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角度谈语法和修辞教学

从另一个角度谈语法和修辞教学

一、换个角度谈语法修辞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黄春月[1](2021)在《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文中研究指明

韩江雪[2](2021)在《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文中指出自2017年9月起,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该版本教科书清晰地把握了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在潜移默化中陶染人格、形塑灵魂的特征,试图将国家与民族的育人要求熔铸于课程内容之中,使学生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也收获健康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在德、智、美三个层面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其具体体现之一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大幅增加了文言文阅读量,传达了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态度。然而,我们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考察发现,文言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学生失落和文本失落的双重问题,导致文言文的育人价值无从实现,即学生没有从这一饱含传统文化精神的课程中获取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美感升华的滋养。因此,对文言文的育人价值进行细致考察成为必须,这不仅有利于改进当前和未来的文言文教学实践,还能促进对语文教科书“定篇”类选文的研究,以及丰富文言文的研究视角和路径。该研究选取统编版本的初中段语文教科书中的全部文言文选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访谈与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课例研究法展开研究。研究共分为两部分,从教科书文选层面进行统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育人价值研究是第一步。其目的是审视与考察当前教科书编写的实际情况,这通过思考不同文选对学生学科素养培育的各方面价值和应然的文言文选文体系建构,继而对实然的文言文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文章编选的商榷意见,从而完善教科书编写和使用实践来实现。具体研究路径是,笔者首先借鉴文学、语言学、美学、伦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资源和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情况来创建教科书文选育人价值分析结构的“理想类型”,继而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实际进行量化与质性分析,考察选文在知识、思维、审美和文化方维的价值水平,衡量现实情况与理想层面的差距,提出一些自己的商榷意见。从教学层面进行统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育人价值研究是第二步。通过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选进行育人价值分析,我们已经充分认识了文言文本在知识积累、思维训练、审美陶冶与文化传承方面应发挥的育人价值,并且提出了完善教科书选文的一些商榷意见。这些选文育人价值继而面临着一个如何落实的问题,也即在实际教学中的转换形态与要求的问题,这需要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提出具体要求。文言文的教学属于阅读教学范畴,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寻求“理解”,不仅是对于文本的理解,更要在此基础上走向对自我的理解。因此,对文言文育人价值的转化要求应该落实为一种对理解水平的规定,教师、学生和师生双方都应该形成特定的理解状态。在对理想层面的育人价值转化形态进行明确之后,需要对当前一线教学情况进行考察,了解真实课堂中所发生的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并对此现状进行分析,总经有效经验,更多的是诊断问题,借助中西方理论资源提出应对策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已有的文言文教学效果与方法令人不甚满意,学习主体的自由受限,人与文化经典之间存在一道巨大的意义裂痕。鉴于此,我们从千百年来中西方阅读、阐释文学经典的丰富经验中寻求到了一些理论启示,从征实原旨和自由开拓两种价值取向中切入对文言选文的教学思考。就选文的主导教学价值而言,选文可以被分为知识之文、思维之文、审美之文和文化之文。知识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使学生合理积累一定数量的古汉语字音、字形、字义、语法、修辞、文学等知识,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不是机械的、单向度的,而是通过掌握古代训诂的基本方法和文学涵泳的巧妙艺术,通过训诂与涵泳的循环进行的。思维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引领学生通过形象、逻辑、辩证等积极思维来理解文言文微言背后的大义,填补文本的空白结构,并对传统价值进行批判与颠覆,促进传统价值的更新与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审美之文教学要旨在于充分给予学生审美体验的自由,通过调动期待视野、引发认知冲突最终推动学生与作者的审美视域融合。文化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尊重文本的民族历史性,重点把握文章历史语境,尊重古今时间间距,辨明历史文本的当代文化价值。当然,作为汉语言经典作品的文言文选文价值难以束于一隅,往往需要多角度价值钩沉,因而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灵活选择、调整、改良策略与方法,将前述阅读教学思路进行圆览会通。文言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经典教育,在全球化挑战日益激烈的今天,经典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文言文的育人价值探索关系到国民精神塑造和个体的自我理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包括教育研究者、教科书编写者、学校教师在内的教育人士,乃至整个国家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配合,不断地在民族经典与学生建构价值关联,致力于使其作用于实现人的发展与自由。

龚小梅[3](2020)在《初中片段作文训练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教学方法一直受到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对学生而言,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于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极为重要的内容。目前语文教育界仍然流行着传统“大作文”的教学方法。虽然此法对学生的作文学习有所裨益,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教师一次性讲解内容过多,导致学生消化不了和学生练习时间过少;教师过于关注作文的外在形式和练习次数,而对作文内容的讲解有所忽视和不注重培养学生素材积累的意识和方法等。针对初中语文“大作文”教学的这些缺陷,片段作文教学可以对其进行很好的弥补。本文以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九中学和贵州省务川县城关中学为数据收集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实践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这几种途径,围绕“初中片段作文训练教学研究”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初中片段作文教学法相关理念进行概述,总结出片段作文与微写作的异同、片段作文与“大作文”的关系,归纳出片段作文的特点以及进行片段作文教学训练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再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教师和学生对片段作文的认知态度。第三章在结合初中作文教学实际情况下,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作为片段作文训练的蓝本。从教材文质兼美的选文中挖掘片段作文的写作素材,探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并对片段作文教学的适用性做出了理性的思考。本章旨在通过片段作文的优势进而探明片段作文教学法对学生作文的改进效果。经教学实践的检验,片段作文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促进学生素材积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弥补传统“大作文”教学法不足等方面存在很多优势。有鉴于此,笔者希望片段作文训练教学法能够为初中作文教学带来相关改进和提高。

霍亮[4](2020)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世纪以来,语文教育历经了课程变化、教科书更迭、教法创新等变革。其中教科书作为教育教学基础载体源于实践,又内隐着实践的价值,所以语文教科书在语文教育中的角色认知表征应当被关注。在语文教科书的变革中,从知识到素养、从方法到路径的过程是繁杂的,我们应基于教学生成的视野,突显核心素养在练习题中的生成作用,基于自主、合作、探究,探索练习题视域下师生、生生对话与交流途径。初中语文教科书编写设计的无限细化,客观地推动了知识点与能力点的融合,并将其编入教科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甚至是文章中的各个部分。顾黄初先生认为语文教科书包括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与导学系统,而作业系统也称为练习系统,共同建构着语文教科书认知体系。练习系统所承载的练习题包含了初中阶段学生所具备的素养,并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征也较为凸显。练习题的发展本身需要一个过程,从简单概念到逻辑论述,综合了规定性和确定性概念,这些知识性来源的增长决定着练习题在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价值。在以往的练习系统探索中较为关注练习题改革的操作层面,却弱化了对练习题所建构的知识来源的追溯。传统的教学领域聚焦实践,由于弱化知识来源,在对练习题达到一定认知高度后便难以突破当前研究范式,从而进入教学循环怪圈。教师是承载知识的流动载体,在教科书的有效引导下,实现知识自上而下的传承,而教学实践场域中的教师却难以转化发展性思维,亦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理论建构,实践操作的能力。基于以上,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为蓝本,从形而上的高阶思维出发,建构练习题认知结构,从形而下的实践场域着手,以案例建设为依托,探索练习题认知路径。首先,本文从语文教科书练习题的宏观视域出发,梳理了练习系统的范式结构,主要就练习系统相关概念的界定、练习题演变、理论支撑、重要性以及可行性等问题进行阐释,又从学理性角度详细论证了练习系统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性,并在梳理练习题发展史中探究练习题的来源、过程以及发展趋势;其次,从中观视域来看,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个体认知能力,考量处于边缘位置的学生,关注教师在使用练习题中的主导地位,确认师生间合作学习者角色认知。在调查教师和学生使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题使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问卷分析了教师和学生在实践场域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题微观视域出发,针对教师和学生使用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题存在的问题给出详细的解决措施,并通过案例协作媒介强化语文教科书练习题在教育实践场域中使用效果,再对案例进行反思、重建,进而突出学生本体是发展学生素养的关键。凡此,活化了练习系统的认知范式,多维视角下建构着教科书框架,对语文教育有着借鉴意义与价值。

申晓玲[5](2020)在《“对话式”土味情话的形成与识解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对话式”土味情话特指以对话形式呈现的土味情话,是一种超常规思维的语言现象。本文立足认知语用视角,对“对话式”土味情话的形成和识解机制进行语言学研究,并对话语的娱乐机制进行阐释。第一部分为“绪论”。绪论部分重点介绍了关于“对话式”土味情话的研究现状,并且对本文采用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及研究内容进行介绍。第二部分着重对土味情话的由来、发展、界定、分类、话语特征、交际意图等进行描写,并且从会话分析角度归纳出“对话式”土味情话的两种对话模式——“询问类”(询问-回答-补充)和“陈述类”(陈述-追问-回答)。最后,将“对话式”土味情话与传统文艺情话对比,强调“对话式”土味情话的娱乐性。第三部分分析“对话式”土味情话的形成机制。本文将“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和“内涵外延”传承说整合,提出“对话式”土味情话的形成分析模式。其中,土味情话形成的关键在于部分话语的关联性。以娱乐意图为导向,借助语义、语法、认知隐喻等语言策略营造最大程度的反差,形成语言陷阱。最后,选取代表性的实例进行推理验证。第四部分解释“对话式”土味情话的识解机制。以关联理论为宏观指导,以概念整合网络为推衍过程,本文建构出“关联整合识解模式”。识解过程包括空间输入、空间对接、空间冲突、空间转接与空间合成5个阶段。识解的关键在于获取关联点,进而实现“语义冲突”到“语义和谐”的跃迁过程。除此之外,从语言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娱乐效果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为“结语”。本部分分别从说话人和受话人角度归纳“对话式”土味情话的形成与识解机制,并对娱乐效果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最后指出本研究的可取之处以及要改进的地方。

胡雪梅[6](2020)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及其教学研究》文中提出“知识补白”板块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完善了语文教材的体系,而且为师生教学语文知识提供了有益的支架。本论文紧紧围绕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及其教学这一主题展开,以全套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补白”及其教学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与分析样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对本研究的研究缘起及意义、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创新之处进行了阐释。第一章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知识补白”的概况进行梳理、分析。首先,对相关内涵进行界定;接着,用统计法对教材中的“知识补白”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每一册教科书“知识补白”所包含知识要素的分类和特点。第二章在界定相关内涵、厘清“知识补白”分类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知识补白”具体内容,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选编依据、教学价值进行分析。第三章重点对当前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来了解师生教学“知识补白”的实际情况,认识当前“知识补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教师在教学“知识补白”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教师对“知识补白”认知结构有待完善、“知识补白”教学目标设定失当、教学方法使用欠妥、教学过程刻板僵化;学生在学习“知识补白”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学生对“知识补白”主动认知意识薄弱、学习方法选用不当、学习效果不尽人意。“知识补白”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师生两方面,从教师层面来看,主要原因有:态度出现偏差,学科专业素养不足;应试思想严重,混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理念陈旧,教育科学知识匮乏;教学设计僵化,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从学生层面来看,主要原因有:价值判断偏颇,学习兴趣淡薄;重学科本体知识,策略性知识匮乏;教学“去情境化”,缺乏深度学习。第四章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策略进行探究。针对师生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教师方面,应自觉端正教学态度,提升学科专业素养;重视学生学习需求,树立为学而教思想;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培养教师教育智慧;积极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成就动机。学生方面,应明确知识补白价值,培养自我学习兴趣;掌握策略性知识,培养科学的学习技巧;自主创设学习情境,促进知识迁移运用。本文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及其教学为研究焦点,通过分析师生在教学与学习“知识补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索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与学的策略,以期提高“知识补白”教学的质量,更好地推进“知识补白”教学的改革与进步,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于杰[7](2019)在《普通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文中认为“淡化语法”的语文教育理念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国语文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教学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当前的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已经由有针对性的“淡化语法”变为了刻意的“无视语法”,造成了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缺失,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提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借助对高中师生的问卷调查和对高中生书面表达的语法失误分析,从教师和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教学的认知和了解,以及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具体情况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对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进行了调查研究,梳理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在对河南省内三所高中的语文教学情况调查后,梳理了当前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在教学准备阶段,梳理了高中教师和高中生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其教学的认知与了解情况,包括高中教师对于“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了解与认知,高中教师现代汉语语法及教学知识的储备与来源和高中生对于“现代汉语语法学习”的了解和认识以及高中生的汉语语法知识的前期储备等四个方面。在对教学过程的调查中,包括教师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备课情况、教学频率、教学内容和方法策略等四个方面。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效果部分,包括教师对学生语言实践的看法与评价、学生对自身语言实践的看法与评价和学生书面表达中的语法失误情况等三个方面。通过以上三个层次十一个方面的调查,对当前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现状梳理之后,对当前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第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相关知识理论认识不足,包括教师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和语法教学理论与目标了解尚浅,不同教师群体对语法教学的认知与看法存在较大差异和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学术研讨意识不强;第二,当前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具体开展存在问题,具体有现代汉语语法教学频率较低,内容零碎;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单一,过程枯燥以及不同地市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情况差异较大等;第三,当前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际效果不甚理想,其中包括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和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收效甚微两个方面,既立足于学生的能力表现,又聚焦在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际效果上。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问题的原因聚焦在“顶层设计”“集体认知”和“行动实践”等三个层面,较为透彻、全面地分析了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影响较大的因素。“顶层设计”层面主要围绕协同连贯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目标体系、知识体系和评价体系进行了讨论;“集体认知”层面对高中教师和高中生的认知与态度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影响进行了论述;“行动实践”层面则聚焦当前高中教学的现实情况,对教学时间安排、语法知识特点、教学评价和教学研讨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对研究发现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改进建议。第一,要建立协同连贯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体系;第二,要在高中课标和教材中明确相关内容与要求;第三,以深化培养方式推动教师观念转变和能力提升;第四,创新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策略和测评方式;第五,加强教学研讨的实效性推促语法教学的开展。总之,本研究立足于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这一切入点,通过对其教学现状、教学问题和教学建议的研究,以期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希望能对语文课程本质的追寻和高中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安丽娟[8](2019)在《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国初期,学生国文程度低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写作水平较差,教学中教师“重读轻写”,不重视作文教学,忽略学生写作训练。我国着名的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语法学家和教育家朱德熙,他关心作文教学,发表了许多作文教学的论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价值的观点,对改变当时作文教学现状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对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的研究较少,缺乏整体意识,内容不够全面,为此,本文旨在对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希望通过对其作文教学思想的研究,给当下作文教学一定启示。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研究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绪论部分主要围绕选题对象及意义、文献回顾及研究态势、研究内容及方法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第二部分主要是探究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第三部分全面归纳总结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论述朱德熙作文教学的主题论、结构观、表现论、语言观、训练观、评改观等。第四部分结合当下作文教学现状,阐述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在树立语言规范意识、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提倡准确自然的文风、要有创新意识、应注重读写训练、应重视评改环节等方面的启示和意义。最后一部分为结语,主要探讨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并剖析其思想的局限性。

何菊[9](2019)在《初中生作文的语误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两所中学为例》文中指出作文是认知、思维、语言的复杂转换过程,写作过程是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最为直接的表现,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文从字顺”是语文新课标对初中生写作的最为基础的要求,这同时也是衡量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初中生作文中能满足“文从字顺”要求的文章数量并不多,初中生作文中出现的“语误”则是影响学生作文达到“文从字顺”标准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以现代汉语语误分类理论为基础,对初中生作文中的“语误”进行统计分析,力图探寻改进初中生作文“语误”,以期找到初中生作文能够达到“文从字顺”的课标要求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和文本分析法,对成都市两所初中的学生的考场作文进行调查,按照现代汉语语误的类型标准对学生考场作文中的语误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依据学生写作心理机制以及语文教学过程的相关理论,结合学生写作与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学生作文语误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清楚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除去绪论和结论,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语误概念的把握,通过现代汉语语误理论对作文语误的内涵进行界定,了解汉语语误问题的基本类型,从结构平面语误、语义平面语误、语用平面语误这三个方面对学生习作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成都市两所学校的初中生作文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归纳出初中生作文语误问题的基本类型,并通过统计分析掌握初中生作文语误问题的数量分布情况,了解到初中生作文中的主流语误是结构平面语误。其中,成分残缺、词类误用、搭配不当是初中生习作中最容易出现的语误问题,深入分析了初中生习作的内容,把握学生在书面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之处,了解到初中生受思维认知水平、迁移能力、语言转化矛盾等影响,容易出现书面语表达不恰当、语言转换困难、写作话题跳跃、语序倒置和错乱等写作问题;第三部分是应用初中生写作心理学以及写作教学的相关理论对学生语误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写作出现的语误问题,并参照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从作文教学的准备、作文教学的指导、作文评改方式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教学归因;第四部分结合语文教学,以教学归因作为依据,从预防和矫正这两个角度提出了针对初中生写作语误问题的应对策略,从基础语文知识的积累、学生语感培养、教师作文评价方式以及学生修改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几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靳彤[10](2018)在《“语文方法性知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论题是《“语文方法性知识”研究》,试图在总结多年来关于语文知识的论争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际,提出“语文方法性知识”的概念,从学理上阐述这一概念的可行性,并以“阅读方法”为例进行方法性知识的炼制,希望能为推进语文课程知识建设和语文学科的建设尽一份力。白话文进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是中国现代语文诞生的重要标志。国语统一运动的推进,新文化运用的发展,新文学的诞生,促使了中国语文课程内容的彻底更新。白话文出现之初,绝大部分选文来自新文化、新文学的重要期刊,从这个角度看,是新文化、新文学孕育了中国现代语文。但后期新文学得以长足发展,成为独立学科,而中国语文始终未能独立。原因是多方面的,未能建构具有语文学科独特性的知识体系,应当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语文知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语文课程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1904年独立设科之初,国文国语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即“文法知识”,主要来源于《马氏文通》。但由于《马氏文通》自身的问题和语言学发育的不成熟,筛选进入国文国语课程的“文法知识”也一直备受争议,甚至清末民初国文国语课程中的文法知识建设成为当时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从清末民初的国文国语到今天的语文新课程,语文知识的核心都是语言学知识。在一线教学中,这样的知识体系,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知识教学成为目的,忘却了“文法知识”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会通”、“析文”、“作文”。百年来争议不断,语文知识渐成“鸡肋”。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新世纪初启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志着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开始。该份文件中有多条表述,直指备受诟病的语文知识,其中“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①等几条要求,是直接针对知识传授式的语文教学做出的力图纠偏的规定。但规定一出,引起了学界及教学一线更大的质疑。学界的讨论,从语文知识“怎么教”转向“教什么”语文知识。究竟什么样的语文知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才是真正有效的?本文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寻找并炼制能直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知识——“语文方法性知识”,期望为突破语文课程知识建设的瓶颈做一点贡献。第一章探讨“语文方法性知识”的存在。“方法性知识”在语文研究领域曾有研究者参照其他研究提及过,但“语文方法性知识”作为语文课程知识的一种类型尚未有人正式提出,它是否实际存在于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中,这是本章要论证的主要问题。本章首先从“知识”概念入手,探讨“知识”的教育学界定,将话阈限定在语文学科中,探讨形而下的具体的知识问题。然后对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知识的分类研究进行了梳理,特别分析了与本研究关系较为密切的周敏的语文“知识元”研究,进而提出本文的分类方法:语文内容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本章还对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教育界提出的“八字宪法”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八字宪法”在百年语文课程知识建设史上有承先启后的意义,“八字宪法”自提出以后,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纲领,但新课程改革以来受到质疑。本章指出学界指责“八字宪法”是静态的知识转授,是一种误读。“八字宪法”的提出,本身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完成培养与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在本质上是力图进行方法性知识的开发。本文以此为证,阐述方法性知识的需求其实始终贯穿在语文课程知识开发的历程中,也实际的存在于语文教学中。但随着误读的加深,就像遗忘“文法知识”“会通”“析文”的功效一样,我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建设离方法性功能的追求越来越远。本章最后分析了语文课程标准在知识供给上的不足,指出“语文方法性知识”的开发是当下语文课程建设亟待展开的重要任务。第二章从历史的角度清理自清末语文独立设科至新中国成立,国文国语课程中语文知识从“文法知识”逐渐分化为文法、修辞、文体、论辩术等多个知识板块的情况,发现其中的文体知识、论辩知识已经有了“方法性知识”开发的意味。清末至民国末年,国文国语课程处于发生期和发展期,国文国语教科书的建设空前繁荣,本章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国文国语教科书,以及主要的国文国语课程标准,进行知识建设状况的清理。经过清理,发现清末至民国末年,国文国语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大致走过了从单一的“文法知识”逐渐分化的过程,至民国末年已建构起包括文法、修辞、文体、辩论术等知识在内的现代语文课程知识的基本体系;这一时期语文知识的来源主要是语言学、修辞学,以及教科书书编写者的自主开发;知识短文也在民国后期开始出现在国文国语教科书中;这一时期的语文知识开发开始出现写作取向。值得注意的是,独立设科之初将《马氏文通》的文法知识纳入国文国语课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会通”“析文”“作文”,这是一种方法性的追求。第三章仍然从历史的的角度梳理新中国成立至新课程改革前,我国语文课程知识的增长与淘汰的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国文国语更名为语文,这段时期我国的语文课程知识建设有收获也有遗憾。本章以“文革”十年为界(不包括文革十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清理了这两个阶段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教科书的语文知识建设情况。前一个阶段最为突出的是1956~1958年的汉语、文学的分科实验,将语法、修辞及文学常识等语文知识体系化;分科实验后的语文知识建设虽是“写作知识”一枝独秀,站在“语文方法性知识”建设的角度看看,这已是很大的进步;这一时期语文知识有了新的增长——逻辑知识,这是语文课程知识建设的积极成果;教科书编写中语文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彰显出方法性知识的价值。后一个阶段则明确提出了“精要,好懂,有用”的语文知识选择标准,定格了以汉语言文学主要学科为基础的语文知识分类框架。很遗憾的是,逻辑知识在这个时期被淘汰。经过两个阶段的建设,至新课程改革前,语文课程知识基本形成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写作知识、文学常识等四大板块,各板块也都有了较丰富的内容开发,但与自觉的“语文方法性知识”建设还有很大的距离。第四章立足当下分析新课程改革初期语文知识的尴尬境遇。本章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课改初期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分析,该份课程标准虽然针对语文知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语文知识框架的建设没有超越前一个时期。本章详细分析了课程标准有关语文知识的表述引发的争议,提出学界关于语文知识的思考重点,从是否需要系统的语文知识转向了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即语文知识的重构。本章还专节研究了新课改以来目前尚在部分使用的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三个有代表性的语文教科书版本,发现这些教科书在知识建设上也没有超越课改前的知识建构。这一时期有不少学者将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引入语文知识研究,这体现了学界的一种共识:语文课程亟需开发能真正有效帮助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知识,即“怎么做”的知识,但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很难解决复杂的语文知识问题。“语文方法性知识”的开发,可能才是语文课程知识建设的最佳出路。第五章从学理上分析语文课程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提出语文课程知识建设应具有学科“特殊独立性”的意识,不能将语文知识放入一致性的知识或母体学科知识的框架中。“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知识的基本价值,也是进行语文课程知识建构的基本标准。语文学科要成立,要建立独立的学科体系,必须跳下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立足语文本身,建设具有语文学科“独立性”的知识体系,不能将语文知识化约为普遍性知识或母体学科知识。最为重要的,就是围绕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学理上建设语文课程的方法性知识,即“语文方法性知识”体系。本章还从“语文方法性知识”的视角,对新修订颁布的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本”语文教科书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目前语文课程建设中“语文方法性知识”的开发还十分薄弱,与“语文方法性知识”还相距甚远。但“统编本”中已看不到把语文知识化约为一般知识的痕迹,也逐渐走出化约为母体学科知识的窠臼,向具有语文学科独特性的“语文方法性知识”建设迈出了积极的一步。第六章从内在结构和五个维度两方面进一步阐释“语文方法性知识”,为开发方法性知识奠定学理基础。历史的梳理,当下的分析,目的只有一个即科学地开发“语文方法性知识”,为语文课程建设提供支持,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提供帮助。本章首先以阅读方法为例,阐释“语文方法性知识”的内在结构。语文独立设科至今,从国文国语到语文,我们编辑、使用的一直都是文选型教科书,但在百年语文课程知识建设史上,得到充分开发的除了语法修辞知识外,就是写作知识;尽管教科书是一篇一篇文章,阅读教学也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阅读知识”却从未在百年语文的课程标准或教科书中出现过,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关于阅读的方法性知识从未得到过系统开发。本章首先分析了国家阅读推广背景下,近年大量译介至我国的有关阅读方法的着作和我国传统的阅读方法,认为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所需的“阅读方法”,不能仅仅以阅读心理学的“眼动”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阅读经验为基础进行开发,而应当有符合学生及课程与教学需求的开发思路,以确保语文知识的有效性、科学性以及教学的可操作性。本章准确界定了“阅读方法”的概念,厘清了阅读方法与阅读能力、阅读实践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课文《伟大的悲剧》预习题中的“浏览”为例,剖析“阅读方法”的内部结构,为开发阅读方法搭建框架,也以此帮助理解“语文方法性知识”的内部结构。最后,从人文性、公共性、个体性、过程性、时代性五个维度进一步阐释如何理解“语文方法性知识”。第七章探讨如何炼制“语文方法性知识”,并以“阅读方法”为例尝试进行炼制。启动“语文方法性知识”的炼制,首先要解决的是知识的来源问题,本章首先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方法性知识”建设的距离,强调方法性知识的开发,就是将学科母体知识转化为学生语言运用所需的知识。课程知识的“开发”,有诸多相近的词汇,如“建构”、“提炼”、“选择”、“炼制”等等,本文采用“炼制”一词,因为它能较准确地传达本研究开发“语文方法性知识”的程序和方法的意蕴。课程研制领域有诸多的课程编制的模式,泰勒模式对“学生”、“社会”、“学科”的强调,给我们炼制“语文方法性知识”以启发:以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需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目标,以众多母体学科及相关学科为知识的数据库,寻找,提炼,制作“语文方法性知识”。具体炼制程序为:寻找操作方法(包括方式和规则)、匹配基本知识、提炼操作策略、制作并呈现结果。为炼制关于阅读的方法性知识,本章还依据阅读目的、学生的需求、阅读教学的需要,搭建了阅读方法炼制的“松塔”模型,将阅读方法分为基础性阅读、检视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批判性阅读。在该框架下,尝试进行具体的阅读方法的炼制,炼制出19种具体的阅读方法,并以《紫藤萝瀑布》进行“比较式阅读”的知识匹配示例,以帮助教师备课时有效进行知识匹配,以真正实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的“随文学习”。“语文方法性知识”的炼制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涉及多个学科,真正要炼制出一套科学的“语文方法性知识”体系,需要多学科专业人员合作,才有可能完成,本文仅仅是从学理上做了探讨,提出了基本思路。后续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语文方法性知识”在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中的表述和呈现方式,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学生如何通过方法性知识有效提高能力等等问题,都是本文后续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二、换个角度谈语法修辞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换个角度谈语法修辞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2)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宏观研究
        (二)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价值研究
        (三)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与特色的研究
        (四)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研究
        (五)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
        (六)现有文献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创新
    三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一)语文教科书
        (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三)文言文
        (四)育人
        (五)价值研究
    四 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访谈调查法
        (三)文献研究法
        (四)课例研究法
    五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言文育人价值的基本认识
    一 文言文育人价值关注缘起
        (一)“新基础教育”对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视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二 育人价值内涵界定
        (一)智育价值:“求真”与增进理解
        (二)德育价值:“向善”与促进关怀
        (三)美育价值:“审美”与升华精神
        (四)三育的关系
    三 文言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内涵
        (一)知识积累价值
        (二)思维训练价值
        (三)审美陶冶价值
        (四)文化教诲价值
第三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育人价值探析
    一 理想类型:文言文选文的应然育人价值
        (一)知识价值
        (二)思维价值
        (三)审美价值
        (四)文化价值
    二 现状考察:统编初中语文文言文选文分析与商榷
        (一)知识现状分析与商榷
        (二)思维现状分析与商榷
        (三)审美现状分析与商榷
        (四)文化现状分析与商榷
第四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育人价值落实
    一 选文育人价值实现的教学转化思路
        (一)选文育人价值教学转化的基本路径
        (二)选文育人价值教学转化的基本要求
    二 文言文教学现状评析
        (一)现状述评
        (二)问题诊断与解决策略
    三 落实育人价值的文言文教学实施策略
        (一)知识之文:循环型阅读教学
        (二)思维之文:开放型阅读教学
        (三)审美之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四)文化之文:历史型阅读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硕博论文
    四、其他
附录
    一、教师访谈提纲
    二、学生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初中片段作文训练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片段作文之概述
    第一节 片段作文的定义及发展流变
    第二节 片段作文的特点
    第三节 进行片段作文训练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第二节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第三节 初中片段作文教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利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片段作文训练的策略探究
    第一节 进行片段作文训练的策略
    第二节 进行片段作文训练的实践案例
    第三节 片段作文教学法实践总结与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片段写作内容统计
附录二 :某校初中语文课课程表
附录三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四 :初中学生写作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五 :初中片段作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六 :初中片段作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七 :模仿课文写作技巧进行片段写作教学课件
附录八 :利用课内写作素材进行片段写作教学课件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概述
    第一节 练习系统的理论架构
        一、练习系统的概念界定
        二、练习系统的理论依据
        三、练习系统的演化路径
    第二节 练习系统的重要价值
        一、练习系统的重要性
        二、练习系统的可行性
        三、练习系统的名家观
    第三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分析
        一、编者的语文教材观分析
        二、练习系统宏观结构分析
        三、练习系统微观层次分析
    第四节 人教版与部编版练习系统比较分析
        一、结构与内容:人教版与部编版练习题的显性比较
        二、守正与创新:人教版与部编版练习题的隐性分析
第二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使用现状与分析
    第一节 练习系统使用现状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缘起与目的
        二、调查的范围与对象
        三、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第二节 练习系统使用现状调查
        一、学生使用练习系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二、教师使用练习系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练习系统使用调查的总结
    第三节 练习系统使用调查反思与总结
        一、练习系统使用调查的反思
        二、练习系统使用调查的改进
第三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使用策略
    第一节 练习系统使用建议
        一、学生使用练习系统的建议
        二、教师使用练习系统的建议
    第二节 练习系统使用反思
        一、基于调查的案例建设
        二、基于实践的案例反思
        三、基于反思的案例改进
    第三节 练习系统评价体系建构
        一、考评与练习:生成训练评价体系
        二、定量与定性:引入多元评价标准
        三、多元与侧重:探索会话评价主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题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B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题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C 预设与生成:在练习题使用范式中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总结能力
致谢

(5)“对话式”土味情话的形成与识解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理论依据
        1.3.1 “自主-依存”分析框架
        1.3.2 关联理论
        1.3.3 概念整合理论
    1.4 研究内容
2. “对话式”土味情话的解析
    2.1 何为“土味情话”
        2.1.1 由来与发展
        2.1.2 “土味”内涵解读
        2.1.3 “土味情话”的界定
        2.1.4 “土味情话”与传统文艺情话的区别
    2.2 “土味情话”的分类
        2.2.1 “对话式”土味情话
        2.2.2 “非对话式”土味情话
    2.3 “对话式”土味情话的话语特征
        2.3.1 话题选择
        2.3.2 话轮结构
        2.3.3 话轮衔接
    2.4 “对话式”土味情话的交际意图
        2.4.1 传情表意
        2.4.2 游戏娱乐
3. “对话式”土味情话的形成机制
    3.1 话语形成的新“自主-依存”分析框架
        3.1.1 “外延内涵”传承说
        3.1.2 新“自主-依存”分析框架
    3.2 “对话式”土味情话的形成策略
        3.2.1 语音策略
        3.2.2 语义策略
        3.2.3 语法策略
        3.2.4 修辞策略
        3.2.5 认知隐喻
        3.2.6 其他
    3.3 “对话式”土味情话的动态形成过程
        3.3.1 “对话式”土味情话形成的动态推衍模式
        3.3.2 “对话式”土味情话的形成过程
4. “对话式”土味情话的识解机制
    4.1 受话人识解话语的基础条件
        4.1.1 互动语境的动态建构
        4.1.2 交际语言的关联性
    4.2 “对话式”土味情话的识解模式
        4.2.1 空间对接与冲突
        4.2.2 空间转接与合成
        4.2.3 “关联整合识解模式”的建构
    4.3 “对话式”土味情话的识解过程
        4.3.1 简单型“对话式”土味情话的识解
        4.3.2 镜像型“对话式”土味情话的识解
        4.3.3 单域型“对话式”土味情话的识解
        4.3.4 多域型“对话式”土味情话的识解
    4.4 “对话式”土味情话的娱乐机制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及其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一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概述
    第一节 相关内涵的界定
        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
        二、知识补白
    第二节 “知识补白”的分类
        一、修辞知识类
        二、语法知识类
        三、文学常识类
        四、背景资料类
        五、实践指导类
    第三节 “知识补白”的特点
        一、覆盖面广,凸显丰富性
        二、联系选文,体现随文性
        三、释例结合,追求生动性
        四、由浅入深,具备梯度性
第二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选编依据及教学价值
    第一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选编依据
        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编
        二、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编
        三、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选编
    第二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教学价值
        一、培养语感,夯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基础
        二、陶冶审美情趣,促进文化理解与传承
        三、提升思维品质,深化文本解读与探究
        四、提供方法指导,强化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第三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教师教学“知识补白”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教师教学“知识补白”存在问题的调查
        二、教师教学“知识补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学生学习“知识补白”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学生学习“知识补白”存在问题的调查
        二、学生学习“知识补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教师教学“知识补白”的策略
        一、自觉端正教学态度,提升学科专业素养
        二、重视学生学习需求,树立为学而教思想
        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培养教师教育智慧
        四、积极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成就动机
    第二节 学生学习“知识补白”的策略
        一、明确知识补白价值,培养自我学习兴趣
        二、掌握策略性知识,培养科学的学习技巧
        三、自主创设学习情境,促进知识迁移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普通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语言失范现象影响汉语规范发展
        2.语法教学淡化疏离语文课程本质
        3.基础语法缺失不利文言语法教学
    (二)选题的意义
        1.有助于推动语文课程回归本质
        2.有助于推动教师教学趋于专业
        3.有助于推动学生提升语言能力
    (三)文献综述
        1.关于语文语法教学的研究综述
        2.关于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研究综述
        3.语文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语法教学概念与历史发展沿革
    (一)语法教学相关概念
        1.语法
        2.语法教学与现代汉语语法教学
    (二)汉语语法与语文教育的历史发展沿革
二、普通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准备:师生的了解认知与知识储备
        1.高中教师对于“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了解认知
        2.高中教师的现代汉语语法及教学知识储备与来源
        3.高中生对于“现代汉语语法学习”的了解认知
        4.高中生的汉语语法知识前期储备
    (二)教学过程:教学的过程方法与实施情况
        1.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备课情况
        2.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进行频率
        3.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主要内容
        4.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策略
    (三)教学效果:学生的语言实践与语法失误
        1.教师对学生语言实践的看法与评价
        2.学生对自身语言实践的看法与评价
        3.学生书面表达中的语法失误情况
三、普通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问题与归因
    (一)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问题总结
        1.教师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相关知识理论认识不足
        2.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具体开展存在问题
        3.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际效果不甚理想
    (二)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问题归因
        1.顶层设计:协同连贯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体系尚未建立
        2.集体认知:师生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认识不深态度消极
        3.行动实践:高中教学现况不利于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开展
四、普通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建立协同连贯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体系
    (二)在高中课标和教材中明确相关内容与要求
    (三)以深化培养方式推动教师观念转变和能力提升
    (四)创新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策略和测评方式
    (五)加强教学研讨的实效性推促语法教学开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现状的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 B 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现状的调查(学生问卷)
后记

(8)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态势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一、学校教育对写作教学重视不够
        二、建国初期作文教学在曲折中前进
    第二节 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主观因素
        一、个人的求学经历
        二、相关语文教学实践
第二章 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的内容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主题论
        一、立场与观点的正确性
        二、反对片面夸大主题
        三、反对主题空洞无物
    第二节 作文教学的结构观
        一、材料要突显主题
        二、组织材料应有重点、有秩序
        三、文章布局要合理
    第三节 作文教学的表现论
        一、倡导具体化写作
        二、准确生动刻画事物
        三、文风应准确自然
        四、刻画事物要有方法
        五、发挥创造性思维
    第四节 作文教学的语言观
        一、规范使用语言
        二、准确使用词汇
        三、合理使用句型
        四、关注词序和虚词
        五、准确使用标点
        六、检查语法错误
    第五节 作文教学的训练观
        一、注重培养读写能力
        二、有分析的读写训练
        三、作文训练应有针对性
    第六节 作文教学的评改观
        一、评改的重要性
        二、评改要有针对性
        三、评改要具体化
第三章 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的启示
    第一节 应树立语言规范意识
    第二节 应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
    第三节 作文应提倡准确自然的文风
    第四节 作文要有创新意识
    第五节 作文应注重读写训练
    第六节 作文应重视评改环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辞

(9)初中生作文的语误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两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作文语误问题现状及作文教学的不足
        1.2.2 有助于为一线教师解决学生作文语误问题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1.3 论文研究现状综述
        1.3.1 语言学领域的汉语语误研究
        1.3.2 教学领域的汉语语误研究
    1.4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方法
        1.5.1 抽样调查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文献法
        1.5.4 内容分析法
2 汉语语误的理论概述
    2.1 汉语语误的认定
    2.2 汉语语误的分类
        2.2.1 结构平面语误分类
        2.2.2 语义平面语误分类
        2.2.3 语用平面语误分类
3 初中生作文语误现象的现状调查
    3.1 初中生作文语误现象调查情况说明
        3.1.1 调查的对象
        3.1.2 调查数据情况的说明
        3.1.3 学生作文中的语误现象特点
    3.2 学生作文语误的具体表现
4 初中生作文语误问题的教学归因
    4.1 学生写作能力的局限
    4.2 教师作文教学方面的不足
        4.2.1 作文教学准备不足
        4.2.2 作文教学指导欠缺
        4.2.3 作文教学评改不当
    4.3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5 初中生作文常见语误问题的应对策略
    5.1 学生作文常见语误问题的预防策略
        5.1.1 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
        5.1.2 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
    5.2 初中生作文常见语误问题的矫正策略
        5.2.1 在作文教学中改进作文评价方式
        5.2.2 在作文写作中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
    5.3 初中生作文常见语误问题的讲解策略
        5.3.1 结合教材讲解修改作文语误的方法
        5.3.2 配合语文教材“文从字顺”专题的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10)“语文方法性知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价值
    四、核心概念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
第一章 “语文方法性知识”的存在
    第一节 语文课程知识的类型分析
        一、教育理论对知识的理解
        二、语文课程知识的类型分析
        三、本研究的语文课程知识分类
    第二节 “八字宪法”的探索及后来对它的误读
        一、“八字宪法”的诞生
        二、对“八字宪法”的误读
    第三节 语文教学呼唤方法性知识
        一、课程标准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二、知识供给不足: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三、亟需开发“语文方法性知识”
第二章 语文课程知识由初建到分化
    第一节 清末民初:”涣然冰释”的文法知识
        一、清末民初国文国语教科书出版概况
        二、几套主要的教科书的语文课程知识的清理
        三、文法知识:“语文方法性知识”的初建
    第二节 民国中后期:文法知识的分化
        一、民国中后期国文国语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二、1930~1949几套重要版本教科书的知识清理
        三、文法与文章作法:语文课程知识的分化
第三章 语文课程知识的增长与淘汰
    第一节 汉语、文学分科实验的知识建构
        一、弱化“语文知识”的过渡性教材
        二、汉语、文学分科实践中的语文知识建设
    第二节 语文课程知识的增长
        一、实为“写作知识”的“读写知识”
        二、教科书中“写作知识”一枝独秀
        三、语文知识的增长:逻辑知识
        四、关于听、说、读的方法性知识缺失
        五、语文知识的呈现方式彰显方法性价值
    第三节 语文课程知识选择的“六字”标准
        一、确立“精要、好懂、有用”的知识选择标准
        二、定格以汉语言文学主要学科为基础的语文知识分类框架
        三、夯实四大知识板块
        四、“逻辑知识”被淘汰
    第四节 语文课程知识的科学化追求
        一、语文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化
        二、学科知识向语文知识转化的意识
        三、语文知识的“科学化”的追求
第四章 语文新课程呼唤方法性知识
    第一节 淡化与重构:课程改革中的知识尴尬
        一、缺乏具体内容建构的语文课程知识
        二、课程标准引发的争议
        三、语文知识:“淡化”还是“重构”?
    第二节 新课标语文教科书对语文课程知识的建构
        一、人教版:从“文体写作”转向“文体阅读”
        二、苏教版:“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第三节 淡化与重构:语文课程知识的新认识
        一、语法修辞知识的淡化
        二、认知心理学能彻底解决语文课程的知识问题吗?
        三、呼之欲出的“语文方法性知识”
第五章 不可化约的“语文方法性知识”
    第一节 语文课程知识建设的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
        一、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决定什么样的语文课程知识
        二、语文课程知识的独特的价值判断“应该”是什么呢
    第二节 不可化约的“语文方法性知识”
        一、课程标准中“方法”的类别
        二、课程标准对方法性知识的建设
    第三节 迈向方法:“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努力
        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方法性知识清理
        二、“统编本”在“语文方法性知识”建设上的努力
第六章 理解“语文方法性知识”——以阅读方法为例
    第一节 阅读方法是“眼动”“经验”还是“技能”
        一、近年我国对西方国家的“阅读方法”的引进
        二、我国传统的阅读方法
        三、阅读方法:“阅读方式”和“阅读规则”之和
    第二节 “语文方法性知识”的内在结构--以阅读方法为例
        一、从《伟大的悲剧》看“阅读方法”的内在结构
        二、从“阅读方法”看“语文方法性知识”的结构
    第三节 从五个维度理解“语文方法性知识”
        一、维度1:“语文方法性知识”具有人文性
        二、维度2-3:“语文方法性知识”具有公共性和个体性
        三、维度4:“语文方法性知识”具有过程性
        四、维度5:“语文方法性知识”具有时代性
第七章 “语文方法性知识”的炼制-以阅读方法为例
    第一节 汉语言文学学科与语文的距离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缺失
        二、建设“语文学”的呼声
    第二节 炼制“语文方法性知识”的学科基础
        一、语文能力:炼制“语文方法性知识”的唯一标准
        二、警惕“语用学”的简单植入
    第三节 “语文方法性知识”的炼制——以阅读方法为例
        一、“炼制”:提炼与制作
        二、“语文方法性知识”的炼制程序
        三、阅读方法的炼制
结语
图表清单
参考文献
    论文类
    着作类
    中小学语文教材类
    工具书类
    标准、文件类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换个角度谈语法修辞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D]. 黄春月. 西南大学, 2021
  • [2]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D]. 韩江雪.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初中片段作文训练教学研究[D]. 龚小梅.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
  • [4]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D]. 霍亮. 河南大学, 2020(02)
  • [5]“对话式”土味情话的形成与识解机制研究[D]. 申晓玲.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6]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及其教学研究[D]. 胡雪梅. 扬州大学, 2020(02)
  • [7]普通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D]. 于杰. 河南大学, 2019(01)
  • [8]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研究[D]. 安丽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9]初中生作文的语误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两所中学为例[D]. 何菊.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10]“语文方法性知识”研究[D]. 靳彤. 山东大学, 2018(01)

标签:;  ;  

从另一个角度谈语法和修辞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