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樊春吉[1](2021)在《高职院校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研究 ——以江苏太仓X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指出

黄巧玲[2](2021)在《2010—2021年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加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当前,我国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聚焦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类型及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实施原则和策略等方面,但仍存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主体、微观操作层面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不足,基于此,将来的研究应侧重于"三全育人"视域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操作层面、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双赢"机制等方面,以填补当前研究的空白。

周天娇[3](2021)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文中提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国家提出大国制造战略以及“十四五”规划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要求下,培育大国工匠是时代所需。高职院校是培养未来工匠的摇篮,高职教育应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民族复兴的大任。其历史使命和责任更是凸显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夯实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不断培养工匠精神品质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等。第二部分主要概述相关理论。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要素及培育的必要性等内容。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现状调查情况。主要包括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调查设计及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主要剖析原因。从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国家社会培育的土壤不肥沃、高职院校提供的营养不充足、大学生吸收的营养不够充分和家庭发挥的辅助作用不够强。第五部分主要阐释实施对策。从国家社会、高职院校、大学生、家庭四个方面研究、制定出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试图为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技术先天不足、文化底蕴后天失调的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方桐清[4](2020)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文中指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我国高职院校大都脱胎于职业大学、成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历史只有四十年。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存在大学文化缺失、职业文化不强的客观现实,高等性、职业性都不够使得“类型”和“重要”双不显。文化育人弱化导致立德树人虚化,价值取向不明导致文化育人泛化。而现有研究成果零散,总体缺少基础框架,不足以指导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课题通过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江苏省1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主要样本,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进行了研究。高职教育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必须实施文化育人,明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高职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予“5B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基层职业性”;我国对高职给予“复姓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高等职业性”。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文化共性,同时具有“职业性”个性价值追求。文化育人定位决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性质,文化育人特性反映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面貌,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对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具有反作用。因此,文化育人定位和特性价值追求的向度即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应然目标。从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的维度分析,其价值取向均有四个向度。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是:以“职业性”特质人才为培养目标,走校企“双主体”文化育人之路,在合作中正视育人文化与企业文化价值目标的现实不融,规避企业文化中不利于人的道德、理性、真善美形成的文化因子,有效耦合育人文化与企业先进文化,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自此至改革开放前,我国职业教育及其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职教育随经济建设中心的确立应运而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对技术精神的双压制、社会文化对育人文化的深融合、外来文化对高职文化的反思间性等影响,形成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特质文化形态。以发展需要、发展规模、发展质量为评判标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递进式发展特征和递进式文化育人价值目标。从对文化育人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实践效度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随递进式发展任务划分为随性、工具性、理性、特性四个发展阶段。四个阶段以经济与高职互动为演进动力,是“适应—调整—再适应”的演进过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虽然仍存在不少现实矛盾,但是从宏观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存在向度摇摆阻碍类型彰显之囧。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实践情况看,弱化并制约其彰显深度、广度和效度的主要问题包括:融入工业文化因素比较泛化、注入企业文化要素比较主观、培养优秀企业精神重视不够、关注文化间性存在盲目性碎片化。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多维因素复合的结果。影响其彰显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彰显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需要从内容、载体、路径、传播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系统化推进。

杨武胜[5](2020)在《贵州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在管理视角下的国家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中的学生德育管理已进入改革教育新阶段,民办高职教育中的德育管理未能跟上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快速轨道上来,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管理,提高地方人才就业竞争力,在公共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当前西部地区民办高校学生德育管理具有艰巨任务。本文以贵州6所民办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从学生来源特点、教师的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管理水平、民办高职举办者(董事长)的重视度与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德育管理调查分析,在管理过程中提供有力的管理机制体系为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拟本文从以下几点来分析归纳,一是对贵州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理论和综合素质的管理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从部分对国内外高职院校德育管理模式及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德育管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二是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据采集分析相结合,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进行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学生现状及管理,选取了高职院校涵盖、文、理、工、医类型专业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德育管理内容和实践进行探讨。三是通过德育管理效果进行访谈,在人文关怀,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查原因分析,并对德育管理和学生管理进行梳理,对当前贵州民办高职院校德育管理提供有效途径。四是对德育管理调查对策研究,以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调查研究方案和德育管理调查过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学生、辅导员、公共基础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为访谈对象。对各学校的德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符合贵州民办高职院校德育管理的研究方法。最后对整过学生德育管理调查研究归纳总结,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具有一些借鉴和指导意义。

佟珊珊[6](2020)在《高职院校学生“校园贷”问题研究 ——以Z高职学校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校园贷”被越来越多的高职生群体所接受,高职生的消费需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校园贷”在高职院校中以各种形式存在。但是高职“校园贷”乱象频繁出现,关于高职“校园贷”的负面消息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研究高职“校园贷”乱象问题及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对满足高职生合理的消费需求,促进高职“校园贷”市场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校园贷”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通过校园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以Z高职院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高职院校“校园贷”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近几年发生的典型乱象案件,分析当前“校园贷”非法乱象的归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对Z高职院校的学生使用“校园贷”的情况进行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价值观偏差为不良“校园贷”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相关平台的非法运营。导致“校园贷”乱象的主要归因:一是高职生攀比、猎奇的消费心理,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二是学生正确消费观、价值观的缺失;三是行业市场内部鱼目混珠;四是政府对于“校园贷”的监管力度不到位。高职生是一个高消费低收入的群体。如果“校园贷”使用得当,可以帮助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满足正常的消费需求甚至是创业理想,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影响学生正确的消费习惯,进而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对于“校园贷”政府不是盲目的抵制而是要加强行业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校园贷”的积极作用。针对当前“校园贷”行业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政府、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第一,政府要加强对“校园贷”行业的监管力度,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做好立法工作,使“校园贷”行业发展有法可循,通过一系列的政府调控手段,规范行业运转机制,促进高职院校“校园贷”呈健康的发展态势;第二,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对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革新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使德育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通过对学生普及不良“校园贷”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金融行业的风险,对于贫困生要建立信息库,做好对贫困生的资助和心理辅导,制定和完善不良“校园贷”的应急处理,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校园贷”;第三,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三大教育的支柱,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要以身作则,通过亲子沟通等带领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其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培养高尚的人生情操。

孙春梅[7](2020)在《“大国工匠”培养导向的贵州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开展全民阅读和培育工匠精神。而作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培育工匠精神和大国工匠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文化育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大国工匠视域研究贵州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题,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贵州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也是贵州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正是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首先,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和了解国内外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进展,这些为本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准备。其次,本文调查了贵州高职学生阅读现状和贵州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情况,并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阅读能力、阅读现状、阅读喜好及习惯以及贵州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再次,利用案例研究法分析省内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典型案例,总结存在的问题和借鉴成功案例的实践经验。最后,基于工匠精神、阅读相关理论和实证调研,构建贵州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及模式实施流程和策略。基于大国工匠、全民阅读、职教改革等政策及新媒体多媒体技术应用背景和贵州高职图书馆阅读环境和资源及多元财政保障体系等基础条件支撑下,本文构建了由推广主体、推广内容、推广方式、推广客体和培养目标构成的贵州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推广客体主要是贵州高职在校学生,而这一服务对象决定了阅读推广的培养目标。而推广主体、推广内容和推广方式是该模式的主要构成部分。阅读推广主体是多元化协同创新主体,除图书馆外,还要与校内外资源进行协同创新。阅读推广内容主要为通识知识(经典文化、职教及工匠文化、贵州文化等)和职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资源、专业技能等),两种推广内容同时进行。通识知识推广是基础,职业知识和技能推广为核心,通识知识推广对职业知识及技能推广有促进作用。本文最后对模式实施流程和策略进行了设计。

秦兵[8](2020)在《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研究 ——以贵州高职院校为例》文中指出职业理想教育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学生人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对高职学生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社会多元思潮正侵蚀青年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和人生价值信仰,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念和职业理想产生冲击,影响高职学生职业理想的培养和树立。加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存在着教育理论抽象,教育内容素材单调,教育形式较单一,教学活动不新颖等问题,使得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成效不突出。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对职业理想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一方面能够丰富职业理想教育资源素材单调,教学形式较单一,教学活动不新颖等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化人的作用,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教育效果。文章试图通过挖掘红色文化中对高职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引领学生职业理想的培养和树立,由此来达到让学生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开拓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新视角。文章按照理论回顾、现实调查研究、原因分析、实现路径的逻辑进路,对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进行了探讨。理论部分,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时代意义,其次在综述学界研究者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红色文化”与“职业理想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最后阐述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调查研究部分,通过对贵州10所高职院校学生问卷调查,部分老师访谈进行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现状调查。原因分析部分,立足于现实调查研究的陈述,阐述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存在问题,从课程教育、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四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实现路径部分,通过寻求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挖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内容;创新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方法;创设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途径的实现路径,使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文章基于红色文化在贵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中的运用现状,探寻有效路径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之中,从而带动红色文化在全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运用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周姝[9](2020)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以衡阳市四所高职院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而审美是人类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批判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音乐作为美的一种艺术形态,能够最直接激发人类的情感,给人一种审美的感受。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摇篮,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要具备相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外,还需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应重视音乐素养的作用。高校公共音乐课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公共音乐课,但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影响了教学和人才质量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素养,本文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以衡阳市四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衡阳技师学院(工程类、财经类、生物医学类、综合类)进行了调查研究。该调查区分学生和教师,共涉及400名学生和38名音乐教师。学生部分以选择题为主,主要包括音乐学习现状、对音乐课的需求以及对音乐素养的审美认知情况。教师部分以访谈为主,主要包括学校公共音乐课基本情况、教学现状,并从审美角度出发,了解教师对公共音乐审美教育认知情况,提出课程建设的意见建议。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可以客观地反映出衡阳市四所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现状,进一步挖掘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综述了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从审美的角度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以审美为核心培育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的现实意义;第三章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与统计分析,重点从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对衡阳市四所高职院校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第四章以第三章得到的调查结果为基础,客观地对衡阳市四所高职院校以审美为核心的公共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针对分析得出的存在问题和原因,尝试从转变传统音乐教学理念、科学设置公共音乐课程、不断丰富公共音乐课程内容、提升公共音乐教师审美修养、有效完善音乐课教学条件五个方面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提出了对策建议;第六章结论与展望,主要是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归纳,展望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前景。在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指出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学生审美意识不够、审美思维有待提高,课程门类单一、审美底蕴有待规范,教学内容杂乱、审美体验有待改进,教师队伍薄弱、审美修养有待增强,音乐氛围不浓、审美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及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鉴于高职公共音乐课程科学、全面、多元、实用的特点,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职院校提升音乐课美育效果的对策建议,要重视审美意识,转变传统音乐教学理念,提升审美思维,把握美、营造美、发现美、创造美。要突出审美理论实践结合,科学设置课程类型,夯实审美基础,开设限定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感知力。丰富审美体验,开展健康合理的实践活动课,甚至可以采用跨校网络选修的方式,拓宽学生学习渠道。要提高以美育人的针对性,丰富教学内容,活化乐理知识,突出情感体验,传承地方特色音乐,从而加强学生更多元、更深层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内涵。要立足审美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加强音乐教师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教师审美素养。要突出音乐审美导向,将美育融入校园文化,不断加强审美环境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大学生音乐审美素养,为培养新时期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景石红[10](2020)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方法与路径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同时显现出重视技术技能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这是由于文化育人意识薄弱造成的。高职教育要提升人才质量就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既重视技术也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文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阐述了文化、校园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文化育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内涵。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演进从萌芽产生阶段、初步探索阶段、规范化建设阶段、规模化发展阶段、内涵式提升阶段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的职业性、实践性、地方性、创新性特点。第二,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理念与实践进一步深化、文化育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但还存在格式化、割裂化、功利化的倾向,究其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高职教育“重技能、轻人文”、高职教师和学生的特点等方面造成的。第三,阐述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方法构建。笔者认为,应当树立科学的办学方向,把握好立德树人主线;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模式,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专业渗透,管理融入;要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环境文化、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文化熏陶。第四,阐述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科学路径思考。从文化育人和技能育人有机结合、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强化学生综合素养日常养成教育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说明。

二、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2010—2021年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十年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回顾
    (一)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的研究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有高校校园文化的共性特征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突出“职业特色”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功能的研究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类型的研究
        1.从校园文化的形态划分
        2.从校园文化的主体划分
    (四)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研究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五)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原则及其策略研究
        1.实施原则
        2.实施策略
二、关于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思考
    (一)加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二)深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操作层面研究
    (三)关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双赢”机制的研究

(3)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三)研究展望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研究视角新
        (二)研究内容新
第一章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概述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相关概念界定
        (一)工匠
        (二)工匠精神
        (三)工匠精神培育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要素
        (一)工匠精神认知培育
        (二)工匠精神情感认同培育
        (三)工匠精神意志培育
        (四)工匠精神行为培育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二)有利于高职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二章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
    二、调查结果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社会培育的土壤不肥沃
        (一)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二)工匠精神培育制度不够健全
    二、高职院校提供的营养不充足
        (一)文化环境不够浓厚
        (二)培育形式比较单一
        (三)素养与技能融合差
    三、大学生吸收的营养不够充分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二)学生总体意志力薄弱
        (三)学生受消极影响严重
    四、家庭发挥的辅助作用不够强
        (一)缺乏家校联动共育平台
        (二)家长参与的主动性不强
        (三)家长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第四章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
    一、国家社会要培育肥沃的土壤
        (一)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四)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二、高职院校要提供丰富的营养
        (一)营造工匠精神培育的文化环境
        (二)拓展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形式
        (三)加强师资建设和相关课程建设
        (四)完善工匠精神培育的评价机制
    三、大学生要主动吸收充足养分
        (一)提高工匠精神培育的主动性
        (二)提升工匠精神学习的意志力
        (三)勤学加苦练铸就工匠真本事
    四、家庭要发挥牢固的辅助作用
        (一)增强家长综合素质,提高工匠精神培育认识
        (二)搭建有效联动平台,增强家校互通共育能力
        (三)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提高工匠精神培育质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分析
    2.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要义诠释
    2.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
    2.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类型定位
    2.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向度目标
    2.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
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历史回顾
    3.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渊源
    3.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发展阶段
    3.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宏观成就和向度之囧
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现状考察
    4.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
    4.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4.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主要问题
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问题归因
    5.1 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
    5.2 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
    5.3 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
    5.4 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
    5.5 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
6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彰显策略
    6.1 凝练职业精神标签彰显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核心精神
    6.2 打造职业文化载体增强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显示度
    6.3 促进校企文化有效交流打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彰显路径
    6.4 建立职业文化高效传播机制推进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深化
    6.5 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浓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氛围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贵州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德育管理研究现状
        二、国内德育管理现状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德育管理要素
        二、德育管理特征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国内德育管理
        二、国外德育管理
第三章 实践调查分析
    第一节 德育管理总体情况及访谈设计
        一、贵州职业院校的发展情况
        二、贵州民办职业院校管理特征
        三、问卷及访谈提纲设计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数据分析
        二、访谈调研过程设计
    第三节 德育管理调查方法
        一、管理调查对象
        二、实践调查的设计
        三、实践调查程序
    第四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有效样本学生情况分析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分析
        三、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第五节 学生德育管理统计分析
        一、关于学院管理制度与文化建设德育管理统计分析
        二、关于学院党团建设发展和管理统计分析
        三、关于学生主体地位统计分析
        四、教师与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成效统计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对策
    第一节 结论
        一、德育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二、教师队伍管理不规范
        三、德育管理及师生关系有待加强
    第二节 对策
        一、加强管理体制建设,提高德育管理价值观念
        二、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探索学校德育管理与实践渠道
        三、加强德育管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高职院校学生“校园贷”问题研究 ——以Z高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访谈法
        1.3.4 数据统计分析法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校园贷
        1.4.2 高职院校
    1.5 重难点、拟创新点
        1.5.1 重难点
        1.5.2 拟创新点
2 高职生“校园贷”现状及特点
    2.1 高职非法“校园贷”乱象及其影响
        2.1.1 “校园贷”诱导学生过度消费
        2.1.2 “校园贷”平台存在借贷陷阱
        2.1.3 “校园贷”平台存在违法行为
        2.1.4 假借“校园贷”之名诈骗泛滥
    2.2 高职院校“校园贷”表现分析
        2.2.1 高职生对“校园贷”的认知情况
        2.2.2 高职生对“校园贷”的风险辨识能力低
        2.2.3 高职生“校园贷”使用情况调查
3 高职院校“校园贷”消费乱象典型问题分析
    3.1 过度授信与借贷
        3.1.1 表现与特征
        3.1.2 典型案例
        3.1.3 原因分析
    3.2 非理性消费难控制
        3.2.1 表现与特征
        3.2.2 典型案例
        3.2.3 原因分析
    3.3 信贷平台良荞不齐
        3.3.1 表现与特征
        3.3.2 典型案例
        3.3.3 原因分析
4 高职“校园贷”乱象的归因分析
    4.1 高职生盲目使用“校园贷”,信用和法律意识淡薄
        4.1.1 攀比消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4.1.2 识别能力差,不能正确认识高职校园贷
        4.1.3 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
    4.2 “校园贷”行业自律差,征信体系不健全
        4.2.1 行业自律差,风险防控不到位
        4.2.2 为抢占市场盲目竞争,征信体系不健全
    4.3 政府监管整顿力度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
        4.3.1 监管力度不足
        4.3.2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4.4 家校对学生消费教育忽视与教育引导缺失
        4.4.1 学校对学生消费教育的缺失
        4.4.2 学生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建立对非法“校园贷”的风险防控机制
        4.4.3 家庭对于子女的消费观念教育不重视
5 不良“校园贷”困境下高职生教育引导策略
    5.1 政府要营造良好借贷环境,加强监管力度
        5.1.1 清除不良意识形态,营造良好价值观培育环境
        5.1.2 建设青年信用体系,信用意识利导价值取向
        5.1.3 “银校商”融合营造借贷环境,培育高职生金融风险知识
    5.2 加强学生管理,防范“校园贷”风险
        5.2.1 发挥课堂教学的消费观教育作用
        5.2.2 开展励志教育,建立高职生价值取向格局
        5.2.3 完善学校消费观教育系统,预警机制不松懈
    5.3 进行引导、干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3.1 父母趋避价值缺陷,正面引导受挫学生
        5.3.2 建立长久有效沟通,及时发现错误苗头
        5.3.3 形成持续示范意识,规避不良行为示范
    5.4 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征信建设
        5.4.1 建立信用数据共享机制,防止出现过度授信行为
        5.4.2 建立合理的风控机制,加强风险管理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校园贷”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6.1.2 理性对待“校园贷”
        6.1.3 加强管理,切断非法“校园贷”的传播途径
    6.2 研究展望
        6.2.1 加大数据调查,扩大研究范围
        6.2.2 多视角深度剖析,奠定理论基础
        6.2.3 扩展研究对象,丰富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附录 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校园贷”情况的调查
致谢
作者简介

(7)“大国工匠”培养导向的贵州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不足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大国工匠
        2.1.2 图书馆阅读推广
    2.2 理论基础
        2.2.1 阅读学理论
        2.2.2 阅读推广及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
3 高职与普通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对比研究
    3.1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
    3.2 两类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区别
4 贵州省高职院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
    4.1 调查实施情况
        4.1.1 问卷调查目的
        4.1.2 问卷的调查对象和时间
        4.1.3 问卷调查内容
        4.1.4 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1 样本的基本信息
        4.2.2 整体阅读调查分析
        4.2.3 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调查分析
        4.2.4 专业文献阅读调查
        4.2.5 贵州高职学生对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建议
    4.3 贵州高职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结论
        4.3.1 以数字和碎片化阅读为主,深层阅读较缺乏
        4.3.2 学生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关注度不高
        4.3.3 缺乏专业文献选择和阅读方法技巧
5 贵州省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调查分析
    5.1 问卷调查分析
        5.1.1 问卷调查实施情况
        5.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2 案例调研分析
        5.2.1 贵州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案例调研
        5.2.2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案例调研
    5.3 贵州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6 贵州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构建
    6.1 构建思路
        6.1.1 基于职教改革和大国工匠培养构建模式的培养目标
        6.1.2 基于阅读相关理论构建模式要素与流程
        6.1.3 基于学生阅读调查结果构建推广内容和方式
        6.1.4 基于贵州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构建基础和主体
        6.1.5 借鉴贵州幼儿师专图书馆阅读推广先进经验
    6.2 模式要素分析
        6.2.1 背景和基础条件分析
        6.2.2 推广客体与培养目标分析
        6.2.3 多元协同推广主体分析
        6.2.4 推广内容分析
        6.2.5 推广方式分析
    6.3 模式实施流程
        6.3.1 做好活动前期调研
        6.3.2 确定活动选题和方案
        6.3.3 活动实施策划
        6.3.4 活动效果评估
    6.4 模式实施策略
        6.4.1 用好相关政策和现代信息技术
        6.4.2 加强多元财政保障体制建设和基础条件建设
        6.4.3 构建多元化协同创新主体
        6.4.4 突出数字和嵌入式推广方式,兼顾常规方式
        6.4.5 树立“主题+品牌”意识,突出职教特色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贵州省高职院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C 贵州省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D 贵阳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8)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研究 ——以贵州高职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时代意义
        一、职业理想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成才的指向灯
        二、职业理想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职业人的重要课程
        三、职业理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教学
    第二节 红色文化与职业理想教育的内涵及关系
        一、红色文化
        二、职业理想教育
        三、红色文化与职业理想教育的关系
    第三节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价值导向:引导职业理想教育的方向
        二、人本指向:丰富职业理想教育的内容
        三、实践指向:增强职业理想教育的活力
第二章 红色文化融入贵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情况说明
        一、问卷设计
        二、样本选择
        三、调查过程
    第二节 红色文化融入贵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调查结果
        一、贵州高职院校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的情况
        二、贵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情况
        三、红色文化融入贵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成效
第三章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红色文化与职业理想的关系认知不深
        二、职业理想教育内容对红色文化的运用不足
        三、红色文化在职业理想教育中的功效未能充分发挥
    第二节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课程教育方面:红色文化融入的观念不强
        二、教育内容方面:红色文化的内容挖掘不深
        三、教育方法方面:红色文化融入的方法传统
        四、教育载体方面:红色文化融入的载体不足
第四章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路径思考
    第一节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原则遵循
        一、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二、主动灌输与贴近现实相结合
        三、思想引领与成长成才相结合
    第二节 挖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内容
        一、运用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理想培养职业理想
        二、运用红色文化中的革命情怀培养职业情感
        三、运用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培养职业精神
        四、运用红色文化中的革命传统培养职业价值观
    第三节 创新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方法
        一、拓展以课堂讲授为主渠道的理论宣传法
        二、结合以隐性红色文化为依托的隐性教育法
        三、增加以显性红色文化为载体的情感教育法
    第四节 创设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途径
        一、学校要构建多元化的红色文化载体
        二、教育者要重视红色文化的课程建设
        三、学生主体要内化红色文化为驱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以审美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以衡阳市四所高职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三)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相关概念界定及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1.音乐审美教育
        2.公共音乐课程
        3.音乐教育理论
        4.音乐核心素养
    (二)以审美为核心培育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的现实意义
        1.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三、衡阳市四所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程美育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标、调查过程及内容
        1.调查目标
        2.调查过程和调查内容
    (二)调查结果显示
        1.对学生的调查结果
        2.对公共音乐课教师的调查结果
四、以审美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审美意识不够,审美思维有待提高
        2.课程门类单一,审美底蕴有待规范
        3.教学内容杂乱,审美体验有待改进
        4.教师队伍薄弱,审美修养有待增强
        5.音乐氛围不浓,审美环境有待完善
    (二)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层面重视程度的弱化
        2.高职院校教学理念的偏差
        3.家长和学生认知上的误区
五、以审美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策略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注重审美意识的培养
        1.重视审美意识,转变传统音乐教育理念
        2.提高审美思维,提升音乐综合素质培养
    (二)突出审美理论实践结合,科学设置公共音乐课程类型
        1.夯实审美基础,开设限定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
        2.丰富审美体验,开展健康合理的实践活动课
        3.拓宽审美学习渠道,实现跨校网络选修
    (三)提高以美育人针对性,不断丰富公共音乐课程内容
        1.活化乐理知识,固牢音乐基础理论之美
        2.突出情感体验,挖掘音乐动人旋律之美
        3.依托本土资源,传承地方特色音乐之美
    (四)立足音乐审美教育,提升公共音乐课教师审美修养
        1.坚持立德树人,加强音乐课教师思想道德修养
        2.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音乐课教师审美素养
    (五)将美育融入校园文化,有效完善音乐课教学条件
        1.突出音乐审美导向,营造校园音乐文化氛围
        2.加强审美环境建设,不断完善音乐课教学条件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一)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 (二)访谈提纲(教师卷)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方法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概况
        (二)国外研究概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
        (一)系统研究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问题
        (二)有针对性地研究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问题
        (三)研究角度新颖
第二章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概述
    一、相关概念
        (一)校园文化
        (二)文化育人
    二、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演进
        (一)萌芽产生阶段(1866-1977 年)
        (二)初步探索阶段(1978-1991 年)
        (三)规范化建设阶段(1992-1998 年)
        (四)规模化发展阶段(1999-2005 年)
        (五)内涵式提升阶段(2006-至今)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的特点
        (一)职业性
        (二)实践性
        (三)地方性
        (四)创新性
第三章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文化育人理念与实践进一步深化
        (二)文化育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校园文化的功能进一步发挥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格式化倾向
        (二)割裂化倾向
        (三)功利化倾向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格式化倾向的原因分析
        (二)割裂化倾向的原因分析
        (三)功利化倾向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方法构建
    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
        (一)树立科学的办学方向,把握好立德树人主线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渗透,管理融入
        (一)创新管理模式
        (二)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实践体验,文化熏陶
第五章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科学路径思考
    一、文化育人和技能育人有机结合
        (一)将课堂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二)文化育人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
    二、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
        (一)培育工匠精神
        (二)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实践主线
        (三)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构建具有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强化学生综合素养日常养成教育
        (一)重视教育非功利性,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三)促使校园文化活动职业化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论文类
    三、其他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院校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研究 ——以江苏太仓X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樊春吉. 渤海大学, 2021
  • [2]2010—2021年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黄巧玲. 教育观察, 2021(42)
  • [3]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 周天娇.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D]. 方桐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5]贵州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调查研究[D]. 杨武胜.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6]高职院校学生“校园贷”问题研究 ——以Z高职学校为例[D]. 佟珊珊.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4)
  • [7]“大国工匠”培养导向的贵州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D]. 孙春梅. 贵州财经大学, 2020(06)
  • [8]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研究 ——以贵州高职院校为例[D]. 秦兵.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9]以审美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以衡阳市四所高职院校为例[D]. 周姝.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方法与路径研究[D]. 景石红.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标签:;  ;  ;  ;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