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灵克栓在突发性耳聋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东灵克栓在突发性耳聋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一、东菱克栓酶在突发性耳聋康复治疗中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魏珍星,张林娟[1](2017)在《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突发性耳聋须进行及时诊治,否则会发展为永久性耳聋。多认为治疗以内耳微循环改善为重点[1]。我院用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64例(68耳),均为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患者,肾功能、肝功能、血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

胜利[2](2015)在《突发性耳聋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具有发作急性、病因多样、不具有特异性等特点。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因此了解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结合早期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寻求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突发性耳聋的病因,阐述了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结合近年来关于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介绍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以为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薛春红[3](2015)在《一穴多针和普通针刺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一穴多针和普通针刺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意义突发性耳聋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和顽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本病我科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其中医方面除口服中药外,还常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有资料表明,一穴多针刺法治疗某些疾病如坐骨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效果良好,认为一穴多针能加强对经络、腧穴的刺激强度,使针感产生得快而明显,出针后针感保持时间长,但用于治疗突聋的报道较少。鉴于此,结合我科针灸前辈及导师多年治疗耳聋的临床经验,我们对病程较长的患者进行研究,希望为突聋的治疗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耳聋患者生活质量,为耳聋患者造福。研究方法采用对照实验设计方案。研究对象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病程大于等于10天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入选本课题。按就诊时间顺序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名患者分为实验组(一穴多针综合方案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综合方案组),两组皆为三种疗法共用,不同之处为实验组听宫、听会、耳门、翳风主穴皆使用一穴多针刺法,本课题为一穴三针刺法。三种治疗方法如下:(1)20m1舒血宁+血塞通400mg+环磷腺苷葡胺120mg注射液,静滴14天,每天一次。(2)辨证用药:(风热侵袭--银翘散加减;肝火上扰--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火郁结-清气化痰丸加减;气滞血瘀--通窍活血汤加减;肾精亏损--耳聋左慈丸或肾气丸加减;气血亏虚--归脾汤加减)(3)针刺:主穴:听宫、耳门、听会、翳风;配穴:风池,中渚、外关、合谷;伴眩晕加百会、率谷;伴耳鸣加太冲(实证),太溪(虚证)。分别观察两组治疗2周后情况。采用国内国际公认的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标准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在突聋的治疗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耳聋程度等方面都具有可比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疗效、眩晕症状改善情况、耳鸣症状改善情况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内无眩晕患者预后较伴眩晕者疗效好,其无耳鸣患者疗效优于伴耳鸣者。结论(1)一穴多针治疗突聋疗效优于普通针刺;(2)病程对疗效的影响具有显着意义;(3)实验组内突发性聋伴眩晕症状者疗效较无眩晕患者差;(4)耳聋程度与疗效有一定联系;(5)年龄与耳聋疗效存在相关性;(6)实验组内突发性聋伴耳鸣症状者疗效较无耳鸣患者要差。

刘振[4](2015)在《颈项针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颈项针结合耳周腧穴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优化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案,为本病治疗寻求确切有效的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的突发性耳聋病人60例,均为单耳。随机分为观察治疗组(以下简称观察组)和对照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各30例。两组常规使用弥可保(甲钴胺)治疗,其中观察组在药物基础上采用颈项针治疗,对照组在药物基础上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在首次治疗前、治疗中期和疗程结束后行纯音电测听测试、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一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85%和72.41%,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的听力损失分贝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听力损失分贝值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3.两组(TCD)检查,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疗程后两组较治疗前(Vs,Vm)有变化,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观察组(Vs,Vm)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4.两组(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颈项针结合耳周腧穴疗法对突发性耳聋有显着性疗效;颈项针疗法在改善突聋患者的听力、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以及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的提高。本课题临床治疗疗效显着,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张茹[5](2013)在《中药耳聋2号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药耳聋2号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ABR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突发性耳聋寻找客观依据,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03月至2012年10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耳鼻喉科就诊的、符合入选条件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60耳),采取非盲随机区组对照方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耳,对照组30耳。观察组采用中药耳聋2号冲剂口服联合西药凯时注射液2ml加10ml生理盐水日一次静推、维生素B1100mg,B12500ug日一次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凯时注射液2ml加10ml生理盐水日一次静推、维生素B1100mg,B12500ug日一次肌注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观察2疗程后,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分析均在SPSS17.0软件中进行。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体疗效经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2)在改善单项耳鸣症状上,经秩和检验均P>0.05,两组疗效相当。在改善单项耳聋、眩晕症状上,经秩和检验均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着差异。结论:中药耳聋2号治疗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型暴聋)临床疗效肯定。

彭桂原[6](2013)在《针刺对气虚血瘀证突聋疗效观察及修复Corti器损伤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指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除第Ⅷ对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症状。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听神经的外周性损伤,少数为中枢性改变。近年来,突发性聋发病率在上升并趋向年青化,已成为严重危害健康人群听力的耳科常见病。在突聋的治疗上,中医有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针灸治疗,对提高患者听力、促进听神经恢复方面有显着的疗效。而着名针灸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俞云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提出对虚证患者,应用补法针刺可起到补益气血,促进气机调畅的作用。本研究的动物实验研究部分是在建立气虚血瘀型Corti器毛细胞损伤豚鼠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针刺对豚鼠进行治疗,通过观察豚鼠耳蜗Corti器细胞凋亡情况及针刺前后耳声反射测试数据所反映的听力损伤及修复情况,客观评价金针针刺拮抗耳蜗细胞凋亡及修复听力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设金针针刺组、金针针刺+药物组、单药治疗组、普通针刺组及空白对照组进行临床试验观察。临床研究部分则将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切脉针灸组)、普通针刺组及空白对照组进行观察,对比治疗前后听力情况及伴随症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探讨针刺治疗在提高突发性耳聋上的疗效及安全性;验证利用金针针刺更具有“补益”的作用,尤适用于虚证的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中医针灸在突聋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临床实践中推广金针针刺、提高针灸疗效打下基础。方法:动物实验研究部分:首先将成年豚鼠用改良的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行气虚造模,即用小承气汤给豚鼠灌胃,灌胃当天禁食,次日由足量给食到限量给食。然后利用光化学反应法复制血瘀Corti器毛细胞损伤模型,静脉注射四碘四氯荧光素二钠后暴露听泡,以绿光照射耳蜗20min。造模后检测豚鼠血清D-木糖含量,进行耳声发射DPOAE测试以证实造模成功。气虚血瘀型Corti器毛细胞损伤豚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豚鼠随机分为金针针刺组、金针针刺+药物组、单药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进行干预及观察,两周后行耳声发射DPOAE测试复查,并取豚鼠血清检测D-木糖含量,取耳蜗在光镜下观察耳蜗组织形态及Corti器情况。临床研究:将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耳鼻喉科治疗的气虚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切脉针灸组)、普通针刺组及空白对照组,试验组用金针补法针刺听宫、外关、足三里、百会、四神聪、·天枢、中脘等穴,普通针刺组用平补平泻法针刺,两组均每日针灸一次,连续针灸12日,空白对照组不针灸治疗。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测定结果及伴随症状,评价综合疗效、次症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物实验研究方面:造模后豚鼠血清D-木糖含量较低,提示其肠胃吸收功能减退,符合中医气虚表现;耳声发射DPOAE测试结果显示,造模后DPOAE幅值较造模前降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造模后耳蜗组织形态发生变化:螺旋韧带、血管纹、基底膜螺旋缘微血管及相应的蜗轴毛细血管内有微血栓形成、血管扩张,血管纹水肿变性,剥脱离解,螺旋神经节细胞明显减少,胞核浓缩;Corti器内毛细胞变性、坏死、缺失。造模成功后两周,再次进行耳声发射DPOAE测试,结果金针针刺组、金针针刺+药物组DPOAE幅值有改善,单药治疗组DPOAE幅值亦有改善,但改善程度低于金针针刺组及金针针刺+药物组,空白对照组DPOAE幅值未见改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耳蜗组织形态及Corti器内毛细胞向正常转变。临床研究方面:综合疗效分析可见切脉针灸组痊愈、显效和有效的比例均相对高于普通针灸组及空白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提示切脉针灸组综合疗效相对优于普通针灸及空白组;中医疗效分析可见切脉针灸组显效和有效的比例均相对高于普通针灸组及空白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提示切脉针灸组中医疗效相对优于普通针灸及空白组;基线分析提示治疗前三组疗前症状总分不等,将疗前症状总分作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对疗前总分(作为协变量)校正后,分析结果提示,三组疗后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切脉针灸组总分的疗效相对优于普通针灸组和空白组;对三组的次要结局指标(症状)进行分析,除眩晕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在耳鸣、耳闷塞感、听阈方面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提示,切脉针灸治疗组在次要结局指标(症状)相对较普通针灸组及空白组好。安全性评价方面三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通过研究表明,通过改良的耗气破气、饥饱失常法和光化学反应法可成功复制气虚血瘀证Corti器毛细胞损伤动物模型。针刺治疗可明显提高突聋的疗效,利用切脉针灸金针针刺更具有“补益”的作用,尤适用于虚证的治疗。从动物实验中可推断针刺在修复突发性耳聋者Corti器内毛细胞变性从而改善听力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切脉针灸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突聋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申震[7](2013)在《结合针刺治疗激素冲击后疗效不佳的突发性耳聋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目的:探讨及评价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治疗后效果不佳的突发性耳聋,增加针刺辅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1.2意义: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造成患者心理抑郁、恐惧、焦虑等多种心理障碍。临床上治疗效果各异,尤其是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效果不好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更差。很多患者在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后,转向求助于针刺治疗。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近年来,研究发现针刺可以有效的改变血液流变,刺激肌肉从而调节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内耳的神经传导,有效调节免疫,改善患者心理。所以,我们应用西医结合针刺辅助疗法,治疗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效果不好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希望,找到一种即经济又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2研究方法本实验,观察对象均为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病人。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进行SAS焦虑量表和SDS抑郁量表评分统计。治疗上,应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5天。第六天进行听力测试,将纯音听阈(250-4000Hz)平均值提高幅度≤15dB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应用原方案继续进行治疗。针刺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辅助疗法。两组治疗总疗程都为14天。疗程结束后,根据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对两组分别进行评分统计。患者听力改善情况,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2006年)疗效分级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电测听结果进行疗效评价。患者耳鸣改善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患者眩晕改善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3研究结果针刺组与常规组治疗后,听力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4.4%和52.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在眩晕、耳闷改善上均有效但无统计学差异。针刺组与常规组在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改善上效果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4结论结合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对听力疗效确切,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张乃琛[8](2012)在《针药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随机对照观察针灸和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探讨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相关因素,检验方法及治疗机理。[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分组进行临床试验。以原发性的突发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的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气滞血瘀为临床上突聋常见原因之一,选择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证型的突聋的患者进行辨证治疗。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和耳鼻喉科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将62例研究对象分成2组,A组中31例用针灸和通窍活血汤治疗,并配合血塞通注射液。针刺选取听宫、耳门、听会、翳风、外关、足三里、太溪、中渚、合谷、三阴交等腧穴。B组中31例用凯时输液治疗,并口服甲钴胺胶囊。每一疗程为14天。本研究观察1个疗程之后分析疗效。在病人入选之后的第1天、第8天和第15天进行观察,并随访1个月。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行声导抗检查与纯音测听。统计并分析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相关的因素,评价针灸和中药的疗效以及治疗机理。[结果]治疗组听力疗效痊愈16例,占51.6%,显效6例,占19.4%,有效8例,占25.8%,无效1例,占3.2%,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听力疗效痊愈7例,占22.6%,显效8例,占25.8%,有效9例,占29.0%,无效7例,占22.6%,总有效率为77.4%。两组听力疗效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耳鸣疗效痊愈14例,占50.0%,显效6例,占21.4%,有效7例,占25.0%,无效1例,占3.6%,总有效率96.4%。对照组耳鸣疗效痊愈6例,占22.2%,显效8例,占29.6%,有效11例,占40.7%,无效2例,占7.4%,总有效率92.4%。两组耳鸣疗效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眩晕疗效痊愈5例,占26.3%,显效5例,占26.3%,有效8例,占42.1%无效1例,占5.3%,总有效率94.7%。对照组眩晕疗效痊愈5例,占29.4%,显效2例,占11.8%,有效9例,占52.9%,无效1例,占5.9%,总有效率94.1%。两组间眩晕疗效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确实,具有一定临床优势。针药并用的治疗突发性耳聋时,应及早治疗,但无法得出病程短疗效就好的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突发性耳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杨春秀,孙海波[9](2011)在《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进展》文中提出对于神经性耳聋的治疗,因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许多方面尚未明了,所以至今仍无突破性治疗进展。它的治疗应该是多方面的和综合性的。本文从药物治疗,包括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其他疗法(高压氧治疗,助听器)等多个方面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进展情况加以概括和总结。

王炼红[10](201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综合疗法)对突发性聋的治疗作用,并与基础治疗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别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基础治疗组不同的病程、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图型,有或无伴发疾病,伴或不伴眩晕、耳鸣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间在湖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确诊为SSHL并住院治疗的116例患者,其中基础治疗组(基础组)3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综合组)86例。基础组给予舒血宁、能量合剂、长春西汀静脉滴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肌内注射,纯氧吸入,地塞米松鼓室灌注;综合组除上述治疗外,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舌、脉表现,参照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分为6种证型进行辨证施治,加用中药、针灸及电针、中医耳部保健等治疗。基础组和综合组均以两周为一疗程,所有患者均在两周疗程结束时复查纯音测听,伴耳鸣者加做耳鸣检查。疗效评价采用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5年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疗效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后总体疗效,对两组不同病程、听力损失图型、听力损失程度,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伴发疾病,伴或不伴眩晕、耳鸣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突发性聋的治疗中,综合治疗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基础治疗,综合组与基础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或综合组经治疗后,<7 d组、7~14 d组、>14 d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逐渐下降。<7 d组及7~14 d组中,综合组与基础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综合组,<7 d组与7~14 d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d组与>14 d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中,<7 d组与7~14 d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 d组与>14 d组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或综合组经治疗后,轻度聋的总有效率均达100%,从轻度聋、中度聋、重度聋至极度聋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逐渐下降。轻度聋、中度聋中,综合组与基础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综合组,轻度聋与中度聋、中度聋与重度聋、重度聋与极重度聋比较,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中,轻度聋与中度聋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聋与极重度聋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或综合组中,低频下降型、中频下降型总有效率均为100%。从中频下降型、平坦型、高频下降型至全聋型总有效率逐渐下降;两组痊愈率,从低频下降型、中频下降型、平坦型、高频下降型至全聋型逐渐下降。对平坦型、高频下降型两种听力损失类型,综合组与基础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综合组,低频下降型与中频下降型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频下降型与平坦型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坦型与高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与全聋型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中,中频下降型与平坦型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坦型与高频下降型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伴发疾病者,综合组与基础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者,综合组与基础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综合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基础组。综合组中,无伴发疾病者与伴高血脂者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伴发疾病者与伴糖尿病者、无伴发疾病者与伴高血压者、无伴发疾病者与伴高血脂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中,无伴发疾病者与伴糖尿病者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眩晕患者,综合组与基础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有眩晕者,综合组与基础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综合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基础组。综合组中,不伴眩晕者与伴有眩晕者二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中,不伴眩晕者与伴有眩晕者二组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耳鸣患者,综合组与基础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有耳鸣者,综合组与基础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中,不伴耳鸣者与伴有耳鸣者二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突发性聋,综合治疗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基础治疗的疗效。初诊时间越早疗效越好,采用基础或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聋,在7天内就诊者的疗效均优于在7~14天就诊者;在14天内就诊的突发性聋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基础治疗。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聋,听力损失越轻疗效越好:轻度聋明显优于中度聋,中度聋明显优于重度聋,重度聋明显优于极重度聋;对轻度聋、中度聋两种听力损失程度,综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基础治疗。在突发性聋的治疗中,低频下降型与中频下降型疗效最好,平坦型其次,高频下降型较差,全聋型最差;对听力损失图型为平坦型、高频下降型的突发性聋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伴发疾病明显影响预后,综合治疗突发性聋,对无伴发疾病者疗效较好。眩晕影响预后,综合治疗对不伴眩晕者疗效较好。耳鸣影响预后,综合治疗对不伴耳鸣者疗效较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突发性聋有明显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二、东菱克栓酶在突发性耳聋康复治疗中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菱克栓酶在突发性耳聋康复治疗中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标准[2]
4 治疗结果
5 讨论

(2)突发性耳聋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
    1.1 微生物感染因素
    1.2 内耳供血障碍
    1.3 自身免疫性疾病
    1.4 膜迷路破裂
    1.5 饮食习惯
    1.6 劳累或情绪变化
2 突发性耳聋的诊断
3 突发性耳聋治疗的进展
    3.1 西医疗法
    3.2 中医疗法
    3.3 中西医结合疗法
    3.4 物理康复疗法
4 结语

(3)一穴多针和普通针刺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理论基础
    2.1 现代医学对突聋的认识
        2.1.1 突聋概述
        2.1.2 现代医学对突聋病因的认识
        2.1.3 现代医学对突聋治疗的认识
    2.2 祖国医学对暴聋的认识
        2.2.1 古代对暴聋病因病机的认识
        2.2.2 古代对暴聋治疗方法的认识
        2.2.3 近代中医治疗暴聋主要进展
    2.3 针灸治疗突聋的进展
        2.3.1 针灸治疗耳聋的历史源流
        2.3.2 现代医家关于突聋的针灸治疗
    2.4 耳与经络的关系
    2.5 有关“一穴多针”治疗的认识
        2.5.1 “一穴多针”疗法的历史渊源
        2.5.2 “一穴多针”刺法介绍
        2.5.3 一穴多针立题依据
3 临床研究
    3.1 临床资料
        3.1.1 一般资料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1.5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3.1.6 分级分度标准
        3.1.7 疗效评定标准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药物与剂量及方法
        3.2.3 针刺选穴
        3.2.4 实验仪器
        3.2.5 技术路线
        3.2.6 关键技术及可行性
    3.3 实验结果
        3.3.1 疗前两组比较
        3.3.2 两组疗效比较
        3.3.3 听力损失程度、年龄、病程与疗效
4 讨论
    4.1 针灸治疗突聋的机理研究
    4.2 耳前三穴深刺与浅刺的选择及安全性
    4.3 文献关于突聋预后影响因素的探讨
        4.3.1 病程因素
        4.3.2 疗前耳聋严重程度
        4.3.3 伴随眩晕、耳鸣等症状
        4.3.4 年龄影响
        4.3.5 其他影响因素
    4.4 关于突聋发病率及自愈问题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一)
综述
    参考文献(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4)颈项针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结果
    4 与疗效相关因素
    5 随访情况
第二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3 颈项针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机理探讨
    4 颈项针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相关因素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第三部分 结论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
综述 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致谢

(5)中药耳聋2号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耳聋的认识
        1.1 耳聋之释名
        1.2 耳窍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
        1.3 古代医籍对耳聋的病因、病机的记载
        1.4 古代医籍对耳聋治疗的记载
        1.5 现代医家对耳聋的研究
    2. 现代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表现
        2.4 突发性耳聋的检查
        2.5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症状体征分级及量化标准
        1.4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1.6 疗效判定标准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药品来源
        2.3 用药方法
        2.4 仪器来源
    3. 观察项目及指标
        3.1 检查项目
        3.2 ABR检查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治疗前一般情况及观察指标比较
        5.2 观察结果及分析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两组资料均衡性分析的意义
    3. 方药论述
    4.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依据
    5. 疗效性分析
    6. 中西药结合治疗优势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附录

(6)针刺对气虚血瘀证突聋疗效观察及修复Corti器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1.1 流行病学
        1.1.2 病因研究
        1.1.3 发病机制
        1.1.4 治疗
    1.2 中医研究概况
        1.2.1 病因病机
        1.2.2 方药研究
        1.2.3 针灸治疗
    1.3 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第二章 动物实验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饲养
        2.1.2 实验仪器和材料
        2.1.3 方法
        2.1.4 检测指标
        2.1.5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豚鼠外观神态变化
        2.2.2 血清D-木糖含量变化
        2.2.3 耳声发射DPOAE测试
        2.2.4 耳蜗病理检查
    2.3 讨论
第三章 临床研究
    3.1 资料来源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来源
        3.1.2 标准
        3.1.3 治疗方案
        3.1.4 样本含量估计
        3.1.5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3.2 结果
        3.2.1 基线分析
        3.2.2 结果分析
    3.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结合针刺治疗激素冲击后疗效不佳的突发性耳聋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研究对象
统计分析
技术关键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针药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
诊疗标准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疗程
        2.3 疗效标准
        2.4 统计方法
结果
    1 综合组与基础组总体疗效比较
    2 两组病例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3 两组病例听力损失程度与疗效关系
    4 两组病例听力损失图型与疗效关系
    5 两组病例有无伴发疾病与疗效关系
    6 两组病例有无眩晕与疗效关系
    7 两组病例有无耳鸣与疗效关系
讨论
    1 中医对突发性聋的认识
    2 中医中药治疗突发性聋的现代机理研究
        2.1 中药治疗的现代机理研究
        2.2 针灸治疗的现代机理研究
    3 文献对突发性聋中医证型与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图型相关性探讨
    4 激素在突发性聋的应用
    5 鼓室灌注治疗突发性聋的探讨
    6 文献关于突发性聋预后影响因素的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东菱克栓酶在突发性耳聋康复治疗中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J]. 魏珍星,张林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05)
  • [2]突发性耳聋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 胜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A3)
  • [3]一穴多针和普通针刺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对比[D]. 薛春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
  • [4]颈项针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D]. 刘振.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5(02)
  • [5]中药耳聋2号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实验研究[D]. 张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6]针刺对气虚血瘀证突聋疗效观察及修复Corti器损伤的研究[D]. 彭桂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 [7]结合针刺治疗激素冲击后疗效不佳的突发性耳聋疗效评价[D]. 申震. 兰州大学, 2013(12)
  • [8]针药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D]. 张乃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1)
  • [9]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进展[A]. 杨春秀,孙海波. 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2011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D]. 王炼红.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东灵克栓在突发性耳聋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