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TMS320F206的ASP实现1-Wire总线温度传感器接口

用TMS320F206的ASP实现1-Wire总线温度传感器接口

一、用TMS320F206的ASP实现1-Wire总线温度传感器接口(论文文献综述)

李乾坤[1](2016)在《基于STM32F4的交变磁场治疗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相关研究表明交变磁场对于人体微循环、骨质疏松症和人体经络具有很大影响。由于市场上没有宽范围无级调频调磁感应强度的交变磁场治疗仪,我们受某医疗公司委托设计研发出符合要求的交变磁场治疗仪的控制系统。本控制系统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磁疗仪产品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应用需求和相关技术,最终确定了基于STM32F407的交变磁场治疗仪系统的设计方案。本控制系统从交变磁疗仪设计需求开始进行分解,每个细分的设计需求均提出多种技术解决方案,最后从中选择至少一种方案。本控制系统中做了以下工作:使用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设计并调试了串口屏驱动电路及程序、SPWM逆变算法程序、AD7606的FSMC电路及程序、MOSFET驱动电路、DS18820串口驱动电路、对射式超声波电路、继电器触点多种保护电路等。为了实现系统功能运用了一些基本理论,采用了SPWM理论进行逆变输出波形的调制;运用亥姆霍兹线圈产生所需磁场空间;运用串联谐振理论来给感性负载串联电容以减小高频输出时感性负载回路中的阻抗;运用PID算法理论提高线圈中磁感应强度的控制精度。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系能做了一些改进,提出了双极性SPWM死区算法、基于STM32F4实现了高品质变压变频的逆变输出、设计实现了简单有效的H桥驱动信号互锁电路、利用对射式超声波模块解决了狭小空间内对磁疗环非接触式测距的问题。目前交变磁场治疗仪的主要功能已经实现并处于调试的最后阶段,测试得出磁感应强度的理论计算仿真和实测结果一致、逆变输出电压THD小于2%,说明SPWM算法准确、电路设计无误、解决问题的措施可行、总体设计方案合理。

刘哲[2](2010)在《基于IEEE1451.2标准的输电线路泄漏电流在线检测系统研制》文中提出论文以“基于IEEE1451.2标准的输电线路泄漏电流在线检测系统研制”为题,创新性地将IEEE1451系列标准应用于输电线路泄漏电流的检测中,研究了关于绝缘子泄漏电流的多传感测量技术、基于IEEE1451.2标准的测控系统建模、强电磁场下的抗干扰和电磁兼容等关键技术,开发了基于IEEE1451.2的泄漏电流智能传感器、网络适配器以及输电线路远程管理系统。这对促进无线网络测控、电网故障诊断和智能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内容得到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7A090302039)的资助。论文阐述了绝缘子泄漏电流在线检测技术和IEEE1451智能传感器接口技术的研究进展,对输电线路绝缘子的故障机理和IEEE1451标准进行研究,开发基于IEEE1451.2标准的输电线路泄漏电流在线检测系统,实现对输电线路绝缘子的监测功能。主要的工作包括:①深入研究输电线路绝缘子的故障机理,提出了以泄漏电流为主,环境因子为辅的多参量检测方法,使绝缘子的检测信息更加全面,让线路管理者能更合理、科学地判断绝缘子的故障;②创新性地将IEEE1451标准的智能传感器接口技术应用在输电线路泄漏电流的检测中,提出了基于IEEE1451.2标准的智能传感模块(STIM)和网络适配器(NCAP)模型,使检测系统模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同时,也为日后的系统维护和升级打下基础;③开发输电线路泄漏电流现场检测系统,分析了STIM和NCAP的功能需求,设计多传感器的硬件检测方案和滤波算法,实现高精度的多参量采集。同时,以高性能DSP和ARM分别为STIM和NCAP的控制核心,通过丰富的内部资源控制各模块快速和稳定地运行,完成STIM的自动识别、多传感器校正、无线网络通信等功能;④开发输电线路远程管理系统,提出了“远程通信—数据库—WEB”三服务器的设计模式,利用Socket机制设计远程数据通信服务器,完成与现场检测系统的GPRS无线通信过程;建立SQL实时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和调用线路管理、故障定位等操作中的动态数据,为用户提供具有可伸缩性和安全性的数据库管理服务;采用.NET平台开发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直接连接,加快响应速度,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使用户能高效地对输电线路中的每个杆塔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实验结果表明,根据IEEE1451.2标准设计的,由STIM、NCAP和后台管理系统组成的输电线路在线检测系统对绝缘子泄漏电流和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能很好地完成对绝缘子的远程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功能,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梁一飞[3](2008)在《电力牵引交流传动试验台控制系统硬件的分析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内的交流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大部分为耗能式试验系,尽管这些系统可完成相关的试验,但存在诸多缺点,如组成系统的设备多,控制复杂、能量消耗大。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大功率能量互馈型交流传动试验台,具有系统结构和控制简单、能量实现互馈、电能消耗小等特点。试验台控制器的设计基于TI公司的TMS320LF243A数字信号处理器,充分利用了DSP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外围接口电路,并将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应用于系统的数据通信,实现了系统各个控制器间和司机操作台的联合控制,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由于研制时间、经费、经验的不足及系统的复杂性,试验台虽然在功能上达到了设计要求,但在商品化程度,性能、可靠性,使用维护资料的完备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使用、维护、并提升改造现有的试验台,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获得详细数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主要任务是:①测试、分析、绘制试验台控制系统信息流图,并在系统中进行标注。②测试、分析、绘制试验台控制电源配置(型号、参数)图,并在系统中进行标注。③收集、查阅资料,测试、分析传感器(电压、电流、转速、温度、转矩)结构、性能、参数、原理。④收集、查阅资料,测试、分析计算机接口卡(CAN卡、转矩仪接口卡)结构、性能、参数、原理。⑤测试、分析、绘制控制器、显示接口信息、电源流图,并在系统中进行标注。分析其结构、性能、原理、参数。⑥测试、分析、绘制主控制板接口信息、电源流图,并在系统中进行标注。分析其结构、性能、原理、参数。⑦测试、分析、绘制驱动接口板接口信息、电源流图,并在系统中进行标注。分析其结构、性能、原理、参数。⑧测试、分析、综合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⑨最后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以TMS320LF2812为核心设计主控制板,对原主控制板从工艺程度,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方面进行提升。

刘兵[4](2005)在《低压电器监测保护装置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来源于我校与许继集团昌龙公司合作的“电机监测保护装置”开发项目。本项目要求开发一个用于对电动机参数实现监测和保护电机的装置,该装置通过检测电机的电压、电流、温度等运行参数,进行故障模型的判断,当电机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如反转、缺相、相不平衡、漏电、过载、堵转、短路、低电压、低电流等)时对电机采取保护措施,从而对电机实现有效的保护。 本课题根据昌龙公司提供的技术要求,并对市场现有产品进行细致的调查,确定了装置的技术指标,根据这些指标进行了装置的系统设计,经过若干方案的论证,最后确定系统由ADC、MCU、液晶显示、数据存储及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在系统设计定型后,对核心器件的选用进行了论证和选型。本设计选用电能计量芯片ATT7028和DSP芯片作为装置的核心芯片。使用电能计量芯片使得基本参数由前端ATT7028计算得出,从而大大减轻DSP芯片的负担,使之专心于故障模型的判断;采用DSP芯片使得复杂故障模型算法的装入成为可能,并可大大提升数据处理的速度,从而提升系统的性能;采用128×64点阵图形液晶模块EDM12864P作为显示器件,使得人机交流界面比较友好。 本课题还设计了系统的DSP与ATT7028接口电路、DSP与EDM12864P接口电路、DSP与数据存储器接口电路、DSP与上位机通信接口电路、电机电源的控制部分等硬件,同时设计了系统的软件如ADC通信程序、液晶显示驱动程序、键盘扫描程序、故障模型的判断程序等模块。以上设计均已实现,并通过调试。

袁华[5](2005)在《智能压电柔性板多输入多输出振动主动控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为空间挠性结构的智能自主控制。主要针对航天柔性结构中常见的悬臂外伸二维薄板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展开研究,以一套模拟卫星太阳能帆板的环氧树脂柔性悬臂板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压电智能结构对柔性板存在的弯曲模态和扭转模态二维耦合振动进行主动控制,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首先分析了压电材料的基本特性,给出了一维和二维传感和驱动方程。指出D优化方法和模态力准则的共同本质是将传感器和驱动器布置在模态应变最大的地方,可以直接从寻找结构模态应变最大处入手进行压电片位置优化。在分析柔性板模态振型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压电片布置实现了柔性板弯曲模态和扭转模态相互独立的传感和控制通道。利用特征建模的思想克服了柔性结构难以精确建模的困难,设计了简单有效、便于工程实现的基于柔性板特征模型的自适应控制律。采用上述研究结果建立了基于计算机的多输入多输出柔性板二维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不仅可以很好的控制柔性板单个模态的振动,对于弯/扭二维耦合振动亦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证明了压电传感器和驱动器布置的合理性以及所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袁华,陈仁文[6](2004)在《用TMS320F206的ASP实现1-Wire总线温度传感器接口》文中研究表明1 Wire总线是低速总线 ,存在长时间的延时。为了提高DSP使用效率 ,利用TMS32 0F2 0 6的片内ASP(异步串行口 ) ,采用UART(通用异步收发 )方式 ,模拟 1 Wire总线时序 ,实现与1 Wire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 0的通信。提供了方便、高效的低速总线与高速处理器的接口

二、用TMS320F206的ASP实现1-Wire总线温度传感器接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TMS320F206的ASP实现1-Wire总线温度传感器接口(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TM32F4的交变磁场治疗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意义
    1.2 磁场治疗仪发展
        1.2.1 磁场治疗仪分类
        1.2.2 磁场治疗仪现状
    1.3 本文目标及主要工作
        1.3.1 本文目标
        1.3.2 本文主要工作
2 磁场治疗仪需求分析及总体结构
    2.1 磁场治疗仪需求分析
        2.1.1 磁感应强度需求
        2.1.2 变频需求
    2.2 磁场治疗仪总体结构
        2.2.1 系统总体结构
        2.2.2 硬件总体结构
        2.2.3 软件总体结构
3 磁场治疗仪相关理论分析
    3.1 负载电路分析
        3.1.1 串联谐振电路
        3.1.2 并联谐振电路
    3.2 亥姆霍兹线圈磁场分析
        3.2.1 亥姆霍兹线圈磁场数学模型
        3.2.2 MAGNET亥姆霍兹线圈磁场仿真
    3.3 SPWM逆变技术
        3.3.1 SPWM调制方式
        3.3.2 SPWM采样方法
    3.4 PID算法
        3.4.1 PID控制原理
        3.4.2 数字PID算法
        3.4.3 PID积分改进算法
4 磁疗仪系统电子电路设计
    4.1 MCU选型设计
        4.1.1 MCU芯片选型
        4.1.2 STM32F407最小系统设计
    4.2 人机交互方案选型及电路设计
        4.2.1 人机交互方案选型
        4.2.2 串口屏电路设计
    4.3 ADC选型及模拟电路设计
        4.3.1 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及采样电路的选型
        4.3.2 模拟电路的设计
    4.4 温度测试方案选型及电路设计
        4.4.1 温度测试方案选型
        4.4.2 DS18B20电路设计
    4.5 测距方案选型及电路设计
        4.5.1 测距方案选型
        4.5.2 对射式超声波电路设计
    4.6 其他电路设计
        4.6.1 隔离电源电路设计
        4.6.2 隔离芯片选型及电路设计
        4.6.3 存储电路设计
        4.6.4 继电器驱动电路设计
5 磁疗仪系统电力电路设计
    5.1 功率开关管驱动电路设计
        5.1.1 开关管与驱动电路的选择
        5.1.2 MOSFET驱动电路设计
    5.2 逆变输出滤波器参数设计
        5.2.1 LC二阶低通滤波器参数的确定
        5.2.2 滤波电容对感性负载中通过电流的影响
    5.3 缓冲电路(Snuber)设计
        5.3.1 缓冲电路选型
        5.3.2 缓冲电路参数确定
    5.4 继电器触点灭弧
6 磁疗仪系统软件设计
    6.1 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
    6.2 系统任务分解
        6.2.1 系统核心参数详解
        6.2.2 系统任务划分
    6.3 治疗相关任务设计
        6.3.1 LCD示任务设计
        6.3.2 磁疗环定位任务设计
    6.4 SPWM任务设计
7 磁疗仪系统调试
    7.1 驱动波形调试
        7.1.1 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7.1.2 驱动波形调试
    7.2 输出电压电流波形调试
        7.2.1 输出电压波形及THD测试
        7.2.2 输出电流波形测试
    7.3 磁感应强度调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交变磁场治疗仪照片
附录B 交变磁场治疗仪主控电路板实物
附录C 交变磁场治疗逆变电路板实物
附录D 交变磁场治疗MCU最小系统电路原理图
附录E 交变磁场治疗仪隔离电源原理图
附录F 交变磁场治疗仪逆变桥原理图
致谢

(2)基于IEEE1451.2标准的输电线路泄漏电流在线检测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论文相关内容的研究进展
        1.2.1 绝缘子泄漏电流的检测技术
        1.2.2 IEEE1451 智能传感器接口技术及发展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1451.2 标准的泄漏电流在线检测模型
    2.1 引言
    2.2 输电线路在线检测系统的总体框架
    2.3 输电线路现场检测系统的功能模型
        2.3.1 输电线路绝缘子故障机理分析
        2.3.2 STIM 的功能模型
        2.3.3 NCAP 对象模型的功能分析
    2.4 输电线路远程管理系统的设计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输电线路智能传感模块的设计
    3.1 引言
    3.2 基于IEEE1451.2 的智能传感模块总体结构
        3.2.1 智能传感器模块的硬件结构
        3.2.2 智能传感器模块的软件结构
    3.3 泄漏电流检测单元的设计
        3.3.1 高精度泄漏电流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的设计
        3.3.2 综合滤波模块的设计
    3.4 基于32 位DSP 的中央控制模块设计
        3.4.1 32 位DSP 中央处理模块
        3.4.2 高精度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
        3.4.3 TII 接口单元
        3.4.4 USB 接口单元
    3.5 智能变送器电子数据表格TEDS
        3.5.1 TEDS 的功能分析与信息配置
        3.5.2 TEDS 的软硬件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适配器NCAP 的功能实现
    4.1 引言
    4.2 NCAP 的硬件设计方案
        4.2.1 NCAP 的总体硬件架构
        4.2.2 NCAP 关键模块的硬件设计
    4.3 NCAP 操作系统的建立
        4.3.1 嵌入式系统平台及编译环境的构建
        4.3.2 嵌入式系统的裁剪与移植
    4.4 NCAP 的层次软件设计
        4.4.1 NCAP 软件的总体设计
        4.4.2 底层接口驱动设计
        4.4.3 NCAP 应用层软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输电线路后台远程管理系统的设计
    5.1 引言
    5.2 远程数据服务器应用程序设计
    5.3 基于WEB 的输电线路管理软件客户端
        5.3.1 SQL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5.3.2 WEB 服务器管理软件的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6.1 引言
    6.2 现场实验平台的介绍
    6.3 单元系统的实验与分析
        6.3.1 STIM 的采集与处理实验
        6.3.2 NCAP 的无线通信功能实验
        6.3.3 后台管理系统的压力测试实验
    6.4 基于IEEE1451.2 的输电线路在线检测系统的总体实验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电力牵引交流传动试验台控制系统硬件的分析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2. 交流传动试验台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试验台的体系结构
    1.1 试验台原理及构成
        1.1.1 试验台概述
        1.1.2 系统原理
        1.1.3 试验台主要设备
        1.1.4 试验台主电路结构
    1.2 试验台控制电源电路结构
        1.2.1 控制电路电源结构
        1.2.2 仪表与风扇电源电路结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试验台使用的传感器
    2.1 电压传感器
        2.1.1 结构与工作原理
        2.1.2 性能与参数
    2.2 电流传感器
        2.2.1 电流传感器
        2.2.2 电流互感器
    2.3 转矩传感器
        2.3.1 结构与工作原理
        2.3.2 性能与参数
        2.3.3 选型方式
        2.3.4 插座引脚及功能
    2.4 转速传感器
        2.4.1 结构与工作原理
        2.4.2 转速测量原理
        2.4.3 性能与参数
    2.5 温度传感器
        2.5.1 结构与工作原理
        2.5.2 性能与参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显示仪表与主令电器
    3.1 显示仪表
        3.1.1 显示仪表的配置
        3.1.2 显示仪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2 主令电器
        3.2.1 主令电器的基本类型
        3.2.2 本系统主令电器的性能与参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控制电路板硬件分析
    4.1 主控电路
        4.1.1 核心芯片及外围
        4.1.2 模拟信号采样电路
        4.1.3 通信电路设计
        4.1.4 温度传感器接口电路
    4.2 驱动电路
        4.2.1 输入保护
        4.2.2 电源保护
        4.2.3 上电复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台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分析
    5.1 控制台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概述
    5.2 扭矩仪数据接收卡
        5.2.1 扭矩接口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5.2.2 扭矩接口卡性能与参数
    5.3 CAN 总线数据接口卡
        5.3.1 CAN 总线数据接口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5.3.2 CAN 总线数据接口卡性能与参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控制电路板的硬件改进设计
    6.1 控制电路板改进目标
    6.2 主控板硬件改进
        6.2.1 DSP 芯片介绍
        6.2.2 改进思路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低压电器监测保护装置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电机监测保护装置”设计概要
        1.2.1 硬件设计
        1.2.2 软件设计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2章 电机保护理论
    2.1 常用的保护方法
        2.1.1 过电流保护及堵转保护
        2.1.2 三相电流不平衡及缺相保护
        2.1.3 过热保护
        2.1.4 热冷却模型
        2.1.5 其它保护
    2.2 基于对称分量法的电动机保护理论
    2.3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电动机保护理论
    2.4 小结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及核心器件的选择
    3.1 同类装置的比较及技术指标分析
        3.1.1 同类各种保护装置的比较
        3.1.2 保护装置系统的技术指标
    3.2 电机常用的保护措施
    3.3 系统工作原理
    3.4 核心器件选择
        3.4.1 DSP技术的发展
        3.4.2 DSP芯片 TMS320F206
        3.4.2.1 TMS320C2XX芯片的特点
        3.4.2.2 TMS320C2XX芯片的结构
        3.4.2.3 TMS320F206芯片简介
        3.4.3 ADC芯片的选择
    3.5 小结
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时钟电路
    4.2 复位电路
    4.3 存储器接口电路
    4.4 ADC接口电路
    4.5 液晶显示接口电路
    4.6 通信电路及温度接口电路
    4.7 备用 USB接口电路
    4.8 键盘电路
    4.9 电源电路
    4.10 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4.11 小结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DSP系统开发环境
    5.2 故障模型处理程序设计
    5.3 ADC通信部分程序设计
    5.4 液晶显示程序设计
    5.5 键盘扫描程序设计
    5.6 小结
第6章 系统调试
    6.1 硬件调试
    6.2 软件调试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附录2 监测保护装置的电原理图
附录3 监测保护装置的印刷板及初始样品照片

(5)智能压电柔性板多输入多输出振动主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柔性板振动控制研究背景
    1.2 智能柔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压电智能柔性结构分析
    2.1 压电材料的基本特性
        2.1.1 压电效应
        2.1.2 压电方程
    2.2 一维压电梁结构分析
        2.2.1 压电元件一维传感方程
        2.2.2 压电梁驱动结构分析
    2.3 二维压电智能板结构分析
        2.3.1 压电板二维感传方程
        2.3.2 压电薄板驱动结构分析
    2.4 压电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压电传感器与驱动器的布置
    3.1 传感器/驱动器优化布置方法
        3.1.1 D 优化准则
        3.1.2 D 优化布置的本质
        3.1.3 模态力准则
        3.1.4 传感器/驱动器位置优化小结
    3.2 柔性悬臂板 ANSYS 模型分析
        3.2.1 模态分析
        3.2.2 模态应变分析
    3.3 弯曲模态和扭转模态控制通道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柔性板振动控制律设计
    4.1 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方法
        4.1.1 基于精确模型的控制方法
        4.1.2 自适应控制方法
    4.2 基于特征建模的柔性板自适应控制
        4.2.1 特征建模思想
        4.2.2 柔性悬臂板二维特征建模
        4.2.3 基于特征模型的自适应控制
        4.2.3.1 特征模型的参数估计
        4.2.3.2 基于特征模型的控制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柔性板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实现
    5.1 硬件系统组成
        5.1.1 压电传感器/驱动器
        5.1.2 数据采集卡
        5.1.3 功率放大器
        5.1.4 低通滤波器
        5.1.5 控制计算机
    5.2 软件系统
        5.2.1 软件界面
        5.2.2 数据采集卡输入/输出控制设置
        5.2.3 自适应控制程序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柔性板振动主动控制实验
    6.1 模态参数识别
    6.2 振动控制实验
        6.2.1 一阶和二阶弯曲振动控制
        6.2.2 一阶扭转振动控制
        6.2.3 弯/扭二维耦合振动控制
    6.3 实验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6)用TMS320F206的ASP实现1-Wire总线温度传感器接口(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用UART方式模拟1-Wire总线时序
2 TMS320F206的ASP控制及与1-Wire总线的硬件连接
3 结束语

四、用TMS320F206的ASP实现1-Wire总线温度传感器接口(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TM32F4的交变磁场治疗系统研究[D]. 李乾坤.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 [2]基于IEEE1451.2标准的输电线路泄漏电流在线检测系统研制[D]. 刘哲.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3]电力牵引交流传动试验台控制系统硬件的分析改进[D]. 梁一飞. 大连交通大学, 2008(04)
  • [4]低压电器监测保护装置的开发[D]. 刘兵. 郑州大学, 2005(08)
  • [5]智能压电柔性板多输入多输出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 袁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05)
  • [6]用TMS320F206的ASP实现1-Wire总线温度传感器接口[J]. 袁华,陈仁文. 电子工程师, 2004(01)

标签:;  ;  ;  ;  ;  

用TMS320F206的ASP实现1-Wire总线温度传感器接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