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团队素质,加强教学管理,拓展活动空间

提高团队素质,加强教学管理,拓展活动空间

一、提高队伍素质 强化教学管理 拓宽活动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王锐杰[1](2021)在《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文中认为本研究通过对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类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内外部薪酬绩效水平调查来看,其仍需通过内部薪酬绩效的完善与优化,提升整体管控水平,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为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李恒[2](2021)在《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问题复杂性的提升以及工程活动利益相关者的增加,使得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程伦理问题。在高等工程教育中,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程伦理教育被以美英为代表的世界工程强国视为培养伦理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末,现阶段,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国以及“新工科”项目的扎实推进为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如此,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仍面临三个重大挑战:一是工程伦理教育在供需对接上未实现动态平衡;二是工程伦理教育治理手段乏善可陈;三是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情境的适配性不高。针对上述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特征,提炼关键机制。本研究围绕“系统分析符合工程伦理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关键机制”这一核心议题开展研究,并由此展开三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第一,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建构;第二,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第三,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文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和文献计量法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其次,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对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和实现路径进行建构性研究;再次,以本研究提出的关键机制为指标来源,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方法指导,针对113份评价样本,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开展实证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作出以事实为导向的客观判断;最后,整合所有研究结论,消除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的阻隔,归纳用于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到了以下四个结论:(1)工程伦理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复杂性,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优化教育策略、汇聚协同力量、把握国内国际动向等核心要点,主要涵括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三个维度。(2)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是“合理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合理性”方面,情境机制契合了价值合理性的意蕴,培养机制和协同机制则契合了工具合理性的表征。在“合规律性”方面,情境机制是控制单元,情境机制通过构建了一个包括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精神因素在内的场域而成为关键机制的“指挥控制中心”;协同机制是存储单元,通过“各种协议”(如,伦理准则)和“软硬件”(如,经费资源)的配合而成为了“制度池”和“资源池”;培养机制则是运算单元,高校根据“情境机制”的“指令”并在“协同机制”的干预下,整合各类教育要素、深入本土教育实践、打造教育新模式。(3)本研究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进行评估。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按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情境机制(36.0%)、协同机制(33.7%)和培养机制(30.3%);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培养机制(71.711分)、情境机制(70.319分)和协同机制(68.339分);按优秀(80-100分)、良好(70-79分)、合格(60-69分)和不合格(≤59)进行等级分类,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现状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70.074分)。(4)深入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立足“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其一,通过扎根理论研究、规范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实现路径及其规范性特征;其二,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价体系并开展了实证评估;其三,立足中国情境,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陈传林[3](2021)在《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四大路径》文中研究说明教学管理队伍状况直接关系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根据"队伍建设"的构成要素及其制约因素的基本内涵,结合目前教学管理队伍现状,综合运用教育学、管理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研究的思维方法与研究成果,从更新管理理念、提升个体素质、完善群体结构以及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四大路径,对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进行全面系统而具体深入的研究,以期推动与促进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

齐春桥,季长清,部德才[4](2021)在《地方大学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介绍了大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做法。重点阐述了以人为本"14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内涵、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以及以"重视重用、关心关爱、鼓励保障"为原则的青年教师本科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模式。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了学院教学质量,对地方大学二级学院实施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刘铭扬[5](2021)在《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以部分足球特色学校为实证》文中研究指明自2009年校园足球提出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5年国务院把发展校园足球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8年教育部把校园足球发展纳入教育综合改革规划,作为完善我国的体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来全面实现体教融合。由此,在体教融合视域下,探讨校园足球基层建设遇到的瓶颈,掌握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因素,成为校园足球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校园足球管理组织构建、足球理念的探讨和“学训赛”作为切入点,为今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高质量精准发展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2015年以来评选的部分长三角地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作为研究对象,搜集与校园足球相关的文献资料与国家文件,了解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通过面访与电话访谈设计相关领域的不同维度形成专家问卷,结合专家与导师的建议设计四份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发放与回收,结合SPSS和MicrosoftExcel2003进行信效度检验与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管理组织呈现一体化、多元化、科学化的发展态势,确立明确的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表现为在医疗、社会、保健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2.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理念将更为普及和明确,教师和教练员将重点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球员发展理念,在校园中培养拥有智商、球商、情商富有个性的足球人才。3.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参与方式,融入校园足球文化活动,学校再通过互联网多种形式的推广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足球文化氛围。4.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教学将更加细致,参照多种规范认可的书籍制定独特的校本教材,依据不同年龄段分类设计教学目标与方法,在相同年龄段中对于校队和非校队学生教学内容和目标设定的区别对待,学生和家长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满意度较高。5.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训练的发展趋势将更加体现出科学与系统,适当增加训练时长与时段,碎片化时间对校队进行训练,区别于旧式体校“学训分离”的形式,教练员在关注球员学习成绩的同时加强自身修养,明确职责。6.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内、校际、选拔性竞赛的关联度更高,赛事逐渐增多,不再束缚于足球竞技,加强足球文化交流、技术研讨也是方向之一。足球后备人才选拔渠道逐渐丰富,影响体校培育的传统足球竞技人才走向改革。建议:1.深化校园足球管理体制,实施精细化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对于不同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主体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因材施教,杜绝“以偏概全”和“一刀切”思想。2.拓宽专业人才进修渠道,提高培训广度与深度,加大“国培”的数量和规模,在年龄限制上不做硬性规定,对继续可以在一线发光发热的教师鼓励与帮助。对国培计划上面严格要求,建议课程加入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等方面“敏感期”的讲解和学习,试着通过教师教授不同年龄阶段分为不同的班级,分层教学授课。3.畅通校园足球直升通道,积极探索支持政策,对于校园足球参与的不同人群要考虑到不同阶段的需求。普通学生在参与校园足球中要给予安全保障和良好公平的教学竞赛环境;校队队员在升学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所以要保障升学后继续保持足球训练。4.营造足球文化,挖掘足球育人功能。营造足球文化应突出载体特色,通过足球媒介让区域环境形成足球文化认同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进而形成校园足球参与需求。通过挖掘足球育人功能,使足球成为培育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和心理调适的催化剂,培育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固定阵地。5.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形成互补优势。建立学校与企业充分对接、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产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外俱乐部或者高校的人才、场地、物质保障等对校园足球训练与竞赛进行提高,丰富教学方法、训练手段与更为科学先进的战术理念。6.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场地资源利用率。学校应在现有的条件下装设防护网与照明设施,建设高质量、适宜学生发展的合格足球场。7.形成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建设,建立从教学、训练再到竞赛的一体化行动指南,校内教师负责普及基础教学,校外教练负责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校内教师协助管理,由校外教练员全权负责校队对外竞赛,成绩与绩效挂钩,校内教师则负责校内竞赛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完善从基础到提高再到实践比赛的全方位配合。

宋美萤[6](2021)在《地方高校教学督导队伍建设研究 ——以X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吴昊宇[7](2021)在《湖北省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文中提出

张锦[8](2021)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思政的模式建构研究》文中认为

史丽花[9](2021)在《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靖[10](2021)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提高队伍素质 强化教学管理 拓宽活动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队伍素质 强化教学管理 拓宽活动空间(论文提纲范文)

(1)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方法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员工薪酬绩效满意度的整体调查结果
    ●影响员工内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影响员工外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结论

(2)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工程”的频发引起人们对工程伦理的广泛关注
        1.1.2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框架
        1.3.1 章节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关键概念解读
        2.1.1 伦理与道德的辨析
        2.1.2 工程伦理的内涵
    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演绎:基于系统文献综述法的分析
        2.2.1 研究方法
        2.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Q1)
        2.2.3 工程伦理的教学策略(Q2)
        2.2.4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评估手段(Q3)
        2.2.5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Q4)
        2.2.6 本节述评
    2.3 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主题聚类: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2.3.1 文献计量方法概述
        2.3.2 资料收集
        2.3.3 共词分析
        2.3.4 共词网络分析
        2.3.5 多维尺度分析
        2.3.6 本节述评
    2.4 文献述评
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构成
    3.1 扎根理论研究设计
        3.1.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与流程
        3.1.2 资料采集
    3.2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
        3.2.1 开放式编码
        3.2.2 主轴式编码
        3.2.3 选择性编码
        3.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3.2.5 本节小结
    3.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现路径
        3.3.1 微观维度的培养机制:以认知发展为指导再造教育要素
        3.3.2 中观维度的协同机制:以协同优势为指导赋能中介对象
        3.3.3 宏观维度的情境机制:以现象学为指导调适多元场域
    3.4 本章小结
4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案例分析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4.2 培养机制的案例分析
        4.2.1 知识生成:聚焦伦理教育知识建构者的职能重构
        4.2.2 具身认知:创设面向真实世界的“开放式”学习情境
        4.2.3 学习进阶:用“全周期”课程序列搭建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梯
        4.2.4 伦理体验:强化解决工程伦理现实困境的实践基质
        4.2.5 案例分析讨论
    4.3 协同机制的案例分析
        4.3.1 工程社团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2 政府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3 案例分析讨论
    4.4 情境机制的案例分析
        4.4.1 美英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职业主义催化的路径选择
        4.4.2 德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对技术负责的民族传统
        4.4.3 法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消解”在精英工程师的培养中
        4.4.4 中日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二元构造”下的层序互补
        4.4.5 案例分析讨论
5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
    5.1 调研对象
    5.2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5.2.1 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5.2.2 初始评估指标的选取
        5.2.3 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5.3 现状的实证评估
        5.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赋值
        5.3.2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结论
        5.4.2 延伸讨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面临的潜在障碍
    5.5 本章小结
6 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
    6.1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规范性审视
        6.1.1 合理性的审视
        6.1.2 合规律性的审视
    6.2 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
    6.3 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
    6.4 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评估问卷
附录3 评估指标赋权表
附录4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课程大纲
附录5 弗吉尼亚大学课程大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3)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四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转变传统教学管理思想观念,确立现代先进教学管理理念
    1.1 转变以管理者为本位思想,确立服务教学管理理念
    1.2 转变经验管理思想,确立科学教学管理理念
    1.3 转变以事为本管理思想,确立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理念
2 明确教学管理人员基本要求,提升教学管理队伍个体素质
    2.1 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个体成员具有的素养品质
        2.1.1 较高的政治思想修养
        2.1.2 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1.3 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
        2.1.4 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2.2 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个体成员应有的知识结构
        2.2.1 医学科学相关知识
        2.2.2 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2.2.3 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3 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个体成员必备的基本能力
        2.3.1 组织管理能力
        2.3.2 语言表达能力
        2.3.3 沟通协调能力
        2.3.4 利用信息能力
3 调整教学管理队伍群体构成,构建教学管理队伍合理结构
    3.1 均衡的年龄结构
    3.2 适宜的性别结构
    3.3 较高的学历结构
    3.4 协调的职称结构
    3.5 相融的专业结构
4 改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环境条件,建立队伍建设制度保障体系
    4.1 建立与健全选人用人制度,确定创新型教学管理人员准入标准
    4.2 建立与完善培养培训制度,提高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4.3 制定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调动创新型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地方大学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二、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教学质量保障组织系统
    (二)教学质量目标与标准系统
    (三)教学资源保障系统
    (四)教学管理规范系统
    (五)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六)信息收集反馈系统
三、建立“五查四评三反馈”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一)检查机制
    (二)评价机制
    (三)反馈机制
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举措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健全人格
    (二)多措并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三)建立“一规划二阶段三平台四保障”的青年教师本科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五、主要实践效果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着提高
    (二)建设了一支较高水平教学管理队伍
    (三)建设了一支较高水平师资队伍
    (四)产生一定社会影响
六、结束语

(5)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以部分足球特色学校为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校园足球宏观背景
        1.1.2 校园足球微观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教融合
        2.1.2 校园足球
        2.1.3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2.1 校园足球管理体制
        2.2.2 校园足球理念
        2.2.3 校园足球教学
        2.2.4 校园足球训赛
    2.3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3.1 国外校园足球管理体制
        2.3.2 国外校园足球理念
        2.3.3 国外校园足球人才培养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专家调查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据统计法
        3.2.6 比较分析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校园足球管理研究分析
        4.1.1 管理组织的构建与制度的建立
        4.1.2 教师管理体制
        4.1.3 球员管理体制
        4.1.4 资金场地的管理与使用
        4.1.5 创建“校企合作”模式
    4.2 校园足球理念研究分析
        4.2.1 球员发展理念
        4.2.2 训赛理念
        4.2.3 文化发展理念
    4.3 校园足球教学研究分析
        4.3.1 足球教学目标设定
        4.3.2 教学课程内容的制定标准
        4.3.3 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
        4.3.4 教学课时与要求
        4.3.5 教学活动评价
    4.4 校园足球训练研究分析
        4.4.1 训练形式与管理
        4.4.2 学习与训练的相关问题
        4.4.3 教练员能力
    4.5 校园足球竞赛研究分析
        4.5.1 校园足球竞赛的目的
        4.5.2 校园足球校内竞赛赛事体系
        4.5.3 校园足球校际竞赛赛事体系
        4.5.4 校园足球选拔性竞赛赛事体系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校长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三: 家长调查问卷
附录四:学生调查问卷
致谢

四、提高队伍素质 强化教学管理 拓宽活动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J]. 王锐杰. 人力资源, 2021(22)
  • [2]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D]. 李恒. 浙江大学, 2021(01)
  • [3]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四大路径[J]. 陈传林. 医学教育管理, 2021(04)
  • [4]地方大学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 齐春桥,季长清,部德才. 高教学刊, 2021(20)
  • [5]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以部分足球特色学校为实证[D]. 刘铭扬. 扬州大学, 2021(09)
  • [6]地方高校教学督导队伍建设研究 ——以X大学为例[D]. 宋美萤.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7]湖北省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D]. 吴昊宇.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8]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思政的模式建构研究[D]. 张锦.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9]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研究[D]. 史丽花.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10]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发展研究[D]. 李靖. 辽宁大学, 2021

标签:;  ;  ;  ;  ;  

提高团队素质,加强教学管理,拓展活动空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