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的PLC控制

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的PLC控制

一、一种新型振动下料机的PLC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田宇航[1](2021)在《活性染料粉体的精确称量装置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印染行业对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印染行业对高端染整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筒子纱染色行业,染料的自动精确称量是筒子纱染色自动化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染料的精确高效自动称量对于提升染色质量、提高染色效率、降低用人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筒子纱染色流程中染料自动称量工序存在的称量效率低、称量精度无法保证等问题,在传统螺旋给料装置的基础上,对给料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多级自动称量控制方法,开发出不同量程的染料自动精确称量实验样机并开展工艺实验验证。经过验证试验,所开发的实验样机具有出料稳定、称量精度高、称量速度快的特点,可满足印染企业自动化生产需求。本文以筒子纱染色过程中常用的活性染料粉体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粉体流动物性参数基础上,依据Jenike理论,进行了基于物料整体流的料仓结构设计;同时为避免粉体流动过程中的料仓结拱,开展破拱机构设计以实现整体均匀下料;开展新型的螺旋给料机构和出口面积连续调节的出料口设计,并采用离散元的方法对给料机构出料效果进行模拟验证;设计出回料机构结合PID调节提高出料口流量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机构的堵料、超差等问题,实现了粉体称量过程中的均匀出料和精准控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平衡称量速度与称量精度的多级自动称量控制方法,并搭建起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将称量过程分为多个称量区间,通过推杆电机带动挡板调节出料口面积。档位规划以及各档位质量区间称量比例的参数优化,在保证较高称量精度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出料,实现称量精度和称量速度的平衡。本文搭建起两种称量量程的实验样机(500g和32kg)并开展工艺试验研究;通过采集称量全流程中的过程数据,开展面积和给料轴转速对给料流量的影响规律研究,为参数优化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全档位自动称量过程的数据分析,计算了称量过程的质量边界,在不同转速下进行三次重复实验,计算结果稳定;利用质量边界计算方法在研发的样机上开展自动精确称量实验验证,在多次重复试验中,称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0068%和0.013%;在实验过程中,样机未出现超差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称量方法和开发的样机具有称量精度高、称量效率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可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赵海明[2](2021)在《中药房中药饮片自动调剂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天然药物的使用,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和使用中药,中药房的发药量日益增加。然而目前大部分中药房仍然沿用“手抓戥称”的调剂方式,这种调剂方式具有配药效率低、称量精度差、劳动强度大等诸多弊端,中医医院迫切需要一款能够实现中药饮片自动调剂的设备代替人工抓药以提高中药房的工作效率和降低药房的运营成本。调剂效率、精准度、安全性是中药调剂需关注的三大核心问题。要实现中药饮片自动化调剂,最关键的是实现中药饮片精确定量称量。因此,本文以散装中药饮片为调剂对象,以中药饮片自动调剂系统为基础,从中药饮片定量称量系统的控制算法出发,设计中药房中药饮片自动调剂控制系统,以实现对中药饮片的自动化精确调剂。针对中药饮片定量称量系统存在的问题,确定采用模糊PID的中药饮片定量称量控制策略;根据中药饮片自动调剂系统的控制需求,完成中药饮片自动调剂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采用机理分析与系统辨识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中药饮片定量称量系统数学模型:通过对电磁振动给料机进行动力学分析和系统辨识,建立了电磁振动给料机的给药速度模型;通过对称量斗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确定了称量装置的传递函数。在中药饮片定量称量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对中药饮片定量称量过程进行控制;将该控制算法与常规PID控制算法仿真对比,验证了模糊PID算法在中药饮片定量称量系统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优越性。在建立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的基础上,结合中药饮片自动调剂系统的调剂流程和控制需求,以PLC为下位机控制核心,对中药饮片自动调剂控制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控制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组态界面设计。最后以中药饮片自动调剂系统样机为测试平台,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调试,对基于模糊PID的中药饮片定量称量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中药饮片的精确称量和中药饮片的自动化调剂,达到了控制系统的要求。论文最后对所做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中药饮片定量称量控制算法和中药饮片自动调剂控制系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论文有图73幅,表26个,参考文献105篇。

张晓飞[3](2021)在《数控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定制家具行业不断发展,生产曲线家具的木工机械设备使用越来越广泛、用量也越来越大。板材的曲线下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曲线下料的效率以及下料后工件表面质量直接影响了家具的整体质量。本文设计一台数控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对家具构件进行雕刻和曲线下料一次加工成型。将雕刻工序和曲线下料工序整合到同一台机床上,只需要进行一次定位夹紧,省去上下料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满足中小型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本文通过对传统家具构件制造工艺分析,结合企业对实木家具加工设备实际生产需求,对下料方式和加工工艺流程进行确定。设计能够双端夹紧的螺旋齿圆柱铣刀,分析不同铣削参数对铣刀切入过程的影响,得到不同铣削参数下铣刀所受冲击载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对铣刀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明确切入集成材板材瞬时铣刀的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为螺旋齿圆柱铣刀铣削加工确定最佳铣削参数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铣削加工运动特性以及加工对象的分析,确定组合机床的主要技术参数,对铣削电主轴进行选择,根据曲线下料、雕刻钻孔加工工艺流程对曲线下料部分、雕刻钻孔部分以及移动工作台进行方案设计,结合木材加工时铣削、雕刻和钻孔的特点,确定数控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的总体方案。通过对加工时所需铣削力、铣削功率,钻削力和钻削功率的计算,确定组合机床主要输出功率。根据数控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的总体方案,对曲线下料主机、龙门固定式雕刻组件、y向移动工作台组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设计,且对曲线下料主机和雕刻部分组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组合机床的底座架体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得到的相应云图验证底座架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机床其他零部件设计分析提供思路和参考。设计数控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的控制系统,对组合机床的动作顺序和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完成组合机床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和电气元件的选择,然后根据电气原理图进行PLC程序梯形图及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本文主要对数控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进行加工工艺分析、铣削加工运动特性分析、总体布局确定、结构设计与分析以及控制系统设计,能够一次完成集成材板材的雕刻、钻孔以及曲线下料加工,为我国家具生产企业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李成彬[4](2020)在《开式压力机连线式自动上下料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制造业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现冲压生产自动化的需求十分紧迫,冲压生产升级改造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冲压设备,最大程度避免企业购买新的冲压设备,以降低企业进行升级改造中的风险和成本。本文依据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方式和开式压力机的结构及控制特点,提出了开式压力机连线式自动上下料系统的实现方案,了解了设计要求,设计了连线式自动上下料系统的工艺流程和控制顺序,整个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分别包括分张模块、送料模块、对中和双张检测模块、冲压模块、连续上下料模块和安全防护模块,各个模块通过分析和对比现有实现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优的方案进行设计,针对关键部件进行了选型计算。对系统的关键部件和上下料机械手整体进行了静力学与动力学分析,利用ANSYS和ADAM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了关键部件和机械手整体的等效应力与等效应变图,分析结果表明静刚度满足使用的要求;对机械手整体进行了前6阶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阶振幅对系统运行不会造成较大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谐响应分析,得到了机械手整体谐响应图,并与外在激励进行对比,证明机械手整体不会出现共振;通过运动学分析得到机械手的运动速度曲线、加速度曲线和作用力曲线,为系统的顺序控制和节拍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完成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进行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对比现有控制系统的优缺点,选择了 PLC作为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对PLC控制器的I/O通道进行分配,并对气动系统进行设计。之后进行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分析连线式自动上下料的控制流程,设计控制系统的顺序功能图,最后进行PLC程序的编写,同时完成控制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最后,进行整个系统的安装调试,设计系统的详细安装、调试和模拟现场的方案,首先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调试,并解决各个模块的错误,之后进行整个系统的联合调试,对系统的各个参数进行设置,记录整个系统运行的故障与解决方法。最终通过系统的连续运行,进一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赵佳兴[5](2020)在《宽幅摆臂式上料机设计及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作为自动化生产线必不可少的设备,上料机是否性能稳定、工作效率高会直接影响工厂的生产效率。本文在对玻璃纤维无纺布分切作业流程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灵感来自于旋臂式起重机,设计了一种专用于分切机上料的旋臂式上料机。上料机由底座、十字轴、手臂等结构组成,可在9s内完成一次150kg的玻璃纤维无纺布物料的上料任务。本文从上料机设计的技术难点出发,以各部件机构为研究对象,对结构及轻量化设计、有限元动态特性分析、十字轴装配间隙消除以及控制系统设计等关键问题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针对上料机的上料流程,根据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简称QFD)方法和面向装配的设计(Design for Assembly,简称DFA)提出上料机的整体结构设计方案以及关键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完成上料机结构设计。对上料机的关键零部件进行模态分析,评估设备的动力学特性。针对上料机装配间隙消除问题进行研究,合理选择间隙消除方式和间隙消除材料,利用ANSYS显示动力学模块Explicit Dynamics进行仿真。对上料机的关键部件进行了轻量化研究,面向危险工况,以手臂的重量和最大变形量为优化目标,首先对手臂进行拓扑优化,然后根据拓扑优化结果对关键尺寸进行尺寸优化,最后完成对上料机手臂的轻量化设计。完成了上料机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系统开发,编写了上料机的PLC运行程序,设计了基于威纶通触摸屏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上料机的自动控制。本文对宽幅摆臂式上料机进行结构设计和关键部件轻量化设计,进一步对关键零部件进行动态特性分析,研究了装配间隙消除方法和仿真分析,最终完成了控制系统设计,为宽幅摆臂式上料机的产品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陈佳欢[6](2020)在《浮选配药与加药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浮选是有色金属选矿的主要选别方法。浮选法还广泛用于稀有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等矿石的选别。浮选药剂的配制与添加,是浮选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药液配制的精确性和添加量是否满足实际要求,直接影响着选矿厂的生产指标及经济效益。传统的配药和加药方式劳动强度高、不准确、不及时也不方便。而浮选配药与加药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但克服了人工调节存在的问题,而且能降低浮选生产的药耗,为选厂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减少岗位工人人数和降低劳动强度。随着矿产资源贫、细、杂的问题日益凸显,以及浮选工艺要求逐步提高,人工操作难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所以选矿厂浮选作业的配药与加药亟待进行自动化技术改造。本文深入研究了国内外浮选厂自动配药与加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配药与加药自动控制原理及工艺指标,为了克服目前浮选作业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集配药、加药于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本文首先阐述了浮选配药与加药智能控制的发展现状,针对选矿过程的配药与加药的特点进行了研究与设计,从成套设备到控制系统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技术方案,研究与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配药成套设备集成、加药成套设备集成以及对配药与加药成套设备进行实时控制的智能控制系统。成套设备为组合式设计,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每一种药剂需要一套配药设备(起泡剂除外),配药成套设备主要包括:皮带货物输送装置、药剂拆袋装置、配药搅拌装置以及储药装置四大部分。主要分为运药、拆袋、下料、给水、搅拌、过滤、储药七个环节,能够实现自动配制、输送、过滤、储存、液位检测等功能。每一种药剂需要一套加药设备,加药设备主要包括:恒压箱、电磁阀、输送管道等,主要实现药液缓存和液位恒定、药液精确输出以及药液输送到加药点等功能。通过压力变送器检测储药箱和恒压缓存箱的液位,通过液位控制阀稳定恒压缓存箱的液位,通过PLC对电磁阀动作时间的控制来实现精准加药。设计采用了活接安装方式,简化了装置的装配程序,使加药系统整体安装更加地灵活方便。配药与加药设备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控制系统以西门子S7-1200 PLC作为下位机,触摸屏、微型计算机为上位机,实现了对配药和加药过程的实时控制和远程监控,触摸屏与PLC安装于现场控制柜内,计算机放置于控制室内,操作人员既可以通过触摸屏就地控制现场设备,也可以在监控室内通过计算机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操控,控制系统集检测、控制、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实现配药设备与加药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本文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软件设计开发,主要包括:配药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加药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以及控制系统的监控。配药与加药的程序控制在PLC中实现,控制系统的监控在触摸屏和监控计算机中实现。人机界面的开发是现场工作人员与PLC控制器之间进行人机对话和相互交互信息的接口。为便于监控操作现场设备,对上位机组态画面进行设计,建立了操作面板画面、加药标定画面、加药点测试画面、储药箱与恒压缓存箱液位显示画面。此外,开发了数据库存储和查询功能,可以储存和查询多达几十年的历史数据,便于技术人员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来获得最佳的药剂条件。最后,本文对配药与加药系统进行了试验与验证研究,研究了加药流量与恒压缓存箱液位、电磁阀动作时间、电磁阀输出管径以及不同型号的不同电磁阀个体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电磁阀的温升与电磁阀动作时间的关系,验证了所设计的电磁阀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南浩轩[7](2020)在《注塑齿轮自动化在线检测设备的研制》文中指出注塑齿轮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具有重量轻、噪声低、生产效率高、价格低廉等优势的新型非金属齿轮,在仪器仪表、智能家居、儿童玩具等很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塑料齿轮在注塑成型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因模具受损、注塑工艺不良、原材料含杂质等因素,导致成型齿轮出现黑点不良、齿上碰伤、齿上披锋等外观缺陷,以及齿轮直径、同轴度等不良的尺寸缺陷。目前注塑齿轮的品质判定基本还停留在人工肉眼检测或人工借助半自动化设备进行抽检,这种人工或半人工的检测方法效率极低、漏检率极高、精度极差、且人力成本极高。计算机视觉可实现注塑齿轮缺陷的检测和分类,但在生产线上应用,还需要一套自动化系统与之配合。本文在分析了计算机视觉缺陷检测分选系统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自动化检测系统,实现了注塑齿轮的自动上料、传输和基于视觉检测结果的自动分选。此套设备能够与视觉检测系统进行交互,实现注塑齿轮外观缺陷及尺寸不良的快速在线检测及良次品的自动分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总体方案设计针对注塑齿轮缺陷检测的自动化程度低下的问题,通过调研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发展状况,考察注塑齿轮生产线的约束条件,根据检测设备的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考虑与视觉检测系统信息交互,制定注塑齿轮在线检测设备整体设计方案。(2)机械系统设计根据注塑齿轮生产环境及工艺,制定输送带配合导向杆的自动上料方案;根据视觉系统的检测需求,设计了注塑齿轮输送过程的高精度定位方案;针对注塑齿轮易碰伤等问题,设计气动的自动分选方案。在满足检测功能指标的同时,综合考虑精度、寿命、可靠性、性价比等因素,完成了在线检测设备整体机械结构的设计。(3)控制系统设计根据已有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考虑工业相机采集质量和效率,以及分选效率和准确率,综合安全、成本等因素,设计了以PLC为主控单元的控制系统方案。主要包括硬件部分关键元器件的选型、PLC控制软件程序的开发、控制系统电路图绘制以及人机界面设计。(4)测量试验通过相应接口将自动化检测设备与视觉检测系统融合,并进行联合调试,确保两者间信息共享的可靠性与效率。进行转速影响试验、玻璃转盘端跳影响试验和分选准确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成像清晰的前提下,玻璃转盘的转速对检测结果无影响;玻璃转盘端面跳动对尺寸检测无影响;自动分选准确率可达100%。因此该设备可满足注塑齿轮快速、高精度、高稳定性、准确分选的自动化在线检测。

黄波[8](2020)在《微生物饲料发酵自动生产线设计》文中认为饲料产业是连接养殖、种植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关键环节,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饲料因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而被广泛应用。我国微生物饲料技术起步较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于微生物饲料的生产方式主要以平地堆放式、池式、槽式等静态发酵方式为主,总体而言,劳动强度大、规模偏小、生产效率较低、可靠性较差、产品质量不稳地定,整体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大,无论是单机还是成套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都较低。因此本文对微生物饲料发酵自动生产线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研究现有饲料生产设备和发酵反应器,本文提出配料、搅拌、摊料、发酵和出料五大生产工艺,结合企业场地规模、现有设备和人员配置等企业特点,进行五大生产工艺的工序衔接和生产线总体布局设计。本文运用CAXA 3D实体设计软件完成微生物饲料发酵自动生产线的机械装置设计,并完成三维数模的动画模拟仿真。本文通过研究配料过程,对配料误差进行了分析,并建立配料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对配料提前量进行不断修正,运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前量U受学习因子r的影响很大,取学习因子r(28)5.0,迭代学习控制算法能够取得满意控制效果。本文设计了HMI+PLC的微生物饲料发酵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选用台达DOP-B10S411人机界面作为上位机,台达DVP-48EH00R3与DVP32EH00R3 PLC作为下位机,上位机与下位机间采用RS-485电缆通讯,并根据系统控制要求运用WPL soft软件和DOP soft软件分别完成PLC程序设计和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用于控制系统的集中管理,实时监控生产线进程及状态,并将操作命令发送到下位机,PLC用于系统的分散控制,接受来上位机的命令,并采用MODBUS通讯协议实现与变频器、温湿度传感器和流量计等的实时数据交换及处理计算。经样机运行表明,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微生物饲料发酵自动生产线的工艺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等特点,对微生物饲料的生产具有应用参考价值。

杨浩然[9](2019)在《矿热炉减重法自动配料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配料作为矿热炉冶炼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其效率和精度直接关系着产品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配料控制系统的性能是保证产品能够高效、优质生产的关键。本文结合青海某铁合金生产企业的矿热炉配料工程项目,通过分析自动配料系统的工艺流程和影响配料效率和精度的主要因素,设计一种用于矿热炉冶炼的自动配料系统,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研究。首先,在研究国内外配料系统的发展背景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用户提出的矿热炉冶炼配料要求,通过分析工艺流程,确定系统采用减重法配料;确定系统总体控制方案,并对下位控制系统和上位监控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然后,根据系统的总体控制方案,对PLC、模块以及其它硬件进行选型,并进行电路设计;使用西门子PLC专用的S7通讯协议和由C#编程语言编写的S7.NET通讯协议实现PLC之间和PLC与上位机之间的通讯,实现控制系统各设备之间的稳定可靠通讯;并使用C#语言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设计数据采集软件和配料系统上位监控软件。其次,通过研究称重斗和振动给料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配料过程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并确定采用模糊调速算法对配料过程的减速阶段进行速度控制,结合PI型迭代自学习算法消除当前误差和累计误差,提高配料系统的效率和精度。最后,根据工艺流程,设计下位机逻辑控制程序。分析配料过程中主要子程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功能,并对输送过程中的加料子程序、配料子程序、输送子程序以及料仓切换子程序进行设计。完成以上研究工作后,对系统进行现场调试,调试及后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本课题所设计的减重法自动配料系统具有配料精度高、速度快、稳定性强等优点,达到了设计目的和控制要求。

贾庆晓[10](2019)在《烧结厂活性炭脱硫系统的控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钢铁行业是继火电行业之后的又一大污染性行业,钢铁冶炼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烟(粉)尘颗粒等污染物。目前,由于二氧化硫及其衍生产物PM2.5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加重,我国钢铁行业的脱硫问题已成为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某钢铁公司烧结厂的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活性炭脱硫技术进行了集成研究,设计了一套新型烟气脱硫系统。首先,从脱硫原理、工艺流程、控制逻辑、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等方面对活性炭干法脱硫系统整体方案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同时给出了脱硫对象烧结主机基本参数和脱硫系统基本参数。其次,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进行了综合设计。在充分理解活性炭干法脱硫控制系统原理和要求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I/O点的分配以及PLC、模拟量模块、触摸屏、上位机、变频器、压力计、温度计、流量计、料位计的选型,并阐明了相关硬件工作原理、搭建策略、参数指标等。软件部分阐述了基于罗克韦尔1756系列PLC控制的烟气脱硫系统控制策略及其与组态网络的连接方式,并且给出了相关程序的流程图和上位机的组态画面,而具体程序部分则以附录的形式给出。另外,为了保证脱硫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还设计使用了双CPU冗余系统。最后,对各个主要子系统的自动控制策略进行了具体设计和改进。提供了一种物料循环系统中活性炭的温度控制方法,并在后续调试运行过程中对活性炭温度控制、气室隔栅漏料、再生塔系统、硫酸系统和烟气系统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改进。现场实践证明,本套活性炭脱硫系统符合实际烧结系统的生产要求,脱硫后的烟气SO2排放浓度仅有55mg/Nm3,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规定。

二、一种新型振动下料机的PLC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新型振动下料机的PLC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活性染料粉体的精确称量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称量系统研究现状
        1.3.2 给料方法研究现状
        1.3.3 染料精确自动称量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粉体活性染料物性参数研究
    2.1 颗粒形貌研究
    2.2 活性染料的粒径分布研究
    2.3 活性染料粉体密度检测与分析
    2.4 基于Jenike理论的活性染料粉体流动性研究
    2.5 活性染料的休止角检测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精确称量装置设计
    3.1 活性染料精确称量装置结构设计
        3.1.1 总体方案设计
        3.1.2 料仓的设计
        3.1.3 给料机构的设计
        3.1.4 出料板设计
        3.1.5 回料机构设计
        3.1.6 出料口调节机构设计
        3.1.7 电子秤选型
    3.2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给料机构及出料规律研究
        3.2.1 基于颗粒缩放的活性染料离散元参数标定
        3.2.2 仿真模型及参数
        3.2.3 颗粒速度分析
        3.2.4 螺旋给料机构的出料规律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精确称量控制方法研究
    4.1 精确称量控制实现思路
    4.2 各档位质量边界计算方法研究
    4.3 控制系统实现
        4.3.1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3.2 控制设计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精确称量工艺试验研究
    5.1 工艺试验设计
    5.2 质量边界计算方法应用验证
        5.2.1 小量程样机的质量边界计算与分析
        5.2.2 大量程样机的质量边界计算与分析
    5.3 给料性能试验
        5.3.1 出料速度随给料轴转速的变化
        5.3.2 出料速度随出料口面积的变化
    5.4 优化参数应用验证试验
        5.4.1 小量程样机精确称量验证试验
        5.4.2 大量程样机精确称量验证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2)中药房中药饮片自动调剂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中药饮片自动调剂控制总体方案
    2.1 中药饮片自动调剂系统概述
    2.2 中药饮片定量称量控制方案
    2.3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中药饮片定量称量系统模型
    3.1 电磁振动给料机的动力学分析
    3.2 电磁振动给料数学模型参数辨识
    3.3 中药饮片定量称量系统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中药饮片定量称量控制算法
    4.1 模糊PID控制算法
    4.2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4.3 仿真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中药饮片自动调剂控制系统设计
    5.1 控制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
    5.2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5.3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4 组态界面的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控制系统调试及验证
    6.1 系统调试
    6.2 实验验证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数控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曲线下料雕刻设备现状
        1.2.1 国外曲线下料雕刻设备现状
        1.2.2 国内曲线下料雕刻设备现状
        1.2.3 国内外曲线下料雕刻设备发展趋势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组合机床铣削加工工艺及运动特性分析
    2.1 组合机床铣削加工工艺研究
        2.1.1 传统家具构件制造工艺分析
        2.1.2 组合机床铣削加工工艺路线确定
    2.2 铣削加工运动特性分析
        2.2.1 螺旋齿圆柱铣刀的选用
        2.2.2 螺旋齿圆柱铣刀切削轨迹分析
        2.2.3 铣削切入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2.2.4 螺旋齿圆柱铣刀有限元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组合机床主要技术参数与总体设计
    3.1 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3.2 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方案设计
        3.2.1 机床总体结构布局基本要求
        3.2.2 曲线下料铣削方案设计
        3.2.3 雕刻和钻孔方案设计
        3.2.4 移动工作台方案设计
    3.3 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总体布局
    3.4 本章小结
4 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的结构设计及分析
    4.1 曲线下料主机的结构设计
        4.1.1 曲线下料主机总体结构分析
        4.1.2 下料电主轴组件的设计与研究
        4.1.3 x向移动组件结构设计
    4.2 龙门固定式雕刻组件的结构设计
        4.2.1 龙门固定式雕刻组件总体结构分析
        4.2.2 雕刻部分组件的设计与研究
        4.2.3 移动工作台组件结构设计
    4.3 数控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底座架体分析
        4.3.1 组合机床底座架体的建模及材料参数添加
        4.3.2 组合机床底座架体有限元接触添加
        4.3.3 组合机床底座架体模型网格划分
        4.3.4 组合机床底座架体有限元模型约束及载荷施加
        4.3.5 组合机床底座架体的静力学求解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的控制系统研究
    5.1 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5.1.1 PLC控制系统设计准则
        5.1.2 控制系统控制顺序及分析
        5.1.3 数控系统资源需求统计
    5.2 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设计及硬件选型
        5.2.1 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设计
        5.2.2 控制系统硬件的选型
    5.3 数控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研究
        5.3.1 控制系统HMI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5.3.2 控制系统PLC的I/O端子分配
        5.3.3 控制系统PLC程序设计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4)开式压力机连线式自动上下料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2 开式压力机冲压生产工艺分析
    2.1 引言
    2.2 企业生产模式分析
    2.3 开式压力机性能及冲压生产分析
    2.4 开式压力机连线式自动上下料系统的工艺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开式压力机连线式自动上下料总体方案设计
    3.1 引言
    3.2 连线式自动上下料系统基本设计要求
    3.3 连线式自动上下料系统工艺流程
    3.4 系统模块的分类
    3.5 连线式自动上下料系统整体布局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连线式上下料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及研究
    4.1 引言
    4.2 放料台、分张及双张检测模块的设计及研究
    4.3 送料机械手设计及研究
    4.4 对中台模块结构设计
    4.5 连续上下料机械手模块设计
    4.6 上下料机械手端拾器设
    4.7 本章小结
5 连线式上下料机械手有限元和动态分析
    5.1 引言
    5.2 上下料机械手静力分析基础
    5.3 上下料机械手重要零部件及整体静力分析
    5.4 连线式上下料机械手模态分析
    5.5 连线式上下料机械手谐响应分析
    5.6 连线式机械手运动学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连线式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6.1 引言
    6.2 控制系统设计要求和实现的功能
    6.3 控制方式的种类与选择
    6.4 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6.5 控制系统软件组成
    6.6 人机界面的设计
    6.7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介
致谢
学术论文数据集

(5)宽幅摆臂式上料机设计及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有限元方法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上料机结构设计
    2.1 上料机的设计指标与装配原则
    2.2 面向装配的设计
    2.3 上料机结构设计
        2.3.1 底座部分
        2.3.2 主传动部分
        2.3.3 手臂部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上料机关键问题研究
    3.1 手臂模态分析
        3.1.1 模态分析及其应用
        3.1.2 手臂模态分析过程及结果
    3.2 手臂瞬态动力学分析
    3.3 十字轴动力学分析
    3.4 十字轴装配间隙消除
        3.4.1 动力学模型分析
        3.4.2 动力学分析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上料机手臂轻量化设计
    4.1 轻量化设计介绍
    4.2 结构优化方法
        4.2.1 优化设计概念
        4.2.2 结构优化方法
    4.3 手臂结构优化
        4.3.1 手臂有限元分析
        4.3.2 手臂拓扑优化
    4.4 手臂的疲劳寿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上料机控制系统设计
    5.1 PLC控制系统设计内容
    5.2 PLC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5.2.1 PLC的选型
        5.2.2 其他硬件配置
    5.3 硬件电路图设计
        5.3.1 配电图设计
        5.3.2 设备控制原理图
    5.4 PLC软件设计
        5.4.1 系统控制流程
        5.4.2 欧姆龙PLC编程软件设计
    5.5 上位机界面设计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浮选配药与加药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配药及加药自动控制发展现状
        1.2.1 配药自动控制发展现状
        1.2.2 加药自动控制发展现状
    1.3 配药与加药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浮选配药与加药智能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1 控制系统概述
    2.2 配药与加药智能控制系统的总体架构
    2.3 配药与加药系统集成的总体规划
    2.4 主控柜的总体设计
第三章 浮选配药系统设计
    3.1 配药系统结构设计
    3.2 货物运输及拆袋设计
        3.2.1 码垛机器人的应用
        3.2.2 药剂运输设计
        3.2.3 药剂拆袋设计
    3.3 搅拌装置的应用设计
        3.3.1 配药原理
        3.3.2 配药箱除渣
        3.3.3 配药加水检测与控制
    3.4 储药设备的测控设计
第四章 加药系统的设计
    4.1 浮选智能加药系统总体设计
    4.2 恒压缓存装置设计
        4.2.1 控制要求
        4.2.2 液位稳定控制
        4.2.3 恒压缓存箱的液位检测
    4.3 加药控制装置的设计
        4.3.1 加药控制阀的选型
        4.3.2 电磁阀加药的流量分析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
    5.1 控制主机的选型及配置
        5.1.1 控制主机的选型
        5.1.2 PLC的硬件配置
    5.2 配药加药系统测控点配置
        5.2.1 配药系统的测控点配置
        5.2.2 加药系统的测控点配置
    5.3 PLC编程软件
        5.3.1 PLC编程软件的选择
        5.3.2 STEP7 Professional V13 编程软件的主要功能
    5.4 PLC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开发步骤
        5.4.1 软件设计开发的主要内容
        5.4.2 软件设计开发的主要步骤
    5.5 配药控制软件的开发
        5.5.1 配药的下料控制
        5.5.2 配药加水控制
        5.5.3 药剂搅拌溶解控制
        5.5.4 储药箱液位检测与报警
    5.6 加药控制软件开发
        5.6.1 加药控制流程
    5.7 电磁阀的温度检测与报警
        5.7.1 电磁阀的温度检测
        5.7.2 报警控制
第六章 监控系统设计开发
    6.1 监控系统概述
    6.2 触摸屏人机界面开发
        6.2.1 触摸屏的选型要求
        6.2.2 步科触摸屏的性能
        6.2.3 步科触摸屏开发工具介绍
        6.2.4 基于步科触摸屏的人机界面开发步骤
    6.3 监控计算机的人机界面开发
        6.3.1 监控计算机的人机界面概述
        6.3.2 监控组态软件简介
        6.3.3 组态王7.5软件
        6.3.4 组态王的组态步骤
    6.4 监控画面设计
        6.4.1 加药操作面板
        6.4.2 加药标定画面
        6.4.3 加药点测试画面
        6.4.4 储药箱及恒压缓存箱液位监控画面
        6.4.5 远程监控、诊断及维护
第七章 加药控制数学模型的数据回归方法
    7.1 概述
    7.2 回归分析常用方法
        7.2.1 变量间的关系
        7.2.2 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
        7.2.3 回归分析的常用方法
    7.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7.4 数据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第八章 控制系统试验与数据分析
    8.1 加药系统建模步骤
    8.2 电磁阀动作时间与药液流量关系
        8.2.1 电磁阀动作时间与药液流量关系试验
        8.2.2 电磁阀动作时间与药液流量数据分析
    8.3 药液流量与恒压箱液位关系
        8.3.1 药液流量与恒压箱液位关系实验
        8.3.2 恒压箱液位与药液流量数据分析
    8.4 药液流量与电磁阀输出口径关系
        8.4.1 药液流量与电磁阀输出口径关系实验
        8.4.2 电磁阀输出口径与药液流量数据分析
    8.5 相同输出管径的不同电磁阀与药液流量关系
        8.5.1 相同输出管径的不同电磁阀与药液流量关系实验
        8.5.2 相同输出管径的不同电磁阀与药液流量数据分析
    8.6 恒压缓存箱药液流量关系试验
        8.6.1 恒压缓存箱药液流量关系实验
        8.6.2 恒压缓存箱药液流量数据分析
    8.7 电磁阀动作周期、动作时间与电磁阀温升关系
        8.7.1 电磁阀动作时间与电磁阀温升关系的实验
        8.7.2 电磁阀周期动作时间与电磁阀温升关系的实验
第九章 结论、主要创新点与展望
    9.1 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授权(受理)专利及发表论文目录

(7)注塑齿轮自动化在线检测设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检测设备总体设计
    2.1 检测对象分析
    2.2 总体设计要求与需求分析
        2.2.1 设计指导思想
        2.2.2 设计要求
        2.2.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3 检测设备方案设计
        2.3.1 设计方案提出
        2.3.2 工作原理
        2.3.3 设备组成
    2.4 关键技术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械系统设计
    3.1 检测设备总体设计
    3.2 关键结构设计
        3.2.1 自动上料结构
        3.2.2 转盘组件
        3.2.3 定位机构
        3.2.4 检测机构
        3.2.5 分选机构
        3.2.6 玻璃盘清洗机构
    3.3 机械零部件选型
        3.3.1 联轴器
        3.3.2 轴承
        3.3.3 玻璃转盘材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系统设计
    4.1 控制系统方案
    4.2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4.2.1 PLC选型
        4.2.2 伺服驱动系统
        4.2.3 传感器选型
        4.2.4 电磁阀选型
        4.2.5 工控机选型
    4.3 I/O地址分配
    4.4 硬件电路设计
    4.5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5.1 软件总体设计
        4.5.2 PLC程序设计
        4.5.3 人机界面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注塑齿轮分选系统试验
    5.1 功能试验
    5.2 转速影响试验
    5.3 玻璃转盘端跳影响试验
    5.4 分选准确率试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微生物饲料发酵自动生产线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微生物饲料发酵技术概述
        1.2.1 发酵原理及作用
        1.2.2 发酵常用原料
        1.2.3 发酵常用菌种
        1.2.4 发酵常用方法
        1.2.5 影响发酵的因素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微生物饲料研究现状
        1.3.2 国内微生物饲料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发酵自动生产线总体方案设计
    2.1 生产线设计要求
    2.2 生产线总体布局设计
    2.3 生产线工艺分析
        2.3.1 配料工艺分析
        2.3.2 搅拌工艺分析
        2.3.3 摊料工艺分析
        2.3.4 发酵工艺分析
        2.3.5 出料工艺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发酵自动生产线关键装置设计
    3.1 生产线整体结构
    3.2 配料装置设计
        3.2.1 原料仓设计
        3.2.2 计量机构设计
        3.2.3 螺旋送料机构设计
    3.3 搅拌装置设计
        3.3.1 上料机构设计
        3.3.2 搅拌机设计
    3.4 摊料装置设计
        3.4.1 皮带提升机设计
        3.4.2 摊料小车设计
        3.4.3 摊料口设计
    3.5 发酵室设计
        3.5.1 发酵带布置
        3.5.2 加湿器选用及布置
        3.5.3 风机选用及布置
    3.6 出料装置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配料过程与误差分析
    4.1 配料过程分析
    4.2 配料误差分析
        4.2.1 空中落料误差
        4.2.2 落料冲击力误差
        4.2.3 传感器迟滞性误差
        4.2.4 随机误差
        4.2.5 配料过程控制的关键问题
    4.3 配料过程数学模型与仿真
        4.3.1 建立配料过程数学模型
        4.3.2 配料过程数学模型仿真
    4.4 配料过程的迭代学习控制
        4.4.1 配料过程的控制策略
        4.4.2 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应用
        4.4.3 迭代学习控制算法仿真
    4.5 本章小结
5 发酵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1 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5.2 控制系统主要器件选型
        5.2.1 主要传感器选用
        5.2.2 变频器选型
        5.2.3 PLC选型
        5.2.4 HMI选型
    5.3 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5.3.1 电气电路图
        5.3.2 主站电路设计
        5.3.3 从站电路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发酵自动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6.1 台达PLC与 HMI编程软件
        6.1.1 台达PLC编程软件
        6.1.2 台达HMI编程软件
    6.2 控制系统PLC程序设计
        6.2.1 I/O地址分配与接线图
        6.2.2 PLC控制流程设计
    6.3 控制系统人机界面程序设计
        6.3.1 HMI与 PLC通讯设置
        6.3.2 人机操作界面设计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9)矿热炉减重法自动配料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矿热炉配料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1.2.1 矿热炉配料系统的发展
        1.2.2 矿热炉配料系统的现状
        1.2.3 配料系统的上位软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矿热炉自动配料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配料系统的工艺流程与功能需求
        2.1.1 减重法配料的工艺流程
        2.1.2 矿热炉配料系统的功能需求
    2.2 配料形式的选取
        2.2.1 给料形式
        2.2.2 称量形式
    2.3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2.3.1 总体控制方案的分析与确定
        2.3.2 下位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2.3.3 上位机监控软件的总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料系统的硬件选型与通讯设计
    3.1 上位机的硬件选型
    3.2 下位机的硬件选型
        3.2.1 主从PLC的选型及模块配置
        3.2.2 从站PLC地址的映射
    3.3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
    3.4 称重仪表的选型
    3.5 变频器的选型
    3.6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3.6.1 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3.6.2 硬件电路设计
    3.7 控制系统的通讯设计
        3.7.1 现场设备与PLC的通讯设计
        3.7.2 主从PLC之间的通讯设计
        3.7.3 上位机与PLC间的通讯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的上位软件设计
    4.1 数据采集软件的设计
    4.2 矿热炉配料系统上位监控软件的设计
        4.2.1 监控软件的设计原则
        4.2.2 监控软件的关键技术
        4.2.3 监控软件的功能设计
    4.3 数据库的设计
        4.3.1 数据表的设计
        4.3.2 数据库的编程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配料过程的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5.1 配料过程的分析
        5.1.1 称重斗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5.1.2 振动给料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5.1.3 配料过程的误差分析
    5.2 停机阶段机械惯性的分析与仿真
        5.2.1 停机阶段机械惯性的分析
        5.2.2 停机阶段机械惯性的仿真验证
    5.3 控制策略的研究
        5.3.1 系统特性的分析
        5.3.2 模糊调速算法
        5.3.3 模糊调速算法的仿真
        5.3.4 PI型迭代自学习算法
        5.3.5 PI型迭代自学习算法的分析与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的下位软件设计
    6.1 编程软件介绍
    6.2 控制程序的结构设计
    6.3 主程序与子程序的设计
        6.3.1 主程序设计
        6.3.2 加料子程序设计
        6.3.3 配料子程序设计
        6.3.4 输送子程序整体设计
        6.3.5 料仓切换输送子程序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系统的现场调试与运行
    7.1 系统的现场调试
        7.1.1 就地控制调试
        7.1.2 联机手动调试
        7.1.3 自动运行调试
    7.2 系统实际运行情况
    7.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配料系统电气图

(10)烧结厂活性炭脱硫系统的控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系统方案概述
    1.1 课题发展概况
        1.1.1 烟气脱硫技术概况
        1.1.2 活性炭脱硫技术国内外发展概况
        1.1.3 PID控制和前馈控制概况
    1.2 系统方案概述
    1.3 活性炭脱硫原理
    1.4 活性炭脱硫系统工艺流程
        1.4.1 活性炭脱硫系统构成
        1.4.2 活性炭脱硫工艺流程
    1.5 活性炭脱硫控制系统控制逻辑
        1.5.1 热风炉系统控制逻辑
        1.5.2 再生塔抽气控制逻辑
    1.6 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硬件系统的控制模块
        2.1.1 硬件系统控制部分的准则
        2.1.2 模拟量模块的选择
        2.1.3 I/O点配置
        2.1.4 双CPU冗余系统及其布置图
    2.2 系统其它硬件的设备选型
        2.2.1 触摸屏的选型
        2.2.2 压力测量仪的选型
        2.2.3 温度测量仪的选型
        2.2.4 流量计的选型
        2.2.5 料位计的选型
        2.2.6 变频器的选型
        2.2.7 上位机及其他元件的选型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PLC控制程序的设计
        3.1.1 PLC实现的目标要求
        3.1.2 PLC程序流程图的设计
    3.2 系统上位机组态部分的设计
        3.2.1 系统的组态软件与系统中PLC的连接
        3.2.2 上位机程序流程
        3.2.3 上位机组态界面设计
4 主要子系统自动控制策略
    4.1 物料循环输送子系统
        4.1.1 活性炭温度前馈控制图
        4.1.2 活性炭温度控制电路设计图
        4.1.3 活性炭温度控制的特性
    4.2 脱硫塔子系统
    4.3 再生塔子系统
    4.4 硫酸生产子系统
    4.5 烟气子系统
    4.6 烟气在线监测系统(CEMS)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PLC部分程序图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一种新型振动下料机的PLC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活性染料粉体的精确称量装置研究[D]. 田宇航.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21(01)
  • [2]中药房中药饮片自动调剂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 赵海明.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数控曲线下料雕刻组合机床的设计研究[D]. 张晓飞.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4]开式压力机连线式自动上下料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李成彬.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宽幅摆臂式上料机设计及关键问题研究[D]. 赵佳兴.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1)
  • [6]浮选配药与加药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陈佳欢.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7]注塑齿轮自动化在线检测设备的研制[D]. 南浩轩.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8]微生物饲料发酵自动生产线设计[D]. 黄波. 成都大学, 2020(08)
  • [9]矿热炉减重法自动配料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杨浩然.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3)
  • [10]烧结厂活性炭脱硫系统的控制与实现[D]. 贾庆晓.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的PLC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