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右心室对比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定量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

通过右心室对比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定量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

一、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by the Analysis of Right Ventricular Contrast Time-intensity Curve(论文文献综述)

李月秋[1](2021)在《冠状动脉慢血流心脏磁共振评估其微循环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3.0T心脏磁共振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进行成像,获取心功能参数、心肌灌注参数,研究CSF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情况,对CSF患者进行病情及预后评估,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收集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脉TIMI血流3级且心外膜下冠脉狭窄≤30%,同时动态心电图未见ST-T改变的25例患者作为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组)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脉TIMI血流<3级且心外膜下冠脉狭窄≤40%的患者作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将CSF组分为单支冠脉慢血流组(A组)、双支冠脉慢血流组(B组)、三支冠脉慢血流组(C组);对CSF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前作为D组(治疗前),随访结束作为E组(治疗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血液检验指标。所有患者入院14天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获得心功能参数(LVEF、LVEDV、LVESV)及灌注相关参数: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达峰时间(tpeak)、相对峰值信号强度(RSIpeak)、灌注曲线下面积比(AUC%)。根据灌注曲线特点将各节段分为灌注正常、灌注减低和灌注缺损节段。了解CSF组与NCF组、CSF组治疗前后心肌灌注参数是否有差异;了解不同冠脉病变数量CSF患者的心肌节段灌注类型,比较冠脉慢血流血管数量与心肌节段灌注类型是否有相关性。[结果]1.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第1-16节段Slopemax较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第1-16节段tpeak较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第1-16节段RSIpeak较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第1-16节段AUC%较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支冠脉慢血流组(A组)、双支冠脉慢血流组(B组)、三支冠脉慢血流组(C组)的Slopemax相比,第1-16节段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B组第1、3-5、7-12、14-16节段的Slopemax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浓度增加速度减慢,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第1-16节段的Slopemax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浓度增加速度减慢;C组第2、6、7、11-13、15、16节段的Slopemax较B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浓度增加速度减慢,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支冠脉慢血流组(A组)、双支冠脉慢血流组(B组)、三支冠脉慢血流组(C组)的tpeak相比,第1-6、8-16节段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节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第1-6、8-16节段的tpeak较A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流入时间延长,第7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第3、4、9、10、12-15节段的tpeak较B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流入时间延长,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3、4、12、16节段的tpeak较A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流入时间延长,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支冠脉慢血流组(A组)、双支冠脉慢血流组(B组)、三支冠脉慢血流组(C组)的RSIpeak相比,第2-6、9-16节段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第2-6、9-12、15、16节段的RSIpeak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峰值浓度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第9节段的RSIpeak较B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峰值浓度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3、6、11、12、15节段的RSIpeak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峰值浓度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单支冠脉慢血流组(A组)、双支冠脉慢血流组(B组)、三支冠脉慢血流组(C组)的AUC%相比,第1、3-13、15、16节段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第1、3-7、9-12、15、16节段的AUC%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累积量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第1、3、4、7、8、10、12、13、15、16节段的AUC%较B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累积量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4、5、16节段的AUC%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累积量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CSF组治疗前(D组)与治疗后(E组)吸烟、胸闷、心悸、气促、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总胆固醇、TG、同型半胱氨酸(HCY)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例CSF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患者的Slopemax相比,第1、3、4、10、15节段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7、8、11、12节段tpeak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1-9、12-16节段RSIpeak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16节段的AUC%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与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组)相比患者的年龄、BMI、颈动脉硬化、HGB平均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甘油三脂、LVDD、E、A、E/A 比值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壁运动异常、IVST、LVPWT、RVDD、FS、LVEF、LVEDV、LVESV 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中观察到在CSF患者中,单支血管受累出现CSF的占比为22.8%,双支冠脉血管受累出现CSF的占比为45.6%,三支血管受累出现CSF的占比为31.6%;本研究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以LAD最常见,其次为RCA及LCX;2、CSF组患者与NCF组患者相比存在冠脉微循环障碍,冠脉微循环障碍程度与冠脉慢血流支数相关,冠脉慢血流累及血管越多,灌注异常节段越多;冠脉慢血流灌注异常主要累及左室基底部侧壁及下壁、中间部前壁侧壁及下壁、心尖部前侧壁;灌注异常节段与冠脉慢血流病变相对应;3、CSF患者中部分心肌微循环障碍可以通过强化药物治疗、危险因素控制和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治疗得到改善。

袁超[2](2020)在《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声学造影与心电图的相关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显示肥厚心肌微循环灌注状况,并评估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32例HCM患者(HCM组)和2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MCE检查,分析图像后获得超声灌注参数: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上升斜率(RS):达峰时间(TTP)。对HCM组和对照组的超声灌注参数进行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灌注参数与ST-T下移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ST段压低程度与心肌微循环障碍之间的关系,HCM组 PI 和 AUC 均低于对照组(t=12.530,P<0.001;t=11.134,P<0.001),RS 和 TTP 均未见显着差异(r=1.489,P=0.145;t=0.033,P=0.973),HCM组所有患者均存在ST-T改变(t=8.294,P<0.001,t=6.298,P<0.001),对照组心电图均为阴性结果。PI与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或低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48(P=0.051)和r=-0.141(P=0.442)说明PI与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或低平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I与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或低平不相关:将HCM组ST段压低程度分组,以0.15mV、0.2mV分为界值分组时,两个亚组的PI值具有差异,以0.1mV为界值分组时,两个亚组的PI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肥厚型心肌病中肥厚心肌的微循环灌注明显减少,以PI和AUC这两个灌注参数改变较为明显,并发现PI与心电图ST-T压低无明显相关性,当ST段压低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心电图ST段下移与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微循环灌注有一定关系。

崔灵[3](2020)在《斑点追踪显像联合心肌造影评价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左室心肌功能的变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联合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与心肌声学造影(MCE)技术测量左室应变值及心肌灌注参数,评价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心肌功能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麻醉后开胸行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以构建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开胸前及关胸后10 min均在造影模式(Low MI模式)下采集胸骨旁左室长轴及心尖两腔(AP2)、三腔(AP3)、四腔(AP4)心切面各15个心动周期的动态二维图像。应用STI技术分析左室整体及局部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用MCE技术分析左室心肌灌注参数:局部微血管血容量(A)、局部血流速度(β)、局部心肌血流量(MBF)。结果:成功建立33只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于统计分析(心电图均可见ST段及T波改变)。1.常规参数分析:兔冠状动脉左室支阻断后心率(HR)明显降低(P<0.05)。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扎术后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STI分析:左室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GLS)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阻断后明显降低(P<0.05)。左室前壁、前间隔、侧壁、后壁、中间段下壁及整个心尖部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术后均明显降低(P<0.05)。基底段下壁、后间隔及中间段后间隔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较术前降低(P>0.05)。3.MCE分析:左室前壁、前间隔、侧壁的心肌灌注参数值A、β、MBF术后较术前显着降低(P<0.05)。左室后壁心肌灌注参数值A、β、MBF及下壁和后间隔的β、MBF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下壁及后间隔的A值均降低(P>0.05)。4.相关性分析:结扎前后左室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变化率与局部心肌血流量变化率均呈正相关(r=0.58、0.56、0.65、0.62、0.56、0.36,P均<0.05)。5.重复性检验: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分析前间隔、左室前壁、侧壁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局部心肌血流量(MBF)组内相关系数(ICC)均>0.8,说明一致性较好。结论:对于定量评价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心肌功能的变化,STI技术及MCE技术均较常规指标更敏感,且两者相关性较好。另外,MCE技术又能在缺血早期半定量分析室壁运动异常,且能弥补STI技术分析时图像质量不佳的缺陷,改善图像质量以增加用于分析的节段数,提高心肌应变结果的准确性。总之,STI技术联合MCE技术能敏感地评价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心肌功能的变化。

杨敬武[4](2019)在《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肝脏硬度评价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它拥有独特的血管系统,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新陈代谢旺盛。右心衰患者长期右心房压力升高会导致右心房增大,右房压力可传导到肝静脉,使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径增宽,肝细胞受压并缺氧导致萎缩、坏死。左心衰患者心输出量不足可导致肝脏灌注不足,肝细胞缺血、缺氧,形成缺血性的肝损害。静脉淤血和低灌注是心衰导致肝脏损害的两种基本机制,但淤血性机制占主要地位。心力衰竭通常可以导致不可逆性的肝损伤及不同程度的肝脏纤维化。多项研究证实,肝脏硬度值与肝脏纤维化有很强的相关性。目前,大多数国内外研究主要探讨右心衰与肝脏硬度之间的关系,而对左心衰或全心衰导致的肝脏硬度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点定量弹性成像(elastography point quantification,ElastPQ)是PHILIPS公司开发的一种单点式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利用剪切波在不同硬度组织中传播速度的不同,进而获得该组织的杨氏模量值(Kpa),即为肝脏硬度值。本研究采用Elast PQ弹性成像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肝脏硬度评估,进而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对肝脏造成的损害,帮助临床医生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研究方法收集我院慢性心衰患者58例,根据临床心衰分型,分为左心衰组(24例)、右心衰组(14例)和全心衰组(20例),另随机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均无肝脏疾病损害史,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Ⅲ级。对所有受检者均行Elast PQ技术检测肝脏硬度值(既杨氏模量值)、常规超声心动图与血液生化等检查并记录相关参数,对各组间肝脏硬度值及其他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左心衰组、右心衰组及全心衰组之间肝脏硬度值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衰组(5.8-6.5 kpa)与对照组(3.9-4.5 kpa)、右心衰组(7.6-12.6 kpa)与对照组、全心衰组(9.9-14.7 kpa)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心衰组与对照组、左心衰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右心衰组和全心衰组肝脏硬度值较左心衰组增高更加明显,其中全心衰组的肝脏硬度值最高。慢性心衰患者的肝脏硬度值与肝静脉内径、下腔静脉内径、肝右叶最大斜径、脑钠肽、总胆红素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1.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估因慢性心力衰竭造成的肝损害。2.虽然肝脏二维超声不能显示慢性左心衰对肝脏造成的影响,但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可定量的显示出慢性左心衰对肝脏的损害。3.各种类型的慢性心衰均会使患者肝脏硬度增加,但以右心衰及全心衰增加最为显着。4.慢性心衰患者的肝脏硬度值与肝静脉内径、下腔静脉内径、肝右叶最大斜径、脑钠肽、总胆红素、γ-谷氨酰基转移酶存在一定正相关性。

魏芳[5](2017)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肝血流灌注变化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失血性休克是以全身微循环血流量急剧锐减、细胞普遍缺氧和重要器官遭受损害为特征的一种病理过程,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失血性休克进而引发的内脏多器官功能不全是临床上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失血性休克时机体代偿机制启动,导致内脏多器官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首先保证心、脑等器官灌注,肝脏受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血供,休克时血流量减少显着。失血性休克的治疗要点是及时、有效地进行液体复苏,而其治愈效果还直接与治疗过程采用的监测手段和监测指标有紧密关系。超声造影可以评价组织内部血流灌注情况,在休克时组织灌注监测中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拟建立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并进行液体复苏,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监测兔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肝血流灌注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定量监测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肝实质血流灌注变化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GE Logiq-E9超声诊断仪,配备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模式及TIC-Analysis软件,9L-D探头,频率6-9MHz,动物心电监护仪,超声造影剂SonoVue,3%戊巴摘要比妥钠,肝素钠,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羟乙基淀粉注射液。二实验方法实验一:采用Wiggers改良法建立兔HS模型,采用胶体液(羟乙基淀粉)对动物模型进行复苏,无复苏和复苏1h、4h、24h后行常规肝超声造影(CEUS)检查。CEUS结束后采血检测乳酸、ALT、AST,并取肝组织行病理检查。同时对超声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实验二:采用Wiggers改良法建立兔HS模型,采用晶体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对动物模型进行复苏,无复苏和复苏1h、4h、24 h后行常规肝超声造影(CEUS)检查。CEUS结束后采血检测乳酸、ALT、AST,并取肝组织行病理检查。同时对超声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实验一: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休克组AT、TTP明显延长,PI、AUC减低(P<0.05);胶体液复苏1 h组PI、AUC增加,AT减低(P<0.05);与休克组比较,胶体液复苏1 h组PI、AUC增加,AT减低(P<0.05);胶体液复苏4 h组、24 h组,各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休克组ALT、AST、LAC升高(P<0.05);复苏1h组、4h组,AST、LAC(P<0.05)。与休克组比较,复苏1h组AST(P<0.05),正常对照组和复苏各组LAC(P<0.05)。实验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休克组AT、TTP明显延长,PI、AUC减低(P<0.05);复苏1 h组PI、AUC增加,AT减低(P<0.05);与休克组比较,复苏1 h组PI、AUC增加,AT减低(P<0.05);复苏4 h组、24 h组,各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休克组ALT、LAC升高(P<0.05);复苏1h组、4 h组,ALT、AST、LAC(P<0.05)。与休克组比较,复苏1h组ALT、AST升高(P<0.05),复苏4h组AST(P<0.05),正常对照组和复苏各组LAC(P<0.05)。结论CEUS可定量评价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肝实质血流灌注的改变,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甘玲[6](2016)在《心肌超声造影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占位性病变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心脏占位性病变包括良、恶性肿瘤、血栓、脓肿、血肿等病变,以前三者多见。心脏血栓往往伴随心脏基础疾病例如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或瓣膜病等,可通过有效的溶栓治疗治愈,良性肿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而恶性肿瘤则可根据其病理类型及病情选择手术、化疗及放疗等治疗方法。因而,明确占位的性质是选择治疗方法的前提。常规经胸超声检查是诊断心脏占位病变的首选方法,它可以显示占位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基本信息,但在明确占位病变性质上其诊断价值有限。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成熟的应用于肝脏、甲状腺、乳腺等脏器占位病变的诊断中,它能显示占位病变的微小血管及低速血流,从而有助于评价其性质;也有研究应用心肌超声造影(MCE)判断心脏肿瘤的性质,并认为MCE增强程度可帮助鉴别肿瘤良、恶性。此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因不受肋骨、肥胖、肺气等影响,能更清晰的显示心脏结构,其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上的优势已被广大医生所接受,特别是实时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的开展,能实时、立体地显示心脏,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目的1.采用心肌超声造影(MCE)技术评价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血供情况,探讨其在鉴别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2.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的基础上,采用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 TEE)及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 TEE)技术评价心脏占位,探讨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心肌超声造影在鉴别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心脏占位患者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383岁,平均(52.3±15.9)岁。根据病理结果及临床诊断分为血栓组、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采用Philips i 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S5-1探头扫查,患者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常规经胸超声观察占位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内部回声、毗邻等情况。签署超声造影知情同意书。选取适当切面,启用心脏超声造影模式,经左肘静脉缓慢推注Sono Vue造影剂2.5ml,观察占位病变及周围心肌增强情况,评价占位病变有无增强,对有增强的占位还需半定量分析(包括增强程度、边缘增强特征及内部是否均匀增强三个半定量指标),并存储动态图像,运用Q-Lab软件定量分析,得出时间-强度曲线,并计算出A值、曲线斜率及达峰时间三个定量指标。所测数据使用SPSS 18.0专业统计软件分析,定量指标采用?x±s表示,良、恶性肿瘤组间定量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半定量指标采用绝对值表示,良、恶性肿瘤组间半定量指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TTE、TEE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26例心脏占位患者,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2564岁,平均(38.57±10.21)岁。采用Philips公司i E33彩色超多普勒声诊断仪,对26例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分别行2D TTE、2D TEE及RT3D TEE检查。患者签署TEE知情同意书,禁食8小时以上,检查前服用利多卡因胶浆局部麻醉咽部。患者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采用S5-1经胸探头及X7-2t实时三维经食管实时探头观察占位的位置、大小、形态、活动度及毗邻关系,并测量其相关指标,存储图像。旋转、切割RT3D TEE图像,清晰显示病变及周围结构。所测数据采用SPSS 18.0专业统计软件分析,心脏占位性病变最大径线用?x±s表示,各种方法测量心脏占位病变的最大径与病理标本最大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种方法测量占位最大径与病理标本大小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心肌超声造影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结果48例占位中,良性肿瘤组27例(27/48,56.3%),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别为18例黏液瘤、3例脂肪瘤、3例血管瘤、2例纤维瘤及1例心内平滑肌瘤病;恶性肿瘤组17例(17/48,35.4%),10例经手术证实(包括恶性胸腺瘤心脏转移病灶3例、肝癌心脏转移病灶及肺癌心脏转移病灶各2例、心包骨肉瘤、心包血管肉瘤及淋巴瘤各1例),7例未手术恶性肿瘤中5例化疗后缩小(均为肺癌心脏转移病灶),另2例活检穿刺证实(神经外胚层恶性肿瘤心脏转移病灶及心脏淋巴瘤各1例);血栓组4例(4/48,8.3%),经临床抗凝治疗病变缩小。48例患者经左肘静脉缓慢推注Sono Vue造影剂2.5ml后,无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同步心电图监测心率和心律无变化。MCE半定量指标:良性肿瘤组27例中,18例肿瘤边缘光整(18/27,66.7%),9例肿瘤边缘不光整(9/27,33.3%),其中8例为黏液瘤,1例为心内平滑肌瘤病;27例良性肿瘤中22例肿瘤呈低增强(22/27,81.5%),5例肿瘤呈高增强(5/27,18.5%),分别为3例血管瘤及2例脂肪瘤;27例良性肿瘤中18例肿瘤呈均匀增强(18/27,66.7%),9例肿瘤呈不均匀增强(9/27,33.3%),其中黏液瘤6例、脂肪瘤、血管瘤及心内平滑肌瘤病各1例;27例良性肿瘤中黏液瘤共18例,MCE18例黏液瘤均呈低增强(18/18,100%),6例黏液瘤呈不均匀增强(6/18,33.3%),8例黏液瘤边缘不光整(8/18,44.4%),但其常规超声心动图均具有典型声像图表现。恶性肿瘤组17例中,17例肿瘤边缘均不光整(17/17,100%);17例肿瘤均呈不均匀增强(17/17,100%);17例恶性肿瘤中12例肿瘤呈高增强(12/17,70.6%),5例呈低增强,包括肺癌心脏转移病灶、肝癌心脏转移病灶各2例及1例心脏淋巴瘤。血栓组4例均无增强。良、恶性肿瘤组间MCE半定量指标增强程度、边缘增强特征及内部是否均匀增强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E定量指标:良性肿瘤组27例,22例肿瘤时间-强度曲线(TIC)低于周围心肌,5例肿瘤TIC高于周围心肌(3例血管瘤及2例脂肪瘤),恶性肿瘤组17例,12例肿瘤TIC高于周围心肌,5例肿瘤TIC低于周围心肌(肺癌心脏转移病灶及肝癌心脏转移病灶各2例、淋巴瘤1例),与半定量指标增强程度一致;良性肿瘤组肿瘤A/心肌A、曲线斜率、达峰时间分别为0.65±0.17、0.45±0.19、37.00±12.33秒,恶性肿瘤组肿瘤A/心肌A、曲线斜率、达峰时间分别为1.34±0.43、0.81±0.20、27.00±12.56秒,良性肿瘤组定量指标肿瘤A/心肌A及曲线斜率低于恶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达峰时间高于恶性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检查结果26例占位,良性肿瘤15例(15/26,57.7%)均经手术证实,分别为10例黏液瘤、2例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乳头状弹性纤维瘤各1例;恶性肿瘤5例(5/26,19.3%),4例经手术证实(2例淋巴瘤、心包血管肉瘤及恶性胸腺瘤心脏转移病灶各1例),1例肝癌心脏转移经PET/CT诊断;血栓3例(3/26,11.5%)经TEE诊断、抗凝治疗后明显缩小;增厚界嵴2例(2/26,7.7%)经TEE诊断;血肿1例(1/26,3.8%)经手术证实。26例占位中,经2D TTE明确诊断8例(8/26,30.8%),分别为4例黏液瘤、1例乳头状弹性纤维瘤、2例淋巴瘤心脏转移病灶及1例胸腺瘤心脏转移,余18例仅提示占位病变。26例占位中,经2D TEE及RT3D TEE明确诊断20例(20/26,76.9%),其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2D TTE,明确诊断的肿瘤包括9例黏液瘤、1例乳头状弹性纤维瘤、1例脂肪瘤、2例淋巴瘤、1例胸腺瘤心脏转移病灶、1例肝癌心脏转移病灶、3例血栓及2例增厚界嵴,余6例诊断为占位病变。在2D TEE基础上,RT3D TEE能直观、生动显示占位病变整体形态、表面特征及与毗邻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26例占位中,21例行心脏CT检查(3例血栓及2例增厚界嵴经TEE明确诊断而未行心脏CT检查),经心脏CT明确诊断14例(14/21,66.7%),分别为8例黏液瘤、1例血管瘤、1例脂肪瘤、1例纤维瘤、2例淋巴瘤及1例肝癌心脏转移,余7例诊断为占位病变;心脏CT对具有典型CT表现的脂肪瘤、纤维瘤等具有较大的诊断优势。2D TTE、2D TEE、RT3D TEE及64排CT所测心脏占位最大径线分别为(39.00±15.39)mm、(40.36±14.05)mm、(42.50±18.63)mm、(41.50±14.19)mm,与病理标本最大径(43.06±17.29)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CT所测结果与病理标本大小结果相关性最好(r=0.871,P<0.05)。结论1.通过MCE能鉴别血栓与肿瘤,半定量及定量指标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帮助:绝大多数良性肿瘤MCE呈低增强,绝大多数恶性肿瘤MCE呈高增强;MCE不均匀性增强、增强后边缘不光整对诊断恶性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典型的黏液瘤应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高于MCE。2.评价心脏占位方面,2D TEE较2D TTE有明显优势,不受肥胖、肺气等干扰,可准确评价占位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表面特征及内部结构,可显示2D TTE不能发现或不能明确的例如瘤蒂、增厚界嵴、小血栓等结构,能界定占位病变的边界、显示占位与周边结构毗邻情况。在2D TEE基础上,RT3D TEE能清晰显示占位病变的空间形态及毗邻情况。

陈峰[7](2016)在《急性重度主动脉瓣返流时植入“瓣上瓣”对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Symbas PJ等统计的资料显示,各种闭合或开放性的创伤引起的心血管损伤发生率可高达30%,常见的损伤类型包括心肌挫伤血肿、大动脉破裂离断、心脏瓣膜撕裂以及一些心内交通性分流如瓦氏窦破入心室等等。在因创伤引起的心脏瓣膜损伤中,主动脉瓣最常受累及,经常导致急性主动脉瓣返流(Acute Aortic Regurgitation,AAR)。由于这类患者多为急性重度主动脉瓣返流且合并其他外伤,常常掩盖了瓣膜撕裂伤,因而在救治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对心脏瓣膜的检查,从而造成误诊和漏诊,延误救治时机,最终危及生命。根据资料统计,这类患者如不及时进行救治,死亡率高达80%,有部分患者即使渡过急性创伤期后,仍可因心源性因素死亡。对于这部分患者即使发现了重度主动脉返流导致的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外科急诊换瓣手术仍无法开展。虽然经导管瓣膜置换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年增多,但较难用于急性主动脉瓣返流患者的紧急救治。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已成为主动脉瓣膜疾病介入治疗的热点话题,但该技术主要用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高风险患者,对于急性主动脉瓣返流,尚不推荐在原位植入瓣膜支架。在我们前期经皮主动脉瓣置换的动物实验研究中意外将瓣膜支架放置在升主动脉发现,经导管在急性主动脉瓣返流动物的冠脉开口上缘植入人工瓣膜(“瓣上瓣”)后,动物可存活3个月,这提示“瓣上瓣”的方法和理论有可能在急性主动脉瓣返流的患者过渡至外科手术前起到“桥梁”作用,但研究尚未对“瓣上瓣”术后的心肌供血进行定量评估。本课题拟在此基础上,对急性重度主动脉瓣返流动物“瓣上瓣”植入后的心肌供血状态进一步研究。探讨采取科学的可行的方法来建立不同返流程度的急性主动脉瓣返流模型,并且在重度主动脉瓣返流模型的动物的冠脉开口上缘经导管植入大小形态合适的新型瓣膜支架,再采用影像学研究“瓣上瓣”植入后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的变化,从而为将来建立一种可靠的稳定的介入治疗急性重度主动脉瓣返流的方法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目的:根据实验犬升主动脉的血管大小及形态取得合理数据,研制经导管自膨式主动脉瓣上瓣支架系统,建立科学可行的主动脉瓣返流动物模型,并使用该系统对主动脉返流模型动物进行主动脉瓣上瓣植入,评价瓣上瓣对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主动脉瓣及主动脉的解剖研究对6只健康犬的离体心脏标本进行解剖,观察主动脉瓣膜的形态及采用卡尺测量主动脉瓣右冠瓣的大小。实验犬12只,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x线下行主动脉造影检查。经胸超声心电图切面选取左室长轴切面,主动脉瓣上造影的投照体位为左前30°,测量冠脉开口上方至主动脉弓的距离以及升主动脉直径,从而得到正常实验犬心脏升主动脉以及主动脉瓣区的影像学测量资料。测量犬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的血管直径。(2)升主动脉自膨式瓣上瓣支架系统的研制支架框架的材料选择镍钛合金,经过雕刻和热处理后用模具定型,支架的形态为头部和体部组成的类corevalve支架。瓣膜选用新鲜的猪心包,经过抗钙化处理后,按照支架的大小裁剪成相应的三叶瓣,使用无损伤线将瓣叶连续缝合在支架上。输送系统主要由支架输送鞘、支架释放控制器、鞘管内芯组成。(3)主动脉瓣返流动物模型的建立实验犬共12只。首先将其分为小球囊组(2.5x15mm)、中球囊组(3.0x15mm)、大球囊组(4.5x15mm),每组4只试验犬。实验犬麻醉后,备皮、消毒、铺单后,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6f防漏鞘。将6f多功能导管沿导丝逆行送至右冠窦。行主动脉根部非选择性造影明确右冠窦位置。经导管送入runthrough导丝硬头,穿刺瓣叶成功后,沿导丝送入球囊扩张穿刺部位,使用超声心动图和血压监测来评价三组建模前后主动脉瓣返流的程度以及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然后,12只实验犬都采用4.5x15mmptca球囊扩张右冠瓣,建立重度主动脉瓣返流模型。(4)急性重度主动脉瓣返流对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采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正常状态下及急性重度主动脉瓣返流状态下的冠脉血流动力学指标:cpv、at、dt、vti。采用心肌声学造影技术检测心肌显影时间和心肌显影达峰时来返映心肌灌注的情况。(5)主动脉瓣急性重度返流状态下经导管主动脉“瓣上瓣”植入的动物实验研究经腹主动脉途径,采用tavi技术,将瓣膜支架植入到重度返流模型动物的冠状动脉开口上方的升主动脉。术后进行左心室造影评价支架对冠脉血流的影响。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主动脉瓣返流量、自身瓣膜的工作情况。(6)“瓣上瓣”植入对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瓣上瓣对冠脉血流的影响,检查指标:cpv、at、dt、vti。采用心肌声学造影技术检测心肌显影时间和心肌显影达峰时来返映心肌灌注的情况。超声心动图评价瓣上瓣术后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有创血压监测收缩压、双瓣之间的舒张压、心率。心电图定性评价有无心肌缺血情况。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各组之间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右冠瓣瓣膜展开的直径为(1.03±0.10)cm,实验犬左室大小为(24.58±2.27)ml;ef为(68.75±3.31)%;收缩压为(150.83±7.49)mmhg;舒张压为(101.92±7.11)mmhg;心率为(120.67±9.55)次/分。经猪尾巴导管行主动脉瓣上造影。并依次测量冠脉开口上方的升主动脉直径(a线)为(24.6±1.1)mm,升主动脉长度(从冠状动脉开口至头臂干开口近侧缘的距离,b线)为(38.5±2.2)mm,主动脉弓直径(头臂干开口近侧缘至对侧主动脉壁的距离,c线)为(33.0±1.0)mm。股动脉直径为(2.41±0.17)mm,腹主动脉下端直径为(6.07±0.21)mm,胸主动脉直径为(21.80±1.03)mm。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2).瓣膜支架整体分为升主动脉下段(体部)、升主动脉上段(头部)两个部分,按体部直径分为22、24、26mm三种规格。各种规格的瓣膜支架均能返复通过预载装置顺利压缩进入输送鞘管,通过支架释放控制装置释放瓣膜支架。支架释放后,形态及瓣膜功能良好。(3).主动脉瓣返流的动物模型制作,手术时间为(24.5±3.7)min,x线曝光时间(5.7±1.2)min。小球囊组主动脉瞬时返流量为(1.50±0.58)ml,可达到轻度主动脉瓣返流。中球囊组主动脉瞬时返流量为(3.00±0.00)ml,可达到中度主动脉瓣返流。大球囊组返流量为(4.25±0.50)ml,可达到重度主动脉瓣返流。(4).所有实验犬建模前均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均无严重冠脉血管异常。心电图结果显示窦性心律,主动脉瓣重度返流状态下与术前正常状态下比较v1-3导联t波略低平,心室率明显增加。与正常状态下超声心动图下的冠脉血流指标cpv、at、dt、vti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视觉评分法对节段性心肌显影情况进行评价显示心肌灌注区域造影剂均匀分布,均为1分。实验犬正常状态下与重度返流状态下心肌显影时间、心肌达峰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只实验犬中,术中4只失败即刻死亡,8只犬即时成功。术中2只实验犬(1号及2号犬)支架植入过低,堵住冠脉开口即刻死亡。4号犬由于瓣膜支架装返,实验失败,术中死亡。7号犬实验犬术中麻醉过浅,挣脱呼吸机导致死亡。术中造影测算升主动脉直径(24.57±1.09)mm、瓣膜支架平均直径(23.17±1.59)mm手术时间(54.50±4.89)min,曝光时间为(12.58±1.62)min。导丝进入左室后返复刺激心室,心电监测可见短暂室速,支架释放后,退出导管和导丝后可恢复正常。2只实验犬在实验结束后,缝合腹主动脉时大出血死亡。最终实验存活动物为6只。主动脉瓣膜支架植入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超生心动图和左室造影检查可见升主动脉支架瓣膜功能正常,未见明显狭窄及关闭不全,瓣膜支架对冠状动脉及自身主动脉瓣无影响,自身瓣膜返流量显着减少。(6).8只即刻成功实验犬支架术后的左心室容积(30.00±1.77)ml,左室射血分数(64.75±1.67%),分别与正常状态下左心室容积(24.88±2.42)ml及左室射血分数(74.38±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术后的收缩压(115.50±7.07)mmhg,舒张压(33.75±3.11)mmhg,分别与正常状态下收缩压(150.50±7.13)mmhg及舒张压(101.38±8.16)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术后的CPV、AT、DT、VTI与正常状态下比较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重度返流状态比较,CPV、DT均有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T及VTI虽然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心肌声学造影结果显示心肌显影时间及心肌显影达峰时间均较正常状态下显着延长,较重度AR状态显着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支架术后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窦性心律,V1-3导联T波高度恢复到术前正常状态。结论:多功能导管引导下主动脉瓣膜穿刺及球囊扩张术的方法建立急性主动脉瓣返流模型可行,具有可控性和重复性。根据升主动脉形态和大小研制的瓣膜支架可经腹主动脉途径植入到升主动脉,其方法较TAVI技术简单、可行。急性重度主动脉瓣返流时植入瓣上瓣可显着减少主动脉瓣返流量,虽然对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有影响,但是较单纯急性重度主动脉瓣返流时有明显改善,且完全能代偿,心功能状态较重度返流状态下有所改善。

蒲冬玉,邢艳秋[8](2014)在《心肌声学造影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心肌声学造影(MCE)是指注射声学造影剂后应用三维或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心肌灌注的新型诊断技术。近年来,MCE已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应用,成为临床上实时、安全、准确评价心肌灌注的诊断技术,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评价冠状动脉介入及旁路移植手术的疗效,评价心肌存活性,鉴别冬眠及顿抑心肌,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功能等,且在心脏疾病治疗中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

李中兰[9](2014)在《应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左室造影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左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特点》文中认为目的:应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左室造影,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左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对心肌致密化不全检出率影响。方法:分别对1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13例对照组受试者,经外周静脉注射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左室造影,分别在常规成人心脏显像软件及Contrast LVO软件状态下显像,观察并分析在两种显像软件成像中显像的异同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特点;左心室造影对心肌致密化不全检出率的影响。结果:1.应用Contrast LVO软件时,注射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左室造影,所有受试者的左心腔显像呈均匀的点状显像,不能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常规成人心脏显像软件时,所有受试者的左心腔显像可以观察左心腔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1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腔血流有14例呈涡流,层流0例;13例对照组的左心腔血流有0例呈涡流,13例呈层流。两组受试者左心腔血流动力学显像特点比较2=54,P<0.01。2.扩张型心肌病组的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肌致密化4例,阳性率28.57%;应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左室造影显示左室心肌致密化8例,阳性率57.14%。两种方法比较,左室造影能够提高心肌致密化不全的检出率。2=2.33,P<0.05。结论:1.应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左室造影,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软件状态下显示,可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腔内血流动力学改变。2.扩张型心肌病左心腔显像呈涡流,可以解释心功能不全患者由于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左心室内血流在心室内留滞时间长,残存于左室内血液多。3.应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左室造影,在Contrast LVO状态下显示,检出心肌致密化不全敏感性高。

王林,邓又斌,李天亮,张超,王志辉[10](2011)在《超声对比剂的剂量和浓度对心腔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心腔超声对比剂的剂量及浓度对心腔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的影响。方法:对10条健康犬在基础状态下经股静脉分别注射1%、5%声振白蛋白注射液,剂量分别为0.04 ml/kg、0.08 ml/kg,于心尖四腔切面观察右心室对比剂的充盈及清除,采用拟合曲线定量分析方法获取心腔造影时间强度(TIC)曲线各项参数,并分析各项参数在不同浓度和剂量下的差异。结果:不同浓度、不同剂量的对比剂对造影强度、本底强度及反映心功能的时间常数k值无影响(P>0.05);不同浓度的对比剂在心腔的持续时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剂量的对比剂在心腔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结论:反映心功能TIC曲线的时间常数k并不随对比剂浓度和剂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反映对比剂清除时间的MTT却随着对比剂剂量的增加而延长。

二、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by the Analysis of Right Ventricular Contrast Time-intensity Curv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by the Analysis of Right Ventricular Contrast Time-intensity Curve(论文提纲范文)

(1)冠状动脉慢血流心脏磁共振评估其微循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冠脉慢血流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声学造影与心电图的相关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3)斑点追踪显像联合心肌造影评价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左室心肌功能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心肌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肝脏硬度评价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过程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设备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2.5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3.1 心力衰竭对肝脏影响的病理生理机制
    3.2 心力衰竭患者的肝脏二维超声表现
    3.3 肝脏弹性成像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3.4 肝脏弹性成像与心力衰竭
    3.5 研究结果分析
    3.6 结论
第四章 综述
    4.1 关于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4.1.1 二维超声
        4.1.2 多普勒超声
        4.1.3 超声造影
        4.1.4 超声弹性成像
    4.2 肝脏弹性成像与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成果
致谢

(5)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肝血流灌注变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一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失血性休克胶体液复苏肝血流灌注变化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失血性休克晶体液复苏肝血流灌注变化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心肌超声造影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占位性病变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心肌超声造影在鉴别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资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心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7)急性重度主动脉瓣返流时植入“瓣上瓣”对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主动脉瓣及主动脉的应用解剖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升主动脉自膨式“瓣上瓣”支架系统研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主动脉瓣返流动物模型的建立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急性重度主动脉瓣返流对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主动脉瓣急性重度返流状态下经导管主动脉“瓣上瓣”植入的动物实验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瓣上瓣”植入对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情况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8)心肌声学造影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肌声学造影剂的进展
2 有关声学造影的超声成像技术
    2.1 二次谐波成像技术
    2.2 触发成像技术
    2.3 脉冲反相谐波成像技术
    2.4 能量多普勒成像技术
    2.5 实时心肌成像技术
    2.6 相干造影成像技术
    2.7 分子成像技术
3 MCE技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3.1 评估存活心肌
    3.2 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3.3 评价AMI后再灌注治疗的疗效
    3.4 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3.5 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和血流储备
    3.6 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3.7 评估心功能
    3.8 血栓定位与溶栓治疗
    3.9 药物的定位释放和基因转染
4 结语和展望

(9)应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左室造影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左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超声对比剂的剂量和浓度对心腔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对象
    2.仪器与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不同对比剂对对比剂强度值 (A) 的影响
    2.不同对比剂对右室本底强度值 (B) 的影响
    3.不同对比剂对k值的影响
讨 论

四、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by the Analysis of Right Ventricular Contrast Time-intensity Curve(论文参考文献)

  • [1]冠状动脉慢血流心脏磁共振评估其微循环的临床研究[D]. 李月秋.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声学造影与心电图的相关关系研究[D]. 袁超.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1)
  • [3]斑点追踪显像联合心肌造影评价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左室心肌功能的变化[D]. 崔灵.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4]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肝脏硬度评价的临床研究[D]. 杨敬武.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5]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肝血流灌注变化的实验研究[D]. 魏芳.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6]心肌超声造影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占位性病变的应用研究[D]. 甘玲. 第三军医大学, 2016(05)
  • [7]急性重度主动脉瓣返流时植入“瓣上瓣”对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D]. 陈峰. 第二军医大学, 2016(11)
  • [8]心肌声学造影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 蒲冬玉,邢艳秋. 医学综述, 2014(24)
  • [9]应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左室造影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左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特点[D]. 李中兰. 泰山医学院, 2014(03)
  • [10]超声对比剂的剂量和浓度对心腔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的影响[J]. 王林,邓又斌,李天亮,张超,王志辉. 放射学实践, 2011(01)

标签:;  ;  ;  ;  ;  

通过右心室对比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定量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