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童话测验

现代版·童话测验

一、现代版·童话测验(论文文献综述)

马念[1](2021)在《中美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文比较分析 ——以部编版和Wonders版为例》文中认为

黄建华[2](2019)在《京剧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研究(1948-2018)》文中研究表明台湾京剧从1948年至2018年间的发展,历经多次转变,充满不同发展时期的时代印记。这相关发展现象及其动力机制,既有内在的需求,也有外在影响。总体而言,这七十年间台湾京剧的发展,尝试并经历了古今合流和中西合流,还有京崑合流,由此建构了台湾现代京剧发展的基本脉络。1948年前台湾的京剧,混杂了不少地方戏元素,发展并不显着。随着台湾政府意识形态的需求,以及很多来台军人需要休闲娱乐,军中京剧剧团一时便如雨後春笋,扩枝散叶,对台湾京剧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至1980年代中後期,这些军中京剧团发展逐渐脱离现代社会思潮,於是,台湾京剧究竟将何去何从的问题被强烈地提出来了,不久便孕育了台湾京剧的改革:传统京剧逐渐被现代京剧所取代。从1990年代中後期开始,台湾京剧不仅尝试古今合流、中西合流,还注意京崑合流。这些带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发展,迄今为止已有二十多年,构成了当代台湾京剧的基本格局及未来发展基础。全文除了绪论和结论,共有六章,分别梳理并研究探讨了如下基本内容:1948年後的台湾政社艺文环境;来台艺人与京剧团的发展,不仅有三大民间京剧团,更有以历史悠久四大军剧团为主体的公办专业京剧团;1980年代後,京剧在台湾传承发展与时代思潮、市场需要的互动,尤其是京剧广电传播反映市场机制对京剧曲艺变化的影响;台湾三军京剧教育、民间京剧教育和高等教育学院三大方面对京剧教育及人才培养的深刻影响;台湾京剧在艺术美学方面努力於古今合流、中西合流和京崑合流所带来的传承与发展效果。感於现代京剧在台湾普遍受到观众喜爱,全文在回顾其发展历史各阶段特色基础上,着眼於研究新京剧美学的传承与创新,并对未来展望提出了期盼与省思。

廖宁[3](2019)在《中国科幻小说主潮与现代观念的变迁》文中研究表明科幻小说作为呈现未来世界和技术设想的文学作品,是科学精神与文学意境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是现代性规划的参与者,也是现代性的间接描述者。从晚清算起,中国科幻小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期间诞生了各种类型的科幻作品。作为一种“被译介的现代性”,其主题从救亡与启蒙到反思社会现实,从少儿科普转向“科幻现实主义”。可以说,中国科幻小说见证了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与成长。本文以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的经典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性理论和科幻批评理论,力图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完整勾勒中国科幻小说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在西方话语和传统资源的冲突与融合中,探讨它与现代观念的变迁关系,及其文学史意义,重新审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丰富与多样。首先,本文重新阐释了现代性这一宏观理论,并以此作为总体视野,探讨了西方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中国科幻小说的现代性特征。其次,本文考察了科幻小说与时空观念之间的变迁关系,认为现代时空观念不仅具有重新组织故事情节的功能,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对世界及其自身状况的理解。再次,从科幻小说中科学性与文学性的二律背反出发,评述了中国人如何对待科学的态度以及科学观念在中国的流变。最后,以科幻小说的进化意识和乌托邦叙事为中心,分析其如何成为构想民族国家的总体方法;通过探究科幻小说与民族国家观念之间的变迁关系,发现其如何实现对社会现实的超越与颠覆。

杨美芳[4](2019)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研究》文中提出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篇“教读课”均设置了“预习”部分,它取代了原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导引”部分,并对“预习”内容作了调整,对学生的预习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语言简洁凝练,富有指导性和针对性,充分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对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预习提示的作用并没有真正被一线语文教师和学生发现并挖掘,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概念界定、编写依据、构成要素、编写特点和师生使用现状等角度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习提示的使用建议和使用策略,期待能为广大语文教师和初中生的语文教学实践带来一些启示。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相关的研究综述、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阐述本版教材预习提示的概念界定、编写意义和编写依据。第三部分,从构成要素、学习指向和内容特色三大方面入手,对本版教材预习提示的编写体例作阐释。第四部分,针对一线语文教师和初中生的问卷和访谈调查,从认识情况、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三个维度分析本版教材预习提示的使用现状,并对当前本版教材预习提示使用受限的原因进行反思。第五部分,在本版教材预习提示使用现状的分析基础上,结合本版教材预习提示内容的特点提出使用建议和使用策略。

廉美玲[5](2019)在《关于《朝鲜王朝女子实录》韩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译者选定《(?)》(译为《朝鲜王朝女子实录》)为翻译项目,撰写此次翻译实践报告。《朝鲜王朝女子实录》由韩国on a roll books出版社于2017年2月20日出版,其作者是裴成洙、李奉学、高基洪、李宗官。全书共分为6个大章节和76个小章节,韩文字数共计15万字左右,译者所翻译的中文字数为6万字左右。本书由裴成洙、李奉学等4名现任韩国高级中学的历史教师合力撰写。因此,每一个章节根据撰写人的不同,其语言风格和想要表达的情感也都不同。所以,译者为了译文的整体性,在翻译时尽量统一了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这本书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朝鲜王朝中的“於乙宇同”、“申师任堂”、“黄真伊”、“许兰雪轩”、“金介屎”、“金万德”6名女性。“於乙宇同”在韩国历史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淫妇。“申师任堂”,在五万元韩币上就印有她的身影,她被称为贤妻良母的模范。“黄真伊”是朝鲜最有名的妓女,但她和一般妓女不同,有着很高的文学修养。“许兰雪轩”是朝鲜女性文学领域的第一人,也是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中着名的朝鲜女作家,中国不少文人也曾读过她的文集。“金介屎”与张禧嫔、张绿水一样,是朝鲜时代三大妖妇之一。“金万德”虽为出身低微的青楼女子,但她依靠自己惊人的经商天赋成为了朝鲜历史上一代巨富商人。译者翻译此书旨在让国内读者真正认识到这些韩国女性,感受她们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处境以及当今社会背景下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些女性的。译者针对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撰写了本次翻译实践报告。本报告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主要叙述了选题目的及意义;第二章是翻译项目简介,主要介绍了作者的基本情况及作品内容;第三章是翻译过程,主要叙述了翻译前对文本的分析、准备过程以及翻译后的校对是怎么开展的。第四章是翻译案例分析,译者以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基础,从标题翻译、词汇翻译、句子翻译三个大方面,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第五章是结语,主要总结了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的心得。

李萝婷[6](2019)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教科书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领域的重要要素,是教育改革理念转化为现实的载体,习题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与课程标准进行一致性分析既是整个教科书质量监测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有助于反映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中的落实情况和丰富一致性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通过整理和分析文献可以发现,国外学者致力于一致性研究工具的构建并用于现实教育情境中,以得到的研究数据说明课程要素之间的一致性水平,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一致性研究工具;国内学者则主要采用或改编国外的一致性研究工具对我国课程要素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水平进行研究,在内容方面主要侧重于对学业测试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研究,在学段方面多集中于高中,在学科方面多集中于理科,在工具的选择方面多采用SEC分析模式。梳理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文献可以发现,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在具体的研究内容方面主要集中于功能、类型、呈现方式、情境、难度、实践等方面的研究,以一致性角度研究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则较少。本研究以小学数学苏教版教科书习题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研究对象,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研究工具来研究?(2)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是怎样的?(3)影响两者之间一致性水平的因素是什么?(4)如何提升两者之间的一致性水平呢?研究方法主要以定量研究为主,辅之以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主要采用改编后的SEC分析模式计算出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系数,将其与一致性系数临界值作比较,并从内容主题、认知水平、重点分布、一致率和pearson相关系数五个方面分析和检验数据以佐证SEC分析模式的研究结果,验证本土化改造后的SEC分析模式是否经受住检验;定性研究则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德尔菲专家法来确定一致性分析的二维编码体系框架、课标与教科书习题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的归类,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启示,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发现差异性存在着积极的差异性和消极的差异性,大部分差异属于积极的差异性,少部分差异属于消极的差异性。深入分析发现课程标准自身特征、教科书自身特征、教科书编审制度存在缺陷、一致性编码的误差等会影响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基于以上研究相应的提出建议:完善课程标准、丰富教科书呈现载体、形成良好的教科书编审制度和提高编码者的编码水平。

聂爱萍[7](2017)在《儿童幻想小说叙事研究》文中提出儿童幻想小说是隶属于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承袭流传在民间传说故事里的原始思维与狂野想象,在发展初期,曾因其荒诞不羁而遭到贬抑。十九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收集出版第一版德国民间故事集,民间的想象开始汇入童话创作的血液。地处欧洲的英国出现了约翰·罗斯金、查尔斯·金斯利、路易斯·卡洛尔、J.R.R.托尔金等一批具有前瞻视野和实验精神的作家,儿童文学开始进入一个想象的时代。《金河王》《水孩子》《爱丽丝奇境幻游记》《霍比特人》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儿童文学小说向深埋在“布道说教”的儿童文学之中的儿童读者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生命世界与生存空间。半个多世纪后,大西洋彼岸的北美大陆也迎来了想象的破土。弗兰克·鲍姆、E.B.怀特、厄休拉·勒奎恩、沃尔特·布鲁克斯等作家在英伦幻想文学的启迪下,为清教主义统治下的北美儿童文学“松绑”,用幻想重塑童年生态。与此同时,幻想之翼飞越大西洋和太平洋,来到清朝末年的中国,敲开了这个东方大国沉闷自闭的大门。孙毓修、叶圣陶、郑振铎等儿童文学作家开启了用童话进行寓教于乐的传统,经过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等的传承与创新,孙幼军、班马、薛涛等的锐意进取与探索,殷健灵、彭懿、曹文轩等的仗义担当与掘进,中国儿童文学一直在幻想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实现了从童话故事到幻想小说的裂变。由托尔金、J.K.罗琳、苏珊·柯林斯等作家引领的“幻想风暴”接连将西方儿童幻想文学推向巅峰,英美两国成为万众瞩目的幻想文学生产大国,幻想文学的研究话语也因此烙刻上欧美意识形态的印记。中国儿童文学里的幻想声音与幻想影像在以英美为主导的国际幻想文学研究场域中缺席,这不免让当今世界儿童幻想文学的考察有些遗憾,也使幻想文学的研究成果显出几分尴尬。因此,本文尝试将现当代中国儿童幻想小说与英美儿童幻想小说放置到同一语境中加以共同观照,从叙事的角度切入,分析探讨儿童幻想小说所表现出的超越国别、历史、文化等外部差异的内在共性特征,试图充分全面地展示儿童幻想小说风靡全球的跨文化魅力背后的艺术奥秘。第一章对儿童幻想小说进行了概念界定。该章从幻想小说和儿童性这两个维度出发,对儿童幻想小说进行定义探讨与特征梳理,试图通过对其身兼幻想小说和儿童文学的双重身份的讨论,揭示其独特的艺术内涵。第二章对中外儿童幻想小说进行历史梳理,既有上至神话传说的追根溯源,也有发展至今历史沿革的探讨。该章从神话入手,梳理从原始想象到幻想小说的演变进程中文学想象的基因传承脉络,跟踪儿童幻想小说在中西方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发生发展,以期勾勒出儿童幻想小说文学史发展的历史轮廓。第三章是有关儿童幻想小说叙事主题的阐释。该章以儿童幻想小说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为立足点,结合相关作品,讨论揭示其“善恶之争”永恒母题的时代表达,以及其对儿童自我以及人性的探究与书写。第四章主要探讨儿童幻想小说的人物设置。该章根据人物的形态特征,将儿童幻想小说的人物形象简要划分为人类形象、动物形象和鬼怪形象三大方面,探讨儿童幻想小说对儿童人物“英雄”与“平凡”的两极塑造,对成年人物“加害”与“监护”两重功能设定,对动物人物的多元刻画,以及对游走于边缘的鬼魅精怪形象的另类呈现。第五章主要讨论儿童幻想小说的叙事模式。该章在归纳总结其线性叙事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远征式、历险式、童话式和渗透式四种常见的叙事结构进行解析,以详细阐释和揭示各类型独特的叙事特征。第六章是有关儿童幻想小说叙事视角的探讨。本章根据热奈特对叙事视角的划分,结合儿童幻想小说文本,着重探讨了无聚焦叙事和固定式内聚焦叙事这两种儿童幻想小说经常使用的叙事视角在文本中的具体应用与艺术效果。第七章探讨儿童幻想小说的时间叙事艺术。该章借助叙事学理论有关叙事时间的研究,从时序、时长、频率等方面对现实与幻境中的时间策略展开研究,以展现幻想小说具有的独特时间机制。第八章对儿童幻想小说的空间叙事策略进行探讨,从现实和幻境两个维度,深入解读儿童幻想小说对两个空间的不同书写,揭示其在叙事空间的驾驭与表现方面所呈现出的独特魅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儿童幻想小说已经实现了跨越性别、年龄、种族和国界的国际化。面对这个具有普适魅力的艺术形式,致力探寻揭示其魅力背后的艺术结构与美学构成,应当是与当下儿童幻想文学研究的全球化诉求内在契合的。幻想小说展现的形式美与其蕴藏的内涵美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彰显着儿童幻想小说独特的美学品性。儿童幻想小说是美的艺术,是一种美的艺术言说。

吴珊珊[8](2017)在《在感伤中凭吊 ——蒋韵小说特质探析》文中研究表明蒋韵是当代文坛上不容忽视而又未受到重视的存在。说她不应该被忽视,是因为在纯文学、严肃文学领域,她是一位有着三十七年创作经历,并创造了三百多万字文学作品的实力作家,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现实、历史、人生、人性,她有自己的独到认识、思考与表达,其小说作品风格鲜明、独树一帜,由内而外地散发着诗意而又幻灭的感伤特质。蒋韵及其作品的存在,无论是对功利的当代社会,还是对日益类型化的当下文学都具有独特价值。但独树一帜的蒋韵及其作品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文学本该是开放、多元的,而在现有的文学研究中,蒋韵这样有独特价值的作家却因种种原因被学术界、评论界忽视了,其独具特色的作品被声势浩大的文学潮流遮蔽了。因此,研究这些被主流评论界“冷落”的作家、“遗忘”的作品便是题中应有之义。本文选取蒋韵这位“名不符实”(实力远甚于名气)的作家1989年之后的小说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其小说感伤特质的深入研究,让美好而高贵的蒋韵、美丽而忧伤的蒋韵小说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给浮躁的现代人带去别样的审美体验。本论文在对蒋韵三十多年的小说创作历程进行简单梳理,对现有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表明对蒋韵小说进行感伤特质研究的价值及研究思路之后,以蒋韵小说的“感伤”特质为切入点,立足于蒋韵1989年之后的小说创作,突出蒋韵感伤特质小说之于时代、社会与当代文坛的独特价值,系统地分析感伤特质在蒋韵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探析蒋韵小说感伤特质形成的原因。“感伤”本就是人类永恒而普遍的缺失性情感体验,与神经敏感的作家之间更是有着不解之缘,所以敏感、浪漫而又悲观的蒋韵创作出的小说带有“感伤”特质有其必然性。将研究目光聚焦到蒋韵小说作品上,发现蒋韵的感伤特质小说是对美好尚未失落时代的凭吊,对生命美景凋零、陨落低吟的挽歌。而她这种渗入了古典与诗意的幻灭式感伤,不仅接续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感伤传统,同时也在同代作家的感伤表达中独树一帜,其感伤特质小说也因此成为了当代文坛的一道别样风景。这道别样的“感伤”风景的呈现主要是由蒋韵小说人物系列——“爱”的圣徒,情绪叙述的叙事策略以及诗意、幻灭的氛围营造共同促成的。与此同时,本论文还从发生学的角度,结合蒋韵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由蒋韵的童年经验与数十年的人生体验塑造的个性、气质;蒋韵独特的文学阅读史,对于文学的思考与文学创作的认同,以及由此形成的审美趋向等方面,探讨蒋韵小说感伤特质形成的原因。最后,总结本论文的主要观点,提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将蒋韵的小说创作置于娱乐至上、追新逐异的当代背景下进行理性考量,证明其小说对当今社会的独特价值,在当代文坛上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

宋运明[9](2014)在《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程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作为一种体现国家意志的印刷品,作为教与学的重要媒介、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编写质量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教材是否有编写特色是衡量其编写质量的重要标志,而教材编写特色是否鲜明是衡量其编写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其易教利学程度有重要影响。然而,教材编写研究长期以来被忽视,尤其是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研究更少,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小学数学教材建设的需要。例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属性的集中体现,其编写特点直接影响教材质量也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教材编写特色中占据突出地位。本研究以例题编写特色为切入点对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小学数学新教材是指我国自2001年实施新课改以来依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编写并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小学数学教材,下同)的编写特色进行研究。研究的问题为: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有哪些利教利学的特点,有何凸显例题编写特点的建议?具体可以分解为4个子问题:1)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文本分析的框架,也即是从哪些类目分析教材文本中例题的编写特点?2)在教材文本中,各版本例题编写在框架各类目上存在哪些特点?3)小学数学教师对教材文本中例题编写特点的利教利学认同度如何?4)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有哪些利教利学的特点,有何彰显例题编写特点的建议?其中第1)和2)个问题是研究的重点,第3)个问题是研究的难点,第4)个问题是研究的归宿。研究与凸显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编写特点,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材编写质量、促进小学数学教材多样化发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乃至促进教育公平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借鉴有关研究成果,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人教版、西师版和苏教版四至六年级数学新教材中的例题编写特点进行了文本分析与利教利学认同度调查研究。具体而言,首先基于对课程教材政策文件、小学数学教材特别是其中例题的编写特点及其他相关(数学)教育与心理学研究成果、小学数学教材文本的综合分析,构建小学数学新教材文本中例题的分析框架。其次采用该框架对所选择的教材文本中的例题进行分析、统计,进而比较得出各版本教材例题在分析框架各个类目上的共同特点与各自特点。再次基于文本研究的典型结论制定问卷,对383名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例题编写特点利教利学认同度的调查研究,采用18.0版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综合上述静态和动态研究的主要结论,概括提炼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的利教利学特点,针对存在局限提出彰显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尤其是其中例题编写特色的建议。通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其一,例题文本分析框架分为12个类目:所占篇幅,所含情境类型,所属情境倾向,所含插图类型,所含解题阶段,对知识的处理方式,所含启发方法,所含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开放性,所含对话交流引导,所含动手操作引导,知识主题中例题间的关系。其中大多类目分为若干亚类目或若干类型,如开放性分为所含“问题”信息是否充足、答案是否唯一、是否含“提出问题”提示语三个亚类目;所属情境倾向分为农村情境倾向、中性情境和城市情境倾向三种类型。其二,在文本分析中,三版本教材例题编写的共同点:平均每道例题长度占半个正文页面多一点。属于生活情境类型的例题占比约六成,属于其他学科和动画情境类型的例题占比较低。具有中性情境的例题个数占八成以上,隶属农村情境倾向的例题占比很低。含插图例题比重占七成以上;在三个知识领域(如不特别说明,三个知识领域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下同)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含功能性插图例题比重最高。在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四个解题阶段中,含弄清题意阶段的例题比例最小,含拟定计划阶段的比例次小,而含执行计划阶段的比例最高,回顾阶段得到足够重视;留白例题比例约六成;执行计划阶段含关键处点拨例题比重超过含该阶段例题的两成。用以获取知识的例题比重在54.7%-86.9%之间。使用启发方法的例题比重在三成以上;寻找模式和绘图处在教材例题启发方法使用频率的前三位,而且这两种启发方法主要分布在数与代数领域。含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例题比重在15%-22%之间;在三个知识领域中,数与代数领域含有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例题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领域。“问题”信息不充足和含“提出问题”提示语的例题很少,答案不唯一例题比重在14%-18%之间。含对话交流引导的例题比重在43%-58%之间。含动手操作引导的例题比重在15%-30%之间;四至六年级中,四年级含动手操作引导的例题比重最高。重视例题间深层结构变异与概念连接,同时注重通过例题后的“提示或小结”诱发学生的自我解释。三版本各自例题编写也有特性,如人教版例题较注重联系其他学科,西师版较重视农村情境,苏教版在问题解决多样化方面较突出等。其三,在对32个例题编写特点的利教利学认同度调查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师认同度最高的特点是:含插图例题个数比重在72.9%-80.5%之间,平均为76.2%;认同度最低的特点是:具有农村情境的例题个数比重在0.6%-10.5%之间,平均为4.5%。小学数学教师是否使用过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版教材对其认同度的影响较小;数学学科教龄、职称和最后学历的影响一般;学校位置(城市或农村)与是否使用过西师版教材对认同度的影响非常明显。其四,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利教利学的共同特点有:呈现形式注重图文并茂,情境设置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方式倡导对话交流,例题功能注重新知获得,例题之间注意变式连接,活动设计强调动手操作。各版本教材例题也有一些利教利学特性,在三版本中,如西师版使用启发方法的次数最多,使用启发方法的例题个数比重最高;苏教版含回顾反思阶段的例题个数比重最高等。其五,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建议。对彰显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色的建议:1)全力彰显例题编写的个性化特色;2)加强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知识领域例题编写的教学属性;3)关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尤其适当提高农村情境倾向例题比重;4)增强例题与动画情境、其他学科的联系;5)适度增强例题的开放性;6)适度增加含弄清题意阶段的例题比重,减少裸例题比重。对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发展的建议:1)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选取和组织、难度等应多样化;2)坚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活动化的编写思路;3)关注小学数学教材的地方特色,尤应关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4)重视借鉴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经验;5)深入挖掘教材编写特色切入点,进行理论与实验研究;6)教育行政部门应适当放宽教材审查标准,特别是对教材形式的规定。论文分为8章。分别为导论,概念界定与文献述评,研究设计,例题文本分析框架的构建,例题文本编码结果的统计与分析,例题编写特点的利教利学认同度调查研究,结论与建议,结束语。本研究创新之处:1)该研究是国内首例对小学数学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进行研究的博士论文,相关研究甚少,这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2)以定量分析为主对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进行研究,其中构建了例题的文本分析框架,而国内大多已有教材研究是以定性分析为主。3)提出了彰显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的建议。本研究不足之处:1)研究者仅对三个版本的教材例题进行了研究,而对有些比较有特色的教材版本没有涉及,致使有些所得结论说服力不强。2)调查研究中,问卷需进一步改进,调查对象没有涉及小学数学教研员和高校数学教育研究者。

索瑞玲[10](2014)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通过学校教育如何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成为当前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课题。基于语文课程在义务教育课程中的基础性与汉语言作为母语的特殊性,加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仅是满足时代发展、顺应教育改革趋势的需要,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日常语文教学中的常态因素予以充分考虑。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重开发语文实践资源,有意识地挖掘语文实践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依据实际教学情况开展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多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语文实践机会的课堂形式,有效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由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都离不开思维,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不失时机的针对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挖掘其深度、提升其精度,以思维的发展促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因着语感在语言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从长远考虑,多管齐下,以语文知识的学习提升语感或以语感训练来培养语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现代版·童话测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版·童话测验(论文提纲范文)

(2)京剧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研究(194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问题意识
        一、台海两岸京剧艺术与教育推广
        二、检视当代京剧艺术发展的传承与创新
        三、再探台湾跨文化剧场的流动与现象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
        一、台湾演剧生态与京剧发展现状
        二、台湾京剧表演与舞台实践
        三、台湾京剧教育传承与创新
        四、跨文化台湾戏曲的发展现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来源
    第四节 章节大纲
第二章 1948年後的台湾政社艺文环境
    第一节 相对紧张的文化氛围
        一、政局环境
        二、政策与奖励制度
    第二节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一、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
        二、剧本审查,少年国剧欣赏
    第三节 地方意识抬头
        一、政治社会环境
        二、文化建设政策
    第四节 两岸开放与台湾文化发展
        一、开放交流的推动
        二、地方的积极坚持
第三章 1948年後台湾京剧的传承起步
    第一节 初期来台艺人与剧团
        一、初期来台的京剧艺人
        二、1948年後京剧活动
    第二节 三大民间京剧团
        一、剧团的脉络
        二、活动情况
    第三节 顾剧团结束後的京剧活动
        一、演艺活动与整编
        二、海派京剧——麒麟厅
    小结
第四章 公办专业京剧团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四大历史悠久军剧团
        一、大鹏国剧队
        二、海光国剧队
        三、陆光国剧队
        四、明驼国剧队
    第二节 历时较短的军剧团
        一、大宛国剧队
        二、龙吟国剧队
        三、干城国剧队
    第三节 军剧团主要目的任务
        一、劳军戏演出
        二、藉由竞赛传递政治讯息
    第四节 学校附属的京剧团
        一、国光剧团
        二、台湾京崑剧团
    小结
第五章 1980年代後京剧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时代思潮与市场需要
        一、新剧团与京剧现代化
        二、「京剧改革」论争
        三、京剧演出活动
    第二节 广电传播与市场机制
        一、京剧与广播电台
        二、戏曲现代传播之再发挥
    第三节 面对时代改变的京剧之变化
        一、剧本内容之变化
        二、演出制作层次之提昇
        三、演出风格之多样化
    小结
第六章 京剧教育及人才培养发展与变迁
    第一节 三军京剧教育学校
        一、(空军)大鹏戏剧实验学校
        二、(陆军)陆光戏剧实验学校
        三、(海军)海光戏剧实验学校
    第二节 军团及艺工总队京剧教育机构
        一、大宛国剧训练班
        二、国光艺术戏剧学校
    第三节 民间京剧教育机构
        一、少年国剧欣赏会
        二、大专青年国剧研习会
        三、剧本五年计画暨教育课程制定标准
        四、复兴国剧特刊
        五、创办「金龙奖」竞赛
        六、首度引进大陆师资交流
        七、两岸六校京剧联演
    第四节 高等教育学院
        一、中国文化大学
        二、台湾戏曲学院
        三、台湾艺术大学
    小结
第七章 京剧新美学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政策解禁下的交流与发展
        一、两岸开放交流带来的发展动力
        二、台湾京剧面向大陆和世界的新变化
    第二节 京崑合流——多元融合
        一、京崑腔体融合——李宝春
        二、崑生改行京剧——温宇航
        三、蓬瀛五弄——曾永义、周秦
    第三节 中西合流——走向国际
        一、与西方经典对话——吴兴国
        二、听觉演员邂逅视觉导演——魏海敏、罗伯·威尔森
        三、全能剧场——高行健
        四、小结: 兼谈环境剧场
    第四节 古今合流——继往开来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一、台湾演剧生态与京剧发展现象
    二、台湾京剧艺术与教育推广
    三、台湾京剧表演与舞台实践
    四、当代台湾戏曲发展的跨界与创新
参考书目(按年份排序)
附录一: 国军文艺金像奖历届京剧竞赛表
附录二: 台湾京剧发展年表
附录三: 台湾出版之京剧论述书籍
附录四: 1982年~2018年台湾京剧硕博士论文

(3)中国科幻小说主潮与现代观念的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祛魅”与现代性规划
    第一节 现代性与现代观念
    第二节 现代性规划:社会思潮与科幻小说
第二章 科幻小说与时空观念的变迁
    第一节 从兴衰—循环到未来—线性的时间
    第二节 从“中心之国”到多维立体的空间
第三章 科学与幻想的交织:从科技狂想到理性复归
    第一节 从“格致”到“科学”
    第二节 “科学小说”的科学叙事
    第三节 作为少儿科普的科幻小说
    第四节 “科”“文”之争与理性重构
第四章 进步意识与乌托邦叙事:想象民族国家的方法
    第一节 进化论、乌托邦与民族国家
    第二节 政体想象与科技建国
    第三节 暴露现实与建构希望
    第四节 民族国家的光明未来
    第五节 新时期的建设与反思
结语 考古未来,面向未来的过去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本文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与预习提示的概念界定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二、预习提示
    第二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的编写依据
        一、贯彻《新课标》理念与要求
        二、实施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第三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的编写意义
        一、提升初中生语文的预习效果
        二、彰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
        三、践行“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第二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的编写体例
    第一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的构成要素
        一、语文知识
        二、课文主旨
        三、语言特点
        四、学法指导
    第二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的学习指向
        一、现代文篇目中预习提示的学习指向
        二、古诗文篇目中预习提示的学习指向
    第三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的特色
        一、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引导方式的多样性
        二、更注重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
        三、更注重阅读要求的具体性和针对性
第三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的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内容与过程介绍
        一、调查内容与目的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第二节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师生对预习提示的认识情况
        二、师生对预习提示的使用情况
        三、师生对预习提示使用效果的检测情况
    第三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使用现状的反思
        一、对预习提示的了解不深,认识不全面
        二、对预习提示的重视不足,使用有限
        三、对预习提示的使用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第四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的使用建议及策略
    第一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的使用建议
        一、学生使用建议
        二、教师使用建议
    第二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的使用策略
        一、学生使用策略
        二、教师使用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关于《朝鲜王朝女子实录》韩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翻译项目简介
    2.1 作者简介
    2.2 作品简介
第三章 翻译过程
    3.1 译前分析
    3.2 译前准备
    3.3 译文校对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4.1 标题翻译
    4.2 词汇翻译
        4.2.1 固有名词翻译
        4.2.2 外来词翻译
        4.2.3 新词翻译
    4.3 句子翻译
        4.3.1 语序调整
        4.3.2 语句拆合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原文/译文

(6)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的目的
        (二) 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内容分析法
        (三)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关键概念界定
        (一) 教科书习题
        (二) 课程标准
        (三) 一致性
    二、国外课程一致性研究工具的介绍
        (一) 韦伯模式
        (二) SEC分析模式
        (三) 一致性模式的比较
    三、国内课程一致性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 研究概貌
        (二) 研究主题
        (三) 反思与展望
    四、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文献综述
        (一) 比较研究:扬长补短
        (二) 微观研究:精细具体
        (三) 反思与展望
第二章 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一) 确定研究对象
        (二) 确定研究工具
    二、确定二维编码体系框架
        (一) 编码维度的确定
        (二) 内容主题维度的划分
        (三) 认知水平维度的划分
        (四) 一致性二维编码体系的确定
    三、编码过程的说明
        (一) 根据实际意义编码
        (二) 以知识点为单元编码
        (三) 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作细微调整
    四、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一) 研究的效度
        (二) 研究的信度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一、SEC一致性系数计算
    二、内容主题比较
    三、认知水平比较
    四、重点分布比较
    五、一致率比较
    六、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一) 内容范围的不一致
        (二) 认知水平的不一致
    二、启示和建议
        (一) 逐步完善课程标准
        (二) 丰富教科书的呈现载体
        (三) 形成良好的教科书编审制度
        (四) 提高编码者的编码水平
    三、本章小结
结语
    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 研究内容的创新
        (二) 研究工具的创新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 编写人员的不足
        (二) 访谈人员的缺乏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儿童幻想小说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缘起
    二、中西方视域下儿童幻想小说的理论探讨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儿童幻想小说的文体界定
    第一节 作为一种文体的幻想小说
    第二节 幻想小说的儿童体征
第二章 历史演进的“源”与“流”
    第一节 神话传说中的幻想根系
    第二节 中国儿童幻想小说的发展
    第三节 西方儿童幻想小说的演变
第三章 刚柔并济的成长叙事
    第一节 “善——恶”之辨
    第二节 自我的拷问
    第三节 爱的救赎
第四章 千姿百态的人物世界
    第一节 人类形象:儿童
    第二节 人类形象:成人
    第三节 动物形象
    第四节 鬼魅精怪
第五章 叙事结构的奇幻变奏
    第一节 线性叙事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远征式”结构
    第三节 “历险式”结构
    第四节 “童话式”结构
    第五节 “渗透式”结构
第六章 叙事视角的多元聚焦
    第一节 叙事视角:叙事分析的基石
    第二节 无聚焦叙事:融“幻”于“真”
    第三节 固定式内聚焦叙事:求“真”于“幻”
第七章 叙事时间的虚实之维
    第一节 热氏时间“三概念”
    第二节 幻想叙事的时序
    第三节 幻想与现实的“时间对话”
第八章 亦真亦幻的空间建构
    第一节 空间:叙事的“魔界”
    第二节 空间的色彩话语
    第三节 空间变易的叙事动力
    第四节 “封闭”的现实空间
    第五节 “开放”的幻想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在感伤中凭吊 ——蒋韵小说特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蒋韵小说的感伤特质及价值评估
    第一节 何为“感伤”
    第二节 时代的凭吊,生命的挽歌
    第三节 文坛的别样风景
第二章 构成蒋韵小说感伤特质的艺术元素
    第一节 人物设置:“爱”的圣徒
    第二节 叙事策略:情绪叙述
    第三节 氛围营造:诗意、幻灭
第三章 蒋韵小说感伤特质的成因
    第一节 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
    第二节 童年经验与人生体验
    第三节 文学认同与审美趋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教材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2 国内外教材编写特色发展与研究概况
    1.3 例题在数学教材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述评
    2.1 数学教材特别是小学数学教材的相关研究
        2.1.1 对数学教材的认识
        2.1.2 数学教材的静态研究
        2.1.3 数学教材的动态研究
    2.2 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点的相关研究
        2.2.1 对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点的认识
        2.2.2 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点的相关研究
    2.3 样例的相关研究
        2.3.1 对样例、例题及样例学习的认识
        2.3.2 样例内特征设计
        2.3.3 样例间特征设计
        2.3.4 样例与问题间特征设计
    2.4 数学教材中例题的相关研究
        2.4.1 数学教材中例题的重要性
        2.4.2 数学教材中例题的文本分析
        2.4.3 数学教材中例题的使用及其教学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对象
第4章 例题文本分析框架的构建
    4.1 我国数学课程与例题编写相关的主要特点
        4.1.1 数学课程标准中与例题编写相关的主要内容
        4.1.2 数学教学与例题编写相关的主要特点
        4.1.3 数学教育测评中学生表现与例题编写相关的主要特点
    4.2 例题文本分析框架的构建
        4.2.1 例题所占篇幅
        4.2.2 例题所含情境类型
        4.2.3 例题所属情境倾向
        4.2.4 例题所含插图类型
        4.2.5 例题所含解题阶段
        4.2.6 例题对知识的处理方式
        4.2.7 例题所含启发方法
        4.2.8 例题所含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
        4.2.9 例题的开放性
        4.2.10 例题所含对话交流引导
        4.2.11 例题所含动手操作引导
        4.2.12 知识主题中例题间的关系
    4.3 例题文本分析框架的实施方法
第5章 例题文本编码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5.1 例题文本编码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5.1.1 例题所占篇幅
        5.1.2 例题所含情境类型
        5.1.3 例题所属情境倾向
        5.1.4 例题所含插图类型
        5.1.5 例题所含解题阶段
        5.1.6 例题对知识的处理方式
        5.1.7 例题所含启发方法
        5.1.8 例题所含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
        5.1.9 例题的开放性
        5.1.10 例题所含对话交流引导
        5.1.11 例题所含动手操作引导
        5.1.12 知识主题中例题间的关系
    5.2 例题文本分析的主要结论
        5.2.1 三版本教材的例题编写共同点
        5.2.2 三版本教材各自的例题编写特色
第6章 例题编写特点的利教利学认同度调查研究
    6.1 调查过程
        6.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6.1.2 问卷的基本情况
        6.1.3 样本的选取
    6.2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6.2.1 统计分析的整体图景
        6.2.2 例题编写特点利教利学认同度的差异检验
    6.3 调查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的利教利学特点
        7.1.1 呈现形式注重图文并茂
        7.1.2 情境设置联系生活实际
        7.1.3 学习方式倡导对话交流
        7.1.4 例题功能注重新知获得
        7.1.5 例题之间注意变式连接
        7.1.6 活动设计强调动手操作
    7.2 对彰显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色的建议
        7.2.1 全力彰显例题编写的个性化特色
        7.2.2 加强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知识领域例题编写的教学属性
        7.2.3 关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尤其适当提高农村情境倾向例题比重
        7.2.4 增强例题与动画情境、其他学科的联系
        7.2.5 适度增强例题的开放性
        7.2.6 适度增加含弄清题意阶段的例题比重,减少裸例题比重
    7.3 对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发展的建议
        7.3.1 对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发展的建议
        7.3.2 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发展新成效探析——以西师版为例
第8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语文实践能力”与“语文实践”概念的相关研究
    2.2 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2.3 文献总结
3 研究设计与过程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过程
    3.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 研究发现
    4.1 初中生语文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4.2 初中生语文实践能力现状分析
    4.3 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情况分析
    4.4 对研究发现的总结
5 初中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5.1 初中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的提出
    5.2 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5.3 实践总结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现代版·童话测验(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美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文比较分析 ——以部编版和Wonders版为例[D]. 马念. 集美大学, 2021
  • [2]京剧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研究(1948-2018)[D]. 黄建华. 苏州大学, 2019(08)
  • [3]中国科幻小说主潮与现代观念的变迁[D]. 廖宁.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4]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研究[D]. 杨美芳. 闽南师范大学, 2019(08)
  • [5]关于《朝鲜王朝女子实录》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 廉美玲. 延边大学, 2019(01)
  • [6]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李萝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7]儿童幻想小说叙事研究[D]. 聂爱萍.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6)
  • [8]在感伤中凭吊 ——蒋韵小说特质探析[D]. 吴珊珊. 安徽大学, 2017(02)
  • [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D]. 宋运明. 西南大学, 2014(04)
  • [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 索瑞玲. 山西师范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现代版·童话测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