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钦天监事制度

清钦天监事制度

一、清钦天监职官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贾雅琴[1](2021)在《清代文官汉军缺的设置及演变》文中认为清入关初,统治并不稳定,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行政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参酌汉金制度的基础上,清朝统治者按照民族成分,将文职官缺分为满洲缺、蒙古缺、汉军缺和汉缺,是清代职官体系的一项重要创举,在清代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非常具有研究意义。作为清代职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军缺是专门补授汉军旗人的官缺,在清代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大致而言,可分为四个阶段:入关之前,汉军缺萌芽;顺治年间,汉军缺大量设置;顺治末至雍正年间,汉军缺裁并和调整;乾隆以后,固定下来。因品秩、地位不同,汉军缺中的高级文官、中级文官和低级文官的变化又有差异。高级文官汉军缺全部裁并,中级文官汉军缺大量裁撤,低级文官汉军缺大致保留下来。通过梳理汉军缺的设置及其演变,不仅能够加深对清代职官制度和用人理念的认识,亦可以了解清朝的民族政策和政治统治特征。此外,清代的官缺制度是结合当时社会实际情况、平衡各民族利益下的产物,对现今民族关系处理及公务员制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梁永泽[2](2020)在《宗藩体制下的司天效法——朝鲜李朝书云观与观象监初探》文中研究表明书云观与观象监是明、清藩属国朝鲜李朝的司天机构,负责本国历书推编、观象测候、刻漏报时、堪舆诹吉等事宜,伴随宗藩关系的发展运营五百余年,其机构建制、职官职能、管理制度等均效法同时期中国明、清钦天监。在宗藩"颁—奉正朔"的背景下,因清代官方历法多次变更,为使每年历书及推报交食与清钦天监一致,李朝政府屡派天文官赴北京学习天文历法、购置天文书籍和观测仪象,形成"赴燕官"制度。这一过程,反映出宗藩体制下朝鲜李朝对中国政治与科技权威的双重认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天文学向东亚周边国家的传播。

吴菲[3](2020)在《李祖白与《天学传概》研究》文中认为康熙三年(1664年),着名的反天主教人士杨光先再一次向朝廷上告汤若望等人传布天主教“邪教”、编发新书等罪名,此次上告不同于顺治末年的多次上告,随着顺治去世,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的政治倾向更为保守,进而爆发了清初最大的天主教教案“康熙历狱”。杨光先上告的理由之一即是由李祖白所着的《天学传概》一书。李祖白是明末清初着名的天主教徒,是汤若望的门人,清初供职于钦天监,《天学传概》是其在康熙二年所写的介绍天主教的传教书籍,书中有多处将中国经典与天主教义相比附的争议性观点。这些观点与之前明末清初的传教士和天主教徒们的观点大体一致,但是李祖白在书中的表述却较前人更为直白和清晰。“康熙历狱”爆发后,吏部、礼部、刑部等多方对此案进行了审理,审讯内容的重点从汤若望等人传布邪教、编发新书逐渐扩大到了天文历法及荣亲王葬期的选择问题,各方给出的判罚提议也随着审讯重点内容的转变而多次出现变更。李祖白因其着作《天学传概》而卷入“康熙历狱”,又因在钦天监供职和汤若望的特殊关系而进一步被牵连进荣亲王葬期问题,刑部等对其的判罚提议也经历了从流放到凌迟,再到斩立决的转变。李祖白最终死于“康熙历狱”。李祖白之死,是死于“康熙历狱”,更是死于中西思想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但究其根本,李祖白是死于其对中西思想文化认识都缺乏理性与深度,而其对中西文化不恰当认识的集中思想表现则是其着作《天学传概》。

周娉倩[4](2019)在《钦天监漏刻科对清代皇家园林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钦天监,是清代中央机构之一,下设有天文科、时宪科、漏刻科等部门。其中漏刻科主要承担的是为皇家相阴阳、候时辰、辨宜忌等职能,这在清代皇家园林营建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研究通过查阅《大清五朝会典》等清代官修典章制度史来梳理钦天监漏刻科的机构设置,并通过对奏折的分析验证来还原漏刻科参与的皇家园林营建工作。研究目的是为了总结漏刻科为皇家园林相度的方法,从而探究皇家园林中的堪舆文化。漏刻科参与到皇家园林的营建工作时,主要负责的是相地与择时。相地是清代皇家园林营建的步骤之一,关系到造园的立意、布局等方面。择时是古代皇家在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下,凡是皇家盛大的活动都需要择吉日、选吉时,皇家园林营建的动工和修缮也不例外。在相地工作中,漏刻科官员编写了《钦天监地理醒世切要辨论》来端正堪舆理念,此书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部漏刻科相地工作的着作,从中可以总结出漏刻科的相地方法和标准。为了在择时工作上也有所遵循,漏刻科官员分别在康熙、乾隆年间编写了《御定星历考原》和《钦定协纪辨方书》来作为范本。清代皇家园林,按营建程序可分为工程报批、勘估钱粮、设计、施工、查验核销、管理与维护等阶段,漏刻科参与了其中的设计与维护阶段。皇家园林按类型,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陵寝等其它类型,漏刻科均参与其中。目前学界对清代皇家园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园林历史、美学等方面,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堪舆文化却鲜少提及,对于职掌皇家园林堪舆工作的漏刻科的研究更是几近空白。本文通过对清代上谕档、奏销档、朱批奏折的查阅、整理、归类,再现漏刻科在清代皇家园林营建中参与的工作。史料来源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善本阅览室为主,内容详实可靠,是本文研究的宝贵资料。通过对整理归类后的史料进行合局验证,总结出漏刻科在参与皇家园林营建过程中运用的堪舆方法,探究在堪舆文化影响之下,皇家园林在营建过程中显示出的环境观念、生态观念以及对天地的信仰,从而引发人们对自然敬畏、科学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思考。这些都为研究皇家园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杨立[5](2018)在《清代文官升转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清代文官升转制度是在沿袭明制的基础上,结合了自身统治的需要而形成的具有清代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自入关以后,清代文官升转制度在实际运作中又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磨合与调整,直到乾隆和嘉庆朝才基本定型。清代中后期,内外局势之变迫使清政府对包括文官升转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本文从清代文官官缺的授职方式入手,结合《大清会典》中所载的授官班次的内容,将清代文官的升转分为开列具题升迁、拣选升迁、月选升迁、请旨升迁、保举升迁等几大类,再以品级和职务的高低及职司为顺序,主要从升迁方式、升迁办法、升迁路径等几个方面对清代文官升转制度加以分析和研究。晚清时期,一方面,制度本身运行已久,积累了诸多问题。另一方面,时易世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层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的政治制度及相关学说被引进,中国人也走向世界,开始了解和学习西方文明。为了挽救王朝统治危机,清政府在其统治末期发起了新政和预备立宪改革,对官制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延续了二百多年的清代文官升转制度开始向有着近代科层制特点的文官升转制度转型。本文分为七章,加上结语共八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申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归纳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是介绍与文官升转有关的相关内容。包括清代文官的品级、官职和官缺,分析文官升转的内在涵义,以及归纳文官升转的标准和要求等。第三章和第四章,研究以开列具题方式升转的文官。京官自大学士以下,五品京堂以上,外官之总督、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均以开列具题方式升转,因为篇幅较大,分为两章。另外,清代翰、詹、科、道官员升转异与他官,其升转包含了几种方式,又以开列为主,所以一并放在第三章。对开列具题升转的文官主要从升转方式、升转办法、升转路径和升迁程序等方面分别予以分析,同时结合实例,对影响开列具题升转的诸多因素加以探析。第五章,主要研究以拣选、月选、请旨和保举这四种方式升转的文官。开列具题升转以外的其他文官的升转,均归入以上四种升转方式中予以研究,通过对京、外具体官缺的分类,从升转方式、办法、程序等方面研究各类官缺的升转。第六章,归纳清代文官升转线路。从不同出身的入仕官职开始,以《品级考》为依据,整理出其逐级升迁的升转线路。文官升转线路归纳的意义在于了解出身和入仕官职对以后升转的影响。第七章,分析介绍清末文官升转制度的变化。清末官制改革导致了文官升转制度较之以前发生了质的变化。本章研究的重点在于对改制后的文官入仕、品级和官职、授职方式、升迁管理、升迁路径和程序等方面的近代化转型情况。清代文官的升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文官升转章程和机制,首先,它的升转方式多样,不同类别官缺实行相应的升转方式和办法。其次,它的升转线路也是公开透明的,通过《品级考》可以列出每一个官职的升转线路。再次,文官升转程序严密,每一官缺的升转都有着流程清晰、管理统一、监督有责、注重时限等特点。清代文官升转制度运行了二百多年,作为清代重要的人事管理制度,它还是起到了识拔合格文官,稳定文官队伍,促进文官新陈代谢等方面的作用。但是,作为一项封建王朝的官僚管理制度,君权至上的专制政体、官员们的朋党派系斗争、人事管理中的各种隐性规则等始终在干扰和影响着文官升转制度。

王佳琪[6](2018)在《紫禁城花园风水形势派和理气派合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同时期风水机构中找出线索,提炼主要理论,对园林现状进行分析,探寻风水文化在紫禁城园林中的应用程度。论文首先探寻明清时期研究风水的皇家机构和相关人物,总结提炼其园林营造需要考虑的风水文化要点;然后通过仔细对比花园现状,探求风水文化要点在紫禁城花园中的应用程度;最后,通过理论和现状的对比,得出在花园的营造过程中,风水形势派和理气派是否在传统造园文化渗透中渗透,都渗透在哪些方面,以及风水理论和造园理论的契合度。

褚浩然[7](2018)在《小说《钟声》(节选)翻译报告》文中指出本篇报告的翻译文本节选自俄罗斯现代作家巴维尔·克鲁萨诺夫的小说《钟声》。该书为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俄罗斯出版与大众传媒署批准的《中俄文学互译出版项目·俄罗斯文库》,讲述的是古老的贵族——诺鲁什金家族受神指派世代保卫地下神秘“魔鬼之塔”的故事。作者在小说中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特别在第六章中,再现了20世纪初期的俄罗斯环境。小说中的东正教、藏传佛教、天使、魔鬼令读者深思。本报告以文学翻译的视角出发,对俄译汉中一些问题的应对方法做出总结,为类似翻译问题的处理提供相关依据。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同时研读了多种翻译理论,之后进行译文的校对工作。作为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这篇小说颇具神秘色彩,宗教与历史互相交织,具有非常鲜明的词汇特点,因而此篇报告的重点在于解读宗教历史词汇,总结专有名词。最后,希望此篇报告能对翻译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提供翻译范例。

王挺,吕凌峰,储文娟[8](2018)在《清钦天监气象工作的考察》文中认为气象工作是清钦天监观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日常气象工作,即对每日的晴雨、风向等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观测,将观测结果汇录册薄,形成《晴雨录》《观象台风呈》等表册,并在规定时间上奏,旨在记录气象;二是特定气象工作,包括特定时节的气象观测(即正旦及八节的风向观测和每年的初雷观测)和特定气象要素的观测(即沙尘、雾、霾、晕等异常天气现象的观测)两个方面,需要依据占书给观测结果出具占语,并及时上奏题本,以预测吉凶祸福。清钦天监的气象工作留存下大量档案史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气候信息,但在开展历史气候研究时,要务必对其可靠性问题予以重视。

储文娟,王挺,吕凌峰[9](2015)在《北京地区清代钦天监初雷天气记录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鉴于农业、星占等方面的需求,清代钦天监十分重视初雷天气的观测与记录。通过对清代钦天监档案、礼部档案、各朝实录及朱批奏折中的初雷记录进行系统的梳理,共整理出121条清代北京地区初雷天气记录,探讨了清代重视初雷记录的原因以及记录的可靠性,统计分析了清代北京地区初雷天气的特征。分析发现,1679—1714年与1799—1856年的初雷平均日期比较接近,1716—1768年与1884—1901年的初雷平均日期比较接近,而前2段时间的初雷平均日期要比后2段时间晚大约2周;初雷多发生在夜间到早晨,持续时间也比较短,这些与现代北京地区初雷发生特征非常相似;将这些记录的时间分布特征所反映的气候信息与历史气候学界的研究结论相对比,发现两者的结论高度一致。可见,这些初雷记录是研究清代北京地区的春季气温状况难得的历史文献,对分析清代气候及其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价值。

周元[10](2013)在《西方天文学与东方天学的交汇——以康熙年间两次客星观测记录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传统观点认为,在欧洲天文学革命之后,在天文观测特别是恒星观测方面欧洲的天文学家已经超过了东方。事实上,在17世纪中晚期,在偶发性天象的观测上,中国传统的天文观测机制仍然有其独特的优势。康熙朝,钦天监观测到两次客星现象,并利用西法制造的天文测量仪器,将这两次客星位置以精确的经纬度记录下来。这是基于西方天文仪器的测量技术与基于东方天学星占学的轮候观测传统偶然结合的结果。这两次记录很可能都是新星爆发,而记录中提供的数据亦有可能对现代天文研究有所帮助。

二、清钦天监职官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钦天监职官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1)清代文官汉军缺的设置及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汉军缺的出现
    (一)努尔哈赤任用汉官的尝试
        1.天命年间的职官设置
        2.汉人的政治角色
        3.满汉民族政策的转变
    (二)皇太极重用汉官
        1.文官体系的初步形成
        2.文官汉军缺的雏形
二、汉军缺的正式设置
    (一)入关初的中央机构
        1.参照明制设置的中央机构
        2.清朝特有的中央机构
    (二)顺治初汉军缺的设置
    (三)汉军缺设置特点及影响
        1.特点
        2.影响
三、高级官员汉军缺的调整
    (一)职缺裁并过程
    (二)缺裁并原因
        1.职官体系调整
        2.汉军大量外任
        3.其他
    (三)裁缺后升迁高级官员办法的调整
    (四)影响
四、中级官员汉军缺的调整
    (一)职缺调整
        1.职缺额数调整
        2.职缺分配方式调整
    (二)中级官员职缺调整原因
        1.裁汰冗员,减少开支
        2.平衡各民族间入仕利益
        3.“汉军官员素质”及“皇帝眼中的汉军”
    (三)裁缺后升迁中级官员办法的调整
        1.康熙朝对中级官员升转的限制
        2.雍乾两朝对汉军升转科道的规定
    (四)影响
五、低级官员汉军缺的调整
    (一)调整过程
        1.额数调整
        2.职缺分配方式调整
    (二)调整特点及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

(3)李祖白与《天学传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康熙历狱”之历史背景
    第一节 清初政权的巩固
    第二节 西洋科技与新朝恩宠
    第三节 明清之际在华天主教传播盛况
第二章 李祖白生平事迹考
    第一节 李祖白出身辨析
    第二节 李祖白与西士之往来
    第三节 李祖白与清初钦天监内部权力之争
第三章 《天学传概》之成书与争议
    第一节 作者及成书缘由考
    第二节 内容之争议
    第三节 后世之争议
第四章 李祖白之死
    第一节 “康熙历狱”之爆发
    第二节 “康熙历狱”的判罚及变更
    第三节 李祖白之死与“康熙历狱”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钦天监漏刻科对清代皇家园林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对象界定
        1.2.2 研究限制
    1.3 研究现状
        1.3.1 钦天监相关研究
        1.3.2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
        1.3.3 影响皇家园林营建的相关因素研究
        1.3.4 与清代营缮机构相关的研究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流程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流程与框架
第2章 钦天监的设立及历史沿革
    2.1 清代中央机构的设立
    2.2 钦天监的历史
        2.2.1 清之前钦天监的设立
        2.2.2 清代钦天监的设立
        2.2.3 清之后钦天监的设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清代钦天监漏刻科的相度职能及人物着作
    3.1 相度职能
        3.1.1 相地
        3.1.2 择时
    3.2 人物着作
        3.2.1 漏刻科参与相度官员
        3.2.2 漏刻科着作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钦天监漏刻科与清代皇家园林
    4.1 清代皇家园林
        4.1.1 清代皇家园林营建程序
        4.1.2 清代皇家园林类型
    4.2 钦天监漏刻科参与清代皇家园林相度史考
        4.2.1 漏刻科参与大内御苑相度史考
        4.2.2 漏刻科参与行宫及离宫御苑相度史考
        4.2.3 漏刻科参与陵寝相度史考
        4.2.4 漏刻科参与其它皇家园林相度史考
    4.3 漏刻科对清代皇家园林的影响
        4.3.1 漏刻科对清代皇家园林营建各阶段的影响
        4.3.2 漏刻科影响清代皇家园林营建所运用的堪舆方法
第5章 由漏刻科探究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堪舆文化
    5.1 漏刻科参与皇家园林营建的理论基础
        5.1.1 象天法地
        5.1.2 易学卦象
    5.2 漏刻科参与皇家园林营建的实践工作
        5.2.1 漏刻科相地工作对皇家园林的影响
        5.2.2 漏刻科择时工作对皇家园林的影响
第6章 思考与建议
    6.1 思考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薄树人《钦天监人事年表》
附录B 《钦天监地理醒世切要辨论》原文
附录C 漏刻科部分相度奏折原文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清代文官升转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清代文官升转制度概述
    2.1 文官体系
        2.1.1 京、外文官
        2.1.2 文官品级与官职
        2.1.3 文官官缺
    2.2 文官升转的方式和涵义
        2.2.1 文官流动方式
        2.2.2 升转的涵义
    2.3 文官升转的标准和要求
        2.3.1 论俸
        2.3.2 考绩
        2.3.3 事故
        2.3.4 回避
        2.3.5 文官升转的形式和程序上要求
第3章 开列具题升转京官
    3.1 大学士、部院尚书、左都御史、侍郎、内阁学士
        3.1.1 升迁内阁大学士
        3.1.2 升迁部院尚书、左都御史
        3.1.3 升迁侍郎
        3.1.4 升迁内阁学士
    3.2 三品京堂
        3.2.1 升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3.2.2 升迁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3.2.3 升迁太常寺卿
        3.2.4 升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3.2.5 升迁顺天府尹和奉天府尹
        3.2.6 升迁宗人府府丞
    3.3 四品和五品京堂
        3.3.1 升迁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
        3.3.2 升迁太常寺少卿
        3.3.3 升迁鸿胪寺卿
        3.3.4 升迁太仆寺少卿
        3.3.5 升迁内阁侍读学士
        3.3.6 升迁通政使司参议
        3.3.7 升迁光禄寺少卿
        3.3.8 升迁鸿胪寺少卿
        3.3.9 升迁顺天府丞、奉天府丞
        3.3.10 升迁钦天监监正
    3.4 翰林院和詹事府文官升转
        3.4.1 清代翰林院和詹事府文官的入仕
        3.4.2 翰、詹文官的内升
        3.4.3 翰、詹文官的外转
        3.4.4 清代翰、詹文官升转的特点
        3.4.5 清末官制变革后的翰林官升转
    3.5 清代科、道的选任与升转
        3.5.1 科、道官员的任用
        3.5.2 科、道官员的升转
        3.5.3 清代科、道官员选任与升转的特点
        3.5.4 清末官制变革后的科、道官员升转
第4章 开列具题升转外官及开列具题升转诸因素分析
    4.1 总督
        4.1.1 直省总督沿革
        4.1.2 授职方式和升迁办法
        4.1.3 升迁路径
    4.2 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
        4.2.1 沿革
        4.2.2 授职方式和升迁路径
    4.3 巡抚
        4.3.1 沿革
        4.3.2 授职方式和升迁办法
        4.3.3 升迁路径
    4.4 布政使
        4.4.1 沿革
        4.4.2 授职方式和升迁办法
        4.4.3 升迁路径
    4.5 按察使
        4.5.1 沿革
        4.5.2 授职方式和升迁办法
        4.5.3 升迁路径
    4.6 开列升转程序
        4.6.1 开列前提
        4.6.2 开列具题
        4.6.3 开列本章之运行及处理
    4.7 开列升转诸因素分析
        4.7.1 按例升迁
        4.7.2 论功叙劳升迁
        4.7.3 君主的权衡
        4.7.4 党争因素
第5章 拣选升迁、月选升迁、请旨升迁、保举升迁
    5.1 拣选升迁
        5.1.1 拣选升迁宗人府和陵寝宗室司员
        5.1.2 拣选升迁京师各衙门司官题缺
        5.1.3 拣选升迁其他司官、小京官
        5.1.4 拣选升迁外官题、调等缺
    5.2 月选升迁
        5.2.1 推升和即升
        5.2.2 月选升迁的流程
        5.2.3 月选升迁的选法
    5.3 请旨升迁
        5.3.1 请旨升迁盐运使
        5.3.2 请旨升迁道、府
    5.4 保举升迁
        5.4.1 京察一等保举记名外放道、府
        5.4.2 俸满截取保举记名外放道、府
        5.4.3 特旨保举记名内、外官升道、府
        5.4.4 保举记名主事升直隶州知州
        5.4.5 保举记名小京官升同知、通判
        5.4.6 保举拣选记名升迁
        5.4.7 效力期满保题注册升迁
第6章 清代文官升转线路
    6.1 京官升转线路
        6.1.1 文官入仕
        6.1.2 《品级考》中的京官升转线路
        6.1.3 京官实际升转线路—以《清史列传》为分析中心
    6.2 外官升转线路
        6.2.1 《品级考》中的外官升转线路
        6.2.2 外官实际升转线路——以《清史列传》为分析中心
第7章 晚清官制改革和文官升转制度的变化
    7.1 清代文官升转制度的局部调整
        7.1.1 清代中后期的升途变动
        7.1.2 清廷的局部适应性调整
        7.1.3 新政和预备立宪时期的官制更张与转型
    7.2 清末官制改革后的文官制度概述
        7.2.1 文官体系与架构
        7.2.2 清末文官品级与官职
        7.2.3 清末入仕之径的变化
    7.3 清末文官升转制度的转变
        7.3.1 升转方式的变化
        7.3.2 设置新职官和调整文官品级以疏通升转
        7.3.3 升转的各自为政
        7.3.4 升转重考核、明保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紫禁城花园风水形势派和理气派合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动态
        1.1.1 国外研究动态
        1.1.2 国内研究动态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明清皇家风水动态
    2.1 同时期风水文化研究
        2.1.1 明清时期故宫之外的风水文化现状
        2.1.2 紫禁城内的风水文化状况
    2.2 皇家风水机构与职能研究
        2.2.1 钦天监沿革
        2.2.2 钦天监历史
    2.3 皇家风水研究
        2.3.1 钦天监官员考证
        2.3.2 钦天监部员典籍涉及的风水师
        2.3.3 风水文化的考证范围
第3章 御花园风水研究
    3.1 御花园风水源起与历史事件
    3.2 御花园风水结构分析
        3.2.1 御花园形势派风水结构分析
        3.2.2 御花园理气派风水结构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建福宫花园风水研究
    4.1 建福宫花园风水源起与历史事件
    4.2 建福宫花园风水结构
        4.2.1 建福宫花园形势派风水结构分析
        4.2.2 建福宫花园理气派风水结构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宁寿宫花园风水研究
    5.1 宁寿宫花园风水源起与历史事件
    5.2 宁寿宫花园风水结构
        5.2.1 乾卦布局分析
        5.2.2 四神朝案格局分析
        5.2.3 宁寿宫花园理气派风水结构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慈宁宫花园风水
    6.1 慈宁宫花园风水源起与历史事件
    6.2 慈宁宫花园风水结构分析
        6.2.1 慈宁宫花园形势派风水结构分析
        6.2.2 慈宁宫花园理气派风水结构分析
    6.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吉凶尺寸调研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小说《钟声》(节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翻译过程描述
    1.1 译前准备
    1.2 材料分析
    1.3 翻译时间计划
第二章 《钟声》中词汇的翻译案例分析
    2.1 《钟声》中宗教和历史词汇的翻译案例
        2.1.1 东正教相关词汇的翻译
        2.1.2 藏传佛教相关词汇的翻译
        2.1.3 历史相关词汇的翻译
    2.2 《钟声》中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的翻译案例
        2.2.1 普通名词的翻译技巧
        2.2.2 专有名词的翻译
第三章 翻译实践总结
    3.1 翻译过程总结
    3.2 翻译心得与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原文/译文

(8)清钦天监气象工作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清钦天监的观象工作
2 清钦天监的日常气象工作
    2.1《晴雨录》与每日晴雨天气观测
    2.2《观象台风呈》与每日风情观测
3 清钦天监的特定气象工作
    3.1 正旦与八节的风向
    3.2 初雷
    3.3 异常天气现象
4 清钦天监气象记录的可靠性
5 结语

(9)北京地区清代钦天监初雷天气记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初雷天气记录概况
    1. 1记录的基本情况
    1. 2清代重视初雷观测与记录的原因
2钦天监初雷天气记录的可靠性
3初雷发生特征分析
    3. 1初雷发生的时间特征
    3. 2初雷出现时段和“雷鸣次数”
    3. 3初雷出现的方向及伴随的天气现象
4初雷记录所反映的清代北京气候
5结论与讨论

四、清钦天监职官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代文官汉军缺的设置及演变[D]. 贾雅琴. 渤海大学, 2021
  • [2]宗藩体制下的司天效法——朝鲜李朝书云观与观象监初探[J]. 梁永泽. 暨南史学, 2020(02)
  • [3]李祖白与《天学传概》研究[D]. 吴菲. 吉林大学, 2020(08)
  • [4]钦天监漏刻科对清代皇家园林影响的研究[D]. 周娉倩. 天津大学, 2019(01)
  • [5]清代文官升转制度研究[D]. 杨立. 上海师范大学, 2018(12)
  • [6]紫禁城花园风水形势派和理气派合局研究[D]. 王佳琪. 天津大学, 2018(07)
  • [7]小说《钟声》(节选)翻译报告[D]. 褚浩然. 黑龙江大学, 2018(09)
  • [8]清钦天监气象工作的考察[J]. 王挺,吕凌峰,储文娟.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8(01)
  • [9]北京地区清代钦天监初雷天气记录分析[J]. 储文娟,王挺,吕凌峰. 古地理学报, 2015(01)
  • [10]西方天文学与东方天学的交汇——以康熙年间两次客星观测记录为中心[J]. 周元.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标签:;  ;  ;  ;  ;  

清钦天监事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