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用学学习的必要性

论语用学学习的必要性

一、试论学习语用学的必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钰蓉[1](2020)在《《劳特莱奇二语习得与语用学手册》(第一至三节)翻译报告》文中认为此报告基于《劳特莱奇二语习得与语用学手册》中前三节的翻译,对本次翻译实践作出总结。该着作于2019年出版,由Naoko Taguchi进行编撰,收录了32篇二语语用学发展的相关论文,包括一些重要的理论、方法论、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本翻译报告围绕词汇、句子和语篇翻译三大方面,以多义词、定语从句的翻译以及语篇连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如何解决这些翻译难点。本报告的重点是第四章—案例分析,着重分析了本次翻译实践的难点。在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下,翻译是一种双重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跨语际的阐释性运用。好的译文应当是既能够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又只花费读者最小的处理努力,从而实现源语文本与目的语文本之间的最佳关联对等。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译者发现,由于最佳关联性与语境息息相关,译者应充分考虑上下文语境及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与译法。关于定语从句的翻译,应综合考虑两大因素:根据从句的长短以及从句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决定将其译为定语或是独立句子;为确保语篇连贯,使用衔接手段可实现形式上的连贯,而交际关联通过帮助译文读者获得充分语境效果实现语义连贯。

胡蓉[2](2020)在《小学英语教师语用失误及其改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国民英语语用能力的提升已经迫在眉睫。但是中国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小学英语教师语用能力并不高,加之我国小学英语教师又延续他们所接受的英语培养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小学英语教师语用机会少之又少,导致我国小学英语教师语用意识越来越低、语用能力越来越弱和语用失误越来越多的现状。面对这种状况我国英语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办公厅于2018年6月1日印发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英语新课程改革和量表的提出表明教育部已经意识到国民英语的重要性以及国民英语能力较弱的现状,因此我国小学英语教师语用失误及其改进策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和网络渠道了解国内外语用失误研究成果、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笔者了解到我国对于语用失误研究较多但大都是针对学生而且大学和中学居多,对于小学英语教师的语用失误研究较少。因此笔者确定了针对小学英语教师语用失误的研究方向。随后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语用能力测试分别来了解我国小学英语教师语用意识现状和我国小学英语教师语用能力现状。其次笔者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语用能力测试结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并深入研究归纳总结出我国小学英语教师语用失误的类型,笔者在前人给语用失误分类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分类。最后笔者通过对每一种语用失误深入研究分析得出失误的原因有三点:教师自身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较低、教师缺少时间和精力研究语用失误、教师缺少专业的语用培训。针对三点原因从英语教研员、英语课程组长和英语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分别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心理上提出针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师提升语用意识、提高语用能力和减少语用失误的一系列措施,以期改善我国小学英语教师语用意识较低、语用能力较弱和语用失误较多的现状。

赵子萱[3](2019)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听力教学,高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也是听力教学。在高中阶段,许多学生想要提高英语听力,这就要求学生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有准确的把握。因此将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许多高中英语听力的材料中,许多情况下表达者选用间接委婉的语气表达,他们通常不选择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目的,倾听者必须能够准确理解表达者的真正意义,并做出正确推断和判断。在听力对话中,可以经常听到言语行为理论,并且言语行为理论在每年的高考中出现的也是十分频繁。本论文共有两个研究问题:(1)高中生面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困难是什么?(2)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高中生听力推理能力有什么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并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本研究选取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二年级两个班作为实验对象,用时12周。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以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了高中英语听力,并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推理类题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实验班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听力教学,对照班将采用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使用SPSS软件对两个班级听力测试成绩进行处理和详细分析,并在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和SPSS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由此可以看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视阈下的听力教学对学生的推断能力有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所以,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运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推断能力。本论文的创新点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众所周知,除教师外,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为了使我们的听力教学更为行之有效,我们不仅要研究如何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听力教学中,还应该总结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听力教学的关系。针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因此,本文选定普通高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缩小了研究范围,充分研究了这一学段、水平的学生特点,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听力教学中,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能适合学习者的能力和需求,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胡敏[4](2018)在《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使用的认知与行为 ——基于英语教育硕士微格教学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话语标记语是教师话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改善课堂教学和促进学生语用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职前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用功能、特征分析、高/低频词、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等。此外,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行为背后都有一定的认知作为支撑;教师持有的教学认知影响其教学行为,职前英语教师对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也不例外。然而,已有研究关于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使用的认知与行为研究较为罕见。职前英语教师如何理解与使用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换言之,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使用的认知与行为状况如何?认知与行为存在何种关系?哪些因素影响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使用的认知与行为关系?本研究试图对此予以探究。本文是以重庆市Z大学职前英语教师微格教学为例的一项个案研究。本研究采用问卷、访谈和参与式观摩等调查方法采集研究数据,此外,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文研究内容涵盖了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及其使用的两个维度:认知与行为。研究发现如下:1.职前英语教师关于课堂话语标记语及其使用的认知——大部分教师认为,话语标记语是教师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于插入、表现课堂话语结构、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语言;话语标记语可以出现在局部句子间,句前、中、后皆可;话语标记语有人际功能、结构功能、指称功能;话语标记语的合理使用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的提升。然而,关于话语标记语的术语、分类、影响因素,教师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话语标记语”这一术语上,没有意识到多种不同的术语;教师对分类的认识不系统、不完整,虽然教师意识到了不同分类的必要性,但是缺乏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思考;教师对影响因素的认识不够全面,没有重视实习经验差异、教学理念差异的影响。教师的性别、实习经历和专业背景影响教师对话语标记语及其使用的某些认知。2.职前英语教师话语标记语使用的行为——教师对部分话语标记语(OK,yes,good,next,and等)存在过度使用的现象;教师倾向于使用最简单的话语标记语,使用简单话语标记语(单词类型)明显多于复杂话语标记语(短语类型);教师在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上类型比较单一,存在少用、误用的现象。多方因素——职前教师对话语标记语的认知程度、个人风格和实习经历等差异影响了教师话语标记语的使用。3.职前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使用的认知与行为关系——教师关于话语标记语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行为。然而,教师对话语标记语的认知程度、个人风格、实习经验差异、母语迁移的影响和话语分析课程的缺失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其认知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不一致。教师话语标记语的使用行为与其所持有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根据研究发现,笔者分别对职前英语教师、微格教学授课教师和学校课程设置提出了若干改进话语标记语使用的建议,以期促进教师话语标记语使用的认知与行为发展。

肖瑶[5](2017)在《高中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正如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显然,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仅仅具备坚实的语言基础是不够的,新时代的外语学习者还要具备良好的语用能力,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完满的交际效果。因此,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文献法、观察法和调查法为研究方法,旨在研究高中学生英语语用学习现状及语用能力的情况,并就学生英语语法能力与语用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新形势下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已经有所转变,具有一定的语用意识,当代英语教师的文化渗透意识也有所加强。但受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英语教学“重语法轻语用”的问题仍然突出。另一方面,高中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整体水平偏低。学生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用失误,对语用知识的掌握还有所欠缺,语用能力发展很不平衡。同时,学生英语语法能力与英语语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不显着,二者之间不一定成正比。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要明显落后于语法能力。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探讨,笔者针对高中英语教学及学生语用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英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提出相关建议。作为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实证性的初步研究,本论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林中晨[6](2016)在《二语语用教学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二语语用教学研究成为国际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在二语语用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主要方面,研究者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未来的研究应探寻更加充实的理论基础,综合考虑影响学习者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多种因素,结合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动态考察语用教学的有效性,并重视多元语境下的语言使用和语用能力。

袁毓林,李新良[7](2016)在《当前修辞学教学的若干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讨论如何在当前修辞学研究面临困境的形势下,有效地进行修辞学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首先对若干影响力较大的《现代汉语》教材修辞部分所占的篇幅和处理方案进行统计和分析。在评价其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编写教材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修辞学教材编写和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呼吁修辞学研究应该实现多层面、多学科的互动,并为修辞学教学提供理论营养。

唐兴红[8](2016)在《加强英语语用教学 提高学习者跨文化语用能力》文中认为结合跨文化交际的需求和实践,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不足的表现,提出可以通过四个途径来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语用能力:语言形式与语用功能兼顾,加强语用教学;在动态语境中提高语用意识,增强语用推理能力;恰当运用语用策略,提高跨文化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比较语用原则的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语用意识。

李婷[9](2015)在《高中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是一门语言,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流,更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而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不仅需要学习者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真正理解特定语境下的语言意义,才能更好地同本族语者进行交流。因此,语用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与目标。本文将系统地介绍语用能力的主要内容以及高中生语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曹杨[10](2013)在《关于英语语用课堂教学的思考》文中指出语用能力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在21世纪的外语教学研究中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本文从语用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教性入手,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试论学习语用学的必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学习语用学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劳特莱奇二语习得与语用学手册》(第一至三节)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Task
    1.2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1.3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1.4 Requirements for the Task
    1.5 Outlin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paration
    2.2 Translation
    2.3 Proofreading
Chapter Three Relevance Theory of Translation
    3.1 Communication as an 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
    3.2 Context and Cognitive Environment
    3.3 Contextual Effect and Processing Effort
    3.4 Principles of Relevance
    3.5 Translation as a Double Process of Ostensive-inferential Conmmunication
    3.6 Translation as Interlingual Interpretative Use
    3.7 Equivalence of Optimal Relevance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4.1 Word Translation:Polysemous Words
    4.2 Sentence Translation:Attributive Clauses
        4.2.1 Attributive Clause as a Restriction to Antecedent
        4.2.2 Attributive Clause as a Supplement to Main Clause
        4.2.3 Attributive Clause as an Adverbial to Main Clause
    4.3 Textual Translation:Coherence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2)小学英语教师语用失误及其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理论基础
        1.2.3 国外研究
        1.2.4 国内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小学英语教师语用能力现状
    2.1 小学英语教师语用能力调查问卷测试
        2.1.1 研究对象
        2.1.2 测试工具和方法
        2.1.3 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处理
    2.2 小学英语教师语用能力调查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2.2.1 小学英语教师语用意识自我认知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2.2.2 小学英语教师语用能力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小学英语教师语用失误类型
    3.1 小学英语教师语用失误素材的搜集
    3.2 小学英语教师语用失误的归类
        3.2.1 语言语用失误
        3.2.2 社交语用失误
第四章 小学英语教师语用失误原因及对策
    4.1 造成小学英语教师语用失误三大原因
        4.1.1 小学英语教师自身语用意识较弱语用能力较低
        4.1.2 小学英语教师缺乏时间和精力研究语用教学
        4.1.3 小学英语教师缺少课堂教学用语的专业培训
    4.2 减少小学英语教师语用失误对策
        4.2.1 英语教研员帮助教师减少语用失误的措施
        4.2.2 英语课程组长帮助教师减少语用失误的措施
        4.2.3 教师自身减少语用失误的措施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3)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对听力教学及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1 国外对听力教学的研究
        2.1.2 国外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听力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2.2 国内对听力教学及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2.1 国内对听力教学的研究
        2.2.2 国内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3.1.1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定义
        3.1.2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特征
        3.1.3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分类
    3.2 听力理解的相关概念
        3.2.1 听力理解的定义
        3.2.2 听力理解的本质
        3.2.3 听力理解的过程
        3.2.4 三种听力理解能力
    3.3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听力的关系
    3.4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4.1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运用到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3.4.2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运用到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第四章 实验研究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实验步骤
    4.4 实验过程
    4.5 实验数据收集
    4.6 实验数据分析
        4.6.1 实验前关于英语听力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
        4.6.2 数据分析
第五章 实验结论
    5.1 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面临的困难
    5.2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高中生听力推理能力的影响
第六章 本研究局限性及结论
    6.1 本研究的局限性
    6.2 本研究的结论
        6.2.1 主要研究成果
        6.2.2 教学启示
        6.2.3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使用的认知与行为 ——基于英语教育硕士微格教学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职前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2.1.1 国内研究
        2.1.2 国外研究
        2.1.3 小结
    2.2 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研究
        2.2.1 国内研究
        2.2.2 国外研究
        2.2.3 小结
    2.3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
    3.1 教师课堂话语
        3.1.1 术语与定义
        3.1.2 分类与功能
        3.1.3 基本特征
    3.2 话语标记语
        3.2.1 术语与定义
        3.2.2 分类与功能
        3.2.3 基本特征
    3.3 教师话语标记语
        3.3.1 术语与定义
        3.3.2 分类与功能
        3.3.3 基本特征
        3.3.4 位置与频次
        3.3.5 存在问题与影响因素
4 研究设计与实施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问题
    4.3 研究框架
    4.4 研究方法
        4.4.1 数据搜集方法
        4.4.2 数据处理方法
    4.5 研究实施
        4.5.1 收集文献资料
        4.5.2 编制研究工具
        4.5.3 收集研究数据
        4.5.4 统计分析数据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及其使用的认知状况
        5.1.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1.2 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5.1.3 问卷与访谈结果对比分析
        5.1.4 小结
    5.2 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使用的行为状况
        5.2.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2.2 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5.2.3 参与式观摩调查结果分析
        5.2.4 问卷、访谈以及参与式观摩结果对比分析
        5.2.5 小结
    5.3 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使用的认知与行为的关系
        5.3.1 认知与行为的相关分析
        5.3.2 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5.3.3 小结
    5.4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研究发现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及其使用的认知状况调查(调查问卷)
附录B.职前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及其使用的认知状况调查(访谈提纲)
附录C-1.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使用的行为状况调查(调查问卷)
附录C-2.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使用的行为状况调查(访谈提纲)
附录C-3.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使用的行为状况调查(课堂观察表)
致谢

(5)高中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研究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问题
    第四节 研究工具
    第五节 数据收集
第四章 研究发现及启示
    第一节 高中生英语语用学习现状
    第二节 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情况分析
    第三节 语用失误分析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第四节 基于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建议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附录1 高中英语语用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Pragmatic Competence Test
参考文献
致谢

(6)二语语用教学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二语语用教学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二、二语语用教学内容研究
三、二语语用教学方法研究
    1. 显性教学(explicit instruction)与隐性教学(implicit instruction)
    2. 输入加工教学法(processing instruction)
    3.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tion)
四、二语语用教学评估研究
五、二语语用教学研究的趋势及建议
    1. 构建更加充实的理论基础
    2. 综合考虑影响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
    3. 结合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动态考察语用教学
    4. 重视多元语境下的语言使用和语用能力
结语

(7)当前修辞学教学的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有教材对修辞部分的处理及得失
    1. 现有教材修辞部分所占的篇幅
    2. 各教材对于修辞(语用)部分的处理
    3. 关于使用“语用”名目
二、编写《现代汉语》“修辞”部分的指导思想
三、各节的内容安排怎样实现“守正创新”
    1. 第一节:修辞概说
        1.1基本想法与目标
        1.2内容安排
        1.3本节特色
        1)学术话语的通俗表达:
        2)引经据典说明交际的矛盾:
        3)博弈论内容的引入
    2. 第二节:语音的调节和利用
        2.1基本想法与目标
        2.2内容安排
        2.3教材叙述节选
        (一)关于节拍(见教材第431-432页)
    3. 第三节:词语的选择和锤炼
        3.1基本想法与目标
        3.2内容安排
        3.3教材叙述节选
        1)语言表达跟语言修养与生活体察(见教材第443-444页)
        2)类义词语的连用和呼应(见教材第449-450页)
        3)词语的评价色彩和易色(见教材第450-452页)
        4)练习中比较特别的例子(见教材第457页)
    4. 第四节:句式的调整和修饰
        4.1基本想法与目标
        4.2内容安排
        4.3教材叙述节选
    5. 第五节:辞格的运用和创新
        5.1基本想法与目标
        5.2内容安排
        5.3教材叙述节选
        (一)基于联想的辞格(见教材第473-475页)
    6. 第六节:适应语体和调整风格
        6.1基本想法与目标
        6.2内容安排
        6.3教材叙述节选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规范(见教材第505-506页)
        (二)网络语言的语体和风格(见教材第507-508页。)
五、结论:走向多层面多学科互动的修辞学研究

(8)加强英语语用教学 提高学习者跨文化语用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必要性
    ( 一) 外语教学的目的
    ( 二) 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不足的现状
二、通过语用教学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语用能力
    ( 一) 语言形式与语用功能兼顾,加强语用教学
    ( 二) 在动态语境中提高语用意识,增强语用推理能力
    ( 三) 恰当运用语用策略,提高跨文化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
    ( 四) 比较语用原则的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语用意识
三、结语

(9)高中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语用能力
3 高中生语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4 语用能力的培养
5 结语

(10)关于英语语用课堂教学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语用教学的必要性
    1.1 语用知识性质
    1.2 语用教与学的现状
2 语用的可教性
    2.1 理论基础
    2.2 调查结果
3 对教学的启示
    3.1 教师
    3.2 教学方法
        3.2.1 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
        3.2.2 文化因素
4 结语

四、试论学习语用学的必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劳特莱奇二语习得与语用学手册》(第一至三节)翻译报告[D]. 徐钰蓉. 暨南大学, 2020(04)
  • [2]小学英语教师语用失误及其改进策略研究[D]. 胡蓉.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3]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赵子萱.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7)
  • [4]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标记语使用的认知与行为 ——基于英语教育硕士微格教学的个案研究[D]. 胡敏. 重庆师范大学, 2018(01)
  • [5]高中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D]. 肖瑶.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5)
  • [6]二语语用教学研究述评[J]. 林中晨.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7]当前修辞学教学的若干问题[J]. 袁毓林,李新良. 当代修辞学, 2016(04)
  • [8]加强英语语用教学 提高学习者跨文化语用能力[J]. 唐兴红.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01)
  • [9]高中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J]. 李婷. 英语广场, 2015(08)
  • [10]关于英语语用课堂教学的思考[J]. 曹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14)

标签:;  ;  ;  ;  ;  

论语用学学习的必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