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把手”要“看六”

选“一把手”要“看六”

一、选配“一把手”要“六看”(论文文献综述)

林依彬[1](2022)在《党内巡视监督常态化的建构逻辑与实践向度》文中提出巡视监督常态化的建构逻辑以政治监督为主旨,以构筑"三不"治腐格局为指向,以净化政治生态为粹要,以做党和人民事业的监督卫士为归旨。基于建立巡视巡察体系的均衡系统、对政治巡视的蕴涵进行再深化、开掘多元化巡视监督方式、构建巡视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全方位统筹巡视队伍建设等视角,巡视监督常态化的实践向度应把握政治性、整体性、创新性、实绩性、组织性五大特征,锚定政治巡视核心目标,巩固巡视巡察"一盘棋"格局,采行多元巡视方式,创设全过程绩效管理,构建巡视队伍梯次结构。

霍琳[2](2020)在《精准扶贫实践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互动关系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脱贫攻坚的背景下,农村党组织是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效发挥自身的优势特色,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至精准扶贫实践中,大力凸显农村基层党建在精准扶贫实践中的作用意义重大。农村基层党建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思想引领、组织基础等,促进了扶贫举措的有力落实,加快了脱贫步伐。而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增强了对基层党组织以及共产党的拥戴,夯实了党的政权基础。同时,基层党组织无论从党员能力素质提升还是制度等各方面得以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协同推进,实现了二者的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形成强大的合力。本文借助于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精准扶贫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逻辑关联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任务中承担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进行高度整合、协同推进。本文以X县为具体分析客体,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做法,着眼于X县农村基层党建在推进精准扶贫任务中出现的问题,为在精准扶贫中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建作用提出意见建议,希望能够为上级后续扶贫脱贫过程中具体工作推动提供启示。

刘帅[3](2018)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内巡视制度是内生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并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活动密切相关的自我监督方式,其价值在于以自上而下的权威方式强化对党内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伊始,就受苏联和共产国际特派员制度的影响,借鉴中国古代官制文化合理内核,尝试在党内开展特派巡视工作并逐步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巡视监督制度。就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看,无论是古代的御史巡察制度还是民主革命时期的特派巡视制度都与新时期的巡视监察制度在组织结构、人员选配、工作内容、纪律职责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从制度演进的角度看,考察历史上的巡视监督制度对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完善巡视机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大有裨益。十八大以来,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中央先后开展十二轮巡视工作,党内巡视监督的力度、密度和范围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其在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日趋凸显,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的巡视格局已初步形成。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中央将巡视作为一项“战略性制度安排”,在强化巡视实践的同时,注重以制度化的方式固化巡视成果,把中央对巡视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巡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模式创新以党内法规的形式予以规范,先后两次对《巡视工作条例》进行修订和完善。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市县党委巡察制度”,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用巡视制度破解一党执政条件下党内监督难题的政治自信和政治定力。然而,巡视制度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根据任务和形势的变化不断消除来自党内外各方面的制约性因素的掣肘。当前巡视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总体向好,局部存瑕”、“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党内巡视制度发展的基本态势。有鉴于此,梳理巡视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程与规律,总结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新做法、新经验、新成绩及其在理论架构和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不断完善巡视制度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机制,对于健全党内监督体系,承接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的任务要求,提升从严管党治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制度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通过历史比较、系统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对党内巡视制度的基础理论、发展历程、运行机制、发展成效、存在问题及改进路径等内容做综合分析阐释。论文着眼于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回应巡视监督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的困境,立足实践性、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通过有针对性地探讨完善巡视制度的可行之法,以期实现巡视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同步行进,构建巡视监督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其反腐利剑作用。具体来讲,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学者关于党内巡视监察制度的研究状况、国外学者关于类似监察制度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创新之处与不足等。这部分内容为论文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第二章为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理论概述。这一部分首先从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基本内涵着手,分别对新时期巡视制度的概念、属性与体系结构进行界定。接着,从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中国古代巡视监察思想、西方国家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三个层面系统阐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理论基础。最后,总结了新时期党内巡视制度的三个相对优势,即定向监督的效力优势、直击现场的主动优势、异体监督的权威优势、辐射全盘的整合优势。第三章为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历史考察。这一部分首先对党内巡视制度的发展历程做全面梳理,结合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组织建设情况和面临的主要任务,将巡视制度的演进划分为六个阶段:中共创立初期的酝酿探索阶段、中共六大后的形成推广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曲折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初步恢复阶段、十六大之后的确立完善阶段、十八大以来的全面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党内巡视制度生成的历史特点,并总结了其演进的经验与教训。第四章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运行机制。该部分首先对改革开放之后制定或修订的三部巡视工作条例,从制定或修订背景、整体结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并概括了在新时期完善巡视条例的现实意义。接着,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纪律与责任三个方面介绍了十八大之后巡视工作的组织体制。最后,介绍了巡视工作的运行机制,包括巡视的内容方式与程序、协调协作机制、反馈控制机制、绩效考评机制。第五章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运行的成效分析。这一部分首先对十八大以开展的十二轮中央巡视工作形成的270余份巡视反馈报告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巡视反馈报告的基本模式及其在反馈情况、反馈问题、整改意见方面呈现的特点。接着,论文从巡视定位、巡视范围、巡视方式、巡视机制与流程等方面概括了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主要成就。最后,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取得显着成绩的主要经验。第六章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运行的问题及对策。这一部分首先从巡视制度的理论研究、配套制度的衔接、组织结构、成果运用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巡视制度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接着,就国外类似监察制度做简要介绍与比较,并总结其发展经验与教训,以期为党内巡视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借鉴。最后,论文从巡视制度的现实问题出发,结合国内外有益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巡视制度的四点意见:做好巡视理论研究培育巡视文化、推进配套制度建设发挥制度合力、优化巡视组织结构提高其权威性、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增强巡视效果。

杨昆宁[4](2018)在《平安银行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文化理论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间才逐步发展起来,它在中国的发展得很快,帮助了很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向了成功。平安集团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从一个几百平米、十几个员工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现在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2017年在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排名第39名。企业文化在平安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随着平安的不断发展壮大、创新与变革,企业文化变为了平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是平安将企业文化视作一种无形的战略资源。当平安不断给平安的企业文化注入不同时期的理念,平安的企业文化也不断获得了新的活力。随着当前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平安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优秀文化。在企业确定了企业文化核心内涵之后,如何将企业文化战略及意图落实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工作、内部管理等方方面面中,使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上上下下都得到生根、传播、发展、壮大、反哺,这是平安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当企业文化在这些分支机构、员工当中建设实施时,又能从分支机构、员工的文化传承和落地生根中自下而上地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反哺和优化,逐步形成强大的企业文化反馈体系,使企业文化始终保持着与企业员工的紧密联系、保持着与企业发展战略的促进融合,同时也对企业的做强做大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本论文研究的平安银行昆明分行,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平安集团总部的战略意图来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也要结合平安银行总部的企业文化落实要求来做好银行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更要因地制宜,结合昆明分行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有效的措施及策略,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接地气,同时取得实效。本文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访谈、研究分析,为昆明分行提出明确的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策略及具体措施,为其搭建完善合理的企业文化体系,并制订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优化方案。

袁文华[5](2016)在《坚持从严管党 开展党委巡视》文中研究指明江苏分行推进总行党委从严管党治行的决策部署向基层行延伸,积极开展省分行党委巡视工作,聚焦对二级分行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和县级支行一把手的巡视检查,着力解决基层行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和从严治党不力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基层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农发行江苏省分行党委贯彻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

罗银芬[6](2016)在《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创新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巡视与“四个全面”紧密联系,服务全面从严治党,巡视实践深入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适应巡视工作实践,中共中央与时俱进修订《巡视工作条例》,2015年8月3日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是规范巡视工作、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基础性法规。巡视工作对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通过国内外比较、历史比较以及系统研究的方法,首先探讨巡视制度的含义、理论基础,接着梳理党的十八大以前巡视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实施局限性。重点研究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的发展创新,从制度设计的创新、方式方法的创新两个维度着重探讨。随后分析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实施效果及现实困境,最后提出进一步发展巡视制度的对策。本文的研究内容从四个部分着手:第一部分,导论。主要分析本选题的选题依据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党的十八大以前巡视制度的基本内容与实施状况。通过对巡视制度内涵解析、马克思主义党内监督理论的理论来源分析、十八大以前巡视制度发展历程的梳理,为理清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的创新做铺垫。第三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巡视制度的创新。本章首先分析新修订的《巡视工作条例》的创新,然后重点探讨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的新发展:从制度设计的创新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两大方面分析。最后,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实施效果及现实困境。第四部分,进一步发展巡视制度的对策。从巡视工作内部建设、巡视工作外部监督、巡视工作方式方法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期对巡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陈振亮[7](2012)在《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的创新是顺应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全球化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现象,它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而且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等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必然影响与之相联系的党的组织工作,要求党的组织工作做出适应市场化发展的深刻变革。本论文正是站在组织工作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如何改革创新的思考维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原理,运用我们党党的建设及组织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包括运用学术界已经采用的一些西方当今政治理论研究的积极成果,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基本规律出发,论述了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论述了党内民主、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发展、干部人事制度、组工文化等组织工作主要内容改革创新的理论遵循、必要原则,并在研究中提出新见解,旨在探索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工作的规律。组织结构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组织工作是政党保持先进、维护和巩固自身执政地位的重要方面。本文从阐释政党理念的内涵切入,剖析了政党组织工作的构成要素,新时期组织工作的时代特征及时代使命。并溯本求源,追溯了马克思恩格斯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理论渊源、列宁斯大林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理论的开拓与探索、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历史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论述。同时,对西方政党理念创新与组织建设的合理内核进行梳理。在全球化、信息化大潮的激荡下,政党的传统组织建设方式也受到了冲击。一些外国政党为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探索建设现代化政党的新方式。首先,国外政党都十分注重以组织和干部队伍为重点的组织创新。在加强组织动员能力的实践探索上,创新之一就是扩大党内民主,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针对许多社会精英远离政党和政治生活的问题,西欧社会党认为,为了使党员结构能够反映社会组成,必须吸引足够的社会精英以及游离于政党之外的政治资源,建立更为现代化的党组织。为此,一要更加分权,即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的权利,提高上级组织的服务意识;二要更加民主,特别是加强直接民主。比如德国社民党提出,由全体党员而不是党代会选举总理候选人;三要更加多元化,设立专题支部,引进“项目党员制”,吸引更多的党员参与党内讨论和决策;四要更加开放,设置更多的论坛和对话平台,为社会精英参与党内工作铺设更多、更快捷的渠道。越南共产党认为,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有助于释放党内日益增强的民主需求,有助于在新形势下开拓越共的新局面。创新之二就是吸引、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建设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原苏共长期实行领导职务委任制和终身制,严重阻碍了各级领导的新老交替。领导者个人意志起决定作用,广大党员和普通民众对党离心离德,对党的事业和前途漠不关心。1991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解散苏共时,党的各级组织和1500万党员已很难做出有效反应,发人深省。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选拔干部方面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制度,通过笔试、一般性考察、面试、中执委考察、心理测试、中执委裁决等程序,广泛吸纳精英,组成了一支无论是学识水平还是思想、道德方面都很突出的精干的干部队伍,为其长期执政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法国社会党1997年把党的第一书记由执行委员会选举改为全体党员直接选举。其次,国外政党也都努力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在维护党员民主权利、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古共在党章中规定,在党的会议上对任何党员,无论其功劳多大、职位多高,都可以提出批评。意大利左翼民主党明确表示,党的“每一个党员都是民主进程中和党的活动的核心主体”,应为此积极参加党内生活。西方政党把扩大党员直接选举党内主要领导人以及国家公职人员,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路径,并以党章等形式固定化、制度化。西方国家政党注重扩大决策过程中的党员民主参与。英国工党建立全国和地方各级政策论坛,让广大党员充分参与党的政策制定过程。第三,国外共产党都在改革自身、加强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方面作出了许多创新性尝试。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关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外共产党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和20世纪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及失败,各国共产党努力调整路线纲领和政策主张,试图更加贴近时代环境和本国现实斗争,尽量保存力量和影响。总体上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但经过纲领和政策调整,国外共产党也出现了不少值得关注和令人振奋的新气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压力和困境中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共产党自我变革和创新能力普遍不足,难以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要求。一是应对阶级基础分化不力。二是理论探索不成熟,政策纲领缺少新意。三是党的组织建设呈现不断弱化的趋势。《自我改革自我整顿——越南共产党发展的必然规律》对越南共产党党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方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索,文章指出:革新、整顿党是调整、改变、废除一些过时、落后、不符合规律的因素,吸纳、发扬、改善一些新的进步的因素,使党按照符合规律的方向发展前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适应新时期的领导任务和要求的过程。改革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我们的党从领导中国革命的党变为领导中国建设并长期执政的党,所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一种精神,不断加以实践,不断形成新的理论依据,不断指导和推动新的实践。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一直就没有停顿。本文认真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创新的实践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民主评议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推行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发展党员公示制等组织制度创新;从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到全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等,组织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如何实现党的组织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党的许多理论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思想观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等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许多基层组织工作者在实践中结合实际工作对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也做了许多探索,创造了许多经验。本论文从不同方面也都做了大量的借鉴。但是,如何使党的组织工作建设从制度层面走向操作层面;如何实现党的组织工作理论和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如何使党的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如何使党的组织工作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这是组织工作创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这些现实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事实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对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保持党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新时期的组织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尤为重要。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推动党的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就要不断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抓住党的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核心;就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握党的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就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掌握党的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重点。本论文基于时代使命和形势变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在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建设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深刻揭示党的组织工作与新时期政治发展的内在联系,形成了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思路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以期在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的路径上做出明确的选择和突破。必须坚持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基础,应当围绕组织设置、组织制度、自身建设、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等关键要素展开。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形势新情况,努力强化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集中破解党建工作现实难题,重点解决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私营企业主入党等问题。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否拥有一批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坚定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逐步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各项机制,逐步形成知人善任、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正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把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工作创新的立足点,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实现组织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从而为实现党内民主,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必须从党的先进性和党内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先进组工文化建设。组工文化是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工干部广泛认同、自觉秉持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积淀着组工干部对工作的历史认知、实践体悟和精神追求。建设先进组工文化,要求我们推动形成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倡导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全面素养,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总之,全文力求通过以上探究,填补系统研究论述新时期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理论空白,为新时期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提高改革创新本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大胆探索、创新和解决组织工作存在的不适应问题,推动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实现组织工作的科学发展,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积极贡献。

崔德路[8](2012)在《新时期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研究》文中指出用人权是党执政的核心权力之一。干部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党始终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秉持公道正派原则和理念,大力选拔任用德才素质好、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保证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任务的顺利完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推进干部选任工作民主化改革,既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问题,特别是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出现和蔓延,引起了干部群众的疑虑和反感,选人用人公信度不够高的问题日益凸显。党政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这已成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能否深入推进的一个重要节点。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同时又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思想理论渊源。党的干部和干部工作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伟大实践中,提出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思想观点,笔者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干部理论,并对其思想观点进行了归纳概括。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中创立的中国共产党关于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干部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干部理论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和创新发展,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这些思想观点为在新的形势下研究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宝藏”和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改革创新的实践历程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的伟大实践融为一体、协同发展。笔者依据实践演进,将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改革创新划分为初步探索阶段、单向实验阶段、深入发展阶段、整体推进阶段等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重要实践作了深入考察,着力探究真相、把握规律。简言之,扩大民主的基本取向贯穿始终,其成就集中体现为“四个转变”,即选任主体由“少数人”向“多数人”转变;选任客体由局限于干部向逐步打破身份界限转变;选任方式由以任命制为主向多样化选任方式转变;选任过程由封闭神秘向公开透明转变。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尚需解决好一些根本性、长远性的深层次问题,关键是处理好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扩大民主与“身份壁垒”、扩大民主与落实用人责任、扩大民主与制度供给等“四个关系”。厘清当前影响公信度的突出问题,是研究解决问题的前提。借助源自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期望失验理论以及社会学有关信任的理论成果,分析一般意义上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党组织及其被选拔任用干部的信用与党员群众的信任两个方面。同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主体、制度、过程、结果、风气等五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当前影响公信度的突出问题。从历史与现实、干部制度与体制机制等视角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历史文化根源,也有现实经济政治发展条件的限制;既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自身的缺陷问题,又有干部群众的认知和素质因素;既有操作层面的问题,也有制度体制的因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考察借鉴当今国外政党提高官员选任公信度的有益做法,可以为我们打开一个新的视野。部分发达国家政党提高党内干部和政府官员选拔任用公信度的经验,越南、老挝、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致力于改革的新举措,印度国大党、泰国执政党、前苏联共产党忽视官员选任公信度的惨痛教训给我们以深刻启示:执政党管干部是通行规则,关键在于管干部的范围和方式应科学有效;民主是大势所趋,必须毫不动摇地扩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法治是人民意志的保障,法治化是提高干部选任公信度的成功经验。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路径选择,既是前文分析研究的结论,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终点。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最基础、最重要、最根本的路径就是不断扩大干部选任工作民主,没有民主化也就没有科学化,制度化也会失去意义。核心路径是以提高干部选任技术水平为切入点,实现干部选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干部选任竞争择优机制,推进干部选任工作的制度化,则是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将把干部选任工作最终导向法治化,这是干部选任工作的必然未来。

贾钢涛[9](2005)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引导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起步、探索,到不断拓展、深化的过程。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0年5月,江泽民同志视察江苏、浙江、上海时,明确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强调指出:“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要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十六大总结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经验,第一次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写入了党章。在2002年12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建设一个新领域。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党委、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虽然取得了一些探索性、阶段性的成果,但还不够深入和系统。目前不少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党组织,更谈不上理想的党建工作模式,随意性很大,党在这些企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实践逐步向纵深发展,问题和矛盾就逐步积累起来了,需要我们正视和解决。理论是实践的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切实加强,就要了解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状况,科学认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义,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规律,从而为这一领域提供科学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中的有效之策。 创新非公有企业党建工作是文章阐述的核心内容,旨在通过对现有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客观分析,结合实践,从观念、体制和实践三个层面入手,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观点和建议。

凌国良[10](2005)在《关于丰田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及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虽然自从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经济长时期的不景气,但是丰田汽车公司却在日本一支独秀,持续创造出了销售额和利润的连年增长,连年日本第一,连创历史新高。使日本国内再度掀起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热。 由于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和中国丰富的低廉劳动力资源,中国近年来逐渐开始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是中国制造业不可能长期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导入代表世界制造业生产方式变革方向的丰田生产方式的精神、理念、思想和方法为我所用,用比较短的时间使我国的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企业环境和制造业水平与目前的日美欧有很大差距的中国企业里导入丰田生产方式,是本论文着重回答的问题。 本论文首先着重研究考察了丰田生产方式的整个形成过程。 特别从关键人物大野耐一在丰田汽车公司内的职位升迁与丰田生产方式的形成关系这样一个全新的特别视角研究了丰田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这是本论文的重要创新之处。丰田生产方式的实践是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由关键人物大野耐一率先开始的。一人多机操作也好,标准化作业也好,设备布局的调整也好,快速更换也好每进行一项新的改革,就要付出相当长时间的努力。丰田生产方式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发展较快的时期是在大野耐一担任专务董事,全面负责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部门开始,成立了生产调查室这样的丰田生产方式的推进组织,集结了公司内的丰田生产方式的推进专家,编制出了体系化的丰田生产方式的教材,在公司全员范围内尤其是班组长以上干部进行了制度化的培训和干部提升的考核要求,并在丰田集团企业之间成立了丰田生产方式自主研究会使得丰田生产方式比较快地向丰田汽车公司的相关企业发展推广。 本论文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提出了丰田生产方式形成的时间序列表和大野耐一职位升迁的关系表,从该表上可以知道丰田生产方式并不是单纯的一种生产方式,它与丰田汽车公司的全员参加的合理化建议、TOC、TPM、全公司的成本降低活动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张综合形成表上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丰田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这不仅为中国企业导入丰田生产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而且可以大大增强中国企业全面导入丰田生产方式和超越丰田生产沦文摘要加声,认掌博士学位论文方式的信心,因为丰田生产方式形成的全过程都处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而中国企业现在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都要比当时丰田汽车公司沂处的环境和条件要好,中国企业应该有条件导入丰田生产方式。 论文在对丰田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第三章对丰田生声方式的完整体系进行了研究。论文首次提出了丰田生产方式的完整体系应该包活精神体系、思想体系、方法体系和负载这三大体系的企业人机系统,而人员系统是最重要的,这是本论文的创新点之一。之所以实践丰田生产方式的企业世界冠军是丰田汽车公司,就是因为丰田汽车公司的这支队伍在三十多年以前就己经逮立起来,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而其他企业要建立这样的队伍需要时间,所以丰田生产方式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导入的、,导入的关键是在企业实践中培养出一支具有丰田生产方式精神、理念、思想和方法的人才队伍,而精神、理念和思想比方法更重要,因为具体方法是在企业具体实践中不断变化的,精神、理念和忍想带有普遍性。 论文第四章重点研究了丰田生产方式中内存的自身系统管理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企业自身系统管理与系统运转管理进行区分的概念。通过对丰田生产方式的系统研究发现构成丰田生产方式的主要体系方法都属于自身系统管理的范畴,邓丰田汽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在于创造了丰田生产方式这套以自身系统管理为主的系统管理方法。对自身系统管理和系统运转管理的区分,可以使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来掌握丰田生产方式的特征,并将企业管理的重点放到自身系统的管理上来。应该说这是本论文的重要的理论创新之处。 为了使中国企业更好地评价了解自己与丰田生产方式理想系统的差距和实施乍田生产方式的水平与效果,本论文第五章重点研究并首次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乍田生产方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确立丰田生产方式的精神、理念、思想和方法,到建立推进组织,结合企业经营方针目标编制推行丰田生产方式的计划,具体各个项目的导入评价以及丰田生产方式导入前后系统指标变化和系统运转效果变化为评价,提出了灵活运用这套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和方法。本论文还从实证的角变运用聚类分析这一统计分析工具,对九家不同程度推行丰田生产方式的企业的实示评价数据进行了分析、等级评价和等级判别分析,为今后定量分析评价中国企业准行丰田生产方式的水平、效果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是本论文的重要创新之处。 本论文第六章着重研究了丰田生产方式在中国企业应用时,应该认真面对的加介决掌博士学位论文论文摘要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丰田生产方式的体系结构特点,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丰

二、选配“一把手”要“六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选配“一把手”要“六看”(论文提纲范文)

(1)党内巡视监督常态化的建构逻辑与实践向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内巡视监督常态化的建构逻辑
    (一)党内巡视监督常态化的主旨:架起党内政治监督的“高压线”
    (二)党内巡视监督常态化的指向:构筑“三不”治腐格局
    (三)党内巡视监督常态化的粹要:实现政治生态的“海晏河清”
    (四)党内巡视监督常态化的归旨:做党和人民事业的监督卫士
二、党内巡视监督常态化的现实冷思
    (一)关注建立系统均衡的巡视巡察体系
    (二)关注政治巡视蕴涵的再深化
    (三)关注多元化巡视监督方式的开掘
    (四)关注巡视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
    (五)关注巡视队伍的全方位统筹建设
三、 党内巡视监督常态化的实践向度
    (一)把握巡视监督常态化的政治性特征,锚定政治巡视核心目标
    (二)把握党内巡视监督常态化的整体性特征,巩固“一盘棋”格局
    (三)把握巡视监督常态化创新性特征,采行多元巡视方式
    (四)把握巡视监督常态化实绩性特征,创设全过程绩效管理
    (五)把握巡视监督常态化组织性特征,构建巡视队伍梯次结构

(2)精准扶贫实践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实践的一般问题
    2.1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般问题
        2.1.1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定义
        2.1.2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2.2 精准扶贫实践的一般问题
        2.2.1 精准扶贫定义
        2.2.2 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
    2.3 农村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实践互动关系
        2.3.1 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精准扶贫提供组织依托
        2.3.2 精准扶贫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战斗能力
    2.4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精准扶贫实践的逻辑关联
        2.4.1 农村基层党建目标与精准扶贫任务相结合
        2.4.2 农村基层党建机制与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相结合
        2.4.3 农村基层党建制度与贫困群众利益相结合
    2.5 农村基层党建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分析
        2.5.1 领导核心作用
        2.5.2 先锋带动作用
        2.5.3 内引外联作用
        2.5.4 战斗堡垒作用
第3章 农村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实践的互动—X县的经验
    3.1 X县简介
    3.2 X县基层党建情况
    3.3 X县精准扶贫情况
    3.4 X县农村基层党建推进精准扶贫实践主要工作
        3.4.1 发挥组织优势,健全扶贫领导机制
        3.4.2 增强组织力量,打造过硬扶贫队伍
        3.4.3 夯实基层基础,探索村级发展新途径
        3.4.4 注重党建引领,强化扶贫科学指导
        3.4.5 激发内生动力,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3.4.6 严格规范管理,强化扶贫纪律约束
    3.5 X县精准扶贫实践中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3.5.1 组织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5.2 村级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3.5.3 基层党组织的党风建设弱化
        3.5.4 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养不足
        3.5.5 基层党员干部缺乏深入群众的实践
第4章 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4.1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4.1.1 提升支部组织力
        4.1.2 强化村级班子建设
        4.1.3 破解软弱涣散党组织难题
        4.1.4 抓好基层党建阵地建设
    4.2 强化扶贫队伍建设
        4.2.1 构建扶贫工作队伍
        4.2.2 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养
        4.2.3 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
    4.3 强化组织制度建设
        4.3.1 优化组织运行制度
        4.3.2 强化考核监督制度
        4.3.3 加强正向激励制度
        4.3.4 创新联系群众制度
    4.4 强化基层经济建设
        4.4.1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4.4.2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4.4.3 做大做强产业扶贫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理论概述
    2.1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基本内涵
        2.1.1 巡视制度的概念界定
        2.1.2 巡视制度的基本属性
        2.1.3 巡视制度的体系结构
    2.2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2.2.2 中国古代的巡视监察思想
        2.2.3 西方国家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2.3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相对优势
        2.3.1 定向监督的效力优势
        2.3.2 直击现场的主动优势
        2.3.3 异体监督的权威优势
        2.3.4 辐射全盘的整合优势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历史考察
    3.1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发展历程
        3.1.1 中共初创期的酝酿探索阶段
        3.1.2 中共六大后的形成推广阶段
        3.1.3 新中国初期的曲折发展阶段
        3.1.4 改革开放后的初步恢复阶段
        3.1.5 十六大之后的确立完善阶段
        3.1.6 十八大以来的全面发展阶段
    3.2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生成特点
        3.2.1 普遍理论与具体国情相统一
        3.2.2 传承经验与实践创新相统一
        3.2.3 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
        3.2.4 体系完备与科学严谨相统一
    3.3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演进的启示
        3.3.1 坚定立场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3.3.2 明确职责避免巡视员大包大揽
        3.3.3 立威立信激活巡视的监督效能
第4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运行机制
    4.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完善
        4.1.1 巡视条例修订的宏观背景
        4.1.2 巡视条例整体结构的微调
        4.1.3 巡视条例具体内容的调整
        4.1.4 完善巡视条例的现实意义
    4.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运行的组织体制
        4.2.1 巡视工作的机构设置
        4.2.2 巡视工作的人员配置
        4.2.3 巡视工作的纪律与责任
    4.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运行的工作机制
        4.3.1 巡视工作的内容方式程序
        4.3.2 巡视制度的协调协作机制
        4.3.3 巡视制度的反馈控制机制
        4.3.4 巡视制度的绩效考评机制
第5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运行的成效分析
    5.1 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巡视反馈报告解析
        5.1.1 巡视反馈报告的基本模式
        5.1.2 巡视反馈情况公开透明开列详尽
        5.1.3 巡视反馈问题定位精准措辞严厉
        5.1.4 巡视整改意见注重原则针对性强
    5.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发展成就
        5.2.1 巡视定位明确重点更加突出
        5.2.2 巡视范围拓宽巡视实现全覆盖
        5.2.3 巡视方式灵活专项巡视成效显着
        5.2.4 巡视机制调整巡视流程更加完善
    5.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发展经验
        5.3.1 以明确的方针引导巡视实践
        5.3.2 坚持依法依规开展巡视工作
        5.3.3 坚持群众路线发扬民主精神
        5.3.4 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巡视创新
第6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运行的问题及对策
    6.1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运行的存在问题
        6.1.1 巡视理论研究薄弱
        6.1.2 配套制度衔接不够
        6.1.3 巡视组织仍不完善
        6.1.4 巡视成果运用不足
    6.2 国外类似制度对巡视制度的借鉴
        6.2.1 苏联特派员制度的教训
        6.2.2 古巴干部视察制度的借鉴
        6.2.3 越南廉政监督制度的借鉴
        6.2.4 西方监察特使制度的借鉴
    6.3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发展对策
        6.3.1 借鉴国外类似制度完善巡视制度
        6.3.2 做好巡视理论研究培育巡视文化
        6.3.3 推进配套制度建设发挥制度合力
        6.3.4 优化巡视组织结构提高其权威性
        6.3.5 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增强巡视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平安银行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 企业文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企业文化的概念
        2.1.1 企业文化的定义
        2.1.2 企业文化的特征
        2.1.3 企业文化的作用
    2.2 企业文化相关理论
        2.2.1 企业文化的阶段性理论
        2.2.2 企业文化的“六大学说”
3 平安银行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3.1 平安集团基本情况
    3.2 平安银行基本情况
    3.3 平安银行昆明分行基本情况
    3.4 平安银行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3.4.1 平安集团、平安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历程
        3.4.2 平安集团、平安银行企业文化的优势
        3.4.3 平安银行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3.5 平安银行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原因分析
        3.5.1 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调研
        3.5.2 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 平安银行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优化措施
    4.1 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指导思想
    4.2 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目标
        4.2.1 建立完善的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体系
        4.2.2 在平安文化下构建具有昆明分行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4.2.3 树立良好的品牌及市场形象
        4.2.4 助力昆明分行的各项业务科学健康发展
    4.3 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原则
        4.3.1 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3.2 紧扣总分行发展战略,增强员工使命感
        4.3.3 因地制宜、突出个性,提升员工满意度
        4.3.4 助力业务健康发展,提升生产效率
    4.4 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具体举措
        4.4.1 加强组织保障、明确计划措施
        4.4.2 从四个层次来优化完善企业文化
        4.4.3 与时俱进,突出个性,形成特色
5.平安银行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组织实施
    5.1 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组织领导
    5.2 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的实施
        5.2.1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
        5.2.2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5.2.3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5.2.4 第四阶段:评估再提升阶段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坚持从严管党 开展党委巡视(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省分行党委巡视工作开展
二、强化党内监督,探索“四五六七”巡视方法
三、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二级分行党委巡视监督
四、严肃执纪问责,抓好“四种形态”科学运用

(6)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建党以来至党的十八大以前巡视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实施状况
    第一节 中共巡视制度的含义与理论来源
        一、巡视制度的内涵
        二、巡视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建党以来至党的十八大以前巡视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阶段(1921-1949):党内巡视制度的初步探索阶段
        二、第二阶段(1949-1978):党内巡视制度的曲折发展阶段
        三、第三阶段(1978-2003):党内巡视制度的制度化阶段
        四、第四阶段(2003-2012):党内巡视制度的逐步完善阶段
    第三节 党的十八大以前中共巡视制度的实施局限性
        一、巡视工作主动性不强,发现问题能力有待提升
        二、巡视工作灵活性欠佳,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三、巡视工作实效性薄弱,成果运用有待强化
第二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创新
    第一节 与时俱进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一、巡视工作的总则
        二、巡视工作的组织基础
        三、巡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
        四、巡视工作的方式和权限
        五、巡视工作的程序
        六、巡视工作的纪律和责任
    第二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制度设计的创新
        一、从任务机制看,巡视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从工作机制看,巡视工作常态化成趋势
        三、从责任机制看,责任倒逼督促巡视人员履职
        四、从巡视范围看,巡视全国全覆盖,全国一盘棋
        五、从人员安排看,组长负责制一次一授权、“三个不固定”
    第三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突出重点,积极开展专项巡视
        二、注重成效,巡视回访探索“回头看”
        三、深入实践,“下沉一级”了解情况
        四、加快频率,巡视小组进驻单位“一托二”、“一托三”
        五、全面了解,抽查核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
        六、明确定位,巡视发现问题线索办案转移交
    第四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实施效果及评价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总体评价
        二、民众对巡视工作的反映
        三、巡视工作的现实困境
第三章 进一步完善巡视制度的对策
    第一节 加强巡视工作内部建设健全巡视工作机制
        一、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对巡视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强化人员力量,建设高素质巡视干部队伍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巡视工作规范化水平
        四、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巡视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第二节 强化巡视工作外部监督形成强大监督合力
        一、提高社会认知程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建立民意表达机制,拓宽信息来源渠道
        三、完善协调整合机制,形成强大巡视监督合力
    第三节 完善巡视工作方式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方式
        一、加强成果运用,使巡视监督落到实处
        二、突出工作重点,增强巡视工作针对性
        三、着力发现问题,创新巡视工作方式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研究的目的
        1.1.2 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研究的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依据
        1.3.1 理论依据
        1.3.2 历史依据
        1.3.3 现实依据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1.6 论文的研究方法
        1.6.1 唯物辩证方法
        1.6.2 历史方法
        1.6.3 系统方法
        1.6.4 比较方法
    1.7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政党组织工作的内涵与功能的科学审视
    2.1 政党及其时代特征
        2.1.1 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2.1.1.1 政党的产生
        2.1.1.2 政党的发展
        2.1.2 政党的性质与特点
        2.1.2.1 政党的性质
        2.1.2.2 政党的特征
        2.1.3 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时代内涵
    2.2 政党政治及其当代使命
        2.2.1 政党政治的产生与发展
        2.2.2 政党政治的性质与特点
        2.2.3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特殊使命
    2.3 政党组织工作及其特殊内涵
        2.3.1 组织及其属性
        2.3.2 政党组织工作的构成要素
        2.3.3 政党组织工作的独特功能
        2.3.4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与党的组织建设的内在联系
        2.3.5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的特殊内涵与时代使命
        2.3.5.1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的特殊内涵
        2.3.5.2 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的时代使命
第三章 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局势呼唤着党的组织工作创新
    3.1 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及理性思考
        3.1.1 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实证分析
        3.1.1.1 越南共产党对党的建设进行的创新探索
        3.1.1.2 古巴共产党对党的建设进行的创新探索
        3.1.1.3 朝鲜劳动党对党的建设进行的创新探索
        3.1.1.4 老挝人民革命党对党的建设进行的创新探索
        3.1.2 西方代表性国家在政党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
        3.1.2.1 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政党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
        3.1.2.2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政党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3.1.3 世界政党理念创新与政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启示
    3.2 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格局与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的迫切性
        3.2.1 全球化的内涵与实质
        3.2.2 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3.2.3 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挑战
    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对党的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3.3.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多元对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
        3.3.1.1 价值多元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
        3.3.1.2 价值多元削弱着党的思想基础
        3.3.1.3 价值多元挑战着党的意识形态工作
        3.3.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主政治建设对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3.3.2.1 对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提出新的要求
        3.3.2.2 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3.3.2.3 对于党的组织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3.3.3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对党的组织基础的影响
        3.3.4 新时期社会阶层的变迁对党的阶段基础的影响
第四章 组织工作创新是党的建设的时代要求
    4.1 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石
        4.1.1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4.1.2 列宁、斯大林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理论的发展
        4.1.3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贡献
        4.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的时代创新探索
    4.2 党的组织工作创新是新时期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4.2.1 党的组织工作创新是依法治国的逻辑必然
        4.2.2 党的组织工作创新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机组成
        4.2.3 党的组织工作创新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内在诉求
        4.2.4 党的组织工作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4.2.5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的动力
    4.3 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的基本原则
        4.3.1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4.3.2 坚持以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3.3 坚持以科学化作为组织工作创新的重要目标
        4.3.4 坚持统筹推进组织工作的各项改革创新
        4.3.5 坚持充分相信和依靠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
        4.3.6 坚持民主集中制根本原则,遵循民主集中制根本方法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创新总体评价
    5.1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创新的实践进程
        5.1.1 1921 年-1949 年“革命党”时期的组织工作
        5.1.2 1949 年-1978 年组织工作的曲折发展
        5.1.3 改革开放以来组织工作取得突出成就
        5.1.4 党的十六大以来组织工作创新的经验
        5.1.5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创新成功实践的经验总结
    5.2 当前党的组织工作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5.2.1 如何实现党组织和党的活动全社会覆盖,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5.2.2 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在更高要求更深层次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5.2.3 如何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创新活力
        5.2.4 如何在组工文化创建上迈出较大步伐,巩固形成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人文保障
第六章 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的路径选择
    6.1 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6.1.1 巩固和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6.1.1.1 优化党的组织设置
        6.1.1.2 改善党的组织运行机制
        6.1.2 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
        6.1.2.1 大力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6.1.2.2 更加深入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6.1.2.3 认真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
        6.1.3 巩固党的阶段基础
        6.1.4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6.1.4.1 深入扎实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6.1.4.2 积极培育、扶持和引导民间组织发展
        6.1.4.3 健全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6.1.4.4 积极推进参政党的自身民主建设
        6.1.5 加大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党工作力度
        6.1.6 研究解决好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
        6.1.6.1 对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曲折探索的历史考察
        6.1.6.2 从执政党制度创新层面看待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
        6.1.6.3 严格私营企业主入党的标准要求
    6.2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6.2.1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6.2.2 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6.2.2.1 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6.2.2.2 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
        6.2.2.3 加大干部交流力度
        6.2.2.4 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6.2.2.5 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
        6.2.2.6 建立完善干部信息公开制度
        6.2.2.7 从严管理干部
        6.2.3 实现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常态化
        6.2.4 创新干部选任提名制度
        6.2.5 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水平
        6.2.5.1 确立按需选学的培训理念
        6.2.5.2 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实用性、高效性、开放性
        6.2.5.3 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有序性、规范性
        6.2.5.4 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科学性、创造性
        6.2.6 奠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坚实基础
        6.2.6.1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广泛发扬民主的辩证统一
        6.2.6.2 优化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
        6.2.6.3 重视应用研究和可行性分析
    6.3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6.3.1 坚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工作创新的指导原则
        6.3.2 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6.3.2.1 充分激发和大力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
        6.3.2.2 强化党务公开保证机制
        6.3.2.3 畅通党组织和党员沟通交流渠道
        6.3.3 推进组织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6.3.3.1 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
        6.3.3.2 建立组织决策听证制度
        6.3.3.3 强化对组织决策的民主监督
    6.4 建设先进组工文化
        6.4.1 组工文化建设是组织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力量支撑
        6.4.1.1 组工文化的内涵
        6.4.1.2 组工文化的特性
        6.4.2 推动形成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
        6.4.3 倡导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
        6.4.4 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全面素养
        6.4.5 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结束语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新时期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四、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五、 相关概念解析
第一章 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理论渊源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干部理论
        (一) 关于干部是人民公仆的思想
        (二) 关于“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标准的思想
        (三) 关于从工农群众中选拔干部的思想
        (四) 关于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的思想
        (五) 关于实行干部选举制的思想
    二、 中国共产党关于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理论
        (一) 关于坚持任人唯贤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标准提高公信度的思想
        (二) 关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公信度的思想
        (三) 关于凭工作实绩用干部提高公信度的思想
        (四) 关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纠正用人不正之风提高公信度的思想
        (五) 关于依靠制度提高公信度的思想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实践演进
    一、 初步探索阶段(1978 年至 1982 年)
        (一) 对由个别领导人指定接班人的做法的初步纠正
        (二) 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确立和实施
        (三)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二、 单项实验阶段(1982 年至 1987 年)
        (一) 尝试民主推选领导干部
        (二) 试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
        (三) 探索实行民主考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
        (四) 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职务
        (五) 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程序的初步规范
    三、 深入发展阶段(1987 年至 2000 年)
        (一) 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制度
        (二) 坚持走群众路线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制度化
        (三) 防止和纠正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四) 干部选拔任用法治化的初步探索
    四、 整体推进阶段(2000 年以来)
        (一) 基本形成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制度体系
        (二)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健全
        (三) 全面推进纠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工作
        (四) 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走上法治化轨道
    五、 新时期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工作评析
第三章 新时期影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问题考究
    一、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影响因素
        (一) 党组织及其被选拔任用干部的信用
        (二) 党员群众的信任
    二、 当前影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突出问题
        (一) 干部选任主体民主化不够
        (二) 干部选任制度不科学不规范
        (三) 干部选任过程公开透明不够
        (四) 干部选任结果得不到群众公认
        (五) 干部选任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
    三、 影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 历史文化根源
        (二) 高度集权的党管干部体制的“路径依赖”
        (三) 经济政治因素
第四章 国外政党提高官员选拔任用公信度的经验教训
    一、 部分发达国家政党提高官员选拔任用公信度的主要经验
        (一) 提高党内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主要经验
        (二) 提高政府官员选拔任用公信度的主要经验
    二、 越南、老挝、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主要经验
        (一) 在干部选拔上越来越尊重群众意愿
        (二) 改革选举制,扩大干部选举中的民主
        (三) 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 惩治腐败行为,树立干部队伍良好形象
    三、 国外一些政党忽视官员选拔任用公信度导致失败的惨痛教训
        (一) 印度国大党任人“唯亲”失去执政地位
        (二) 泰国执政党任人“唯忠”带来政局动荡
        (三) 前苏联共产党任人“唯亲唯忠”导致亡党亡国
    四、 国外一些政党提高官员选拔任用公信度的经验启示
第五章 新时期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路径选择
    一、 民主化: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提高公信度
        (一) 推进用人体制民主化改革,切实扩大干部选任主体民主
        (二) 落实群众“四权”,扩大群众参与度
        (三) 积极推进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增强干部选任工作透明度
        (四) 正确把握干部工作民主,切实提高干部选任民主质量
    二、 科学化:以提升干部选拔任用技术水平提高公信度
        (一) 以量化分析工具提高干部选任科学化水平
        (二) 以类别化提高干部选任科学化水平
        (三) 以评估反馈系统为杠杆提高干部选任科学化水平
    三、 制度化: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竞争择优机制提高公信度
        (一) 建立完善干部选任的基础性、关键性制度,解决干部选任“制度短板”的问题
        (二) 严格干部选任制度的制定程序,不断提高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三) 以铁的手腕抓好干部选任制度的执行,切实增强干部选任制度的执行力
    四、 法治化:以强化干部选拔任用法律保障提高公信度
        (一) 干部选任工作法治化的必要性
        (二) 干部选任工作法治化的可行性
        (三) 干部选任工作法治化的基本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1.1 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基本状况
        1.1.1 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
        1.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
        1.1.3 非公有制经济在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基本状况
        1.2.1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发展阶段
        1.2.2 各地方的发展状况
        1.2.3 成绩和问题
        1.2.3.1 党组织的网络逐步扩大,党的力量逐渐壮大
        1.2.3.2 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
        1.2.3.3 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
        1.2.4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存在的问题
        1.2.4.1 党组织覆盖面小,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中没有建党组织
        1.2.4.2 党员数量少,党组织发展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
        1.2.4.3 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突出
        1.2.4.4 党组织机构不健全,党员教育管理薄弱
        1.2.4.5 缺乏科学有效的党建工作模式和机制
第2章 充分认识当前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2.1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保证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各个领域的必然要求
    2.3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2.4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
    2.5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落实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第3章 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观念上的困惑是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一
    3.2 体制上的束缚是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二
    3.3 实践上的滞后是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三
        3.3.1 党组织隶属关系不明晰
        3.3.2 党组织组建工作效率低
        3.3.3 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不规范
        3.3.4 党员教育管理不及时
第4章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对策探索
    4.1 以观念创新为切入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认识水平
        4.1.1 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基础研究,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党建工作的前瞻性;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4.1.1.1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企业经济建设的思想
        4.1.1.2 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4.1.1.3 要树立改革创新的思想
        4.1.1.4 要坚持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思想
        4.1.2 坚持“五项原则”和紧抓“四个结合点”,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绩效
        4.1.3 坚持与时俱进,实现观念创新
        4.1.3.1 要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理念
        4.1.3.2 确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效益观念
        4.1.4 科学定位,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作用
        4.1.4.1 在发挥作用的内容上,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四大转变
        4.1.4.2 在发挥作用的方式上,探索分片划区活动新方式
    4.2 党组织的组建工作要创新发展
        4.2.1 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培养发展步伐
        4.2.2 要切实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4.2.3 选配好党组织的负责人
        4.2.4 进一步强化党员教育管理
    4.3 党组织工作活动方式要创新发展
        4.3.1 坚持开展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
        4.3.2 科学制定衡量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成效的评价尺度
    4.4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合力推动实践突破
        4.4.1 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
        4.4.2 解决组织关系接转难的问题
        4.4.3 解决党组织必要的活动经费
        4.4.4 建立健全党内生活制度,积极探索有效的活动方式
        4.4.5 落实政策要创新发展
        4.4.6 积极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与农村、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衔接
    4.5 优化党建工作环境,推动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4.5.1 做好业主的思想工作
        4.5.2 加大法律保障力度
        4.5.3 加大与执法部门联系和沟通的力度
        4.5.4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10)关于丰田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及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丰田生产方式再度引起世人关注
    1.2 有关丰田生产方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日本对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现状
        1.2.2 欧美对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现状
        1.2.3 中国对丰田生产方式的认识过程及其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考察丰田生产方式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的过程
        1.4.2 系统地考察丰田生产方式的整个体系
        1.4.3 对丰田生产方式中内含的系统管理规律进行理论研究
        1.4.4 研究丰田生产方式导入的评价指标体系
        1.4.5 在中国不同类型企业导入丰田生产方式的实践研究
    1.5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丰田生产方式的形成及其发展
    2.1 丰田生产方式为何诞生在日本
    2.2 精益生产方式为何诞生在丰田汽车公司
        2.2.1 精神条件
        2.2.2 思想条件
        2.2.3 丰田生产方式实施的契机
        2.2.4 丰田生产方式产生的土壤
        2.2.5 关键人物——大野耐一
    2.3 丰田生产方式的形成及其发展
        2.3.1 丰田生产方式的形成及大野耐一的职位升迁总表
        2.3.2 担任机械工厂课长之前的大野耐一
        2.3.3 课长时期的大野耐一和生产方式变革的开始
        2.3.4 厂长时期的大野耐一和大野方式的扩展
        2.3.5 董事期间的大野耐一与丰田生产方式的雏形
        2.3.6 元町工场长期间的大野耐一与丰田生产方式的生长
        2.3.7 本社工场长期间的大野耐一和丰田生产方式的生长
        3.3.8 担任常务董事期间的大野耐一与丰田生产方式的生长
        2.3.9 担任专务董事期间的大野耐一与丰田生产方式的确立
        2.3.10 副社长期间的大野耐一与丰田生产方式的成熟与发展
        2.3.11 退休后的大野耐一与丰田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发展
第3章 丰田生产方式的完整体系
    3.1 丰田生产方式体系研究的不足
    3.2 丰田生产方式的完整体系
        3.2.1 丰田生产方式的精神体系
        3.2.2 对丰田生产方式中的思想考察
        3.2.3 丰田生产方式的方法体系
第4章 丰田生产方式内存的系统管理理论
    4.1 对丰田生产方式中自身系统管理的考察
        4.1.1 自身系统中的系统精神
        4.1.2 自身系统中的系统思想
        4.1.3 自身系统的建立途径。
        4.1.4 自身系统的构筑手段
        4.1.5 丰田生产方式中对自身系统管理的几个典型例子
    4.2 对丰田生产方式中系统运转管理的考察
        4.2.1 方针目标管理
        4.2.2 各种计划管理办法
        4.2.3 平准化的均衡运转管理
        4.2.4 用看板进行运转管理
        4.2.5 用标准作业组合表来进行运转管理
        4.2.6 对系统运转异常的重点管理
        4.2.7 对人员系统的的运转管理
        4.2.8 对系统运转的评价
    4.3 对中国企业系统管理方法的考察
    4.4 自身系统管理理论的研究
        4.4.1 自身系统管理和系统运转管理的区分
        4.4.2 自身系统管理和系统运转管理的关系
        4.4.3 企业自身系统构筑及其管理
        4.4.4 对企业自身系统的管理
第5章 对丰田生产方式的评价体系的研究
    5.1 丰田生产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
        5.1.1 17项丰田生产方式评价指标体系
        5.1.2 丰田生产方式评价指标体系表
    5.2 丰田生产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5.2.1 选择实践丰田生产方式的企业进行自评价分析
        5.2.2 对企业自评价结果的均值分析
        5.2.3 对企业自评价结果进行显着性差异分析
        5.2.4 咨询及培训指导对企业评价等级的影响
        5.2.5 用加权法对评价企业进行等级判别
        5.2.6 用聚类分析法对评价企业进行等级判别
        5.2.7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企业升级措施
第6章 丰田生产方式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6.1 丰田生产方式在中国企业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6.1.1 精神理念问题
        6.1.2 思想认识问题
        6.1.3 科学方法问题
        6.1.4 企业机制问题
        6.1.5 推进组织的建立问题
    6.2 丰田生产方式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6.2.1 大野耐一式企业人才的培养。
        6.2.2 建立丰田生产方式的推行体制
        6.2.3 制定推行丰田生产方式的方针目标计划
        6.2.4 推行丰田生产方式方针目标的实施步骤
    6.3 分析比较某日资企业和某国企的实施方案
        6.3.1 某日资企业的实施方案分析
        6.3.2 中国某国企的实施方案分析
        6.3.3 对某日资企业方案和某国企方案的综合比较
第7章 在中国企业中运用推行丰田生产方式的几个案例
    7.1 某轴承厂的试行案例
        7.1.1 实施生产方式变革的背景
        7.1.2 上任初期主抓的三项工作
        7.1.3 一年期间所开展的其他主要工作
        7.1.4 取得的主要成果
        7.1.5 推行工作的反省
    7.2 某上市通信企业的局部试行案例
        7.2.1 该通信设备制造厂的系统现状
        7.2.2 针对系统问题,开展JIT系统应用设计
        7.2.3 典型设计介绍
        7.2.4 结论
    7.3 某钢管企业的局部试行案例
第8章 结论
重点参考文献
一般参考文献
在博士研究论文期间的研究及工作成果
后记

四、选配“一把手”要“六看”(论文参考文献)

  • [1]党内巡视监督常态化的建构逻辑与实践向度[J]. 林依彬.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22(01)
  • [2]精准扶贫实践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互动关系研究[D]. 霍琳. 南昌大学, 2020(01)
  • [3]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刘帅. 吉林大学, 2018(12)
  • [4]平安银行昆明分行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研究[D]. 杨昆宁. 云南大学, 2018(01)
  • [5]坚持从严管党 开展党委巡视[J]. 袁文华.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6(11)
  • [6]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创新研究[D]. 罗银芬.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7]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研究[D]. 陈振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12)
  • [8]新时期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研究[D]. 崔德路. 曲阜师范大学, 2012(12)
  • [9]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D]. 贾钢涛. 武汉理工大学, 2005(05)
  • [10]关于丰田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及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D]. 凌国良. 浙江大学, 2005(02)

标签:;  ;  ;  ;  ;  

选“一把手”要“看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