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论文文献综述)

马金祥[1](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运动史研究论略》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运动发生了制度性变革和结构性转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青年运动史研究的嬗变与重构。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中国青年运动史问题的总体状况、着作论述以及学术观点等现状的分析,以期更准确地把握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明晰新时代青运史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

罗利华[2](2021)在《中东部地区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探析》文中提出1969年至1971年间,面对特定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借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模式,通过改组原有国营企业、调入现役军人和招纳知识青年等措施,在中东部地区的7个省建立了济南军区山东生产建设兵团、南京军区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南京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福州军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南京军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武汉军区湖北生产建设兵团、福州军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后压缩为农建师)等7个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这些兵团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在人们的视野,对其组建过程进行研究具有一定史学价值。

李慎明[3](2021)在《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大课题——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1)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光辉历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党在实践中必须尽快形成坚强、正确的中央领导集体,全党要坚决维护这个集体的权威,在此基础上,

高灿,叶青[4](2021)在《知青史研究的热点、趋势与展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方法的计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知青运动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一直延续到80年代,是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牵涉面最广的一场由政府组织的社会运动,是当代中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作为研究工具,基于CNKI数据库知青史研究相关期刊论文,绘制知青史研究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可以对知青史研究现状以及演化路径进行分析。目前,知青史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重视,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议题主要集中于"安置经费""知青史料""区域研究"等方面,但核心研究机构在全国的分布并不均衡。知青史研究的热点议题有从宏观向微观、由政治史向社会史转移的趋势。知青史研究的趋势包括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推进区域史和微观史研究、重视回乡知青研究、重视和改革开放史的衔接研究、加强史料搜集工作等。

张正泉,王晶[5](2021)在《1963-1982年上海知识青年支援新疆兵团历史贡献述论》文中提出1963年上海知识青年大量来到兵团进行边疆屯垦戍边的建设,直到1982年,对返沪知青的流程、手续进行了清晰化,兵团知青问题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和解决。这期间,兵团自上而下建构起保障体系,并竭尽所能对上海知识青年进行照顾和优待,知识青年怀揣梦想和理想来到边疆,双方的需求使得知识青年在边疆建功立业,成长速度显着,有的还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的成绩,为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燕飞[6](2021)在《王安忆小说中知识青年的“出走”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现当代文学史上关于知识分子“出走”问题的书写与研究,热度不减。王安忆的知青作品在知青文学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叙述角度不同于八九十年代知青文学所盛行的主题:“伤痕”与“反思”,没有强烈的情感控诉,也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从日常生活出发,从人文意识出发,从独特的视角出发,讲述一代知青(69届毕业生)在代际传承断裂后迷茫、重寻的心路历程。论文主要以王安忆小说中的知识青年为对象,剖析他们在时代裹挟下的命运发展,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这一“出走”行为的内部动因、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进行探讨,为知青文学研究提供较为独特的观照视域。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出走”群体的人生轨迹,具体表现在他们童年潜藏的“出走”动因、怀揣着时代理想插队、现实打破了他们的幻想、踏上回城之路、回归平凡生活等几个阶段。第二部分是对知识青年命运的探讨,从以个人为中心的“雯雯”系列,到反映群体命运的回归者陈信,再到李小琴、张达玲、米尼等女性知青命运的讨论,阐述了女性弱势群体在大时代环境中被裹挟的复杂命运。第三部分以《叔叔的故事》和《启蒙时代》为研究中心,以代际间的思想资源和精神遗产的传承关系为焦点,分析了“出走”群体代际间的冲突。第四部分是对前三部分的一个归纳总结,即对于“文革”期间大规模出现的知青“出走”现象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行探讨。“上山下乡”运动虽然使知识青年从书斋走向现实,从空想主义走向务实主义,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这场运动原本蕴含的时代价值随之消解。最后一部分是评价与反思,结合王安忆本人的知青经验,论析了知青岁月对王安忆后续创作的影响,以及农村插队生活对于王安忆文学审美的影响。

李建楠[7](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其实一直为党、国家和教育界所关注,并且不断有相关政策出台。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相关政策的实施尚未完全改变人们对劳动的错误认识和态度,尚未彻底改变人们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认知。在一些教育场合,劳动教育甚至被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这也背离了劳动教育的应有之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还是《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出台,都体现了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劳动是创造人类社会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教育则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这其实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教育是伴随着人类劳动而出现的。我国的劳动教育,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为基础,同时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理念,并根据我国国情合理采纳中外教育学者的相关理论和各国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论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相关思想,不断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思想,为我国劳动教育事业提供了更丰富的理论支撑。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教育思想演变历程的梳理和挖掘,有助于厘清劳动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发展脉络,在理论层面推进对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教育思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发展历程中已经出现诸多变化,这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而劳动教育对社会的改造作用也应加以考量,这样从整体上以历史视角分析劳动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理论上跟上时代步伐。围绕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演变与发展,本研究在论证中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重点介绍本研究的背景,阐明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对国内外大量关于劳动教育思想及实践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说明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创新点和现有不足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为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其一是对劳动及劳动教育的概念梳理,通过古今中外对二者的认识做综合分析和界定;其二是通过分析劳动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劳动能力提升、劳动形态变化、劳动范围扩展,阐明影响劳动教育相关主要概念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三是从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提升劳动素养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劳动教育的特征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本研究的理论来源,着重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劳动教育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观念和耕读教育理念,并对近现代中外学者对劳动教育的思考和探索进行概述。第四部分为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的劳动教育思想的确立与曲折发展探析,通过对该时期党的劳动教育思想从确立到探索实践,再到“文革”期间的曲折探索的梳理,从劳动教育目的和实践效果进行剖析。第五部分是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之前,党对劳动教育思想的重塑与革新。改革开放带来的生产力快速发展,使得劳动教育思想在发展中添加了“技术”的元素,无论是从劳动素养还是综合实践出发,这时期的劳动教育思想开始强调综合技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第六部分是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全面构建。中国共产党明确了这一时期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出发点和创新动力,在劳动教育思想中强调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塑造良好社会风气、培育人才创新能力,这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培育时代新人、破解人才培养问题的需要,同时将劳动教育延伸到社会不同主体,体现了新时代党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全面性。第七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指出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社会主要矛盾紧密相关,在劳动教育思想发展中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握理论实际相结合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拓展实践平台,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使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更好发挥作用。

丘新洋[8](2021)在《一九七〇年“革命化春节”研究——以厦门知青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试图对春节礼俗"破旧立新",号召民众过"革命化春节"。其中,随着厦门市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掀起高潮,1970年,刚刚到闽西插队落户的厦门知青遇到了"革命化春节"问题。一些人响应政府号召,留在农村过年,并尝试按照国家意识形态塑造新礼俗。更多的知青则坚持回城过春节,不少人最终如愿以偿。这从侧面反映出民众对世俗生活的渴望,以及传统礼俗根深蒂固的影响。

易海涛[9](2021)在《书写历史与历史书写:电影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述论》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有近两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此过程中,电影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动员安置阶段,电影激发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情;在下乡后,电影又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与此同时,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也因其对农村生活有过深入接触,对中国国情有更深刻的体会,因此,他们中涌现出的电影从业人员给改革开放后的电影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复苏。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同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对当代中国电影史的书写提供了更多元的视角和形式。

易海涛[10](2021)在《改革开放视野下拓展知青返城研究的四条路径》文中研究说明绝大部分知青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返回城市,其返城既是改革开放的动力之一,同时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由此来看,加强知青返城研究刻不容缓。如何开展知青返城研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至少有四条路径有助于开展知青返城研究:其一,制度史视野对知青返城研究具有统筹作用,能在前后左右的平衡中更好把握此问题。其二,知青返城与改革开放有着反复的互动关系,应进一步厘清这种上下左右的互动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和知青返城。其三,知青大返城有着显着的时空差异,这种差异是地方特性所致,构成了当代中国地方史书写的重要内容。其四,知青返城后的研究是知青返城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在继续拓展史料的基础上,以知青为中心,做好相应的课题研究。

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运动史研究论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青运史研究的概况与特点
    (一)改革开放以前青运史研究概况
    (二)改革开放以来青运史研究概况
    (三)改革开放以来青运史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主要特点
二、改革开放以来青运史着作类研究的新进展
    (一)文献资料类成果
    (二)宏观类成果
三、改革开放以来青运史专题研究
    (一)关于历史分期的研究
    (二)关于特定组织和不同地域的青年运动的研究
    (三)关于国外中国青年运动研究
    (四)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
四、改革开放以来青运史研究的论文类成果
    (一)硕博士学位论文类
    (二)期刊论文类
五、未来思考

(2)中东部地区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央决策组建中东部地区兵团
二、改组原有企业搭建兵团框架
三、调入现役军人担任领导职务
四、招收知识青年充实力量
    1. 确定指标方案。
    2. 开展宣传动员。
    3. 组织报名体检。
    4. 进行政审录取。

(4)知青史研究的热点、趋势与展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方法的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知青史研究发文的时空分布
    (一)时间分布:知青史研究的发文时间分布特征
    (二)空间分布:知青史研究发文的核心机构分布
二、热点与前沿:知青史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分析
    (一)知青史研究期刊论文高频被引文献分析
    (二)知青史研究期刊论文关键词时区图分析
    (三)知青史研究期刊论文关键词聚类分析
        1.上山下乡。
        2.阶级敌人。
        3.知青。
        4.文化大革命。
        5.毛泽东。
        6.地域性。
        7.民间书写。
        8.知青返城。
三、思考与展望:知青史研究的趋向与未来
    (一)知青史研究的趋向
    (二)知青史研究的未来

(5)1963-1982年上海知识青年支援新疆兵团历史贡献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上海知识青年的特点
二、上海知识青年来疆的渊源回溯
三、上海知识青年的供给制标准
四、返沪浪潮及疏导途径
五、上海知识青年在兵团的锻炼和成长
六、结语

(6)王安忆小说中知识青年的“出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三)文献综述
“开放”的时代
一、“出走”者的人生轨迹
    (一)忧郁岁月——潜藏的出走动因
    (二)上山下乡——摆脱苦闷生活的途径
    (三)知青岁月——城乡间的漂泊者
    (四)返城归来——理想和现实的双重困境
二、“出走”者群像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雯雯
    (二)反映群体命运的陈信
    (三)混沌中觉醒的张达玲
    (四)以身体为代价的李小琴
    (五)走向宿命彼岸的米尼
三、“出走”群体的代际冲突——对父辈精神的审视
    (一)《叔叔的故事》——“我”对叔叔的文化弑父
    (二)《启蒙时代》——子对父的背叛与憎厌
四、“出走”的时代影响
    (一)从空想主义到务实主义的置换
    (二)从信仰者到怀疑者的转变
        1、革命英雄主义幻想的破灭
        2、宏大历史意义的消解
        3、现实荒诞的讽刺
五、评价与反思
    (一)评价
        1、乡村化的艺术审美特质
        2、以小见大的历史叙事视角
        3、以人为本的文学创作观
    (二)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劳动教育的一般解释
    2.1 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概念诠释
        2.1.1 劳动
        2.1.2 劳动教育
    2.2 社会发展中导致劳动教育相关概念变化的主要因素
        2.2.1 劳动能力提升
        2.2.2 劳动形态变化
        2.2.3 劳动范围拓展
    2.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动教育特征
        2.3.1 树立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观念
        2.3.2 培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劳动精神
        2.3.3 提升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劳动素养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
    3.1 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劳动教育观
        3.1.1 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1.2 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主要途径
        3.1.3 劳动精神是社会主义社会以及个体发展的需要
    3.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近现代教育学者的劳动教育理念
        3.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观念
        3.2.2 符合农业社会发展需要的“耕读”劳动教育理念
        3.2.3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者对传统劳动教育的反思
    3.3 国外学者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3.3.1 近代欧洲学者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探索
        3.3.2 苏联教育学者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第4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确立与曲折发展
    4.1 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思想的初步确立
        4.1.1 以“为工农服务”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
        4.1.2 以解决毕业生就业和人才紧缺为劳动教育契机
        4.1.3 “以俄为师”的劳动教育政策取向
    4.2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十年探索与实践
        4.2.1 劳动教育向“本土探索”的思想转变
        4.2.2 摆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
        4.2.3 以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为劳动教育目的
        4.2.4 通过课堂教学和勤工俭学进行劳动教育实践
    4.3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曲折探索
        4.3.1 以世界观改造为劳动教育重点
        4.3.2 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劳动教育目的
        4.3.3 “开门办学,上山下乡”的劳动教育实践
第5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探索革新
    5.1 强调“技术”的劳动教育恢复与探索
        5.1.1 劳动与技术“合成”下的劳动教育
        5.1.2 以“为四化培养建设人才”为劳动教育目的
        5.1.3 通过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教育实践
    5.2 立足“素养”的劳动教育改革与深化
        5.2.1 劳动教育中“人”的回归
        5.2.2 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劳动教育目的
        5.2.3 劳动教育列入综合实践活动
第6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全面构建
    6.1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审视
        6.1.1 劳动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基本前提
        6.1.2 劳动教育是培养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才的重要支撑
        6.1.3 劳动教育是破解人才培养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
    6.2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
        6.2.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出发点
        6.2.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创新动力
    6.3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思想建设的要点
        6.3.1 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6.3.2 塑造诚实劳动的良好社会风气
        6.3.3 培育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能力
    6.4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6.4.1 重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6.4.2 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体制机制
        6.4.3 强化党员干部劳动教育,筑牢拒腐防变底线
第7章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7.1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进的历史经验
        7.1.1 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社会主要矛盾紧密相关
        7.1.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劳动教育思想的根本遵循
    7.2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原则
        7.2.1 坚持理论实际相结合,在发展中丰富党的劳动教育思想
        7.2.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实践创新为社会提供合格建设者
    7.3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实践的机制构建
        7.3.1 探索立德树人中劳动教育的合理路径
        7.3.2 拓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7.3.3 不断完善劳动教育制度保障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8)一九七〇年“革命化春节”研究——以厦门知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革命化春节”政策的延续与厦门知青回城请假制度的建立
二、响应号召的厦门知青与农村“革命化春节”的新旧礼俗
三、坚持回家的厦门知青与“革命化春节”背景下的返城之旅
四、结 语

(9)书写历史与历史书写:电影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动员:电影对青年的激励作用
二、慰藉:电影与青年的娱乐生活
三、融合:上山下乡与电影的发展史
    (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过程中,电影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二)下乡经历催生了一代电影从业者,为中国电影业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余论

(10)改革开放视野下拓展知青返城研究的四条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度史视野下的知青返城研究
二、知青返城与改革开放的多重互动
三、知青大返城的时空差异
四、知青返城后的相关问题研究

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运动史研究论略[J]. 马金祥. 青年发展论坛, 2021(06)
  • [2]中东部地区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探析[J]. 罗利华. 兵团党校学报, 2021(05)
  • [3]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大课题——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J]. 李慎明. 中华魂, 2021(07)
  • [4]知青史研究的热点、趋势与展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方法的计量研究[J]. 高灿,叶青.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 [5]1963-1982年上海知识青年支援新疆兵团历史贡献述论[J]. 张正泉,王晶. 丝绸之路, 2021(02)
  • [6]王安忆小说中知识青年的“出走”问题研究[D]. 王燕飞. 延安大学, 2021(12)
  • [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D]. 李建楠. 吉林大学, 2021(01)
  • [8]一九七〇年“革命化春节”研究——以厦门知青为例[J]. 丘新洋. 中共党史研究, 2021(02)
  • [9]书写历史与历史书写:电影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述论[J]. 易海涛.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21(02)
  • [10]改革开放视野下拓展知青返城研究的四条路径[J]. 易海涛.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21(01)

标签:;  ;  ;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