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经典读书报告

中医学经典读书报告

问:262|八纲辨证——《中医学基础知识》读书笔记(十三)
  1. 答:八纲辨证是各种辩证的总纲,它是从阴阳、凳闭前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入手,概括了疾病的类别(阴证、阳证),病变部位的深浅(表证、里证),疾病的性质(寒证、热证),邪正的盛衰(实证、虚证)。这里,阴阳两纲又是八纲中的总纲,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一、表里
    凡病在皮肤、肌腠、经络,病位较浅者属表证,为外感病的初期,一般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其中表证有表寒、表热之分;病在脏腑、骨髓,病位较深者属里证,一态厅类是由于表证未解、病邪入里所致,一类是由于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里证分为里寒、里热、里虚、里实。表里可以互相转换。表证是以恶寒发热同时出现为主,里证是以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恶寒出现。
    二、寒热
    以其致病因素的不同和症候表现的差异,而有机体阳气不足、功能衰退,或感受寒邪而病者称为寒证;机体阳气过盛、功能亢进,或感受热邪而病者称为热证。寒热可以互相转化、相互参杂,可以从口渴与否、面部颜色白与潮红、四肢冷暖、二便稀溏与燥结、舌淡白与红,脉迟与数等综合判断。
    三、虚实
    所谓虚实,是指正气不足则虚,即精气夺则虚,多因先天禀赋不强,或后天失于调养等致阴阳气血亏损、脏腑功能衰退所致,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邪气过盛则实,即邪气盛则实,一方面为枣清外邪侵入,另一方面为痰饮、淤血、水湿、虫积等病邪留存体内所致。
    四、阴阳
    《内经》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阴阳为八纲辨证的总纲。其中阴证表现为抑制、沉静、衰减、不足;阳证表现为兴奋、亢进、有余等。
    当然,可以从其他六纲分类后再别阴阳亦是如此。
问:读中医经典书籍的意义
  1. 答:读中医经典谨森圆书籍的意义:
    修正思路,回归本源。从临床看,现在许多中医的思路有偏离传统思路的倾向,比如治疗失眠,往往想到安神药;治疗,往往想到利水药;治疗久病,往往想到正而用补益药。这种思路,与古代春行医学的思路有很大的不同。
    中医自有中医看病的角度和方法,研读经典,可以让我们的思路得到调整,知道中医应该是那样看病的,是那样养生的,从而进一步发扬中医的优势和特色,提高临床疗效。读经典,就是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因为这是中医的本源所在。
    中医学的特性
    经验性强,对临床的依赖性强,从经典的研读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经典中的理论和经验,都是祥塌几千年实践的经验结晶,是当今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强调经典,就是要让我们在进行医疗教学研究中,必须注意传承几千年留下的宝贵经验。
    比如,的开发和利用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不仅要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经方,而且要面向市场大力开发经方。同时,提倡经典的研读,可以纠正当前中医研究大多脱离临床,教学也大多停留在书本的不良倾向。
问:中医学三大经典(成书时代 书名)
  1. 答: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扰做衡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胡培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缓做》,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因此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它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也是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中医学经典读书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