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药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一、千金子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沈逸雯,卞会亭,蒋义鑫,张莉君,张宏,陈莉莉,栾鑫,曹文佳,管滢芸[1](2021)在《LC-MS/MS同时检测大鼠血浆中千金子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建立灵敏快速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考察千金子中抗肿瘤活性成分大戟因子L2、L3口服(ig)、腹腔注射(ip)和尾静脉注射(iv)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LC-MS/MS内标法测定大戟因子L2、L3血药浓度,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色谱柱为BSD Hypersil C18柱(100 mm×2.1 mm, 3μm),柱温为30℃,体积流量为0.2 mL/min,进样体积为5μL。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化(ESI)源,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各有效成分。采用WinNonlin 4.1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戟因子L2和L3在5~1 000 ng/m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提取回收率为90.5%~107.2%,基质效应分别为89.1%~94.2%和88.1%~93.9%,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2.8%。大鼠尾静脉注射大戟因子L2、L3后,Cmax、AUC0-24 h分别为(20.76±7.55)、(13.48±4.59)μg/mL和(8.43±2.34)、(5.13±1.38)h·μg-1·mL-1;大鼠腹腔注射注射大戟因子L2、L3后,Cmax、AUC0-24 h分别为(0.95±0.26)、(0.27±0.06)μg/mL和(3.52±0.90)、(0.98±0.29)h·μg-1·mL-1;口服给药大戟因子L2、L3后,多个样品浓度因低于检测限而未检测到。结论建立的相关检测方法灵敏、快速、选择性好,可用于大鼠血浆中大戟因子L2、L3的同时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参数表明,大戟因子L2、L3口服吸收利用度较差,腹腔注射给药相同剂量下大戟因子L2在大鼠体内的暴露量较L3高。

吴朝妍[2](2021)在《中药陵水暗罗提取物暗罗素抗肾透明细胞癌效应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中药陵水暗罗提取物暗罗素(Zinc Pyrithione,ZPT)为含锌离子化合物,研究者前期研究已证实ZPT联合锌离子具有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活性,增加顺铂耐药的卵巢癌细胞株的凋亡。本研究将探讨ZPT联合锌离子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多种分子生物化学方法,明确ZPT联合锌离子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克隆形成、NFκB活性、锌离子分布和溶酶体渗透性的影响。本研究将为ZPT联合锌离子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活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细胞培养:提前将RPMI加入胎牛血清中制备成浓度为10%的培养液,用以上培养基培育肾透明细胞癌786-O和769-P细胞株,恒温箱内孵育24h,待对数生长期备用。2.Methods for Testing and Specifications(MTS)法检测ZPT联合ZnCl2对786-O和769-P的增殖抑制效应,并计算两株细胞ZPT的IC50,同时检测ZPT联合ZnCl2对两株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抑制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实验每次设3个平行样本,实验多次重复以确定结果稳定性。在确定ZPT最佳使用浓度后,采用MTS法检测最佳浓度ZPT联合ZnCl2处理两株肾透明细胞癌细胞0h,12h,24h,48h和72h,观察增殖能力随时间变化趋势。3.克隆形成实验检测ZPT联合ZnCl2对两株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实验分3组,DMSO对照组、ZnCl2组和ZPT+ZnCl2联合组,将786-O和769-P细胞接种到三组的六孔板中培养、洗涤、染色、再洗涤、显微镜下观察,再按公式计算克隆形成率。4.实验分组同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ZnCl2组和ZPT+ZnCl2联合组分别对两株细胞凋亡的影响。5.NF-k B-LUC荧光素酶法检测ZPT联合锌离子对两株细胞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6.锌离子示踪剂Zinc-tracker探针跟踪细胞内锌离子分布,Lysosome tracker探针示踪溶酶体在细胞内分布;采用Molecular Probes公司的三种探针Fluo Zin-3和Lyso Tracker分别结合786-O细胞内锌离子和溶酶体,在特定激发光作用下,用荧光显微镜记录它们的分布,分析锌离子的细胞内外分布。采用通用型锌(Zn)含量荧光(Fluo Zin-3)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ZPT对锌离子在786-O细胞内外的分布影响。7.用吖啶橙(AO)荧光染色检测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内溶酶体渗透性变化。8.统计学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均采用Graphpad Prizm 8.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记录。实验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ZPT+ZnCl2组较其他实验组可显着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的增殖活性,其活性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联合使用ZnCl250μM处理观察72h后,IC50值分别为501.8n M和694.7n M。固定ZnCl2浓度为50μM,随着ZPT药物浓度增加,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成活率逐渐下降,ZPT剂量为3200n M时,786-O和769-P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0.23%和24.75%。500n M和700n M ZPT联合50μM ZnCl2处理786-O和769-P细胞随处理时间增加细胞增殖抑制效应增强,处理时间为72h后786-O和769-P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3.55%和38.16%。2.克隆形成实验显示500n M和700n M ZPT联合50μM ZnCl2处理786-O和769-P细胞10天后,两株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对照组的40.24%和45.24%。3.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显示:500n M ZPT联合50μM ZnCl2处理786-O细胞12h后凋亡明显增加(DMSO vs ZPT+ZnCl2组:1.67%vs36.04%)。4.FKB-LUC荧光素酶法检测显示:500n M ZPT联合50μM ZnCl2处理786-O细胞6h后,可以显着抑制其NFκB转录活性(Control vs 500n M ZPT vs 50μM ZnCl2vs ZPT+ZnCl2:P<0.01)。5.锌离子示踪显示ZPT联合锌离子组的细胞胞浆内锌离子信号明显增高,双探针同时染色细胞内锌离子和溶酶体显示,ZPT联合锌离子组的锌离子和溶酶体在细胞内高度共定位。6.AO染色显示:相对于对照组、ZPT组和锌离子组,ZPT联合锌离子组的溶酶体膜渗透性明显增加。结论:1.中药提取物ZPT本身含有锌离子,可以抑制786-O和769-P细胞增殖;联合锌离子抑制效果更强,并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同时还抑制786-O和769-P的克隆形成率,增加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凋亡。2.ZPT联合锌离子可以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NFκB活性和增加溶酶体膜渗透性是其可能机制。

于传良[3](2020)在《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的分离与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千金子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 Linn)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主要功效为逐水消肿、破血消瘤。二萜醇酯类化合物是千金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肿瘤多药耐药、祛斑美白等药理作用。截至目前,关于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文献较多,但有关千金子二萜醇酯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以及千金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尚存在许多空白。为深入研究千金子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完善其质量标准,进而开发其新的医药用途,本文对千金子中的二萜醇酯类化学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并研究了二萜醇酯类化学成分的新的含量测定方法。首先,利用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制备色谱等分离方法并结合NMR、MS等波谱学手段,从千金子中分离鉴定了 13个二萜醇酯类化合物单体。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7-羟基续随子醇-5,7,15-三乙酸-3-苯甲酸酯),其余12个为已知化合物,它们分别是5,1 5-diacetoxy-3-nicotinoyloxy-6,17-epoxylathyra-12-en-14-one,jolkinol-5β,6β-oxide-3-nicotinoyl-15-acetylester,(12E,2S,3S,4R,5R,6R,9S,11S,15R)-15-acetoxy-5,6-epoxylathyra-12-en-3-ol-14-one 和大戟因子 L7b、L11、L12、L15、L18、L23、L24、L25、L29。在上述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次采用基质固相分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千金子中5种二萜醇酯类化合物,即大戟因子L7b、L8、L11、L15、L23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了该方法的最优实验条件为:中性氧化铝为固相分散剂,用量为1.0 g,甲醇为洗脱剂,洗脱体积为20 mL。在此条件下,大戟因子L7b、L8、L11、L15、L23分别在0.002~0.496 mg/mL范围内,峰面积y(S均)与进样浓度x(C)的线性关系良好。五种二萜醇酯类化合物的检测限在0.10~0.32 ng范围之间,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3.0%(n=6),加样回收率范围在96.5%~104.9%之间,其RSD值均小于3.0%(n=6)。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克服千金子油对目标物提取的干扰,具有提取率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精密度高等特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千金子中大戟因子L7b、L8、L11、L15、L23 的含量分别为 0.940~1.305 mg/g、0.312~0.394 mg/g、0.261~1.120 mg/g、0.051~0.120 mg/g和0.113~0.131 mg/g,五种二萜醇酯类化合物含量之和为1.677~3.070 mg/g。最后,本文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测定了以千金子作为处方药材之一的复方制剂紫金锭片剂中6种二萜醇酯类化合物,即大戟因子L1、L2、L3、L7b、L8、L11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了该方法最优的实验条件为:样品用量为5.0 g,600 μL三氯甲烷为萃取溶剂,200 μL无水乙醇为分散剂,PH=7,超声4 min,离心8 min(5000 r/min)。在此条件下,大戟因子L1、L2、L3、L7b、L8、L11在 1.50~499.34 μg/mL 范围内,峰面积 y(S 均)与进样浓度x(C)的线性关系良好。6种目标物的检测限在0.19~0.65 μg/mL之间,日间和日内精密度RSD值在0.4~2.1%之间,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4.0%(n=6),加样回收率在94.7%~106.6%之间,其RSD值在3.2%~4.2%之间(n=6)。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从化学成分组成复杂的复方制剂片中萃取并富集二萜醇酯类化合物,其萃取效率高并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等特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紫金锭中大戟因子L1、L2、L3、L7b、L8、L11 的含量分别为 161.52 μg/g、24.83 μg/g、126.60 μg/g、34.68 μg/g、7.32 μg/g和50.05 μg/g,六种二萜醇酯类化合物含量之和为405.00 μg/g。综上所述,本文从千金子中分离鉴定了 1个新化合物和12个已知的二萜醇酯类化合物。在此基础上首次建立了同时测定千金子中5种二萜醇酯类化合物的基质固相分散-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同时测定中成药紫金锭片剂中6种二萜醇酯类化合物的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两种新的分析方法。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而且为千金子及其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的完善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谢玉婷[4](2020)在《松果菊苷诱导人肾癌786-O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天然中草药肉苁蓉(Cistanche Herba)中主要成分之一的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作为实验材料,通过体外作用于肾癌细胞(renal carcinoma cell,RCC),观察松果菊苷对肾癌细胞形态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该药物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的作用,从细胞水平阐述松果菊苷抗肾癌的作用;同时研究松果菊苷对肾癌786-O细胞内Caspase级联通路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影响,探讨其影响肾癌786-O细胞的作用靶点,从分子水平阐明松果菊苷对肾癌786-O作用的分子机制,探讨松果菊苷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抑制肾癌细胞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为肾癌的新药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以含松果菊苷浓度为0,1.25,2.5,5,10,20,40μmol/L体外培养肾癌786-O细胞24 h,用MTT法检测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测量松果菊苷对肾癌786-O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并在靠近该数值的基础上选取实验组松果菊苷的浓度继续以下实验。不同浓度的松果菊苷(0,1,2,3,4,5,6μmol/L)作用于肾癌786-O细胞24 h和36 h后,MTT法检测不同受试药物浓度对肾癌786-O细胞的影响;使用Transwell体外迁移实验,来检测在松果菊苷(0,1,2,3,4,5,6μmol/L)作用于肾癌786-O细胞24 h后,对肾癌786-O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通过RT-PCR实验检测松果菊苷对肾癌786-O细胞内BCl-2、Caspase-3和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受试药物浓度对肾癌786-O细胞内抑制凋亡效应蛋白BCl-2和凋亡效应蛋白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松果菊苷对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且通过实验数据测得松果菊苷对肾癌786-O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5.443μmol/L;(2)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不同浓度的松果菊苷处理肾癌786-O细胞的形态,发现与未进行药物处理的肾癌786-O细胞相比,药物处理组的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生长状态变差,且细胞数目明显减少;(3)药物处理组可降低肾癌786-O细胞的生存率,极显着促进肾癌786-O细胞的凋亡(P<0.01),药物处理组对肾癌786-O细胞进行诱导24 h和36 h后,细胞的增殖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可引起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细胞增殖率呈现出药物浓度依赖性的特点;药物处理组作用肾癌786-O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肾癌786-O细胞的迁移能力有明显下降的趋势(P<0.01);(4)根据RT-PCR所得出的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组可显着促进细胞内凋亡切割蛋白Caspase-3、凋亡蛋白Bax的mRNA表达水平(P<0.05),明显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mRNA表达水平(P<0.05);(5)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分析,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松果菊苷处理组中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含量显着下调,但细胞内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含量具有明显的上调趋势,并且呈现药物浓度依赖关系,表明松果菊苷通过激活Caspase-3和BCl-2引起了肾癌786-O细胞程序性死亡。结论:(1)松果菊苷能够以浓度依赖方式显着抑制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活力,提高细胞凋亡率。(2)松果菊苷可以明显降低肾癌786-O细胞的迁移能力;(3)松果菊苷可以进一步诱导肾癌786-O细胞的凋亡。在此过程中,Bax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凋亡效应蛋白Caspase-3表达量上调,同时抑制凋亡效应蛋白BCl-2表达量下调,表明Bax、Caspase-3和BCl-2参与松果菊苷诱导的肾癌786-O细胞的凋亡。松果菊苷诱导的肾癌786-O细胞的凋亡是通过影响线粒体通路和Caspase级联反应来完成的。

廖培海,翁连进,刘淑岚,耿頔[5](2020)在《续随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续随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在我国吉林、河北、河南、浙江、安徽、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区均有广泛分布。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民间多用于治疗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便不通、血瘀经闭、外治顽癣、疣赘等。现代研究表明,续随子中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脂肪酸、二萜、黄酮、香豆素、挥发油、甾醇等。临床上对白血病、食道癌、皮肤癌等疾病疗效甚佳,极具药用开发价值。本文系统综述了1970年以来续随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续随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王倩[6](2019)在《大戟属千金子中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戟属(Euphorbia L.)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下最大的一个属。该属植物多具有乳白色刺激性液汁,其全株、根、茎、叶、种子和乳汁在化学和药理学中都有研究。二萜类化合物是该属植物主要的活性成分,因其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以及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而成为天然药物研究的热点。千金子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研究表明,千金子中的二萜、甾醇、香豆素等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美白等作用。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大戟属植物的药用资源,进一步丰富千金子的化学组成,本文系统开展了对千金子中二萜成分的研究。千金子(10 kg)经过乙醇浸提、石油醚-乙腈萃取得到乙腈总浸膏360 g。再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方法,得到27个单体化合物,进一步通过波谱技术及文献对比鉴定出它们的结构。共发现7个新化合物:Euphorbia Factors L27-L28,Premylanin,Euphorbia Factors L30-L33(1-7);20个已知化合物:Euphorbia Factor L1(8)、Euphorbia Factor L2(9)、Euphorbia Factor L3(10)、Euphorbia Factor L7a(11)、Euphorbia Factor L7b(12)、Euphorbia Factor L8(13)、Euphorbia Factor L9(14)、Euphorbia Factor L10(15)、Euphorbia Factor L11(16)、Euphorbia Factor L12(17)、Euphorbia Factor L15(18)、Euphorbia Factor L17(19)、Euphorbia Factor L18(20)、Euphorbia Factor L23(21)、Euphorbia Factor L24(22)、Euphorbia Factor L26(23)、Lathyranoic acid A(24)、Epoxyboetirane A(25)、Piscatoriol B(26)、Euphoscopoid C(27)。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千金子中发现的H-3为β构型的续随子烷型二萜,化合物3是首次从千金子中发现的premyrsinane-type二萜类化合物。通过MTT法评估了化合物1-6及8-27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以及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22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786-0以及人肝癌细胞HepG2均表现出显着的抑制作用。本文第三章总结了近6年从大戟属植物中分得的二萜类化合物(384个)及生理活性。

包龙跃[7](2018)在《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及其有效部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泻下逐水,破血消症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毒蛇咬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儿癫痫等疾病。千金子中分得的多种二萜醇酯类化合物是千金子中主要的药效物质,但至今为止对该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生物活性以及以该类成分作为有效部位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对千金子中的二萜醇酯类化学成分、二萜醇酯类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药材及有效部位中二萜醇酯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及生物活性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本文利用柱层析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千金子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醇酯类化合物单体,并利用NMR等波谱学手段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它们分别为6,17-环氧千金二萜醇-5,15-二乙酸-3-苯乙酸酯(化合物Ⅰ)、7-羟基-千金二萜醇-5,15-二乙酸-3,7-二苯甲酸酯(化合物Ⅱ)、千金二萜醇-5,15-二乙酸-3-苯甲酸酯(化合物Ⅲ)、17-羟基-异千金二萜醇-15,17-二乙酸-3-苯乙烯酸酯(化合物Ⅳ)、17-羟基-异千金二萜醇-5,15,17-三乙酸-3-苯甲酸酯(化合物Ⅴ)、千金二萜醇-5,15-二乙酸-3-烟酸酯(化合物Ⅵ)、千金二萜醇-5,15-二乙酸-3-苯乙酸酯(化合物Ⅶ),7-羟基-千金二萜醇-5,15-二乙酸-3-苯甲酸-7-烟酸酯(化合物Ⅷ)。其次,本文建立了千金子中七种二萜醇酯类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这七种二萜醇酯类成分分别为化合物Ⅰ化合物Ⅶ。通过对提取溶剂种类、提取方法、提取溶剂用量和提取次数等因素的考察,确立了最佳提取方法并进行了HPLC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IVII在0.005 mg/m L0.2mg/mL范围内峰面积S和进样浓度C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在0.030.80ng范围内。化合物IVII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2.0%,加样回收率在96.5%99.2%范围内,RSD值在0.26%0.75%范围内,说明本实验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等优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千金子药材中化合物I-VII的含量分别为:3.260、2.165、4.745、0.705、1.365、0.425、0.615 mg/g,七个化合物的含量之和为13.3 mg/g,其中化合物I、II、III、V的含量较高。在明确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及其含量的基础上,本文首次发明了先采用机械压榨的方法制得千金子油,再利用甲醇萃取方法获得二萜醇酯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并建立了有效部位中七种二萜醇酯类成分(化合物IVII)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利用3倍体积的甲醇萃取千金子油3次,回收甲醇,干燥,即可得到二萜醇酯有效部位。经测定,该有效部位中化合物IVII的含量之和为77.21%。最后,本文研究了八种二萜醇酯类化合物单体及二萜醇酯有效部位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其中七种化合物及二萜醇酯有效部位对酪氨酸酶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千金二萜醇-5,15-二乙酸-3-苯甲酸酯(化合物Ⅲ)的抑制率最高。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千金二萜醇酸酯类化合物及其有效部位可能具有皮肤美白功效。综上所述,本实验从千金子中分离鉴定了8个二萜醇酯类化合物单体,首次采用压榨及甲醇萃取的方式从千金子中分离得到了二萜醇酯类有效部位;首次建立了千金子药材中及二萜醇酯有效部位中七种二萜醇酯类化合物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首次对分离得到的八种二萜醇酯类化合物及其有效部位抑制酪氨酸酶作用进行了研究。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为千金子质量标准的完善以及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李祯[8](2018)在《千金子不同部位生理活性研究及磷酸铈电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文中提出千金子(Euphorbia lathyris L),续随子干燥成熟种子,是一种毒性中药,具有泻下逐水,破血消症之功效,外用具有疗癣蚀疣之功效。研究表明千金子中含脂肪油、二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及少量的香豆素和挥发油等。但目前针对千金子的研究多仅限于其所含的某一个化合物。为深入开发千金子,对其进行深入和系统研究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考虑,本论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筛选千金子不同部位抗宫颈癌活性成分。采用乙醇超声波提取法制得千金子乙醇总浸膏(QJZ-E);干法上样后,经正相硅胶柱层析粗分,得到四个具有不同极性的部位QJZ-E14。以宫颈癌细胞(Hela cell)为对象,分别给药(QJZ-E、QJZ-E14),控制给药浓度和给药时间,液氮淬灭。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千金子中极性较大的部位(QJZ-E3)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QJZ-E、QJZ-E1、QJZ-E2和QJZ-E4对Hela细胞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低于QJZ-E3。这说明千金子中抗宫颈癌活性成分主要位于QJZ-E3中。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技术,对上述5个给药及空白对照组Hela细胞提取物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辨别分析(PLS-DA)对上述样本质谱数据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可能的抗宫颈癌活性成分。结合数据库检索和文献比对法,对上述筛选出的可能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鉴定出它们分别为Euphorbia Factor L1、deoxy Euphorbia Factor L1、Euphorbia Factor L3、Euphorbia Factor L8、Euphorbia Factor L15、Euphorbia Factor L16和Euphorbia Factor L25。与文献相比,仅发现Euphorbia Factor L1和Euphorbia Factor L3具有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这进一步证实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构效关系初步研究成果表明母核上具有环外双键或环氧环有利于抗宫颈癌活性的提高。上述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千金子中抗宫颈癌活性成分库,在一定程度上为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2)千金子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以维生素C(Vc)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参照,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了QJZ-E和QJZ-E14五个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发现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排序为Vc>QJZ-E3>QJZ-E4>QJZ-E2>QJZ-E>BHT>QJZ-E1。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排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同。上述结果表明,千金子中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分布于极性较大的部位QJZ-E3和QJZ-E4中。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对上述五个部位进行了分析,共发现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青蒿亭、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山奈酚-3-O-葡萄糖醛酸苷和蔓荆子黄酮,以及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七叶内酯、瑞香素和双七叶内酯。这些物质主要分布于QJZ-E3和QJZ-E4,与5个部位抗氧化活性顺序正相关。3)磷酸铈纳米管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为保证中药质量,必须对水体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实现快速、准确、低成本监测。本章将CePO4纳米管通过Nafion“一步法”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单晶衍射对修饰电极的形貌、元素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对该化学修饰电极CePO4@GCE电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ePO4纳米管的引入能够大大增加玻碳电极的比表面积,同时加快电子转移速率。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对苯二酚,线性范围:0.23μM至16 mM,检测范围达到五个数量级,检测限为0.12μM,灵敏度为1.41μAμM-1 cm-2。将该电极进一步用于对苯二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的同时测定,结果表明CePO4@GCE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以及较大的线性范围。修饰电极也表现出高重现性和稳定性。将修饰电极应用于实际水样的检测,回收率在95.2107.0%之间,经过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陶阿丽,冯学花,陈自豪,谢伟,吴甜甜[9](2018)在《千金子油水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千金子采收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传统中药材千金子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取响应面法优化千金子油水酶法提取工艺,考察酶解时间、加酶量和酶解温度对千金子油得率的影响,并研究千金子油得率在千金子不同采收期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千金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9 h,加酶量19 mg/g,酶解温度5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千金子油得率为33.078%;千金子最佳采收时间为9月中下旬。

赵群[10](2017)在《千金子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为大戟科大戟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概况以及大戟属植物千金子的研究进展;第二章是实验部分,对河北产的千金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第三章是对本论文所做工作的总结。千金子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南、北美洲等地,在中国主要生长于河北、河南、浙江、吉林、湖南、广西等地亦产。《中国药典》中记载其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用于二便不通,水肿,痰饮,积滞胀满,血瘀经闭;外治顽癣,赘疣。在国外,曾有人使用千金子甲醇提取物治疗癌症。近代药理实验中,则把千金子的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用于白血病、抗肿瘤多药耐药、p-gp抑制剂、生发、美白等研究。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千金子,了解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我们采集了四个不同产地(湖北、河北、河南、湖北)千金子的种子,采用相同的方法提取,得到不同的极性段位,将这些粗提物送入杜克大学进行抗HIV及抗流感病毒的活性研究,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段位,结合活性数据综合分析后,选择最佳产地的千金子,进一步分离纯化,希望从中得到具有活性的单体化合物。通过使用正反相材料、高效液相等仪器和核磁波谱技术,从千金子石油醚相中,共分离鉴定了 32个化合物,包括7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二萜、香豆素、酰胺等等成分。包括23个千金烷型二萜,3个巨大戟烷型二萜,1个香豆素,1个小分子,2个长链脂肪酸、1个酰胺和1个甾醇。化合物1~7,26、28、29首次从千金子中分离得到。本实验还对河北产千金子的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及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初步抗HIV及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千金子的石油醚相抗HIV-1的EC50 1.2μg/ml,乙酸乙酯相的EC5o 1.1μg/ml,正丁醇相的EC50 0.18μg/ml。粗提物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活性不明显,粗提物的抗炎活性不明显。部分单体化合物抗HIV-1、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不明显。化合物11,13,23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化合物4,13,14,23均有抗肿瘤多药耐药活性,而且化合物13在浓度为20μM,RF值为442.88。

二、千金子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千金子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LC-MS/MS同时检测大鼠血浆中千金子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1.1.2 药物与试剂
        1.1.3 仪器
    1.2 分组与给药
    1.3 检测指标与方法
        1.3.1 色谱条件
        1.3.2 质谱条件
        1.3.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3.4 内标溶液的制备
        1.3.5 血浆样品的处理
        1.3.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方法学考察
        2.1.1 专属性考察
        2.1.2 线性关系考察
        2.1.3 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
        2.1.4 基质效应与提取回收率试验
        2.1.5 稳定性试验
    2.2 体内药动学
3 讨论

(2)中药陵水暗罗提取物暗罗素抗肾透明细胞癌效应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立题依据
    2.研究状况
    3.本研究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实验一:暗罗素联合锌离子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暗罗素联合锌离子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暗罗素联合锌离子对786-O细胞凋亡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暗罗素联合锌离子对786-O细胞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暗罗素对786-O细胞游离锌离子分布及暗罗素联合锌离子对786-O溶酶体膜通透性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件一:实验结果
附件二:综述论肾癌中西医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附件三: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编论着、发表论文及课题参与情况
致谢

(3)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的分离与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续随子资源分布与植物学特征
        1.1.1 资源分布
        1.1.2 植物学特征
    1.2 千金子的化学成分
        1.2.1 二萜类
        1.2.2 香豆素
        1.2.3 脂肪酸
        1.2.4 挥发油
        1.2.5 甾醇类
        1.2.6 其它类化合物
    1.3 含量测定
    1.4 千金子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
        1.4.1 抗肿瘤作用
        1.4.2 抗肿瘤多药耐药作用
        1.4.3 美白祛斑作用
        1.4.4 致泻作用
        1.4.5 毒性
    1.5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千金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材料
        2.1.3 薄层色谱条件
        2.1.4 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2.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2.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2.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 小结
第三章 MSPD-HPLC法测定千金子中五种二萜醇酯的含量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色谱条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MSPD样品处理条件的优化
        3.3.2 HPLC方法学考察
        3.3.3 千金子中五种二萜醇酯的含量测定
    3.4 小结
第四章 分散液-液微萃取结合HPLC法测定紫金锭中六种二萜醇酯的含量
    4.1 前言
    4.2 仪器、试剂与材料
    4.3 色谱条件的考察
        4.3.1 检测波长的确定
        4.3.2 流动相的选择
    4.4 紫金锭中六种二萜醇酯成分的萃取条件的优化
        4.4.1 标准品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制备
        4.4.2 分散液-液微萃取实验方法
        4.4.3 结果与讨论
    4.5 方法学考察
        4.5.1 工作曲线
        4.5.2 检测限与定量限
        4.5.3 精密度
        4.5.4 重复性
        4.5.5 稳定性
        4.5.6 加样回收率
        4.5.7 样品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千金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5.2 MSPD-HPLC法测定千金子中五种二萜醇酯的含量
    5.3 分散液-液微萃取结合HPLC法测定紫金锭中六种二萜醇酯的含量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以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松果菊苷诱导人肾癌786-O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肾癌的研究现状
    1.2 天然药物治疗肾癌的研究现状
    1.3 松果菊苷的药理活性
        1.3.1 松果菊苷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1.3.2 松果菊苷抗肿瘤的作用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1.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1.2 细胞复苏
        2.1.3 细胞培养及细胞传代
        2.1.4 细胞冻存
        2.1.5 测定肾癌 786-O细胞的生长曲线
    2.2 制备松果菊苷溶液
        2.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2.2 半抑制浓度IC50的测定
    2.3 MTT法测定肾癌 786-O细胞的存活率
        2.3.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3.2 实验原理
        2.3.3 实验方法
    2.4 Transwell法检测肾癌 786-O细胞的迁移能力
        2.4.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4.2 实验方法
    2.5 荧光定量PCR检测
        2.5.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5.2 细胞总RNA的提取
        2.5.3 逆转录(RT-PCR)
        2.5.4 引物序列的设计
        2.5.5 实时荧光定量(q-PCR)
    2.6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
        2.6.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6.2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2.6.3 Western Blot实验原理
        2.6.4 Western Blot实验方法
    2.8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肾癌 786-O细胞的生长曲线
    3.2 MTT法检测松果菊苷阻断肾癌 786-O细胞增殖
        3.2.1 松果菊苷测定肾癌 786-O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3.2.2 松果菊苷阻断肾癌 786-O细胞增殖
    3.3 松果菊苷影响肾癌 786-O细胞的形态特征
    3.4 松果菊苷抑制肾癌 786-O细胞迁移
    3.5 松果菊苷诱导肾癌 786-O细胞凋亡
    3.6 松果菊苷诱导肾癌 786-O细胞内BCl-2 和Caspase-3 蛋白的影响
4 结论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肾细胞癌的研究现状
        1.1 肾细胞癌的治疗现状
        1.2 中药治疗肾细胞癌的研究现状
    2 松果菊苷的药理作用
    3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续随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1.1 脂肪酸
    1.2 二萜
    1.3 黄酮类化合物
    1.4 香豆素
    1.5 甾醇类化合物
    1.6 挥发油类化合物
    1.7 其他类化合物
2 药理作用
    2.1 泻下逐水
    2.2 祛斑美白
    2.3 抗菌、抗炎、镇痛作用
    2.4 抗肿瘤作用
    2.5 预防和治疗骨疾病
3 毒性
4 结语

(6)大戟属千金子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千金子概述
        1.2.1 千金子的化学成分
        1.2.2 千金子的药理作用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 课题来源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千金子中的二萜成分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过程
        2.2.1 植物来源
        2.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3 提取与分离
        2.2.4 生物活性实验
    2.3 实验结果
        2.3.1 千金子中分离鉴定的二萜化合物
        2.3.2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2.3.3 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2.3.4 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及理化常数
    2.4 小结
第3章 大戟属植物的研究进展(2013-2018)
    3.1 引言
    3.2 大戟属植物二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3.2.1 三环二萜类化合物
        3.2.2 四环二萜类化合物
        3.2.3 大环二萜类化合物
        3.2.4 新骨架类化合物
        3.2.5 其他二萜类化合物
    3.3 大戟属植物二萜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
        3.3.1 抗肿瘤活性
        3.3.2 抗多药耐药性
        3.3.3 抗病毒
        3.3.4 抗炎抑菌活性
    3.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及其有效部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学特征
    1.2 化学成分
        1.2.1 二萜类
        1.2.2 香豆素类
        1.2.3 甾醇类
        1.2.4 脂肪酸
        1.2.5 其他类化合物
    1.3 含量测定
    1.4 药理作用
        1.4.1 祛斑美白作用
        1.4.2 抗肿瘤作用
        1.4.3 抗肿瘤多药耐药作用
        1.4.4 致泻作用
        1.4.5 毒副作用
    1.5 临床应用
    1.6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的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2 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2.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2.1 化合物Ⅰ的结构解析
        2.2.2 化合物Ⅱ的结构解析
        2.2.3 化合物Ⅲ的结构解析
        2.2.4 化合物Ⅳ的结构解析
        2.2.5 化合物Ⅴ的结构解析
        2.2.6 化合物Ⅵ的结构解析
        2.2.7 化合物Ⅶ的结构解析
        2.2.8 化合物Ⅷ的结构解析
    2.3 小结
第3章 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2 色谱条件
        3.2.1 UV检测波长的确定
        3.2.2 流动相的选择
    3.3 千金子药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的提取条件考察
        3.3.1 提取溶剂考察
        3.3.2 提取方法考察
        3.3.3 液料比考察
        3.3.4 提取次数考察
        3.3.5 提取条件的确立
    3.4 千金子药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的方法学考察
        3.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4.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3.4.3 线性关系
        3.4.4 精密度
        3.4.5 重复性
        3.4.6 稳定性
        3.4.7 加样回收率实验
        3.4.8 检出限和定量限
    3.5 含量测定
        3.5.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5.3 样品的测定
    3.6 小结
第4章 千金子二萜醇酯有效部位的制备与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4.1 二萜醇酯有效部位的制备条件考察
        4.1.1 萃取剂考察
        4.1.2 液料比考察
        4.1.3 萃取次数考察
        4.1.4 提取条件的确立
    4.2 二萜醇酯有效部位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
        4.2.1 二萜醇酯有效部位的制备
        4.2.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4.2.3 重复性
        4.2.4 稳定性
        4.2.5 加样回收率实验
    4.3 含量测定
        4.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3.3 样品的测定
    4.4 小结
第5章 千金子二萜醇酯类物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5.1 仪器与试剂
    5.2 实验原理
    5.3 样品溶液的配置
    5.4 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实验方法
    5.5 实验结果分析
第6章 总结
    6.1 千金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6.2 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化合物的 HPLC 含量测定方法
    6.3 千金子中二萜醇酯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与含量测定方法
    6.4 二萜醇酯有效部位及二萜醇酯单体化合物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千金子不同部位生理活性研究及磷酸铈电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简介
        1.1 资源分布
        1.2 植物学特征
        1.3 化学成分
    2 千金子的药理作用
        2.1 致泻作用
        2.2 镇静催眠作用及镇痛作用
        2.3 抗肿瘤作用
        2.4 抗氧化活性
    3 细胞代谢组学
        3.1 细胞代谢组学的优点
        3.2 细胞代谢组学的实验设计
        3.3 淬灭及代谢物提取原则
        3.4 代谢数据获取
        3.5 数据处理分析
    4 有机污染物
        4.1 有机污染物的种类
        4.2 检测方法
    5 本课题研究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5.1 研究意义
        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抗宫颈癌活性成分筛选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千金子药材来源
        2.2 细胞株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试剂
    3 实验部分
        3.1 千金子总提取物的制备
        3.2 制备不同极性部位
        3.3 细胞实验
        3.4 UPLC-MS分析
    4 结果与讨论
        4.1 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4.2 千金子细胞代谢组学分析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千金子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DPPH法测定千金子抗氧化能力
        2.3 ABTS法测定千金子抗氧化能力
        2.4 UPLC-MS分析
    3 总结与讨论
        3.1 千金子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3.2 千金子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3.3 UPLC-MS分析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磷酸铈纳米管电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于苯二酚异构体电化学同时检测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磷酸铈纳米管及修饰电极的表征
        3.2 CePO_4@GCE的电化学特性
        3.3 测试条件优化
        3.4 CePO_4@GCE对HQ的电催化氧化行为研究
        3.5 电催化机理的探究
        3.6 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对苯二酚
        3.7 计时电流法测试修饰电极抗干扰能力
        3.8 差分脉冲伏安法同时测定HQ、CC、RS
        3.9 重现性、稳定性
        3.10 实际水样的分析
    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千金子油水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千金子采收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原料与试剂
        1.1.2 仪器与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千金子油的提取
        1.2.2 千金子采收期的选择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
        2.1.1 酶解时间对千金子油得率的影响
        2.1.2 加酶量对千金子油得率的影响
        2.1.3 酶解温度对千金子油得率的影响
    2.2 响应面实验
    2.3 千金子采收期的选择
3 结论

(10)千金子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大戟属植物千金子研究进展
    1.1 前言
    1.2 大戟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1.3 大戟属植物千金子的研究进展
    1.4 千金子中二萜化合物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1.4.1 千金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1.4.2 巨大戟烷型二萜
    1.5 千金子中二萜NMR特征
        1.5.1 Lathyrol型二萜NMR特征
        1.5.2 Jolkinol型二萜NMR特征
        1.5.3 Ingol型二萜NMR特征
        1.5.4 巨大戟烷型二萜NMR特征
    1.6 千金子的生物活性
        1.6.1 抗肿瘤活性
        1.6.2 抗肿瘤多药耐药作用
        1.6.3 美白
        1.6.4 致泻
        1.6.5 镇静催眠作用及镇痛抗炎作用
        1.6.6 PKC激动剂
        1.6.7 抗HIV活性
        1.6.8 毒性
        1.6.9 生发的作用
        1.6.10 临床应用
第二章 千金子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2 植物来源
        2.2.3 实验方法
        2.2.4 生物活性筛选实验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新化合物结构解析
        2.3.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2.3.3 化合物的理化数据
        2.3.4 生物活性的实验结果
        2.3.5 不同产地千金子的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2.3.6 实验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千金子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LC-MS/MS同时检测大鼠血浆中千金子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J]. 沈逸雯,卞会亭,蒋义鑫,张莉君,张宏,陈莉莉,栾鑫,曹文佳,管滢芸.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10)
  • [2]中药陵水暗罗提取物暗罗素抗肾透明细胞癌效应和机制研究[D]. 吴朝妍.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的分离与分析方法研究[D]. 于传良. 吉林大学, 2020(08)
  • [4]松果菊苷诱导人肾癌786-O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D]. 谢玉婷.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2020(07)
  • [5]续随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廖培海,翁连进,刘淑岚,耿頔. 中国现代中药, 2020(02)
  • [6]大戟属千金子中化学成分的研究[D]. 王倩. 西南交通大学, 2019
  • [7]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及其有效部位研究[D]. 包龙跃. 吉林大学, 2018(01)
  • [8]千金子不同部位生理活性研究及磷酸铈电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D]. 李祯.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
  • [9]千金子油水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千金子采收期研究[J]. 陶阿丽,冯学花,陈自豪,谢伟,吴甜甜. 中国油脂, 2018(02)
  • [10]千金子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D]. 赵群.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5)

标签:;  ;  ;  ;  

中药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