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一篇读《三十六计》后感的作文2000字左右快
- 答: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善于思考的庞统,能言善辩的苏代,聪明伶俐的孙膑……他们并不是天生头脑灵活,能随机应变。他们的一番成就都来自于书。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三十六计》里的黄金屋吧!
在我的脑海中《三十六计》就是古代的群英榜,诉说着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教导和启示我们遇困时需要谨慎,三思而后行,从而反败为胜。全书共分六类: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一计是“瞒天过海”。传说李世民为安定边疆,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渡海,为了不让唐太宗担心,他的下属用了瞒天过海之计。晋国重耳的大臣也是运用此计誉厅让重耳离开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岁虚激,离开齐国回国成就霸业。
纵观实际生活,人们也都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着这些计谋:警察常常运用“声东击西”和“调虎离山”之计抓坏蛋。小偷常常干着“顺手牵羊”、“混水摸鱼”的勾当,解放军运用“反间计”抓特务。如果我遇到大同学欺负我,我一定用上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之乎袜计。牛顿说过: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多看书,看好书一定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问:【读书笔记】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11)
- 答:1.原文: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2.译文:
如果局势发展到必然要以某种损失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的时候,
应当机立断,做出某些局部的、暂时樱肢的牺牲,
以保证全局的、整体的胜利。
3.计名由来:
李代桃僵: 李是指李树,桃是指桃树,
僵是僵硬,干枯。
它的原意是李树代替桃树受虫蛀,
比喻兄弟之间相互爱护,互相帮助。脊梁世
它后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即用甲来代替乙,
或以劣势的兵力牵制优势的敌人,
以便为全局争取时间或提供有利条件。
4.读后心得:
读这个计策,让我想起壁虎断尾以逃生,
电视剧中的某些情节,用死囚犯救牢中即将行刑的重要的被冤枉的犯人。
传说马嵬坡前,替杨贵渣宽妃死的是一个侍女,真正的杨贵妃逃到了日本。
问:【读书笔记】三十六计之指桑骂槐(26)
- 答:1.原文: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2.译文:
强大要控制弱小,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如肢。
适当强硬的态度,可以获得拥护,
严厉果敢的措施,可以使人顺服。
3.释义:
指桑骂槐,表面上指着桑树,
实际上是在骂槐树。
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渣此世上却骂另一个人,
它是含沙射影,拐弯抹角骂人的扒耐代名词。
在军事上,指用警告诱迫等暗示手段,
达到统领部下和树立威严的一种谋略。
指桑骂槐,比喻意应从两方面来理解,
要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
指桑而意在骂槐,施加压力配合军事行动,
一方面,对于弱小的对手,
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办法,不战而胜。
另一方面,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
也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于他。
4.故事链接:
在军事上,
这是一种敲山震虎、杀鸡骇猴的权术。
春秋时机,齐相管仲为了降服鲁国和宋国,
先攻下弱小的遂国,
鲁国畏惧,立即谢罪求和,
宋见齐鲁联盟,也只得认输求和,
齐国用的正是此计。
而在现实中,此计可表现为一种拐弯抹角,
旁敲侧击的语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