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为何成为“救济房”

商品房为何成为“救济房”

一、商品房为何变成了“解困房”(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宁[1](2020)在《交流与认同: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小区居民关系的民俗学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近郊兴建了大量的高层商品楼小区,众多居民从内城迁往城郊的商品楼住宅区。这些新兴城市社区是居民交流关系生成的重要文化空间,本文以北京的方庄小区为个案,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生动的个人叙事,主要从日常交流实践的视角探究社区居民的居住关系。地处南二环与南三环之间的方庄小区是北京市政府于1984年正式批准开发建设的高层集合住宅小区。1992年全部完工的方庄是当时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住宅区,也是北京市最早对个人和外籍人士销售商品房的住宅区。它所代表的是在各个城市周边开始发生的城市居民与郊区农民集聚于同一社区的新型居住关系。方庄小区是由原地的农民、个人置业者、带有企业和单位分配住房政策性质的集团购房者所共同组成,这种居住关系的生成,意味着全体居民将要经历一个社区认同与文化融合的公共文化实践的过程。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并不是像原来所在村落那样成为一种绝对的需要,不同的年龄群体或者性别群体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构成各自的日常交流方式。在社区公共生活秩序的建构中,不同的交往行为具有不同的意义。本文设置了几个基本问题来进行研究:家庭生活需求的满足中居民的日常交流实践,个人娱乐需求满足中居民的日常交流实践,服务性的社区公益活动的参与和社区认同,基于社区生活的文艺创作对于社区认同的作用。从家庭层面来看,家庭的日常生活虽然不依赖但也不能完全离开居住社区。从个人层面来看,拥有不同的业余爱好与修养背景的居民结成形式多样的趣缘群体。参与个人喜爱的兴趣团体成为个人融入社区的重要方式。此外,社区新型居住关系的建构离不开居民自觉自愿进入公共领域从事公益活动,做出各种实际的奉献。居民自发创作关于社区生活的文艺作品包含居民的真实感受与想象,这些文艺作品激发了人们关于社区的想象,从而增进了对社区的认同。城市社区居民进行着形式多样的日常交流实践,这些交流既满足着家庭生活的需求,也满足着个人娱乐休闲的需要。居民在社区公益活动参与中获得个人成就感与社区认同感,活动参与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社区生活催生人们的文艺创作,这些包含真实与想象的创作促进对社区共同体的想象,从而达成认同。不管个人生活还是家庭生活都无法脱离社区,基于不同需求的交流实践构成对社区共同体的认同。虽然方庄小区具有特殊性,居民构成关系呈现多元特征,因其成立时间较早,人们经历了比较充分的社区公共生活秩序以及文化建构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注意到家庭在社区日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也注意到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在未来城市社区的发展过程中,民俗学以城市居民小区为单元进行研究是可靠且具有操作性的一种方法。从文化交往的意义,关注居民如何积极建立互动合作和相互服务的关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传统的居住关系在蜕变为一种新型居住关系过程中,仍然保留了传统生活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如何通过交流实现认同是本文的核心问题,将个案置于整个中国城市发展中,民俗学应该关心人们的文化需求以及他们如何创造自己满意的生活,他们不断提出新需求从而建立了当前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与日常生活交流方式。

吴猛[2](2020)在《A公司Y项目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跨过了前期分散、无序的竞争阶段,目前呈现出加速整合的行业态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整体利润率的下降,房地产企业从拿地就能赚到钱的暴利经营时代逐渐转向紧跟政策审慎经营的发展过程,对于资金的周转速度和项目的去化周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营销策略优化,实现快速去化和高溢价,及时回笼资金,提升品牌形象。针对以上市场和行业现状,本文选择A公司Y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以现有的市场营销系列理论和房地产行业营销理论为指导,利用STP、4P、PEST、SWOT、波特五力等分析模型为工具,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对Y项目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本文通过研究发现,Y项目营销过程中主要存在项目开盘初期业绩不达标和项目部分户型产品去化慢等问题,并立足Y项目内外部环境和结构化访谈结果,对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认为是Y项目在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本文提出了营销组合策略优化建议,以期通过营销策略优化,提升A公司营销水平和Y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为后续Y项目的营销去化奠定基础。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和结论,不仅为Y项目后续产品的营销水平起到改进提升作用,还对广州市场的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同类型分析提供了借鉴参考,也对解决目前房地产企业面临共性营销策略问题有所帮助。

谢宇飞[3](2020)在《扬州市江都区保障房有效配置的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住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安身立命之所。在经济高速发展刺激下房价水涨船高,住房问题成为城镇中低收入人群最紧要解决的问题,关系到社会民生及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性住房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镇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难题,为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居住保障,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我国正大力发展以保障性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补充商品房市场的不足,对于抑制房价上涨、稳定社会、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创建和谐社会、协调推进区域城乡发展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保障性住房配置管理中存违规扩大保障对象范围、违规改变保障性住房用途、保障性住房社区管理混乱、保障性住房退出困难等问题,影响着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健康发展,保障性住房分配和管理有待加强。因此,深入探究配置管理保障性住房的相关问题,健全保障性住房分配与管理的关键环节成为发展住房保障这项民生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结合当前已有与保障性保住房有关的研究,以扬州市江都区保障性住房为例从准入环节、日常管理、动态监管、退出管理等多方面详细分析了该地区保障房配置管理的运营现状、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对比其他地区保障性住房配置管理的先进管理经验,尝试对江都区保障性住房有效配置提出对策建议:设置合理的差异化准入标准;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科学设置机构和职能;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物业管理市场化;提高居民社区治理参与度;完善租金收缴工作机制;设立退出救济程序;建立执法操作规范;建立第三方绩效评价体系和外部监管机制等。对进一步做好保障性住房配置管理工作,加快解决扬州市江都区保障性住房保障对象的住房问题,优化保障性住房分配,高效运营保障房社区,完善保障性住房退出执行方式,盘活和发展保障性住房,带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及拉动税收和稳定就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浦绍彬[4](2020)在《税费政策的实施和税收征管对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房地产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土地资源在逐渐减少,而存量房屋数量在逐渐增加,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管理重心已经从新建商品房向二手房逐渐过渡。在我国,政府通过设置七税两费来对二手房交易进行征收管理,并要求各职能部门配合税务部门做好“先税后证”等一系列税收保障工作;同时通过设定税费优惠政策来确保个人刚需住房与换房需求不受税收的过多影响,区别化对待投机性住房购买与出售需求,以期实现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但是在具体的税收实践中,因为二手房市场的持续火热以及住房持有阶段的税收缺失,导致了税收对二手房交易的调控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间接影响了税收公平。在税收征管方面,作为二手房交易征税保障的税务机关评估价格与房屋市场价格的偏离以及政府部门间合作的缺失加剧了二手房交易的税收不公平。在二手房交易当中,受上述因素影响最直接的是个人间的二手房交易,我国制定的税费优惠政策绝大部分也是针对此类交易,政府间数据交换的需求以及税务机关评估价格的科学性影响最大的也是此类交易。所以本文以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为例,首先介绍了当前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的税费政策实施情况;接着对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税务机关评估价格的确定机制、跨部门合作等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随后以昆明市2015-2018年的个人二手房交易税收数据为基础,围绕税费政策的实施、评估价格机制的建立以及跨部门合作的开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揭示上述因素对个人二手房交易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昆明市的实际情况,对如何优化税费政策实施、优化评估价格确定机制及跨部门合作提出可行性建议,提高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的税收公平,为个人二手房市场的科学化、秩序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可以通过优化增值税减免税条件、落实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取消对奢侈性住房税收优惠、加快住房保有阶段税种落地和积极发挥地方政府房价调控职能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个人二手房交易的税费政策实施,提升税收对个人二手房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同时在税收征管方面,通过引入住房交易主管部门参与,建立二手房评估价格联动评议机制、价格预警机制,优化落实价格争议机制来确保昆明市税务机关二手房评估价格的“底线”作用得以保障并进一步提升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的税收公平;通过加强政府部门间数据交换、整合服务窗口、充分利用政务服务网上大厅的方式加强跨部门合作,为纳税人提供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二手房交易纳税环境。

熊威[5](2020)在《基于Hedonic模型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住房问题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房住不炒”,要求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我国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住房分配是否合理,申请人是否租的起,是实现住有所居的关键环节。目前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调整不及时,收入划线过低、补贴系数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保障性住房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影响因素、补贴现状和问题,着眼于市场租金、家庭收入、租金占比等,研究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和补贴体系,为制定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制度提供决策依据。首先,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有关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公共租赁住房的定价理论、定价原则、定价方法;其次,研究了广州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政策的历史沿袭,为研究租金定价的影响因素提供理论基础;再次,分析了影响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微观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的形式对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对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包括有无电梯、噪音状况、地铁站距离、医院距离、小学距离;对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有一定影响的因素包括楼龄、户型间隔、幼儿园距离、景观中心距离、商业中心距离;最后,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运用Hedonic模型构建了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模型,并实证分析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胡炜灿[6](2019)在《二手房质量保修责任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强制实施商品住宅质量保修制度,但是保修部位、内容和期限需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交的《住宅质量保证书》确定或由买卖双方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约定。商品住宅在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约定对房屋的质量缺陷进行修复。商品住宅转让后,二手房在法定最低保修年限或原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保修期内发生质量问题,二手房业主可以向房屋转让方主张瑕疵担保责任,但多数二手房业主选择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保修责任。房地产开发企业如果以双方不具有合同关系为由拒绝保修,则发生保修责任争议。法院对此类案件基于诚信和公平的原则判决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缺陷修复责任,但各地法院对此类案件法律性质的认定和法律适用并不统一,既有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裁判,也有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进行裁判,还有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作出裁判。法院不仅裁判依据不同,判决也通常是径直引用法律条文而缺乏必要的论证。二手房质量保修责任纠纷案件“类案不同判,同判不同理”的问题严重。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法院在司法实践中通常适用的四类裁判依据,简要概括了法院裁判认定的事实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房屋质量保修责任的内容、法律规定及学者的学说分析,指出房屋质量保修责任是法定义务转化为合同义务,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买卖合同项下的责任,通说认为是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本文第三部分主要是通过分析指出二手房质量保修责任不应适用《担保法》、《物权法》或《侵权责任法》的救济,应当根据房屋保修责任的性质寻求合同法律救济,提出依据现有法律规定的裁判规则,并指出应当学习借鉴国外有关第三人利益保护的相关制度以完善二手房业主等第三人权益的保护。本文第四部分乃是结语,简单总结了这篇文章的论点。

田蕊[7](2019)在《厦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制度设计及实践探索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民生观视角》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意义上讲,民生指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和生计,包括基本生存和生活状况、基本发展机会、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状况等。民生问题既是保障问题,又是发展问题。马克思从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出发,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实践地改变世界”为实践方式,对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生观。马克思主义民生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民生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丰富的理论成果,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在当代中国,住房保障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事关中低收入群体居住和生活,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厦门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先行先试,为我国最早开展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城市,制定并施行了全国第一部社会保障性住房地方性法规《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条例》,率先构建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及住房保障体系,为全国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积累了有益经验,被称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厦门蓝本”。但厦门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也存在着选址偏远、定价偏高、户型结构设计不合理、准入退出机制不规范、在建项目信息不对称、申报手续繁琐、物业管理水平和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不利于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也有损于厦门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正基于此,本研究对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创新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新挖旧”扩宽不同户型结构的房屋供应渠道、加大公共租赁房供应量保障有效供给、建立保障性住房信息交互平台、实行先申请后建设“订单式生产”模式、规范保障性住房的质量监管流程、探索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模式等一揽子对策性思路,对于厦门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建设,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钟书文[8](2019)在《广州市共有产权住房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住有所居”,既承载着人们对不为风雨所动庇护之所的憧憬,也反映了政府对满足居民住房需求的重视。共有产权住房是在当前城镇化加速推进、居住需求大幅增加、住房供应结构失衡,以及中低收入群体、新就业大学生和新市民等“夹心层”群体暂时无力购置商品住房,但对拥有稳定的住房需求强烈,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共有产权住房基于清晰的产权制度创新了住房供给模式,提供一种100%个人住房产权与零产权的公共租赁住房之间的中间产品,帮助“夹心层”提前实现“住房梦”,有助于扫清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二元结构”之间的模糊地带,可看做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第三种制度安排,是值得探索的产权式保障房类型。共有产权住房模式2007年由江苏淮安初探,2014年起进入我国住房制度设计顶层设计视野,其在境外住房保障领域的运行已较为成熟,但在国内保障性住房领域的应用却方兴未艾。因此借鉴境内外的住房经验,系统性地研究共有产权住房的制度安排,对于政府完善住房制度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具有重要价值。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论文采用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除绪论外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首先,对共有产权住房住房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同时介绍了产权理论、公平与效率理论以及住房梯度消费理论,并论述了这三大理论指导共有产权住房实践的重要意义。其次,学习境内外相关国家和地区共有产权住房和产权式保障房制度及运行实践,如英国、新加坡、香港和国内六大试点城市等,提出广州开展共有产权住房模式要点。再者,以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式展开对共有产权住房模式的研究。一方面,从产权式保障房历史沿革及定性访谈案例入手,论述广州市开展共有产权住房制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测算未来三年广州市共有产权住房的需求量,以便政府根据供需匹配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最后,综合考虑国内外学者及相关国家地区共有产权住房发展经验,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对广州市共有产权住房发展模式进行总体制度设计,并在全篇末尾总结了所取得的成果,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展望。

张若竹[9](2019)在《面向三元主体的广州老旧社区改造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存量规划时代到来,旧城改造成为了重要的城市命题。而老旧社区危破建筑持续增加,居住条件恶化,脏乱差问题严重,滋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当下全国各地纷纷展开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类的项目,广州较早启动三旧改造、城市更新工作,对老旧社区改造更是率先进行了改造探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本研究结合有机更新理论、公众选择理论、城市政体理论等,充分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及综合分析法,研究通过分析目前老旧社区现状、老旧社区改造现状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详细分析了政府、市场、居民三元主体的界定、相互关系、合作方式、需求诉求和利益博弈,运用“策略提出+实证研究”的方式,提出三元主体共同缔造的具体细化策略并进行实践验证。本文正文第一部分是现状研究,剖析了国内外尤其是广州的老旧社区改造历程,梳理我国法律法规和各地老旧社区政策,选取广州代表性的社区进行进行现状调研,据研究结果对老旧社区的特征进行总结。第二部分是问题研究,总结出老旧社区改造中的三元主体及其相互关系,指出广州老旧社区改造政府管控不足、市场难以介入、居民参与受阻的困境,分析三元主体诉求需求和内外部利益博弈。最后两部分是策略研究,第三部分把治理层面与技术层面相结合提出三元主体共同缔造的策略,从政府引领、公众参与、激活市场三个维度分别进行分析总结,提供了改造理念、原则和规划方法的指引。第四部分对“共同缔造”策略进行实践探索,在政府引领方面,探索多元参与的工作坊模式,在公共参与方面,依据居民意愿确定改造内容,在激活市场方面,量化分析微改造局部拆建项目中市场资金的介入,以验证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政府、居民、市场三元主体在社区改造中发挥的力量是不均等的,但可以通过互动沟通进行协作和博弈,政府引领方向,注重居民参与,活化市场机制,最终建立基于整体利益的共同缔造关系,实现共赢。笔者以广州为例探索改造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广到全国大城市,探索中国特色老旧社区更新改造之路。

张波[10](2019)在《W公司SF项目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住房问题逐渐变成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住房,作为市场化商品,开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国家层面从2011年开始的、连续的房地产调控,2016年正式提出了“房住不炒”的概念,然后陆续出台了住房限购限贷等严格措施。2017年开始,随着中央政府对社会提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等新要求,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房地产行业也面临新的发展要求。对房地产商来说,如何在新要求下满足购房者的新需求,是企业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主要以W房地产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整个社会发展进入到“新常态”下时,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W房地产公司必须与时俱进,利用科学合理的营销管理以取得可观地收益。第二章为房地产营销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对国内外关于房地产营销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分别涉及房地产的市场战略、品牌观念、营销策略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第三章对W房地产公司及SF整体项目进行了概况介绍。分别从小区定位、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对SF项目的营销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分别是未来小区的市场定位如何迎合消费者新的需求、在基于“一城一策”的精准调控下如何及时调整价格来保持核心竞争力、如何在渠道环节的住房所有权交易上进行创新以缓解资金周转上的压力和如何利用现代网络工具来进行促销。第四章为W公司SF项目的营销环境分析。分别从国家、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层次上整理数据,选取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施工面积、房地产竣工面具、房地产销售面积、居民收入、常住人口/城镇人口作为维度,分析房地产的发展过程,探究内在关系,为接下来的营销分析奠定基础。然后从微观环境分析角度,对SF项目竞争状况进行了市场维度量化分析。第五章为W公司SF项目的营销策略制定。分别从购房者需求分析、产品、价格、营销和促销方面提出了策略。首先通过购房者需求分析的三个步骤,依次是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来明确SF项目的潜在目标群体具有的特征。然后介绍了SF项目的具体情况,按照4P理论依次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通过收集到的具体数据来分析SF项目与竞争楼盘的竞争关系,验证了SF项目最初对潜在目标群体特征的判断,其中,在产品方面考虑了购房者对住房属性的偏好,在价格方面考虑了购(租)房者在房价、二手价和租金的接受程度。第六章是结论。对本文进行了总结,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的思考和展望。

二、商品房为何变成了“解困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品房为何变成了“解困房”(论文提纲范文)

(1)交流与认同: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小区居民关系的民俗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结构
    五、资料的来源
    六、创新点
第一章 北京城郊不同的居住关系
    第一节 北京内城居住关系
        一、北京城市空间格局
        二、胡同里的四合院和大杂院
        三、邻里之间的生活互助
        四、邻里之间的信仰结社
    第二节 近郊菜农村落
        一、近郊农村
        二、作为生产共同体的村落:蔬菜种植
        三、作为生活共同体的村落
    第三节 北京住宅:从平房到高楼
    小结
第二章 从蒲黄榆到方庄小区
    第一节 搬迁上楼:村落共同体的解体
    第二节 北京首个商品楼住宅区
        一、方庄地区的建立
        二、方庄地区的居民组成
        三、空间资本化与城市居住空间的高楼化
    小结
第三章 小区中家庭之间的交流
    第一节 以舞为媒:“越跳越熟,越跳越亲”
        一、舞队之中
        二、舞场之外
    第二节 共享养娃与家长社交:“快乐小陶子”公益绘本读书会
        一、扎根社区的亲子阅读
        二、社区之内的居民交流实践
        三、走出社区的儿童集体活动
    小结
第四章 休闲模式与社区认同
    第一节 方庄民间艺术馆
        一、从地下群租房到方庄民间艺术馆
        二、串珠手工艺术班
    第二节 美娘合唱团
    第三节 书画协会
        一、“这是我的另一个家”
        二、以书画结友
    第四节 围圈踢毽
        一、作为传统体育运动的踢毽
        二、结伴踢毽
    第五节 社区邻里节
    小结
第五章 作为公共服务的社区参与
    第一节 寻找地方历史、手绘方庄地图
        一、寻找“蒲黄榆”的由来
        二、手绘方庄地图
    第二节 “十姐妹”志愿环保服务队
    第三节 治安巡逻队
    第四节 八老议政团
    第五节 “掌上四合院”
        一、掌上四合院
        二、从网络社群到面对面交流
    小结
第六章 社区的想象与建构
    第一节 作为心理认同的集体想象
    第二节 “想象的共同体”:社区生成的重要方式
        一、社区小报《方庄生活》
        二、网络互动
        三、参与和旁观:个人叙事的社区活动
    第三节 社区的真实与想象:围绕社区生活的文艺创作
        一、文字书写:现代社区的重要认同方式
        二、观看与记录:方庄的光影记录
        三、歌唱“我们的社区”
        四、画中“方庄”
    小结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A公司Y项目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理论基础相关文献
        1.2.2 行业研究相关文献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A公司概况及Y项目营销现状
    2.1 A公司介绍
    2.2 A公司Y项目介绍
        2.2.1 Y项目概况
        2.2.2 Y项目特点
        2.2.3 Y项目组织架构
        2.2.4 Y项目销售业绩
    2.3 Y项目营销战略
        2.3.1 市场细分
        2.3.2 目标市场选择
        2.3.3 市场定位
    2.4 Y项目的营销组合策略
        2.4.1 产品策略
        2.4.2 价格策略
        2.4.3 渠道策略
        2.4.4 促销策略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Y项目营销环境分析
    3.1 Y项目外部环境
        3.1.1 总体环境分析
        3.1.2 行业环境分析
        3.1.3 竞争者分析
        3.1.4 需求分析
    3.2 内部环境
        3.2.1 资源条件
        3.2.2 能力条件
    3.3 SWOT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会分析
        3.3.4 威胁分析
    3.4 Y项目SWOT矩阵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Y项目存在的营销问题成因分析
    4.1 Y项目存在的营销问题
        4.1.1 Y项目开盘初期业绩不达标
        4.1.2 Y项目部分户型出现滞销
    4.2 营销战略问题成因分析
        4.2.1 市场细分有所欠缺
        4.2.2 目标市场选择偏差
        4.2.3 市场定位不够精准
    4.3 营销组合策略问题成因分析
        4.3.1 产品力有待提升
        4.3.2 价格策略不尽合理
        4.3.3 营销渠道过于单一
        4.3.4 促销策略不够丰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Y项目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5.1 营销战略优化建议
        5.1.1 市场细分优化建议
        5.1.2 目标市场选择优化建议
        5.1.3 市场定位优化建议
    5.2 营销组合策略优化建议
        5.2.1 产品策略优化建议
        5.2.2 价格策略优化建议
        5.2.3 渠道策略优化建议
        5.2.4 促销策略优化建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扬州市江都区保障房有效配置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方法
        1.5.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5.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保障性住房
        2.1.2 保障性住房制度
        2.1.3 保障性住房配置管理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社会保障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公平分配理论
        2.2.4 住房梯度理论
第3章 扬州市江都区保障性住房配置管理现状分析
    3.1 扬州市江都区保障性住房配置管理概况
        3.1.1 扬州市江都区保障性住房配置管理现行政策
        3.1.2 扬州市江都区保障性住房配置管理政策内容
    3.2 扬州市江都区保障性住房配置管理实施效果
        3.2.1 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成住房保障任务
        3.2.2 及时开展保障房分配,兜底成效显着
        3.2.3 不断降低准入门槛,提髙住房保障覆盖面
        3.2.4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保障房小区宜居性
    3.3 扬州市江都区保障性住房配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3.1 准入环节存在的问题
        3.3.2 分配环节存在的问题
        3.3.3 动态核查环节存在的问题
        3.3.4 运营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3.3.5 退出环节存在的问题
第4章 扬州市江都区保障性住房配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准入核查机制不完善
        4.1.1 准入条件设置过于呆滞
        4.1.2 收入核查流于形式
    4.2 分配方式设置不尽合理
        4.2.1 缺少分配轮候区分机制
        4.2.2 选择自由度低
    4.3 动态核查机制运转不畅
        4.3.1 各部门之间工作联动不足
        4.3.2 信息共享难以实现
    4.4 运营管理公共服务意识淡薄
        4.4.1 物业管理缺乏市场化运作
        4.4.2 社区管理缺乏多元治理理念
    4.5 退出机制难以有效执行
        4.5.1 柔性退出机制缺失
        4.5.2 退出程序执法操作困难
    4.6 缺乏绩效评价和外部监管
        4.6.1 绩效评价缺位
        4.6.2 缺乏有效外部监管
第5章 扬州市江都区保障性住房有效配置的对策建议
    5.1 优化准入环节的建议
        5.1.1 设置合理的差异化准入标准
        5.1.2 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5.2 优化分配环节的建议
        5.2.1 建立优先级轮候机制
        5.2.2 前置分配意愿调查程序
    5.3 优化动态审核环节的建议
        5.3.1 科学设置机构和职能
        5.3.2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5.4 优化运营管理环节的建议
        5.4.1 物业管理市场化
        5.4.2 提高居民社区治理参与度
        5.4.3 完善租金收缴工作机制
    5.5 优化退出环节的建议
        5.5.1 设立退出救济程序
        5.5.2 建立退出执法操作规范
    5.6 建立第三方绩效评价体系和外部监管机制
        5.6.1 构建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5.6.2 建立外部监管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扬州市江都区保障性住房住户满意度问卷调査
致谢

(4)税费政策的实施和税收征管对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研究背景
    二、论文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二手房交易税费政策实施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二手房交易税收征管的相关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二手房
        (二)二手房交易市场
        (三)二手房交易税费体系
        (四)二手房交易计税价格
        (五)二手房交易各环节及主管政府部门
    二、基础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税收负担理论
        (三)税负转嫁理论
        (四)税收效率理论
        (五)税收遵从理论
第二章 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税收现状
    一、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税费政策实施现状
    二、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税收征管现状
        (一)昆明市个人二手房计税价格的现状
        (二)个人二手房交易跨部门合作的现状
第三章 税费政策的实施和税收征管对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的影响分析
    一、2015-2018 年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情况概述
    二、税费政策的实施对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的影响分析
        (一)营业税与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对昆明个人二手房交易的影响分析
        (二)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对昆明个人二手房交易的影响分析
        (三)契税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对昆明个人二手房交易的影响分析
        (四)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对昆明个人二手房交易的影响分析
        (五)税费政策的实施对个人二手房交易的影响评述
    三、税收征管对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的影响分析
        (一)个人二手房交易计税价格对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的影响分析
        (二)跨部门合作对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的影响分析
第四章 完善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税费政策实施及税收征管的对策
    一、完善个人二手房交易税费政策实施的对策分析
        (一)优化个人二手房交易增值税税收优惠条件
        (二)优化落实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
        (三)针对奢侈性住房交易行为取消税收优惠政策
        (四)加快房屋持有阶段税费政策的落地生根
        (五)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价格调控职能
    二、完善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税收征管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二手房评估价格联动评议机制
        (二)建立二手房价格预警机制及优化二手房价格争议机制
        (三)多渠道开展数据交换工作
        (四)整合窗口资源落实政务服务集中制度
        (五)探索将二手房交易税收业务进驻政务服务网上大厅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Hedonic模型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的相关理论
    2.1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内涵
    2.2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的相关理论
        2.2.1 生产费用价值论
        2.2.2 住房梯度消费理论
        2.2.3 住房支付能力理论
        2.2.4 社会保障理论
    2.3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定价原则
        2.3.1 公平性原则
        2.3.2 差别化原则
        2.3.3 可支付原则
        2.3.4 可持续原则
    2.4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定价方法
        2.4.1 成本导向法
        2.4.2 市场导向法
        2.4.3 收入导向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政策研究
    3.1 起步阶段:安居工程建设(1998年~2005年)
    3.2 发展阶段:多元化的保障性住房建设(2006年~2012年)
    3.3 完善阶段: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保障体系(2013年~)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影响因素
    4.1 宏观层面
        4.1.1 政府的作用
        4.1.2 住宅租赁市场租金水平
        4.1.3 社会资金投资的回报要求
    4.2 中观层面
        4.2.1 公共租赁住房的成本
        4.2.2 区位条件
        4.2.3 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4.3 微观层面
        4.3.1 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
        4.3.2 配租面积对单位租金的影响
        4.3.3 家庭人口数对单位租金的影响
        4.3.4 房屋朝向与楼层高度对单位租金的影响
    4.4 租金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分析
        4.4.1 问卷设计情况
        4.4.2 问卷发放情况
        4.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研究
    5.1 基于特征价格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5.1.1 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5.1.2 模型分析结果
        5.1.3 实证研究
        5.1.4 模型简化
    5.2 基于支付能力的租金政策研究
        5.2.1 租金标准制定及调整机制
        5.2.2 租金公布周期和调整周期
        5.2.3 准入线与收入分档的调整研究
        5.2.4 实证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二手房质量保修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二手房质量保修司法裁判现状
    2.1 合同法的审判进路
    2.2 侵权责任法的审判进路
    2.3 物权法的审判进路
    2.4 担保法的审判进路
3 房屋质量保修责任的法理分析
    3.1 房屋质量保修责任的内容
    3.2 房屋质量保修责任的法律规定
    3.3 房屋质量保修法律规定的问题与不足
    3.4 房屋质量保修责任的法律性质
        3.4.1 瑕疵担保责任说
        3.4.2 瑕疵担保责任方式说
        3.4.3 期限担保合同说
        3.4.4 后合同义务说
4 二手房保修责任请求权基础探析
    4.1 二手房质量保修不应适用保证担保责任救济
    4.2 二手房质量保修不应适用物权侵权责任救济
    4.3 二手房质量保修不应适用侵权责任救济
        4.3.1 房屋质量缺陷损害不适用产品责任救济
        4.3.1.1 房屋不是产品责任中的“产品”
        4.3.1.2 产品责任的损害不应包含产品自损
        4.3.2 房屋自损不构成所有权侵权
        4.3.3 房屋自损不适用纯粹经济损失赔偿
    4.4 二手房质量保修适用合同法律救济探究
        4.4.1 合同请求权的障碍及解决途径
        4.4.2 合同相对性原则突破构想
    4.5 二手房屋质量保修请求权基础及法律适用建议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厦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制度设计及实践探索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民生观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外相关问题研究
        (二)国内相关问题研究
    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主要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民生观概念及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
        (一)民生观
        (二)马克思主义民生观
        (三)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与住房保障
        (四)保障性住房
    二、相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当代价值
        (三)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民生观的历史演进
        (四)习近平有关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论述
第三章 厦门保障性住房制度设计及建设实践
    一、厦门保障性住房的制度设计
        (一)厦门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框架
        (二)厦门保障性住房的运行管理机制
    二、厦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实践
        (一)厦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历程
        (二)厦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
        (三)厦门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的成效
第四章 厦门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问卷调查
        (一)样本选择
        (二)调查结果分析
    二、厦门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选址偏远
        (二)定价偏高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
        (四)户型结构设计不合理
        (五)在建项目信息不对称
        (六)退出机制不规范
        (七)建筑质量存在瑕疵
        (八)物业管理水平及效率低下
        (九)诚信管理体系缺失
        (十)“夹心层”群体住房难问题日趋凸显
        (十一)集中成片建设极易滋生“城市病”
第五章 完善厦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
        (一)规范准入退出机制
        (二)调整户型结构设计
        (三)适度放宽“夹心层”群体申请条件
        (四)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二、科学规划保障性住房选址
        (一)“大融合、小分散”模式规划选址
        (二)实行先申请后建设订单式生产模式
    三、完善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
        (一)规划建设确保公共配套设施完善
        (二)配租配售确保配套齐全
        (三)配套设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四、完善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机制
        (一)创新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模式
        (二)加大公共租赁房供应量
        (三)扩宽不同户型结构的房屋供应渠道
        (四)保证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给
        (五)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持续发展模式
    五、建立保障性住房信息交互平台
        (一)建立部门间系统集成平台
        (二)在建项目全程信息公开透明
    六、规范保障性住房的质量监管流程
        (一)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联系机制
        (二)建立质量监管和巡查奖惩制度
    七、提升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水平
        (一)创新管理模式有效利用社区资源
        (二)发挥社区业主自主组织作用参与物业管理
        (三)引进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机制
    八、建立法治层面的多维度诚信管理制度
        (一)明确规定管理对象
        (二)严格界定失信行为
        (三)建立起多部门联合失信惩戒机制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广州市共有产权住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共有产权住房研究综述
        1.2.1 境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保障性住房概念
        2.1.2 产权、共有产权、产权份额
        2.1.3 共有产权住房概念界定及特点
    2.2 理论基础
        2.2.1 产权理论
        2.2.2 公平与效率理论
        2.2.3 住房梯度消费理论
        2.2.4 相关理论启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境内外共有产权住房经验借鉴
    3.1 境内城市实践经验
        3.1.1 北京:加快共有产权住房供地以及建设
        3.1.2 上海: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数量稳定增长
        3.1.3 深圳:探索保障房部分产权证券化创新
        3.1.4 淮安:首创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更趋完善
        3.1.5 黄石:引入共有产权住房化解棚改难题
        3.1.6 成都:公租房与共有产权房灵活转化
    3.2 境外国家或城市经验
        3.2.1 英国:共有产权住房
        3.2.2 新加坡:组屋模式
        3.2.3 香港:居屋模式
    3.3 境内外相关经验总结及启示
        3.3.1 经验总结
        3.3.2 相关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共有产权住房历史沿革与必要性研究
    4.1 产权式保障房政策沿革与评述
        4.1.1 经适房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4.1.2 限价房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4.2 基于定性访谈的共有产权住房必要性研究
        4.2.1 典型访谈个案分析
        4.2.2 深度访谈主要发现
    4.3 共有产权住房的必要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市共有产权住房需求量研究
    5.1 广州市2019-2021年商品住房需求量预测
        5.1.1 时间序列ARMA模型
        5.1.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
        5.1.3 未来三年商品住房需求组合预测
    5.2 广州市2019~2021年共有产权房需求量测算
        5.2.1 按未来三年总建设量中占比来测算
        5.2.2 按广州市同类需求调研数据来测算
        5.2.3 未来三年共有产权房总需求量测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州市共有产权住房模式设计
    6.1 顶层设计
        6.1.1 定位设计
        6.1.2 原则设计
        6.1.3 目标设计
    6.2 具体制度设计
        6.2.1 模式创立的辅助支持设计
        6.2.2 住房来源及资金运作设计
        6.2.3 准入标准及退出机制设计
        6.2.4 住房价格与产权比例设计
        6.2.5 租金与后期费用分摊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经适房停建影响评估访谈提纲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面向三元主体的广州老旧社区改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概念界定和研究对象
        1.2.1 三元主体
        1.2.2 老旧社区改造
        1.2.3 广州市老旧社区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路线框架
    1.5 国内外理论及研究综述
        1.5.1 国外研究综述
        1.5.2 国内研究综述
第二章 广州市老旧社区改造现状研究
    2.1 广州市老旧社区改造历程
    2.2 老旧社区改造政策研究
        2.2.1 法律法规
        2.2.2 市级改造政策
        2.2.3 改造政策总结
    2.3 广州市老旧社区现状调查
        2.3.1 公共设施调查
        2.3.2 楼栋设施调查
        2.3.3 老旧社区特征总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三元主体的老旧社区改造困境分析
    3.1 老旧社区改造中的三元主体
        3.1.1 三元主体的界定
        3.1.2 三元主体的相互关系
    3.2 广州老旧社区改造困境
        3.2.1 政府管控不足
        3.2.2 市场难以介入
        3.2.3 居民参与受阻
    3.3 三元主体的需求诉求
        3.3.1 政府——社会、经济、环境兼顾
        3.3.2 市场——短期利益与长期效益
        3.3.3 居民——新老业主及租户需求差异
    3.4 三元主体利益博弈
        3.4.1 三元主体的相互博弈
        3.4.2 三元主体内部的博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元主体共同缔造策略探索
    4.1 政府引领
        4.1.1 加强立法与监督
        4.1.2 搭建多方参与平台
        4.1.3 健全社区规划师制度
    4.2 公众参与
        4.2.1 保留居民原有生活方式
        4.2.2 建设管理委员会实现社区自治
        4.2.3 居民意愿纳入计划制定与方案评估
    4.3 激活市场
        4.3.1 打通多元资金筹措渠道
        4.3.2 运用PPP和BOT模式
        4.3.3 多样化物业管理形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元主体共同缔造实证研究
    5.1 政府引领——多元参与的工作坊模式
        5.1.1 深井工作坊——政府主导
        5.1.2 珠光街道工作坊——企业主导
        5.1.3 盐运西街工作坊——居民主体
        5.1.4 小结
    5.2 公众参与——居民意愿决定改造内容
        5.2.1 改造要素确定
        5.2.2 挖掘特色文化
        5.2.3 提升公共服务设施
        5.2.4 完善市政设施
        5.2.5 更新维护既有建筑
        5.2.6 提升人居环境
        5.2.7 小结
    5.3 激活市场——微改造与局部拆建的结合
        5.3.1 微改造及原址重建方案设计
        5.3.2 政府及企业投入成本估算
        5.3.3 企业增值收益测算
        5.3.4 小结
    5.4 本章小结
结语
    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老旧社区居民诉求调查问卷
附录2 老旧社区设计竞赛获奖成果

(10)W公司SF项目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1.3 研究创新点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总体结构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房地产营销相关理论
    2.1 文献概述
        2.1.1 市场战略
        2.1.2 品牌观念
        2.1.3 营销策略
        2.1.3.1 4P
        2.1.3.2 4R
        2.1.3.3 4C
        2.1.3.4 4I
        2.1.4 内部管理
        2.1.5 其他
    2.2 文献小结
第三章 W公司SF项目及营销现状
    3.1 W公司概况
    3.2 W公司对SF项目的内部资源投入
    3.3 W公司SF项目整体概况
    3.4 W公司SF项目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3.4.1 SF项目营销现状
        3.4.2 SF项目营销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W公司SF项目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国家层面房地产行业形势现状
        4.1.2 未来国内房地产行业趋势
        4.1.3 四川省房地产行业形势现状
        4.1.4 成都市房地产市场现状
        4.1.5 宏观环境分析小结
    4.2 SF项目竞争状况分析
        4.2.1 楼盘区位竞争
        4.2.2 竞争楼盘的市场维度量化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W公司SF项目营销策略制定
    5.1 购房者需求分析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
        5.1.3 市场定位
    5.2 W公司市场营销4P策略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6.3 思考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商品房为何变成了“解困房”(论文参考文献)

  • [1]交流与认同: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小区居民关系的民俗学研究[D]. 李晓宁. 山东大学, 2020(07)
  • [2]A公司Y项目营销策略研究[D]. 吴猛.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扬州市江都区保障房有效配置的对策研究[D]. 谢宇飞. 扬州大学, 2020(05)
  • [4]税费政策的实施和税收征管对昆明市个人二手房交易的影响研究[D]. 浦绍彬.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5]基于Hedonic模型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D]. 熊威.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二手房质量保修责任研究[D]. 胡炜灿. 浙江大学, 2019(08)
  • [7]厦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制度设计及实践探索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民生观视角[D]. 田蕊. 集美大学, 2019(09)
  • [8]广州市共有产权住房模式研究[D]. 钟书文. 广州大学, 2019(01)
  • [9]面向三元主体的广州老旧社区改造策略研究[D]. 张若竹.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10]W公司SF项目的营销策略研究[D]. 张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商品房为何成为“救济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