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SO中Eu-Fe合金薄膜的制备研究

DMSO中Eu-Fe合金薄膜的制备研究

一、DMSO中制备Eu-Fe合金膜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闫奇操[1](2019)在《熔盐电解法制备Sm2Fe17合金的基础研究》文中认为Sm2Fe17Nx是当今瞩目的稀土永磁材料之一,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工业磁性材料,它具有较高的居里温度和较强的抗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磁领域。Sm2Fe17合金作为Sm2Fe17Nx的前驱体材料,其纯净度直接影响着Sm2Fe17Nx的磁性能。然而,当今制备Sm2Fe17的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引入杂质(如αFe、SmFe2、SmFe3或CaO等),构成瓶颈问题。为了获得纯净的Sm2Fe17合金,本文研究了熔盐电解法制备Sm2Fe17合金。这里,通过研究原料的制备、Sm3+的电化学还原行为、熔盐电解法制备Sm2Fe17合金及Sm2Fe17合金内部扩散机理,揭示了 Sm2Fe17在电解过程中的形成机理。首先,使用Sm203为原料分别制备出电解实验所用“Sm源”—SmCl3和SmF3。并研究了 SmF3晶型转变过程,发现在低温条件下SmF3的晶粒尺寸很小(20 nm左右),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导致了 SmF3向斜方晶型转变的温度降低。同时,在制备SmF3前,先进行低温氟化过程,降低了 NH4HF2的挥发量。其次,对 LiF-CaF2-SmF3 和 CaCl2-CaF2-SmCl3 体系中 Sm3+在 Fe 阴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发现了还原Sm3+制备Sm2Fe17合金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Sm3+还原为Sm2+的反应,此反应是由Sm3+扩散控制。第二步是Sm2+在阴极发生欠电势还原生成Sm2Fe17合金的反应。另外,采用恒电流法分别电解含不同初始浓度SmCl3和SmF3的CaCl2-CaF2-SmCl3和LiF-CaF2-SmF3熔盐,在阴极表面成功获得不同厚度的Sm2Fe17合金。通过增加Sm3+的初始浓度,Sm2Fe17合金厚度增加,但当Sm3+的初始浓度超过1.74×10-5mol·cm-3时,继续增加Sm3+的初始浓度对合金层厚度的增加影响变的很小,表明反应受产物层内扩散控速。据此,提出了熔盐电解法在铁电极上制备Sm2Fe17合金的机理。最后,研究了 Sm-Fe液固扩散偶,发现Fe原子在Sm2Fe17合金层中的扩散是合金层增厚的限制性因素,并获得Fe原子在Sm2Fe17合金层中扩散系数。进一步验证了 Fe原子在Sm2Fe17合金层中扩散是产物层形成后影响电解过程Sm2Fe17合金生成速率的主要因素。

蒲丽[2](2017)在《二甲基亚砜中Tm3+的电化学行为》文中指出研究了二甲基亚砜中Tm3+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Tm3+在Pt电极上的还原属于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温度为293 K时,在0.01 mol/L Tm(NO)3)3—0.1 mol/L LiClO4—DMSO体系中利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计时电量法测得Tm3+的扩散系数D0分别为1.15×10-6,1.09×10-6,2.61×10-6 cm2/s,并通过塔菲尔曲线求出交换电流密度j0=9.46×10-8A/cm2.

张创[3](2017)在《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铬合金工艺及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普通三价铬水溶液体系中电沉积铬合金镀层工艺存在镀层难增厚、铬含量偏低、电流效率低等问题。与水溶液体系相比,离子液体体系具有绿色环保、电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将其作为电解质,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析氢反应,而且可以提高镀层质量。虽然有关离子液体体系电沉积金属及合金镀层的研究较多,但是有关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镍-铬、铁-铬及铁-镍-铬合金镀层的研究仍未见报道。因此,本文采用性质稳定、制备工艺简单的[BMIM]HSO4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分别进行三价铬电沉积镍-铬、铁-铬、铁-镍-铬合金工艺及机理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采用三电极恒电势法研究了主盐浓度、镀液温度、电沉积电位、电沉积时间等工艺条件对铬合金镀层的厚度及组成的影响,从而获得了[BMIM]HSO4离子液体中制备三种铬合金镀层的最佳工艺条件。制备镍-铬合金镀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iCl2浓度0.05 mol/L,CrCl3浓度0.45 mol/L,电位-1.60 V,温度55℃,时间6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可获得厚度为18.14μm,铬含量为26.79%的镍-铬合金镀层。制备铁-铬合金镀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FeCl2浓度0.06 mol/L,CrCl3浓度0.45 mol/L,电位-1.90 V,温度60℃,时间45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可获得厚度为17.21μm,铬含量为37.61%的铁-铬合金镀层。制备铁-镍-铬合金镀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FeCl2浓度0.06 mol/L,NiCl2浓度0.08 mol/L,CrCl3浓度0.45 mol/L,电位-2.05 V,温度55℃,时间6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可获得厚度为21.09μm,铬含量为23.57%,镍含量为21.36%的铁-镍-铬合金镀层。扫描电镜对镍-铬、铁-铬和铁-镍-铬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研究表明,镀层结晶致密,表面平整,光滑,无明显的针孔与微裂纹;X-衍射分析表明这三种镀层均为晶态结构。研究了镍-铬、铁-铬和铁-镍-铬合金镀层分别在1 mol·L-1盐酸、3.5%氯化钾和10%氢氧化钠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镀层均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循环伏安曲线研究表明,镍-铬、铁-铬和铁-镍-铬合金在[BMIM]HSO4离子液体中的电沉积均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恒电位阶跃电流-时间暂态曲线的结果表明镍-铬、铁-铬和铁-镍-铬合金在玻碳电极上的电结晶机理都属于受扩散控制的三维瞬时成核机理。

杨迎亚[4](2015)在《离子液体中电沉积Ni-La合金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镧元素具有独特的4f层电子结构,使其金属以及其合金薄膜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例如,Ni-La合金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当其成分达到LaNi5时,是典型的储氢合金,它具有储氢量高、吸放氢性能较好、合金循环次数高、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等特点。本文以EMIC-EG为电解质,采用循环伏安曲线法、计时电流法等多种电化学测试手段,系统地研究了Ni和Ni-La合金在该体系中的电沉积行为,并运用XRF、 XRD、 SEM、 XPS等检测手段对镀层的成分、形貌进行分析。对EMIC-EG-NiCl2电解液进行电化学分析,研究表明,Ni的沉积过程主要是受扩散控制,扩散系数为4.6×10-7cm2/s,扩散活化能为21.75 kJ/mol。温度升高或浓度增大都有利于Ni的还原。在以玻碳电极或铂电极为工作电极时,Ni的沉积属于扩散控制下的三维瞬时形核模型。对EMIC-EG-NiCl2-LaCl3电解液进行电化学分析,研究表明,La在该体系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并且Ni-La的电沉积遵从诱导共沉积的机理。温度升高使Ni-La共沉积的起始还原电位正移,LaCl3摩尔浓度的增加,Ni-La共沉积的起始还原电位负移。Ni-La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沉积是属于扩散控制下的三维瞬时形核模型。在含有0.1mol/LNi (II)的EMIC-EG电解液中,在1 mA/cm2恒电流的条件下,以不锈钢为阴极,沉积得到了光滑有轻微亮度的沉积层,沉积层致密并且粒径在100 nm以下。在EMIC-EG-NiCl2-LaCl3电解液中,以铜片为阴极,石墨为阳极,沉积得到了Ni-La沉积层。沉积层中La的含量随着温度和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La(Ⅲ)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温度为373 K、Ni(Ⅱ)浓度为0.1 mol/L、 La (III)浓度为0.2 mol、电流密度为5 mA/cm2时,电沉积得到的沉积层中La含量最高,为7.3 at.%。在Ni-La合金中半径较大的La原子取代了半径较小的Ni原子,产生同晶取代,形成固溶置换体,晶格常数比单质Ni的大。SEM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电流密度的增加,沉积层颗粒逐渐增大,沉积层表面粗糙,随着La(Ⅲ)浓度的升高,沉积层表面由圆球形团簇形貌变为枝状结构。耐腐蚀性能实验表明,随着沉积层中La含量的增加,沉积层的耐腐蚀性能呈现先变好后变差的趋势,当沉积层中La含量在1.00 at.%左右时,沉积层的耐腐蚀性能最好。

寇莹[5](2014)在《强磁场下电沉积制备Sm-Fe合金薄膜组织与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Sm-Fe系金属间化合物因其优异的内禀磁性及较大的磁晶各异性而备受关注,从开发高性能的永磁材料角度来看,对Sm-Fe系金属间化合物的深入探究有重大意义。磁电化学沉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沉积技术,它是通过磁场与电场的交互作用,对各种金属及合金材料的电沉积过程、沉积膜层组织结构与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强磁场(最大4T)特殊环境进行电化学沉积工作,制备出Sm-Fe合金薄膜,研究了不同磁感应强度和不同磁场方向对沉积膜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强磁场对电沉积过程的影响机制,为开拓新型制备工艺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制备Sm-Fe合金膜电解液的电化学行为及合金沉积机理。从循环伏安曲线和沉积膜EDS能谱的研究表明,Sm3+在Fe2+的诱导下,在水溶液中实现了共沉积,即诱导共沉积,并探索出最优工艺参数。在电沉积过程中,分别施加了与电流方向垂直(B⊥J)和平行两个方向(B∥J)的强磁场,研究了不同磁感应强度对Sm-Fe合金电沉积过程及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记录装置录制了电沉积反应过程,通过观察阴极表面产生的气泡,研究了强磁场对电沉积过程中析氢反应的影响;采用SEM,EDS,XRD及VS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相比于无磁场环境,强磁场对电沉积Sm-Fe合金薄膜的表面形貌、膜层厚度、元素含量、物相组成及磁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强磁场对沉积膜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施加强磁场后,沉积膜层的表面形貌、膜层厚度、元素含量、微观结构及性能都发生了变化,不同强度及不同方向磁场的影响效果不同,并且B⊥J相比于B∥J时对电沉积反应过程的影响效果更显着。B⊥J时,磁流体力学效应(MHD)在电沉积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B∥J时,磁化力效应的影响效果相比于微磁流体力学效应(Micro-MHD)更显着。

陈必清,王建朝,郭承育[6](2011)在《稀土磁性材料的电沉积制备和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稀土元素因在电、光、磁等方面具有独特性质,故在高新材料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了稀土磁性材料的应用、电沉积制备的常用体系和电解共沉积机理的研究进展.

苏彩娜[7](2011)在《离子液体电沉积稀土—铁族合金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稀土-铁族(RE-IG)合金薄膜因具有较高的磁晶各向异性、较大的矫顽力,其作为高密度磁记录介质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稀土-铁族合金薄膜主要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方法获得,为克服这些方法的缺陷,人们试图采用电沉积方法来制备。但由于稀土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较负,很难在水溶液中进行电沉积,有机溶剂又存在污染及溶解性低等缺点,而室温熔融盐(离子液体)具有宽的电化学窗口和低蒸汽压等优点可作为电沉积电极电势较负的稀土金属的溶剂。本文采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来电沉积制备RE-IG合金薄膜,为制备RE-IG合金磁记录材料提供一种新方法。以离子液体1-甲基-3-丁基四氟硼酸盐([BMIM]BF4)为溶剂,采用三电极恒电势法进行电沉积金属钴的工艺研究。确定了电沉积金属钴的最优电解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Co(BF4)2浓度0.51.5mol/L,沉积电势-1.2-1.8V,电解液温度3060℃。XRD分析表明,当电解液温度为60℃时,金属钴的结晶出现了明显地择优取向。通过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对金属钴的电沉积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钴在铂电极上的扩散系数D0为1.76×10-8cm2/s;金属钴在离子液体[BMIM]BF4中的电沉积遵循了三维瞬时成核且受扩散控制的生长机理。采用恒电流方式研究了电沉积Sm-Co合金工艺,确定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Sm3+]/[CO2+]摩尔浓度比0.5:1.02.0:1.0,LiClO4浓度60g/L,1,4-丁炔二醇浓度1.5g/L,电解液温度4080℃,电流密度0.60.8A/dm2。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得到Sm质量分数在055%之间可控的Sm-Co合金镀层。当合金镀层中Sm的质量分数大于23%时,开始形成非晶态的Sm-Co合金。循环伏安和稳态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Sm3+不能单独电沉积,但可以在CO2+的诱导下实现Sm-Co合金的共沉积。当沉积电势为-0.92-1.51V时有利于钴的沉积,当沉积电势低于-1.51V时主要是Sm-Co合金的电沉积。分别采用恒电势和脉冲电势方式来电沉积制备Tb-Fe-Co合金。研究发现,采用脉冲电沉积可以得到外观较好且铽含量较高的合金镀层。结合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工艺条件对镀层组成和外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平均电压增大、脉冲占空比降低、脉冲频率适中、电解液温度升高以及搅拌速度降低都有利于提高Tb-Fe-Co合金镀层中铽的含量,镀层中铽的质量分数可高达50%。XRD分析表明,合金镀层可能含有Tb2Co17、Fe-Co相及非晶态Tb-Fe-Co合金相。添加剂1,4-丁炔二醇可以提高合金镀层中铽的含量和外观形貌。循环伏安曲线和阴极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1,4-丁炔二醇能够增大阴极极化,消除铁族金属的欠电势沉积,使镀层结晶更细致,有利于电势较负的金属的电沉积。采用恒电势法电沉积制备的金属钴镀层具有明显的磁各向异性,当电解液温度为60℃时,在铜基体上电沉积得到的金属钴薄膜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其值为248.1Oe。采用恒电流电沉积制备的Sm-Co合金薄膜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和明显的平行磁各向异性,可作为纵向磁记录介质,当镀层中Sm的质量分数为12.6%时,Sm-Co合金镀层具有较优的磁性能,其矫顽力为243.7Oe,矩形比为0.413。当合金镀层中钐含量较大时,合金镀层呈现非晶态,使得Sm-Co合金薄膜的矫顽力和矩形比降低,由硬磁性转为软磁性。脉冲电沉积制备的Tb-Fe-Co合金薄膜具有较明显的平行磁各向异性和较高的垂直矫顽力,矩形比为0.568,矫顽力为1522Oe,可作为纵向磁记录介质材料。当脉冲占空比为60%,脉冲频率为3.0kHz时,电沉积制备的Tb-Fe-Co合金薄膜具有较优的磁性能。

范必强[8](2010)在《电沉积稀土-铁族磁性合金膜及其磁性能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稀土-铁族合金膜由于稀土特殊的电子层结构能够衍生出种类繁多的光、电、磁等高新功能材料,这使得其在国民经济和高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稀土-铁族合金膜的制备主要有物理和化学制备方法,其中电沉积法由于其设备简单成本低易于操作适合工厂大批量连续生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文利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二元稀土RE(RE=Dy,Nd,Eu)-铁族(TM=Co)合金膜和三元稀土RE(RE= Dy,Nd)-铁族(TM=CoNi)合金膜,研究了合金电沉积的电化学行为及合金膜的磁性能。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稀土(RE)-铁族(TM)合金膜的功能和应用,合金膜主要的制备方法。分析了电化学沉积方法及其优势,并选择了尿素-乙酰胺-NaBr-KBr为研究体系。介绍了制备合金膜的实验条件及过程。2.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稀土(RE)-铁族(TM)离子在电解池中的电化学行为,并测得其传递系数和扩散系数。通过实验探究了稀土(RE)-铁族(TM)合金膜的诱导共沉积机理,并通过电负性理论来解释该现象。3.测试了合金膜的表面形貌及晶像,并分析了合金成分对其形貌晶相的影响。对二元及三元合金膜的磁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制备态合金膜的磁性递变规律,并对其递变规律进行了原理探究。

李加新[9](2008)在《尿素熔盐中稀土—铁族金属合金膜的电沉积及磁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稀土(RE)-铁族金属(IG)合金膜具有优异的磁、电、光等性质,多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能源等各个领域,对其研究开发备受关注。此外,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此类合金膜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组成易控制等优点。因此,本文采用电沉积方法在低温尿素熔盐中制备了稀土(RE=La,Sm,Gd)-铁族金属(IG=Fe,Co,Ni)合金膜,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和沉积机理,并对合金膜进行晶化热处理,着重研究其热处理前后的晶相结构和磁特性机理及其相互影响关系等。主要工作如下:1、简要介绍了RE-IG合金膜的发展和应用价值,电沉积方法制备RE-IG合金膜的现状,磁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及实现本工作的制备和测试条件。2、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RE3+和IG2+在尿素-乙酰胺-NaBr-KBr熔体中的电化学行为,并计算获得IG2+电还原的扩散系数D0和电荷传递系数α;研究了RE3+在熔体中被IG2+诱导实现共沉积的机理,并利用元素的电负性原理进行解释;研究了沉积条件对合金膜的成分和形貌的调节作用机制。3、首次归纳并得出在低温尿素熔体中所制备的系列非晶RE-IG合金膜的磁特性递变规律,且对非晶膜的磁特性机制进行解释;选择优化条件对非晶膜进行晶化处理,研究了退火后RE-IG合金膜的晶相和磁特性变化,及晶化后的磁性机制和晶相结构二者之间依赖关系。

杨娟[10](2007)在《电沉积Fe-Ni-W合金代铬镀层工艺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年以来,铬镀层以其高硬度、高耐磨性、高耐蚀性和优异的外观色泽度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电镀铬存在着许多缺点,尤其是六价铬因其致癌特性而被各国政府严令禁止。于是电镀工作者们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替代铬镀层的环保镀层,钨合金因此应运而生。钨不能单独从水溶液中电沉积出来,但与铁系金属诱导共沉积得到的钨合金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并且电沉积钨合金的电流效率比电镀铬高得多,因此,钨合金电沉积成为了最有潜力的代铬电沉积。本文通过调整镀液配方和工艺条件,获得了高钨含量(W%≥53wt%)、中钨含量(34%≤Wwt%≤39%)、低钨含量(W%≤20wt%)三个体系的具有良好表观和性能的Fe-Ni-W合金镀层,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镀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比研究了镀层的各项性能,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1 )初步研究了工艺条件对高钨含量( W%≥53wt% )、中钨含量(34%≤Wwt%≤39%)、低钨含量(W%≤20wt%)三个体系的Fe-Ni-W合金镀层组分的影响,确定了三个体系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2)首次系统地研究了高钨含量(W%≥53wt%)Fe-Ni-W合金镀层的表观、结构及其显微硬度、耐蚀性和耐磨性等性能,并且从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详细分析了其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原因。(3)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柠檬酸根浓度对电沉积中钨含量(34%≤Wwt%≤39%)Fe-Ni-W合金镀层的影响。通过改变新配镀液中的柠檬酸根盐的浓度研究了镀液的缓冲能力,镀层沉积速度、组分、结构及其硬度、耐蚀性能的变化,从而获得该条件下该体系中柠檬酸盐的最佳用量。(4)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低钨含量(W%≤20wt%)Fe-Ni-W合金镀层的表观、结构及其显微硬度、耐蚀性和耐磨性等性能,并且从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详细分析了其具有高耐蚀性的原因。

二、DMSO中制备Eu-Fe合金膜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MSO中制备Eu-Fe合金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熔盐电解法制备Sm2Fe17合金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永磁材料
        2.1.1 永磁材料的发展
        2.1.2 稀土永磁材料
        2.1.3 Sm_2Fe_(17)N_x稀土永磁材料的诞生及特点
    2.2 Sm_2Fe_(17)合金的研究进展
        2.2.1 Sm_2Fe_(17)合金的晶体结构
        2.2.2 Sm_2Fe_(17)的制备方法
    2.3 熔盐电解法制备Sm_2Fe_(17)合金的研究现状
        2.3.1 熔盐电解法制备稀土金属及合金的研究现状
        2.3.2 熔盐电解法制备Sm_2Fe_(17)合金的现状
    2.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3 电解原料卤化处理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及讨论
        3.3.1 SmCl_3合成
        3.3.2 SmF_3合成及SmF_3晶型转变
    3.4 小结
4 CaCl_2-CaF_2-SmCl_3体系电解制备Sm_2Fe_(17)合金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原料
        4.2.2 熔盐选择及预处理
        4.2.3 循环伏安法研究还原反应机制
        4.2.4 方波伏安法测定熔盐中Sm~(3+)扩散系数
        4.2.5 实验过程
    4.3 结果及讨论
        4.3.1 CaCl_2-CaF_2熔盐挥发性
        4.3.2 熔盐预电解
        4.3.3 阴极上钐离子还原的电化学行为
        4.3.4 恒电流法制备Sm_2Fe_(17)合金过程
        4.3.5 熔盐电解法制备Sm_2Fe_(17)合金的机理
    4.4 小结
5 LiF-CaF_2-SmF_3体系电解制备Sm_2Fe_(17)合金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2.1 热失重分析
        5.2.2 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测定Sm~(3+)在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
        5.2.3 恒电势电解制备Sm_2Fe_(17)合金
        5.2.4 恒电流电解制备Sm_2Fe_(17)合金
        5.2.5 电解产物的分析与检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LiF-CaF_2熔盐挥发性
        5.3.2 阴极上钐离子的电化学行为
        5.3.3 恒电势电解制备Sm_2Fe_(17)合金过程
        5.3.4 恒电流电解制备Sm_2Fe_(17)合金过程
    5.4 小结
6 固相Sm_2Fe_(17)层内Sm、Fe的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方法
        6.2.1 Sm-Fe液-固界面元素迁移
        6.2.2 Sm_2Fe_(17)合金层长大规律
    6.3 结果及讨论
        6.3.1 Sm-Fe间元素迁移
        6.3.2 Sm_2Fe_(17)合金层长大规律
    6.4 小结
7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二甲基亚砜中Tm3+的电化学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
    1.2 药品处理
2 结果和讨论
    2.1 二甲基亚砜中Tm3+的循环伏安 (CV) 曲线
    2.2 二甲基亚砜中Tm3+的计时电流曲线
    2.3 二甲基亚砜中Tm3+的计时电量曲线
    2.4 二甲基亚砜中Tm3+的塔菲尔曲线
3 结论

(3)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铬合金工艺及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沉积铬与铬合金镀层的研究情况
        1.2.1 铬与铬合金的简介
        1.2.2 普通水溶液体系中电沉积铬合金镀层的研究现状
        1.2.3 高温熔融盐体系中电沉积铬合金镀层的研究现状
        1.2.4 有机溶剂体系中电沉积铬合金镀层的研究现状
    1.3 离子液体简介
        1.3.1 离子液体的基本概念
        1.3.2 离子液体的分类
        1.3.3 离子液体的物化性质
    1.4 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金属的研究现状
        1.4.1 单质金属
        1.4.2 二元合金
        1.4.3 多元合金
    1.5 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铬及铬合金镀层的研究现状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BMIM]HSO_4 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镍-铬合金镀层的工艺及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离子液体的选择及表征
        2.2.1 离子液体的选择
        2.2.2 离子液体的表征
    2.3 实验试剂及仪器
        2.3.1 实验试剂
        2.3.2 实验所用仪器及设备
    2.4 实验研究方法
        2.4.1 电镀液的制备
        2.4.2 实验装置
        2.4.3 镀前处理
        2.4.4 电化学测试
    2.5 镀层的分析
        2.5.1 镀层厚度的测定
        2.5.2 镀层微观形貌、组成及结构分析
        2.5.3 耐腐蚀性测试
    2.6 不同因素对Ni-Cr合金镀层厚度及铬含量的影响
        2.6.1 NiCl_2 浓度对Ni-Cr合金镀层厚度及铬含量的影响
        2.6.2 电沉积温度对Ni-Cr合金镀层厚度及铬含量的影响
        2.6.3 电沉积时间对Ni-Cr合金镀层厚度及铬含量的影响
        2.6.4 电沉积电位对Ni-Cr合金镀层厚度及铬含量的影响
    2.7 Ni-Cr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
    2.8 Ni-Cr合金镀层的组成与结构分析
    2.9 Ni-Cr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测试
    2.10 [BMIM]HSO_4 离子液体中Ni-Cr合金的沉积机理
    2.11 [BMIM]HSO_4 离子液体中Ni-Cr合金的电结晶机理
    2.1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MIM]HSO_4 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铁-铬合金镀层工艺及机理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所用仪器及设备
    3.3 实验研究方法
        3.3.1 电镀液的制备
        3.3.2 实验装置
        3.3.3 镀前处理
        3.3.4 电化学测试
    3.4 镀层测试与分析
        3.4.1 厚度
        3.4.2 表面形貌、组成及结构分析
        3.4.3 腐蚀性测试
    3.5 不同因素对Fe-Cr合金镀层厚度及铬含量影响
        3.5.1 FeCl_2 浓度对Fe-Cr合金镀层厚度及铬含量的影响
        3.5.2 电沉积温度对Fe-Cr合金镀层厚度及铬含量的影响
        3.5.3 电沉积时间对Fe-Cr合金镀层厚度及铬含量的影响
        3.5.4 电沉积电位对Fe-Cr合金镀层厚度及铬含量的影响
    3.6 Fe-Cr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
    3.7 Fe-Cr合金镀层的组成与结构分析
    3.8 Fe-Cr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测试
    3.9 [BMIM]HSO_4 离子液体中Fe-Cr合金的沉积机理
    3.10 [BMIM]HSO_4 离子液体中Fe-Cr合金的电结晶机理
    3.11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MIM]HSO_4 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铁-镍-铬合金镀层工艺及机理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所用仪器及设备
    4.3 实验研究方法
        4.3.1 电镀液的制备
        4.3.2 实验装置
        4.3.3 镀前处理
        4.3.4 电化学测试
    4.4 镀层测试与分析
        4.4.1 厚度
        4.4.2 表面形貌、组成及结构分析
        4.4.3 腐蚀性测试
    4.5 不同因素对Fe-Ni-Cr合金镀层厚度及组成的影响
        4.5.1 FeCl_2 浓度对镀层厚度及Fe-Ni-Cr合金组成的影响
        4.5.2 NiCl_2 浓度对镀层厚度及Fe-Ni-Cr合金组成的影响
        4.5.3 电沉积温度对镀层厚度及Fe-Ni-Cr合金组成的影响
        4.5.4 电沉积时间对镀层厚度及Fe-Ni-Cr合金组成的影响
        4.5.5 电沉积电位对镀层厚度及Fe-Ni-Cr合金组成的影响
    4.6 Fe-Ni-Cr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
    4.7 Fe-Ni-Cr合金镀层的组成与结构分析
    4.8 Fe-Ni-Cr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测试
    4.9 [BMIM]HSO_4 离子液体中电沉积Fe-Ni-Cr合金的还原机理
    4.10 [BMIM]HSO_4 离子液体中Fe-Ni-Cr合金的电结晶机理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4)离子液体中电沉积Ni-La合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稀土元素
        1.1.1 我国稀土的分布
        1.1.2 稀土特性
    1.2 稀土的应用
        1.2.1 Ni基稀土储氢材料
        1.2.2 Ni基稀土防腐材料
    1.3 制备稀土及其合金的方法
        1.3.1 制备稀土金属的主要方法
        1.3.2 制备稀土合金的主要方法
    1.4 电沉积制备合金的方法
        1.4.1 水溶液体系
        1.4.2 有机溶剂体系
        1.4.3 高温熔盐体系
        1.4.4 离子液体体系(室温熔盐)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1.5.1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预处理
        2.2.1 电解液的制备
        2.2.2 电极预处理
    2.3 实验内容
        2.3.1 循环伏安法
        2.3.2 计时电流法
        2.3.3 耐腐蚀实验
        2.3.4 电沉积实验
    2.4 样品检测
        2.4.1 X-荧光(XRF)实验
        2.4.2 X射线衍射(XRD)实验
        2.4.3 扫描电镜(SEM)实验和能谱(EDS)实验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实验
第三章 EMIC-EG-NiCl_2-LaCl_3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质
    3.1 EMIC-EG电解液的CV曲线
    3.2 EMIC-EG-NiCl_2电解液的CV曲线
        3.2.1 工作电极对EMIC-EG-NiCl_2电解液CV曲线的影响
        3.2.2 温度对EMIC-EG-NiCl_2电解液CV曲线的影响
        3.2.3 Ni(Ⅱ)浓度对EMIC-EG-NiCl_2电解液CV曲线的影响
    3.3 EMIC-EG-NiCl2-LaCl3电解液的CV曲线
        3.3.1 温度对EMIC-EG-NiCl_2-LaCl_3电解液CV曲线的影响
        3.3.2 La(Ⅲ)浓度对EMIC-EG-NiCl_2-LaCl_3电解液CV曲线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MIC-EG电解液中Ni及Ni-La的形核过程
    4.1 EMIC-EG-NiCl_2电解液中Ni离子的形核
    4.2 EMIC-EG-NiCl_2-LaCl_3电解液中Ni和Ni-La的形核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MIC-EG电解液中电沉积Ni及Ni-La合金的研究
    5.1 电沉积合金理论
        5.1.1 金属共沉积基本条件
        5.1.2 影响金属共沉积的因素
    5.2 EMIC-EG-NiCl_2电解液中电沉积Ni
    5.3 EMIC-EG-NiCl_2-LaCl_3电解液中电沉积Ni-La
    5.4 温度对电沉积Ni-La合金的影响
        5.4.1 温度对电沉积Ni-La合金成分的影响
        5.4.2 温度对电沉积Ni-La合金形貌的影响
    5.5 浓度对电沉积Ni-La合金的影响
        5.5.1 浓度对电沉积Ni-La合金成分的影响
        5.5.2 浓度对电沉积Ni-La合金形貌的影响
    5.6 电流密度对镀层的影响
        5.6.1 电流密度对电沉积Ni-La合金成分的影响
        5.6.2 电流密度对电沉积Ni-La合金形貌的影响
    5.7 Ni-La合金的耐蚀性能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5)强磁场下电沉积制备Sm-Fe合金薄膜组织与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稀土永磁材料的概述
        1.2.1 稀土永磁材料的种类及技术磁参量
        1.2.2 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3 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
    1.3 电化学沉积制备稀土磁性薄膜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非水体系电沉积稀土磁性薄膜材料
        1.3.2 水溶液电沉积稀土磁性薄膜材料
    1.4 强磁场下的电化学沉积
        1.4.1 强磁场下电沉积的特性
        1.4.2 强磁场对镀液性能的影响
        1.4.3 强磁场对沉积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 电解液组分
        2.1.2 电极的选择及电解槽的制作
        2.1.3 实验仪器
    2.2 电沉积实验过程
        2.2.1 电解液的配制
        2.2.2 镀前预处理
        2.2.3 电解液电化学行为测量
        2.2.4 磁场下电沉积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电化学行为测量
        2.3.2 析氢反应过程观察
        2.3.3 微观形貌观察
        2.3.4 元素定量分析
        2.3.5 物相分析
        2.3.6 磁性能测试
第3章 电沉积 Sm-Fe 合金膜工艺研究
    3.1 电解液循环伏安行为的研究
        3.1.1 Fe~(2+)在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3.1.2 Sm~(3+)在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3.1.3 Fe~(2+)与 Sm~(3+)在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3.2 沉积方式的确定
    3.3 工艺参数的确定
        3.3.1 基体
        3.3.2 主盐浓度
        3.3.3 pH 值
        3.3.4 电流密度
第4章 强磁场对电沉积 Sm-Fe 合金膜的影响
    4.1 对电沉积析氢反应的影响
    4.2 对表面形貌的影响
    4.3 对膜层厚度的影响
    4.4 对膜层中元素含量的影响
    4.5 对膜层物相组成的影响
    4.6 对磁性能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稀土磁性材料的电沉积制备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稀土磁性材料
    1.1 稀土永磁材料
    1.2 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
    1.3 稀土磁制冷材料
    1.4 稀土巨磁电阻材料
2 稀土合金电沉积
    2.1 水溶液体系
    2.2 有机溶剂体系
    2.3 熔盐体系
        2.3.1 高温熔盐
        2.3.2 低温熔盐
3 稀土功能合金膜的制备与机理
    3.1 共沉积类型
    3.2 共沉积机理[28]

(7)离子液体电沉积稀土—铁族合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磁性材料制备的研究现状
        1.2.1 真空蒸镀
        1.2.2 磁控溅射
        1.2.3 电沉积
        1.2.4 其他制备方法
    1.3 电沉积稀土磁性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水溶液电沉积稀土磁性材料
        1.3.2 有机溶剂电沉积稀土磁性材料
        1.3.3 熔融盐电沉积稀土磁性材料
    1.4 离子液体电沉积的研究现状
        1.4.1 离子液体简介
        1.4.2 离子液体的特点
        1.4.3 离子液体在电沉积中的应用
    1.5 离子液体电沉积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1.6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装置
        2.1.1 实验材料及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装置
    2.2 电沉积实验
        2.2.1 氟硼酸盐的配制
        2.2.2 电解液的配制
        2.2.3 电沉积工艺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电导率测定
        2.3.2 外观形貌表征
        2.3.3 微观形貌观察
        2.3.4 元素定量分析
        2.3.5 晶体结构分析
        2.3.6 元素化学状态分析
        2.3.7 电化学测试
        2.3.8 磁性能测试
第3章 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钴的研究
    3.1 电解液体系的选择
    3.2 离子液体[BMIM]BF_4 的性质
        3.2.1 [BMIM]BF_4 电化学窗口的测定
        3.2.2 [BMIM]BF_4 电导率的测定
    3.3 电沉积金属钴的工艺研究
        3.3.1 CO~(2+)浓度对金属钴镀层质量的影响
        3.3.2 沉积电势对金属钴镀层质量的影响
        3.3.3 电解液温度对金属钴镀层质量的影响
        3.3.4 电流效率
    3.4 金属钴镀层的晶体结构
    3.5 金属钴的电沉积机理研究
        3.5.1 循环伏安行为
        3.5.2 阴极极化行为
        3.5.3 金属钴电结晶机理的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离子液体中电沉积Sm-Co 合金的研究
    4.1 电解液体系的选择
        4.1.1 电解液体系的确定
        4.1.2 电沉积方式的确定
    4.2 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Sm-Co 合金镀层的影响
        4.2.1 电流密度对合金镀层质量和钐含量的影响
        4.2.2 电解液温度对合金镀层质量和钐含量的影响
        4.2.3 沉积时间对合金镀层质量和钐含量的影响
        4.2.4 [Sm~(3+)]/[CO~(2+)]摩尔浓度比对合金镀层质量和钐含量的影响
        4.2.5 LiClO_4 浓度对合金镀层质量和钐含量的影响
        4.2.6 添加剂浓度对合金镀层质量和钐含量的影响
    4.3 Sm-Co 合金镀层的结构
        4.3.1 镀层元素组成的确定
        4.3.2 镀层的晶体结构
    4.4 添加剂对Sm-Co 合金镀层晶体结构的影响
    4.5 Sm-Co 合金的电沉积机理研究
        4.5.1 循环伏安行为
        4.5.2 阴极极化行为
        4.5.3 Sm-Co 合金共沉积行为的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离子液体中电沉积Tb-Fe-Co 合金的研究
    5.1 电沉积Tb-Fe-Co 合金镀液体系的确定
    5.2 恒电势电沉积Tb-Fe-Co 合金的研究
        5.2.1 沉积电势对Tb-Fe-Co 合金镀层的影响
        5.2.2 Tb~(3+)浓度对Tb-Fe-Co 合金镀层的影响
        5.2.3 Fe~(2+)和CO~(2+)总浓度对Tb-Fe-Co 合金镀层的影响
    5.3 脉冲电沉积Tb-Fe-Co 合金的研究
        5.3.1 脉冲参数正交实验设计
        5.3.2 脉冲参数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5.3.3 脉冲平均电压对Tb-Fe-Co 合金镀层的影响
        5.3.4 脉冲占空比对Tb-Fe-Co 合金镀层的影响
        5.3.5 脉冲频率对Tb-Fe-Co 合金镀层的影响
        5.3.6 电解液温度对Tb-Fe-Co 合金镀层的影响
        5.3.7 搅拌速度对Tb-Fe-Co 合金镀层的影响
        5.3.8 添加剂对Tb-Fe-Co 合金镀层的影响
    5.4 Tb-Fe-Co 合金镀层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状态
        5.4.1 Tb-Fe-Co 合金镀层微观形貌
        5.4.2 Tb-Fe-Co 合金镀层晶体结构
        5.4.3 Tb-Fe-Co 合金镀层的元素化学状态
    5.5 Tb-Fe-Co 合金电沉积行为的研究
        5.5.1 循环伏安行为
        5.5.2 阴极极化行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离子液体电沉积磁性薄膜的磁性能研究
    6.1 离子液体电沉积金属钴薄膜的磁性能研究
        6.1.1 钴薄膜的磁性能测试
        6.1.2 电解液温度对金属钴薄膜磁性能的影响
        6.1.3 Cu 底层对金属钴薄膜磁性能的影响
        6.1.4 沉积方式对金属钴薄膜磁性能的影响
    6.2 离子液体电沉积Sm-Co 合金薄膜的磁性能研究
        6.2.1 Sm-Co 合金薄膜的磁性能测试
        6.2.2 薄膜中钐含量对Sm-Co 合金薄膜磁性能的影响
        6.2.3 添加剂对Sm-Co 合金薄膜磁性能的影响
    6.3 离子液体电沉积Tb-Fe-Co 合金薄膜的磁性能研究
        6.3.1 Tb-Fe-Co 合金薄膜的磁性能测试
        6.3.2 脉冲占空比对Tb-Fe-Co 合金薄膜磁性能的影响
        6.3.3 脉冲频率对Tb-Fe-Co 合金薄膜磁性能的影响
        6.3.4 添加剂对Tb-Fe-Co 合金薄膜磁性能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8)电沉积稀土-铁族磁性合金膜及其磁性能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实验部分
    第一节 主要的试剂和仪器
    第二节 实验预处理
    第三节 电化学测量及稀土合金膜的制备
    第四节 合金膜的热处理及表征
第二章 稀土铁族金属离子的电化学行为探究
    第一节 尿素本体熔盐的性质
    第二节 TM~(2+)(TM=Fe,Co,Ni)在本体中的电化学行为
    第三节 RE~(3+)(RE=Dy,Nd,Eu)在本体中的电化学行为
    第四节 本章结语
第三章 RE-TM(RE=Dy,Nd,Eu;TM=Co)合金膜的诱导共沉积及形貌
    第一节 低温尿素熔盐体系中Dy-Co合金膜的共沉积及形貌
    第二节 低温尿素熔盐体系中Nd-Co合金膜的共沉积及形貌
    第三节 低温尿素熔盐体系中Eu-Co合金膜的共沉积
    第四节 关于诱导共沉积机理的讨论
    第五节 本章结语
第四章 制备态RE-TM(RE=Dy,Nd,Eu;TM=Co)合金膜的晶相及磁特性研究
    第一节 制备态RE-TM合金膜的晶相分析
    第二节 非晶态RE-TM合金膜的磁特性及其分析
    第三节 本章结语
第五章 电沉积RECoNi(RE=Dy,Nd)合金膜及其磁性研究
    第一节 RECoNi(RE=Dy,Nd)合金膜的诱导共沉积及其形貌
    第二节 制备态RECoNi(RE=Dy,Nd)合金膜的磁性研究
    第三节 本章结语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尿素熔盐中稀土—铁族金属合金膜的电沉积及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稀土合金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简介
    1.2 磁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3 RE-IG合金材料的电沉积制备研究概况
    1.4 课题选题意义和出发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电化学行为测量实验及合金沉积实验
    2.2 RE-IG合金膜的热处理及表征
第3章 稀土离子、铁族金属离子在本体中的电化学行为
    3.1 本体熔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2 RE~(3+)在本体中的电化学行为
    3.3 IG~(2+)在本体中的电化学行为
    3.4 本章结语
第4章 RE-IG合金膜的诱导共沉积及其表观形貌
    4.1 RE-IG合金膜的诱导共沉积及其表观形貌
    4.2 关于诱导共沉积机理的讨论
    4.3 本章结语
第5章 制备态RE-IG合金膜的非晶及磁特性研究
    5.1 制备态RE-IG合金膜的非晶及其分析
    5.2 非晶态RE-IG合金膜的磁特性及其分析
    5.3 本章结语
第6章 热处理后的RE-IG合金膜的晶相及磁特性
    6.1 热处理后的Sm-Co合金膜的晶相和磁特性研究
    6.2 热处理后的Sm-Fe合金膜的晶相和磁特性研究
    6.3 热处理后的Gd-Co合金膜的晶相和磁特性研究
    6.4 本章结语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电沉积Fe-Ni-W合金代铬镀层工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合金电沉积
        1.1.1 合金共沉积的基本条件
        1.1.2 合金共沉积的类型
        1.1.3 非晶态合金的电沉积
        1.1.4 纳米晶态合金的电沉积
    1.2 钨合金电沉积的研究现状
        1.2.1 钨合金电沉积的机理概述
        1.2.2 钨合金电沉积工艺的研究现状
    1.3 钨合金镀层的性能
        1.3.1 硬度
        1.3.2 耐蚀性
        1.3.3 耐磨性
        1.3.4 热稳定性
        1.3.6 其他
    1.4 论文构思
第2章 高钨含量(W%≥53wt%)Fe-Ni-W 合金的电沉积工艺及镀层性能的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工艺条件对高钨含量(W%≥53wt%)Fe-Ni-W 合金镀层组成的影响
        2.2.2 电沉积高钨含量(W%≥53wt%)Fe-Ni-W 合金镀层的组成和表观
        2.2.3 电沉积高钨含量(W%≥53wt%)Fe-Ni-W 合金镀层的形貌和结构
        2.2.4 电沉积高钨含量(W%≥53wt%)Fe-Ni-W 合金镀态镀层的热稳定性
        2.2.5 电沉积高钨含量(W%≥53wt%)Fe-Ni-W 合金镀层的性能
    2.3 小结
第3章 工艺条件及柠檬酸根对电沉积中钨含量(34%≤Wwt%≤39%)Fe-Ni-W 合金的影响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工艺条件对中钨含量(34%≤Wwt%≤39%)Fe-Ni-W 合金层组成的影响
        3.2.2 柠檬酸根浓度对镀层表观的影响
        3.2.3 柠檬酸根浓度对沉积速度的影响
        3.2.4 柠檬酸根浓度对镀液缓冲能力的影响
        3.2.5 柠檬酸根浓度对镀层组分的影响
        3.2.6 柠檬酸根浓度对镀层硬度的影响
        3.2.7 柠檬酸根浓度对镀层结构的影响
        3.2.8 柠檬酸根浓度对镀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第4章 低钨含量(W%≤20wt%)Fe-Ni-W 合金的电沉积工艺及镀层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工艺条件对低钨含量(W%≤20wt%)Fe-Ni-W 合金镀层组成的影响
        4.2.2 电沉积低钨含量(W%≤20wt%)Fe-Ni-W 合金镀层的组成和表观
        4.2.3 电沉积低钨含量(W%≤20wt%)Fe-Ni-W 合金镀层的形貌和结构
        4.2.4 电沉积低钨含量(W%≤20wt%)Fe-Ni-W 合金镀层的性能
    4.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作者相关论文题录

四、DMSO中制备Eu-Fe合金膜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熔盐电解法制备Sm2Fe17合金的基础研究[D]. 闫奇操. 北京科技大学, 2019(02)
  • [2]二甲基亚砜中Tm3+的电化学行为[J]. 蒲丽.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3]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铬合金工艺及机理的研究[D]. 张创. 湖南工业大学, 2017(05)
  • [4]离子液体中电沉积Ni-La合金的研究[D]. 杨迎亚.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1)
  • [5]强磁场下电沉积制备Sm-Fe合金薄膜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 寇莹. 沈阳理工大学, 2014(03)
  • [6]稀土磁性材料的电沉积制备和机理研究[J]. 陈必清,王建朝,郭承育.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7]离子液体电沉积稀土—铁族合金的研究[D]. 苏彩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7)
  • [8]电沉积稀土-铁族磁性合金膜及其磁性能探究[D]. 范必强.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2)
  • [9]尿素熔盐中稀土—铁族金属合金膜的电沉积及磁特性研究[D]. 李加新. 福建师范大学, 2008(12)
  • [10]电沉积Fe-Ni-W合金代铬镀层工艺及性能研究[D]. 杨娟. 湖南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DMSO中Eu-Fe合金薄膜的制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