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流域取水工程竞争性发展对小河灌区发展的影响

小河流域取水工程竞争性发展对小河灌区发展的影响

一、从潇河流域取水工程的竞相开发看对潇河灌区的发展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贾腾飞[1](2019)在《漳河省际边界河流区水资源分配与公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漳河作为海河流域南系的一条重要跨界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极高,区域水事矛盾尖锐,上下游、左右岸发生过多起跨界用水冲突,且水事纠纷历史悠久。为科学、合理的解决漳河跨界河区晋、冀、豫三省用水竞争问题,公平的进行漳河跨界河区水资源分配,以浊漳河侯壁水文站、清漳河匡门口水文站至漳河岳城水库之间三省交界河流区为研究区域,以2015年为现状年,拟定2020年为近期规划年、2030年为远期规划年,设计平、枯、特枯水年三种水利年型,从水量分配方案、分配公平性评价两个部分进行研究,以期为漳河跨界河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相应帮助。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整理漳河界河区历年水事冲突,剖析区域水事冲突特征及原因。从时间角度看,漳河水事呈现“争斗突显—冲突恶化—冲突缓解但纠纷频发”3个发展阶段;从空间视角看,水事由左、右岸争斗演变为上、下游纠纷;从矛盾焦点看,冲突事件由早期的抢滩争地冲突演变为现在的抢水博弈纠纷。(2)结合水事特征,将漳河界河区依照上、下游分为7个分区(3个沿河分区和4个灌区)。根据侯壁、匡门口水文站历年径流资料,设计平、枯、特枯三种水利年型的月入境径流以及沿河区间来水。根据分区用水结构,预测规划年不同水利年型的逐月需水量,并采用Tennant法计算河道生态需水。基于漳河界河区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缺水主要发生在灌溉用水高峰的3-6月和11月,平、枯水年最大缺水月份为5月,特枯水年最大缺水月份为11月。(3)基于破产理论4种计算规则(PRO、APRO、CEA、CEL规则),构建优先保障生态河道用水的漳河界河区水量分配优化模型,对研究区三种年份不同水利年型的灌溉月份进行水量分配。四种分配规则计算的7个分区分配结果,具有分水比例均等、均等缺水、分水平等的鲜明规则特征。(4)从分水利益性、规则稳定性两角度,引入社会选择理论PV法、平均缺水率法以及基于话语权的CPBSI稳定指数,进行分配水量公平性评价。综合评价显示:CEA规则>PRO规则≥APRO规则>CEL规则,CEA分配规则能更公平的进行水量分配。分配水量结果显示,山西分配水量最少,河南分配水量较多。山西、河南、河北三省平均分水比例,现状年为1.9%:52.3%:45.8%;2020年为1.6%:50.7%:45.7%;2030年为1.6%:48.8%:49.6%。

史汶昕[2](2019)在《山西省潇河流域管理机构研究(1949年-199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潇河流域的跨行政区管理机构潇河水利委员会/管理局的性质是一个“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以丰补歉,自求平衡”的经济实体。其主要从事灌溉供水,相应开展综合经营工作。虽然组织架构几经变迁,单位名称屡次更改,但其本质属性和主要任务都未曾改变。其通过水费征收、发展副业,潇河水利委员会/管理局实现了运营管理的自给自足;其通过水规制定,水利规划设计,走群众路线,实现了潇河流域的水利治理完善;通过机构内部科室结构调整、人员优化配置,实现了管理上和工程建设上的技术型导向,提升了经济效益。潇委会在波折中不断调整适应时代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状况,从单纯“管理”到综合“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经历的一个缩影,同时也证明了民主管理、面向市场、不断改革的正确性。该管理机构为潇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做出了极大贡献。依托建国后行政上的村社大队-村-县-市组织管理体系和其本身兴建农田水利设施、防洪防涝防旱防灾、大力发展生产,其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水利社会秩序——原有因自然区域被行政区划分割而产生的水利水权纠纷、农民负担加重都被彻底解决,由此也实现了新中国地域性水利治理背景下的新的流域水利秩序重构。

孟玮[3](2014)在《潇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资源是世间万物生存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是社会经济、流域生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控制因素。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是实现流域内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前提之一。潇河流域属于黄河流域,是汾河的第二大支流,位于太行山西麓,山西高原东部,发源于昔阳县沾尚乡马道岭,其间流经晋中地区的昔阳、寿阳、和顺、太谷、榆次、,太原市的小店区、清徐等七个县区,流域全长为147公里,河床的平均坡度为2.85‰,流域面积为3894平方公里。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期,尽管潇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十分有限,但是支撑了流域内地区社会经济得以持续且快速的增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对水利事业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指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提出了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样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都对潇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更加严峻挑战及更高的要求。潇河流域属于资源性严重缺水的区域,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山西省晋中市潇河流域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流域的理念,在充分收集各种观测、试验及统计资料以及总结以往水资源评价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潇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现状可控水资源量、未来可控水资源量以及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总结了流域内水资源的特点、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等。基于潇河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潇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对策及相关高效集成技术。主要获得如下研究成果:本文在收集、分析潇河流域各行政区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状况、水文水资源等基本资料以及现有水利工程的建设、供水及利用状况的基础上,借助过去评价中已有的资料,以流域为一个整体分析、计算了潇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现状可控水资源总量及未来可控水资源总量。基于潇河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揭示了潇河流域水资源在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流域内水资源总量匮乏、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地面水资源利用率过低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骨干水利工程严重老化失修、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脆弱、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管理等。以实现潇河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论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全面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的建设;实现治水战略的转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实行用水的宏观控制与定额管理;建立水市场支撑节水进行水价改革;强化全民的节水意识;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供需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水资源供需管理的高效信息化系统。本文通过对潇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剖析,站在流域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潇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对策和集成技术,为潇河流域水资源及流域内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但是,由于潇河流域管理局是流域的新生事物,其运行管理仅处于起步阶段,该项目的工作内容从零做起,关于流域额水资源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向题有待解决。

王劼[4](2012)在《环境史视角下的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以明清至民国时期潇河流域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潇河发源于山西省昔阳县陡泉岭,由太行山区蜿蜒前行,自东向西流经山西中部,是汾河的第二大支流,全长137千米,流域面积近4000平方千米。在山西中部,潇河与汾河孕育了晋中平原发达的农业文明。明清时期,气候变迁显着,潇河流域的治水活动、水利纠纷的发生以及水资源分配规则的制订都表现出了一些关联性。本文意图通过对历史上潇河流域气候变迁对上述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揭示环境变迁与区域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分五个部分对潇河流域进行研究。文章的绪论介绍了相关的学术史以及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一章介绍了潇河流域的地理基础,包括政区范围、水系特征、以及地形和气候特征。第二章梳理了潇河历史上的气候特征,着重论述了明清以来的气候变迁与生态恶化过程,对潇河流域明清以来的灾害情况做了总结。第三章以下游的榆次县为中心,对潇河流域历代治水活动及特点做了概括,对环境影响下的治水活动做了论述。第四章以天一渠为中心对潇河流域范围内的水利纠纷进行总结和分析。第五章对明清以来潇河不同时期的用水规则及其演变作了论述和分析。在文章末尾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即在宏观的气候变迁的影响下,人类的区域社会集团能够通过环境治理和社会规则调整来应对和适应环境变迁。

刘婷婷[5](2010)在《基于全成本模型的我国水价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国以来,我国水价制度的发展呈现出种种弊端和不足,到今天俨然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改革成为必然之路。近年来,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已纷纷加入水价改革的浪潮,水价上涨更是此起彼伏。本文正是以水价上涨为切入点,着重介绍了全成本模型下我国水价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全成本模型在水价制定运用中的科学性,旨在为我国水价改革探寻出路,促进水利事业长足发展。首先,阐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水价方面的研究,并对水价的基本构成作出界定,简要说明了水价与全成本模型结合应用的基本原理,为下文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水价制度的数次改革及成效,在大量收集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我国水资源的供求及水价现状,深入剖析了隐藏在数据之后的南北水资源需求差异和供水水价差异。从全国来看,我国水价普遍偏低,无法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再次,是本论文的重点,基于第二章的全成本核算模型,选取水价在全国居于中等水平的秦皇岛市为例,在大量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其2008年供水水价进行了全成本核算分析,结果表明秦市供水企业收不抵支,成本大于支出,笔者进而又对例证进行推广,选取北京和内蒙古集宁市水价进行全成本核算,结果同样证明,我国水价偏低、水价制度欠合理这一现状。秦皇岛市恰于2009年年末对水价制度进行了改革,作者对这次改革做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以供其他研究者参考。最后,针对制约我国水价制度发展的种种因素,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促进我国水价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改革建议。

田术存[6](2007)在《漳卫南运河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漳卫南运河水资源总量少、时空分布不均、经常出现连续枯水年。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体系完整,已经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生态环境恶化,出现径流衰减、河道断流、入海水量少、地下水超采、水质恶化、河道底质污染等生态问题。水资源配置现状存在对地下水依赖程度高、超采严重、上游取用水比例高、生态用水被挤占挪用、农业用水比重高、浪费严重、跨流域调水无序等特点,在基础设施、规划、利益、污染、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按照现状供水能力为基础、当地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基于外流域调水进行平衡分析说明,现状供水能力不足,当地水资源承载力有限,最终只能依靠引黄、南水北调来解决流域缺水问题,但遇枯水年依然存在水量不足。按照遵循资源共享、高效经济、统筹协调和持续利用的原则,合理抑制需求,保障有效供给,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根据漳卫南运河水资源配置现状和不同区域范围的供水特点、需水特点以及自身条件,采取不同配置方案,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给予保障,实现预定目标。

王文中[7](2006)在《我国北方城市应急地下水源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以石家庄市为例》文中提出水是生命之本。当一些突发性事件如大旱、供水水源污染、地震或战争摧毁供水设施来临时,人们如何获得最基本的饮用水以维持生命,刻不容缓!松花江水质污染事件、北江镉污染事件就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对突发事件应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维持人们生命的必不可少的水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如何获得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水在工矿企业生产和发展上的重要地位更是不言自明。应急供水是指在非常情况下,常规供水不通或受阻中断的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启用向人们提供生活用水、部分或全部的生产用水,以保障城市安全供水。而作为应急供水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源而言,地表水较为脆弱,具有丰枯易变性,易受污染,易遭受破坏的缺点:而地下水,正好能够弥补上述缺点,具有分布广,水量稳定,不易遭受污染,取水设施不易遭受地震和战争摧毁或人为破坏,并能保证一定时期内连续稳定供水,是最为理想的应急水源。而在我国北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70%以上是依靠地下水,因而,地下水应急供水在应急供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地下水源地的选取是解决地下水应急供水的根本。本文立足于我国北方城市状况及供水的特点,考虑到地下水作为应急水源的优势,结合一般水源地选取所考虑的因素,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构建了城市应急地下水源地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应急地下水源地的选址、应急供水能力、对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为城市应急地下水源地的选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手段。最后,以石家庄市为例,按指标体系中所阐述的评价步骤,对石家庄市的应急地下水源地进行了评价,为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提供了佐证。

王亦兵[8](2005)在《潇河流域水利开发的历史研究》文中指出介绍了潇河水利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历史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潇河历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治理开发的对策措施,对潇河水利建设与管理具有借鉴作用。

徐晓鹏[9](2003)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定价研究》文中指出水资源是一个复杂的耦合系统,并与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环境相结合。水资源价格研究是在资源经济学研究背景下逐步展开的,是自然资源价格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水资源定价进行系统研究。水价定价研究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较为宽泛,论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观点,从资源、环境管理与经济政策相协调的角度,将经济学相关理论应用到水价研究中。首先对水价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其次,对水价制度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从比较研究中揭示出的问题成为专题研究的切入点。针对我国现行水价制度的缺陷,分别从水价形成机理、水价定价模型、水价定价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并注意各专题研究间的衔接与关联。 为从较完善的水价制度中获取一般规律,为论文研究寻找切入点,论文选择美国、加拿大、英国及法国的水价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四国水价制度的共同特征,为我国水价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分析我国现行水价制度存在的缺陷,揭示水价失真,水价体系扭曲的重要根源在于自然资源无价观念和缺乏对水价理论及水价定价方法的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依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西方效用价值论等对天然水资源价值内涵进行分析,得出水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结论,强调生态环境价值的重要性。依据地租理论、经济学中外部性理论分析水价形成机理,提出水价构成应包含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重新界定的水价构成与现行水价基本上是工程水价形成鲜明对比。 在水资源价值内涵及价格构成明晰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定价方法进行分析,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确立水价定价思路与定价原则,并对影响水价定价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给出水价定价模型结构,分别构建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定价模型,建立动态全成本水价定价模型。资源水价是水资源价值核算的核心和难点,是水价定价的基准,论文重点研究资源水价定价方法,并利用资源水价模型对大连地区资源水价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对再生水资源的定价方法进行讨论,提出中水价格定价区间和淡化水价格补贴政策,建立水资源、再生水资源一体化定价体系。 最后,论文对水资源配置方式进行分析,提出根据水资源特性及用水需求不同选择不同的水价定价机制,改革现行单一的政府定价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定价、政府指导定价和市场定价三种定价机制。完善政府定价机制的措施是不同用户实行差别定价;科学设计水价结构;合理选择计收方式;逐步取消水价补贴;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明确水价管理权限。引入市场定价机制的关键是配置初始水权,通过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开放水市场,推动市场定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赵斌[10](2004)在《基于水丰度的区域水资源利用研究》文中认为水资源利用理论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水利界所关注的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作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重点研究内容如下: 1.水资源理论研究的基础和现实,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2.介绍了资源丰度的概念。通过对水资源量概念的探讨,首次提出了水丰度的概念、理论。当前水资源量是一个体积意义上的概念,它未考虑淡水作为资源的时效性,简单地认为“等量即等价”。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时空的角度提出了水资源丰度(简称“水丰度”)这一新的模型,试图弥补水资源量概念的不足;并首次提出“净水寿命”概念,用于描述水资源的潜在价值。 3.论述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探讨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大系统多层次多目标问题的决策分析技术,建立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计算模型。 4.提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阐述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特性、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评价指标。给出了水资源承载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水资源承载压力度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提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判定模式。 5.以上述理论为指导,对引黄济太供水区进行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探讨了该区域的水丰度状况,分析了区域内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现状并进行了中远期的预测,对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二、从潇河流域取水工程的竞相开发看对潇河灌区的发展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潇河流域取水工程的竞相开发看对潇河灌区的发展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漳河省际边界河流区水资源分配与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跨界河流水资源研究现状
        1.2.1 跨界水量分配研究进展
        1.2.2 国外跨界河流管理研究进展
        1.2.3 国内跨界河流管理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主要内容
    1.4 本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水事分析
    2.1 漳河界河区域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气象水文
        2.1.3 社会经济
    2.2 漳河界河水事冲突与纠纷
    2.3 漳河界河区域水事分析
        2.3.1 界河水事冲突特征
        2.3.2 界河水事冲突原因
第3章 界河区域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3.1 界河供需水系统分区
    3.2 界河可供水量分析
        3.2.1 径流序列资料审查
        3.2.2 浊漳河入境水量分析
        3.2.3 清漳河入境水量分析
        3.2.4 沿河分区自产水量分析
        3.2.5 地表水资源总量
    3.3 界河区域需水量预测
        3.3.1 四大灌区需水量预测
        3.3.2 沿河区域需水量预测
        3.3.3 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
    3.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第4章 界河区域水量分配模型计算
    4.1 漳河水量分配模型
        4.1.1 模型约束条件
        4.1.2 模型计算规则
    4.2 分水模型求解过程
        4.2.1 PRO规则求解过程
        4.2.2 APRO规则求解过程
        4.2.3 CEA规则求解过程
        4.2.4 CEL规则求解过程
    4.3 分水模型计算结果
第5章 分水方案公平性评价及选择
    5.1 分水方案利益性评价
        5.1.1 PV法分水最优规则
        5.1.2 平均缺水率最小规则
    5.2 分水方案稳定性评价
    5.3 公平方案选择及分水量确定
        5.3.1 现状年水量分配
        5.3.2 近期规划年水量分配
        5.3.3 远期规划年水量分配
结论与展望
    结论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2)山西省潇河流域管理机构研究(1949年-1990年)(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与研究现状综述
    三、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潇河流域环境概况
    一、潇河流域的自然环境
        (一)水文地貌
        (二)气象及水旱灾害
        (三)河道变迁
    二、潇河流域的人文环境
        (一)流域内行政区划沿革
        (二)流域内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章 1949 年前潇河流域水利建设及管理规则
    一、明清时期潇河流域水利建设及管理规程
        (一)水利建设
        (二)管理规则
    二、民国时期潇河流域水利建设与管理规程
第三章 潇河流域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
    一、1949 年—1961年
        (一)组织的筹备及建立
        (二)组织架构
        (三)人员情况
    二、1962 年—1990年
        (一)组织架构
        (二)人员情况
第四章 潇河流域管理机构经费来源及支出
    一、机构经费来源
        (一)财政拨款
        (二)贷款及利息
        (三)水费征收
        (四)买卖及副业收入
        (五)接收经费及杂项
    二、机构经费支出
        (一)水利工程费用
        (二)办公经费(含工资)
        (三)杂费
    三、机构经费收支情况与财务改革
第五章 潇河流域管理机构的运行管理
    一、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水利规划及建设
        (二)水规的制定
        (三)水利纠纷的处理
    二、与地方社会的关系
        (一)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二)与群众的关系
        (三)水利纠纷的处理与地方利益
    三、管理效果
        (一)历时性对比
        (二)共时性对比
第六章 结语
附录
    一、山西省水利事业水费收支办法(1950 年)
    二、潇河水利委员会灌溉制度规则(1950 年)
    三、潇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方案(1951 年)
参考文献
后记

(3)潇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及发展
        1.2.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
        1.2.3 提高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措施研究
        1.2.4 高效利用水资源技术的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潇河流域基本情况
    2.1 流域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
        2.1.3 土壤
        2.1.4 地形地貌
        2.1.5 水文地质条件
        2.1.6 河流水系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区划、人口、土地和产业
        2.2.2 农业种植业结构及水平
    2.3 水利工程现状
        2.3.1 水源工程
        2.3.2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第三章 潇河流域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3.1 潇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分析
        3.1.1 水资源分区
        3.1.2 降水资源
        3.1.3 地表水资源
        3.1.4 地下水资源
        3.1.5 当地污水
        3.1.6 小泉小水
        3.1.7 潇河流域水资源总量
    3.2 潇河流域现状可控水资源量
        3.2.1 蓄水工程可控水资源量
        3.2.2 引水工程可控水资源量
        3.2.3 提水工程可控水资源量
        3.2.4 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
        3.2.5 污水可控利用量
        3.2.6 现状可控水资源总量
    3.3 潇河流域未来可控水资源量
        3.3.1 规划水资源工程
        3.3.2 未来可控水资源总量
    3.4 潇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分析
        3.4.1 水资源总量匮乏,供需矛盾严重突出
        3.4.2 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3.4.3 地下水开发利用过度,严重超采
        3.4.4 传统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现象严重
        3.4.5 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脆弱
        3.4.6 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管理
第四章 潇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及相关集成技术
    4.1 潇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4.1.1 实现治水战略的转变
        4.1.2 水资源的管理对策
        4.1.3 全面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的建设
    4.2 潇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集成技术
        4.2.1 清洪结合
        4.2.2 中水回用
        4.2.3 井渠结合
        4.2.4 分质供水
        4.2.5 雨水利用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所获得的成果

(4)环境史视角下的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以明清至民国时期潇河流域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目的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二、 选题意义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目标
第一章 潇河流域的地理基础
    第一节 潇河概说
        一、 潇河的主流
        二、 潇河的支流
    第二节 潇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 潇河流域的气候特征
        二、 潇河流域的地形与土壤
        三、 潇河流域的植被
    第三节 潇河流域的人文地理环境
        一、 流域内行政区划沿革
        二、 潇河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潇河流域的环境变迁
    第一节 明清之前的山西环境
        一、 丰富的水资源
        二、 茂密的森林资源
    第二节 明清以来的气候变化及历史上潇河流域的环境变迁
        一、 明初气温的下降
        二、 沙尘天气的增多
        三、 森林资源的破坏
    第三节 明清到民国时期潇河流域的水旱灾害
        一、 旱灾的基本情况
        二、 水灾的基本情况
        三、 潇河流域水旱灾害分布特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潇河流域的水利开发与治水活动
    第一节 潇河流域的水利开发
        一、 潇河上游的水利开发活动
        二、 潇河下游的水利开发
        三、 潇河下游的治水工程
    第二节 潇河下游水利开发形势分析:以榆次县为中心
        一、榆次水利开发概貌
        二、 明清之前的水利开发活动
        三、 明清时期的水利开发活动
        四、 民国时期的水利开发活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潇河上的水利纠纷:以民国天一渠争端为中心
    第一节 天一渠的故事
        一、 天一渠的开凿
        二、 一纸诉状
        三、 无果而终的会议
        四、 二百二十八张优先锹
        五、 无奈的晋源县政府
    第二节 潇河流域水利纠纷的类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潇河流域的水资源分配与管理
    第一节 潇河上的水资源分配制度
        一、 明代的分水规则与演变
        二、 清代的分水规则及演变
    第二节 潇河上的水利组织
        一、 解放前的水利组织
        二、 建国初期的水利组织:潇河水利委员会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5)基于全成本模型的我国水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水价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水价的基本构成及核算
        2.1.1 水价的基本构成
        2.1.2 水价核算
    2.2 与水价制定有关的几个经济学模型
        2.2.1 供求定价模型
        2.2.2 平均成本定价模型
        2.2.3 边际机会成本模型
        2.2.4 全成本定价模型
    2.3 水价征收方式分类
        2.3.1 单一计量水价
        2.3.2 固定收费(包月制或包年制)
        2.3.3 两部制水价
        2.3.4 阶梯式水价
        2.3.5 递减水价
        2.3.6 季节性水价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水价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历史沿革
    3.2 我国现行水价的基本状况
        3.2.1 我国水资源供求现状
        3.2.2 我国水价制度现状
    3.3 我国现行水价存在的问题
        3.3.1 水价构成不完整,水价计量方法单一
        3.3.2 水价体系不科学,水价定价偏低
        3.3.3 水价审批程序不科学,供水企业制度不健全
        3.3.4 水价与其价值相背离,现行水价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
        3.3.5 水价调整力度不足,成果不显着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全成本模型的我国水价问题分析—以秦皇岛、烟台、北京为例
    4.1 秦皇岛市概况
        4.1.1 自然状况
        4.1.2 社会经济状况
        4.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1.4 实例选择原因
    4.2 利用全成本模型对秦皇岛水价的分析
        4.2.1 秦皇岛市水资源供求及水价问题现状
        4.2.2 利用全成本模型对秦皇岛水价的计算
        4.2.3 供水工程年运行费用核算
        4.2.4 外部成本的确定
        4.2.5 结果分析与评价
    4.3 秦皇岛市水价改革现状
    4.4 基于全成本模型的烟台及北京水价问题分析
    4.5 全成本模型应用启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水价制度改革建议
    5.1 建立健全水价管理机制
        5.1.1 建立科学的水价构成体系
        5.1.2 运用全成本模型确定水价
        5.1.3 健全水价制定审批机制价
    5.2 加强供水单位管理
        5.2.1 改革水价计征方式
        5.2.2 加强供水单位自身管理建设
    5.3 加快出台配套社会保障制度
    5.4 提高民众思想意识
        5.4.1 增强公民水商品意识
        5.4.2 客观认识外资企业进驻水务市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漳卫南运河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水资源配置研究及实践
    1.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河系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象水文
    2.4 河流水系
    2.5 社会经济
第三章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
    3.1 水资源概况
    3.2 水资源可利用量
    3.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4 水生态环境现状
第四章 水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4.1 供水水源现状
    4.2 行业配置现状
    4.3 上下游配置现状
    4.4 跨流域配置现状
    4.5 配置现状特点
    4.6 水资源配置中存在问题
第五章 可供水量研究
    5.1 地表水可供水量
    5.2 地下水可供水量
    5.3 其他可供水量
    5.4 外流域调水量
    5.5 可供水总量
第六章 水量需求预测
    6.1 生活需水量
    6.2 工业需水量
    6.3 农业需水量
    6.4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
    6.5 研究相关区需水量
    6.6 需水总量
第七章 供需平衡分析
    7.1 以现状供水能力为基础的一次供需平衡分析
    7.2 基于当地水资源承载力的二次供需平衡分析
    7.3 基于外流域调水的三次供需平衡分析
第八章 配置方案
    8.1 配置原则
    8.2 配置方案
    8.3 合理配置保障措施
第九章 结论
    9.1 主要结论
    9.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漳卫南运河流域图
    漳卫南运河水资源分区示意图

(7)我国北方城市应急地下水源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以石家庄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二章 我国北方主要城市地下水资源及其供水现状
    第一节 我国北方地区水文地质概况
    第二节 我国北方主要城市地下水资源
第三章 北方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源地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第二节 指标体系框架结构
    第三节 北方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源地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 应急地下水源地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
    第三节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五章 石家庄市应急地下水源地评价
    第一节 石家庄市基本概况
    第二节 地质构造条件
    第三节 水文地质条件
    第四节 地下水动态
    第五节 地下水供水现状
    第六节 石家庄市应急地下水源地评价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导论
    1.1 选题的科学依据及意义
        1.1.1 现实意义
        1.1.2 学术价值
        1.1.3 研究基础
    1.2 研究方法与主要工作
        1.2.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2 研究任务与主要内容
        1.2.3 主要创新点
2 水价相关研究进展分析
    2.1 水资源概念与特征
        2.1.1 水资源概念的提出
        2.1.2 水资源的特征
    2.2 国外水价研究进展分析
        2.2.1 研究背景
        2.2.2 研究进展分析
    2.3 国内水价研究进展分析
        2.3.1 研究背景
        2.3.2 研究进展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水价制度国际比较研究
    3.1 美、加、英、法水价制度概述
        3.1.1 美国水价制度
        3.1.2 加拿大水价制度
        3.1.3 英国水价制度
        3.1.4 法国水价制度
    3.2 美、加、英、法水价制度分析
        3.2.1 水价管理权限明晰
        3.2.2 水价构成真实合理
        3.2.3 水价保证成本回收
        3.2.4 水价执行规范透明
        3.2.5 引入市场定价机制
    3.3 中国水价制度现状与改革对策
        3.3.1 建国以来水价制度的沿革
        3.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3.3.3 水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3.3.4 水价制度改革对策建议
    3.4 本章小结
4 水价形成机理研究
    4.1 水资源价值分析
        4.1.1 水资源价值理论基础
        4.1.2 传统资源价值观反思
        4.1.3 从劳动价值论分析水资源价值
        4.1.4 从边际效用价值论分析水资源价值
        4.1.5 水资源价值的再认识
    4.2 水价形成分析
        4.2.1 从地租理论分析水价
        4.2.2 从外部性理论分析水价
        4.2.3 对水价构成的再认识
    4.3 水价构成合理的现实意义
        4.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4.3.2 水利产业良性发展的需要
        4.3.3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
        4.3.4 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手段
    4.4 本章小结
5 水价定价模型研究
    5.1 资源定价方法分析
        5.1.1 影子价格方法
        5.1.2 成本定价方法
        5.1.3 一般均衡模型
        5.1.4 供求定价模型
    5.2 水价定价思路及原则
        5.2.1 水价定价思路
        5.2.2 水价定价原则
    5.3 影响定价因素分析
        5.3.1 自然因素
        5.3.2 工程因素
        5.3.3 社会经济因素
        5.3.4 资源供求因素
    5.4 水价定价模型构建
        5.4.1 资源水价定价模型
        5.4.2 工程水价定价模型
        5.4.3 环境水价定价模型
        5.4.4 动态全成本定价模型
        5.4.5 大连地区资源水价测算
    5.5 再生水资源的定价
        5.5.1 再生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5.5.2 中水定价区间讨论
        5.5.3 淡化水价格补贴
    5.6 本章小结
6 水价定价机制研究
    6.1 水资源配置方式分析
        6.1.1 行政机制配置水资源
        6.1.2 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
    6.2 完善政府定价机制
        6.2.1 不同用户差别定价
        6.2.2 科学设计水价结构
        6.2.3 合理选择计价方式
        6.2.4 逐步取消水价补贴
        6.2.5 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6.2.6 明确水价管理权限
    6.3 引入市场定价机制
        6.3.1 水权交易的国际实践
        6.3.2 中国首例水权交易案
        6.3.3 建立水权交易制度
        6.3.4 开放水权交易市场
        6.3.5 推进水务产业市场化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习期间主持的科研课题
附录2 学习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附录3 学习期间所获主要奖励
附录4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0)基于水丰度的区域水资源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引子
        1.1.2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水资源研究进程及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总体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区域的选取
第二章 水丰度的概念及数学描述
    2.1 水资源的内涵特性
        2.1.1 水资源的内涵
        2.1.2 水资源的特性
    2.2 水丰度的概念和数学描述
        2.2.1 资源丰度的内涵
        2.2.2 水资源丰度的定义及内涵
        2.2.3 水丰度计算数学描述
    2.3 水丰度模型参数的确定
        2.3.1 水丰度模型参数分析
        2.3.2 水丰度流量参数的确定
        2.3.3 水丰度水质参数的确定
        2.3.4 关于淡水寿命的讨论
    2.4 小结
    2.5 本章创新点
第三章 基于水丰度的水资源合理配置
    3.1 水资源合理配置
        3.1.1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内涵
        3.1.2 水资源合理配置目标
        3.1.3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则
        3.1.4 基于水丰度的合理配置--分质供水
    3.2 水资源配置多目标问题
        3.2.1 水资源合理配置多目标描述
        3.2.2 水资源多目标之间的竞争性
    3.3 水资源配置的区际协调与分配冲突
        3.3.1 水资源配置的区际协调
        3.3.2 水资源分配冲突问题
    3.4 基于水丰度的分质供水配置模型
        3.4.1 水资源分质供水配置目标
        3.4.2 模型结构分解
    3.5 水资源大系统分解协调方法--分质供水模型的求解
        3.5.1 大系统的分解协调
        3.5.2 分质供水模型的分解协调
        3.5.3 水资源分质供水配置模型求解方法
    3.6 小结
    3.7 本章创新点
第四章 基于水丰度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4.1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特性及影响因素
        4.1.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及内涵
        4.1.2 水资源承载力的特性
        4.1.3 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4.2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指标
        4.2.1 水资源人口承载力
        4.2.2 水资源经济承载力
    4.3 基于水丰度的水资源承载力判定指标
        4.3.1 水资源承载力的判定指标
        4.3.2 水资源承载力的判定指标计算
    4.4 小结
    4.5 本章创新点
第五章 实例研究--基于水丰度的引黄济太供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5.1 研究区域基本概况
        5.1.1 自然概况
        5.1.2 社会经济概况
        5.1.3 区域重大水利工程概况
    5.2 区域水资源系统的特点及构成
        5.2.1 区域水资源系统的特点
        5.2.2 区域水资源系统的构成
    5.3 引黄济太供水区基于水丰度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5.3.1 水资源供需分析
        5.3.2 供水区水资源合理配置
        5.3.3 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5.3.4 基于水丰度的供水区水资源配置及承载力分析
        5.3.5 引黄济太供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关于区域水资源持续利用理论研究
    6.2 对引黄济太供水区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6.3 论文的创新及特色
    6.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博士期间科研工作情况
博士期间获得的荣誉

四、从潇河流域取水工程的竞相开发看对潇河灌区的发展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漳河省际边界河流区水资源分配与公平性研究[D]. 贾腾飞.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2]山西省潇河流域管理机构研究(1949年-1990年)[D]. 史汶昕.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3]潇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 孟玮. 太原理工大学, 2014(03)
  • [4]环境史视角下的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以明清至民国时期潇河流域为中心[D]. 王劼. 江西师范大学, 2012(03)
  • [5]基于全成本模型的我国水价问题研究[D]. 刘婷婷. 燕山大学, 2010(02)
  • [6]漳卫南运河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 田术存. 河海大学, 2007(06)
  • [7]我国北方城市应急地下水源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以石家庄市为例[D]. 王文中.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6(02)
  • [8]潇河流域水利开发的历史研究[J]. 王亦兵. 山西水利, 2005(04)
  • [9]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定价研究[D]. 徐晓鹏. 大连理工大学, 2003(04)
  • [10]基于水丰度的区域水资源利用研究[D]. 赵斌. 河海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小河流域取水工程竞争性发展对小河灌区发展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