枳壳(67.77%)、赤芍(53.20%)、焦山楂(48.79%)、党参(45.25%)、生白芍(42.83%);药物类别方面,以解表药(100%)为主,其次是消食药(84.99%)、补虚药(82.56%);联合方组方面,柴桂龙牡方使用频率最高,占比27.15%,其次是半夏泻心汤(16.56%)和温胆汤(15.23%)。2.聚类分析2.1针对频率排在前12个症状做聚类分析,得出5类组合,分别为S1:经色暗红、月经血块、经期延后、行经腹痛;S2:口干、肢冷、胃脘不适、腰困、乏力;S3:睡眠欠佳;S4:便干;S5:月经量少。2.2针对频率排在前15位的药物做聚类分析,得出2类组合,分别为S1:柴胡、炒鸡内金、当归、牡丹皮、生甘草、枳壳、赤芍、焦山楂,此类药常作为四逆散常用加减药物使用;S2:鸡血藤、水红花子、青皮、瓜蒌、生白术、生白芍、党参,此7味药常配伍四逆散根据患者兼症加减使用。2.3针对频率排在前12个症状以及发病年龄频率排在前3的做聚类分析,得出3类组合,分别是S1:经色暗红、月经血块、经期延后、行经腹痛、21至30岁;S2:睡眠欠佳、41至50岁;S3月经量少、31至40岁。3.关联规则分析3.1对使用的药物进行关联分析显示,两药组合中,置信度最高的有5项分别是:柴胡→枳壳、柴胡→牡丹皮、柴胡→当归、柴胡→生甘草、柴胡→炒鸡内金,置信度均为100%,支持度最高是炒鸡内金→柴胡和生甘草→柴胡,支持度均为100%;三药组合内,有三组置信度均是100%,分别为柴胡→牡丹皮、生甘草,柴胡→当归、生甘草,柴胡→生甘草、炒鸡内金;支持度最高的三药组合为生甘草→炒鸡内金、柴胡,支持度为84.989%3.2对症状进行关联分析,其中置信度最高的是经色暗红→月经血块,为62.887%,置信度在50%—60%之间的有月经量少→经期延后、月经血块→经色暗红、经期延后→月经血块、月经量少→经色暗红;另外支持度最高的两组是月经量少→经色暗红以及月经血块→经色暗红,支持度均为26.269%,支持度在20%以下仅有三组,为月经血块→行经腹痛、月经量少→行经腹痛、便干→口干。3.3症状与药物关联分析表明,置信度最高的是水红花子→月经量少,为49.645%,支持度最高的是水红花子→经色暗红,支持度为36.613%,其次是生白芍→胃脘不适、赤芍→胃脘不适、枳壳→胃脘不适,支持度均为36.384%。结论:通过对导师临床运用四逆散加减治疗疾病的医案整理分析,可得出下列结论:1.所治病机以肝气郁结为主,或因气滞日久形成的气滞血瘀证和气滞血虚证,使用四逆散疏肝、理气、通郁,调整气机升降出入,并根据兼症加减健脾消食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等。2.四逆散加减适用人群,多以女性为主,且年龄段多在21至40岁之间。舌质以颜色偏黯的舌象为主,表现为淡暗舌和暗红舌,舌苔以白、腻苔较多,脉象多表现为细缓脉、细弦缓脉、细弦脉。3.使用四逆散加减时,气血并治,寒热并用,虚实兼顾,并肝脾同治,注重固护脾胃功能。4.根据伴随症状,运用联合方组,拓展治疗范围,提高疗效。四逆散的使用,应把握“郁”的基本病机,重视气机的升降浮沉,运用四逆散以“通”立法,疏肝郁、理肝气、畅气机,治疗以肝气郁结为主要病机的疾病,并随证加减治疗。

李世秀[2](2021)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毫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联合毫火针治疗,总治疗时间为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4、8周评估患者的皮损积分。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心理因素评分(焦虑、抑郁)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来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总共纳入研究病例为80例,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病例脱落,最终一共有79例完成治疗。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实验得出结果如下:(1)两组的年龄、病程、性别以及治疗前的皮损积分、中医症候积分、心理因素评分(焦虑、抑郁)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故两组具有可比性。(2)皮损积分:治疗组病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4、8周皮损积分平均水平分别为(18.80±5.11)分、(10.90±2.67)分、(4.33±3.28)分,对照组病例治疗前、治疗第4、8周皮损积分平均水平分别为(19.13±3.21)分、(13.33±3.63)分、(6.95±3.64)分,两组的皮损积分在治疗第4、8周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皮损积分下降更显着(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平均水平分别为(9.53±1.74)分、(1.80±1.74)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平均水平分别为(9.12±1.89)分、(8.41±1.70)分,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均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下降更显着(P<0.05)。(4)心理因素评分:治疗组心理因素评分(焦虑、抑郁)经治疗后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5)临床疗效分析: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50%,两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比较: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桂枝茯苓丸加味能有效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疗效优于西药组。(2)桂枝茯苓丸加味对痰瘀结聚型痤疮患者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的改善优于西药组。(3)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白雅黎,朱向东,兰雨泽,徐坤元,宋宁,樊俐慧[3](2020)在《侧柏叶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文中提出通过对古代医籍的搜索及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检索筛选,探讨侧柏叶的临床应用特点,结果显示:临床用量范围为3~41.4 g。临床剂量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的不同而变化,如侧柏叶发挥清热止血功效时,主治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及眼部疾病,多为10~41.4 g;发挥凉肝养阴止血功效时,主治妇科疾病,多为9~41.4 g;发挥清热凉血功效时,主治皮肤病,多为10~15 g。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侧柏叶有不同的配伍药物,但临床配伍与用量应综合考虑病症、配伍禁忌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多种因素。

赵凯杰,李念,王晓丽,张天彬,李媛,黄古叶[4](2020)在《温经汤治验3则》文中研究表明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第十九条:"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当以温经汤主之。"本方具有温经通脉、养血祛瘀之功效,始治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的漏下之症,后世医家对其主治亦多有发挥,如陈修园在《女科要旨》中指出:"温经汤一方,无论阴阳、虚实、闭塞、崩漏、老少,善用之无不应手取效",可见温经汤不仅可以通塞补漏,还可和阴阳、调虚实,灵活用之可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笔者(除通讯作者)导师临证运用温经汤治疗疑难病,每获良效,兹举验案3则,分述如下。

邢赛伟,岳宏发,王茎[5](2020)在《新安医家通因通用之法治疗产后恶露不尽验案3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安医学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医学流派。新安医家临证应用通因通用之法治疗产后恶露不尽效果显着。以新安医家孙一奎《孙文垣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产后恶露不尽验案3则为例,探析通因通用之法在产后恶露不尽中的独特应用。

方平惠[6](2020)在《梁文珍教授辨治经间期出血的经验总结》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计算机数据挖掘系统,回顾性分析梁文珍教授治疗经间期出血时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进一步总结其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同时可以做好继承和发扬,为该病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梁文珍教授2018.10.01-2019.12.31期间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医堂所治疗的经间期出血的病案,运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中心提供的计算机数据挖掘系统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取一般情况、症状、处方用药等信息,将其手工录入到“名老中医数据挖掘系统SPSS22.0”,并进行频数分析,利用“SPSS Clemen-tine11.1”软件中的Aprior模块进行常用药物与药物关联分析,复杂网络方法分析提取经间期出血核心处方,从而总结出梁文珍教授辨治该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病历64份,共计133诊次,经上述数据挖掘处理后,得出如下结果:1、对患者就诊季节分布进行统计,春季就诊32人次,占比24.06%;夏季就诊28人次,占比21.05%;秋季就诊37人次,占比27.82%;冬季就诊36人次,占比27.07%。四季就诊人数相当,无明显季节差异。2、对患者年龄进行统计分析,最小为19岁,最大为49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2-28岁(39.06%)和29-35岁(31.25%)。3、经间期出血患者在经期常伴随血块、腹痛、腰酸、乳胀、泄泻、头痛;就诊时兼见腹泻、面部痤疮、肛门坠胀、失眠等症状。4、梁文珍教授治疗经间期出血的133次诊疗记录中共使用药物99味,共计2288味次。其中使用频次大于100的中药为:牡丹皮频次为129(频率为5.64%)、赤芍频次为124(频率为5.42%)、郁金频次为122(频率为5.33%)、水蛭频次为110(频率为4.81%)、丹参频次为108(频率为4.72%)、土鳖虫频次为108(频率为4.72%)、透骨草频次为107(频率为4.68%)、姜半夏频次为107(频率为4.68%)、蒲黄频次为104(频率为4.55%)。5、梁文珍教授治疗经间期出血时使用的药物类别依据频次高低依次为: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化痰药、祛风湿药、止血药、补虚药、消食药、收涩药、理气药、平肝熄风药、安神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化湿药、泻下药。6、治疗经间期出血时使用的方剂为:化症汤(110次),止淋汤(19次),通络汤(14次),养精汤(4次)。7、药物四气频次排序:温性药(频次为695)、寒性药(频次为492)、凉性药(频次为27)、热性药(频次为14)。8、药物五味频次排序:苦味药(频次为1342)、辛味药(频次为1202)、甘味药(频次为447)、咸味药(频次为354)、酸味药(频次为102)、涩味药(频次为91)、淡味药(频次为13)。9、药物归经频次排序:肝经(频次为1837)、脾经(频次为710)、肺经(频次为650)、胃经(频次为560)、心经(频次为522)、肾经(频次为368)、心包经(频次为183)、大肠经(频次为94)、膀胱经(频次为73)、胆经(频次为22)、小肠经(频次为2)。10、梁文珍教授治疗经间期出血常用的药对为:牡丹皮、赤芍;牡丹皮、郁金;赤芍、郁金;水蛭、赤芍;水蛭、牡丹皮;水蛭、郁金;水蛭、土鳖虫;丹参、赤芍;丹参、牡丹皮;土鳖虫、赤芍;土鳖虫、牡丹皮;丹参、郁金;土鳖虫、郁金等。11、经间期出血核心处方主要包括以下药物:赤芍、牡丹皮、丹参、郁金、蒲黄、透骨草、土鳖虫、水蛭、姜半夏、皂角刺、鬼箭羽、延胡索、麦芽、三棱、雷公藤、瓦楞子、益母草。结论:通过数据挖掘研究发现,经间期出血多见于育龄期,且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梁文珍教授治疗经间期出血时常用化症汤,用药方面以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温性、寒性药物使用较多;苦、辛、甘味药物较为常用;且用药多归肝、脾经二经。常用药对多为活血化瘀类中药与清热凉血类中药的相须或相使为用。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的核心处方亦多以活血化瘀药组成。从以上结果能够看出,梁教授认为经间期出血绝大部分为血瘀证,临床治疗时多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其主张脏腑与气血并重,调肝与理脾同治。除此之外,梁教授认为经间期出血的治疗重点在于非出血期的预防用药,治病求本,同时注重日常调护。

吴若冰[7](2020)在《孙一奎辨治妇科病临证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孙一奎为明代新安名医,孙氏治病屡起沉疴,治验丰富,名噪一时,在学术上对三焦、命门等理论多有发挥,是一位理论与临证造诣均极高的中医大家。孙氏的着述包括《赤水玄珠》三十卷,《医旨绪余》两卷,《孙文垣医案》五卷。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对孙一奎着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归纳孙一奎治疗妇科病的治疗经验,可望能为中医妇科临床提供借鉴。方法:1传统文献研究方法:运用传统文献研究中的目录学、版本学方法,梳理孙一奎的主要着作和版本流传情况;2归纳分析方法:通过查阅医家着作、医案以及相关论文等文献资料,归纳分析孙一奎治疗妇科病的辨治思路;3医案分析方法:运用医案分析方法,分析孙一奎对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的临床经验。结果:1.孙一奎治疗妇科病的总体思路:(1)论治妇科病当以治血为本。(2)妇科病当从肝脾二经论治。(3)治疗重视脾胃。2.孙一奎治疗妇科病有以下特色:(1)月经病:阴阳为纲,审因论治,重视肝脾。注重补益脾胃,使得气血生化有源而经水自调,同时也注重心、肝、肺、肾四脏的作用。(2)带下病:带下不泥于带脉一经,五脏皆可令人带下,以颜色判定带下归属脏腑。治法不外清、补、涩、利四途。(3)胎孕病:治病与安胎并重,用药轻灵。(4)产后病:遵从古法,主张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从虚瘀论治。(5)外阴病:内服与外用相结合,剂型多样。(6)杂病:遵仲景之法,辨证施治,以经方治疗。结论:新安名医孙一奎,在治疗妇科病领域有独到的辨治思路和临床经验,可以为中医妇科临床提供借鉴。

丁占文[8](2019)在《仲景方治疗妇人崩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图书馆、知网等途径,查找现代相关研究,以案例真实可靠、论理翔实可信为依据进行归纳整理,以宋本《伤寒杂病论》原着为底本,以整理方证为主线,搜索兼证为辅线,找到整理后的每个症状各自涉及的相关条文。根据病机中有关对妇人崩漏有良好治疗效果的仲景方,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从中找出针对治疗妇人崩漏病机的条文及对应方剂,再结合历代医家对其条文总结注释和在临床中使用经方治疗妇人崩漏的经验思路,从脾虚、肾虚、血热、血瘀四个方面研究经方在其治疗中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的方式探索仲景方治疗妇人崩漏的机理,为临床在治疗崩漏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上,给予实际操作提供规律,以扩大医者临证治病遣方的思路,望能为在临床中治疗妇人崩漏提供选择。

陈聪明[9](2019)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雌、孕激素治疗前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采用证素辨证方法,总结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简称AUB)患者经雌、孕激素治疗前后,中医证素的分布情况及其演变特点,明确雌、孕激素治疗AUB的副作用,为中医介入AUB的治疗提供思路和辨证依据。方法:收集于2017.8-2019.1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妇科门诊及病房,符合AUB诊断的门诊病例91例。根据制定的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经过雌、孕激素治疗前后的四诊信息,录入“证素辨识-评估-干预系统”,得出全部数据的证素积分,再将所有信息构建成数据库,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讨论其结果所反映的临床指导意义。结果:1.AUB患者经雌、孕激素治疗前,主要病位是肝、胞宫、脾、肾、胃、胆;经雌、孕激素治疗后,主要病位是肝、脾、肾、胞宫、胃、肺;2.AUB患者经雌、孕激素治疗前,主要病性是气滞、血瘀、气虚、血虚、阳虚、湿、阴虚、痰、热;经雌、孕激素治疗后,主要病性是湿、血虚、气虚、气滞、阳虚、痰、血瘀、阴虚、热;3.AUB患者经雌、孕激素治疗前,主要病位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为肾、肝、脾、胞宫、胃、大肠;经雌、孕激素治疗后,主要病位证素积分由高到低脾、肝、肾、胞宫、胃、表;4.AUB患者经雌、孕激素治疗前,主要病性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为气虚、阴虚、阳虚、血虚、气滞、热、血瘀、湿;经雌、孕激素治疗后,主要病性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为气虚、阴虚、痰、血瘀、阳虚、阳虚、湿、热。结论:1.AUB病位在胞宫,与肾、脾、肝三脏功能关系密切,呈现因果相干、气血同病、多脏受累的特点;2.AUB经雌、孕激素治疗前后主要的病性证素是气虚、血虚、阳虚,常见的病性证素是气滞、血瘀,呈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的特点;3.AUB经雌、孕激素治疗前后证素演变有一定规律,随着气虚、阳虚、阴虚等虚性证素积分下降过程中,湿、痰、热、阴虚等证素积分增长明显,提示蕴湿生痰、伤津耗液可能为雌、孕激素副作用。

余妮,陈健华,梁银,余尚贞[10](2019)在《余尚贞运用黄芪建中汤合桂枝茯苓丸验案举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余尚贞,湖南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师承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30年,注重中医经典,潜心研究经方,在运用经方治疗内科各种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除通讯作者外)有幸从师侍诊,获益良多,现将余教授运用黄芪建中汤合桂枝茯苓丸验案3则介绍如下。

二、活血化瘀止漏下验案3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血化瘀止漏下验案3则(论文提纲范文)

(1)高建忠运用四逆散加减临证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四逆散文献研究
    1.四逆散来源
    2.四逆散条文
    3.四逆散方义
    4.四逆散药理研究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研究资料
    2.资料规范化
    3.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频数统计
    2.系统聚类分析
    3.关联规则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症状分析
    2.症状与年龄分析
    3.运用四逆散加减的指征
    4.用药规律分析
    5.药物与症状特点
    6.联合方组
    7.临证用药规律特点
    8.医案举隅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四逆散方证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一般基线对比
    3.3 观察指标对比
    3.4 临床疗效对比
    3.5 安全性评价
4 研究背景
    4.1 痤疮的概述
    4.2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4.3 西医对痤疮的认识
        4.3.1 病因
        4.3.2 痤疮的西医治疗
5 讨论
    5.1 立题依据
    5.2 方药分析
    5.3 疗效分析
6 结论
7 问题及展望
    7.1 问题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附录2 HAMD 抑郁量表
缩略词表
综述 基于六经辨证治疗痤疮的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侧柏叶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论文提纲范文)

1 经方用量与配伍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4 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蒲黄
    4.2 配伍浙贝母
    4.3 配伍桂枝
    4.4 配伍生地黄
    4.5 配伍地榆
    4.6 配伍黄芩
    4.7 配伍仙鹤草
    4.8 配伍藕节
    4.9 配伍白芍
5 小结

(4)温经汤治验3则(论文提纲范文)

1 泄泻
2 手足皲裂症
3 痹证
3 小结

(5)新安医家通因通用之法治疗产后恶露不尽验案3则(论文提纲范文)

1 案一
2 案二
3 案三
4 小结

(6)梁文珍教授辨治经间期出血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中医学对经间期出血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经间期出血的认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描述性分析
    2.关联规则分析
    3.复杂网络分析
讨论
    1.经间期出血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2.梁文珍教授治疗经间期出血的诊疗思路
    3 病案举隅
总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经间期出血病历信息采集表》
综述 中医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孙一奎辨治妇科病临证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孙一奎生平简介
2.孙一奎着作与版本流传
    2.1 孙一奎主要着作
    2.2 版本流传情况
3.孙一奎主要学术思想
    3.1 命门动气说
    3.2 三焦相火说
4.孙一奎辨治妇科病临证经验
    4.1 论治妇科病的总纲
    4.2 调经经验总结
    4.3 带下病经验总结
    4.4 妊娠病经验总结
    4.5 产后病经验总结
    4.6 外阴病变
    4.7 妇科杂病经验总结
5.孙一奎辨治妇科病医案选析
    5.1 月经病
    5.2 带下病
    5.3 胎孕病
    5.4 产后病
    5.5 妇人杂病
6.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孙一奎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仲景方治疗妇人崩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崩漏病因及证治文献探讨
中医对妇人崩漏的认识
    第一.中医对崩漏的简单概括
    第二.仲景对崩漏的认识
对治疗妇人崩漏15首仲景方之探索
    1.从脾虚论治妇人崩漏
        1.1 理中丸
        1.2 小建中汤
        1.3 桃花汤
        1.4 旋覆花汤
        1.5 小结
    2.从瘀血论治妇人崩漏
        2.1 桂枝茯苓丸
        2.2 当归芍药散
        2.3 温经汤
        2.4 小结
    3.从血热论治妇人崩漏
        3.1 小柴胡汤
        3.2 甘麦大枣汤
        3.3 小结
    4.从肾虚论治妇人崩漏
        4.1 黄连阿胶汤
        4.2 胶艾汤
        4.3 当归四逆汤
        4.4 真武汤
        4.5 肾气丸
        4.6 乌梅丸
        4.7 小结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雌、孕激素治疗前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
        1.1 围绝经期及异常子宫出血的概念
        1.2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
        1.4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
        1.5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中西医治疗
    2 祖国医学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
        2.1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学古今认识
        2.2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2.3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证型研究
        2.4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选择治疗方案
        2.2 四诊时间设定
        2.3 证素积分计算
        2.4 进行分组比较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4.2 治疗2 次患者服药前与治疗2 个月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4.3 治疗2 次患者服药前与治疗2 个月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4.4 治疗3 次患者服药前、治疗2 个月、治疗3 个月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4.5 治疗3 次患者服药前、治疗2 个月、治疗3 个月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4.6 不同用药时间点病位证素积分的比较(治疗2个月)
        4.7 不同用药时间点病位证素积分的比较(治疗3个月)
        4.8 不同用药时间点病性证素积分的比较(治疗2个月)
        4.9 不同用药时间点病性证素积分的比较(治疗3个月)
第三部分 讨论
    1 AUB经治疗后病位证素特点
        1.1 胞宫为病位之所在
        1.2 肾虚是出血之本源
        1.3 脾虚是致病的基础
        1.4 肝郁是发病的常因
    2 AUB经治疗后的病性证素特点
        2.1 气虚、血虚、阳虚等虚性证素积分下降明显
        2.2 痰、湿、热等实性证素积分上升明显
    3 AUB运用雌、孕激素治疗阶段的中医药应用思考
    4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余尚贞运用黄芪建中汤合桂枝茯苓丸验案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 喉癌术后术口不愈
2 外展神经麻痹
3 头晕
4 体会

四、活血化瘀止漏下验案3则(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建忠运用四逆散加减临证经验研究[D]. 杨星.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世秀.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侧柏叶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J]. 白雅黎,朱向东,兰雨泽,徐坤元,宋宁,樊俐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6)
  • [4]温经汤治验3则[J]. 赵凯杰,李念,王晓丽,张天彬,李媛,黄古叶. 湖南中医杂志, 2020(09)
  • [5]新安医家通因通用之法治疗产后恶露不尽验案3则[J]. 邢赛伟,岳宏发,王茎.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2)
  • [6]梁文珍教授辨治经间期出血的经验总结[D]. 方平惠.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7]孙一奎辨治妇科病临证经验研究[D]. 吴若冰.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仲景方治疗妇人崩漏的研究[D]. 丁占文.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雌、孕激素治疗前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影响的临床研究[D]. 陈聪明.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余尚贞运用黄芪建中汤合桂枝茯苓丸验案举隅[J]. 余妮,陈健华,梁银,余尚贞. 湖南中医杂志, 2019(05)

标签:;  ;  ;  ;  ;  

活血化瘀止漏3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