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洼陷火成岩与CO_2气聚集的关系

阳新洼陷火成岩与CO_2气聚集的关系

一、阳信洼陷火成岩与CO_2气成藏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孙国栋[1](2018)在《滨三区火成岩储层预测及有利区评价》文中指出本文以东营凹陷滨三区古近系火成岩为研究对象,以火成岩识别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采用由点(岩心、钻/测井等)--线(连井线)--面(平面属性等)--域(时间域演化、空间域展布)的研究思路,进行火成岩储层的综合研究,旨在明确该区火成岩平面展布及有利储层分布规律。上述问题的解决是提高该区火成岩储层预测成功率的关键,对于优选勘探目标,实施科学、高效勘探火成岩油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资料、测井资料等综合分析,首先对火成岩的储集空间类型分类,在火成岩岩相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研究该区火成岩岩相的各种特征,并从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入手,明确火成岩储层的平面展布特征。最终,利用火成岩的重磁性和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开发地震资料进行追踪解释,裂缝检测技术进行裂缝预测,评价研究区有利火成岩储层的分布。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本区火成岩以喷发相为主,火山角砾岩零星出现在滨338井区,侵入相辉绿岩仅在西北部滨349井区出现。滨三区火成岩的展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平面上火成岩多沿主断裂呈带状分布,整体具有北西走向。火成岩储层不同层段的分布也存在差异,表现为在沙四纯上亚段分布范围相对较广,主要分布于滨338井以西;沙三下亚段火成岩分布局限,仅分布在新滨348井以北。研究区火成岩储层的有效性受控于多种因素,其中火山斜坡相的裂缝发育区为储层的有利相带,后期构造裂缝对储层物性进一步改善;火成岩储层的含油气性与厚度有关,一般累计厚度在10m以上的火成岩含油气性较好。

徐春华,王亚琳[2](2016)在《基于无机二氧化碳成藏期探讨博兴断层启闭性——兼论断层活动性与启闭性的关系》文中提出博兴断层是东营凹陷博兴洼陷与南坡西段的分界断层。紧邻博兴断层下降盘钻遇一系列未见油气显示或见厚层油气显示但试油出水的探井,而上升盘目前仅发现金家稠油油田,表明博兴断层在油气成藏后曾发生构造活动,破坏了古油藏,随后在部分圈闭中形成二氧化碳聚集成藏。为探讨博兴断层的启闭性及其对古油藏的控制作用,以博兴断层上升盘高95、樊54等井及邻区花沟气田二氧化碳气藏幔源成因研究为出发点,从花沟气田花501、花17等井有机甲烷和无机二氧化碳成藏期分析入手,对博兴断层的启闭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沟气田及博兴断层上升盘有机天然气及古油藏形成于馆陶组沉积时期—明化镇组沉积时期,而二氧化碳成藏期应在距今2 Ma的第四纪;具有早期形成的油藏受到破坏、晚期捕获的二氧化碳得以保存的特点。在馆陶组沉积时期—明化镇组沉积早期,博兴断层封闭,沙三段古油藏形成;明化镇组沉积中期,伴随玄武岩喷发,古油藏受到破坏;明化镇组沉积晚期—平原组沉积时期,博兴断层停止活动,但沟通幔源与有效圈闭。根据博兴断层活动性与无机二氧化碳成藏关系的研究成果,认为火山喷发期是无机二氧化碳成气期,但不是成藏期;而火山活动的平静期,幔源无机二氧化碳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进而在有利圈闭中聚集成藏。

张波,吴智平,刘华[3](2014)在《火成岩在阳信洼陷油气成藏中的地质意义》文中认为为了弄清阳信洼陷火成岩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火成岩进行了标定与描述,明确了火成岩空间展布特征,剖析了火成岩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火成岩主要分布在洼陷东部,火成岩不仅可以直接提供气源,而且能够促进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生烃演化,同时可形成多种与火成岩有关的油气藏,提升了阳信洼陷资源潜力,丰富了油气勘探空间。阳信洼陷东部火成岩发育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赵卫卫,王军[4](2012)在《惠民凹陷阳信洼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构造环境、烃源岩演化史、储层特征及生储盖配置等方面分析,认为阳信洼陷成熟油气纵向上主要富集于沙四上、沙三层段,沙三段产低熟油,沙一段富集生物气,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于中部正向构造带,油气环绕次洼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油源条件、构造特征、火山活动以及生储盖组合与构造的配置等是控制阳信洼陷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指向,油气源条件制约着油气的富集程度,生储盖组合与构造特征的配置,是造成不同构造部位主要储油气层位和油气藏类型差异性的直接原因。

高阳[5](2011)在《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藏过程中散失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散失控制了生物气分布和富集,但生物气成藏过程中散失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空白。渤海湾盆地发现多种成因生物气,这些生物气的充注和散失过程复杂,明确不同成因类型生物气成藏过程中的散失方式,量化生物气散失行为是亟待解决的科学和实际问题。以天然气地质学和油气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生物气地球化学特征,并划分了生物气成因类型,并分析了不同成因类型生物气的成藏特征。研究认为,渤海湾盆地生物气主要有原生生物气、后生生物气和原油降解气。富有机质的未熟烃源岩是原生生物气成藏的物质基础,散失作用控制其富集程度。后生生物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烃源岩重新回到微生物作用带以及地表水侵入。沿断层下渗地表水与原油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原油生物降解气生成,还认为断层活动与封闭性控制了后生生物气和原油降解气的散失。以成藏动力学和天然气运移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阳信沙一段原生生物气藏、单家寺新近系原油降解气藏和柳泉沙三段后生生物气藏的散失过程,建立了不同成因类型生物气的散失地质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发现,原生生物气主要散失方式包括沿盖层渗漏、沿输导层渗漏和垂向扩散,其中沿盖层渗漏对气藏破坏作用巨大,其散失速率可达10-310-1m3/s,能使一个工业规模气藏在短时间内渗漏殆尽。侧向渗漏是原生生物气成藏过程中最重要的散失方式,其散失速率约为10-410-3m3/s,控制了原生生物气藏的成藏效率。垂向扩散对生物气藏破坏作用较小,扩散速率仅10-710-6m3/s,仅能改变生物气在纵向分布。沿断层散失是原油降解气和后生生物气散失的主要方式,断层活动时生物气沿断层伴生裂隙以压管流方式高速散失。对单家寺原油降解气在断层活动时沿伴生裂隙的散失进行评价,其散失速率高达0.11.5m3/s,生物气不能成藏。断层停止活动后,生物气沿着断层破碎带的派生裂缝以达西流方式低速散失,较断层活动时大大降低,散失速率约10-610-5m3/Ma,且随埋深增加,派生裂缝在压实和胶结作用下逐渐愈合,散失速率也逐渐降低,这有利于原油降解气和后生生物气在晚期成藏。

耿春雁[6](2010)在《临清拗陷东部CO2成因、成藏条件及潜力》文中认为临清拗陷东部CO2资源丰富,在古生界和新近系均发现了CO2气藏。根据最新勘探和研究成果,并结合济阳拗陷与东濮凹陷的勘探实践,分析认为临清拗陷东部CO2气藏气主要为幔源岩浆成因,浅层气藏中可能有煤成气过程中的伴生CO2混入。通过对典型气藏的解剖,指出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对临清拗陷东部CO2的成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结合地质条件,指出了有利的勘探区带。

申宝剑,秦建中,胡文瑄,黄智龙[7](2010)在《幔源CO2演化及CO2气成藏实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幔源CO2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前沿领域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处于超临界态的地幔流体具有很强的溶解和扩散能力,是地球内部能量与物质向外传输的重要载体。地幔流体中的挥发分以H2O和CO2为主,全球许多CO2气藏中的气体具有幔源特征,与地幔流体密切相关,但地幔流体与CO2气藏之间的关系研究则显得不够。本文分析了地幔流体的组成、性质与影响因素,结合济阳坳陷断裂构造、岩浆发育特征,阐述地幔流体上升和演化过程,认为地幔流体中溶解各种形式CO2气为气藏形成提供物质来源,断裂活动则为岩浆上侵和气体的运移、聚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间。CO2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块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坳陷内,在坳陷边缘或者外部,新生代晚期的碱性岩浆侵入活动,不同方向断裂发育交汇地区均是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宋占东[8](2009)在《阳信洼陷火成岩对烃源岩生烃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内许多盆地相继发现火成岩油气藏。这类油气藏资源潜力巨大,成藏条件独特,成为油气勘探的又一重点。但火成岩与烃源岩的形成、演化生烃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对油气勘探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从岩石化学入手,研究火成岩的形成与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阳信洼陷火成岩以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粗面玄武岩类为主,为大陆拉张背景下裂谷环境的产物。火成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分区明显,对应盆地演化的4个转型期,即中生代与孔店组沉积时期、孔店组与沙四段沉积时期、沙三段与沙二段沉积时期、东营组与馆陶组沉积时期。演化历史表明构造运动控制着火成岩的形成和演化,火成岩的岩石化学特征是盆地构造运动的良好示踪剂。洼陷地层层序发育不仅受构造运动的控制,也受到火成岩的影响。阳信洼陷含火成岩地层层序具有火山沉积特征,其主控因素为构造运动、火山作用、沉积物供给与湖平面变化等。火山活动使湖盆可容空间变化复杂,呈现非均一性变化特征。火成岩对可容空间的迅速充填,是导致湖盆体系域构成和层序边界与正常沉积地层差别明显的主要原因。火山活动以及相伴生的热液为烃源岩提供了大量矿物质和养料,使湖盆生物繁盛,导致周围泥质岩富含有机质而形成优质烃源岩(TOC>5%)。阳信洼陷的优质烃源岩都发育在阳信次洼(火成岩发育区),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温家次洼(非火成岩发育区)。火成岩区的烃源岩具有多种生烃机制:①火成岩提供的大量过渡金属元素可作为烃源岩生烃的催化剂;②火山矿物橄榄石、沸石等的蚀变作用可在较低的温度下促使烃源岩生烃;③火山环境中含有的大量硫元素参与烃源岩的形成、演化,可使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之前形成大量低熟油气;④火山环境中含有大量氢气和甲烷,可作为外部氢源促使烃源岩生烃;⑤火成岩带来的大量的高温热能,使附近的烃源岩受到烘烤和对流加热作用,促使源岩中有机质快速生烃和异常成熟。阳信洼陷烃源岩成熟度参数研究表明,阳信次洼的生烃门限深度比温家次洼浅了大约400m,并且烃源岩有一个低熟油和两个成熟油等三个生烃高峰,由此建立了火成岩区烃源岩三段式生烃模式。阳信洼陷火成岩与烃源岩呈互层分布格局,其油气分布具有平面上连续、垂向上相互重叠以及成熟油与低熟油混杂等的特点。

甘志红[9](2009)在《惠民北部地区沉积充填演化与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惠民北部地区包括阳信洼陷、滋镇洼陷、流钟洼陷与里则镇洼陷等小洼陷。惠民北部地区的构造演化主要受控于边界控洼大断层—阳信断层、滋镇北断层的控制。断裂作用控制了惠民北部地区的构造演化和地层的沉积充填作用。通过构造演化史恢复与不同时期地层沉积厚度演变分析,惠民北部地区在孔店组沉积时期是统一的面积达4500km2的大型凹陷单元,并是济阳坳陷孔店组的沉积中心,地层沉积厚度最大可达5000m。沙四沉积时期由于阳信地层的断裂作用,林樊家构造抬升,将阳信洼陷与里则镇洼陷分隔为南北两个小洼陷。沙三沉积时期由于滋镇北断层与临商断层断裂活动的差异性,将滋镇洼陷与临南洼陷分隔,此时惠民北部地区定型为四个小洼陷。沙一沉积时期,济阳坳陷沉降中心向北迁移,惠民北部地区地层沉降较缓、沉积厚度较薄,为生物气的生成提供了条件。应用单井相、地震相、测井相等系统研究了惠民凹陷北部孔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物源方向与沉积体系分布规律。评价了各层系储层的储集物性,指出储层的储集性能受控于沉积微相类型。研究了阳信洼陷广泛分布的火成岩的空间展布,深入解剖了火成岩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表现在火成岩作用提高了地温场、改造了地球化学场,促进了有机质的生烃演化,并形成了与火成岩有关的圈闭。明确了惠民凹陷北部地区的油气成因,系统评价了沙四、沙三、沙一段烃源岩的品质与生烃潜力。通过惠民北部地区的优选排队发现阳信洼陷勘探潜力相对最大。因此阳信洼陷是惠民凹陷北部的首要勘探地区。研究了惠民凹陷北部地区的油气藏类型,分层系分析了沙四成熟油、沙三低熟油、沙一生物气、幔源二氧化碳气的成藏特征与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开发了生物气藏地质地震预测技术,在恢复古地形的基础上,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的分布,在有利储层分布区利用地球物理技术预测含气性。明确了阳信洼陷的勘探层系为主探沙四成熟油,兼探沙三低熟油和沙一生物气及幔源CO2气,勘探方向为中部惠城鼻状构造带与东部商店构造带。

许君玉[10](2008)在《惠民凹陷北部油气成藏动力系统与资源潜力研究》文中认为论文以地质、地震、钻井、测井、分析测试等资料为依据,以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惠民凹陷北部阳信、滋镇两个洼陷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研究。在构造背景、沉积特征和温压场研究的基础上,识别和划分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对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分层、分期、分区、动态、定量计算洼陷的生烃量、排烃量、资源量,揭示油气资源在系统中形成、运移和聚集分布的特征,提出了有利勘探目标。根据沉积旋回特征、欠压实带分布与层序地层相结合的方法,将该区划分为5个成藏动力子系统,即:Ⅰ.底部自源高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Ⅱ.下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Ⅲ.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Ⅳ.上部它源常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Ⅴ.顶部它源常压开放成藏动力子系统。主要的联络体系为断层、火成岩侵入体、不整合面以及层内砂体、岩性岩相变化带等。成藏条件研究表明,烃源条件阳信洼陷有机质丰度沙三段以优质烃源岩为主,沙一段和沙四段较好烃源岩;滋镇洼陷有机质丰度沙三下亚段为好和较好烃源岩,沙四上亚段为较差烃源岩;阳信洼陷干酪根类型沙一段为I型;沙三段以I型为主,其次为Ⅱ1型和III型;沙四段4种类型均有分布;滋镇洼陷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中上部干酪根类型以混合型为主,沙四上亚段中部干酪根类型略差于沙四上亚段上部。烃源岩总体埋藏较浅,成熟门限以Tmax435℃,Ro0.5%为标志:阳信洼陷烃源岩深度小于2550m为未熟低熟阶段,深度大于2550m为成熟阶段,3150mRo达0.82%。滋镇洼陷深度小于2250m为未熟-低熟阶段,深度大于2250m为成熟阶段。阳信洼陷成熟烃源岩面积仅占总面积的50.31%,滋镇洼陷占86.69%。两洼陷总体成熟度不高。阳信洼陷储集砂体为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南部斜坡带河流三角洲,岩性是三角洲沉积的砂岩、粉细砂岩等,阳信洼陷东部次洼的火成岩体也是重要的储集层;盖层为区域分布的厚层泥岩;圈闭有构造圈闭、岩性圈闭、构造—岩性圈闭等类型。成藏作用研究表明,生烃期晚,排烃期短,油气以近油源聚集为特点,通过联络体系侧向和垂向运移至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通过阳信洼陷的研究,认为成藏模式有中部隆起带、火成岩带、洼陷带、北部陡坡带和南部斜坡带五种模式。资源量计算表明,滋镇洼陷沙三段、沙四段总资源量为1.2971亿吨,阳信洼陷沙四段资源量为0.7493亿吨。以综合研究为指导,分析了有利汇聚区,提出了有利勘探目标。

二、阳信洼陷火成岩与CO_2气成藏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阳信洼陷火成岩与CO_2气成藏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滨三区火成岩储层预测及有利区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火成岩储层特征
        1.2.2 火成岩储层影响因素
        1.2.3 火成岩储层评价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工区位置及勘探现状
    2.2 沉积及地层特征
    2.3 构造特征
第三章 火成岩储层特征
    3.1 火成岩储集空间
    3.2 火成岩储层岩相特征
        3.2.1 火山通道亚相
        3.2.2 火山口斜坡亚相
        3.2.3 火山斜坡亚相
    3.3 火成岩储层岩石学特征
        3.3.1 岩石相分析
        3.3.2 测井相分析
        3.3.3 岩石学分析
    3.4 火成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
        3.4.1 岩石化学特征
        3.4.2 稀土元素特征
        3.4.3 微量元素特征
第四章 火成岩储层预测及有利区评价
    4.1 火成岩储层重磁异常特征
        4.1.1 火成岩储层磁性特征
        4.1.2 火成岩储层磁性测定
        4.1.3 岩石密度标本采集与测量
        4.1.4 火成岩储层重磁识别特征
    4.2 火成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
        4.2.1 火成岩储层地震属性
        4.2.2 地震相分析
    4.3 实例解剖
        4.3.1 地震合成记录
        4.3.2 岩性组合类型划分
        4.3.3 火成岩储层分类刻画
    4.4 火成岩裂缝预测
        4.4.1 火成岩储层物性的后期改善
        4.4.2 叠后AFE裂缝检测
        4.4.3 薄层火成岩储层预测
        4.4.4 相干分析技术特点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参数
        4.4.5 分频相干融合预测裂缝发育区
        4.4.6 火成岩体追踪解释的关键
        4.4.7 火成岩厚度描述方法
    4.5 火成岩储层有利区评价
        4.5.1 储层有利区域预测
        4.5.2 储层有利区井位部署
结论和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无机二氧化碳成藏期探讨博兴断层启闭性——兼论断层活动性与启闭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2 断层启闭性分析
    2.1 二氧化碳成因
    2.2 油气成藏期
    2.3 二氧化碳成藏期
        2.3.1 典型气藏分析
        花沟气田花501井气藏
        花沟向斜高95—花17井气藏
        2.3.2 二氧化碳成藏期分析
    2.4 断层启闭性的阶段性
    2.5 断层活动性与启闭性的关系
3 结论

(3)火成岩在阳信洼陷油气成藏中的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地质概况
2 火成岩空间分布特征
    2.1 岩浆活动主要作用时期
    2.2 火成岩空间分布特征
        2.2.1 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
        2.2.2 火成岩空间分布
3 火成岩的石油地质意义
    3.1 提升了资源潜力
    3.2 可作为良好储层
    3.3 形成了良好盖层
    3.4 丰富了圈闭类型
4 勘探方向
5 结论

(4)惠民凹陷阳信洼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油气富集成藏条件分析
    2.1 正向构造带对油气运移指向的控制作用
    2.2 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
    2.3 油气源条件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2.4 多套有利的储集层系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2.5 区域性盖层对油气纵向富集的控制作用
    2.6 火山活动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3 油气分布规律
    3.1 油气在纵向上的分布规律
    3.2 平面上多成因油气叠合连片
4 结 论

(5)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藏过程中散失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来源及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工作量及创新性成果与认识
第2章 生物气成因类型与成藏特征
    2.1 生物气成因类型
        2.1.1 地球化学特征
        2.1.2 生物气成因分类
    2.2 不同成因类型生物气分布
        2.2.1 济阳坳陷
        2.2.2 辽河坳陷
        2.2.3 黄骅坳陷
        2.2.4 其他地区
    2.3 不同成因生物气成藏特征
        2.3.1 原生生物气
        2.3.2 后生生物气
        2.3.3 原油降解气
第3章 原生生物气成藏与散失
    3.1 原生生物气成藏过程
        3.1.1 气源特征与生气过程
        3.1.2 储盖组合特征
        3.1.3 原生生物气成藏过程
    3.2 原生生物气散失地质模型
        3.2.1 圈闭要素与动态演化
        3.2.2 储盖组合有效性与生物气分布
        3.2.3 原生生物气散失方式
    3.3 原生生物气散失数学模型
        3.3.1 盖层渗漏
        3.3.2 侧向渗漏
        3.3.3 分子扩散
    3.4 阳信原生生物气散失评价
        3.4.1 侧向渗漏评价
        3.4.2 分子扩散评价
        3.4.3 生物气充注-散失模式
第4章 原油降解气成藏与散失
    4.1 原油降解气成藏过程
        4.1.1 油气水分布
        4.1.2 断-水-油耦合与原油降解气生成
    4.2 原油降解气散失地质模型
        4.2.1 储盖组合有效性
        4.2.2 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
        4.2.3 断层破碎带结构特征
        4.2.4 断层与原油降解气成藏与散失
    4.3 生物气断层渗漏数学模型
        4.3.1 生物气断层散失模型
        4.3.2 模型参数求取
    4.4 单家寺原油降解气散失评价
        4.4.1 气藏沿断层散失评价
        4.4.2 原油降解气充注-散失模式
第5章 后生生物气成藏与散失
    5.1 柳泉后生生物成藏过程
        5.1.1 抬升到微生物作用带的烃源岩
        5.1.2 地表水侵入形成后生生物气生成区
        5.1.3 后生生物气生成量评价
        5.1.4 后生生物气的成因过程
    5.2 后生生物气散失地质模型
        5.2.1 储盖组合与后生生物气分布
        5.2.2 断层活动和封闭性
    5.3 后生生物气断层散失评价
        5.3.1 断层结构和物性
        5.3.2 断块气藏沿断层渗漏量评价
        5.3.3 柳泉后生生物气成藏和散失过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幔源CO2演化及CO2气成藏实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无机CO2来源
2 地幔流体性质及上升演化过程
    2.1 地幔流体性质及控制因素
    2.2 地幔流体中CO2溶解度
    2.3 地幔流体的上升和演化
3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实例分析
    3.1 济阳坳陷火山活动发育特征及与CO2气藏关系
    3.2 济阳坳陷断裂活动为CO2气藏提供运移通道
    3.3 济阳坳陷CO2气成藏模式
4 研究展望

(8)阳信洼陷火成岩对烃源岩生烃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论文的必要性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
第二章 火成岩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构造特征及演化
        2.2.1 区域构造演化
        2.2.2 构造演化与火成岩形成
    2.3 地层发育特征
    2.4 火成岩的分布特征
        2.4.1 火成岩的地球物理特征
        2.4.2 火成岩的平面分布特征
        2.4.3 火成岩的剖面分布特征
        2.4.4 火成岩的岩石学分布特征
    2.5 火成岩成因分析
        2.5.1 岩浆结晶温度
        2.5.2 岩浆源大致深度推测
        2.5.3 岩浆性质分析
        2.5.4 构造环境分析
    2.6 岩石化学特征分析
        2.6.1 火成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6.2 火成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6.3 火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章 火成岩对有机质富集作用
    3.1 火成岩发育与地层层序的对应关系
        3.1.1 火山活动期次和地层特征
        3.1.2 含火成岩地层层序划分原则
        3.1.3 火成岩对湖盆可容空间演化的作用
    3.2 火成岩与暗色泥岩的关系
        3.2.1 沙三段
        3.2.2 沙四段
    3.3 火成岩对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作用
        3.3.1 优质烃源岩的形成环境
        3.3.2 火成岩促使优质烃源岩形成
        3.3.3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第四章 火成岩对烃源岩生烃作用机理
    4.1 火成岩发育区的异常温度、压力场和地球化学场
        4.1.1 火成岩区的异常压力场
        4.1.2 火成岩区的异常温度场
        4.1.3 火成岩区的异常化学场
    4.2 火成岩对有机质的生烃作用机理
        4.2.1 侵入体的热作用
        4.2.2 侵入体的热催化作用
        4.2.3 火山矿物的催化作用
        4.2.4 火山热液活动提供氢气和甲烷等物质
        4.2.5 生烃效率
    4.3 火成岩发育区的成烃特征
        4.3.1 饱和烃气相色谱参数
        4.3.2 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
    4.4 火成岩区烃源岩的生烃模式
        4.4.1 烃源岩生烃曲线特征
        4.4.2 烃源岩生烃模式
第五章 阳信洼陷油气成藏规律
    5.1 火成岩区油气显示及原油物性特征
        5.1.1 油气显示特征
        5.1.2 原油物性特征
        5.1.3 油源对比
    5.2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5.2 1 生、储、盖组合特征
        5.2.2 烃源岩评价
        5.2.3 火成岩储层、盖层评价
    5.3 油藏类型及成藏模式分析
        5.3.1 油气藏类型
        5.3.2 油气运聚规律
        5.3.3 成藏主控因素
        5.3.4 油气藏成藏模式
        5.3.5 油气分布规律
    5.4 有利区带预测
        5.4.1 区带横向预测
        5.4.2 区带纵向预测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惠民北部地区沉积充填演化与油气资源潜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地质概况与构造演化
    2.1 地质概况
    2.2 构造特征
    2.3 构造演化
第3章 沉积充填演化及储层评价
    3.1 沉积充填演化
    3.2 储层特征与评价
第4章 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4.1 油气性质与成因
    4.2 烃源岩评价
    4.3 火成岩对油气生成的影响
    4.4 资源潜力预测
第5章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5.1 油气藏类型与分布规律
    5.2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5.3 勘探方向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惠民凹陷北部油气成藏动力系统与资源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科学前沿发展现状
        1.2.1 含油气系统的由来
        1.2.2 含油气系统与成藏动力系统
        1.2.3 层序地层学理论概述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完成的工作量
    1.6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1.6.1 主要研究成果
        1.6.2 创新点
2. 惠民凹陷北部构造沉积特征研究
    2.1 区域构造位置
    2.2 构造单元划分
        2.2.1 阳信洼陷构造单元划分
        2.2.2 滋镇洼陷构造单元划分
    2.3 断裂与局部构造发育特征
        2.3.1 断裂发育特征
        2.3.2 局部构造发育特征
    2.4 构造演化史分析
        2.4.1 构造层划分
        2.4.2 构造演化阶段
    2.5 惠民凹陷北部地层层序及沉积背景研究
        2.5.1 地层沉积序列
        2.5.2 层序地层分析
        2.5.3 沙四上亚段沉积体系分析
    2.6 阳信洼陷温压场研究
        2.6.1 地温场
        2.6.2 压力
    2.7 利用油源对比校正地层层位
3. 惠民凹陷北部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划分
    3.1 成藏动力系统划分依据
    3.2 应用层序地层学识别和划分成藏动力系统
    3.3 惠民凹陷北部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划分
    3.4 成藏动力系统的连通输导体系
        3.4.1 垂向输导体系
        3.4.2 侧向输导体系
4. 成藏动力系统的成藏条件研究
    4.1 生烃条件研究
        4.1.1 烃源岩发育的地质条件
        4.1.2 惠民凹陷北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4.2 惠民凹陷北部储层特征研究
        4.2.1 阳信洼陷储层宏观展布特征
        4.2.2 阳信洼陷储层微观特征
    4.3 盖层及生储盖组合特征
        4.3.1 盖层分布特征
        4.3.2 盖层的封闭机制
        4.3.3 生储盖组合特征
    4.4 圈闭类型研究
        4.4.1 构造圈闭
        4.4.2 岩性圈闭
        4.4.3 构造-岩性圈闭
5. 惠民凹陷北部盆地模拟油气资源量估算
    5.1 地史模拟
        5.1.1 埋藏史恢复的主要参数
        5.1.2 滋镇洼陷模拟结果
        5.1.3 阳信洼陷模拟结果
    5.2 生烃史模拟
        5.2.1 生烃量史模拟的主要参数
        5.2.2 滋镇洼陷生烃量史模拟结果
        5.2.3 阳信洼陷生烃量史模拟结果
        5.2.4 滋镇洼陷和阳信洼陷生烃量史模拟结果比较
    5.3 排烃史模拟
        5.3.1 滋镇洼陷排烃量史模拟
        5.3.2 阳信洼陷排烃量史模拟
        5.3.3 滋镇洼陷和阳信洼陷排烃量史模拟结果比较
    5.4 油气资源量估算
        5.4.1 滋镇洼陷资源量估算结果
        5.4.2 阳信洼陷资源量估算结果
        5.4.3 滋镇洼陷和阳信洼陷资源量估算结果比较
    5.5 滋镇洼陷和阳信洼陷与临南洼陷生排聚烃参数比较
6. 成藏动力系统的成藏作用研究
    6.1 油源对比
        6.1.1 油源对比原则
        6.1.2 利用沉积环境指标进行油源对比
        6.1.3 利用沉积环境指标与成熟度指标进行油源对比
        6.1.4 利用干酪根母质类型与沉积环境指标进行油源对比
    6.2 油气成藏动力系统中的二次运移作用研究
        6.2.1 油气二次运移的输导系统
        6.2.2 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式
        6.2.3 油气二次运移的时期
        6.2.4 油气二次运移的指向
    6.3 油气聚集特点
        6.3.1 大型构造背景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6.3.2 毗邻生油气洼陷且位于运移指向的构造易形成油气藏
        6.3.3 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和岩性控制
    6.4 火成岩对油气的影响
        6.4.1 火成岩提高了地温场
        6.4.2 火成岩增加了地层储集性
        6.4.3 火成岩具有输导性能
        6.4.4 形成了与火成岩有关的复式油气藏
    6.5 油气成藏模式
        6.5.1 中部隆起带油气成藏模式
        6.5.2 火成岩带油气成藏模式
        6.5.3 洼陷带油气成藏模式
        6.5.4 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模式
        6.5.5 南部缓坡带油气成藏模式
7. 惠民凹陷北部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7.1 滋镇洼陷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7.1.1 滋镇洼陷的成盆作用
        7.1.2 滋镇洼陷的成油条件
        7.1.3 滋镇洼陷油气汇聚区划分
        7.1.4 滋镇洼陷勘探工作建议
    7.2 阳信洼陷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7.2.1 阳信洼陷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7.2.2 阳信洼陷优选勘探目标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阳信洼陷火成岩与CO_2气成藏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滨三区火成岩储层预测及有利区评价[D]. 孙国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2]基于无机二氧化碳成藏期探讨博兴断层启闭性——兼论断层活动性与启闭性的关系[J]. 徐春华,王亚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6(05)
  • [3]火成岩在阳信洼陷油气成藏中的地质意义[J]. 张波,吴智平,刘华. 特种油气藏, 2014(04)
  • [4]惠民凹陷阳信洼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J]. 赵卫卫,王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2(04)
  • [5]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藏过程中散失作用研究[D]. 高阳. 中国石油大学, 2011(10)
  • [6]临清拗陷东部CO2成因、成藏条件及潜力[J]. 耿春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7]幔源CO2演化及CO2气成藏实例分析[J]. 申宝剑,秦建中,胡文瑄,黄智龙. 中国地质, 2010(02)
  • [8]阳信洼陷火成岩对烃源岩生烃作用机理研究[D]. 宋占东. 中国石油大学, 2009(03)
  • [9]惠民北部地区沉积充填演化与油气资源潜力评价[D]. 甘志红. 中国石油大学, 2009(03)
  • [10]惠民凹陷北部油气成藏动力系统与资源潜力研究[D]. 许君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08)

标签:;  ;  ;  

阳新洼陷火成岩与CO_2气聚集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