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一选”是个好办法

“二推一选”是个好办法

一、“两推一选”是个好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宁[1](2021)在《多重逻辑下两委“一肩挑”政策执行过程研究 ——以Y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蒋爱清[2](2018)在《农村选举能增加村民的幸福感吗? ——基于CHIP2002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使用CHIP2002中的个人、家庭以及村庄调查数据,研究了在中国这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基层治理改革——村民选举,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同于以往的研究中尝试构建民主指数来衡量村庄民主程度的方式,本文中以村庄是否进行选举和是否采取村民提名制度为切入点,探索了选举中的程序差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从村民满意度以及村庄治理两个角度分析了其影响路径。针对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中通过寻找一组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外生性的工具变量加以解决。实证结果表明是否实行选举对村民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着影响,但是在村干部由村民提名并直接选举产生的村庄中,村民的幸福感普遍更高。进一步地,这也说明仅仅实施民主选举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一环是选举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只有在保证过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才能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从而增加村民的幸福感。从村民满意度和村庄治理两个角度的影响路径分析表明直接提名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相信村干部可以代表自己的利益,带领大家致富;同时当选干部也会觉得有义务去协调村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且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正是村民和村干部之间这种相互支持和信任的关系,给村民带来了更高的幸福感。

邹谨[3](2017)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共党建创新历程与经验研究》文中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对之进行了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进行了初步酝酿;建国以后,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展开;改革开放以后,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进入全新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进入自觉状态。党建创新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历史进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党建创新在建国以后具有同步性,二者存在鲜明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党建创新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党建创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实践经验和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共产党党建创新,主要体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中国共产党党建制度的完善,促进管党治党能力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促进党建方式、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来看,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推进党建制度、党内民主、依规治党创新和其他创新,从而不断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建设。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推进党建制度创新,建立了学习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主席制度、分部分级管理干部制度、干部鉴定制度、干部交流制度、干部休假制度、作风建设制度等制度,并提出了设立党的名誉主席、对基层干部任期加以限制、干部能上能下等设想。推进党内民主创新,对党内民主进行了理论阐述,丰富了民主集中制理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倡民主作风,保障党员权利,开展党内监督;建立了党代会制度、党委制、党内选举制度等党内民主制度。推进依规治党创新,对党章进行修改,初步制定了一些党内法规。此外,通过发扬民主和健全法制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并对改善党的领导进行了初步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推进党建创新,既取得了积极成果,又留下了深刻教训。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推进党建制度创新,建立了退休制度、顾问委员会制度、干部考核制度、省部级后备干部制度、县以上领导干部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省(市、区)纪委向中纪委报告制度、纪委与国家检察机关联系制度等制度,废除主席制度、实行总书记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了民主集中制理论;反对领导干部特殊化,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保障党员权利,坚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结合;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推进依规治党创新,对党章进行积极修改,制定一系列党内法规,党章和党内法规执行力得到较大提高。此外,提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提出把反腐蚀寓于建设和改革之中,坚持从严治党。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推进党建制度创新,建立省部级在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参照公务员管理制度、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制度、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巡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创新,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并发挥其对人民民主的带动功能:推进党内决策民主化,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推进依据治党创新,修改党章,制定新的党内法规。此外,还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要靠体制创新;提出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坚持依法执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党建制度创新,建立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以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党内民主创新,提出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增进党内和谐,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实行党务公开,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实行全委会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干部票决制,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扩大差额选举,完善了党内民主制度。推进依规治党创新,修改党章,制定和修订党内法规。此外,还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建总布局创新,进行执政能力、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建设“三型”政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建制度创新,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布局,并在党的建设各领域进行了制度设计。推进党内民主创新,对民主集中制进行了新阐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党的制度建设和党内法规建设中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保障党员权利;提出制定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实施办法,研究制定地方党委决策程序规定,规范差额提名范围和比例,进一步了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推进依规治党创新,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和修订党内法规,并对党内法规进行集中清理。此外,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建优良政治生态,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并提出党的领导要做到“三统一”、“四善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建创新的经验主要是:坚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建创新的对接,积极应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党建创新的问题倒逼,借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理念推进党建创新,坚持改革创新,对党建创新进行接力探索,不断总结中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顺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党建创新,应提高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水平,推进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党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新。

印子[4](2017)在《县域政策执行偏差的治理 ——基于我国中西部4县调查的分析》文中提出在地方政府研究领域,县域的政府行为研究略显萧瑟,成为学术洼地。从政策执行的角度,本文展开对县级政府行为运作的分析,重点考查县域政策执行的特点、政策执行的偏差以及党政体制对政策执行偏差的治理机制。县级政府是国家政策执行中的一线地方政府。在县域政策执行中,政策包含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其与政策执行中的行政资源和行政职权影响到政策实施的具体效果。在政策运作过程中,中央和上级政府掌握政策制定权,县级政府具备剩余的政策制定权和政策执行权,由此带来政策执行的偏差。政策执行嵌入在党政体制中,县级党委享有针对政策执行偏差的治理权。当政策目标与基层治理需求不相契合,政策就存在目标偏误。县级党委通过政策执行的创新,以实现政策目标的纠偏。不过,县域政策纠偏的空间取决于中央和上级政府的政策态度,县级党委政府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政策执行手段很可能模糊不清,县级政府结合具体情况执行政策,很容易导致政策目标的偏移。如果政策目标严重异化,县级党委能够对政策执行主体进行纪律问责,压缩政策执行的灵活空间,以修复偏移的政策目标。为了实现政策目标,政策执行需要组织合作。县级党委通过设立临时协调机构,实现行政职能的整合,促成政策的有效执行。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党政协调机制部门化的结果是政策执行主体的增设。即便如此,“党政协调”依然成为解决政策执行组织合作难题的治理机制。如果政策执行需要在短期内达到相应目标,行政资源的不足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实效。强激励的政策执行大多以中心工作的形式展开,乡镇成为强激励政策执行的重点场域。县级党委通过压力传导,实现对一线行政资源的整合。政策执行偏差无处不在,重要的是对政策执行偏差的有效治理。县域党政体制通过创新式纠偏、纪律问责、党政协调、压力传导对政策执行偏差进行治理,这构成了县域政策执行偏差的治理模式。如果悬置关于政策执行偏差治理的价值判断,面对国家治理转型和乡土社会变迁的县域政策执行始终面临强大的挑战。

周志旺[5](2014)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是两支重要的力量,其中政府调控尤为重要,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序发展的关键和主导。政府调控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创新,更需要地方政府治理的发展,提高政府治理的有效性。乡镇是我国社会的基础,乡镇政府处在中国政权体系中的最末一级,上联国家下接广大农民,并代表国家对农村社会进行治理。实践证明,国家在农村社会的治理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政府的治理行为。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党和政府对农村的各项政策、方针、法令等在乡村的贯彻落实,都要通过乡镇政府来组织和推进;乡镇政府的治理就成为落实和推进党和国家城乡发展一体化政策和措施的重要环节,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落脚点和基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如此之重,但尚未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主要是因为国内研究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多集中在解释宏观政策,为国家城乡发展一体化政策寻找理论的合理性,很少涉及研究地方政府治理的发展,尤其是通过乡镇政府治理的发展,来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本文利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乡镇政府治理过程的剖析,寻找影响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主要因子,提高乡镇政府治理的有效性,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本文由绪论、主体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重点分析本研究的缘起及其意义。认为乡镇政府治理发展即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落脚点和基础,也是乡镇政府治理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同时乡镇政府治理发展又可以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健康发展。主体分五个章节,分别论述了乡镇政府治理的历史考察、乡镇政府治理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方向、案例比较分析、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路径选择五个方面。首先,在回顾新中国乡镇政府治理和乡村发展的历程,寻找乡镇政府存在的价值和发展脉络,说明乡镇政府治理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发挥过和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既要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又要优化城乡社会管理结构,还要协调各个层面的经济利益和城乡居民的民主诉求等等。每一项政策、措施都离不开政府的调控和引导,因此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作为在乡村一线,具体组织实施的乡镇政府,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不断发生变化,而且面临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通过治理的发展来适应和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其次,善治是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方向。治理理论告诉我们,乡镇政府治理发展不仅仅是乡镇政府自身的事情,它还取决于乡镇政府横向和纵向关系,也取决于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实现“善政”到“善治”的转变。建立以乡镇公共事务和责任为中心的“人”和“事”的善治分析框架,从人的角度分析,乡镇政府治理发展可以视作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随公共事务调整与塑造的过程,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多中心治理;从事的角度分析,乡镇政府治理发展就是围绕乡镇政府公共事务的权力分配与合作的过程,强调以“事”为中心,按分权和合作的原则,调整、优化乡镇政府治理职能,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后,探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路径选择。通过对苏北两个乡镇政府治理的个案调查,用善治的分析框架来诠释正处于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过程,寻找影响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因子。构建以“人”为核心,乡镇各行动主体,县乡(镇)政府、民间组织、农民和私人部门等之间的合作治理;以“事”为中心,乡镇政府治理职能的优化与调整;以期规范乡镇政府管理行为,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培育民间组织,实现多元行动主体和利益主体的良性互动,建立多元社会主体结构下的和谐新农村。本研究的意义和目标在于明确乡镇政府治理发展不仅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由乡镇政府为主导的全社会主动建构的过程。乡镇政府治理发展有其双面性,因此需要在熟悉其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遏制其被动性的发展,而将其主动性充分激活,从而建立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现代化的乡镇治理体系。

赵慧芬[6](2012)在《“大学生村官”计划持续发展的分析与思考》文中提出"大学生村官"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自2011年开始,"大学生村官"3年的任职期陆续届满,"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性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了现任"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思想状况、乡村干部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在深入分析"大学生村官"现状、遇到问题的基础上,考虑"大学生村官"对期满离岗后的规划和愿望,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付春华[7](2011)在《郑州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与思考》文中指出近年来,郑州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深化"三级联创"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紧紧抓住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的"五个着力点",全面落实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更上新台阶。

翟昌民[8](2010)在《“一肩挑”模式效果迥异背后的体制根源——党组织对村民自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体制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实行村民自治之后,出现了"两委"关系不协调的现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发挥。为解决这一问题,实践中产生了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模式,但实际效果好坏迥异,其根源在于体制上未从二元权力结构模式向三维权力结构模式转变。只有从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委会三维权力结构中定位党组织的角色和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李朋[9](2010)在《村民自治中的“二选联动制”模式研究 ——以山东省S村为例》文中提出从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发布实施到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订并取消试行在全国推广,我国村民自治的法制建设正在不断完善,村委会组织建设也得以从法律形式加以确立和细化,使得我国的农村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人民公社时期的以党支部为主的一元权力结构向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并存的二元权力结构的转型,这也标志着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实质推行。农村二元权力结构形成以后,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简称之为“村两委”)围绕着村庄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在对村庄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上,矛盾与冲突日益凸显。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理论工作者纷纷在不同的立场提出解决之道,而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即14号文件),该通知中提出了“四个提倡”,提倡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党支部和村委会(即村两委)成员实行交叉任职,这一政策的倡导,被郭正林概括为“二选联动制”②。由此“二选联动制”模式正式成为主流并在全国各地推广,但这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它是解决农村两委问题的理想选择,也有人认为它不仅无法化解矛盾,还会成为激化矛盾的制度因子。为了能深入探讨“二选联动制”模式在推行中的成效和出现的问题,笔者以自己的家乡山东省S村为个案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对这一模式在农村的实际推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有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的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和相关的研究方法,以及本文写作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二选联动制”模式的详细介绍,主要涉及到“二选联动制”模式的相关概念、具体操作模式和操作程序等的介绍,以及对这一模式的形成的历史背景、形成的过程和对这一模式确立的介绍。第三部分主要是“二选联动制”模式的个案研究,以山东省S村为个案分析“二选联动制”模式在村民自治实践中的具体运行情况,主要介绍了S村的概况,“二选联动制”模式在S村的确立和该模式在S村施行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二选联动制”模式在农村一步推行的思考和建议,主要是针对“二选联动制”模式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利于该模式能够克服不足,更好的为村民自治服务。最后一部分为结语,对本文研究做了概况总结,指出“二选联动制”模式虽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了一定的问题,但它仍然是解决当前村民自治中两委关系问题的一种很好的制度选择,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戴允康[10](2010)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它是指全体党员有权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一切事务。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发展党内民主是其推进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对于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来讲,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内民主发展就成为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体制内动力。中国政治制度与中国共产党的内在民主诉求,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民众政治参与需求扩张的趋势,决定了党内民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制度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本文首先以马克思主义视角对“民主”、“党内民主”这两个概念的内涵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主要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上述概念的理解与论述。以此为基础,本文明确了“民主”以及“党内民主”的定义。本文进一步从中国共产党和国内学术界两个层面回顾了我国在实践与理论方面对党内民主长期不懈的追求与探索。自1937年毛泽东正式使用“党内民主”这一概念以来,诸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各种场合重申了党内民主的意义,强调了党内民主的必要性。十年文革使共产党人痛定思痛,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各种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总方向,“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认识到,社会和谐离不开党内和谐,而党内和谐只能由党内民主来保障。因此,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把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党内民主问题便一直倍受学术界、理论界的关注,是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党史、党建等多学科关注的重要课题。众多学者从党内民主的内涵、原则、重要性、途径等不同角度对党内民主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为党内民主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保障。在对党内民主的发展进行系统回顾之后,本文提出了党内民主建设的目标与原则。笔者认为,现阶段发展党内民主,总的目标要求可以规划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大力提高全党思想政治素质,积极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抓紧调整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的合理配置,逐步建立起规范有力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公开有序的党务活动运行机制、民主科学的党委决策机制和权利运行机制、严格缜密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努力形成科学而完备的党内民主建设制度体系。同时,由于党内民主建设攸关党的生命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继承和创新结合中有领导、有步骤地推动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然而,目前党内民主建设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表现为党代表大会在党内的最高权力地位名不副实,党内民主选举不能充分表达选举人的意志,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等。笔者看来,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主体方面、社会环境方面、党内政治生态方面。首先,主体民主素质普遍偏低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最大障碍。复旦大学的林尚立教授认为,党内民主意识和民主习惯的匾乏决定了党需要不断地从组织上、制度上和政策上提供党内民主发展的资源和动力,但由于这种外在的作用缺乏有效的内在呼应,其效果往往比较有限。其次,人民民主发展程度不高成为发展党内民主的潜在阻力。作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党内民主的生存和发展与人民民主的状况和发展程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互动共进的。在整个社会处于特定民主状态之时,某一个组织内部即使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较高的民主程度,但却不可能长期超越社会历史条件,长期维系高水平的民主制度运作。最后,党的领导制度方面的改革滞后对发展党内民主形成掣肘。这主要源于党内权力长期以来缺乏科学、合理的划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常常集于一身。此外,党为了进行组织领导需要选择自己的精干分子安排到不同岗位。然而,一方面这是与党内民主选举的要求相悖的:另一方面,即使是选举,党组织为了保证自己中意的候选人当选,常常干预和控制选举,或者对党员民主选举出来的干部频繁调动,变相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都影响到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基于对党内民主现状的分析,本文从完善党内民主建设相关制度与切实保障党员党内民主权利这两个方面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就完善党内民主建设的相关制度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几项。第一,应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具体制度。在这个制度体系中,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最根本的制度。我们需要保证党的代表大会按期召开,争取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以及尊重和维护党的代表大会的职权。第二,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党内选举制度是否完善是衡量党内民主制度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健全党内选举制度,我们需要改革和完善候选人的提名方式,保证使选举人对候选人有更多更切实的了解以及提防和制止党内选举中的种种变相做法。第三,健全党内民主监督制度。邓小平曾经指出:“无论党内的监督和党外的监督,其关键都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发扬我们党的传统作风。”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应当以保障党员监督权、批评权、检举权、罢免权为基础,健全举报制度、信访处理制度、弹劾罢免制度,同时落实党内询问和质询制度。第四,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随着社会全面进步,广大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愿望不断增强,这就要求不断扩大党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我们应当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真正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发动。第五,健全集体领导制度以保障党委会委员的民主权利。保障党委委员的权利,应当做到在制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时,必须考虑到党委委员享有的权利,防止对党委委员权利的忽视与侵犯;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做到权利面前一律平等,保证每个委员都享有一票的权利;必须严格执行中央的有关规定,做到所有重大问题都由党委会讨论决定;重视发挥党委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对于如何切实保障党员党内的民主权利,本文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加强党员民主权利的组织保障。组织保障是党员权利保障的前提,正是党的各级组织给党员行使权利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考虑到目前部分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涣散状态给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带来的极大不便,因而最紧迫的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第二,加强党员民主权利的物质保障。党员权利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物质保障。这包括为党员行使民主权利提供必要的集会场所、便利的交通和通讯工具以及有关设备和物资等,比如将电子投票器和电子表决器等产品用于民主选举和民主表决中,以利于党员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第三,加强党员民主权利的保护和救济。党员民主权利的保护和救济,实际上也是个党内法治的问题。我们应通过树立党章权威,严肃党的纪律将国家的法治原则移至党内,强调党内也要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以前,在保障党员权利的问题上,我们比较习惯于发号召、提要求。但是实践证明,不依靠法治的办法是不能够解决权利的保护等问题的。第四,反对官僚主义和家长制作风。邓小平曾指出:“不彻底消灭这种家长制作风,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党内民主,什么社会主义民主。”因此,为保障普通党员的民主权利得以实现,就必须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家长制作风,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平等观教育,提倡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培养民主精神,在党内形成民主的空气和氛围。本文研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从我国实际出发,针对发展党内民主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阐述与实践的剖析,探索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党内民主的结构和功能更加科学、合理,使党内民主的制度更加规范、有效,从而进一步开拓党内民主建设的新局面。

二、“两推一选”是个好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推一选”是个好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2)农村选举能增加村民的幸福感吗? ——基于CHIP2002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和贡献
    1.3 研究方法
    1.4 文章结构和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2.2 农村民主的影响因素
    2.3 农村民主对乡土社会的影响
    2.4 民主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2.5 已有文献述评
第三章 模型与数据
    3.1 研究假设及实证模型
    3.2 数据来源
    3.3 关键变量
第四章 实证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2 基本回归分析
    4.3 稳健性检验
    4.4 内生性问题及工具变量方法
        4.4.1 是否存在反向因果关系
        4.4.2 工具变量选取
        4.4.3 弱工具变量检验
    4.5 控制变量与幸福感
第五章 影响路径分析
    5.1 村民满意度视角
    5.2 村庄治理视角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共党建创新历程与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论文的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论文的研究内容、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共党建创新的互动关系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党建创新概念解析
        (一)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和必然性
        (二) 中共党建创新的基本内涵和必然性
        (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共党建创新的同步性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共党建创新的互动关系
        (一) 中共党建创新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共党建创新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探索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概述
    一、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制度进行初步探索
        (二) 对人民民主进行初步探索
        (三) 对法制建设进行了探索
        (四)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失误
    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
        (二) 积极发展人民民主
        (三) 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三、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
        (二) 发展人民民主
        (三) 实行依法治国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 发展人民民主
        (三)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五、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二) 发展人民民主
        (三)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四) 实现了国家治理的理论突破
第三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党建创新
    一、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推进党建制度创新
        (一) 建立学习制度
        (二) 建立请示报告制度
        (三) 建立主席制度
        (四) 建立分部分级管理干部制度
        (五) 建立干部鉴定制度
        (六) 建立干部交流制度
        (七) 建立干部休假制度
        (八) 建立作风建设制度
        (九) 提出了党建制度创新的某些设想
    二、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推进党内民主创新
        (一) 进行党内民主理论创新
        (二) 进行党内民主实践创新
        (三) 进行党内民主制度创新
    三、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推进依规治党创新
        (一) 遵义会议之前党对依规治党创新的初步探索
        (二)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章的修改
        (三)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实行其他党内法规
    四、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推进其他党建创新
        (一) 进行反腐倡廉建设创新
        (二) 提出改进党的领导方式
    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党建创新的曲折
第四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党建创新
    一、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推进党建制度创新
        (一) 建立退休制度
        (二) 建立顾问委员会制度
        (三) 实行总书记制度
        (四) 建立干部考核制度
        (五) 建立省部级后备干部制度
        (六) 建立县以上领导干部生活会制度
        (七) 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八) 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向中纪委报告制度
        (九) 建立纪委与国家检察机关联系制度
    二、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推进党内民主创新
        (一) 推进党内民主理论创新
        (二) 推进党内民主实践创新
        (三) 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
    三、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推进依规治党创新
        (一) 修改党章
        (二) 制定和实行其他党内法规
    四、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推进其他党建创新
        (一)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新
        (二) 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创新
第五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党建创新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党建制度创新
        (一) 对学习制度进行创新
        (二) 建立参照公务员管理制度
        (三) 建立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
        (四) 建立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制度
        (五) 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
        (六) 建立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
        (七) 建立巡视制度
        (八) 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党内民主创新
        (一) 推进党内民主理论创新
        (二) 推进党内民主实践创新
        (三) 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依规治党创新
        (一) 修改党章
        (二) 制定和实行其他党内法规
    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其他党建创新
        (一) 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
        (二) 进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 进行党的作风建设创新
        (四)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新
        (五)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第六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党建创新
    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推进党建制度创新
        (一) 建立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
        (二) 建立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三) 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
        (四) 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
        (五) 建立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
        (六) 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七) 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
        (八) 建立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推进党内民主创新
        (一) 推进党内民主理论创新
        (二) 推进党内民主实践创新
        (三) 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
    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推进依规治党创新
        (一) 修改党章
        (二) 制定和修订其他党内法规
    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推进其他党建创新
        (一)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
        (二) 推进党建总布局创新
        (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四) 建设“三型”政党
第七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党建创新
    一、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进党建制度创新
        (一)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二) 积极推进党建制度创新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进党内民主创新
        (一) 推进党内民主理论创新
        (二) 推进党内民主实践创新
        (三) 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进依规治党创新
        (一) 学习和实行十八大党章
        (二) 为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而努力
        (三) 制定、修订和清理党内法规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进其他党建创新
        (一)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二) 构建优良政治生态
        (三)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
        (四) 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创新
        (五) 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创新
第八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共党建创新的经验
    一、坚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建创新的对接
        (一) 坚持国家制度与党建制度协调发展
        (二) 坚持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协调发展
        (三) 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协调发展
    二、积极应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党建创新的问题倒逼
        (一) 积极应对国家制度建设的倒逼
        (二) 积极应对人民民主的倒逼
        (三) 积极应对依法治国的倒逼
    三、借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理念
    四、坚持改革创新
        (一) 将改革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建创新的重要动力
        (二) 将创新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
    五、坚持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
        (一) 对党建制度创新、党内民主创新、依规治党创新进行了接力探索
        (二) 对其他党建创新进行了接力探索
    六、不断总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
        (一) 不断总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共党建的经验教训
        (二) 善于总结其他国家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
结束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共党建创新的展望
    一、提高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水平
    二、推进中共党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建设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四、加强党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后记

(4)县域政策执行偏差的治理 ——基于我国中西部4县调查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回顾与评述
    1.3 概念分析与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田野说明
    1.5 章节安排
2 县域的政策执行及其偏差
    2.1 县域的政策执行
    2.2 政策执行的偏差
    2.3 政策执行的党政权力结构
    2.4 嵌入党政体制中的政策执行
3 政策执行中的创新式纠偏
    3.1 目标偏误的政策执行
    3.2 农地确权政策及其执行的科层结构
    3.3 农地确权试点政策执行的创新
    3.4 政策执行纠偏的过程分析
    3.5 政策纠偏的权力实践机制
    3.6 积极而被动的政策纠偏
4 政策执行偏差的渐进式修复
    4.1 手段模糊的政策执行
    4.2 手段模糊政策执行的逻辑
    4.3 案例分析:农村低保政策
    4.4 政策执行的绩效弹性
    4.5 渐进式修复的功能与限度
5 综合执法的党政协调
    5.1 综合执法领域中的政策执行
    5.2 综合执法党政协调的运作逻辑
    5.3 政策执行的组织合作困境
    5.4 党政协调的组织运作
    5.5 党政协调的部门化
    5.6 党政协调在行政改革中的定位
6 县域政策执行的压力传导
    6.1 强激励的政策执行
    6.2 乡镇运作的集权分工制
    6.3 强激励政策执行的压力传导
    6.4 乡镇人事结构对压力传导的影响
    6.5 一线行政的激励优化
    6.6 “强激励”如何避免“弱”执行
7 结论
    7.1 低度科层化的县域政策执行主体
    7.2 县域政策执行中的官员行为
    7.3 县域政策执行偏差的治理模式
    7.4 县域政策执行的转型与挑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附录2 法律、政府文件资料
附录3 图表目录
附录4 访谈人员职位名单

(5)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与中国乡镇治理研究述评
        (二) 国内关于城乡一体化与乡镇治理研究述评
    三、 国内外有关城乡一体化与乡镇治理的研究成就与不足
    四、 研究意义
    五、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说明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 概念说明
    六、 研究创新
    七、 研究框架
第一章 我国乡镇政府治理与乡村发展的历史考察
    一、 建国后乡镇政府建制历史变迁
        (一) 我国乡建制历史变迁
        (二) 我国镇建制历史变迁
        (三) 我国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二、 乡镇政府治理职能的历史变迁
        (一) 乡镇政府治理职能
        (二) 乡镇政府治理职能的历史变迁
        (三) 乡镇政府治理职能的现状与问题
第二章 城乡发展一体化: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新挑战
    一、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及意义
        (一)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
        (二)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义
        (三)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相关概念
    二、 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新挑战分析
        (一) 制度背景:行政主导型的“二元”结构及其松动
        (二) 时代背景: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三) 体制背景:压力型行政体制的延续
    三、 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目标
        (一)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
        (二) 乡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
        (三) 构建乡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章 善治: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方向
    一、 治理及其一般理论
        (一) 治理的概念
        (二) 治理与统治
        (三) 善治与善政
    二、 “人”和“事”:基于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善治分析框架
        (一) 以“人”为核心的多中心治理
        (二) 以“事”为中心的分权与合作
第四章 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江苏苏北 S 镇 R 镇个案比较
    一、 S 镇政府治理过程的案例分析
        (一) 镇情概述
        (二) S 镇研究分析
    二、 R 镇政府治理过程的案例分析
        (一) 镇情概况
        (二) R 镇研究分析
    三、 S 镇与 R 镇政府治理过程的分析
        (一) 两个镇共同特点
        (二) S 镇与 R 镇不同特点
    四、 案例研究结果
第五章 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再造
        (一) 县乡(镇)行政管理关系再造
        (二) 乡镇党政机构分权与合作
        (三) 乡镇党政领导分权与合作
    二、 县乡(镇)财政管理关系再造
        (一) 从乡财县管再到乡财自管
        (二) 完善“分税制”与财政转移支付
        (三) 规范乡镇财政的收支管理
    三、 乡镇横向的府际关系再造
        (一) 农村生态环境的联合治理
        (二) 对工商企业的联合整顿
        (三) 对社会治安的联合治理
        (四) 乡镇政府横向府际合作路径
    四、 乡镇政府与民间组织和私人部门的关系再造
        (一) 农村民间组织
        (二) 私人部门
    五、 乡镇政府与农民关系再造
        (一) 农民身份:作为公民的权力与义务
        (二) 培育新型农民
        (三) 农民参与乡镇政府治理的路径
    六、 乡镇政府治理职能构建
        (一) 乡镇政府治理职能现状
        (二) 乡镇政府治理职能的构建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后记

(6)“大学生村官”计划持续发展的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样本的选择和研究方法
    1.1 样本的选择
    1.2 研究方法
2 调研结果及分析
    2.1 现任“大学生村官”状况
        2.1.1“大学生村官”的构成
        2.1.2“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
        2.1.3“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及自我评价大
        2.1.4 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和期望
        2.1.5 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
    2.2“大学生村官”遇到的普遍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 思想摇摆不定, “跳板”心理严重
        2.2.2 缺乏引领农村发展的知识技能
        2.2.3 角色转变不及时
        2.2.4 农村生活条件较差
        2.2.5 相关政策不够健全
3“大学生村官”计划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3.1 引导和安排好“大学生村官”期满出岗后的流动
        3.1.1 向乡 (镇) 公务员直接流动
        3.1.2 建立乡 (镇) 服务中心, 将“大学生村官”转化为社区工作人员
        3.1.3 帮扶就地创业
        3.1.4 建立“大学生村官”自由退出机制
    3.2 改善农村基层环境, 为吸引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3.3 完善选聘机制
    3.4 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7)郑州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郑州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情况
    1.机制创新出活力, 因地制宜促发展。
    2.“四议两公开”结硕果, 基层民主大跃升。
    3.党员培训全力推进, 干部素质全面提升。
    4.创先争优鼓士气, 党建先行奠基础。
二、郑州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层党组织建设程序性、规范性不强, 党建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水平较低。
    2.部分基层党组织能力弱化, 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存在差距。
    3.基层党建与基层民主仍有碰撞, 部分村“两委”关系不够协调。
    4.部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 党组织带头人难选难留难当。
    5.部分基层党组织推行“4+2”工作法不彻底, 党内民主氛围不浓。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8)“一肩挑”模式效果迥异背后的体制根源——党组织对村民自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体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9)村民自治中的“二选联动制”模式研究 ——以山东省S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1.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1.2 研究方法
    1.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2.1 二十世纪早期的乡村治理研究
        1.2.2 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的乡村治理研究
2 "二选联动制"模式
    2.1 "二选联动制"模式
    2.2 "二选联动制"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2.2.1 建国以来农村权力结构的变迁
        2.2.2 村民自治的发展进程
    2.3 "二选联动制"模式的形成过程
        2.3.1 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演变的过程
        2.3.2 党支部和村委会出现矛盾和冲突的原因
    2.4 "二选联动制"模式的确立
3 以山东省S村为例分析"二选联动制"模式
    3.1 S村概况
    3.2 "二选联动制"模式在S村的确立
    3.3 "二选联动制"模式在S村施行的成效与问题
        3.3.1 "二选联动制"模式的优越性
        3.3.2 "二选联动制"模式存在的不足
4 对"二选联动制"模式在农村进一步推行的思考与建议
    4.1 建立健全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
    4.2 建立健全对村两委的监督约束机制
    4.3 健全村民选举的相关程序
    4.4 加大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
    4.5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推行
5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基本思路和主要框架
    1.3 预期目标与研究方法
2. 党内民主的基本理论概述
    2.1 民主与党内民主的理论内涵
        2.1.1 民主的内涵
        2.1.2 党内民主的内涵
    2.2 党内民主理论的探索发展与研究综述
        2.2.1 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民主理论的探索
        2.2.2 国内学术界对党内民主理论的探索
    2.3 党内民主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2.3.1 党内民主建设的目标构想
        2.3.2 党内民主建设应该掌握的重大原则
3. 党内民主建设现状、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
    3.1 对党内民主建设现状的基本估计
    3.2 党内民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2.1 党代表大会在党内的最高权力地位名不副实
        3.2.2 党内民主选举不能充分表达选举人的意志
        3.2.3 党内民主监督制度还存在重大缺陷
    3.3 党内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3.3.1 主体民主素质普遍偏低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最大障碍
        3.3.2 人民民主发展程度不高成为发展党内民主的潜在阻力
        3.3.3 党的领导制度方面的改革滞后对发展党内民主形成掣肘
4.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具体思路与措施
    4.1 完善党内民主建设的相关制度
        4.1.1 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4.1.2 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4.1.3 健全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4.1.4 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4.1.5 健全集体领导制度
    4.2 切实保障党员党内的民主权利
        4.2.1 加强党员民主权利的组织保障
        4.2.2 加强党员民主权利的物质保障
        4.2.3 加强党员民主权利的保护和救济
        4.2.4 反对官僚主义和家长制作风,培养民主的精神和作风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四、“两推一选”是个好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多重逻辑下两委“一肩挑”政策执行过程研究 ——以Y镇为例[D]. 王宁. 兰州大学, 2021
  • [2]农村选举能增加村民的幸福感吗? ——基于CHIP2002的实证研究[D]. 蒋爱清. 厦门大学, 2018(07)
  • [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共党建创新历程与经验研究[D]. 邹谨.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1)
  • [4]县域政策执行偏差的治理 ——基于我国中西部4县调查的分析[D]. 印子. 华中科技大学, 2017(10)
  • [5]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D]. 周志旺. 苏州大学, 2014(09)
  • [6]“大学生村官”计划持续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 赵慧芬. 湖北农业科学, 2012(15)
  • [7]郑州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与思考[J]. 付春华.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04)
  • [8]“一肩挑”模式效果迥异背后的体制根源——党组织对村民自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体制探索[J]. 翟昌民.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06)
  • [9]村民自治中的“二选联动制”模式研究 ——以山东省S村为例[D]. 李朋. 东北财经大学, 2010(02)
  • [10]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 戴允康.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二推一选”是个好办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