铕柠檬酸铽-1,10-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铕柠檬酸铽-1,10-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一、铕铽柠檬酸-1,10-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肖冰[1](2017)在《姜黄素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物资源的深入研究,新型药物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天然产物的开发和利用。姜黄素是从姜科类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生物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Al3+、Fe3+、Cu2+、Zn2+是人体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各项生理及系统功能及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稀土元素在生物化学中的作用,促进了稀土配合物的发展应用。同时稀土元素具有特殊的光学、电学、磁性能,可作为生产制造出多种功能材料的基质和激活剂,在多领域有着良好的用途。稀土元素是亲氧的元素,稀土配合物的特征配位原子是氧,它们可以与含氧光电配体的β-二酮结构的姜黄素生成配合物。由于稀土与姜黄素生成的配合物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和药用作用,可作为发光材料、药用成分等被人们重视,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实验研究了姜黄素与金属(Al、Fe、Cu、Zn)以及六种稀土元素(Y,Ce,Sm,Eu,,Tb,Er)的相互作用,合成了姜黄素金属配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合成配合物的实验条件诸如缓冲液的选择,pH值的影响,温度,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优化。并利用其体系荧光变化形成荧光探针,进行对部分药物和其它分子成分的定量测定和检测。通过对姜黄素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以及在引入第三配体前后其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本实验发现了姜黄素-Cu2+-异烟肼荧光体系检测异烟肼;姜黄素-Y3+-氯诺昔康荧光体系检测氯诺昔康。通过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本实验方法由于具有高准确性、高灵敏度等特点,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成分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研究β-二酮与稀土离子作用的实验后,对于同样具有β-二酮结构的氯诺昔康进行了研究,通过氯诺昔康-Eu3+-溶菌酶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Eu3+的荧光增强性质,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的测定氯诺昔康荧光分析方法。其结果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及良好的选择性。这种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氯诺昔康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在医学领域进行应用

任晓明[2](2012)在《稀土铕、铽有机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稀土有机配合物兼具稀土离子发光效率高、色纯度高和有机配体所需激发能量低、吸收效率高、分子结构可调的优点,在光致发光、电致发光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对有机分子的设计和裁剪,依据能级匹配原则、分子内能量传递机制,合成了四种β-二酮配体和两种芳香羧酸配体及其稀土铕、铽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磷光光谱、荧光光谱等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筛选出发光性能较好的配合物,进一步研究了其荧光性能。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采用经典克莱森缩合反应合成了四种β-二酮配体(L1-L4):1-(4-溴苯)-3-苯基丙烷-1,3-二酮、1-(4-溴苯)-4,4,4-三氟丁烷-1,3-二酮、1-(4-氨基苯)-3-苯基丙烷-1,3-二酮、1-(4-氨基苯)-4,4.4-三氟丁烷-1,3-二酮。以β-二酮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稀土铕、铽二元和三元配合物,其组成分别为RE(Ln)3·2H20和RE(Ln)3phen(RE=Eu.Tb;n=1-4)。主要研究了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第一配体的最低三重态能级为影响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能的主要因素,第二配体phen在不同的配合物中可以起到协同配位和能量传递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发光现象,分别从Antenna效应、配体结构及配位能力、Dexter电子交换机制、热失活机制等方面给予了解释。其次,合成了两种芳香羧酸配体:2-二苯胺羰基苯甲酸(L5)、2-苯胺羰基苯甲酸(L6)。以芳香羧酸为第一配体,咪唑并[5,6-f]邻菲罗啉(IP)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稀土铕、铽三元配合物RE(Ln)3IP(RE=Eu,Tb;n=5,6)。主要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显示铕、铽配合物均表现出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当第一配体的结构发生变化时,配合物的发光强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由于2-二苯胺羰基苯甲酸中的氮原子上增加一个苯环后,改变了体系中电子云的分布情况,导致配体π-π*跃迁吸收的能量不能有效的通过Antenna效应传递给稀土中心离子,进而影响了配合物的发光强度。最后,在两类稀土配合物中选择出发光强度大、单色性好的稀土配合物,进一步研究了其荧光性能,结果显示,配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与发光强度成正比,铕的β-二酮类配合物和铽的芳香羧酸类配合物荧光性能较好。

程果[3](2012)在《β-二酮类稀土(Eu,Tb)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采用克莱森缩合反应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p-二酮配体1-(4-溴苯)-3-苯基丙烷-1,3-二酮(HL1)和1-(4-氨基苯)-3-苯基丙烷-1,3-二酮(HL2),并在合成过程中通过大量条件实验考察了配体的产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原料配比(芳香酮:芳香酯)为1:4,反应温度在80℃时,可获得最佳产率。以HL1、HL2为第一配体,分别以邻菲罗啉(phen),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与Eu3+, Tb3+进行配位,合成了八种新型p-二酮稀土(Eu,Tb)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磷光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对合成的稀土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了目标化合物;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稀土配合物中β-二酮配体的氧原子以及phen、bipy中的氮原子与Eu3+,Tb3+进行了螯合配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稀土配合物主要是通过第一配体吸收和传递能量的,第二配体起协同配位作用;磷光光谱测定了两种新型β-二酮配体的最低三重态能级;荧光光谱表明不同的稀土配合物显示了不同的发光性能。针对这种发光性能的不同,本文从能级匹配、配体结构方面进行了分析。

崔晓楠[4](2011)在《芳香性配体及其过渡金属化合物的质谱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质谱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质谱技术备受关注。本论文应用大气压离子源串联质谱技术对二茂铁衍生物、镍的菲咯啉配合物以及新型配体双烯取代苯衍生物的断裂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了这些化合物分子的断裂活性位点。同时还用电子轰击电离源研究了新型配体双烯取代苯衍生物的质谱断裂机理,并与大气压离子源串联质谱下的裂解机理进行了比较。首先,采用电喷雾电离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二茂铁衍生物取代基类型及位置对二茂铁衍生物的质谱裂解途径的影响,结果发现,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及空间位阻效应是决定该类化合物的质谱断裂位点至关重要的因素。二茂铁胺甲酰类衍生物带有吸电子基团时,胺甲酰基上的N原子比O原子的质子化能力强,易产生C-N键断裂的碎片离子;而二茂铁亚甲胺类衍生物的质子化位点则在二茂铁的母核上,因而此类衍生物易产生环戊二烯分子的中性丢失;二茂铁甲酰类衍生物产生的碎片离子是由甲酰基两端断裂产生的。其次,采用电喷雾电离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镍的菲咯啉配合物在质谱中的裂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镍的菲咯啉配合物的特征断裂是配体的中性丢失;另一方面,对于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泼氢的配合物,在质谱断裂过程中还会发生配体间的质子转移反应,从而生成质量互补的一价离子对。有意思的是,在碰撞裂解过程中,镍的菲咯啉配合物还会产生明显的溶剂化效应,同时此现象还与配合物的价态和配位数有关:当配合物的价态为二价且配位数为4或配合物的价态为一价且配位数为2时,配合物及其碎片离子易与溶剂分子(CH3CN、CH3OH和H2O)发生配位。最后,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和大气压化学电离源技术,对新型配体双烯取代苯衍生物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取代基类型及位置的不同对化合物质谱裂解途径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化合物都有丢失Br和Cl自由基的现象,且在质谱断裂中该类化合物都会发生骨架重排反应,形成稳定的五元环结构。

王亮[5](2010)在《新型邻菲罗琳衍生物及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稀土配合物在生物化学中可以用做探针,但由于动物体是以水为介质的,所以欲用作生物体内的荧光探针,其分子结构必须是水溶性的。本文以二乙二醇和1,10-邻菲罗琳为起始物,合成了可以作为第二配体的新颖邻菲罗琳的衍生物,其不仅具有一个乙烯醚链这类亲水功能团和醛基官能团,还具有较大的π-π共轭体系,这种刚性的平面结构,十分有利于电子的转移和能量的传递。其次利用此邻菲罗琳的衍生物与稀土离子的配位作用,制得了其相应的稀土铕的三元配合物,研究了其光学性质及溶解性。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发出了铕离子的特征红光,其在水中的溶解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发光强度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们进一步设计合成新颖的水溶性、具有较好敏化能力的配体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为了获得均匀透明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首先采用改进的化学沉淀法合成了不同粒径及形貌的纳米尺寸的稀土Eu(TTA)3TPPO的配合物,并对此配合物的组成结构、热稳定性以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将其与低密度聚乙烯进行复合,得到透明聚合物薄膜;进一步通过挤出成型工艺制备出透明均匀的聚合物薄膜,对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质进行研究,其将在生物助长绿色环保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乌仁其木格,赵永亮,魏晓燕,付晓涛,马瑞军,李欢欢[6](2009)在《均苯三甲酸邻菲罗啉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文中指出分别合成了以均苯三甲酸(H3BTC)和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以Sm、Eu、Tb和Dy为中心的4种稀土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及稀土络合滴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LL′1.5.2H20(L=BTC,L′=phen);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均苯三甲酸根的羧基氧原子和邻菲罗啉的氮原子均与稀土离子配位成键;四种配合物均可发出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铕、铽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钐、镝配合物也发出较强的特征荧光。

王鹏,魏长平,任晓明[7](2009)在《掺杂金属离子对(Eu,Tb)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影响》文中指出合成了以柠檬酸为第一配体、1,10-菲咯啉为第二配体的单核稀土(Eu、Tb)配合物和Tb/Y、Eu/Y按不同比例混合的掺杂稀土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激发和发射光谱等对合成的配合物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表明稀土离子与第一、第二配体进行了配位,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是配体的吸收,保持了π→π*电子跃迁的特征。激发和发射光谱表明,不发光稀土离子Y3+的掺入能显着增强发光稀土离子的光发射强度。

孙思玲[8](2008)在《稀土荧光探针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稀土离子独特的电子层结构,稀土荧光探针的发射波长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具有发射光谱窄,光化学稳定,荧光寿命长的优点,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分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1,10-邻菲罗啉,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配体,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制备了铽的二元及三元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能。与Y-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连接使三元配合物带上氨基,并以此氨基化配合物为荧光探针,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对鲱鱼精DN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随鲱鱼精DNA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在一定范围内两者存在线性关系,由此实现了对鲱鱼精DNA的定量检测。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300-4.70 mg/L,检出限为0.08 mg/L,对浓度为3.00 mg/L的鲱鱼精DNA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8%。稀土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与水配位,导致其发光强度降低,因此限制了其在分析中的应用。而稀土纳米材料弥补了配合物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为稀土荧光探针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本研究分别采用有机相法和水相法合成了LaF3:Eu3+纳米颗粒,通过荧光光谱表征了其荧光性能。对水相法合成的稀土纳米粒子应用XRD、TEM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有机相法相比,由于水相法合成的LaF3:Eu3+纳米颗粒表面带有亲水性基团,荧光强度高,因此可以应用于分析领域。首次将水相中制备的纳米粒子用于Fe3+的测定,结果表明Fe3+的存在使稀土掺杂纳米粒子体系的荧光强度减弱,且Fe3+的浓度在5.00×10-6-5.00×10-4 mol/L范围内与稀土纳米粒子荧光强度的淬灭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1.25×10-6 mol/L。对浓度为5.00×10-5 mol/L的Fe3+平行测定11次,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该方法可用于啤酒中铁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与经典的分光光度法结果一致。

赵娜[9](2008)在《稀土有机羧酸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7种有机羧酸、二苯甲酰甲烷和1,10-邻菲啰啉为配体,合成了系列稀土(Eu, Tb, La, Y, Gd)的三元、四元和掺杂型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C、H、N)和EDTA配位滴定,初步确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用IR、TG-DTG、荧光分析、抑菌活性实验等手段,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初步的结构表征和性质研究。在这些配合物中,稀土离子与羧基或羰基的氧原子和1,10-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形成了稳定的化学键,这些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荧光光谱研究发现,大部分稀土(Eu, Tb)的配合物都表现出中心离子Eu(III)或Tb(III)的特征荧光发射,各跃迁荧光发射峰位置基本不变,但受到配体或掺杂离子的影响,不同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强度发生了明显改变。稀土氯化物、萘酸配体、邻菲啰啉和对应19种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对比实验表明,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明显好于相应的稀土氯化物和有机配体,它们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论文进行的主要工作是:(1)比较得出各系列发光配合物中发光强度最大的配合物,确定了各系列的优良配体。(2)研究了4种铕-萘酸三元配合物中,羧基的不同位置和与羧基相连的碳链长度对配合物中Eu(III)发光强度的影响。(3)研究了掺杂离子La(III)、Y(III)和Gd(III)对Eu(III)萘酸配合物发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各系列的最佳掺杂离子。(4)研究了Y(III)离子的掺杂量对Tb(III)配合物发光强度的影响,找到了所研究系列配合物中Y(III)的最佳掺杂量。(5)研究了萘酸系列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从而确定了抑菌效果较好的配合物。所有这些研究,为进一步研制新型高效稀土发光材料,探索发现新的稀土抑菌材料和稀土抗菌药物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宝金荣,朱晓伟,王智亮,赵永亮[10](2007)在《铕、铽—2-噻吩甲酸—1,10-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的研究》文中指出同时合成了高氯酸铕、铽与2-噻吩甲酸、1,10-菲咯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和高氯酸铕、铽与2-噻吩甲酸的二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红外光谱、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分别为:REL3.2H2O及REL3L′.C2H5OH(RE=Eu,T b;L=2-噻吩甲酸,L′=1,10-菲咯啉)。摩尔电导数据表明,此类配合物为非电解质。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羧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配体1,10-菲咯啉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实验表明,1,10-菲咯啉加入到铕-2-噻吩甲酸二元配合物和铽-2-噻吩甲酸二元配合物中形成三元配合物后它们的荧光明显增强。

二、铕铽柠檬酸-1,10-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铕铽柠檬酸-1,10-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姜黄素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姜黄素概述
        1.1.1 姜黄素来源
        1.1.2 姜黄素的化学结构
        1.1.3 姜黄素的生理活性
        1.1.3.1 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
        1.1.3.2 姜黄素的抗肿瘤活性
        1.1.3.3 姜黄素的其它生理活性
        1.1.4 姜黄素的分析方法
    1.2 金属元素概述
        1.2.1 金属元素结构分析
        1.2.1.1 稀土与醇的配合物
        1.2.1.2 稀土与酮的配合物
        1.2.2 金属元素的光学性质
        1.2.2.1 稀土离子的荧光性质
    1.3 姜黄素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第2章 姜黄素与金属(Zn,Fe,Cu,Al)的相互作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及仪器
        2.2.2 姜黄素与金属(Zn,Fe,Cu,Al)的相互作用
        2.2.2.1 试剂溶液的制备
        2.2.2.2 姜黄素与金属(Zn,Fe,Cu,Al)配合物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缓冲溶液的选择
        2.3.2 pH值和温度的选择
        2.3.3 反应时间的影响
        2.3.4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2.3.5 姜黄素和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最优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姜黄素与稀土元素(Y, Ce ,Sm, Eu, ,Tb, Er)的相互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及仪器
        3.2.2 姜黄素与稀土元素(Y, Ce ,Sm, Eu, ,Tb, Er)的相互作用
        3.2.2.1 试剂溶液的制备
        2.2.2.2 姜黄素与稀土元素(Y, Ce ,Sm, Eu, ,Tb, Er)的相互作用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缓冲溶液的选择
        3.3.2 pH值和温度的选择
        3.3.3 反应时间的影响
        3.3.4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3.3.5 姜黄素和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最优条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姜黄素金属配合物荧光体系检测药物
    4.1 引言
    4.2 试剂及仪器
    4.3 姜黄素铜荧光体系检测异烟肼
        4.3.1 方法与实验
        4.3.2 体系荧光光谱
        4.3.3 pH值及缓冲溶液的影响
        4.3.4 铜离子(Cu~(2+))浓度的影响
        4.3.5 共存物及金属离子的影响
        4.3.6 回收率实验
        4.3.7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4.4 姜黄素钇荧光体系检测昔康
        4.4.1 方法与实验
        4.4.2 体系荧光光谱
        4.4.3 pH与缓冲溶液的影响
        4.4.4 钇离子(Y~(3+))浓度的影响
        4.4.5 共存物及金属离子的影响
        4.4.6 回收率实验
        4.4.7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铕(Eu~(3+))-溶菌酶体系荧光性质检测昔康
    5.1 引言
    5.2 试剂及仪器
    5.3 实验部分
        5.3.1 试剂及样品的制备
        5.3.2 实验过程
    5.4 结果与讨论
        5.4.1 体系荧光光谱
        5.4.2 pH值和缓冲溶液的影响
        5.4.3 铕离子(Eu~(3+))浓度的影响
        5.4.4 溶菌酶溶度的影响
        5.4.5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5.4.6 共存物及金属离子的影响
        5.4.7 氯诺昔康-Eu~(3+)-溶菌酶体系的形成机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表

(2)稀土铕、铽有机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发光机理
    1.2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3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应用
    1.4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1-(4-溴苯)-3-苯基丙烷-1,3-二酮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2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4-溴苯)-4,4,4-三氟丁烷-1,3-二酮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2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4-氨基苯)-3-苯基丙烷-1,3-二酮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2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4-氨基苯)-4,4,4-三氟丁烷-1,3-二酮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2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含有不同β-二酮配体的稀土铕、铽配合物荧光性能的研究
    6.1 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
    6.2 配合物的发光性能
    6.3 Eu(L_1)_3phen和Eu(L_4)_3phen的荧光性能
    本章小结
第七章 2-二苯胺羰基苯甲酸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引言
    7.1 实验部分
    7.2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2-苯胺羰基苯甲酸配体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8.1 实验部分
    8.2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含有不同芳香羧酸配体的稀土铕、铽配合物荧光性能的研究
    9.1 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
    9.2 配合物的发光性能
    9.3 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3)β-二酮类稀土(Eu,Tb)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稀土有机发光材料简述
        1.2.1 稀土有机发光材料的优点
        1.2.2 有机发光材料的种类
    1.3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1.3.1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研究状况
        1.3.2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应用
    1.4 课题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论文研究背景
        1.4.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稀土有机配合物
        2.1.1 稀土元素
    2.2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发光机理
        2.2.1 稀土有机配合物中的能量传递效应:Antenna效应
        2.2.2 有机配体对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
        2.2.3 有机配体向稀土离子传递能量效率对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
        2.2.4 第二配体对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
        2.2.5 荧光惰性稀土离子对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
        2.2.6 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参数
第三章 新型β-二酮的合成及表征
    3.1 新型β-二酮的合成
        3.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1.2 新型β-二酮HL_1(1-(4-溴苯)-3-苯基丙烷-1,3-二酮)的合成
        3.1.3 新型β-二酮HL_2(1-(4-氨基苯)-3-苯基丙烷-1,3-二酮)的合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元素分析
        3.2.2 红外光谱分析
        3.2.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3.3 实验条件对β-二酮(HL_1,HL_2)产率的影响
        3.3.1 原料配比对β-二酮(HL_1,HL_2)产率的影响
        3.3.2 温度对β-二酮(HL_1,HL_2)产率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β-二酮(HL_1)稀土(Eu,Tb)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的研究
    4.1 β-二酮(HL_1)稀土(Eu,Tb)配合物的合成
        4.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1.2 稀土氯化物的制备
        4.1.3 β-二酮(HL_1)稀土(Eu,Tb)三元配合物的合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元素分析
        4.2.2 红外光谱分析
        4.2.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4.2.4 磷光光谱分析
        4.2.5 荧光光谱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β-二酮(HL_2)稀土(Eu,Tb)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
    5.1 β-二酮(HL_2)稀土(Eu,Tb)配合物的合成
        5.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1.2 β-二酮(HL_2)稀土(Eu,Tb)三元配合物的合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元素分析
        5.2.2 红外光谱分析
        5.2.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5.2.4 磷光光谱分析
        5.2.5 荧光光谱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芳香性配体及其过渡金属化合物的质谱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二茂铁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及其表征方法发展
        1.1.1 二茂铁衍生物的应用进展
        1.1.2 二茂铁衍生物的表征方法
        1.1.2.1 二茂铁衍生物的结构表征
        1.1.2.2 精确测定二茂铁衍生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1.2.3 未知二茂铁衍生物中结构分析
        1.1.2.4 比较和研究二茂铁衍生物的稳定性
    1.2 菲咯啉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其表征方法发展
        1.2.1 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2.2 金属配合物的表征方法
        1.2.2.1 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表征
        1.2.2.2 未知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分析
        1.2.2.3 比较和研究金属配合物的稳定性
        1.2.2.4 反应机理的分析
    1.3 双烯取代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及其表征方法发展
        1.3.1 双烯取代苯衍生物的应用进展
        1.3.2 双烯取代苯衍生物的表征方法
        1.3.2.1 双烯取代苯衍生物的结构表征
        1.3.2.2 未知双烯取代苯衍生物中结构分析
    1.4 本论文的目标、意义及主要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二茂铁衍生物电喷雾质谱裂解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样品及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及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二茂铁胺甲酰类衍生物的裂解机理
        2.3.2 二茂铁亚甲胺类衍生物的裂解机理
        2.3.3 二茂铁甲酰类衍生物的裂解机理
    2.4 不同取代基的二茂铁衍生物对裂解规律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镍的菲咯啉配合物的质谱裂解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样品及主要试剂
        3.2.2 主要仪器及条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镍的菲咯啉配合物在ESI 离子源下的裂解规律
        3.3.2 溶剂化
    3.4 镍的菲咯啉配合物在ESI 源下的裂解规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双烯取代苯衍生物在电子轰击离子源和大气压化学电离源下的质谱行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样品及主要试剂
        4.2.2 主要仪器及条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双烯取代苯衍生物EI 离子源下基本的裂解规律
        4.3.2 双烯取代苯衍生物APCI 离子源下基本的裂解规律
    4.4 不同取代基及对双烯取代苯衍生物裂解规律的影响
    参考文献
总结
附录 1 双烯取代苯衍生物在 EI-MS 下各种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与元素组成
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新型邻菲罗琳衍生物及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机理的研究
    1.3 稀土配合物中常见的有机配体
    1.4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用途
    1.5 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的影响因素
    1.6 纳米稀土配合物研究简述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亲水性邻菲罗琳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
    2.1 配体的合成路线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3 配体合成的详细步骤
    2.4 最终产物的表征
    2.5 结果与讨论
    2.6 结论
3 邻菲罗琳衍生物的稀土三元有机配合物的合成与征
    3.1 主要的试剂和仪器
    3.2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4. Eu(TTA)_3TPPO纳米稀土配合物及其塑料薄膜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4.1 主要试剂与仪器
    4.2 Eu(TTA)_3TPPO纳米稀土配合物及其塑料薄膜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5. 主要成果及结论
    5.1 主要成果
    5.2 主要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6)均苯三甲酸邻菲罗啉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1.2 配合物的合成
2 结果与讨论
    2.1 配合物的组成分析
    2.2 红外光谱
    2.3 紫外光谱
    2.4 荧光光谱
3 结论

(7)掺杂金属离子对(Eu,Tb)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实 验
3 结果与讨论
    3.1 红外光谱
    3.2 紫外光谱
    3.3 激发与发射光谱
4 结 论

(8)稀土荧光探针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稀土元素的概述
    1.2 稀土元素的配位体
        1.2.1 含氧有机配位体
        1.2.2 含氮有机配位体
        1.2.3 超分子大环配位体
        1.2.4 生物分子配位体
    1.3 稀土有机配合物荧光产生的理论基础
        1.3.1 稀土有机配合物荧光产生的基本机理
        1.3.2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能量传递机制
    1.4 稀土纳米粒子的制备
        1.4.1 水热法
        1.4.2 溶剂热法
        1.4.3 溶胶-凝胶法
        1.4.4 共沉淀法
        1.4.5 固相法
    1.5 稀土纳米粒子的应用
        1.5.1 稀土纳米粒子在贮氢材料方面的应用
        1.5.2 稀土纳米粒子在生物标记方面的应用
        1.5.3 稀土纳米粒子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1.6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意义
第2章 基于铽三元配合物的DNA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2.3.2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2.3.3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2.3.4 用茚三酮法验证KH-550的氨基修饰
        2.3.5 铽的配合物作为荧光探针测定DNA
    2.4 小结
第3章 LaF_3:Eu~(3+)纳米粒子的合成及作为Fe(Ⅲ)离子探针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合成纳米粒子的荧光性质
        3.3.2 有机相法合成荧光纳米粒子条件的优化
        3.3.3 水相法合成条件的优化
        3.3.4 合成稀土纳米粒子的XRD表征
        3.3.5 合成稀土纳米粒子的TEM表征
        3.3.6 柠檬酸的作用
        3.3.7 用LaF_3:Eu~(3+)纳米粒子探针测定Fe~(3+)
        3.3.8 样品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稀土有机羧酸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发光机理
        1.1.1 稀土离子的发光
        1.1.2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光致发光
        1.1.3 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的影响因素
    1.2 稀土有机光致发光配合物的研究及应用
        1.2.1 稀土有机光致发光的研究
        1.2.2 稀土有机光致发光配合物的应用
    1.3 稀土有机配合物抑菌活性研究
        1.3.1 抑菌活性研究的常用术语
        1.3.2 抑菌活性研究的常用方法
        1.3.3 稀土配合物抑菌的研究进展
        1.3.4 稀土配合物的抑菌机理初探
    1.4 本论文工作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萘甲酸稀土与1,10-邻菲啰啉三元及掺杂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2.1 萘甲酸稀土与1,10-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2.1.1 实验部分
        2.1.2 结果与讨论
    2.2 β-萘甲酸铕与1,10-邻菲啰啉掺杂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2.2.1 实验部分
        2.2.2 结果与讨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萘乙酸稀土与1,10-邻菲啰啉三元及掺杂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3.1 萘乙酸稀土与1,10-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3.1.1 实验部分
        3.1.2 结果与讨论
    3.2 α-萘乙酸铕与1,10-邻菲啰啉掺杂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3.2.1 实验部分
        3.2.2 结果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甲氧基苯甲酸铽与1,10-邻菲啰啉三元及钇掺杂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4.1 对甲氧基苯甲酸铽与1,10-邻菲啰啉掺杂钇的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4.1.1 实验部分
        4.1.2 结果和讨论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苯甲酰甲烷铕与1,10-邻菲啰啉三、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5.1 二苯甲酰甲烷铕与1,10-邻菲啰啉三、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5.1.1 实验部分
        5.1.2 结果与讨论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铕、铽—2-噻吩甲酸—1,10-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二元配合物及三元配合物的制备
2 结果与讨论
    2.1 配合物的组成分析及摩尔电导
    2.2 红外光谱
    2.3 荧光光谱
3 结论

四、铕铽柠檬酸-1,10-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姜黄素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研究[D]. 肖冰.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2]稀土铕、铽有机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任晓明. 长春理工大学, 2012(01)
  • [3]β-二酮类稀土(Eu,Tb)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的研究[D]. 程果. 长春理工大学, 2012(02)
  • [4]芳香性配体及其过渡金属化合物的质谱行为研究[D]. 崔晓楠. 浙江工业大学, 2011(06)
  • [5]新型邻菲罗琳衍生物及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 王亮. 山东科技大学, 2010(02)
  • [6]均苯三甲酸邻菲罗啉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J]. 乌仁其木格,赵永亮,魏晓燕,付晓涛,马瑞军,李欢欢. 稀土, 2009(02)
  • [7]掺杂金属离子对(Eu,Tb)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影响[J]. 王鹏,魏长平,任晓明. 发光学报, 2009(01)
  • [8]稀土荧光探针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D]. 孙思玲. 东北大学, 2008(03)
  • [9]稀土有机羧酸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赵娜. 河北师范大学, 2008(12)
  • [10]铕、铽—2-噻吩甲酸—1,10-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的研究[J]. 宝金荣,朱晓伟,王智亮,赵永亮. 稀土, 2007(03)

标签:;  ;  ;  ;  ;  

铕柠檬酸铽-1,10-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