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室预应力锚索质量控制

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室预应力锚索质量控制

一、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室预应力锚索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武[1](2019)在《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进度管理的研究》文中认为碾压混凝土筑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使用干硬性混凝土,采用近似土石坝铺筑方式,用强力振动碾进行压实的混凝土筑坝技术。相对混凝土坝柱状浇筑法具有节约水泥、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优点。至20世纪末,世界上已建在建碾压混凝土坝约209座,其中中国43座、日本36座、美国29座。21世纪初,中国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正式开工建设,是世界上首座200m级碾压混凝土大坝,坝高世界第一,大坝混凝土方量世界第一,大坝混凝土580万立方米(其中碾压混凝土385万立方米),项目设计技术、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都是探索性的,施工进度管理实践也是探索性的。特大型水电工程项目建造施工过程往往跨10年左右,其总体进度计划编制需运用滚动计划与控制方法,远粗近细,滚动编制,动态管理。国内特大型水电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式主要有横道图、网络计划技术。P3(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是一种融合了关键路线法CPM(Critical Path Method)及计划评审技术法PERT(Program Evalu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等网络计划技术的专业进度管理软件。根据总体进度计划及各层级分解计划编制与控制需要,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土建及金结安装主体工程工作分解结构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可逐层级依序分解为:主体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单元工程。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总体进度计划编制,结合关键线路法CPM及计划评审技术(PERT)等网络计划技术思路,大致分四步两次循环优化(分→总→再分→再总…),形成总体进度P3横道网络图。根据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标段总体进度计划控制需要,承包商建立了严密的总体进度计划控制体系。即按时间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进度计划,按项目分解成单项进度计划、专项进度计划,并按照滚动计划方法进行动态管理,最后落实到周调度执行计划的总体进度计划控制体系。本文对承包商7年的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施工进度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实际操作性探索工作进行了理论分析:(1)分目的、分对象综合运用好P3网络计划技术、横道图技术、CAD技术、GIS可视化动态仿真技术。(2)施工技术方案创新、施工管理创新达到了优化网络计划逻辑关系、缩短关键线路关键作业时间、现场持续高效作业等效果。(3)用系统工程理论思路,提前分析预测总施工进度各阶段所需人、设备、材料等施工资源数量,对大型成套施工设备等施工资源采用内部模拟市场化运作高效配置。(4)项目组织机构分阶段重构,以适应项目前期、高峰期、尾工期各阶段进度管理重心动态变化的需要。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之所以能建造好中国国内特大型水电项目,是因为既有传承也有创新,既大胆引进借鉴国外优秀管理手段与理念,运用好了先进的网络计划技术平台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也运用好了中国央企能集中资源办大事,发挥集团化作战的体制优势。

李良权,万祥兵,陈建林,应和平[2](2019)在《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当地下厂房岩梁壁座缺失或超挖较大时,岩壁吊车梁与修补混凝土需要同期浇筑和施工,岩壁吊车梁与常规岩梁体型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受力十分复杂。为此,采用能较好地模拟不连续面的非连续力学方法,对岩梁与岩壁结合面采用接触面单元进行模拟,分析了标准设计断面和壁座修补断面两种情况下的岩壁吊车梁锚杆受力、岩梁与岩壁结合面的应力与变形,以及修补断面岩梁的潜在破坏形式,并对促进岩梁稳定的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非连续力学方法计算出的岩梁锚杆受力、岩梁和岩壁结合面上的应力和变形分布特征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对于岩梁壁座缺失的情况,采用混凝土修补以及附壁墙加强措施是合适的,轮压荷载引起的锚杆应力、岩梁与岩壁结合面法向变形和切向变形在可接受范围内;在超载情况下,修补断面岩梁的破坏是以锚杆先出现受拉破坏,进而岩梁与岩壁结合面剪切破坏的破坏型式;在岩梁的稳定性分析中,不仅要考虑厂房开挖变形引起的锚杆释放应力,也要考虑其引起的岩梁和岩壁结合面应力变化的影响。

胡安奎[3](2016)在《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动态反馈控制研究 ——以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受各种复杂天然地质状况等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水利水电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为当今地下工程中最复杂的系统工程,地下洞室群工程问题成为一项极其复杂、高度不确定性且动态变化的系统问题。由于围岩失稳导致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性反馈分析与控制已成为函待解决的研究课题。本文以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工程为背景,开展了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动态反馈控制分析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由初始地应力场二步优化反演算法、围岩力学参数动态识别、不良地质段围岩稳定性实时馈控分析及基于施工全过程的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的建立等组成的科学、实用的施工期动态反馈控制分析流程,重点研究和总结了各部分的相关方法和技术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建立了科学、实用的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控制分析流程,包括如下步骤:初始地应力场获取→前一期开挖完成后围岩力学行为评价→当前期开挖完成后基础信息及围岩力学行为复核→当前期开挖过程中不良地质段动态调控→当前期开挖完成后围岩稳定性评价→当前期地下洞室群围岩力学参数识别→下一期开挖围岩力学行为预测与安全评价→闭环反馈,直至地下洞室群全部施工完成为止,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控制结束。(2)提出了一种三维地应力场二步优化算法,并耦合数值仿真技术对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工程区域地应力场进行了反演,揭示了工程所在区域的三维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可清楚地明确初始地应力形成的主导成因,且在反演精度及反演效率上都体现出其明显的优势。(3)充分考虑岩体开挖卸荷、支护加固及新地质出露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将时间因素全面引入地下洞室群围岩力学参数的动态数值计算,建立了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力学参数动态识别分析方法,实现了几何参数、力学参数与施工信息动态更新之间的耦合,并揭示了围岩力学参数时空特性演化特征。(4)基于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主厂房区域新揭露的不良地质段,耦合施工现场围岩破坏模式识别、监测信息的反馈分析及地下洞室群数值仿真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了不良地质段围岩稳定性动态馈控分析方法体系。(5)考虑施工过程的施工进度信息、地质信息、支护信息的动态映射,建立了基于施工全过程的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实现了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监测信息可视化管理、施工面貌与洞室安全状态的动态耦合可视化展示以及施工信息随施工进度的动态更新。

杨宜文[4](2014)在《尾水调压室布设优化及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西部地区水电开发的深入,水电站地下厂房所处地质环境愈趋复杂,厂房机组稳定运行影响因素繁多。实践表明,关于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置方式、结构体形优化和工程安全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仍然落后于工程实践。因此,论文以小湾、黄登等大型水电工程地下厂房为依托,围绕地下厂房尾水调压室的布置、结构体形优化以及施工期安全预警等几个关键问题开展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1)在重点考察国内2个典型的已建水电工程地下厂房(大朝山、二滩)布置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水力发电机组的水力过渡过程、围岩稳定性等角度,对洞室群轴线布置和洞室间距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尾水调压井轴线与主厂房、主变室的轴线呈空间直线的布置方式,并成功地应用于小湾水电站工程。实践表明,该布置方式对改善洞室群围岩稳定、水力学条件等有明显的效果。(2)根据地下厂房布置和运行要求,探讨了地下厂房设置尾水调压室的必要性,对长廊简单式、圆筒双室式和圆筒阻抗式等三种主流体形的水力学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从水力学条件、地质条件、洞室围岩稳定、支护措施经济性等方面论证了尾水调压室结构形式选择原则和要求,建立了尾水调压室结构体形选择的方法;将论文建立的选型方法成功应用于小湾水电站工程地下厂房。结果表明,在水力学条件、围岩稳定性方面获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3)针对大型复杂地下洞室群施工期的特点,深入研究了施工交通、施工期围岩稳定等重要影响因素,结合目前国内实际施工工艺、技术水平,提出了复杂洞室群的施工程序和支护方案的选择原则;基于上述原则制定了小湾水电站地下厂房尾水调压室复杂交叉多洞室的施工方案,分析评价了围岩的稳定性以及施工方案的实施效果。论文提出的复杂洞室施工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4)在考察基于新奥法理论的锚索最佳支护时机的确定难度和适用性的基础上,凝练出了小湾水电站等地下厂房工程实际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据此,提出了锚索支护时机与支护力的选择理念与方法,以及锚索支护的相关参数取值建议。(5)在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中引入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分析提出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系统的技术核心和系统实现的关键;以黄登水电站地下厂房为背景,开展了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BIM模型,研制了安全监测信息模块、三维可视化与辅助分析模块、监测与数值分析成果对比模块、施工期安全写实仿真与反馈分析模块、围岩安全评价与预测模块、围岩安全预警及辅助决策模块等功能模块;论文研制的地下工程施工期安全预警系统在黄登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中得到了初步运用,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警、质量控制、工期优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综上,论文研究成果不仅指导了小湾水电站、黄登水电站的地下厂房尾水调压室的布置与设计优化、施工方案决策,同时也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向天兵[5](2010)在《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一大批大型水电工程的兴建,地下厂房洞室群作为重要的水工建筑物,其建设难度大大超出一般的地下工程,由围岩失稳导致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本文面向当前重大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开展了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由参数动态反演、围岩破坏模式识别与动态调控、厂房分层开挖整体稳定性动态评价等组成的科学、实用的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流程,重点研究和总结了各部分的相关方法和技术问题。将该研究成果应用于锦屏二级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开挖过程,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归纳起来,本文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吸收现有地下工程动态设计方法的优点,融合岩石力学理论与数值计算方法、围岩支护技术、围岩监控与测试方法、反馈分析理论与方法、系统科学及工程优化方法等理论与技术的最新进展,结合地下厂房洞室群的特点,建立了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实时、动态、闭环反馈优化设计流程。2.结合目前广泛应用的岩体力学参数智能优化反演方法,系统研究了地下厂房施工期参数分期动态反演各步骤涉及的原则、方法和技术问题,包括监测方案设计原则和要点、监测数据和待反演参数选取原则、计算数据提取格式及三维计算参数的反演技术等,保证了参数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和效率。3.通过开展不同岩性的完整试样和含结构面试样在模拟工程开挖卸荷和支护应力路径下的真三轴试验,在总结现有地下工程围岩破坏模式分类、分析方法和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国内外首次深入、系统、多角度地研究了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围岩局部破坏问题,包括破坏模式分类、破坏机理、发生条件、发生部位、分析方法和控制措施等,并提出了施工期围岩局部破坏动态调控方法。该研究成果是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的重要环节和体现工程实用性的特色所在,可为现场科研和设计人员提供全面而又便利的参考。4.考虑到智能优化反演方法获得的等效岩体力学参数综合反映了开挖过程中地质条件变化、各类监测和测试信息及开挖、支护施工过程,在参数动态反演的基础上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各监测断面和厂房整体的稳定性进行动态评价,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围岩劣化、破坏机制及施工期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为施工期系统设计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5.本文建立的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成功应用于锦屏二级水电站,以地下厂房洞室群第三期开挖过程为例,演示了一个完整的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循环。全部开挖过程的动态设计成果的总结表明,本文方法不仅实用、可操作性强,而且能够较好地把握和控制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力学行为与稳定性,可为其他同类工程所借鉴。

张俊侦[6](2007)在《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顺序选择及地下厂房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地下空间的开发随同人类历史的发展一起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军事、工业、民用到交通、储存、市政,地下空间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随着人类对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普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下工程的研究仍具有困难性、必要性与紧迫性,需要我们对地下空间的各种工程进行一定的研究。其中特别是复杂、特殊的巨型地下洞室群需要重点的研究,为了防止意外的坍塌,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地下洞室群开挖顺序及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龙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工程为研究对象,在介绍龙滩的工程概况、地质条件的基础之后,选择出较为合适的差分法来解决地下洞室群开挖的计算问题,然后根据所选的计算分析方法选用了FLAC程序来模拟不同的开挖顺序,从变形、应力、塑性区等多方面比较不同的施工方案,最终比选出较优施工方案,为地下洞室群施工作了前期准备。接着结合龙滩的施工情况以及以前类似工程的经验,对龙滩地下厂房的施工程序及方法进行了介绍与总结,并对厂房施工的部分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地下厂房内部的混凝土浇注也是地下洞室群施工的一部分内容,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不仅详细介绍了厂房内部混凝土浇注的程序和方法,还对部分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浇注有进一步的研究,并对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温控方法进行了总结。本文从施工方案选取,到施工具体开挖、支护方法,再到各部位混凝土的浇注,比较全面的研究了巨型地下洞室群施工。希望本文所作的工作对以后类似的巨型地下洞室群工程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侯建华,钱继源[7](2005)在《大朝山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文中指出位于云南省澜沧江中游的大潮山水电站装机6×22.5万kW,最大坝高111 m,厂房系统为坝后式地下厂房,其中主厂房为233.9 m×26.4 m×67.3 m(长×宽×高),是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最大洞室,对主厂房顶拱稳定影响最大的是2层缓倾角凝灰岩夹层。对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平面多工序、表面多层次”立体施工方法和“钢筋肋拱+喷钢纤维混凝土”柔性支护技术和锚秆、锚索支护技术及应力、位移监测成果作了介绍。

巨能攀[8](2005)在《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及支护方案的系统工程地质研究 ——以糯扎渡水电站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是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中的重要地质工程问题。在大量工程实践和研究工作中,国内外学者已建立一套关于围岩稳定性评价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在实际的工程中,特别是对于糯扎渡这种边墙高、跨度大、洞室相互交错的地下洞室群的围岩稳定性问题,还缺少系统的评价方法。本文以糯扎渡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为典型实例,通过对复杂岩体结构条件的准确描述和模型的建立,遵循大型地下洞室群整体变形稳定性和局部块体稳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基本学术思想,发展了复杂环境下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方案确定的系统工程地质评价方法。在系统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 应用复杂环境下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方案确定的系统工程地质评价方法,系统地评价了糯扎渡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和引水发电系统在各种条件下的稳定性,并基于洞室围岩稳定性状况和可能的变形失稳模式提出了支护措施的优化建议。 (2) 查清了地下洞室工程区的地质条件,认为该区岩体结构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改造过程。该区主要构造迹象表现为断层和节理,其中F1、F3规模最大,以F1断层及F3断层为界,可以将糯扎渡左岸分为三个大的工程地质区。通过对比研究认为C1区是布置地下洞室群的最佳位置。 (3) 在已有的岩体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投影关系,采用由点到面的思路,研究了结构面的三维展布特征。 (4) 应用岩体质量分级的最新成果,对洞室区和左岸工程区的岩体质量进行了总体分级。并根据监测资料,反演分析了岩体的力学参数,反演结果和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5) 以糯扎渡地下洞室群为原型,利用复杂岩土介质的建模技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控制性结构面的工程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洞室的布置设计时,主要洞室端墙与Ⅰ-1级结构面距离应大于80m。对切穿洞室的软弱结构面(1-2类),相同倾角情况下,结构面走向与洞室轴线的夹角越大越有利于围岩稳定;相同走向情况下,低倾角结构面对洞室边墙围岩应力影响较大,而中等倾角的结构面对围岩的变形影响较大。 (6) 创新了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块体稳定性的评价方法,把地下洞室的可动块体分为边墙复杂块体、复合部位简单块体和复合部位复杂块体三类,提出了相应的建模和稳定性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块体理论、矢量分析法和OpenGL技术,开发了地下洞室块体稳定性评价及支护设计程序(BlockCAD):结合高边墙的特点,开发了地下洞室边墙块体稳定性分析程序(USASW),为快速评价洞室围岩块体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方法。 (7) 在对工程区岩体结构模型进行概化的基础上,利用复杂岩体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采用Flac3D模拟了地下洞室群和引水发电系统开挖后围岩的应力、变形、塑性区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且对控制性断层的工程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为洞室群和引水发电系统的稳定性评价和支护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8)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结合洞室围岩可能的失稳模式,综合新奥法和挪威法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支护参数,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支护措施的支护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支护后围岩的稳定性状态可以满足地下洞室群安全的需要。

曾浩[9](2005)在《新奥法理论在龙滩地下厂房的应用 ——围岩稳定控制》文中研究指明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规模目前属世界地下厂房之最,与其立体交叉相贯隧洞较多,洞室与洞室之间的岩柱较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高。如何解决好围岩的安全稳定是龙滩地下厂房设计和施工的难点问题。面对龙滩地下厂房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迫切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有效的基础理论来指导施工全过程,才能确保在施工组织、技术、程序、措施和方法上解决好围岩的稳定和工程的顺利实施。 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原理,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为基点,以锚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量测手段对开挖后地下围岩的动态进行监测,并以此来指导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它是目前广泛应用和行之有效的构筑地下工程的方法和理论。根据工程实际,为确保洞室围岩稳定,我们在龙滩地下厂房设计、施工全过程遵循“新奥法理论”,开展的分析、研究工作主要是:初期主要依据工程类比法及根据工程的特点,拟定开挖及支护有关参数并通过模型试验、理论计算予以复核;研究开挖、支护施工方案、程序、方法和控制措施;根据监测成果迅速准确分析判断围岩应力释放而引起围岩失稳形变的可能性和时间,评估支护参数,修改完善设计,实现动态化监控、信息化设计,为设计和施

张殿双[10](2004)在《江口水电站地下厂房设计及围岩稳定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江口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综合利用工程,是芙蓉江干流梯级开发中最下一级,工程所在位置距用电负荷中心重庆市区约130km,坝址控制流域面积7940km2,多年平均流量152m3/s,多年平均径流量47.9亿m3,水库正常蓄水位300m,总库容4.97亿m3,电站装机容量300MW,枢纽工程属Ⅱ等工程。该工程第一台机组已于2002年12月并网发电,第三台机组也已于2003年10月并网发电。 江口地下厂房系统主要由主厂房、副厂房、母线洞、主变开关室、高压电缆洞、出线井、出线场、排风兼出渣洞、进厂交通洞、排水廊道等组成。 主副厂房全长103.25m,宽19.20m,高51.20m(最高处)。厂内布置了三台100MW水轮发电机机组。主厂房上游边墙有3条内径为5.6m的高压引水支管,采用垂直厂房轴线进厂,间距17.50m。下游边墙(在母线洞下约16m)有3台内径为5.02m的尾水支管,正向出水,地下厂房埋深于约120m以下的灰岩和白云岩块体内,整个洞室群位于断裂、蚀变较少的地质构造块体中。 主变洞室平行布置在主厂房下游侧。主厂房与主变洞平行净距28m,主变开关室长72.20m,宽14.20m,高25.60m。出线井高113.50m,内径为9m,与地面220kV出线场相连。主厂房与主变洞之间在高程186.95m布置3条母线洞,断面为5.90m×6.75m,城门洞型,间距为17.50m。每台机组母线通过各自的母线洞与主变压器连接。在两大平行洞室的右端顶拱处均设有排风兼出渣洞,断面为8×6.5m。距两大洞室边墙约10m的四周均设有上下两层断面为2.5×3m的排水廊道。 本文结合江口电站,从工程的角度对地下厂房的设计原则、设计重点进行了详细论述,对电站开发方式的选择、地下洞室群的布置特点、围岩的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式选择,岩锚吊车梁的设计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的观点和结论对地下厂房工程设计有着一定的普遍意义。

二、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室预应力锚索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室预应力锚索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进度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碾压混凝土大坝现状分析
        1.2.1 国外已建碾压混凝土大坝现状
        1.2.2 国内已建碾压混凝土大坝现状
    1.3 国内外进度管理实践与理论现状
        1.3.1 国外进度管理的实践探索
        1.3.2 国内水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实践探索
        1.3.3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进度管理的研究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1 论文主要内容
        1.4.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大型水电项目施工进度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探讨
    2.1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
        2.1.1 里程碑计划
        2.1.2 横道图(甘特图)
        2.1.3 网络计划
        2.1.4 形象进度
        2.1.5 工期优化
    2.2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2.2.1 进度偏差分析
        2.2.2 进度动态调整
    2.3 大型水电工程进度管理常用方法
        2.3.1 大型水电工程进度计划
        2.3.2 大型水电工程进度控制
        2.3.3 大型水电工程进度管理软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项目基本情况
    3.1 工程概况
        3.1.1 枢纽布置
        3.1.2 大坝建筑物布置
        3.1.3 坝体材料分区
    3.2 合同项目及主要工程量
        3.2.1 工程项目和工作内容
        3.2.2 主要工程量
    3.3 施工导流、施工特点、施工关键线路及难点
        3.3.1 施工导流
        3.3.2 施工特点
        3.3.3 施工关键线路及难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进度计划编制的研究
    4.1 施工总体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4.1.1 合同控制性工期
        4.1.2 合同交面时间
        4.1.3 导流渡汛方案
        4.1.4 业主提供的主要条件
        4.1.5 主要施工方案
    4.2 总体施工程序、网络计划图及关键线路
        4.2.1 总体施工程序
        4.2.2 网络计划图及关键线路
    4.3 施工总体进度计划的编制
        4.3.1 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4.3.2 工程总体进度计划P3 横道网络图
    4.4 龙滩大坝各工程项目具体进度计划的工期分析
        4.4.1 施工准备工程
        4.4.2 混凝土系统建设工程
        4.4.3 上下游土石围堰工程
        4.4.4 上下游碾压混凝土围堰工程
        4.4.5 大坝基坑开挖支护和坝基处理工程
        4.4.6 大坝主体工程
        4.4.7 导流工程及其他项目工程
    4.5 总进度计划的主要项目施工强度及资源计划分析
        4.5.1 总进度计划主要项目年、季施工强度分析
        4.5.2 土石方明挖月强度分析及资源计划分析
        4.5.3 左岸进水口大坝碾压、常态混凝土月强度及资源计划分析
        4.5.4 右岸大坝碾压、常态砼月强度及资源计划分析
    4.6 碾压混凝土项目工期分析
        4.6.1 单元工程划分
        4.6.2 单元工程工序工期分析
        4.6.3 碾压混凝土项目工期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进度控制的研究
    5.1 进度计划控制
        5.1.1 进度计划控制体系
        5.1.2 进度计划控制流程
        5.1.3 滚动计划与控制方法
    5.2 进度控制施工管理组织体系
    5.3 施工资源
        5.3.1 系统工程理论,高效配置施工资源
        5.3.2 本工程分年度所需主要施工资源
    5.4 进度控制信息管理
    5.5 进度偏差分析
        5.5.1 进度偏差分析主要方法
        5.5.2 用生产调度周计划,分阶段动态进行偏差分析
    5.6 进度动态调整
        5.6.1 改变后续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5.6.2 缩短关键线路持续时间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前下闸蓄水进度调整、总进度管理效果分析
    6.1 提前下闸蓄水进度调整
        6.1.1 进度调整计划编制
        6.1.2 提前下闸蓄水进度计划控制
    6.2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总体进度管理效果
        6.2.1 总体满足合同目标及业主提前下闸蓄水、提前发电要求
        6.2.2 各阶段合同工期节点工程照片
        6.2.3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进度管理的基本经验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附录图4-1~附录图4-13)

(2)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岩壁吊车梁参数及稳定分析方法
    1.1 岩壁吊车梁参数
    1.2 岩壁吊车梁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参数取值
2 岩梁稳定性分析
    2.1 标准设计断面岩梁
        2.1.1 结合面的变形、应力及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2.1.2 岩梁锚杆应力及锚杆安全系数
    2.2 修补断面岩梁
        2.2.1 岩梁和岩壁结合面应力、变形和锚杆应力
        2.2.2 岩梁修补断面情况下的破坏模式
3 促进岩梁稳定的措施
    3.1 钢筋混凝土梁体
    3.2 岩梁锚杆
        3.2.1 参数选取
        3.2.2 锚杆与梁体
        3.2.3 锚杆与围岩
    3.3 围 岩
        3.3.1 减小开挖损伤
        3.3.2 开挖成型控制预处理措施
        3.3.3 围岩稳定性控制
    3.4 岩梁与岩壁结合面
4 厂房下挖对岩梁和岩壁结合面应力的影响
5 结 论

(3)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动态反馈控制研究 ——以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应力场反演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2 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反馈与控制研究现状
        1.2.3 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4.1 本文主要工作
        1.4.2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工程背景及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工程背景
        2.2.1 工程概况
        2.2.2 地形、地质条件
        2.2.3 工程施工方案的提出
    2.3 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岩体力学计算分析方法
        2.3.1 地下洞室结构计算方法
        2.3.2 围岩破坏评判方法
    2.4 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
        2.4.1 动态反馈优化设计的要点
        2.4.2 施工期动态反馈控制分析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维地应力场二步优化反演算法
    3.1 引言
    3.2 地层剥蚀原理
        3.2.1 地表剥蚀卸荷效应
        3.2.2 地层剥蚀模拟
    3.3 初始地应力场二步优化非线性反演算法研究
        3.3.1 回归反演分析理论
        3.3.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模型建立
        3.3.3 基于SR-DE-SVM的二步优化反演流程
    3.4 地应力场反演理论在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中的应用
        3.4.1 工程区域现场地应力测量
        3.4.2 数值计算模型
        3.4.3 地应力场反演结果分析
        3.4.4 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洞室群围岩力学参数动态识别
    4.1 引言
    4.2 围岩力学参数敏感性分析
        4.2.1 敏感性分析原理
        4.2.2 岩体力学参数敏感性计算
    4.3 围岩力学参数动态反演理论与流程
        4.3.1 动态反演方法
        4.3.2 动态反演思想与流程
    4.4 围岩力学参数动态反演的关键技术
        4.4.1 开挖进度实时映射更新
        4.4.2 支护进度实时映射更新
        4.4.3 新揭露地质动态映射更新
    4.5 参数动态反演方法在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中的应用
        4.5.1 监测点布置及选择
        4.5.2 监测数据的选取
        4.5.3 模型动态更新
        4.5.4 岩体力学参数动态反演分析
    4.6 施工期围岩力学参数劣化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良地质段围岩稳定性动态馈控分析
    5.1 引言
    5.2 围岩破坏模式及调控方法
        5.2.1 地下洞室群围岩破坏模式识别
        5.2.2 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破坏特征
        5.2.3 控制地下洞室群围岩破坏的措施
    5.3 主厂房区域新揭露不良地质段监测信息反馈分析
        5.3.1 监测断面及监测点布置
        5.3.2 D-D断面监测信息分析
        5.3.3 D’-D’断面监测信息分析
    5.4 地下洞室群数值仿真分析
        5.4.1 典型机组段数值仿真分析
        5.4.2 典型监测断面数值仿真分析
    5.5 洞室穿过不良地质段的处置技术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施工全过程的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
    6.1 引言
    6.2 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中的动态信息
    6.3 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建立
        6.3.1 四维时空模型的引入与建立方法
        6.3.2 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架构思路
        6.3.3 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与多源信息的映射更新
    6.4 动态安全信息模型在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中的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尾水调压室布设优化及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2.1 影响围岩稳定的工程因素
        1.2.2 工程的关注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厂房洞室布置及体形选择
        1.3.2 水力过渡过程对洞室布置的影响
        1.3.3 复杂洞室的施工方案研究
        1.3.4 锚索支护时机研究
        1.3.5 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运用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水力过渡过程对厂房洞室群布置影响研究
    2.1 国内地下厂房洞室布置及形式选择
        2.1.1 国内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置现状
        2.1.2 洞室布置设计存在的问题
        2.1.3 工程解决方案
    2.2 厂房发电水力过渡过程要求
        2.2.1 厂房稳定运行水力学要求
        2.2.2 厂房水力过渡过程对围岩稳定的影响
    2.3 小湾工程厂房洞室布置及形式选择
        2.3.1 工程概况及厂房布置
        2.3.2 水力过渡过程要求对布置的影响
        2.3.3 洞室布置对围岩稳定的影响
        2.3.4 洞室布置及形式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下尾水调压室结构形式优化
    3.1 设置调压室的必要性
        3.1.1 调压室的功用及基本要求
        3.1.2 调压室的基本形式
        3.1.3 设置调压室的条件
        3.1.4 设置调压室的必要性
    3.2 不同形式尾水调压室的水力条件
        3.2.1 长廊简单式尾水调压室
        3.2.2 圆筒双室式尾水调压室
        3.2.3 圆筒阻抗式尾水调压室
    3.3 尾水调压室结构形式研究
        3.3.1 水力条件影响分析
        3.3.2 地质条件影响分析
        3.3.3 洞室稳定影响分析
        3.3.4 支护经济性影响分析
        3.3.5 尾水调压室结构形式选择
    3.4 新型尾水调压室结构在小湾工程运用
        3.4.1 调压室结构形式比较
        3.4.2 尾水调压室结构形式选择
        3.4.3 水力设计
        3.4.4 围岩稳定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尾水调压室施工方案研究
    4.1 复杂洞室施工程序选择
        4.1.1 施工交通的影响
        4.1.2 围岩稳定的影响
        4.1.3 施工程序选择
    4.2 复杂洞室开挖与支护工程实践
        4.2.1 工程概况
        4.2.2 喷锚支护设计
        4.2.3 开挖支护施工
        4.2.4 衬砌混凝土浇筑
        4.2.5 小结
    4.3 施工效果分析评价
        4.3.1 围岩稳定分析
        4.3.2 施工监测与分析
        4.3.3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洞室锚索支护时机研究
    5.1 支护时机研究现状
        5.1.1 新奥法理论
        5.1.2 最佳支护时机
        5.1.3 支护结构选择
        5.1.4 小结
    5.2 实际工程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5.2.1 施工程序与支护措施
        5.2.2 数值分析成果
        5.2.3 监测成果分析
        5.2.4 存在的问题
    5.3 锚索合理支护时机及支护力选择
        5.3.1 合理支护时机选择
        5.3.2 锚索合理支护力选择
        5.3.3 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下工程施工期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
    6.1 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在水电工程中的运用
        6.1.1 水电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
        6.1.2 水电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关键问题
        6.1.3 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及安全评价系统设计
    6.2 地下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
        6.2.1 系统总体思路
        6.2.2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6.2.3 系统整体功能
    6.3 地下工程施工期安全预警系统研究及工程运用
        6.3.1 依托工程概况
        6.3.2 地下洞室工程BIM模型建立
        6.3.3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模块
        6.3.4 安全监测信息管理模块
        6.3.5 工程信息三维可视化管理与辅助分析模块
        6.3.6 监测成果和数值计算成果对比模块
        6.3.7 施工期结构安全实时仿真与反馈分析模块
        6.3.8 施工期洞室围岩实时安全评价与预测模块
        6.3.9 洞室围岩安全预警及辅助决策模块
        6.3.10 初期运用情况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或待刊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5)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2.2 地下厂房参数动态反演研究现状
        1.2.3 地下洞室群围岩破坏模式分类与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2.4 地下厂房整体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
    1.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 本文总体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
    2.1 引言
    2.2 地下工程动态反馈优化设计的要点
    2.3 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下洞室群围岩力学参数动态反演方法
    3.1 引言
    3.2 参数动态反演的思想和流程
        3.2.1 优化反演计算中本构模型的选用和初始地应力的获取
        3.2.2 厂房分层开挖过程中参数动态反演的思想和流程
    3.3 参数动态反演涉及的原则、方法和技术问题
        3.3.1 监测内容与布置原则
        3.3.2 待反演参数确定原则
        3.3.3 监测数据选取原则
        3.3.4 不同计算方法下的计算数据提取格式
        3.3.5 三维计算中的参数反演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洞室群围岩破坏模式与动态调控方法
    4.1 引言
    4.2 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破坏模式分类与控制措施
        4.2.1 "开挖卸荷"与"支护"应力路径下岩石破坏的真三轴试验研究
        4.2.2 地下工程岩体常见破坏模式分类及其分析方法与控制措施
        4.2.3 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破坏模式分类
        4.2.4 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局部破坏问题的分析与控制指南
    4.3 施工期围岩局部破坏问题的动态调控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厂房分层开挖整体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1 引言
    5.2 等效岩体力学参数劣化思想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2.1 等效岩体力学参数劣化思想
        5.2.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3 大型地下厂房洞群分步开挖整体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应用
    6.1 引言
    6.2 锦屏二级水电站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概述
        6.2.1 工程概况
        6.2.2 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概述
    6.3 实例——第三期开挖动态反馈优化设计全过程
        6.3.1 第二期开挖完成后围岩力学行为预测和设计方案总结
        6.3.2 第三期开挖完成后基本模型、参数及围岩力学行为复核
        6.3.3 第三期开挖过程中局部失稳问题动态调控——以f65断层影响带围岩破坏问题动态调控为例
        6.3.4 第三期开挖完成后围岩稳定性评价
        6.3.5 第四期开挖稳定性预测、设计优化及变形管理等级的制定
    6.4 开挖全过程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成果总结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顺序选择及地下厂房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地下洞室群介绍
        1.1.1 地下空间的发展
        1.1.2 地下洞室群
        1.1.3 国内外地下洞室群施工现状
    1.2 地下洞室群施工研究概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案
    2.1 工程简介
        2.1.1 工程概况
        2.1.2 工程地质条件
    2.2 工程施工方案的提出
第三章 计算分析及施工方案比选
    3.1 差分法原理介绍
    3.2 差分法软件介绍
    3.3 参数选取
    3.4 计算结果分析
        3.4.1 变形结果分析
        3.4.2 应力结果分析
        3.4.3 塑性区结果分析
    3.5 施工方案比选
第四章 地下厂房施工技术研究
    4.1 施工总体程序原则及技术措施
    4.2 开挖支护分层分区
    4.3 厂房一层(顶拱)开挖支护
        4.3.1 分层高度及分区原则
        4.3.2 开挖支护方法
    4.4 厂房岩锚梁开挖支护施工技术
        4.4.1 岩锚梁岩台开挖施工技术要点
        4.4.2 岩锚梁锚杆施工技术要点
    4.5 其它各层开挖支护
    4.6 预应力锚杆施工
    4.7 预应力锚索施工
        4.7.1 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
        4.7.2 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措施
第五章 厂房内部混凝土施工研究
    5.1 混凝土施工程序
    5.2 混凝土施工方法
        5.2.1 混凝土施工通道及入仓方式
        5.2.2 混凝土施工方法
    5.3 特殊(关键)部位混凝土施工
        5.3.1 岩锚梁混凝土施工
        5.3.2 蜗壳二期混凝土施工
        5.3.3 肘管混凝土施工
    5.4 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大朝山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工程特点
3 地下厂房开挖
4 厂房支护
    4.1 锚喷支护
        (1) 地下厂房Ⅱ、Ⅲ类围岩主要采用锚喷支护。
        (2) 施工方法。
    4.2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
    4.3 树脂锚杆施工
    4.4 锚索施工
5 仪器监测资料的反馈分析
    5.1 应力监测
    5.2 变形监测
6 结 语

(8)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及支护方案的系统工程地质研究 ——以糯扎渡水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地下洞室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岩体结构特征研究现状
        1.3.2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
        1.3.3 地下洞室支护研究现状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1.5.1 完成的主要工作
        1.5.2 取得的主要成果
2. 研究区基本地质条件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3.1 岩浆岩
        2.3.2 三迭系中统忙怀组下段(T_(2m)~1)
        2.3.3 第四系(Q)
    2.4 地质构造
        2.4.1 断层
        2.4.2 节理
    2.5 地应力条件
        2.5.1 坝区应力场演变分析
        2.5.2 地应力场特征
    2.6 水文地质条件
        2.6.1 地下水赋存条件
        2.6.2 岩体透水性
        2.6.3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2.6.4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2.7 地震
3 坝区左岸岩体结构特征分析
    3.1 结构面的工程地质分级原则
    3.2 结构面的现场描述体系
        3.2.1 断层型结构面描述
        3.2.2 裂隙型结构面描述
    3.3 左岸构造特征及其对岩体结构的控制
        3.3.1 主要断层及其特征
        3.3.2 褶皱构造
        3.3.3 各工程地质区裂隙发育特征
        3.3.4 不同工程地质区结构面发育差异形成机制分析
    3.4 I类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
        3.4.1 破碎带的物质组成及结构类型
        3.4.2 结构面的颗粒组成
        3.4.3 结构面几何特征及展布特征研究
        3.4.4 结构面基本参数分析
    3.5 II类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
    3.6 III类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
        3.6.1 III类结构面概率统计优势分组
        3.6.2 岩体 RQD值参数的提取
    3.7 结构面力学特性试验及力学参数取值研究
        3.7.1 结构面物理力学特性现场试验
        3.7.2 结构面抗剪强度的现场大剪试验
4 地下洞室区岩体质量分级及力学特性研究
    4.1 岩体质量分级标准
        4.1.1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4.1.2 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GB50287-99)
        4.1.3 岩体地质力学 RMR分类(Bieniawski,1973)
        4.1.4 岩体质量指标 Q分类
    4.2 现场岩体质量分级
    4.3 岩体质量综合分级
    4.5 岩体力学参数取值
        4.5.1 左岸地下洞室岩体综合取值和分类
        4.5.2 厂房试验洞参数反分析
5 控制性结构面的工程影响效应研究
    5.1 概述
    5.2 I-1类结构面对地下洞室群布置的控制
        5.2.1 地下洞室的选址和布置基本要求
        5.2.2 糯扎渡地下洞室群的布置
        5.2.3 计算模型及其模拟方案设计
    5.3 I-2类结构面对硐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5.3.1 计算模型及其模拟方案设计
    5.4 小结
6 地下洞室围岩块体稳定性分析
    6.1 围岩块体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6.1.1 块体理论概述
        6.1.2 洞室围岩不稳定块体的几何分析
        6.1.3 洞室围岩不稳定块体的运动学分析
        6.1.4 块体稳定性评价
        6.1.5 支护设计
    6.2 地下洞室块体稳定性评价及支护设计系统开发
        6.2.1 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
        6.2.2 程序设计环境
        6.2.3 程序的数据结构
        6.2.4 系统主要内容和实现技术方法
        6.2.5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6.3 研究区地下铜室群块体稳定性分析
        6.3.1 地下洞室块体边界的确定
        6.3.2 各洞室潜在不稳定块体的确定
        6.3.3 块体边界力学参数的选定
        6.3.4 地下洞室块体稳定性评价
        6.3.5 随机块体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
7 地下洞室群变形稳定性分析
    7.1 概述
    7.2 复杂地质体建模方法
    7.3 地下洞室群变形特性分析
        7.3.1 模型的建立
        7.3.2 计算过程的设计
        7.3.3 初始阶段结果分析
        7.3.4 洞室开挖及开挖完成后结果分析
        7.3.5 围岩稳定性动态分析
    7.4 引水发电系统围岩稳定性研究
        7.4.1 模型建立及其相关参数设计
        7.4.2 计算过程设计
        7.4.3 初始阶段结果分析
        7.4.4 开挖完成后结果分析
    7.5 断层带对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影响
    7.6 小结
8 支护设计优化建议
    8.1 地下洞室的失稳模式与支护设计原则
    8.2 支护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8.3 主要地下洞室支护设计建议
        8.3.1 规范要求
        8.3.2 工程类比
        8.3.2 基于 Q系统的支护参数选择
        8.3.4 支护参数选择
    8.4 支护效果分析
        8.4.1 计算模型及相关参数
        8.4.2 洞室群支护后围岩的特性研究
9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表 世界各国主要地下洞室开挖尺寸表

(9)新奥法理论在龙滩地下厂房的应用 ——围岩稳定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新奥法理论应用现状、发展及目前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应用现状
        1.2.2 发展及目前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奥法基本理论
    2.1 新奥法概念
    2.2 新奥法与喷锚支护
    2.3 基本理论
        2.3.1 围岩的力学性质
        一 岩石的残留强度和应变
        二 岩石的徐变
        三 岩体的破坏准则
        2.3.2 支护结构设计理论
        一 开挖对隧道围岩中应力的影响
        二 支护结构的径向约束压应力对围岩中应力再分配的影响
        三 开挖对开挖工作面附近围岩中应力状态的影响
        四 支护结构种类、构筑时机、岩压、围岩变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2.3.3 地下洞室群硬岩地层的稳定机理
        一 复合支护的承载机理
        二 岩柱与岩块的稳定机理
        2.3.4 围岩变形监控标准的确定
    2.4 新奥法设计与施工
        2.4.1 设计的主要特点
        2.4.2 施工主要程序
        一 开挖
        二 一次被覆
        三 构筑防水层
        四 二次被覆
    2.5 新奥法量测
        2.5.1 量测在新奥法设计施工中的意义和作用
        2.5.2 量测项目及其分类
        一 必测项目
        二 选测项目
        2.5.3 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一 量测数据的处理
        二 围岩最终位移的预测
        三、利用量测结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
第三章 新奥法在龙滩地下厂房的应用
    3.1 工程概述
        3.1.1 地下引水发电系统洞室群布置
        3.1.2 厂区地质条件
        3.1.3 厂区岩体力学参数
        一 试验研究
        二 工程地质综合分析
        三 设计采用值
        3.1.4 主厂房
    3.2 洞室围岩稳定及支护设计
        3.2.1 工程类比法
        一 确定主厂房布置及拟定开挖分层
        二 初步拟定洞室围岩支护参数
        3.2.2 理论计算法
        一 围岩塑性松驰区极限平衡分析
        二 块体极限平衡分析
        三 有限元计算分析
        3.2.3 支护参数综合选择
        一 锚喷参数选择基本原则
        二 支护参数综合选择
        3.2.4 现场监控法
    3.3 主厂房开挖、支护施工
        3.3.1 开挖施工
        一 主厂房顶拱开挖
        二 高边墙开挖施工
        三 Ⅳ类围岩及不良地质部位施工
        3.3.2 支护施工
        一 支护系统布置
        二 施工程序及主要方法
    3.4 主厂房施工监测
        3.4.1 主厂房施工监测项目及其布置
        一 施工期监测项目
        二 主厂房监测项目布置
        (一) 围岩监测断面布置
        (二) 围岩松驰变形检测断面布置
        三 围岩稳定有关控制标准
        (一) 变形体方法
        (二) 稳定性分析的间接法
        3.4.2 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
        一 爆破振动监测布置
        二 爆破振动监测控制标准
        (一) 爆破振动规律
        (二) 龙滩工程爆破振动控制标准
        三 爆破振动控制
        (一) 掏槽方式的选择
        (二) 预控性爆破试验
        (三) 开挖过程中爆破控制措施
        3.4.3 锚杆无损检测与锚固质量控制
        一 锚杆无损检测范围及抽检比例
        二 锚杆无损检测质量控制标准
        三 锚固质量控制
        3.4.4 围岩监测成果分析及反馈应用
        一 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一) 楔体
        (二) 主厂房下游边墙顺层开裂
        (三) 倾倒、剪切滑移变形对边墙稳定性的影响
        (四) 松驰变形对围岩稳定的影响
        二 异常部位监测成果初步分析与反馈
        (一) 围岩松驰变形区深度检测
        (二) 主厂房0+000桩号附近部位围岩监测
        (1) 0+000桩号附近下游拱脚及侧墙部位围岩监测情况
        (2) 0+000桩号附近上游侧墙部位监测情况
        (三) 分析与反馈应用
        (四) 处理实施效果
        (1) 围岩松驰变形区和塑性变形区无明显变化
        (2) 围岩位移得到较好控制
        (3) 锚杆、锚索应力变化量级小,趋于稳定
        (4) 测缝计开合度变化平缓
        三 反演计算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主要研究成果
    4.2 进一步研究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江口水电站地下厂房设计及围岩稳定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地下水电站建设和发展状况
    1.2 我国地下水电站建设的现状和前景
    1.3 论文研究的背景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厂房系统布置优化
    2.1 工程简介
    2.2 地下厂房系统布置及优化
第三章 地下厂房围岩稳定分析
    3.1 围岩稳定性评价
    3.2 围岩稳定分析
    3.3 洞室支护设计
    3.4 岩爆分析
第四章 岩锚吊车梁设计
    4.1 吊车梁型式选择
    4.2 结构设计分析
    4.3 岩壁吊车梁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总结
    5.1 总结
    5.2 地下厂房设计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室预应力锚索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进度管理的研究[D]. 刘武. 湖南大学, 2019(02)
  • [2]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稳定性分析[J]. 李良权,万祥兵,陈建林,应和平. 水利水电技术, 2019(05)
  • [3]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动态反馈控制研究 ——以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为例[D]. 胡安奎. 天津大学, 2016(11)
  • [4]尾水调压室布设优化及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 杨宜文. 武汉大学, 2014(07)
  • [5]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 向天兵.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10(03)
  • [6]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顺序选择及地下厂房施工技术研究[D]. 张俊侦. 天津大学, 2007(04)
  • [7]大朝山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J]. 侯建华,钱继源. 浙江水利科技, 2005(05)
  • [8]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及支护方案的系统工程地质研究 ——以糯扎渡水电站为例[D]. 巨能攀. 成都理工大学, 2005(12)
  • [9]新奥法理论在龙滩地下厂房的应用 ——围岩稳定控制[D]. 曾浩. 广西大学, 2005(06)
  • [10]江口水电站地下厂房设计及围岩稳定分析研究[D]. 张殿双. 河海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室预应力锚索质量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