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翔[1](2021)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马赛菌(Massilia)组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马赛菌(Massilia)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植物根际、叶际和空气等环境中,具有参与碳氮循环、分泌生长素和酶、污水脱氮、溶磷、降解多环芳烃、增强植物抗逆性等多种功能。由于马赛菌属菌株分布广、适应环境能力强且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其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土壤修复、产酶和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人工湿地作为一个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系统,利用生物、物理和化学三重协同作用去除污染物,其中,微生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在微生物的驱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氮磷最终被降解、转化为水生植物及微生物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或释放到环境中。研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马赛菌组成与生态功能,对于阐明人工湿地净化机理、了解基质-植物-微生物间相互作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高通量测序、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和RFLP等方法,研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基质、植物根际、叶际和空气中马赛菌组成、数量动态变化,阐明了环境因子与马赛菌种群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明确了不同功能区空气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及马赛菌属优势种差异。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采用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与RFLP序列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基质、植物根际、植物叶际和空气中马赛菌组成,在总共235个样品中检出24个马赛菌种,占目前已发现马赛菌种数的55.8%,其中不同环境生态样本中优势种共5种,分别为M.albidiflava、M.alkalitolerans、M.aurea、M.brevitalea和M.timonae。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马赛菌种类数量依次为基质和植物根际(24种)>污水(23种)>植物叶际(18种)>空气(16种)。(2)人工湿地污水、基质、植物根际、植物叶际和空气中共有优势马赛菌种M.albidiflava、M.alkalitolerans、M.aurea、M.brevitalea、M.timonae相对丰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M.alkalitolerans、M.albidiflava在秋季相对丰度较高,在夏季较低;M.aurea、M.brevitalea在春季和夏季相对丰度较高,秋季较低;M.timonae相对丰度夏季最高,其余季节较低。(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T-PCR)分析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马赛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污水、基质、植物根际、植物叶际和空气中马赛菌数量在芦苇不同生长阶段有显着差异。其中污水中马赛菌数量变化范围为1.13×105copies/m L~2.21×106 copies/m L;基质中马赛菌数量变化范围为2.57×107copies/g~1.00×1010copies/g;植物根际马赛菌数量变化范围为1.91×108copies/g~1.37×1010copies/g;植物叶际马赛菌数量变化范围为1.59×106copies/g~2.21×107copies/g;空气中马赛菌数量变化范围为6.90×104copies/m3~1.09×106copies/m3。污水、基质、植物根际和叶际马赛菌数量春季和冬季较少,秋季较多;空气中马赛菌数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初秋较多,春季和冬季较少;植物根际与基质、植物根际与污水、污水与空气、污水与基质、植物叶际与空气中马赛菌数量均具有显着相关性。(4)采用RDA(冗余分析)方法,分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马赛菌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污水中马赛菌优势种主要受水温T、NH3-N、DO和NO-N影响;基质中马赛菌优势种主要受基质温度T、p H、含水率、有机质、TN、TP、TK影响;空气中马赛菌优势种主要受温度T、湿度、NO2和SO2影响。(5)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基质和空气中马赛菌优势种相关性规律一致,M.timonae与M.alkalitolerans、M.albidiflava呈极显着性负相关(P<0.01);M.alkalitolerans与M.albidiflava、M.plicata、M.aerilata呈极显着性强正相关(P<0.01);M.brevitalea与M.plicata、M.aerilata呈极显着性强负相关(P<0.01);M.plicata与M.aerilata呈极显着性强正相关(P<0.01)。(6)采用16S rDNA克隆文库和高通量测序方法,比较分析了人工湿地和青岛市市区街道空气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空气微生物优势菌属(相对丰度>10%)主要为马赛菌属、假单胞杆菌属、鞘脂单胞菌属,市区街道主要为马赛菌属、不动杆菌属、异常球菌属。人工湿地空气细菌群落中发现4种马赛菌优势菌种,分别为M.brevitalea、M.timonae、M.aurea和M.albidiflava。人工湿地、市区街道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存在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人工湿地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中马赛菌属占比分别为70.44%、20.91%、34.09%和19.69%其中,M.brevitalea、M.timonae和M.aurea在4个季节中相对丰度均较高(>1%)。

丁仁伟[2](2021)在《曝气强化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厂尾水试验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大批建成,污水处理量大幅提高,但随着我国对各种水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已不能满足要求,其出水中的氮、磷含量依旧较高,同时还是新兴污染物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向水环境迁移的重要途径,大量的尾水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显着的生态毒性。四环素(Tetracycline,TC)作为一种典型光谱抗生素,因其对多数革兰阳性与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立克次体、沙眼病毒等而被广泛使用,由于污水厂常规工艺对其去除效果有限,使得其在自然水体中不断被检出。因此,开展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对改善我国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污水厂尾水现有状况,结合人工湿地供氧量不足,传氧能力较差的特点,提出了“曝气强化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强化工艺。本论文研究了湿地基质对氨氮的吸附效果,探究该工艺的挂膜启动与最佳的运行参数,系统对TC的去除效果以及TC的去除率与常规指标的相关性,为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和人工湿地地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小柱装置对三种基质(沸石、陶粒和炉渣)吸附NH4+-N的试验表明,沸石、陶粒和炉渣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3.44%、36.93%和28.51%,平均出水氨氮含量为3.58mg/L、4.05mg/L和4.59 mg/L,沸石具有较好去除氨氮的效果。(2)以人工模拟污水厂尾水水质作为进水,人工湿地运行45d后,系统对各类污染物去除效果逐渐稳定,人工湿地系统以及挂膜完成,此时系统对COD、NH4+-N、TN和 TP 去除率分别为 70.12%、73.49%、46.29%和 41.23%。(3)人工湿地稳定运行后,影响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曝气位置、曝气强度和水力负荷等。通过试验确定系统运行的各项优化参数,本系统在曝气位置为人工湿地的1/2处,曝气强度为2.55m3/m2.h,水力负荷0.48m3/m2·d时人工湿地系统对常规污染物去除率为:CODCr为71.36%、NH4+-N为81.62%、TN为46.83%、TP为43.39%,人工湿地系统平均出水浓度为:CODCr为10.98mg/L、NH4+-N为0.83mg/L、TN为7.19mg/L、TP为0.26mg/L,具备较好的出水效果。(4)本试验选取TC为目标PPCPs,通过沸石、陶粒和炉渣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炉渣对TC的吸附效果最佳,其次为陶粒,最后为沸石。三种基质对TC吸附效果在12h左右达到了平衡,基质吸附TC的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但不符合粒子内扩散模型,基质对TC吸附效果取决于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等温吸附特性研究表明,基质对TC的吸附效果随着TC含量的上升而增加,分析得出等温吸附包含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单分子层吸附过程。(5)本系统在曝气位置为人工湿地的1/2处,曝气强度为2.55m3/m2·h,水力负荷0.48m3/m2·d时,考察人工湿地系统对不同TC进水浓度的去除效果。TC进水浓度为50μg/L、100μg/L、200μg/L、400μg/L、600μg/L 和 800μg/L 时,人工湿地系统对 TC 的平均去除率为 93.38%、95.47%、97.36%、95.89%、86.22%和 81.73%,TC 平均出水浓度为 3.31μg/L、4.53μg/L、5.28μg/L、16.44μg/L、82.68μg/L 和 146.16μg/L。人工湿地系统对TC的去除率呈现先提高再下降的趋势,TC进水浓度为200μg/L,人工湿地系统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6)分析人工湿地系统对TC的去除率与常规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TC的去除率与CODcr、TN的去除率呈现极显着正相关,表明微生物降解TC时主要靠好氧微生物作用。

田原[3](2021)在《典型城市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长期以来,我国污水处理的重心主要在城市区域,污水的处理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并且,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在农村发展建设,给农村的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污染整治和治理越来越重要,农村污水的治理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农村污水的主要来源有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废水、养殖废水、乡镇企业废水排放、农村服务业废水等。但是,区别于城市污水技术和运营管理,农村污水适宜性技术的选择和稳定的运维管理仍然存在问题。如何根据排放标准和农村具体情况,农村污水适应性技术是一个难题。本论文通过分析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探讨适应性技术选择路径,建立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评价体系,应用推广于农村污水处理和改造。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现场调研、论文查阅等方式获取了2010年至2020年间有代表性的270个实际工程案例,对农村污水处理难点、处理规模、案例空间分布和排放标准四个方面的调研分析,结果发现农村污水的水量普遍偏小,100m3/d以下的案例数接近70%。对各工程的差异性进行讨论指出,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是农村污水处理在区域上存在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结合我国各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指定的新标准,对比前期的排放标准发现各地农村污水存在排放标准和处理技术的显着差异性。实际工程案例在执行新排放标准时,处理设施的耗能、排放标准和处理负荷等差异性问题很突出,亟需提出区域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适应性评价体系。(2)将农村污水目前使用的工艺技术分为生态处理(人工湿地、土地处理、稳定塘)和生物处理(A/O、A/O组合、A2/O、A2/O组合、生物膜法、SBR和其他技术)两大类10小类,对比分析发现,各技术在不同处理规模的应用中出现两极分化情况严重,人工湿地和生物膜法的应用最广。在COD、NH3-N、TP的去除效果中,生物处理中A/O、A/O组合、A2/O、A2/O组合、SBR等处理效果明显;而生态法中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地处理的处理范围更广。(3)从技术适应性、经济适应性和管理适应性三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因地适宜、因标准适宜、因技术适宜和因投资管理适宜,构建出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评价体系。(4)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的农村污水处理提升改造项目为例,采用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评价体系方法,建立了惠城区的42座处理设施并选取适宜性整改方案。以马安镇双寮村、马安镇横河村和横沥镇蓝村三个村庄为例,最终分别遴选出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水解酸化-人工湿地和水解酸化-稳定塘等工艺为核心的整改技术方案。通过项目工程实施,其出水均稳定达到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44/2208-2019)二级标准,符合整改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评价体系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技术评价结果对适应性技术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技术可达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常雅婷[4](2020)在《国内外人工湿地设计规范/规程对比分析及陕西省生活污水人工湿地规范编制研究》文中提出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少、处理效率高、兼具景观价值等优点,逐步应用于污水处理并在近二十年迅速发展。但由于我国由于地域辽阔,不同省份在气候、地理、生活习惯、经济水平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统一的设计规范适用性较弱。目前陕西省还未有本省设计规范,亟需编制一套适宜于陕西省实际情况的人工湿地设计规范。用于科学性、合理性的设计、建设及管理维护人工湿地工程。本论文通过资料收集国外人工湿地规范十七部、国内规范十六部。通过阅读对设计过程中各方面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形成陕西省首部人工湿地设计规范草案,即《陕西省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技术规程》。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及成果:(1)从国外十七部规范中选择时间上最新的爱尔兰、德国、印度三部,其中印度与我国接壤。爱尔兰强调设计前调研工作及客户喜好。德国注重基质组成及配比。印度详细分析不同湿地类型下多种面积计算方法及优缺点。国外湿地规范形式灵活,侧重不同。(2)对国内所有可收集到的国家级和已发布各省级人工湿地设计规范中各项内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发展存在地域性差异,华东地区发展最好。这些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工湿地的应用,但也存在缺陷。例如水量及水质确定需考虑城镇及农村差异性,考虑回用灌溉时应适当放宽对TN的要求;设计参数受多因素影响,需结合实际工程运行数据;国内规范在基质堵塞方面的“蚯蚓疏通”、“反冲洗”及植物种植方面的“加覆土层”条文不合理。(3)对陕西省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进行分析,结合陕西省实际水量、水质、植物等数据,形成《陕西省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技术规程》。该规程对人工湿地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维护等各方面均作出了要求,适宜于陕西省范围内处理城镇或农村生活污水,或具有类似水质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对于该技术在陕西地区的应用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乔尚校[5](2020)在《模块化人工湿地的研发和污水处理中试初步实验》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问题严重、污水治理程度不够,而人工湿地具有能耗低、出水水质好、经济成本和运行与维护费用低、景观价值高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污水治理的程度,从而缓解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在新建人工湿地工程实践中,传统的建造方法往往有较大的工程量、较长的施工周期,很难做到一体化安装,导致其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并且传统的建造方法有较多的现场作业量,施工时可能会带来较多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劳动力、模板材料等的投入,会产生较多的资源消耗问题;并且现场作业时,所产生的扬尘、噪音、建筑垃圾等会进一步带来环保问题。鉴于此,本文综述并探讨了人工湿地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如占地面积、低温影响等,基于本课题组自主研发具备自有专利产权的模块化人工湿地技术,详细阐述了模块化人工湿地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并结合模块化人工湿地的首次中试试验研究,以期为人工湿地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运行参考。中试结果表明,本实验对有机物和磷有着良好的去除效率,其对COD、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45%、94.41%,使出水的COD、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9.87mg/L、1mg/L。但本实验对于氮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差,其出水中TN和NH4+-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9.65 mg/L和27.44 mg/L,平均去除率均维持在55%左右。显然,该系统的脱氮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改进。期望通过本文,将模块化人工湿地技术和低温时的强化措施应用于人工湿地的实践中,实现人工湿地高效、经济、生态友好的性能,从而提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稳定性,推广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加快我国的污水治理程度,解缓水污染的问题,并为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提供借鉴。

王界贤[6](2020)在《污水处理导向下的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以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文中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潮流下,我国对湿地的恢复和重建愈加重视,建造湿地公园在多种对湿地资源的恢复重建的方法中是非常成功的一种。在湿地公园的污水处理方面,人工湿地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但我国早期湿地中的污水处理系统很少体现出景观效果,而湿地本身的绿地属性吸引着人们前来观赏,因此,如何在环境工程中加入风景园林学的景观设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文章通过梳理湿地公园、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等相关概念,分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与其景观营造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梳理出营造人工湿地景观时比较常用的手法。接着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组成、分类、净化机理和工艺流程等进行了介绍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不影响污水处理这一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营造污水处理导向下的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五种方法:分区规划以水资源保护为核心、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以人工湿地技术为主、水体景观与人工湿地工程类型相结合、植物规划造景突出净水等生态功能、科普景观与污水净化相结合。另外,在此基础上又对构筑物和园林小品的建设内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后期管理与维护方法。文章最后以山东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通过SWOT分析,发现场地人工化严重、水体存在不同程度污染等问题,并围绕水资源保护提出水环境、水生态和水休闲三方面的相关策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营建污水处理功能和园林景观表现和谐统一的人工湿地景观。

邢芳芳[7](2020)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设计与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工湿地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化,逐渐成为水污染治理的常用技术之一。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方式,其基础建设投资低、运行操作简单、对有机物及营养元素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着,但实际运行中易发生基质堵塞,表面积水,运行方式较单一等问题。为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进行改进并提高其污染物净化效果,本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装置,通过实验得出最佳水力负荷及最佳水流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运行效果研究,研究结果可以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改进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现有的人工湿地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一种新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装置。该装置通过改变进出水孔的位置,可以实现多种类型人工湿地的变化或组合,在一个实验装置中实现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功能。实验研究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装置的最佳水力负荷为0.36 m3·(m2·d)-1,最佳水流方式为UVCW(垂直上行式),运行效果良好。不同植物组合下、不同进水污染负荷下,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均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在实验期间模拟装置未出现基质堵塞,表面积水严重等问题。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在水力负荷为0.36 m3·(m2·d)-1,水流方式为UVCW(垂直上行式)时,不同植物的组合种植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同。进水的TN、TP、NH3-N、COD浓度分别为15 mg/L、0.5 mg/L、5 mg/L、50 mg/L时,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组合的人工湿地对COD、TP和NH3-N去除率分别能达到87.7%、80.0%、77.4%,挺水+挺水+浮水植物组合的人工湿地的TN去除率较高,能达到85.7%;同样水力条件下,人工湿地进水的COD、NH3-N、TN、TP浓度分别为100 mg/L、10 mg/L、30 mg/L、1 mg/L时,四种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能达到82.5%、73.0%、80.3%、74.0%,其中出水的COD和TP浓度对应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所规定的Ⅲ和Ⅳ类标准限值,出水NH3-N浓度接近Ⅴ类标准。

杜曼曼[8](2020)在《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系统调试与运行》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废水处理设施的大批建成,我国废水处理率大幅上升,但由于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浓度依然较高,大量排放仍会造成受纳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因此,开展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除磷对改善我国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团队在宜兴设计建设的5000m3/d污水厂尾水净化复合式人工湿地系统,尝试采用“建筑废弃块”作为主要基质填料,探究“以废治废”人工湿地系统的有效性。本文研究了复合式人工湿地系统从启动到稳定运行8个月(232d)内对污水厂尾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以期为尾水深度净化和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和工程示范。研究结果如下:(1)两种不同湿地基质(建筑废弃块和碎石)的除磷特性表明,建筑废弃块对磷的吸附效果优于碎石,其磷饱和吸附率为40%(碎石为10%),且其磷的解吸率较低(解吸率为15%)。因此,采用建筑废弃块作为湿地基质能有效去除尾水中的磷。(2)该复合式湿地系统历时46d启动成功。启动期湿地系统TN、NH4+-N、NO3--N、CODCr、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3.5%、19.5%、12.5%、25.1%、36.7%;湿地系统运行阶段污染物(除CODCr外)去除率逐渐上升,TN、NH4+-N、NO3--N、TP平均去除率由过渡期的17.6%、25.9%、15.9%、63.7%分别上升至稳定期的40.0%、31.2%、46.4%、68.7%。(3)稳定期湿地各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所有单元对TN和NO3--N均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表现为基质生物膜系统(C单元、D单元等)优于表流湿地系统(A单元、F单元等);湿地系统对NH4+-N和CODCr的去除主要集中在其前部单元;折流式潜流单元(D)和底部导流潜流单元(E)由于构造上的差异,前者脱氮除磷的效果优于后者,但在单位面积TP的去除上,后者优于前者。(4)以“建筑废弃块”作为主要基质填料的人工湿地系统虽然能节省建设成本(20~30%),但由于其本身含有和吸附的污染物质会使得启动调试时间延长,同时会影响湿地系统处理效果,在实际工程实施上面要慎用。

刘娜[9](2020)在《农家乐餐厨污水组合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与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村农家乐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空前发展。然而,农家乐运行所产生的污水污染也日益增大,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也是越来越明显的。本文首先以农家乐餐厨污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农家乐餐厨污水的发生特点、规律、影响,相关处理工艺及污水处理效果。然后以攸县xx农家乐为例,进行农家乐餐厨污水处理组合工艺设计。最后对其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农家乐餐厨点多面广,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尤为集中,其运行产生的污水具有水量大、水质波动性大、排放期集中,废水中CODcr、动植物油以及总磷等指标较高等特点。污水多呈粗放型排放,以散排的形式,沿路面或路边沟直接排放至就近的自然水体。目前处理农家乐餐厨污水的工艺主要有:混凝法、粗粒化法、电化学法、生物接触氧化法、SBR法、传统的土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法等工艺。以人工湿地为主体的组合工艺处理技术,相比其他工艺,具有易于操作、建设及运行费用低兼具美学价值等优点,尤其是可以满足农家乐污水的处理要求。通过分析国内外在处理农家乐污水方面的成功案例,以人工湿地为主的多组合工艺能克服单一工艺方法的缺点,是以后处理农家乐餐厨污水新的发展方向。(2)攸县xx农家乐餐厨污水:采用组合“隔油池+厌氧池+调节池+沉淀池+潜流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家乐餐厨污水。工程设计进水水量:3m3/d。测定进水水质为:农家乐污水 CODcr:378mg/L、TP:4.6mg/L、TN:41.9mg/L、NH3-N:36.1mg/L、动植物油:176mg/L。(3)对组合工艺系统处理农家乐污水运行后进出水水质分析,结果为:出水中 CODcr、TP、TN、NH3-N、动植物油含量分别为 68.75mg/L、1.65mg/L、24.25mg/L、9.11mg/L、3.79mg/L,去除率分别达到了 81.84%、63.46%、41.74%、74.75%、97.83%。系统出水水质稳定,植物生长良好,且景观效果较好。

王印[10](2020)在《生物质碳源强化人工湿地削减尾水污染物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城镇污水厂尾水水质特征为氮磷含量高、有机物浓度低,利用人工湿地对其进行深度脱氮除磷会受到碳源限制。为强化湿地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本研究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常见植物材料作为外加生物质碳源以强化人工湿地削减尾水污染物的能力。通过对植物材料释碳释氮能力和理化特性的比较确定最佳生物质碳源、预处理方法及其最优条件,通过对比湿地沿程不同处理单元基质填料的去污能力,确定本实验湿地装置反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区域和碳源投加位置,将预处理的生物质材料与葡萄糖混合组成混合碳源,比较混合碳源和葡萄糖、乙酸钠这两种传统碳源的脱氮效果,改变装置进水碳氮比和预处理生物质材料的投加量,研究其对本实验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对麦秆、稻杆、稻壳、玉米芯、玉米秆及丝瓜瓤六种生物质材料的释碳释氮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洗净烘干的玉米秆在8d内COD、TN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11.18 mg·g-1d-1和0.20 mg·g-1d-1。玉米秆经NaOH热处理后释碳能力显着提高,8d内平均释碳速率提高至21.90mg·g-1d-1大于在Ca(OH)2相同处理条件下的速率,玉米秆8d内在水溶液中TN平均释放速率较低,仅为0.13 mg·g-1d-1,略大于在Ca(OH)2相同处理条件下的速率,这说明NaOH热处理玉米秆在提高释碳能力的同时,不会增加系统脱氮负荷,适合作为系统脱氮的反硝化生物质碳源。(2)电镜扫描分析、能谱分析、木质纤维素组分分析的结果表明未处理玉米秆具备天然多孔结构,纤维排列有序,而NaOH热处理破坏了材料内部木质纤维素的结构,使木质纤维素溶胀,内部表面积增加,提高了表层附着力,利于微生物生长。此外NaOH热处理降低半纤维素、木质素和一些可溶性组分的含量,增加了纤维素的含量。(3)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分析,以COD日平均释放量和第4天碳氮比两个评价指标下的极差大小为基础,综合分析加热温度、浸泡时间、NaOH浓度三个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确定加热温度95℃、浸泡时间0.5h、NaOH浓度4%是玉米秆碱热预处理的最优条件。(4)人工湿地装置沿水流方向平均分为4个处理单元,4个处理单元的不同类型填料对模拟污水中NH4+-N和T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试验6~24 h内。人工湿地装置前半部分1号和2号处理单元填料具有更高的COD和NH4+-N去除率,而后半部分3号和4号处理单元填料则具有更高的TN去除率,反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湿地的后半部分,为了达到高效脱氮的目的,有机碳源的投加位置应设置于人工湿地装置沿水流方向3/4处的3号处理单元内。(5)在填料-模拟污水系统中投加葡萄糖、乙酸钠、葡萄糖+碱热处理玉米秆这三种有机碳源,发现不同种类碳源的投加对湿地填料COD的去除影响较小,COD的去除率范围为69.71%~80.49%,而NH4+-N、NO3--N和TN的浓度均在试验6~24 h大幅下降,至72 h系统中三者浓度范围分别为1.73 mg/L~3.36 mg/L、3.15 mg/L~5.53 mg/L、6.91 mg/L~9.34mg/L。乙酸钠碳源和葡萄糖+碱热处理玉米秆混合碳源系统有较高的TN和NO3--N去除率,从经济和生态角度考虑,相比乙酸钠碳源,葡萄糖+碱热处理玉米秆混合碳源更适合作为本实验强化人工湿地反硝化脱氮的有机碳源。(6)以葡萄糖配制进水COD并作为唯一碳源的条件下,随着进水碳氮比的增加,湿地装置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逐步提高,当碳氮比大于7后,三组湿地系统的COD和TN的去除率略有下降,而NH4+-N的去除率随碳氮比的不断增加逐步降低。当进水碳氮比为7时,湿地装置的COD和TN净化效果最佳,出水NH4+-N和TP浓度也较低,COD去除率范围为89.73%~95.15%,TN的去除率范围为54.67%~59.24%,NH4+-N的去除率范围为44.29%~54.31%,TP的去除率稳定在56.94%~72.32%。(7)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3号处理单元中碱热处理玉米秆的投加量对湿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造成明显影响,随着玉米秆投加量的增加,装置出水COD、NH4+-N和TP的平均浓度升高,而装置出水TN的平均浓度降低。当投加量为30g和50g时,系统COD和TN的去除率在两种投加量下差异并不明显,脱氮能力没有随玉米秆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因此本实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3号处理单元中碱热处理玉米秆碳源的投加量以30g为宜,此时,COD、NH4+-N、TN和TP在三组湿地装置中的平均去除率范围分别为47.22%~53.27%、89.54%~90.70%、59.47%~64.13%和45.04%~62.37%。(8)通过对比三组湿地装置填料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陶粒填料具有良好的COD和TP去除效果,陶粒沸石混合填料具有良好的NH4+-N去除效果,塑料填料则具有良好的NO3--N和TN去除效果。

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马赛菌(Massilia)组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马赛菌属研究进展
        1.1.1 马赛菌属组成与生物学特点
        1.1.2 马赛菌的分布
        1.1.3 马赛菌的功能
    1.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研究现状
        1.2.1 人工湿地的特点及应用
        1.2.2 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作用
    1.3 微生物种群研究方法
        1.3.1 传统研究方法
        1.3.2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马赛菌(Massilia)种群组成分析
    2.1 引言
    2.2 研究区域概况
    2.3 材料与方法
        2.3.1 采样点分布及样品采集
        2.3.2 实验试剂
        2.3.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4 分析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引物对PCR-RFLP中 16S rDNA扩增结果的影响
        2.4.2 两种不同引物扩增的酶切图谱比较分析
        2.4.3 马赛菌属16S rDNA克隆文库多样性分析
        2.4.4 人工湿地污水中马赛菌组成分析
        2.4.5 人工湿地基质中马赛菌组成分析
        2.4.6 人工湿地植物根际马赛菌组成分析
        2.4.7 人工湿地植物叶际马赛菌组成分析
        2.4.8 人工湿地空气中马赛菌组成分析
        2.4.9 不同季节、环境下马赛菌种群结构相关性分析
    2.5 讨论
        2.5.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马赛菌环境分布差异
        2.5.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马赛菌季节分布差异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马赛菌(Massilia)数量分布特征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采样点分布及样品采集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4 实验方法
        3.2.5 数据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引物的确定
        3.3.2 标准曲线的确定
        3.3.3 人工湿地污水中马赛菌数量变化
        3.3.4 人工湿地基质中马赛菌数量变化
        3.3.5 人工湿地植物根际马赛菌数量变化
        3.3.6 人工湿地叶际马赛菌数量变化
        3.3.7 人工湿地空气中马赛菌数量变化
        3.3.8 人工湿地马赛菌属数量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3.4.1 人工湿地污水中马赛菌数量变化
        3.4.2 人工湿地基质中马赛菌数量变化
        3.4.3 人工湿地植物根际马赛菌数量变化
        3.4.4 人工湿地植物叶际马赛菌数量变化
        3.4.5 人工湿地空气中马赛菌数量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马赛菌(Massilia)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采样点分布及样品采集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 分析方法
        4.2.4 数据处理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人工湿地污水中马赛菌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4.3.2 人工湿地基质中马赛菌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4.3.3 人工湿地空气中马赛菌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4.4.1 人工湿地污水中环境因子对马赛菌群落组成影响
        4.4.2 人工湿地基质中环境因子对马赛菌群落组成影响
        4.4.3 人工湿地空气中环境因子对马赛菌群落组成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工湿地与市区街道空气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采样点分布及样品采集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5.2.4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16S rDNA克隆文库构建和RFLP分析
        5.3.2 16S rDNA克隆文库空气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5.3.3 基于16S rDNA克隆文库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5.3.4 基于高通量测序人工湿地空气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5.4 讨论
        5.4.1 人工湿地和市区街道空气细菌群落差异
        5.4.2 人工湿地和市区街道马赛菌差异原因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2)曝气强化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厂尾水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水资源与水体污染现状
        1.1.2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与处理现状
        1.1.3 新兴污染物PPCPs的概述
        1.1.4 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技术概述
    1.2 人工湿地概述
        1.2.1 人工湿地的组成
        1.2.2 人工湿地的分类
        1.2.3 人工湿地的处理机理
        1.2.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1.3.1 课题的提出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目的
        1.3.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曝气强化人工湿地的启动
    2.1 试验材料
        2.1.1 湿地基质
        2.1.2 湿地植物
        2.1.3 试验装置
        2.1.4 试验水质
    2.2 试验方法
    2.3 湿地基质对氨氮去除效果研究
        2.3.1 试验方法
        2.3.2 试验结果分析
    2.4 人工湿地的挂膜与启动
        2.4.1 结果讨论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曝气强化人工湿地生化效能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内容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曝气位置对人工湿地系统效能的影响
        3.2.2 曝气强度比对人工湿地系统效能的影响
        3.2.3 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系统效能的影响
        3.2.4 试验最佳工况下曝气强化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污水厂尾水中典型PPCPs的去除试验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装置
        4.1.2 试验内容
        4.1.3 试验水质
        4.1.4 试验仪器设备
        4.1.5 试剂与药品
        4.1.6 样品采集与处理
        4.1.7 测试方法
    4.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2.1 四环素在基质中的吸附动力学
        4.2.2 四环素在基质中的吸附等温特性
        4.2.3 四环素在曝气强化人工湿地中的去除效果研究
        4.2.4 四环素去除率与常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典型城市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技术研究进展
        1.2.2 国内技术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农村污水处理的分析与评价体系
    2.1 分析方法
        2.1.1 数据收集
        2.1.2 数据分析
    2.2 评价体系
3.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3.1 农村污水处理的难点及政策
    3.2 农村污水处理规模
    3.3 农村污水处理案例的空间差异
        3.3.1 经济发展对农村污水处理空间差异的影响
        3.3.2 环境对农村污水处理空间差异的影响
    3.4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4.1 主要的考核指标
        3.4.2 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3.4.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与城镇对比
        3.4.4 农村污水排放标准下污水处理案例的适应性研究
4.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4.1 不同处理规模下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应用
    4.2 不同技术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
        4.2.1 COD去除效果分析
        4.2.2 NH_3-N去除效果分析
        4.2.3 TP去除效果分析
    4.3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处理效果的等级范围
    4.4 建立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评价体系
        4.4.1 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初步筛选
        4.4.2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4.4.3 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各技术指标赋予权重
5.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评价体系整改案例应用
    5.1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概况
        5.1.1 自然环境条件
        5.1.2 经济状况和区域划分
        5.1.3 污水处理拟改造设施
    5.2 惠城区农村污水适应性技术评价
        5.2.1 村镇情况及原污水设施分析
        5.2.2 污水特征
        5.2.3 技术初筛
        5.2.4 技术评价
    5.3 整改工艺方案及效果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国内外人工湿地设计规范/规程对比分析及陕西省生活污水人工湿地规范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发展历程
        1.2.2 国外发展历程
    1.3 人工湿地概述
        1.3.1 人工湿地概念
        1.3.2 人工湿地类型及特点
        1.3.3 污染物去除机理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国外人工湿地设计规范研究
    2.1 国外人工湿地相关设计标准
    2.2 爱尔兰规范梳理
        2.2.1 多元化人工湿地(ICW)介绍
        2.2.2 现场评估
        2.2.3 设计ICW系统
        2.2.4 运行、维护和监管
    2.3 德国规范梳理
        2.3.1 一般规定
        2.3.2 湿地设计
        2.3.3 滤料要求
        2.3.4 植物
        2.3.5 维护及成本
    2.4 印度规范梳理
        2.4.1 预处理
        2.4.2 一级处理
        2.4.3 人工湿地设计
        2.4.4 运行维护
    2.5 综合分析
3 国内人工湿地设计规范研究
    3.1 国家及各省级规范发布情况
    3.2 国内规范内容对比分析
        3.2.1 总体布置
        3.2.2 水量与水质
        3.2.3 工艺选择
        3.2.4 湿地面积计算
        3.2.5 设计参数
        3.2.6 几何参数
        3.2.7 湿地填料
        3.2.8 湿地植物
        3.2.9 布水、防渗及附属设施
    3.3 小结与建议
4 陕西省人工湿地规范编制技术研究
    4.1 编制背景及目的
    4.2 陕西省概况
        4.2.1 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
        4.2.2 水资源量
        4.2.3 水资源开发
        4.2.4 水质状况
    4.3 陕西省湿地工程实例
    4.4 技术问题研究
        4.4.1 水量
        4.4.2 设计进水水质
        4.4.3 设计出水水质
        4.4.4 设计参数
        4.4.5 植物及基质选择
    4.5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论文创新点
    5.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陕西省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技术规程草案》
附录2 陕西省人工湿地工程应用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模块化人工湿地的研发和污水处理中试初步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人工湿地的发展及应用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人工湿地理论与应用
    2.1 人工湿地的概念及分类
    2.2 人工湿地的组成及去除污染物的机理
        2.2.1 人工湿地的主要构成
        2.2.2 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
    2.3 低温对人工湿地的影响及强化措施
        2.3.1 低温的定义
        2.3.2 低温对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
        2.3.3 增温、保温强化措施
        2.3.4 低温环境下湿地内部结构强化
        2.3.5 低温环境下湿地外部工艺强化
    2.4 基质堵塞的机理与解决方案
        2.4.1 基质堵塞的可能原因
        2.4.2 基质堵塞的解决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模块化人工湿地的研发
    3.1 模块化人工湿地的必要性
    3.2 模块化人工湿地的优势
    3.3 模块化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
    3.4 模块研发
    3.5 本章小结
4 实验装置和水质分析方法
    4.1 实验装置
        4.1.1 模块化人工湿地中试实验设计
        4.1.2 进水水质
        4.1.3 基质装填
        4.1.4 植物栽培
        4.1.5 采样点和采样方法
    4.2 水质分析方法
        4.2.1 测试指标和方法
        4.2.2 仪器设备
        4.2.3 实验药剂
    4.3 本章小结
5 实验结果和讨论
    5.1 挂膜运行及有机物的去除
    5.2 氮的去除
    5.3 磷的去除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不足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6)污水处理导向下的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以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
        2.1.1 湿地
        2.1.2 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
        2.1.3 湿地公园
        2.1.4 人工湿地景观
    2.2 湿地污水净化和景观营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3 案例分析
        2.3.1 成都活水公园
        2.3.2 上海梦清园
        2.3.3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2.3.4 台湾打鸟埤人工湿地
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3.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组成
    3.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分类
        3.2.1 按湿地内污水流动方式分
        3.2.2 按湿地植物系统分类
    3.3 净化机理
        3.3.1 有机物的去除
        3.3.2 氮的去除
        3.3.3 磷的去除
        3.3.4 硫化物的去除
        3.3.5 重金属的去除
    3.4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
        3.4.1 预处理单元
        3.4.2 人工湿地处理单元
        3.4.3 后处理单元
4 污水处理导向下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4.1 特点
        4.1.1 与常规湿地公园景观不同
        4.1.2 植物规划更偏向净水功能
    4.2 污水处理导向下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4.2.1 设计原则
        4.2.2 设计方法
        4.2.3 设计内容
    4.3 后期管理与维护
        4.3.1 湿地构筑物
        4.3.2 湿地水质与水位
        4.3.3 湿地水生植物
5 实践案例——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区位条件
        5.1.2 生态环境概况
        5.1.3 社会经济条件
    5.2 湿地现状与存在问题
        5.2.1 生物资源现状
        5.2.2 景观资源现状
        5.2.3 文化资源现状
        5.2.4 湿地存在的问题
    5.3 规划设计思路
        5.3.1 规划设计依据
        5.3.2 规划定位
        5.3.3 规划策略
    5.4 总体规划
        5.4.1 景观结构
        5.4.2 功能分区
        5.4.3 空间结构
        5.4.4 总平面
    5.5 以水资源为基础的湿地公园分区设计
        5.5.1 水环境方面
        5.5.2 水生态方面
        5.5.3 水休闲方面
    5.6 其他专项规划
        5.6.1 驳岸专项
        5.6.2 栖息地恢复专项
        5.6.3 构筑物专项
        5.6.4 服务设施专项
        5.6.5 用地平衡表
6 结语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件 设计图册

(7)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设计与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人工湿地研究概述
        0.1.1 人工湿地定义
        0.1.2 人工湿地的发展进程
        0.1.3 人工湿地的类型与组成
        0.1.4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机理
    0.2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研究进展
    0.3 研究目的和意义
    0.4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0.4.1 技术路线
        0.4.2 研究内容
第1章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装置设计
    1.1 设计原则与方法
        1.1.1 水流方式的设计原则
        1.1.2 缸体及进出水方式的设计方法
        1.1.3 基质的选择方法
        1.1.4 植物的选择方法
    1.2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装置设计
        1.2.1 人工湿地水流方式的选择
        1.2.2 缸体及进出水方式的设计结果
        1.2.3 人工湿地填料的选择
        1.2.4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最佳水力负荷与最佳水流方式的选择
    2.1 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
        2.2.2 水流方式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水流方式对植物组合的人工湿地运行效果的影响
        3.2.2 不同植物组合下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
        3.2.3 不同污染负荷下植物组合的人工湿地运行效果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8)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系统调试与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人工湿地概述
        1.2.1 人工湿地的定义
        1.2.2 人工湿地的类型
        1.2.3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人工湿地发展概况
        1.3.2 复合式人工湿地研究进展
        1.3.3 人工湿地运行与管理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水样采集
    2.2 实验方法
    2.3 湿地基质研究
        2.3.1 材料
        2.3.2 方法
        2.3.3 结果分析
    2.4 小结
3.复合式人工湿地系统介绍
    3.1 工程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气候条件及水环境状况
    3.2 工艺设计
        3.2.1 设计水量、水质
        3.2.2 工艺流程
    3.3 流程单元设计
        3.3.1 各单元设计参数及功能
        3.3.2 基质选择及级配
        3.3.3 植物选择和搭配
    3.4 湿地系统现场图
4 复合式人工湿地的启动
    4.1 湿地启动阶段气温变化
    4.2 湿地系统的启动调试
    4.3 湿地启动阶段水体理化性质分析
        4.3.1 温度
        4.3.2 溶解氧
        4.3.3 pH
        4.3.4 氧化还原电位
    4.4 启动期污染物去除效果
        4.4.1 TN的去除效果分析
        4.4.2 NH_4~+-N的去除效果分析
        4.4.3 NO_3~--N的去除效果分析
        4.4.4 COD_(Cr)的去除效果分析
        4.4.5 TP的去除效果分析
    4.5 小结
5 复合式人工湿地运行效果及分析
    5.1 湿地运行阶段气温变化
    5.2 湿地运行阶段水体理化性质分析
    5.3 运行阶段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5.3.1 TN的去除效果分析
        5.3.2 NH_4~+-N的去除效果分析
        5.3.3 NO_3~--N的去除效果分析
        5.3.4 COD_(Cr)的去除效果分析
        5.3.5 TP的去除效果分析
    5.4 系统沿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
        5.4.1 TN的去除效果分析
        5.4.2 NH_4~+-N的去除效果分析
        5.4.3 NO_3~--N的去除效果分析
        5.4.4 COD_(Cr)的去除效果分析
        5.4.5 TP的去除效果分析
    5.5 D、E潜流单元脱氮除磷效果比较
    5.6 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9)农家乐餐厨污水组合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与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农家乐发展现状
    1.2 农家乐餐厨污水处理现状
    1.3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1.3.1 人工湿地类型
        1.3.2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国内外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
        1.3.3 人工湿地技术研究方向展望
    1.4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目的
2 农家乐餐厨污水特点、难点及其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2.1 农家乐餐厨污水水质特点
    2.2 农家乐餐厨污水难点
    2.3 农家乐餐厨污水处理技术
        2.3.1 农家乐餐厨污水工艺比较与相关案例分析
        2.3.2 以湿地为主的组合工艺处理工程案例
        2.3.3 小结
3 攸县XX农家乐组合工艺设计方案
    3.1 概述
        3.1.1 项目所在地
        3.1.2 项目背景
        3.1.3 水质现状
        3.1.4 工程特殊性
    3.2 人工湿地方案设计
        3.2.1 设计原则
        3.2.2 设计水量、水质
        3.2.3 工艺流程
        3.2.4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3.3 人工湿地建筑结构设计
        3.3.1 设计规范与标准
        3.3.2 单元设计
    3.4 组合工艺污水处理工程投资估算
        3.4.1 编制说明
        3.4.2 工程投资估算
        3.4.3 工程效益分析
4 攸县XX农家乐组合工艺工程运行效果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水样采集及指标的测定
        4.1.2 水样指标的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组合工艺系统水质分析
        4.2.2 组合工艺系统现状分析
    4.3 小结
    4.4 讨论
    4.5 创新点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平面布置图
附录2 剖面图(工艺流程图)
致谢

(10)生物质碳源强化人工湿地削减尾水污染物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污水厂水处理状况
        1.1.2 污水厂尾水排放特征
        1.1.3 污水厂尾水直接排放的危害
    1.2 人工湿地技术发展
        1.2.1 人工湿地的定义与优点
        1.2.2 人工湿地的类型
        1.2.3 人工湿地的组成
        1.2.4 人工湿地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
    1.3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及其强化方法
        1.3.1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
        1.3.2 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
        1.3.3 人工湿地外加碳源强化脱氮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材料
    2.1 实验装置
    2.2 实验测试项目与方法
        2.2.1 实验检测指标及实验仪器
        2.2.2 能谱分析
        2.2.3 电镜扫描分析
    2.3 实验材料
        2.3.1 实验进水水质
        2.3.2 人工湿地填料
第三章 生物质碳源及预处理方法比选研究
    3.1 生物质碳源比选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COD、TN浓度及C/N值分析
    3.2 预处理方法选择
        3.2.1 实验方法
        3.2.2 COD、TN释放分析
        3.2.3 能谱分析
        3.2.4 木质纤维素组分分析
        3.2.5 扫描电镜分析
    3.3 碱热处理最优条件确定
        3.3.1 实验方法
        3.3.2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工湿地填料脱氮性能研究
    4.1 人工湿地沿程各处理单元填料的脱氮效果分析
        4.1.1 实验方法
        4.1.2 不同处理单元填料的COD去除效果
        4.1.3 不同处理单元填料的NH_4~+-N去除效果
        4.1.4 不同处理单元填料的TN去除效果
    4.2 不同碳源对湿地填料脱氮效果的影响
        4.2.1 实验方法
        4.2.2 不同碳源对湿地填料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4.2.3 不同碳源对湿地填料NH_4~+-N去除效果的影响
        4.2.4 不同碳源对湿地填料NO_3~--N去除效果的影响
        4.2.5 不同碳源对湿地填料TN去除效果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物质强化人工湿地削减污染物效能研究
    5.1 C/N对人工湿地削减污染物的影响
        5.1.1 实验方法
        5.1.2 不同C/N对湿地COD去除效率的影响
        5.1.3 不同C/N对湿地NH_4~+-N去除效率的影响
        5.1.4 不同C/N对湿地TN去除效率的影响
        5.1.5 不同C/N对湿地TP去除效率的影响
    5.2 碱热处理玉米秆投加量对人工湿地削减污染物的影响
        5.2.1 实验方法
        5.2.2 玉米秆投加量对人工湿地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5.2.3 玉米秆投加量对人工湿地NH_4~+-N去除效果的影响
        5.2.4 玉米秆投加量对人工湿地TN去除效果的影响
        5.2.5 玉米秆投加量对人工湿地TP去除效果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马赛菌(Massilia)组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陈翔.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2]曝气强化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厂尾水试验研究[D]. 丁仁伟. 扬州大学, 2021(08)
  • [3]典型城市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研究[D]. 田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国内外人工湿地设计规范/规程对比分析及陕西省生活污水人工湿地规范编制研究[D]. 常雅婷.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模块化人工湿地的研发和污水处理中试初步实验[D]. 乔尚校.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6]污水处理导向下的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以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D]. 王界贤.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7]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设计与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D]. 邢芳芳. 辽宁大学, 2020(01)
  • [8]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系统调试与运行[D]. 杜曼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9]农家乐餐厨污水组合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与效果研究[D]. 刘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10]生物质碳源强化人工湿地削减尾水污染物技术研究[D]. 王印.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