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例无偿献血者不合格血液分析及意义

294例无偿献血者不合格血液分析及意义

一、无偿献血人群294例血液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其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彭海波[1](2014)在《血清新喋呤浓度筛查以提高输血安全性意义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输血是当前临床多种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方法,也是患者获得血液的唯一途径,但输血仍存在较多隐患。为保证输血安全,避免疾病经血液传播,必须加大血液筛查工作力度,因此增加新的血液筛查内容显得尤为必要。新喋呤(neopterin, NPT)水平可以间接反映体内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状态,从而间接反映机体被病毒感染的潜在可能性。NPT改变早于其它血液筛查指标,因此NPT在血液筛查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拟通过对无偿献血者血清NPT浓度的检测,确立本地区健康人群血清NPT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并与其他血液筛查指标比较,拟探讨血清NPT浓度作为无偿献血者筛查指标的可能性和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岳阳地区12562名随机无偿献血者进行血清NPT浓度检测,获得岳阳地区健康人群血清NPT浓度正常值参考范围,并与无偿献血者常规血液筛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常规血液筛查项目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C,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HIV antibody,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抗-TP)检测,其中ALT采用速率法检测,其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检测,分析结果差异原因与血清NPT浓度的关系。结果:1.通过选定2000名健康人群,计算出本地区健康人群血清NPT浓度正常值范围为<7.95nmol/L。2.12562名随机献血者中,血清NPT浓度筛查不合格率为3.02%,而常规血液筛查不合格率为1.75%,两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3.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人群中血清NPT浓度不合格率无显着性差异。4.380例血清NPT浓度不合格献血者中包括了所有220例常规筛查不合格献血者,血清NPT浓度筛查不合格而常规筛查合格献血者有160名,经追踪和随访,证实160名献血者中有8名曾经感染过病原体或具有潜在危险性。结论:1.岳阳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清NPT浓度正常值范围为<7.95nmol/L(99.5%正常值,单侧)。2.常规血液筛查中不合格献血者中血清新喋呤浓度水平全部升高。3.血清NPT浓度不受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身体质量指数等非特异性因素影响,可作为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之一。4.血清NPT浓度检测可用于潜在危险性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从而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

赵俊鹏[2](2014)在《血液病毒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献血者血样进行酶联免疫检测与核酸PCR荧光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分析血样误检的原因。方法:对唐山市中心血站30315例献血者血样进行HBsAg、HCVAb和HIVAg-Ab二次酶联免疫筛查,酶免阴性和阳性的血样分别在HAMILTON STAR加样仪上实现血液样本汇集,用EZbead System-32核酸提取仪提取样本核酸,以ABI7500荧光定量PCR仪做HBV、HCV和HIV病毒核酸扩增检测,计算酶免检测漏检率,对漏检血样做HBV两对半免疫检测和罗氏病毒含量定量测定,并追踪漏检血样患者。对HBV、HCV、HIV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做统计学分析,同时对酶联免疫法实验的相对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初步确认。结果:在30315份献血者血样中,对29852份献血者二次酶联免疫法筛查及转氨酶和螺旋体检测合格的血样进行核酸检测,发现15份HBV DNA阳性血样,漏检率是0.50‰。对漏检血样进行两对半检测和罗氏定量检测,结果为:HBsAg均为阴性,7份HBsAb阳性,1份HBeAg阳性,7份HBeAb为阳性,11份HBcAb为阳性,其中1份血样HBV罗氏定量为2520IU/mL,Ct值与罗氏定量检测对数值相关系数r=-0.82761。一年后追踪检测9份患者血样,6份酶免检测阳性。HBV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是2.78‰和2.21‰,HIV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是1.37‰和0.05‰,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二次酶联免疫技术的血液筛查初步确认灵敏度是90.07%,特异度是99.95%。结论:1.以病毒PCR磁珠检测与罗氏定量核酸检测确证实验为参照,现行的二次酶联免疫技术的血液筛查存在部分HBV漏检;2.二次酶联免疫技术的血液筛查初步确认相对灵敏度较低,相对特异度较高,有待进一步提高试剂灵敏度,同时减少假阳性结果的出现;3.酶联免疫检测与核酸检测各有优缺点,可以在临床的输血安全检测中互补应用。

孟凡云,林荣路,王夕刚,李雪梅,刘金娜[3](2013)在《某市献血人群谷丙转氨酶情况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潍坊市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影响因素及献血时段等进行调查分析,并对ALT街头初筛干式化学法检测值与实验室速率法检测值对比。方法对潍坊市2012年1月至10月无偿献血者ALT街头不合格者的样本进行实验室速率法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街头初筛ALT不合格率为13.20%,经ALT初筛后,能血液不合格率从5.21%降低到3.11%,因ALT导致的不合格率从72.57%降低到44.33%;ALT不合格的男女性别所占比例分别为93.82%和6.18%,初筛前后基本一致;ALT不合格的可能影响因素主要与饮酒、过度劳累有关;初筛前,ALT不合格比例每月起伏较大,而初筛后,ALT不合格比例比较均衡;ALT不合格者街头干式化学法测定平均值与实验室检测平均值分别为61.84和66.71,二者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街头ALT初筛,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减少因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浪费,其意义不仅在经济效益上,更重要的还是在社会效益上,能够更科学合理地利用血液这一宝贵的爱心资源,为患者服务。

刘勇[4](2012)在《真空采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探讨及护理对策》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调查分析真空采血标本不合格的护理因素,探讨相关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真空采血不合格血液标本36例,分析导致标本不合格的护理原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应用于实验组(2010年2月~2011年2月的2135例献血者)的真空采血过程中,观察应用护理对策后的标本合格率。结果实验组真空采血标本不合格共7例,标本合格率为99.67%;不合格原因为ALT检测不合格4例、采血量不足2例、标本溶血1例。结论造成真空采血标本不合格的护理因素有许多方面,通过加强对采血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护理技能,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并严格实施,有利于降低因护理因素所导致的血液标本不合格现象。

李天官[5](2012)在《湖南省益阳市2009-2011年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人群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益阳市2009-2011年期间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人群的特征,为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统计2009-2011年期间湖南省益阳市中心血站采供血工作数据和业务档案、献血者征询表和回访记录,抽取每年2月、5月、8月、11月的无偿献血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共23445名。对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人群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献血目的、献血服务需求等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1.2009年-2011年期间,益阳市的无偿献血平均献血率为0.50%。益阳市2009年-2011年期间的血液检测平均不合格率为5.2%(95%CI:5.19,5.21)。2.在ALT的检测结果中,男性的不合格率高于女性(χ2=137.986,P<0.05);不同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不同(χ2=178.154,P<0.05),25岁-34岁年龄段(不合格率为2.7%)和35岁-44岁年龄段(不合格率为2.8%)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高,18岁-24岁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低(不合格率为0.2%);不同职业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也不同(χ2=123.399,P<0.05),自由职业者的不合格率最高,为3.5%,军人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不同学历献血人群的ALT检测的不合格率不同(χ2=86.286,P<0.05),学历为初中者的不合格率最高,为3.3%,学历为大专者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8%。3.在HBsAg的检测结果中,男性的不合格率高于女性(χ2=4.808,P<0.05);不同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不同(χ2=44.757,P<0.05),35岁-44岁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高,为2.3%,18岁-24岁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9%;不同职业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也不同(χ2=256.564,P<0.05),自由职业者的不合格率最高,为4.2%,军人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不同学历献血人群的HBsAg检测的不合格率不同(χ2=96.173,P<0.05),学历为初中者的不合格率最高,为3.7%,学历为大专者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7%。4.在抗-HCV的检测结果中,男性的不合格率为2.1%,女性的不合格率为0.9%,男性和女性献血者的抗-HCV不合格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564,P=0.109);不同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不同(χ2=155.410,P<0.05),45岁-55岁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高,为2.8%,35岁-44岁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3%;不同职业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也不同(χ2=58.244,P<0.05),自由职业者和个体经商户的不合格率最高,其不合格率均为1.6%,军人的不合格率最低,不合格率为0%;不同学历献血人群的抗-HCV检测的不合格率不同(χ2=96.173,P<0.05),学历为小学及以下者的不合格率最高,为2.1%,学历为初中者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4%。5.抗-HIV的检测结果中,男性的不合格率为0.01%,女性的不合格率为0.04%,男性和女性献血者的抗-HCV不合格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x2=0.408,P=0.523);18岁-24岁、25岁-34岁、35岁-44岁、45岁-55岁年龄段的不合格率分别为0.03%、0.03%、0.07%和0.07%,7.不同年龄段献血者的不合格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315,P=0.510);不同职业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284,P=0.625);不同学历献血人群的抗-HIV检测的不合格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x2=3.534,P=0.473)。6.在TP的检测结果中,男性的不合格率为2.6%,女性的不合格率为0.3%,男性和女性献血者的不合格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9,P=0.625);不同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不同(x2=21.527,P<0.05),18岁-24岁、25岁-34岁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高,分别为1.1%和1.0%,45岁-55岁年龄段的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3%;不同职业的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284,P=0.625);不同学历献血人群的抗-HCV检测的不合格率不同(χ2=49.129,P<0.05),学历为初中者的不合格率最高,为1.9%,学历为本科及以上者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6%。7.不同献血量献血者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不同(χ2=7.341,P<0.05),献血量为300ml者的不合格率高于献血量为400ml者的不合格率。不同献血次数献血者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不同(χ2=1278.680,P<0.05),献血次数为3次者的不合格率低于献血次数为2次和1次的献血者。8.检测合格者和不合格者的献血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检测合格者中,献血目的主要是奉献爱心,占71.0%;在检测不合格者中,献血目的主要是健康检查,占72.0%。在检测合格者与不合格者对献血服务需求的比较中,献血服务流程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9.274,P<0.05),在献血服务流程的四个方面中,检测合格者在“交通便利的市区多增加采血点”这个方面的需求比检测不合格者大。结论:1.益阳市2009年-2011年期间的平均献血率为0.50%。益阳市2009年-2011年期间血液检测的平均不合格率为5.2%(95%CI:5.19,5.21)。2.ALT和HBsAg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人群以男性、25-44岁、初中文化程度者为主;抗-HCV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人群以45-55岁、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为主;TP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人群以男性、25-34岁、初中文化程度者为主。3.检测合格献血者的献血目的主要为奉献爱心,检测不合格献血者的献血目的主要为健康检查。

宋秀萍[6](2010)在《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的现状、人群分布及血液检测结果,并进一步分析血液检测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乌鲁木齐地区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输血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8年1月份和5月份的所有献血员一般资料及五项指标ATL、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如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献血次数等。结果:26262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917人次,血检不合格检出率为3.5%,检出率在年度、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职业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2008年度、男性、35岁~年龄段、维吾尔族、小学及以下学历和已婚献血者检出率较高。血液五项检测指标不合格检出率分别为ATL(1.2%)、HBsAg(0.7%)、抗-HCV(0.8%)、抗-HIV(0.2%)、梅毒抗体(0.6%),检出率在性别分布中除抗-HCV和梅毒外,其余三项(ALT、HBsAg、抗-HIV)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中除抗-HIV外,其余指标不合格检出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婚姻状况分布中ALT和梅毒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民族分布中仅梅毒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维族最高(2.4%)。献血1、2、≥3次者血液不合格检出率分别为4.8%、2.2%、1.2%,献200ml、300ml、400ml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检出率分别为3.9%、3.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①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献血量、献血次数和BMI(体重指数)等是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合格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②性别、年龄、职业、献血量、献血次数和BMI等是献血者ALT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③性别、年龄、职业和献血次数等是献血者HBsAg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④年龄、婚否、文化程度和献血次数等是献血者抗-HCV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⑤性别和献血次数是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⑥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次数等是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近年来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检出率仍居较高水平。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次数间不合格检出率有明显的差异,是影响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加强血液知识宣传和献血者血源性疾病检测,提倡女性、重复献血者、高文化程度人群献血是保证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朱晨光,吴钟铃,张红,黄辉[7](2001)在《无偿献血人群294例血液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其意义》文中认为

冯霞[8](2017)在《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艾滋病匿名尿液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经性传播HIV已经成为全球趋势,目前中国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经性传播的比例已经超过90%,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感染率最高,且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此外,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人数也逐年增多。MSM及青年学生成为近年来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最具感染风险的人群。虽然针对以血清学检测为基础的艾滋病实验室网络遍布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采供血及妇幼等系统艾滋病免费检测也已实施多年,但高危人群检测效率不高。2015年全国检测数据显示,检测总人次数高达1.44亿,几乎占了全球艾滋病年度检测总量的三分之一,而MSM人群检测总人次数仅约为46万。主要原因在于:1、高危人群害怕受到歧视、对隐私保护有特别需求,不愿意前往机构检测。2、高危人群感觉麻烦,主动检测意愿低下。3、艾滋病检测从初筛到确证,平均需要花费1-2周以上的时间,亦是影响高危人群是否进行检测的重要原因。上述原因导致高危人群主动检测率低,还有部分人即使进行了检测也不回来领取检测报告,感染者知晓率有限。艾滋病检测使用最多的生物学样本为血液样本,近些年唾液检测方法的应用也逐渐增多。除血液和唾液检测方法之外,尿液是另一种可以检测HIV-1抗体的有效样本,因其具有非传染性,采样无创、方便,无污染等优点,已经成为HIV抗体检测的新方式。本研究拟利用尿液样本的优势,以提高MSM人群主动检测意愿和促进该人群主动检测为目的,以保密、准确、安全为切入点,开展基于医疗APP的艾滋病创新性匿名尿液传递检测研究,旨在提高MSM人群主动检测的可接收性和可及性,为2020年实现艾滋病预防控制第一个90%目标,即90%的HIV感染者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提供创新方法和技术支撑。研究内容一、评估尿液样本经邮寄传递后用于HIV-1抗体检测的可行性。为便于尿液样本的安全传递,研究中采用专用尿液采集器保存尿液。本部分针对使用尿液采集保存尿液是否适用邮寄传递检测进行实验室性能及临床性能评价,主要包括尿液基础评估盘检测、均一性稳定性评估、使用/不使用尿液采集器采集器是尿液中HIV-1抗体检测结果一致性评估、使用尿液采集器保存的尿液经邮寄前后尿液中HIV-1抗体检测结果一致性评估,以及在不同人群尿液样本中进行HIV-1抗体检测的临床性能评估。二、调查高危人群对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艾滋病匿名尿液检测的可接受性。通过对北京MSM人群及HIV感染高流行地区某高校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最近1年是否做过HIV检测、未检测原因、愿意选择的HIV样本类型、使用尿液检测艾滋病的优点、匿名尿液传递检测所关心的因素、检测地点”等信息,研究MSM人群和高校学生对艾滋病匿名尿液HIV-1抗体检测的可接受性。三、在高危人群中开展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艾滋病匿名尿液检测模式应用研究。在高校学生(广西省某大学)和MSM人群(北京市石景山区、江西省南昌市)中开展艾滋病尿液匿名HIV-1抗体检测。研究各种检测模式现场应用可接受性、可行性及可及性。研究方法―、尿液采集器实验室性能评价利用SPSS.19.0软件,将尿液基础评估盘检测结果与靶值比较;均一性评估:检测批内和批间(CV%),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使用不同尿液采集器保存相同尿液后对尿液中HIV-1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稳定性评估:检测不同温度下(-20℃、4℃、室温和37℃)尿液采集器保存尿液中HIV-1抗体S/CO值随着时间的延长的变化规律,采用t检验,研究尿液采集器的最佳保存温度和有效期间;采用Kappa检验,比较采集器保存尿液经邮寄传递前后的尿液样本HIV-1抗体检测结果一致性。二、尿液经传递检测的临床评价通过采集不同人群的血液和尿液配对样本,以血液中HIV抗体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应用SPSS.19.0软件,计算尿液HIV-1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较尿液样本经传递后的抗体检测结果与血液确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评估尿液HIV-1抗体检测的临床可靠性。三、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艾滋病匿名尿液检测的可接受性调查研究针对调查问卷“性别、年龄、最近1年是否做过HIV检测、未检测原因、愿意选择的HIV样本类型、使用尿液检测艾滋病的优点、匿名尿液传递检测所关心的因素、检测地点”等信息,在校大学生采用人工录入EXCEL数据库,MSM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在线“调查派在线网络调查系统”实时收集后,导出为EXCEL数据库。调查数据应用EXCEL2007,SPSS19.0软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人口学及性行为特征与检测意愿之间的关联性。四、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艾滋病尿液匿名检测模式现场应用研究根据服务包发放方式分为4种模式:(1)网络预约;(2)药店摆放;(3)现场检测,即现场采集,留样检测;(4)带走寄回,即现场带走采集器,回寄样本。计算不同模式下尿液样本回收率、尿液HIV-1抗体筛查阳性率以及结果查看率,应用SPSS19.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模式下以上各指标的差异。研究结果1、尿液采集器实验室性能评价使用尿液采集器保存的样本经基础尿液检测盘检测,10份阴性参考品尿液HIV-1抗体S/CO值小于1;8份阳性参考品S/CO值均大于;4份检出限参考品中3份S/CO值大于1;精密度检测CV为3.8%,结果均符合要求;均一性检测:低值质控品A批内和批间CV值分别为8.0%和13.7%,高值质控品B样本批内和批间CV值分别为6.0%和11.6%;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A=0.28,PA=0.60>0.05,FB=0.69,PB=0.4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稳定性检测:尿液采集器保存尿液,-20℃、4℃、室温和37℃下保存7天时,t检验结果P值分别为0.49、0.62、0.82和0.2,不具统计学意义。37℃保存9天时检测具有显着性差异(P=0.02,<0.05)。-20℃和4℃下保存的样本1年时尿液HIV-1抗体检测S/CO值结果进行t检验,P值均大于0.05。比较240例尿液采用尿液采集器保存的尿液经邮寄传递前后尿液HIV-1抗体检测结果一致性。Kappa值=0.96>0.75,尿液样本经邮寄前后尿液HIV-1抗体结果的一致性好,对K值进行假设检验,P=0.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邮寄前后尿液HIV-1抗体结果存在一致性。2、尿液经传递检测的临床评价1213份来自静脉注射吸毒人群(Injecting Drug Users,IDU)、MSM、健康体检人群以及HIV抗体阳性未经抗病毒治疗人群的尿液用于HIV抗体筛查临床应用性能评估。尿液HIV抗体检测灵敏度为97.3%(250/257),特异性为99.1%(947/956),与血液HIV抗体诊断的符合率为98.7%。尿液HIV抗体检测各人群灵敏度为94.3%~100%,特异度为95.4%~100%,其中吸毒人群最低,为95.4%。HIV抗体阳性、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灵敏度为88.7%(86/97),显着低于其他人群。3、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艾滋病匿名尿液检测的可接受性调查研究在校大学生中参与问卷调查者共500人,回收调查问卷468份,问卷回收率为 93.6%(468/500)。其中,男生占 33.12%(155/468),女生占 66.9%(313/468)。96.6%(452/468)的学生未接受过HIV检测,其原因主要是“觉得自己不可能感染HIV”(58.9%,269/457)和“不知道在哪里检测(32.4%,148/457)”。选择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检测的学生分别占65.8%(308/468)、60.9%(285/468)和37.0%(173/468)。有84.2%(390/463)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艾滋病匿名尿液检测模式,其余学生表示不愿意接受此模式学生,主要因为以“标本采集过程麻烦”和“担心准确性”为主,分别占59.0%(59/100)和37.0%(37/100)。对于匿名检测的关心因素,最关心的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69.0%,323/468),其次为“检测后的咨询及后继服务是否到位”(39.5%,185/468),随后为费用和等待结果的时间。结果等待时间依次为7天(33.8%,158/468)、3天(29.3%,137/468)和 5 天(28.2%,132/468);可接受价格选择 100-150 元最多,占 63.0%(282/468)。MSM人群有效调查问卷665份,主要为18-25岁年轻人,占56.2%(318/566)。58.5%(331/566)的参与者没有进行过HIV检测,其原因主要是“觉得自己没有可能感染”(69.1%,163/236)。选择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检测的人分别占73.5%(416/566)、62.5%(354/566)和 61.8%(350/566)。对于匿名尿液检测的关心因素,最关心的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85.0%,481/566),其次为费用(46.3%,262/566)和等待结果时间(39.8%,225/566)。选择结果等待时间最多为3天(64.1%,363/566);可接受价格选择100-150元最多,占78.8%(446/566)。4、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艾滋病尿液匿名传递检测现场应用研究4.1在校大学生艾滋病尿液匿名传递检测应用研究发放300人份匿名尿液检测服务包,共寄回16只尿液采集器,回收率为5.3%(16/300)。经检测16份尿液样本HIV-1抗体均为阴性,HIV-1抗体初筛阳性率为0。4.2 MSM人群艾滋病尿液匿名传递检测应用研究网络预约模式发放130人份匿名尿液检测服务包,回收率为86.9%(113/130);尿液HIV-1抗体初筛阳性率28.3%(32/113)。检测结果总查询率为 78.7%(83/113)。药店摆放模式发放294人份匿名尿液检测服务包,回收率为73.5%(216/294),尿液HIV-1抗体初筛阳性率19.4%(42/216)。检测结果总查询率为 93.1%(195/216)。现场检测模式发放59人份匿名尿液检测服务包,回收率为100%(59/59),尿液HIV-1抗体初筛阳性率6.8%(4/59)。检测结果总查询率为90.1%(48/59)。带走回寄模式发放569人份匿名尿液检测服务包,回收率为67.2%(405/569),尿液HIV-1抗体初筛阳性率13.3%(54/405)。检测结果总查询率为 58.1%(248/405)。研究结论1、使用尿液采集器保存尿液,尿液HIV-1抗体检测结果均一性好;37℃可保存一周,室温下可保存1个月,4℃或-20℃可保存1年,且不影响尿液HIV-1抗体的检测结果,可用于邮寄传递检测,但在不同人群中检测灵敏度存在差异,不适用于已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调查问卷中,在校大学生和MSM人群对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艾滋病匿名尿液传递检测模式具有较高的接受意愿。3、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艾滋病尿液匿名传递检测模式具有可操作性,易被高危人群接受,具有较高的可及性。4、基于医疗APP的匿名尿液检测可以有效促进MSM人群主动检测,较常规检测策略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可以作为实现第一个90%的有效技术手段。

林琳[9](2010)在《山东省HIV抗体阳性感染者首次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与健康人群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检测山东省健康人群及HIV抗体阳性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初步建立山东省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及传播途径的HIV抗体阳性感染者初诊时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研究HIV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的变化规律,为判断HIV感染后病情进展、残存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评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以及免疫系统的康复等方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山东省某医院健康体检及无偿献血人员为健康人群调查对象,以山东省2004-2009年确证的HIV抗体阳性者为HIV抗体阳性感染者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直报获取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感染者随访资料及实验室资料。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和生物安全的要求采集静脉全血5ml,EDTAK3防凝,室温下保存和运送样品,并于12小时内使用美国BD公司MultiTEST三色CD4FITC/CD8 PE/CD3 PerCP试剂、TruCount绝对计数管、FACS溶血素及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正常人群及HIV抗体阳性感染者人群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数及细胞百分率,并计算CD4+/CD8+比值。每次实验均加入标准质控品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与结果的可信性。分别将正常人群及HIV抗体阳性感染者人群按年龄、性别及传播途径进行分组,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随访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与比较。结果:1.建立山东省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的正常参考值范围:1.1山东省不同年龄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山东省不同年龄组间CD3+、CD3+CD4+细胞数体有显着性差异(F=3.246、2.763,P<0.05),不同年龄组CD3+、CD3+CD4+、CD3+CD8+百分比及CD3+CD8+:细胞数和CD4+/CD8+无显着性差异(F=0.453、1.892、0.385、2.197、1.892,P>0.05)。1.2不同性别山东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女性CD3+与CD3+CD4+细胞数显着高于男性(t=2.592、2.767,P<0.01);不同性别间CD3+、CD3+CD4+百分比、CD3+CD8+的细胞数与百分比及CD4+/CD8+无显着性差异(t=1.823、1.682、0.676、1.380、0.107,P>0.05)。1.3不同年龄组内不同性别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20-29岁组CD3+细胞数、百分比,CD3+CD4+细胞数、百分比,CD3+CD8+细胞数及30~39岁组CD3+CD8+百分比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8.799、2.197、7.839、4.431、2.400,P<0.05),均为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别细微。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山东省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95%参考值范围尽管个别项目存在差异,但差别细微,故可合并性别、年龄,以百分位数法建立山东省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95%参考值范围:CD3+百分含量(%):47.05-82.00;CD3+细胞数(个/u 1):800.08-2189.73;CD3+CD4+百分含量(%):24.03~51.98;CD3+CD4+细胞数(个/μ1):433-1179.80;CD3+CD8+百分含量(%):14.00-44.00;CD3+CD8+:细胞数(个/μ1):246.10-1098.98;CD3+CD4+/CD3+CD8+: 0.72~3.06。1.5山东省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95%参考值范围与其它地区、民族及国家健康人群的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比较相同仪器、相同染色方法及设门方式,研究对象例数越多,各项指标的参考值范围越接近。南北方汉族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参考值范围波动不大,与新加坡文献报道范围接近。汉族人群CD3+、CD3+CD4+、CD3+CD8+的细胞数均略高于南方彝族、傣族、壮族人群,而百分比略低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BD公司试剂盒给出的参考值范围更接近欧美人群的检测结果,且CD3+百分比及细胞数、CD3+CD4+百分比及细胞数均高于其他14个地区与民族,而CD3+CD8+百分比及细胞数差异不显着。2.山东省HIV抗体阳性感染者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2.1山东省HIV抗体阳性感染者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检测结果显示,1271例HIV抗体阳性感染者CD3+T淋巴细胞数的均值为1592.856个/μL,CD4+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的均值为17.545%,CD4+T淋巴细胞数的均值为389.107个/μL,CD8+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为55.094%,CD8+T淋巴细胞数均值为1102.533个/μL,CD4/CD8比值的均值为0.382。HIV抗体阳性感染者的CD3+T淋巴细胞数、CD8+T淋巴细胞数和百分比均高于正常人,而CD4+T淋巴细胞数、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人。2.2山东省HIV抗体阳性感染者感染途径分析此次调查的人群,≤19岁年龄组中,0-8岁感染者感染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20-29岁年龄组感染途径中,虽以异性传播为主,但同性传播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静脉吸毒人群中以少数民族居多,均为外省籍感染者迁入我省。其中配偶间传播途径感染的患者,其配偶大多为外来妇女或外来妇女前夫为HIV抗体阳性感染者。30-39岁年龄组以异性传播为主,配偶间传播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段。40~49岁年龄组以异性传播途径为主,其中采血(浆)途径感染者较多,均为90年代初通过中原地区有偿献血途径感染者;配偶间传播途径感染者多为通过采血(浆)途径感染者的配偶。40~49岁年龄组中汉族占多数。50-59岁年龄组以采血(浆)途径为主,配偶间传播途径感染者多为通过采血(浆)途径感染者的配偶。50-59岁年龄组中汉族占多数。≥60岁年龄组感染者均为汉族。感染者以采血(浆)途径为主。2.3山东省HIV抗体阳性感染者不同传播途径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不同传播途径组HIV抗体阳性感染者CD3+T、CD4+T及CD8+T淋巴细胞数血液途径与性传播途径及母婴途径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P<0.01),性途径与母婴途径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P<0.01);母婴途径与传播途径不详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1)。通过均数比较发现母婴传播途径的CD3+T、CD4+T、CD8+T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其他传播途径。不同传播途径组HIV抗体阳性感染者的CD4+T、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将血液传播途径细分为采血(浆)、静脉吸毒及输血/血制品传播,性传播细分为配偶间传播、同性传播、异性传播后分析发现,血液传播途径中,静脉吸毒途径与输血/血制品途径之间的CD3+T、CD4+T、CD8+T淋巴细胞数存在显着差异(均为P<0.01);性传播途径中,配偶间传播与同性传播途径之间的CD3+T、CD8+T淋巴细胞数存在显着性差异(均为P<0.01)。2.4山东省不同民族HIV抗体阳性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汉族与少数民族HIV抗体阳性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总体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经血液传播途径感染的汉族与少数民族HIV抗体阳性感染者的CD3+T淋巴细胞数、CD4+T淋巴细胞数及百分比、及CD8+T淋巴细胞数之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均为P<0.05),且少数民族HIV抗体阳性感染者的上述各项均值均高于汉族HIV抗体阳性感染者的同项目均值。传播途径不详的汉族与少数民族HIV抗体阳性感染者的CD3+T、CD4+T及CD8+T淋巴细胞数之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均为P<0.05),且少数民族HIV抗体阳性感染者的上述各项均值均高于汉族HIV抗体阳性感染者的同项目均值。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汉族与少数民族HIV抗体阳性感染者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2)2.5山东省不同年龄组HIV抗体阳性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19岁年龄组与其他各组的CD3+T、CD4+T、CD8+T淋巴细胞数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均为P<0.01),且≤19岁年龄组的同项目均数都高于其他各年龄组。CD3+T淋巴细胞数20-29岁年龄组与30-39岁年龄组、40-49岁年龄组、50-59岁年龄组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均为P<0.01)。且30-39岁年龄组与40-49岁年龄组CD3+T淋巴细胞数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仅20-29岁年龄组与50-59岁年龄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41),均数比较50-59岁年龄组低于其他各年龄组。CD4+T淋巴细胞数20-29岁年龄组与40-49岁年龄组和50-59岁年龄组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均为P<0.01);30-39岁年龄组与40-49岁年龄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19岁年龄组与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年龄组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均为P<0.05)均数比较发现,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19岁年龄组低于其他各年龄组。CD8+T淋巴细胞数20~29岁年龄组与30-39岁、40-49岁年龄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均为P<0.05)。各年龄组CD4+/CD8+比值均无显着性差异(均为P>0.05)。均数比较CD4+/CD8+比值≤19岁年龄组高于其他各年龄组。2.6山东省不同性别HI、V抗体阳性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男性感染者CD3+T、CD4+T、CD8+T淋巴细胞数及CD8+百分含量均高于女性感染者;CD4+百分含量和CD4+/CD8+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IV抗体阳性感染者与正常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HIV抗体阳性感染者的CD3+T、CD8+T淋巴细胞数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正常人,CD4+T淋巴细胞数、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人。分年龄段比较HIV抗体阳性感染者与正常人群的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发现,≤19岁年龄组、20~29岁年龄组、30-39岁年龄组和50-59岁年龄组感染者的CD3+T淋巴细胞数、CD8+T及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值高于同年龄组正常人群,CD4+T淋巴细胞数、百分比和CD4/CD8比值的均值低于同年龄组正常人群。40-49岁年龄组感染者的CD8+T淋巴细胞数、百分比均值高于正常人群,CD3+T、CD4+T淋巴细胞数、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的均值低于正常人群。比较同性别HIV抗体阳性感染者与正常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发现:同性别HIV抗体阳性感染者的CD8+T淋巴细胞数、百分含量高于正常人群,而CD4+T淋巴细胞数、百分含量和CD4+/CD8+比值则低于正常人群。结论:1、根据检测的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合并性别、年龄,以百分位数法初步建立山东省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95%参考值范围,并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及不同国家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证明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地区、民族间有一定差异,本正常参考值的建立为研究山东省人群免疫指标及深入分析山东省HIV抗体阳性感染者免疫状态提供了基本数据。2、获得了近年来山东省HIV抗体阳性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分析发现,不同感染途径、不同年龄及民族和性别均可影响HIV抗体阳性感染者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3、分析比较了山东省HIV抗体阳性感染者与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证明随着病情发展,无论HIV抗体阳性感染者有无症状,HIV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侵犯是始终存在的,且与年龄、性别有关。进一步说明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是HIV感染后评判疾病进展的最好方式。

于世华[10](2015)在《教学的内在目的性—一位高中政治课教师的观念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一国家的教学内在目的性体现在课程目标上。课程目标最基础的来源是社会生活问题。在学科专家的建议中,课程目标被具有“实体形态”的学科知识悄悄替代了。这样,课程目标的实现问题就转化为,学习如何突破狭窄范围内的学科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及社会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的问题,但教师对课程知识开发的不断深入是以教师教学能超越国家考试评价为前提条件的。国家课程目标的实现试图通过课程评价作担保,事实上,课程评价突出表现为以选拔与淘汰为价值取向的考试评价,而考试评价是无法实现课程目标的。在教与评的较量中,知识评价被题意表征破解;能力评价被教师的解题策略破解:情感评价因隐含在评价标准中的行为密码的解密而显得无足轻重。课程目标在考试评价中仅存学科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二教学目标中应该有教师的教学意向,而教学意向的获得需要课程目标的规范。从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教学目标的生成需要教师经历知识观、过程观、价值观的知与行的磨合。探讨知识的育人价值离不开知识哲学。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将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群体主义知识观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揭示知识内在的问题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柏拉图式的知识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揭示知识内在的价值取向,领悟人的尊严。总结不同过程观的过程形式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性工程。基于过程目标的教学行动是共时态结构与历时态行动的交叉把握。任何一种教学过程都是由趋向结构的教材理解力与趋向选择的生活事件感受力的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师教学价值观的形成依赖于教学行动。基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行动就是学科教学的价值引导。学科教学的价值引导是在学科知识基础上挖掘知识内在的德性追求,将知识教学与价值引导结合起来,让价值引导推向道德自律的境界。教学目标体现了课程目标在教师主体中的完善程度,突出表现为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境界。三从教育目的的实践历程看,学习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归属。学习目标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让教学走向审美。如何做到学习目标的形质兼美?对学习目标的形式美而言。首先,学习目标的形式美要展现活生生的学生生命力;其次,学习目标的形式美要培育不同学生的多样性格;第三,学习目标的形式美要创造学生情感的表达形式。对学习目标的内容美而言。首先,学习目标的内容美要实施学生知识创造的学习;其次,学习目标的内容美要适应异质性学习结构;第三,学习目标的内容美要实现学生生活的道德扩展。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的德性养成。知识学习可以“转识成智”,也可以通过价值知识来扩展个体的生活经验,从而实现德性的养成。

二、无偿献血人群294例血液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其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偿献血人群294例血液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新喋呤浓度筛查以提高输血安全性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标本的保存
    3.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4. 实验方法
    5. 质量控制
    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按试剂盒NPT判定标准两种筛查方法结果比较
    2. 岳阳地区血清NPT浓度正常值参考范围的确立
    3. 按本地区NPT正常参考值判定标准两种筛查方法结果比较
    4. 160例NPT筛查不合格而常规筛查合格献血者的随访和跟踪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清新喋呤浓度检测应用于献血者筛选的现状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血液病毒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1.1.1 实验仪器
        1.1.2 实验材料
        1.1.3 实验试剂
    1.2 实验标本采集和汇集
        1.2.1 血液标本采集
        1.2.2 血液样本核酸检测汇集
    1.3 实验检测原理和流程
        1.3.1 实验检测原理
        1.3.2 实验检测流程
        1.3.3 实验数据分析
    1.4 结果
        1.4.1 实验结果汇总图
        1.4.2 酶免检测漏检率计算
        1.4.3 乙肝两对半免疫检测及 HBV 定量检测和 CT 值与罗氏定量对数值相关性分析
        1.4.4 追踪
        1.4.5 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的χ2检验;酶免检测相对灵敏度和特异度
    1.5 讨论
        1.5.1 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比较研究意义
        1.5.2 实验结果分析
        1.5.3 酶免检测技术与 NAT 检测技术应用前景与展望
    1.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核酸检测的重要意义
    2.2 HBV 检测
        2.2.1 HBV 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比较意义
        2.2.2 各地区 HBV 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概况
    2.3 HCV 检测
        2.3.1 HCV 酶联免疫与核酸检测比较意义
        2.3.2 各地区 HCV 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概况
    2.4 HIV 检测
        2.4.1 HIV 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比较意义
        2.4.2 各地区 HIV 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概况
    2.5 小结
        2.5.1 NAT 检测原理及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
        2.5.2 NAT 血液筛查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某市献血人群谷丙转氨酶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转氨酶街头初筛检测与不合格血液的样本采集
2 ALT不合格血液样本的实验室检测
3 数据统计及分析
4 讨论

(4)真空采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探讨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对策
2 结果
3 讨论

(5)湖南省益阳市2009-2011年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人群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内容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4 质量控制
    2.5 资料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2009-2011年益阳市无偿献血的情况
    3.2 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
    3.3 无偿献血者献血目的及献血服务需求
第四章 讨论
    4.1 益阳市无偿献血情况
    4.2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4.3 血液检测指标不合格人群特征
    4.4 无偿献血者献血目的及献血服务需求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和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艾滋病匿名尿液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尿液样本经邮寄传递后用于HIV-1抗体检测的可行性评估
    1 仪器和设备
    2 试剂和耗材
    3 样本及来源
    4 实验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第二部分 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艾滋病匿名尿液检测可接受性调查研究
    1 调查对象
    2 调查内容
    3 调查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艾滋病匿名尿液检测现场应用研究
    1 研究对象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创新点及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文献综述 艾滋病自我检测的现状及挑战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发表文章
致谢

(9)山东省HIV抗体阳性感染者首次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与健康人群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论文正文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教学的内在目的性—一位高中政治课教师的观念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技术路径
    四、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基于课程目标的教与评的较量
    1 教育目标的选择
    2 课程目标的主体悖论
    3 课程知识的可能价值
    4 课程评价的符号交换
    5 知识评价的题意表征
    6 能力评价的对策演化
    7 情感评价的行为密码
    8 从策略保守转向教评和谐
第二部分:基于教学目标的知与行的磨合
    1 教学目标的教学意向
    2 知识观的意义向度
    3 知识的三维深度教学
    4 过程观的过程形式
    5 过程的“结构与选择”机制
    6 价值观的行动依赖
    7 价值引导的界定、发现和实施
    8 教学能力与教学境界
第三部分:基于学习目标的形与质的和美
    1 学习目标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2 活的经验
    3 课堂上的笑
    4 情感表现形式的创造
    5 实施知识创造的学习
    6 构建异质性学习结构
    7 深化学生利益的道德扩展
    8 德性养成与价值教育
附录:对一个特级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观念的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成果目录
后记

四、无偿献血人群294例血液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其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新喋呤浓度筛查以提高输血安全性意义研究[D]. 彭海波. 中南大学, 2014(03)
  • [2]血液病毒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比较研究[D]. 赵俊鹏. 河北联合大学, 2014(01)
  • [3]某市献血人群谷丙转氨酶情况的调查研究[J]. 孟凡云,林荣路,王夕刚,李雪梅,刘金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6)
  • [4]真空采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探讨及护理对策[J]. 刘勇. 中国当代医药, 2012(36)
  • [5]湖南省益阳市2009-2011年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人群特征分析[D]. 李天官. 中南大学, 2012(05)
  • [6]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 宋秀萍.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5)
  • [7]无偿献血人群294例血液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其意义[J]. 朱晨光,吴钟铃,张红,黄辉. 江西医学检验, 2001(06)
  • [8]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艾滋病匿名尿液检测研究[D]. 冯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12)
  • [9]山东省HIV抗体阳性感染者首次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与健康人群对照研究[D]. 林琳. 山东大学, 2010(08)
  • [10]教学的内在目的性—一位高中政治课教师的观念与实践[D]. 于世华.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294例无偿献血者不合格血液分析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