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雕塑家作品选

当代雕塑家作品选

一、当代雕塑家精品展作品选(论文文献综述)

项祎[1](2021)在《论王子云中国雕塑史研究的历史贡献》文中研究指明王子云先生是我国倡导西北艺术文物考古第一人。由他发起并建议当时国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中国首个官方艺术文物考古团体: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所以说,他是中国美术考古事业的拓荒者;同时他也是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的先行者,是提议建立敦煌研究院的第一人。他也是中国编写中国雕塑艺术通史的第一人,经三十年不懈努力终成不朽着作《中国雕塑艺术史》!本文分五部分论述王子云中国雕塑史研究的成就及其历史贡献。首先论述王子云先生不同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背景,既是概述王子云先生的学术转折也是对于他研究中国古代雕塑的背景和目的的一种分析。首先王子云先生是从新文化运动思潮中走出的具有求变思想的艺术青年,他是艺术实践者出身,经历过私塾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学习、西画学习,到欧洲又学习了雕塑艺术。在海外游学的经历使他具备了中西视野,也了解到民族艺术文化遗存流失海外的现状。同时王子云先生在开始对中国古代雕塑研究是处于国难当头时期的一种文化自觉,对于中国古代民族艺术的一种保护和调查的一种文化责任。为此他呈书国民政府教育部申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官办的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是一大壮举,这个历时四年跨越五省的考察团对于民族文化调查保护艺术遗存意义重大,对于那些至今已经无存的艺术文物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资料,这也是王子云先生考察研究的巨大成就。进入到雕塑史研究的考察部分,同时也是王子云先生考察研究思想体系的一个形成过程。王子云先生在考察中的考察方法既具有他自身的审美解读,也有结合田野考察的方法和文化比较学的眼光,他的考察方法除了对于艺术文物的测量、记录、拍摄,还采用了临摹、速写、拓印、模铸的方法,最为重要的是王子云先生整体性的考察意识下所产生的独一无二的绘制全景图像的研究方法,既在整体上将大型美术遗迹的全貌予以展现,同时在局部上将差异也予以体现,同时他将大型美术遗迹的时代特性定格在了他考察的时代。全景图像既能转化为将300华里的唐陵尽收一图,也能将东西长1680米的莫高窟绘于一卷,将这种大景观大气氛展现出来,开全景美术遗迹考察研究方法的先河。王子云先生的全景图绘制不仅使用了美术写生的这种方式,同时也借助了测绘测量的方式来予以记录,我们可以看到王子云先生所采用的C编号与石彰如先生所采用的C编号是完全相同的,仅是对于耳洞没有呈现。王子云先生在敦煌研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王子云先生最早向国民政府提出申请建立敦煌研究院,使得敦煌莫高窟这个文化宝库结束了百年来遭受劫掠盗抢的状况,收归由国家管理。我在重走王子云先生考察之路的过程中,对王子云先生考察的部分古代雕塑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2019年对克孜尔石窟的实地考察,寻找全图角度拍摄。许多珍贵遗迹正是由王子云先生当时的记录,我们今天才得以了解,如:唐定陵因受时代破坏大量石刻已无存,王子云的唐定陵照片和图像绘制成为了后人研究的珍贵资料。进入到论述王子云先生对于中国雕塑艺术史研究,同时也是王子云雕塑史研究精神核心和学术理念的建立,他的研究方法具有其个人特色,因为他的所有研究都是立足于它的实际考察所获得的一手资料之上的,他将散落在中国大地的雕塑遗存进行分期、风格归纳,以及分类研究。以借鉴西方雕塑史研究的方法来选择研究材料。研究视野上将“雕”和“塑”的艺术遗存都归纳到雕塑艺术范畴中,雕就是只要是经过刀工雕琢的这种艺术,比如说线刻画、画像石、石刻线画,以及塑造成型的一些有起伏造型的艺术,比如说瓦当艺术都归纳在了雕塑艺术中,拓宽了雕塑研究的视野,将民间的这种艺术品和官方的艺术品都放在了一个层面上进行研究。同时王子云先生的中国雕塑史研究是多层面的,对于雕塑的技法层面、表现层面、立意层面都分别做了研究。将中国传统美术史中被忽略的雕塑艺术与中国绘画、书法等作审美对应,使雕塑艺术获得同等的学术地位。我们通过对王子云先生对中国雕塑史观点的梳理,发现王子云先生对于中国古代雕塑起源做了这种认识和判断,对于中国古代雕塑本土化民族化的节点做了一个梳理,同时很重要的是对于中国古代雕塑所受的各方面的外来影响做了深入的剖析。第三章最后谈到王子云先生中国雕塑史研究的学术贡献,首先是王子云先生中国雕塑史研究的奠基性贡献,有了王子云先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研究框架,后继者可以延续雕塑史的研究工作,同时王子云先生提升了中国古代雕塑的学术地位,开辟了中国雕塑研究的理论体系,不仅是与其他的传统艺术等中华民族文明的核心精神建立了一种审美共鸣,最终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做到一个理论化的评述,形成了他的不朽之作《中国雕塑艺术史》。本文谈到王子云先生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研究影响多个学科,他的考察践行影响到中国美术考古学科的建立。他的美术史研究方式推动了美术史学的现代转型。同时,王子云先生的着作以及他的考察深刻影响到了中国美术教育,特别是中国雕塑教育。最后部分谈到王子云雕塑史研究的当代延伸,虽然王子云先生离开我们已有近三十年,但王子云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及研讨陆续在开展中,有西安美术学院的“纪念王子云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广东美术馆“抗战中的文化责任——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60周年(1940—1945年)纪念展览”、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云开华藏——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藏王子云作品及文献展”以及西安美术学院的“王子云艺术奖”和王子云艺术研究院,继承和发扬王子云先生的学术精神,同时也是对进一步推进王子云学术研究搭建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在总结王子云先生对中国雕塑艺术研究的成就主要分为两大方面,第一方面就是王子云先生对于中国雕塑艺术实物遗存的考察调查以及保护的成就,这使得这些之前没有进入中国古代文人视野的雕塑艺术,获得了学术地位,获得了保护,获得了认识,第二大方面就是王子云先生中国雕塑艺术大脸谱的谱写和构建成就。时至今日,虽然很多学者一直在呼吁重视中国雕塑史学这个学科。从今天的各种着作和研究成果来看,王子云先生对中国古代雕塑史的研究仍是最为系统全面的学术成果。

宋哲琦[2](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杜远宜[3](2020)在《一个苦学派艺术家的衰年变法 ——于希宁晚年画梅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书画源远流长,中国书画不单单注重画面表现的形式,更注重作品的意境、气韵以及人的修养。当今书画家对身体健康的意识是空前的,长寿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颇大,有的艺术家在晚年还能保持艺术高峰,有的画家则因身体因素不能经常动笔,或因自身修养的缺乏不能迈入新的艺术高峰,不敢轻易变法。但于希宁先生不仅长寿,而且是中国现当代着名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具有诗、书、画、印和美术史论全面艺术修养的学者型艺术家。于希宁的长寿对其衰年变法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不是于希宁那持续近一个世纪的生命,我们所看到的将不是呈现在今人面前的大家于希宁,可以说他的绘画与生命是互相滋养的。于希宁以梅花名世,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写生梅花,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自此七十余年,于希宁一直在梅花世界里畅游。本文主要以于希宁晚年的画梅艺术为主题,对影响衰年变法的中国画家的年龄与艺术进行具体分析,对支撑于希宁衰年变法的综合修养作出分析,重点对于希宁画梅艺术衰年变法的阶段与特征详解说明分析,最后分析于希宁晚年画梅艺术对后学的影响,以及对画坛的启示。本文共分为六部分,分别为绪论,论文本文和结语。绪论部分首先探讨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对于希宁本人的研究现状作了说明。第一章是探讨中国画家的年龄与艺术。分析了中国书画与养生的关系,长寿与衰年变法的关系和“老境”与“年轻化”的关系。阐释了书画艺术创作对于画家心理与情绪调节的积极作用,这种修身养性和对品德的修养为于希宁衰年变法起到了奠基作用。长寿为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升华的条件,于希宁的衰年变法是艺术成熟期的升华。画论中的“老境”是中国画众多境界之一,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规律,是画家在技艺成熟时期的表现,是画家绘画时所达到的平淡天真、苍茫古拙的境界。第二章是探讨于希宁的综合修养。于希宁衰年变法的成功离不开“道明气重文雄”思想修养、“物化心灵灵化物”的生活修养、“才德勤修养”的文化修养和“三魂共一心”的艺术修养的支撑。从思想修养、文化修养、生活修养、艺术修养四个方面进一步展开,同时也指出了于希宁作为“苦学派”对艺术知识涉猎之“勤”,分析了于希宁对社会人文的关爱,以及对艺术自然的热爱,在其艺术思想、人生态度上的影响。第三章是探讨于希宁的衰年变法,画梅艺术从诗画梅缘到大化之境。分析了于希宁衰年变法的演变过程,以此时间段的代表性作品着手研究,重点关注了于希宁衰年变法时期的艺术思想情感,以及创作表达技法上的变化。总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衰年变法的前奏(“文革”中期到80年代中期)。于希宁在这时期作品以梅花为主,由写生带动创作,营造意境中诗词志跋和笔墨是两大特征,风格由秀美走向壮美。二是衰年变法的升华(80年代中期到2007年)。在这段时期,于希宁开始了衰年变法,老风格的年轻化,在创作中“移花接木”“写”其个性,“写”其精神,达到创作的“自由之境”。第四章概括地分析了于希宁晚年画梅艺术对后学的影响和对当今画坛的启示,包括于希宁培养了大批人才,刘曦林、谭英林、齐辛民、沈光伟、赵建民、刘玉泉、马麟春、王居明等画家以及山东艺术学院花鸟画教学深受于希宁画梅艺术的影响,简述了于希宁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广博而专精,继承与创新的艺术经验。

王迪[4](2019)在《观念与流变 ——1998年首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研究》文中认为1998年首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作为中国陶艺类型展览的成功案例,为研究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历史发展时间线为序,通过文献整理、作品分析、采访记录等方法,从该双年展的策划缘起、内容经过及总结展望三个部分进行分析,论述该展览带来的观念突破、现代性内涵以及价值意义等。并通过该双年展原始资料的分析与整理,试图更全面的去阐述中国九十年代现代陶艺发展的概况,从而完善现代陶瓷艺术史的研究。同时,也反思与总结该展览及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不足与局限性,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一种学术研究模式。

尹代波[5](2019)在《中国当代具象雕塑转型研究(1990-2000)》文中研究指明当代具象雕塑作为中国当代雕塑的重要部分,对其在上世纪90年代的转型进行研究,无论是对当代具象雕塑自身还是当代雕塑在今天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代替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对于明晰中国当代具象雕塑的发展脉络也将是有益的。本文把研究的重点聚焦于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具象雕塑作品和雕塑家,通过对相关作品的题材内容、形式语言、表现手法和材料运用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明确其是如何转型的,以及转型的时代背景和西方当代雕塑对其的影响。本论文研究的中国当代具象雕塑的时间进程按当代雕塑中狭义的划分,设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更为准确地说就是1990年以后。本文第一章对写实雕塑的发展脉络从三个阶段进行了梳理,分别为:写实主义因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因素和现代主义因素,明确写实雕塑自从西方引入以来的发展。第二章就当代具象雕塑转型的原因从知识和文化的转型、学院的变革和西方当代雕塑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明确了具象雕塑转型的具体原因。第三章从普通人物成为表现的主体、“物”成为独立的主题、人体雕塑以当代具象的面貌出现三个部分来分析具象雕塑的题材内容是如何转型的。第四章从基座的消失、姿态的求变、形体的不完整和重复的力量四个部分来探讨具象雕塑形式语言的转型。第五章从具象雕塑作品表面的处理、超级写实手法的借用和色彩运用的普遍化三个部分来分析具象雕塑创作手法的转型。第六章从现代材料的发掘、传统材料的再认识和综合材料的介入三个部分来分析具象雕塑材料的转型。第七章则从具象雕塑转型后的现状和思考来探讨今天的当代具象雕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两个开放性的问题:今天,具象雕塑在雕塑学科中的地位如何?是否坚持具象雕塑教学?这是一个未完成的命题。

卫恒先[6](2019)在《民国上海雕塑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以民国时期活跃在上海地区的雕塑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一手资料的挖掘整理,系统的考察民国上海雕塑家的社会活动、艺术实践和创作观念,以点带面的反映中国早期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阐述特定的城市商业环境、文化语境和时代背景对于雕塑家的深刻影响。救亡和启蒙是20世纪早期中国的时代主题,五四运动以来,从“科技救国”到“文化救国”意识转型催生了中国学子对于西方艺术领域的关注,他们对于西方雕塑的学习也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考察了上海的文化背景和城市建设背景对于现代雕塑产生的有利条件,以及西学东渐浪潮下早期上海雕塑家的出现及学习情况。第二部分以社会学的视角还原历史的现场,微观考察雕塑家们留洋归国后,如何在上海的都市背景和文化语境下进行自我经营、从事雕塑展览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以及这些艺术活动的公众评价和社会效应。第三部分考察上海雕塑家多重艺术实践的以及他们对于艺术语言、风格的自觉追求。民国上海文化中既具有最时尚和最具活力的元素,也有最传统和最经典的元素,这两种元素在艺术家的实践中是并存的,他们多数都接受过“新”“旧”之学,在面对“中”和“西”两种语汇时往往能应对自如,这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上的“分”,也体现在雕塑观念上的“合”。同时,他们将雕塑作为自我表达的媒介,在雕塑创作中强调个人风格,通过不同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诠释个人化的、特定的艺术观念。第四部分考察在民国社会和时代巨变下,雕塑家们对于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诠释与解读,他们在公共空间中的建造的领袖和英雄形象,借鉴西方雕塑的形式和构图,塑造出符合中国时代特征的大写的“人”,将民族意志融入到公共空间中,从而促进民族公共意识的觉醒,激励全民族的爱国热情。第五部分考察民国雕塑家的历史贡献与当代意义。在民国的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下,雕塑家们都有着浓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的艺术活动与“美育救国”的思潮是相联系的,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人文主义关怀。可以说民国上海雕塑家们是中国现代雕塑的拓荒者、美育的传播者、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的雕塑作品成为城市独特的公共记忆和历史记忆,它们提升了城市的精神内涵,为城市注入了灵魂。文章的最后探讨民国时期雕塑家的艺术创作对于当今雕塑创作的启示,笔者认为雕塑民族化是一个变化的概念,不同的历程有着特定的历史语境,民族化应与时代内涵相联系。同时认为雕塑应该表现人文精神,对于人性的表现、对于情感的表现是雕塑创作恒常的主题,当代雕塑在面对不同时代和不同经历的对象时,依然会迸发出新的活力。

王宏建[7](2019)在《女雕塑家沈吉鹏的艺术世界》文中研究说明沈吉鹏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女雕塑家群体中的佼佼者。几十年来,她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雕塑作品,并在雕塑理论研究、雕塑教学等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沈吉鹏的雕塑,既体现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功力的专业素质,她的创作还呈现出时代气息的造型特色,更有一种知识分子的学养蕴含其中。沈吉鹏的艺术创作映射了历史机遇

王俊祯[8](2018)在《山西省级绘画社团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美术社团产生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不仅与美术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本文以山西省级美术社团为主要研究对象,概述了山西省级美术社团的发展现状,并从社团的法律属性、社团的双重属性、会费管理、运行状态四个方面对山西省级美术社团的生存状态进行分析和研究。接着分析了美术社团的五大功能:聚合功能、沟通功能、参政功能、动员功能、服务功能。本文首先运用访谈法对山西11个省级美术社团的前身、成立时间、宗旨、组织机构、展览会、社会公益活动、中外交流活动进行实地考察后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次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美术社团的相关概念、类型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接着运用比较法将山西省级美术社团与发展较好的省外美术社团进行对比;最后用数理统计法将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来分析存在的现象和原因,进而找到该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了山西省级美术社团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社团活动经费不足、人才资源的流失、地域画派难以形成、缺少媒体宣传、各地分会建立不完善、对外学习较少等。针对以上困境,文章通过借鉴外省美术社团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促进山西省级美术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有效地利用美术社团的五项功能,并充分发挥美术社团自身的能动性来解决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王飚[9](2016)在《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论述了中国与前苏联邦交关系正常化以来,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前苏联(俄罗斯)国家转型这一特殊社会背景下,黑龙江省与前苏联(俄罗斯)在美术领域的交流情况。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美术交流飞速发展,成为了备受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现象。本文在探析黑龙江与俄罗斯文化交往历史及现时代交流环境的基础上,综合文化传播学、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美术交流活动、美术教育交流及艺术品收藏与市场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这一时期两地美术交流的特点、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期对黑龙江省、乃至全国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性经验。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说明了本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加以评述,介绍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正文部分由第二、三、四、五、六章组成。第二章:首先回顾了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的历史渊源,以此明晰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所基于的历史背景。随后,对当今影响美术交流的地缘、对外政策、经济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条件因素作用于美术交流,并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三章:主要叙述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之间的重要的美术交流活动。分为交流机构、美术展览、艺术家跨境交流和艺术节三个部分。美术展览是视觉艺术交流和展示的主要方式,也是美术家与爱好艺术的民众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本章选取了在展览作品、参展艺术家、群众参与度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展览活动加以论述,以求对这一时期的美术展览有较为全面和客观的陈述。第四章:论述黑龙江省与俄罗斯高校院系之间的美术交流。首先介绍了美术交流的主要高校及院系,然后论述高校之间进行美术交流的具体举措,进而阐释高校美术交流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概述了黑龙江省对俄罗斯油画收藏情况及俄罗斯油画市场的发展状况。国际艺术品收藏是国家艺术财富的一个方面,由于时代的机遇和民间资本的注入,黑龙江省对俄罗斯美术作品的收藏异常丰厚。文中主要介绍了一些拥有丰富及精典收藏品的机构和个人,并对个别作品加以介绍;其次,介绍了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几家俄罗斯画廊及其销售形式。第六章:通过对美术交流本身及影响交流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思考,总结了这一时期美术交流的新特点;两地美术交流所取得的成效,促进和阻碍美术交流的因素;对未来美术交流进行展望,并为进一步深化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美术交流提出殷鉴。结论部分对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美术交流加以总结,明确文章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对其论文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鲁媛媛[10](2014)在《策展理念在美术馆功能实现中的地位与作用》文中指出在2002年的全国美术馆工作会议中,冯远先生说:“一个健全的美术馆理应成为当代重要美术成果的展示场所,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财富聚集地,也是传播艺术知识,并开展审美教育的神圣殿堂。”今天,从全球来看,美术馆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建设并且健全与中国相匹配的具备时代感的美术馆是当今的要求。分析各类型的展览,论述策展理念在美术馆六大功能实现中的重要作用。成功的策展理念必然能有好的展览呈现,好的展览又同时能够带动美术馆其它功能的实现。作品的收藏能给美术馆展览提供丰富的内容,同时带动馆内的学术研究。各种讲座、学术研讨会带动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推进,推广服务工作在公共教育环节可进一步推进,对外交流更要借助好的展览,这一切的工作都要建立在成功的策展理念和优秀的展览上。策展理念在美术馆功能的全面实现中意义重大。

二、当代雕塑家精品展作品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代雕塑家精品展作品选(论文提纲范文)

(1)论王子云中国雕塑史研究的历史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学术界对王子云先生历史贡献的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一、关于王子云的重点文献综述
        二、对王子云学术研究的角度
    第二节 本文题旨思路、内容、方法及研究框架
        一、题旨思路与研究内容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一章 从实践到研究——王子云从事雕塑史研究的学术转折
    第一节 王子云研究雕塑艺术的基本历程
        一、从学习到执教
        二、从悠游到探究
        三、从笔记到着述
    第二节 王子云中国雕塑史学术研究思想的发轫
        一、王子云学术研究的基点
        二、王子云雕塑史研究学术思想的建构
        三、王子云教育背景在雕塑史研究中的作用
        四、自动肩负起保护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与历史担当
第二章 从长安到雅典——王子云中国雕塑考察研究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王子云全景式考察研究的整体性考察意识
        一、风格独创的大型美术古迹全景式绘制的研究方法
        二、考察中的全景图像绘制举例
        三、绘制全景图像方法的践行成果及成果
    第二节 王子云考察研究整体性考证方法
        一、甘肃敦煌莫高窟整体性研究的考证方法
        二、新疆克孜尔石窟整体性研究的考证方法
        三、甘肃麦积山石窟整体性研究的考证方法
        四、陕西汉唐陵墓整体性研究的考证方法
        五、王子云对古代遗迹整体性全景研究途径的意义
    第三节 立足于中西比较体系的考察研究方法
        一、王子云独具文化比较的学术眼光
        二、对中国古代雕塑考察中的审美解读
        三、王子云对中国古代雕塑独具卓识的考察研究结论
    第四节 王子云中国雕塑史学术研究中的田野调查的体系建构
        一、考察中实物与理论的互证体系
        二、理论与考察实践中所构建的互涉体系
        三、学术研究资料收集的多样化体系
    第五节 王子云中国古代雕塑考察成果和成就
        一、王子云考察发掘、发现成果述略
        二、王子云促成完善西北文物系统的积累和研究
        三、王子云唤起国人对艺术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第三章 从重构到重建——王子云中国雕塑史学术研究的核心理念
    第一节 王子云中国雕塑史研究的学术视角
        一、梳理中国雕塑史的发展线索
        二、王子云在中国雕塑史研究中的方法论梳理
    第二节 王子云雕塑史研究中的审美视角
        一、王子云雕塑美学观的中国古代雕塑多层面研究
        二、王子云寻求中国雕塑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对应
    第三节 王子云雕塑史研究中的学术观点梳理
        一、对中国雕塑艺术起源和发展节点的认识
        二、对中国雕塑艺术本土化、民族化节点的辨析
        三、对中国雕塑艺术所受到外来影响的剖析
    第四节 王子云中国古代雕塑史研究的学术贡献
        一、王子云对中国雕塑史中重点史迹的研究贡献
        二、王子云雕塑史研究在中国传统美术史视野下的学术贡献
        三、王子云雕塑史研究在现代美术史视野下的学术贡献
第四章 从感性到理性——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的延伸
    第一节 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与中国美术考古
        一、王子云的考察践行结果对中国美术考古的影响
        二、王子云与美术考古新学科创立的关系
    第二节 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与中国美术史学
        一、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推动中国美术史学研究的现代转型
        二、王子云拓宽了中国美术史学学术视野的认识论启示
        三、王子云雕塑史研究方法对现代美术史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第三节 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开辟了美术考古与美术教育研究
        二、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对高等美术教育的深远影响
第五章 从自觉梳理到弘扬光大——研究王子云中国雕塑史学术成果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王子云雕塑史研究的学术高度
        一、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中挖掘本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二、王子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到了雕塑研究的学术落脚点
        三、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与中国现当代雕塑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王子云学术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当代意义
        一、《中国雕塑艺术史》的学术价值
        二、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及其他理论着作综述
        三、王子云对中国古代雕塑所处环境和民俗写生作品举要
    第三节 对王子云先生学术成就研究的回溯与展望
        一、王子云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及研讨概述
        二、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的后继效应
结语
参考文献
王子云着述一览表
王子云学术年表
附表1 敦煌莫高窟考察及洞窟编号一览表
附表2 四川重庆地区汉阙研究对比表
附表3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汉唐陵墓考察成果表
致谢

(2)《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3)一个苦学派艺术家的衰年变法 ——于希宁晚年画梅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画家的年龄与艺术
    第一节 中国书画与养生
    第二节 长寿与衰年变法
    第三节 “老境”与“年轻化”
第二章 于希宁的综合修养
    第一节 “道明气充文雄”的思想修养
    第二节 “物化心灵灵化物”的生活修养
    第三节 “才德勤修养”的文化修养
    第四节 “三魂共一心”的艺术修养
第三章 从诗画梅缘到大化之境
    第一节 衰年变法的前奏(“文革”中期到80年代中期)
    第二节 衰年变法的升华(80年代中期-2007年)
第四章 于希宁晚年画梅艺术影响和启示
    第一节 于希宁画梅艺术对后学的影响
    第二节 于希宁画梅艺术对当代画坛的启示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4)观念与流变 ——1998年首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方法与思路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研究思路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专着类
        1.2.2 期刊论文类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学术与理论研究意义
        1.3.2 史料意义
        1.3.3 现实指导意义
2. 回顾
    2.1 首届双年展学术研讨会
    2.2 首届双年展艺术家采访
    2.3 首届双年展之展品解析
    2.4 首届双年展之面貌
        2.4.1 重陶艺材料语言
        2.4.2 重内心的直观感受
    2.5 首届双年展之特性
        2.5.1 时代性
        2.5.2 开拓性
        2.5.3 自发性
3 探源
    3.1 观念
        3.1.1 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的“走泥社”与“奥蒂斯”运动
        3.1.2 后现代主义与陶瓷艺术
        3.1.3 本土文化的根基
    3.2 展览及相关交流活动
        3.2.1 积极思考的萌芽期
        3.2.2 多元探索的发展期
    3.3 社会大环境的改变
        3.3.1 现代陶艺教育模式的开始
        3.3.2 传媒对现代陶艺的关注
        3.3.3 现代陶艺技术环境的改善
4 总结与展望
    4.1 首届双年展之面貌与特性的原因总结
        4.1.1 被动的接受-现代与后现代思潮的传入
        4.1.2 主动的表达-对自我意识的表达
        4.1.3 主动与被动的交融-文脉的延续
    4.2 现代陶艺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4.2.1 现代陶艺的地域化共识
        4.2.2 现代陶艺的国际化发展
    4.3 学术性与创造性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研讨会纪要
附录二 采访文字稿
附录三 历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信息
附录四 首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参展艺术家现状
附录五 中国陶艺大事年表
作者简介

(5)中国当代具象雕塑转型研究(1990-200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四、国内的相关研究
    五、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
第一章 写实雕塑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写实主义因素
        一、写实之风的倡导
        二、民国时期以写实为纲的学院雕塑教育
        三、早期租界写实雕塑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因素
        一、红色经典
        二、借鉴苏联
        三、探究传统
    第三节 现代主义因素
        一、追求形式
        二、追求风格
第二章 当代具象雕塑转型的成因
    第一节 知识和文化的转型
        一、80年代的知识转型
        二、90年代的文化转型
    第二节 学院的变革
        一、招生的恢复
        二、教学的回归
        三、学术交流的频繁
    第三节 西方当代雕塑的影响
        一、内部的诉求
        二、外部的影响
第三章 当代具象雕塑题材内容的转型
    第一节 普通人物成为表现的主体
        一、命题转变
        二、平民肖像
    第二节 “物”成为独立的主题
        一、自然之物
        二、日常物品
    第三节 人体雕塑以当代具象的面貌出现
        一、模特选择的转变
        二、表现人体的私密
第四章 当代具象雕塑形式语言的转型
    第一节 基座的消失
        一、走下基座的崇高人物
        二、去基座的普遍化
    第二节 “姿态”的求变
        一、开放性的“姿态”
        二、生活中的“姿态”
    第三节 形体的不完整
        一、人物形体的残缺
        二、人物形体的隐退
    第四节 重复的力量
        一、图像的重复
        二、重复的组合方式
第五章 当代具象雕塑创作表现手法的转型
    第一节 表面的平滑处理
        一、逼真的平滑
        二、商品化的平滑
    第二节 超级写实手法的借用
        一、单一泥塑表现手法
        二、复合式的表现手法
    第三节 色彩运用的普遍化
        一、含蓄的色彩处理
        二、表现性的色彩呈现
第六章 当代具象雕塑材料运用的转型
    第一节 现代材料的发掘
        一、玻璃钢材料的广泛运用
        二、不饱和树脂材料的运用
    第二节 传统材料的再认识
        一、石膏材料的再认识
        二、陶瓷材料的再认识
    第三节 综合材料的介入
        一、塑造的材料
        二、现成品材料
第七章 转型后当代具象雕塑的现状及思考
    第一节 转型后中国当代具象雕塑的现状
        一、原有路径的拓展
        二、图像介入具象雕塑
        三、新媒体介入具象雕塑
        四、具象雕塑介入社会
    第二节 转型后对当代具象雕塑的思考
        一、具象雕塑在雕塑学科中的地位如何
        二、是否坚持具象雕塑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杨剑平访谈
    附录二:焦兴涛访谈
    附录三:展望访谈
    附录四:刘建华访谈
    附录五:蒋铁骊访谈
    附录六:宋海冬访谈
    附录七:李占洋访谈
    附录八:张克端访谈
    附录九:班陵生访谈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专着、科研成果
致谢

(6)民国上海雕塑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前期相关文献
    六、创新点
第一章 上海雕塑家的出现背景
    1.1 上海都市背景
        1.1.1 大上海的商业背景
        1.1.2 作为文化和艺术中心的上海
        1.1.3 上海的都市建设与公共雕塑
    1.2 “西学东渐”与早期雕塑的开展
        1.2.1 传教活动及对于早期雕塑的影响
        1.2.2 救亡图存与留学运动
    1.3 上海雕塑家的国外求学背景
        1.3.1 在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求学
        1.3.2 法国自由画室的雕塑学习
        1.3.3 张充仁在比利的雕塑学习
        1.3.4 日本雕塑背景及留日雕塑家的学习
第二章 现实境遇——雕塑家在上海的活动
    2.1 商业活动
        2.1.1 艰难生存与谋求业务
        2.1.2 商业经营
    2.2 人际活动
        2.2.1 江小鹣的朋友圈
        2.2.2 其他雕塑家的人际交往
    2.3 展览活动
        2.3.1 雕塑展览的开创(1925-1929 年)
        2.3.2 雕塑展览的发展(1930-1936 年)
        2.3.3 雕塑展览的衰落(1937 以后)
    2.4 教学活动
        2.4.1 在美术学校的雕塑教学
        2.4.2 在社团和画室的雕塑教学
第三章 上海雕塑家的个人创作与自我追求
    3.1 李金发雕塑中的“诗歌意象”
    3.2 江小鹣“通变中西”的多种艺术实践
        3.2.1 江小鹣作品的现代艺术形态
        3.2.2 传统文化对于江小鹣艺术的影响
        3.2.3 江小鹣雕塑的“西体中魂”
    3.3 滕白也艺术中的“东方表现主义”
    3.4 岳仑、张澄江雕塑的折衷风格
    3.5 张充仁雕塑的“罗丹风格”
    3.6 其他雕塑家关于“民族风格”的探索
        3.6.1 张辰伯
        3.6.2 万籁鸣
        3.6.3 严德晖
        3.6.4 滑田友
    3.7 女性雕塑家的自我关照
第四章 塑造时代形象
    4.1 “国父”形象的塑造
        4.1.1 民国早期公共空间的孙中山像
        4.1.2 上海市府总理铜像及影响
        4.1.3 南京新街口总理铜像
    4.2 革命英烈的塑造
        4.2.1 骑马像
        4.2.2 立像
    4.3 抗战形象的塑造
    4.4 民众肖像的塑造
第五章 民国上海雕塑家的价值
    5.1 社会价值
        5.1.1 促进美育的传播,凸显社会责任
        5.1.2 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5.2 历史价值
        5.2.1 雕塑事业的拓荒者
        5.2.2 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5.2.3 公共雕塑提升了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时代内涵
        5.2.4 上海雕塑家的艺术活动丰富了“海派”文化的内涵
    5.3 当代启示
        5.3.1 雕塑创作要有人文关怀
        5.3.2 雕塑创作要体现民族个性
        5.3.3 雕塑创作要反映时代精神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民国上海雕塑家活动年表
    二、民国时期三次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参展作品名录
    三、民国上海雕塑家着述、译介文献名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专着、科研成果
致谢

(8)山西省级绘画社团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山西省级美术社团发展概况及分析
    1.1 成立时间、宗旨、前身
    1.2 各组织机构相关成员
    1.3 展览会及社会公益活动
        1.3.1 1985年-2017年展览会举办情况分析
        1.3.2 1996年-2017年社会公益活动举办情况与分析
    1.4 中外交流活动
第二章 山西省级美术社团的属性及管理模式
    2.1 社团的法律属性
    2.2 社团的双重属性
    2.3 会费管理
    2.4 运行状态
第三章 美术社团的基本功能及分析
    3.1 聚合功能
    3.2 沟通功能
    3.3 参政功能
    3.4 动员功能
    3.5 服务功能
第四章 山西省级美术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拓宽资金来源,促进社团发展
        4.1.1 资金支持
        4.1.2 以刊养会
        4.1.3 以画养会
    4.2 增强内在动力,促进社团发展
        4.2.1 美术教育与社团发展
        4.2.2 人才资源与社团发展
        4.2.3 画派形成与社团发展
    4.3 加深外在影响,促进社团发展
        4.3.1 媒体宣传与社团发展
        4.3.2 各地分会与社团发展
        4.3.3 对外学习与社团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85年-2017年展览会举办情况
附录二:山西省级美术社团领导组成员毕业院校和工作单位表
附录三:专访山西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桂平
附录四:山西省美术家协会艺委会管理办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框架
        (三) 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注释
第二章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的历史渊源
    一、历史渊源
        (一) 中东铁路修建以前的美术交流
        (二) 中东铁路修建以后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美术交流
        (三)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术交流
    二、地缘因素与社会条件
        (一) 地缘因素
        (二) 政策因素
        (三) 经济因素
        (四) 美术自身发展因素
    注释
第三章 美术展览与艺术家的交流活动
    一、美术主要交流机构
        (一) 美术展览馆
        (二) 美术团体
    二、美术展览
        (一) 黑龙江省境内的展览
        (二) 俄罗斯境内的展览
    三、艺术家的跨境交流
        (一) 互访交流
        (二) 创作交流
        (三) 学术交流
    注释
第四章 高等美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一、美术交流主要高校院系概述
        (一) 黑龙江省美术交流主要高校院系
        (二) 俄罗斯美术交流主要高校院系
    二、教学交流与合作
        (一) 引进外籍教师
        (二) 打造特色课程
        (三) 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三、校际交流活动
        (一) 展览
        (二) 访问
        (三) 学术活动
    注释
第五章 黑龙江省俄罗斯油画收藏及俄罗斯油画市场的发展
    一、俄罗斯油画收藏
        (一) 收藏渠道
        (二) 代表性藏品及作者
    二、艺术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 初期
        (二) 成长期
        (三) 成熟期
        (四) 对新型市场的探索
    注释
第六章 对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的思考
    一、美术交流的不平衡性
        (一) 不平衡性原因
        (二) 美术交流不平衡的表现
        (三) 解决不平衡性的对策
    二、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一) 丰富创作内容
        (二) 对创作情感的影响
    三、民间资本注入的利与弊
        (一) 有利因素分析
        (二) 不利因素分析
    注释
结语
附表1: 近30年黑龙江省与俄罗斯
附表2: 黑龙江省部分俄罗斯(苏联)人民画家作品收藏表
附表3: 中俄交流艺术家人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策展理念在美术馆功能实现中的地位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一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价值
    (二)文献综述
        1 国内研究概述
        2 国外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
二 美术馆策展理念在美术馆展览中的地位
    (一)美术馆的基本介绍
        1 美术馆的定义
        2 美术馆的职能
        3 我国的美术馆隶属机构的特殊性
        4 我国美术馆的发展现状
    (二)策展理念的基本介绍
        1 策展理念的定义
        2 美术馆策展理念的提炼与选择
三 策展理念在当前我国美术馆发展中的现状
    (一)策展理念在当前我国美术馆发展中的紧迫性
    (二)策展理念在当下美术馆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 策展理念在当下美术馆不同展览类型中的呈现——以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陕西美博)为例
    (一)陕西美博的基本介绍
        1 办馆特色、学术定位
        2 收藏范围
    (二)陕西美博展览的类型及策展理念
        1 自主策划的馆藏展
        2 自主策划非馆藏特色展(特展)
        3 临时性展
        4 巡回展
五 结语:策展理念在美术馆功能实现中的作用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四、当代雕塑家精品展作品选(论文参考文献)

  • [1]论王子云中国雕塑史研究的历史贡献[D]. 项祎. 西安美术学院, 2021(12)
  • [2]《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3]一个苦学派艺术家的衰年变法 ——于希宁晚年画梅艺术研究[D]. 杜远宜. 山东艺术学院, 2020(07)
  • [4]观念与流变 ——1998年首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研究[D]. 王迪. 浙江大学, 2019(03)
  • [5]中国当代具象雕塑转型研究(1990-2000)[D]. 尹代波. 上海大学, 2019(02)
  • [6]民国上海雕塑家研究[D]. 卫恒先. 上海大学, 2019(02)
  • [7]女雕塑家沈吉鹏的艺术世界[J]. 王宏建. 美术, 2019(03)
  • [8]山西省级绘画社团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俊祯. 山西大学, 2018(04)
  • [9]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研究[D]. 王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05)
  • [10]策展理念在美术馆功能实现中的地位与作用[D]. 鲁媛媛. 渤海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当代雕塑家作品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