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知母栽培技术

林地知母栽培技术

一、林地知母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董杨[1](2021)在《知母种植技术要点》文中指出本文详细介绍了在天津静海地区种植知母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丰富静海地区中草药种植种类,并为广大中草药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王洪博,蔡景竹,麻文婕[2](2021)在《杏林套种知母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筛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林下套种知母的生长特性及活性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为知母的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繁殖方式(种子繁殖与分株繁殖),杏林下不同种植密度[行距(30cm、40cm/20cm)和株距(10cm、20cm、30cm)]及不同基肥配比(基肥种类与施肥量)对知母生长指标和有效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杏林套种知母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最佳模式:基肥种类与配比为农肥粪200kg/hm2+复合肥3 700kg/hm2,种植方式采用早春或晚秋分株繁殖,密度为株行距30cm×(40cm/20cm);此时,知母分蘖数较少、株高较矮,根茎鲜重最大,根茎长度较大,分别为3.51个、72.80cm、30.33g和12.79cm;有效活性成分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Ⅱ含量达最高,分别为2.67%和14.03%。【结论】杏林套种知母宜在早春或晚秋分株繁殖,移栽时基肥最好用有机肥搭配复合肥,行株距保持在30cm×(40cm/20cm),知母的药用成分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最高,且符合2015版药典标准。

李昕[3](2020)在《微生物菌剂-中蒙草药体系在矿区复垦土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为探究不同微生物-中蒙草药体系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前景,本文选取在武家塔露天煤矿复垦区种植的十五种中蒙草药进行优势种筛选实验,另结合六种中蒙草药进行优势种种植实验为对象,通过向适生种筛选实验的十五中蒙草药施加六种微生物菌剂和黄腐酸钾,向优势种种植实验的六种中蒙草药施加胶质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及两种菌剂的混合菌剂,研究不同体系下对中蒙草药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复垦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探究优势种筛选实验、适生种种植实验不同环境条件下中蒙草药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土壤养分的改良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中蒙草药对微生物菌剂促生作用的响应时间和响应程度均具有差异性。优势种筛选实验与适生种种植实验均发现微生物菌剂对中蒙草药有很好的促生作用,但是部分中蒙草药对本研究施用的微生物菌剂的亲和性不高,多项生长指标为抑制作用。(2)优势种筛选实验与适生种种植实验表明微生物菌剂对种植中蒙草药的土壤有很好的改良作用,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且不同的微生物菌剂结合不同的中蒙草药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存在差异。(3)综合来看,优势种筛选实验哈茨木霉、黄腐酸钾、胶质芽孢杆菌与防风组合,哈茨木霉、胶质芽孢杆菌与苦参组合,哈茨木霉、胶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与桔梗组合,黄腐酸钾与连翘组合,胶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与蒲公英组合,几种组合体系均可促进其种植的中蒙草药生长并改良土壤养分;适生种种植实验胶质芽孢杆菌结合板蓝根和防风组合体系可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胶质芽孢杆菌和混合菌剂与黄芩组合体系可提高土壤有效钾含量,为较好的组合体系。该论文有图30幅,表5个,参考文献90篇。

吴学峰[4](2020)在《昆虫野花带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昆虫野花带是一种通过混播方式配置不同功能植物形成群落组合的缓冲带区域,主要建植在农田、果园、菜地、道路两侧、滨水带等边缘地带,为提升作物传粉效率、控制虫害等发挥着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城市和乡村中为传粉者、害虫天敌提供蜜粉源与生境,改善城乡生境质量,强化害虫天敌支持系统,减少农药使用,改良修复城市土壤,净化水源,抑制杂草等。欧美发达国家最早在集约化农业生产中应用昆虫野花带并制定生态补偿等政策;发展中国家的昆虫野花带仍处于发展初期,缺少实际应用。为了解昆虫野花带在中国的应用基础条件,在北京近郊与远郊展开非作物生境与实验地设计群落样方调查,研究不同植物群落中节肢动物种类以及自然天敌功能团、传粉者功能团、害虫功能团以及中性昆虫功能团多样性分布的总体差异性与时序动态变化;分析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构与节肢动物功能团的相关性;花期物候与节肢动物功能团关系;传粉者功能团在群落中的取食范围及不同类群的共同食源,明确不同蜜粉源植物对于不同类群节肢动物的重要性;分析花色、花量等植物关键功能性状与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相关性。研究为中国的昆虫野花带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开拓了非作物生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与设计的先河。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在京郊非作物生境设25个样点633个样方,调查得到草本植物共51科152属204种。不同农区和非作物生境类型生长的植物多样性不同。远郊浅山旱作农业区以及深山沟谷林果区非作物生境草本植物多样性最高,群落主要由本土植物构成,近郊是栽培植物群落占优势。林地、林缘生境中,中度干扰野生植物群落占总调查样点的61%;田埂及坡地生境中,56%的调查样点以中度干扰野生植物群落为主;道路及宅基地生境中,栽培植物为主,占72%;滨水生境中,40%的样点以低干扰野生植物群落为主。全部样方中共观测到传粉昆虫5目20科29属14691个,其中中华蜜蜂为主要传粉者,传粉者对于旋覆花、败酱、蓬子菜、长蕊石头花的平均访花频率最高,这四种植物是最具传粉者保育价值的本土草本植物。昆虫野花带实验地设8个原始样地和1个设计样地,共27个样方,共有植物20科38属42种,10次调查共观测到2纲10目65科100属109种节肢动物13450个。实验地昆虫野花带群落最多可容纳25种自然天敌、21种传粉者、9种害虫。在时序变化上,共计66.7%的昆虫野花带群落在5月达到了植物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最大值,此时传粉者功能团与植物物种丰富度有强相关性,5月后,各昆虫野花带群落传粉者功能团优势种时序变化间差别不大,西方蜜蜂及东方蜜蜂占据了所有季节实验地中核心传粉者地位,且随着昆虫野花带群落整体花期推进,资源可利用性渐次降低,传粉者功能团多样性水平呈现出明显先升后降趋势,而自然天敌及害虫功能团的多样性水平的趋势为5月略低,7-8月达到了观测峰值,推测与昆虫野花带群落盖度相关。以传粉者功能团为重点研究对象发现,昆虫野花带群落中蜜源植物及管状花冠和辐射对称花的植物被最多的传粉者类群所利用,其中,社会性蜂类的取食范围最大,生态位宽度达到了14.97,有25种蜜粉源植物都有被其觅食,其中优势物种为西方蜜蜂,其利用紫花甸苜蓿的个体比例高达0.11。蝇类与社会性蜂类共同取食资源种类在23种,占所有观测时段内蜜粉源植物总种数的92%。蝇类更偏好于白色花、社会性蜂类及食蚜蝇类更偏好于黄色、蓝紫色花,蝶类偏好于红色尤其是粉色的粉源植物,如美丽月见草等。大花量能吸引更多的社会性蜂类与食蚜蝇类,而小花量的植物能多为大花植物,更受蝶类、弄蝶类以及蛾类等鳞翅目昆虫喜好。京郊非作物生境中,栽培植物、本土植物对传粉者保育均有重要保护与应用价值,实验地的调查同时验证了植物多样性有助于提升传粉者等节肢动物功能团多样性,花色、花量等关键功能性状也适用于非作物生境昆虫野花带植物的筛选。仅就传粉者功能团一项指标来看,朝阳、昌平等近郊非作物生境夏秋季植物种类单一,传粉网络结构不稳定,设计的昆虫野花带为传粉者提供了连续性的多样食源供应,具有强效的传粉服务功能,因此近郊地区可以首选昆虫野花带作为农地非作物生境的改造目标。

史成琳[5](2020)在《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系统。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现在已经受到严重威胁。而城市生物多样性这一生物多样性的特殊组成部分更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寻求自然与城市这一人工环境共存且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已是每个现代化城市的必然要求。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已逐渐被全球范围内各学者、专家所关注,甚至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在普通大众中也已经普及。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东营市为研究对象,以国内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相关文件为指导,结合国内外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规划相关理论,为东营市编制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理论分析等方式,从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方面对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经现状分析发现,东营市的城市生物多样性存在以下特点和问题:乡土及野生植物种类少,植被类型单一且以草甸、沼泽植被为主体;鸟类和水生动物种类丰富、动物均具有明显的湿地特征;湿地景观面积广阔且类型多样;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严重。针对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存在的特点与问题,本文从规划总论、空间布局、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六个部分着手制定了保护规划方案。在规划总论方面,提出规划理念、规划原则,列举规划依据,制定规划目标、规划范围和期限;在空间布局方面,划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分区,建立生物栖息地保护网络;在植物多样性方面,制定乡土植物、重点保护和濒危植物、城市绿地植物、野生植物、外来入侵植物、古树名木相关保护规划;在动物多样性方面,重点针对鸟类、鱼类从栖息地保护修复角度制定保护规划,提出了两栖爬行类、兽类的保护措施和建议;在遗传多样性方面,重点针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提出了野大豆遗传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措施;在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制定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包括湿地植物群落设计和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提升规划,制定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规划,主要包括市域范围内的分区规划和基于盐碱地分级的树种规划,制定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包括海洋与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布局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措施。希望本文针对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所做的研究和保护规划,能为东营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对今后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经验。

王红阳,康传志,张文晋,周良云,万修福,吕朝耕,黄璐琦,刘大会,郭兰萍[6](2020)在《中药生态农业发展的土地利用策略》文中提出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对土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该文通过对中药材种植生境需求特性进行分析发现,野生与栽培环境条件相比,野生环境更有利于药用植物品质和抗逆性的提高,而大田单一栽培并不是中药材种植的最优模式,栽培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中药生态种植是实现中药材优质、高效可持续生产的必由之路,因此,针对药用植物在野生状态下的生境分布特点,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及中药材种植对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现状,提出中药材生态农业的土地利用策略:①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改变现有的大田栽培模式;②充分利用山地、荒坡地开展野生抚育或仿生栽培;③遵循药用植物自身的发展规律及生物学特性,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这样既可以满足中药材对特定生长环境的要求,实现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可以增加山区人民的经济收入,为中药材土地利用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保护野生中药材也具有重要意义。

康传志,吕朝耕,黄璐琦,王升,王红阳,张文晋,王瑞杉,王铁霖,孙嘉惠,周涛,郭兰萍[7](2020)在《基于区域分布的常见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文中认为中药生态农业作为环境友好型农业,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推行。由于中药材生产对自然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中药生态农业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该文收集整理了各区域较为成熟的代表性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如药粮间套作、轮作种植模式,林下种植模式,野生抚育种植模式和景观生态种植模式等,参考《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和《中国中药区划》,结合生产实践,对全国8大区域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进行系统梳理,提出了各地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有:东北地区的人参林下种植模式、华北地区的连翘仿野生种植模式、华东地区的浙贝母-水稻轮作栽培模式、华中地区的黄精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华南地区的阳春砂林下种植模式、西南地区的川芎-水稻水旱轮作模式、西北地区的甘草野生抚育种植模式以及青藏地区唐古特大黄仿野生种植模式等。通过梳理全国各区域常见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以期为各分布区域内其他中药材的生态种植模式的筛选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袁伟华,朱艳冰,陈宝云,郭东[8](2019)在《草木葱茏》文中研究指明[阅读提示]一个地方的植被就是这个地方所有植物群落的组合,气候和地貌的相互作用是决定一地植被的主要因素。河北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各地水热条件差异明显,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植被。河北有哪些原生植被?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哪些植物又从天南海北来到这里落地生?

蒋岚[9](2019)在《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种植及使用研究》文中认为花椒为我国本土树种,先秦以来即有种植利用。从最开始用作祭祀香物,到后来其用途扩大到节日饮酒、药物治病、饮食调味等方面。随着人们对花椒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花椒也从最初的野生植物,变成人工栽培的经济林木。甘肃地区南北自然气候环境差异极大,东南部地区较为温暖湿润,故甘肃花椒多种植分布于陇东南地区,其他地区次之,河西地区分布最少。陇东南地区所产花椒是甘肃特产物品,其品质上佳,故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目前学界缺乏对甘肃地区历史时期花椒分布、种植及使用等的系统全面研究,因此对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种植及使用进行历史地理的相关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通过查阅大量甘肃地区的地方志文献、档案资料,结合传统史籍,对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进行了全面的探索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对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种植的自然与社会背景进行了研究。第二,主要根据地方史志资料对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图表整理与分析,认为甘肃花椒主要种植分布于陇东南地区。第三,对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品种、种植面积、产量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索,认为甘肃花椒的种植面积与产量是不断增长的。第四,结合古代花椒使用历史,对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使用功能进行研究。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作为药物使用与作为调味品使用两个方面,并且二者在民国时期有一个从较多作为药物使用到普遍作为调味品使用的一个转折。第五,研究了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商业贸易,甘肃花椒的商业贸易从最开始作为药物出售,至有了自己的特色市场,最后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

杨文龙[10](2018)在《林下种植模式对核桃林土壤物理和生物化性质的影响》文中认为核桃是世界重要的木本粮油植物,具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优良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树种。随着退耕还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林争地矛盾逐渐突出。林木生长周期长,林地早期没有收益或收益少,林下种植可以短养长,能较好解决林地早期经济收益和劳动就业问题,且能有效解决农林争地矛盾。为筛选大渡河干热河谷区核桃林下适宜种植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本研究建立了核桃+莲花白+莲花白(HLL)、核桃+莲花白+土豆(HLT)、核桃+大白菜+大豆(HDD)和核桃对照(HCK,核桃林下不种植)四种林下种植模式及玉米+土豆(NCK)农地对照,研究核桃林下种植对土壤物理性质、生物化学性质等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林下种植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与NCK对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核桃林下种植使土壤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分别增加2.414.8%、2.829.1%和2.623.1%,容重降低4.617.6%。(2)核桃林下种植使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分别增加10.546.1%、7.649.2%、7.856.8%、9.168.9%和1.49.1%。(3)核桃林下种植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5.114.9%、3.912.5%、25.1112.4%、-28.321.9%和-17.453.0%。(4)核桃林下种植使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和总微生物数量分别增加21.454.3%、19.258.1%、17.858.4%和21.254.6%。(5)核桃林下种植使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增加9.357.8%、16.957.5%、6.432.0%、9.742.2%、4.114.2%和1.438.6%。(6)核桃林下种植使土壤性质(物理、生物和化学)综合值增加72.1491.8%,各模式大小顺序为HLL>HLT>HDD>HCK>NCK。综上所述,各模式总体上均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持水能力、排水能力、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在大渡河干热河谷区发展核桃林下种植具有较好的培肥改土效果,其中以核桃林下种植两季莲花白为最好,对增加核桃林地总收益和解决劳动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二、林地知母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林地知母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知母种植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要点
    1.1 选地整地
    1.2 选种播种
    1.3 田间管理
        1.3.1 间苗定苗
        1.3.2 松土培土
        1.3.3 施肥追肥
        1.3.4 花前剪薹
        1.3.5 行间覆盖
        1.3.5 浇灌
2 病虫害防治
    2.1 虫 害
    2.2 叶斑病
    2.3 病毒病
    2.4 立枯病
    2.5 软腐病
3 适时采挖

(2)杏林套种知母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材料
        1.2.1 知母
        1.2.2 试剂
        1.2.3 肥料
        1.2.4 设备
    1.3 方法
        1.3.1 试验预处理
        1.3.2 标准曲线方程
        1.3.3 试验设计
        1.3.4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1.3.5 指标测定
    1.3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方程
    2.2 不同播种方式知母的出苗率
    2.3 不同基肥处理知母的生长性能与有效活性成分含量
        2.3.1 知母的生长性能
        2.3.2 药用活性成分的含量
    2.4 不同移栽密度知母的生长性能及根茎的药用活性成分含量
        2.4.1 知母的生长性能
        2.4.2 药用活性成分的含量
3 讨论
4 结论

(3)微生物菌剂-中蒙草药体系在矿区复垦土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技术路线
2 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地点
    2.2 实验材料
    2.3 优势种筛选实验设计
    2.4 适生种种植实验设计
    2.5 测量指标与测量方法
3 微生物对筛选种植中蒙草药的生长影响研究
    3.1 微生物对筛选种植中蒙草药生长指标的影响
    3.2 本章讨论与小结
4 微生物对筛选种植中蒙草药土壤养分影响研究
    4.1 微生物对筛选种植中蒙草药土壤养分的影响
    4.2 本章讨论与小结
5 微生物对种植适生种中蒙草药的生长影响研究
    5.1 微生物对种植适生种中蒙草药生长指标的影响
    5.2 本章讨论与小结
6 微生物对种植适生种土壤养分影响研究
    6.1 微生物对种植适生种土壤养分的影响
    6.2 本章讨论与小结
7 土壤养分与植物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
    7.1 优势种筛选实验土壤养分与生物量相关性分析
    7.2 适生种种植实验土壤养分与生物量相关性分析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昆虫野花带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昆虫野花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1.1.1.昆虫野花带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支持服务
        1.1.2.昆虫野花带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
        1.1.3.昆虫野花带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提供服务
        1.1.4.昆虫野花带在农业景观中的文化服务
    1.2.昆虫野花带景观生态学研究
    1.3.昆虫野花带种植及植物群落研究
    1.4.昆虫野花带规划设计与建植管理研究
        1.4.1.昆虫野花带景观特征
        1.4.2.昆虫野花带景观构成
        1.4.3.昆虫野花带具体分类
        1.4.4.昆虫野花带设计原则与方法
        1.4.5.昆虫野花带建植管理
    1.5.昆虫野花带在各国的政策发展研究
        1.5.1.英国
        1.5.2.瑞士、比利时
        1.5.3.美国
2 京郊非作物生境与传粉者调查研究
    2.1.调查内容与方法
        2.1.1.调查区域及样点选取
        2.1.2.草本植物群落调查
        2.1.3.传粉昆虫观测
    2.2.结果分析
        2.2.1.非作物生境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2.2.2.非作物生境传粉昆虫多样性分析
        2.2.3.不同类型草本植物群落对昆虫的作用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3 昆虫野花带群落节肢动物功能团多样性研究
    3.1.研究内容与方法
        3.1.1.样地、样方基本情况
        3.1.2.节肢动物观测与收集
        3.1.3.节肢动物多样性评测
    3.2.结果分析
        3.2.1.昆虫野花带群落中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
        3.2.2.节肢动物功能团时序动态变化分析
    3.3.结论与讨论
4 昆虫野花带群落中植物与节肢动物功能团关系研究
    4.1.研究内容与方法
        4.1.1.样地、样方植物群落概况
        4.1.2.植物花期物候观测
        4.1.3.节肢动物相关的植物关键功能性状测定
        4.1.4.植物-传粉者互作关系
    4.2.结果分析
        4.2.1.植物群落多样性构成特征及其与节肢动物群落关系
        4.2.2.传粉者功能团动态与花期物候关系
        4.2.3.植物-传粉者互作及生态位关系
        4.2.4.植物关键功能性状与节肢动物功能团多样性的关系
    4.3.结论与讨论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5)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解析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物多样性
        1.2.2 城市生物多样性
        1.2.3 国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
        1.2.4 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研究区范围
    2.2 地理区位概况
    2.3 自然环境概况
    2.4 社会经济概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4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4.1 东营市植物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4.1.1 植物多样性现状
        4.1.2 植物区系分布区型分析
        4.1.3 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4.1.4 外来入侵植物物种现状
        4.1.5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分析
        4.1.6 东营市植被现状及分析
    4.2 东营市动物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4.2.1 鸟类多样性现状
        4.2.2 鱼类多样性现状
        4.2.2.1 海洋鱼类
        4.2.2.2 淡水鱼类
        4.2.3 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
        4.2.4 兽类多样性现状
    4.3 东营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4.3.1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
        4.3.2 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
        4.3.3 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
    4.4 东营市景观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4.5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特点
5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5.1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总论
        5.1.1 规划理念
        5.1.2 规划原则
        5.1.3 规划依据
        5.1.4 规划目标
        5.1.4.1 总体目标
        5.1.4.2 分期目标
        5.1.5 规划范围与期限
    5.2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规划
        5.2.1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规划
        5.2.2 生物栖息地保护网络规划
        5.2.2.1 斑块规划
        5.2.2.2 廊道规划
    5.3 东营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5.3.1 乡土植物保护规划
        5.3.2 重点保护和濒危植物种类及保护建议
        5.3.3 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规划
        5.3.3.1 城市绿地植物树种推荐
        5.3.4 野生植物保护规划
        5.3.5 入侵植物防治
        5.3.6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5.3.6.1 保护范围
        5.3.6.2 保护措施
    5.4 东营市动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5.4.1 鸟类多样性保护规划
        5.4.1.1 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鸟类
        5.4.1.2 东营市鸟类栖息地保护布局
        5.4.1.3 湿地栖息地保护规划
        5.4.1.4 林地栖息地保护规划
        5.4.2 鱼类多样性保护规划
        5.4.2.1 鱼类栖息地保护
        5.4.2.2 鱼类栖息地修复和构建
        5.4.3 两栖爬行类动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5.4.4 兽类多样性保护规划
    5.5 东营市遗传多样性保护规划
        5.5.1 黄河三角洲野大豆遗传多样性保护
    5.6 东营市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规划
        5.6.1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5.6.1.1 湿地自然植物群落保护规划
        5.6.1.2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提升
        5.6.2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5.6.3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6 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中药生态农业发展的土地利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1 全国林地面积稳步增长
    1.2 全国耕地面积持续紧张
2 中药材种植对土地的需求分析
    2.1 中药材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2.2 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2.3 中药材种植土地利用现状及需求分析
3 中药材种植生境需求特性分析
    3.1 野生与栽培中药材生境特征比较
    3.2 栽培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4 中药生态农业土地利用策略
    4.1 大力发展林下种植
    4.2 充分利用山地、荒坡地开展野生抚育或仿野生栽培
    4.3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5 小结

(7)基于区域分布的常见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生态农业的区域性
    1.1 中药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1.2 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的区域性
    1.3 区域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的整理
2 基于区域分布的常见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
    2.1 东北地区
        2.1.1 主要气候特征及重要药用植物
        2.1.2 人参林下种植模式
        2.1.3 赤芍仿野生栽培模式
    2.2 华北地区
        2.2.1 主要气候特征及重要药用植物
        2.2.2 连翘仿野生种植模式
        2.2.3 柴胡-玉米套作种植模式
        2.2.4 知母林下种植模式
        2.2.5 黄芪药粮间作轮作种植模式
    2.3 华东地区
        2.3.1 主要气候特征及重要药用植物
        2.3.2 浙贝母-水稻轮作栽培模式
        2.3.3 泽泻-莲田套作或轮作栽培模式
        2.3.4 栝楼-黄豆、小麦复合作种植模式
        2.3.5 铁皮石斛附树种植模式
        2.3.6 金银花梯田堤堰种植模式
    2.4 华中地区
        2.4.1 主要气候特征及重要药用植物
        2.4.2 黄精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
        2.4.3 半夏-玉米间作种植模式
        2.4.4 地黄药粮轮作种植模式
    2.5 华南地区
        2.5.1 主要气候特征及重要药用植物
        2.5.2 阳春砂林下种植模式
        2.5.3 岗梅-金钱草套种模式
        2.5.4 罗汉果-砂糖橘立体套种模式
    2.6 西南地区
        2.6.1 主要气候特征及重要药用植物
        2.6.2 川芎-水稻水旱轮作模式
        2.6.3 黄柏-芍药间套作种植模式
        2.6.4 重楼林下种植模式
        2.6.5 天麻-冬荪循环种植模式
    2.7 西北地区
        2.7.1 主要气候特征及重要药用植物
        2.7.2 甘草野生抚育种植模式
        2.7.3 柴胡-玉米间套作模式
        2.7.4 秦艽林药间作模式
    2.8 青藏地区
        2.8.1 主要气候特征及重要药用植物
        2.8.2 唐古特大黄仿野生种植模式
        2.8.3 甘松仿野生种植模式
3 小结

(8)草木葱茏(论文提纲范文)

[阅读提示]
来自自然
    “生态活化石”稀树草原
    中国植被的过渡带
    古树新苗:变化中的原生树种
利用自然
    最好的板栗
    靠山吃山的“2.0版本”
回归自然
    模拟自然
    千年秀林

(9)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种植及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难点、重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种植的自然条件与社会背景
    第一节 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种植的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二、地质地貌
        三、气候概况
        四、河流水系
        五、土壤资源
    第二节 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种植的社会背景
        一、甘肃地区的行政区划变迁
        二、甘肃地区的林业发展概况
第二章 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分布
    第一节 陇东南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分布
        一、陇南
        二、天水
        三、平凉
        四、庆阳
    第二节 陇中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分布
        一、定西
        二、兰州
        三、白银
    第三节 河西走廊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分布
    第四节 临夏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分布
第三章 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种植及产量
    第一节 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品种及种植方法
        一、甘肃地区花椒的品种
        二、甘肃地区花椒的种植方法
    第二节 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种植的面积及产量
        一、甘肃地区明清时期花椒种植的面积及产量
        二、甘肃地区民国以来花椒的种植面积及产量
第四章 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使用
    第一节 历史时期花椒的使用简述
    第二节 敬神香物
    第三节 椒酒
    第四节 药物
    第五节 调味品
第五章 甘肃地区清代以来花椒的商业贸易
    第一节 甘肃地区清代花椒商业贸易
    第二节 甘肃地区民国及以后花椒商业贸易
        一、甘肃地区民国及以后花椒的运输销售
        二、甘肃地区民国及以后花椒的商业形式
        三、甘肃地区民国及以后花椒的交易价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10)林下种植模式对核桃林土壤物理和生物化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核桃林下种植模式
        1.1.1 林+农模式
        1.1.2 林+药模式
        1.1.3 林+草模式
        1.1.4 其他模式
    1.2 核桃林下种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2.1 对土壤容重和团聚体的影响
        1.2.2 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1.2.3 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1.3 核桃林下种植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3.1 对土壤pH值的影响
        1.3.2 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1.3.3 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3.4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3.5 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主要研究内容
    2.2 研究区自然概况
    2.3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林下种植对土壤容重与孔隙度的影响
    3.2 林下种植对土壤持水性与排水性的影响
    3.3 林下种植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4 林下种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5 林下种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6 林下种植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综合评价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林地知母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知母种植技术要点[J]. 董杨. 天津农林科技, 2021(05)
  • [2]杏林套种知母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筛选[J]. 王洪博,蔡景竹,麻文婕. 贵州农业科学, 2021(04)
  • [3]微生物菌剂-中蒙草药体系在矿区复垦土壤中的应用研究[D]. 李昕.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4]昆虫野花带设计与应用研究[D]. 吴学峰.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5]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D]. 史成琳.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6]中药生态农业发展的土地利用策略[J]. 王红阳,康传志,张文晋,周良云,万修福,吕朝耕,黄璐琦,刘大会,郭兰萍.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9)
  • [7]基于区域分布的常见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J]. 康传志,吕朝耕,黄璐琦,王升,王红阳,张文晋,王瑞杉,王铁霖,孙嘉惠,周涛,郭兰萍.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9)
  • [8]草木葱茏[N]. 袁伟华,朱艳冰,陈宝云,郭东. 河北日报, 2019
  • [9]甘肃地区明清以来花椒的种植及使用研究[D]. 蒋岚.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10]林下种植模式对核桃林土壤物理和生物化性质的影响[D]. 杨文龙.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林地知母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