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资讯——阅读“心语”

“蜘蛛”资讯——阅读“心语”

一、“蜘蛛”的信息——读《心宇》(论文文献综述)

石芳砚[1](2020)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阅读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文本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对于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是十分有益的。阅读练习系统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与提升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2019年9月,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全国统一使用,目前是使用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但国内大多是针对苏教版、沪教版教科书练习系统的研究,对于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阅读练习系统研究几乎是空白。为了丰富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的研究成果,促进教科书相关理论研究,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本论文选取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教材的编写者和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本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学术意义及应用价值、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以国际素养测评PIRLS2016为框架,从不同层次的阅读认知过程对二至六年阅读练习进行统计与分析;第三部分研究阅读练习系统中所体现的阅读方法,结合课程标准分析不同学段读法指导要求的侧重点,对阅读方法的单元训练专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第四部分具体分析阅读练习系统中独立设置的阅读策略以及一些零散地分布的其他阅读策略;第五部分将阅读练习中呈现的非连续性文本类型进行归类,发现其对预测、复述等阅读策略也有所渗透;第六部分分析阅读练习系统中体现文体知识,也对练习中蕴含的文体知识的呈现形式进行分类;第七部分结合课程标准对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中涉及的综合性学习阅读习题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学段体现不同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以及中高年级不同形式习题编排上的体现;最后,从以上几个方面总结了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设计的优缺点,为教材的编写者和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国际阅读素养测评PIRLS2016为指向,从不同层次的阅读认知过程对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也在阅读方法、阅读策略、非连续性文本、文体知识以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对该套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进行多维研究,全方位的总结了阅读练习系统中存在的优缺点,旨在优化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和教师的阅读教学,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正确解读教材,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对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佳宜[2](2020)在《融合设计思维的初中micro:bit创客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创客教育在全球发展得如火如荼,我国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们纷纷开发出各具特色的创客学习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经调研发现,虽然创客教育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积攒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渐渐暴露出“实践有余,创新不足”的问题,并未真正达到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提升学生创造力自信的目标。是时候为创客教育加入一种使能方法论—设计思维,来指导和促进创客教育目标的完成。设计思维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成熟的理念、模型和支持性策略、工具可以为创客学习活动的开发提供指导,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和认知加工路径提供支持性工具。因此用设计思维的理念和工具来指导创客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创造力和实践力的培养而言裨益良多,有很大的教育研究意义。笔者以上海市闵行区某中学为教学基地,选择功能强大、性价比高的开源硬件micro:bit开发板作为创客活动的实践载体,开展融合设计思维的micro:bit创客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由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得到启发,特将研究分为三个阶段:micro:bit硬件编程技能准备阶段、融合设计思维的micro:bit创意电子入门项目、融合设计思维的micro:bit创意电子进阶项目。在三个教学阶段中不断反思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设计,最终结合课堂满意度调查问卷、托兰斯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学生项目日志和学生创意电子作品,来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情况。借助研究工具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发现在设计思维的指导下,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提高,创意电子项目的开发更加有章可循,其创造力倾向和创新实践能力也有进一步提升。希望通过本次关于设计思维和创客教育的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可以为我国中小学创客学习活动开发提供借鉴,为我国创客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新思路,使得创客教育真正发挥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巨大能量。

李锐[3](2020)在《超疏水网格与电场驱动的水雾收集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口增长,淡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变得日益严峻,通过有效的手段实现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迫在眉睫的议题。在自然界,浓雾中蕴含着丰富的淡水资源,此外,人类生产活动带来的水分蒸发问题同样产生了大量的水雾。因此,通过捕集空气中的水雾将可以实现淡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首先,利用超疏水涂层强化不锈钢网格的水雾收集效果。通过水热反应在不锈钢网格表面原位生长沸石涂层,进一步利用全氟癸基三氯硅烷(FDTS)疏水改性制备出稳固的超疏水涂层。研究了水热反应时间和疏水改性时间对涂层表面形貌、化学组成、水接触角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润湿状况下网格的水雾收集性能、超疏水涂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水热反应24 h,疏水改性24 h后,不锈钢网表面具有最佳的微纳米级别的粗糙度,并且嫁接较多的含F基团,表面水接触角达到155°,对水滴的粘滞力极低,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水雾收集实验表明,超疏水网格可以大大降低网孔堵塞,改善网格空气动力学效率;与未处理的不锈钢网相比,其液滴的脱落时间大大降低,收集速率为4200 mg/(cm2·h),提升高达93%,连续20 h的使用性能不下降。此外超疏水网格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分别在1 mol/L HCl,1 mol/L NaOH和3.5wt.%NaCl溶液中浸泡48小时后,水雾收集速率稳定在4200 mg/(cm2·h)附近;在2000目砂纸上经60个磨损循环后,接触角仍能达到145°,水雾收集速率4000 mg/(cm2·h)。然后,对电场驱动下的水雾收集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装置的搭建与测试,考察了工作电压、气速、雾量对装置的回收率和能耗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装置在串联、并联下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该装置结构简单,主要由芒刺型电晕极、圆筒形接地极、整流网组成;电晕极芒刺数量增加、长度增大,电极放电性能越强;圆筒形接地极高度增加,有利于提高回收率;电晕极端部与整流网的间距(Δ)降低,电场的击穿电压减小。随着工作电压的升高,回收率增加,能耗增加;气速的增加会导致回收率下降,能耗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电压一定时,雾量越高,收集率越低,能耗越低。在不同的环境下,装置均可以实现80%以上的高回收率,并且能耗仅为1-4 kW·h/m3,具有高收率与低能耗的特点。此外,装置可以实现串联、并联的进一步设计,串联系统在保持高收率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良好的并联性能可以实现装置的模块化使用,依据具体的雾量、气速、工作面积等作出合理调整设计,满足各种条件下水雾的收集。

黎紫书[4](2020)在《流俗地》文中研究指明归来(之一)大辉回来了。这种事,怪不怪呢?光天化日,一个死人,活生生出现在大街上。这不是普通的大街。五兵路是锡都的主干大道,一路上景点特多。锡都是个山城,路的南端重峦叠巘,岩壁耸立,壁上许多山洞像被史前巨大的白蚁蛀空作巢,无尽纵深,都被开辟成石窟寺。三宝洞南天洞灵仙岩观音洞,栉比鳞次,各路神仙像是占山为王,一窟窿一庙宇,里头都像神只住的城寨,挤着满天神佛。大辉就出现在

张颖[5](2019)在《《女孩的自信密码》(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自信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因素,也是成功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于处于人格塑造期及心理健康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The Confidence Code for Girls一书涉及了全世界青少年都面临的一些自信心缺失的心理问题,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因此此书对解决中国青少年的相关心理问题也很有帮助。为此译者选取了此书作为此次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文本,旨在为我国青少年提供一把开启自信大门的金钥匙。此翻译实践文本是在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使得整个翻译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外,在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直译、意译、增补、省略、拆分、音译,词性转换的翻译策略,力求使译文符合“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的标准,从而能够更好的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全书共分十一章,译者选取了其中的六章作为翻译内容,以目的论为指导,借助翻译辅助工具的使用,顺利地完成了此次翻译任务。通过此次翻译实践活动的磨练,译者不仅在翻译水平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通过对翻译理论的梳理和归纳,对各家各派的翻译理论也有了整体上的把握,这些都为以后的翻译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志心[6](2019)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下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美国超级英雄影视剧已经成为大众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内含其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战略攻势。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下深入研究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并从中得出对我国的启示,是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这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先概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并阐释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及其意识形态意蕴,再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下解析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探究其塑造英雄形象的策略以及所造成的危害。最终得出我国在对策上的启示。经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点研究成果。一是美国影视剧在本质上是大众文化产品的一种,能够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发挥其意识形态功能。二是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是承载着意识形态的,主要有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普世价值和保守主义,而且它本身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三是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中的意识形态发挥着遮蔽、维护、整合和支配的功能。而且美国影视剧在塑造英雄形象上既有策略,又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有危害。四是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上的意识形态策略能够从宏观到微观上为我国提供启示,促使我国重视影视剧发挥的意识形态功能。

张迦妮[7](2020)在《幽默元素翻译的难点及对策 ——以365图书翻译项目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主要研究英语幽默元素的翻译,探讨并总结出适用于幽默元素翻译的汉译策略与技巧。本文所选取的案例来自于笔者参与过的图书翻译项目,该图书的风格为童趣诙谐、轻松幽默,读者主要集中于儿童和具有童心的人。对于英语读者来说,该书的笑点显而易见。而对于中文读者来说,获取原文的笑点则不是那么容易。本文着重摘取了此图书翻译项目中的案例,分析导致英语幽默翻译难点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此图书翻译项目的概况、翻译流程和语言风格;第二部分,举例说明英文幽默翻译的难点及构成难点的原因,即英文幽默惯用语音双关、语义双关和结构双关等手法,同时中外读者在文学典故、社会习俗、民间故事等文化背景方面存在显着差异,为译者造成了困难;第三部分,分析项目中的实例,具体介绍如何灵活处理英语幽默中的翻译难点,例如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制造歧义法、文内注释法、加注补偿法等,尽可能地让译文读者获取英语幽默带来的笑果。

冷明鑫[8](2019)在《机器人仿生触觉传感器设计及应用》文中指出机器人感知技术是机器人智能决策和控制的核心支撑,主要包括视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听觉感知等。目前机器人感知主要依赖于视觉感知技术,而视觉感知具有计算量大、鲁棒性低、对环境和操作条件敏感等缺陷,因此仿生触觉传感器对于提高机器人感知能力有重要意义。结合触觉作用的生物学原理,本论文设计了电容式柔性触觉传感器和能准确定位物体位置的仿生触须传感器,完成了传感器的结构设计、电路集成、数据采集和标定实验,使传感器各项性能达成了指标要求,并完成了实验测试。首先,本文利用线性霍尔元件和灵敏的触点传感器,通过对传感器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对不同接触状态下触须在x、y、z三个方向位移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组合式仿生触须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并推导了柔性仿生触须传感器的定位方法,实现了对接触物体三维位置的准确定位,定位精度达到1mm。将仿生触须传感器安装在小型移动机器人上,替代传统的红外、视觉等感知方式,仅仅利用触觉感知,通过主动触须与被动触须的配合,实现机器人在迷宫环境下的避障、导航、定位等一系列自主运动。实验证明,机器人仅仅利用触觉在未知环境中进行避障导航是可行的。其次,本文利用聚氨酯材料作为电极间的弹性绝缘介质,以导电膜为极板,设计了电容式柔性触觉传感器,能够实现对触觉压力的测量。为了实现对fF级电容变化的测量,对两种不同原理的电容检测电路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其数据变化,选择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电容检测电路,最终完成对电容触觉传感器的设计和制作。实验结果表明该柔性触觉传感器能够灵敏检测触觉压力的变化。同时,将触觉压力传感器和传统矫形背心相结合,完成了基于触觉压力检测的矫形背心测量提醒装置的设计,包括电路设计、结构改造以及软件算法。测试可知,该装置能实时监测人体姿态,并有效地区分正常、驼背、左倾和右倾四种姿态,并在非健康姿态下做出震动反馈提醒。

陈玉洁[9](2019)在《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表征及其认知神经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光注视,与语言一样,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工具。灵长类进化出了以目光注视为首的社交技能。由于目光携带了大量的实用信息(如食物、危险或他人的意图),大多数灵长类动物如猿、黑猩猩、猕猴等都会追随同类的目光方向;人类也具有自动化的“目光追随行为”(gaze cueing)。在进行目光追随的过程中,较之与目光方向不一致的目标物,观察者对与目光方向一致的目标反应显着更快,这种效应被称为目光追随效应(gaze cuing effect,GCE),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虽然目光追随是一种自然进化而来的能力,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会受到面孔自带的视觉特征信息和面孔携带的社会信息的调节。前人研究发现,威胁信息在目光追随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论是面孔自带的视觉威胁特征信息,还是面孔携带的社会威胁信息,都能有效调节目光追随,也就是人们会选择性地追随威胁信息面孔目光的方向,表现出威胁信息目光追随。这些结果证实了目光追随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自我保护性手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但目前两类威胁信息影响目光追随的表征尚未清晰。研究一在验证威胁信息影响目光追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两类威胁信息目光追随如何表征,这对于帮助个体更好地处理威胁信息和进行自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视觉和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出现的刺激呈现异步时间(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并不一致,表明视觉和社会威胁影响目光追随的认知加工过程可能不同,因此研究二使用ERP技术考察两类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时间进程。此外,基于目光追随的双通路模型,处理目光线索的神经通路有皮层和皮层下通路,威胁信息对目光追随的影响可能通过皮层通路、或皮层下通路、或者同时影响了皮层和皮层下通路。然而以往研究仅仅考察了视觉威胁或社会威胁诱发的大脑神经反应,或者只研究了目光线索的特定神经网络,一方面没有考虑两类威胁信息与目光线索相关联的脑机制,另一方面也没有采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范式和测量手段来比较两类威胁信息影响目光追随的脑神经机制的异同。因此研究三使用相同的实验范式结合fMRI技术考察并比较了两类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神经基础。研究三的脑区定位研究只能提供行为和脑的相关关系,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因此研究四通过tDCS技术刺激相应脑区,验证研究三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类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消减通路是否存在差异。研究三和研究四的结果可以加深我们对目光追随大脑网络的理解,并为目光追随的双通路模型提供实证依据。研究一(实验1和实验2)通过相同的目光追随范式考察了视觉和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表征。实验发现,较之中性面孔目光,视觉威胁目光和社会威胁目光均能诱发更大的目光追随效应量(gaze cueing effect,GCE),表现出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然而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两种威胁信息对目光追随的影响作用并不完全相同,视觉威胁信息对目光追随的影响只发生在800 ms SOA(200 ms SOA未发现视觉威胁信息目光追随优势),且具体表征为警觉和回避;而社会威胁信息对目光追随的影响只发生在200 ms SOA(800 ms SOA未发现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优势),且具体表征为解除困难。结果表明,虽然两类威胁信息都能影响目光追随,表现出威胁信息目光追随,但是视觉和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表征方式却并不相同。视觉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表征方式是对视觉威胁目光的警觉,或由过度警觉引发的“警戒-回避”;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表征方式则是对社会威胁目光的解除困难。研究二(实验3和实验4)在研究一发现表征差异的基础上从加工时间上揭示两类威胁信息目光追随表征的差异。实验3发现视觉威胁信息与目光方向的整合加工发生在认知加工的晚期阶段。视觉威胁对目光追随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分离阶段(N1:100-160 ms):区分目光线索是否属于视觉威胁面孔,并且也已经开始区分目光方向与目标的方向是否一致,但是此时这两种信息的加工是分离的;初步整合阶段(P2:220-280 ms):初步将目光线索分为一致性视觉威胁目光、不一致视觉威胁目光、一致性无威胁目光和不一致无威胁目光;整合决策阶段(N2:280-380 ms):对一致性视觉威胁目光提示的目标分配了更多的注意资源,以促进一致性视觉威胁目光线索提示的目标被快速地发现。实验4则发现社会威胁信息与目光方向的整合加工发生在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社会威胁信息对目光追随的III影响也分为三个阶段,整体加工阶段(P1:120-160 ms):个体对社会威胁信息和目光方向信息进行整体加工,并将注意资源投入到不一致条件下的社会威胁目光提示的目标上;威胁凸显加工阶段(P2:220-280 ms):整体加工失效,导致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消失,重点区分目光线索是否具有社会威胁性;加工分离阶段(N2:280-380 ms):社会威胁信息的凸显性延续到了此阶段,同时目光方向信息也开始得到加工。研究二的结果表明视觉和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出现在不同SOA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视觉威胁信息、社会威胁信息与目光方向信息整合加工的发生时间不同。研究三(实验5和实验6)基于目光追随的双通路模型,考察两类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脑机制,进一步揭示二者表征方式的差异。实验5考察了视觉威胁影响目光追随的脑神经基础,结果表明,在800 ms SOA一致性目光条件下,视觉威胁信息目光比无威胁信息目光更多地激活了威胁探测网络的核心脑区杏仁核。ROI分析提取杏仁核的信号值,发现800 ms SOA一致性视觉威胁目光激活的杏仁核信号值与该条件下对应的反应时呈负相关,即杏仁核的激活强度越大,则被试在该条件下的反应时越小。实验6考察了社会威胁影响目光追随的脑神经基础,结果表明,在200 ms SOA不一致性目光条件下,社会威胁面孔目光比无威胁面孔目光更多地激活了额中回、额下回、背外侧前额叶等注意控制网络的核心脑区。且200ms SOA不一致性社会威胁目光激活的背外侧前额叶信号值与200 ms SOA条件下的社会威胁目光追随效应量呈正相关,也就是说,200 ms SOA不一致性社会威胁目光条件下,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的激活强度越大,则被试200 ms SOA条件下对社会威胁面孔目光诱发的目光追随效应量就越大。这些结果表明,视觉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脑神经基础是皮层下通路以杏仁核为核心脑区的威胁信息探测网络;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脑神经基础是皮层通路以前额皮层(右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为核心脑区的注意控制网络,初步证明了正是这种大脑基础的加工差异导致表征的不同。为进一步验证大脑基础的差异导致了两类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不同,研究四(实验7和实验8)使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刺激相关脑区,分析刺激产生的行为后果,证明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神经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视觉和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消减通道是否相同。研究三发现视觉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神经基础是皮层下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威胁探测网络,而前人研究表明杏仁核会受到左侧DLPFC自上而下的调节作用;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神经基础是以右侧DLPFC为核心的注意控制系统。此外,前人研究发现两侧DLPFC的活动水平可能存在拮抗作用,一侧的活动增强(减弱)会伴随着另一侧活动减弱(增强),同时刺激两侧DLPFC的作用要优于刺激单侧DLPFC的作用。基于研究三的结果以及前人研究的结果,研究四使用tDCS双极平衡法阳极刺激(增强)左侧DLPFC、同时阴极刺激(减弱)右侧DLPFC,结果发现视觉、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均在刺激后消失了,在验证视觉和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双通路模型的基础上,表明视觉和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共用消减通道。tDCS刺激DLPFC减少威胁信息目光追随可能存在功能分离,tDCS刺激DLPFC减少视觉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机制,可能得益于DLPFC的活动变化间接影响了以杏仁核为核心的边缘系统的活动水平变化。而tDCS刺激DLPFC减少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机制,可能与tDCS直接改变了双侧DLPFC的活动水平、恢复了左右大脑的活动平衡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视觉和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存在表征差异,前者表征为“警觉”或由过度警觉诱发的“警戒-回避”模式,后者表征为“解除困难”,两种威胁虽然都产生了目光追随优势,但表征存在差异。研究进一步从加工的进程和加工的脑基础上解释表征的差异,发现视觉威胁信息、社会威胁信息和目光方向信息的加工分离、整合加工时间进程不同,对于威胁信息目光追随表征的差异以及各自SOA的不同提供了新的解释。最后,本研究使用脑区定位研究(fMRI)和tDCS研究双向证明了视觉和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神经基础不同,并发现二者共用消减通道。前者的神经基础是皮层下通路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威胁探测系统,后者的神经基础是皮层通路以前额皮层(右侧DLPFC)为核心的注意控制系统,使用tDCS双极平衡法阳极刺激(增强)左侧DLPFC、同时阴极刺激(减弱)右侧DLPFC,可以有效减少两种威胁信息目光追随。这些结果对于理解视觉和社会威胁信息对社会注意的影响提供了有价值的证据,对于扩展社会注意相关研究做出了贡献,未来的研究要进一步探明威胁信息影响社会注意的心理机制。

高颖[10](2019)在《“漫威电影宇宙”系列超级英雄形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IP电影几乎占据了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然而部份影视公司虽然占据热门IP,却没有真正投入精力去打磨人物,存在性格过于单薄,角色塑造欠缺,表现手法生硬等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影片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人物的塑造以及对内心的挖掘,优秀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本文针对好莱坞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漫威宇宙系列电影中超级英雄的形象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至今已经上映的《钢铁侠》、《绿巨人》、《美国队长》和《复仇者联盟》等21部漫威宇宙系列电影为例,分析从漫画杂志到真人电影漫威超级英雄形象的发展历程和嬗变、艺术呈现、叙事模式、及对我国动画创作的启示。本文由六个重要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四章核心内容以及引言、结语。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漫威超级英雄形象的目的和意义、概念与研究方法、国外对本研究问题的综述,以及论文的思路结构和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漫威电影宇宙系列超级英雄的概述,系统的论述了漫威“超级英雄”从漫画到电影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漫威超级英雄形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从个人漫画到系统化的漫威宇宙,再到电影化转型。此外,笔者还对漫威电影中超级超级英雄形象的嬗变与趋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三章分别从漫威超级英雄人物形象的造型特点和在电影中的艺术风格,对漫威超级英雄的外在形象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对好莱坞叙事模式下漫威超级英雄人物内在形象进行分析,第一节,结合社会语境分析受众心理。第二节,挖掘人物性格,深化思想内涵。运用剧本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从人物的维度、人物的真相和人物弧光三方面入手,一层层揭开人物塑造的面纱。第三节,构建特定的情境,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对故事的五部分设计(激励事件、进展纠葛、危机、高潮、结局)剖析了人物在情境中的塑造方法。第五章,主要是讲漫威电影宇宙系列超级英雄形象对我国动画创作的启示和借鉴。最后对本文进行了结论性的总结。

二、“蜘蛛”的信息——读《心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蜘蛛”的信息——读《心宇》(论文提纲范文)

(1)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学术意义及应用价值
        (一)学术意义
        (二)应用价值
    三、概念界定
        (一)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
        (二)阅读练习系统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研究
        (二)关于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研究
        (三)关于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研究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全面关注阅读过程
    第一节 阅读过程的考查全面
        一、PIRLS阅读素养测评指标体系
        二、基于PIRLS测评指标体系阅读练习题统计
    第二节 阅读过程指标考查细化
        一、关注并提取明确的信息
        (一)识别与阅读的特定目标相关的信息
        (二)寻找特定的想法
        (三)搜索词语或短语的定义
        (四)识别故事的背景
        (五)寻找主题句或主旨
        二、直接推断
        (一)推断一个事件导致另一个事件
        (二)总结一系列论证的主要观点
        (三)识别文本中的概括
        (四)描述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
        三、解释和整合信息和思想
        (一)识别文本的整体信息或主题
        (二)考虑人物行为
        (三)比较和对比文本信息
        (四)推断故事的情绪或语气
        (五)解释文本信息的实际应用
        四、评价内容和文本元素
        (一)判断文本中信息的完整性或清晰度
        (二)评估所述事件实际发生的可能性
        (三)评估作者的论点改变人们的想法和行为的可能性
        (四)判断文本标题是否能很好地反映主题
        (五)描述语言特征的影响,如隐喻或语气
        (六)确定作者对中心主题的观点
第二章 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
    第一节 读法指导具体化
        一、朗读
        二、默读
        三、诵读
        四、精读
        五、略读和浏览
    第二节 方法训练专题化
        一、作批注
        二、学习结合资料阅读
        三、提高阅读速度
        四、带着问题默读
第三章 关注阅读策略的指导
    第一节 设置独立训练单元
        一、预测策略
        二、提问策略
        三、复述策略
        四、概括策略
        五、联想策略
    第二节 策略渗透全面化
        一、体现图像化策略应用
        二、体现推论策略应用
        三、体现找出主旨及重点策略应用
        四、体现联结策略应用
第四章 体现非连续性文本的价值
    第一节 类型多样化
        一、流程图
        二、图文结合
        三、表格
        四、思维导图
    第二节 渗透阅读策略
        一、复述策略
        二、预测策略
第五章 反映文体知识
    第一节 不同文体特征的体现
        一、诗歌
        二、散文
        三、小说
        四、说明文
    第二节 呈现形式多样化
        一、直接引导式
        二、读写结合式
        三、阅读链接式
第六章 兼顾综合性学习
    第一节 训练内容体现不同阶段课程目标
        一、体现低学段的趣味性目标
        二、体现中学段的实践性目标
        三、体现高学段的应用性目标
    第二节 以不同形式在中高年级体现
        一、剧本表演
        二、主题跨学科
        三、语言实践应用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阅读能力指标分布相对均衡,对推论能力考查欠缺
        二、阅读方法编排具有过渡性,专题化训练指向性不强
        三、阅读策略单元训练重点突出,彼此之间的关联性较弱
        四、非连续性文本类型多样,渗透阅读策略,学生自主建构较少
        五、文体知识多种形式呈现,凸显特征,缺乏趣味性
        六、彰显不同形式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训练比较分散
    第二节 教科书改进建议
        一、适当增加直接推论类题型的比重
        二、注重阅读方法专题化训练的指向性
        三、加强阅读策略单元之间的关联性
        四、增加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的练习
        五、体现文体知识训练的趣味性
        六、多层次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训练
    第三节 教学建议
        一、全面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三、关注阅读策略训练单元的彼此渗透
        四、引导学生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高效阅读
        五、组织富有趣味性的文体知识训练
        六、开展多层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2)融合设计思维的初中micro:bit创客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创客教育发展正当时
        1.1.2 设计思维与教育整合是大势所趋
        1.1.3 开源硬件micro:bit功能强大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行动研究法
        1.4.2 案例研究法
        1.4.3 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1.5 研究框架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创客、创客空间、创客教育、创客学习活动
        1.6.2 设计思维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创客教育研究现状
        2.1.1 国外创客教育研究现状
        2.1.2 国内创客教育研究现状
        2.1.3 国内中小学创客学习活动设计发展现状
    2.2 国内外设计思维研究现状
        2.2.1 国外设计思维研究现状
        2.2.2 国内设计思维研究现状
第3章 设计思维模型及其支持性工具研究
    3.1 设计思维模型研究
    3.2 设计思维支持性工具研究
第4章 融合设计思维的国外计算机科学课程案例分析
    4.1 课程概述
    4.2 课程项目活动分析
    4.3 案例对micro:bit创客学习活动设计的启示
第5章 融合设计思维的初中micro:bit创客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5.1 研究设计概述
        5.1.1 研究思路
        5.1.2 研究工具
        5.1.3 研究对象
    5.2 第一阶段:micro:bit硬件编程技能准备
        5.2.1 硬件编程技能教学
        5.2.2 硬件编程技能学习情况评估
    5.3 第二阶段:创意电子入门项目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5.3.1 入门项目活动教学设计
        5.3.2 教学实施情况
        5.3.3 收集数据分析
        5.3.4 反思与改进设计
    5.4 第三阶段:创意电子进阶项目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5.4.1 进阶项目活动教学设计
        5.4.2 教学实施情况
        5.4.3 收集数据分析
    5.5 数据对比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与展望
        6.2.1 研究反思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对上海市创客教师的访谈
    附录 B 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C 系列课程项目日志
    附录 D 作品评价表
    附录 E 托兰斯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
    附录 F 系列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 G micro:bit硬件编程技能课程教学设计
    附录 H 创意电子入门项目教学设计
    附录 I 创意电子进阶项目教学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超疏水网格与电场驱动的水雾收集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雾收集研究现状
        1.2.1 传统的网状雾收集器
        1.2.2 仿生材料水雾收集
        1.2.3 外场驱动水雾收集
    1.3 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选题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超疏水网格的制备及其水雾收集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样制备
        2.2.2 水雾收集实验
        2.2.3 机械稳定性实验
        2.2.4 化学稳定性实验
        2.2.5 表征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润湿性变化
        2.3.2 水雾收集性能分析
        2.3.3 机械稳定性
        2.3.4 化学稳定性
    2.4 本章小结
3 电场驱动的水雾收集装置设计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理论原型
        3.2.2 实验装置
        3.2.3 测试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电晕极结构对电晕放电性能影响
        3.3.2 电晕极端部与整流网间距(Δ)的影响
        3.3.3 接地极筒体高度(h)的影响
        3.3.4 电压对装置回收率和能耗的影响
        3.3.5 雾量对装置回收率和能耗的影响
        3.3.6 气速对装置回收率和能耗的影响
        3.3.7 装置运行的数学分析
        3.3.8 装置的串联性能
        3.3.9 装置的并联性能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流俗地(论文提纲范文)

归来(之一)
奀仔之死
群英
巴布理发室
蕙兰
婵娟
莲珠
迦尼萨
大伯公
美丽园
所有的路
密山新村
南乳包
百日宴
新造的人
十二岁以前
良人
那个人
春分
夏至
公仔纸
远水与近火
立秋
女孩如此
忏悔者
红白事
奔丧
点字机
顾老师
二手货
失踪
恶年
马票嫂
一路上
归来(之二)

(5)《女孩的自信密码》(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of the Task
    1.1 Background
    1.2 Objectives
    1.3 Significance
Chapter Ⅱ Translation Theory
    2.1 Skopos Theory
    2.2 Its Guidance on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Text
Chapter Ⅲ Translation Process
    3.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3.2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3.3 Post-translation Revision
        3.3.1 Self-revision
        3.3.2 Tutor-revision
Chapter Ⅳ Case Study 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
    4.1 Transla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 Rule
        4.1.1 Free Translation
        4.1.2 Amplification and Omission
    4.2 Transla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herence Rule
        4.2.1 Conversion
        4.2.2 Division
    4.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Fidelity Rule
        4.3.1 Transliteration
        4.3.2 Literal Translation
Chapter Ⅴ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Ⅰ
Appendix Ⅱ
Acknowledgements

(6)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下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创新点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概述
    2.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过程概述
    2.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核心观点
    2.3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辨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及其意识形态意蕴
    3.1 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概述
        3.1.1 美国影视剧的概念
        3.1.2 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的概念
        3.1.3 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的分类
        3.1.4 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的特点
    3.2 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的意识形态意蕴
        3.2.1 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美国影视剧
        3.2.2 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
        3.2.3 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中的价值观指向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下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解析
    4.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功能下对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的批判
        4.1.1 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中的意识形态遮蔽资产阶级利益
        4.1.2 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中的意识形态维护美国国家形象
        4.1.3 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中的意识形态整合和支配大众思想
    4.2 美国影视剧塑造英雄形象的策略
        4.2.1 情节内容体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4.2.2 英雄形象塑造展现时代风貌
        4.2.3 科学技术强化意识形态效果
    4.3 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
        4.3.1 美国文化侵入削弱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4.3.2 新媒体快速发展冲击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4.3.3 多元社会思潮传播弱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上的意识形态策略给我国对策上的启示
    5.1 紧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5.1.1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5.1.2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5.1.3 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
    5.2 加强管理力度与深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并举
        5.2.1 强化对美国影视剧的监管力度
        5.2.2 扬弃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发展主旋律影视剧
        5.2.3 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5.3 自觉与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斗争
        5.3.1 理性面对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
        5.3.2 提升文化素质和媒介素养
        5.3.3 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安全观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7)幽默元素翻译的难点及对策 ——以365图书翻译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365图书翻译项目介绍
    一、背景介绍
    二、翻译流程
    三、文本特点及语言风格
        (一)简洁明了
        (二)童趣诙谐
第二章 英语幽默及其翻译难点
    一、幽默的概念及特点
    二、幽默翻译的目标效果
    三、幽默翻译的难点
        (一)语言差异
        (二)文化差异
第三章 英语幽默翻译的对策
    一、直译法
    二、意译法
    三、概念替换法
    四、制造歧义法
    五、文内注释法
    六、加注补偿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8)机器人仿生触觉传感器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仿生触觉传感器
        1.1.2 柔性触觉传感器
        1.1.3 仿生触须传感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柔性触觉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柔性触觉传感器应用
        1.2.3 仿生触须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仿生触须传感器应用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仿生触须传感器设计
    2.1 触须感知原理
    2.2 仿生触须传感器结构设计
        2.2.1 结构组成
        2.2.2 磁场仿真分析
    2.3 仿生触须传感器定位原理
    2.4 硬件电路系统
    2.5 底层软件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仿生触须传感器标定实验及数据分析
    3.1 仿生触须传感器标定方法
    3.2 标定测试软件设计
    3.3 仿生触须传感器数据分析
        3.3.1 标定数据分析
        3.3.2 仿生触须传感器定位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生触须机器人避障导航系统
    4.1 仿生触须机器人硬件系统设计
        4.1.1 移动机器人轮式结构
        4.1.2 电机驱动模块
        4.1.3 触须传感器
        4.1.4 电源管理
    4.2 仿生触须机器人软件系统设计
    4.3 迷宫环境介绍
    4.4 仿生触须机器人迷宫环境探测
        4.4.1 实验目的
        4.4.2 上位机监控软件
        4.4.3 无线通信模块
        4.4.4 迷宫探测控制算法
        4.4.5 实验结果分析
    4.5 仿生触须机器人未知环境探测
        4.5.1 实验目的
        4.5.2 上位机监控软件
        4.5.3 未知探测控制算法
        4.5.4 实验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容式柔性触觉传感器设计
    5.1 传感器的制作
    5.2 原理分析
    5.3 传感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5.3.1 基于交流激励法的微弱电容检测
        5.3.2 基于电容检测芯片的微弱电容检测
        5.3.3 系统软件设计
    5.4 传感器标定测试与分析
        5.4.1 传感器标定装置设计
        5.4.2 标定步骤
        5.4.3 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矫形背心测量装置
    6.1 研究背景及意义
    6.2 系统组成
        6.2.1 硬件电路
        6.2.2 安装结构
        6.2.3 手机APP软件
    6.3 实验数据获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表征及其认知神经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目光追随的理论模型
        1.2.1 读心模型
        1.2.2 社会知觉与心理理论交互模型
        1.2.3 快通道调节器模型
        1.2.4 双通路模型
    1.3 目光追随的个体发展
    1.4 目光追随的研究范式
        1.4.1 自然主义范式
        1.4.2 计算机化范式
    1.5 目光追随的神经机制
        1.5.1 来自ERP的证据
        1.5.2 来自FMR I的证据
    1.6 目光追随的影响因素
        1.6.1 面孔视觉属性对目光追随的影响
        1.6.2 面孔社会属性对目光追随的影响
    1.7 威胁信息目光追随
        1.7.1 视觉和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
        1.7.2 刺激呈现异步时间(SOA)和威胁信息目光追随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2.1 问题提出
        2.1.1 威胁信息影响目光追随的表征
        2.1.2 威胁信息影响目光追随的时间进程
        2.1.3 威胁信息影响目光追随的脑神经机制
    2.2 研究方案
    2.3 创新之处
第3章 威胁信息对目光追随的影响及其表征
    3.1 实验1 视觉威胁信息对目光追随的影响及其表征
        3.1.1 实验目的
        3.1.2 研究方法
        3.1.3 结果
    3.2 实验2 社会威胁信息对目光追随的影响及其表征
        3.2.1 实验目的
        3.2.2 研究方法
        3.2.3 结果
    3.3 研究一 总结与讨论
        3.3.1 视觉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表征
        3.3.2 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表征
第4章 威胁信息影响目光追随的时间加工进程
    4.1 实验3 视觉威胁信息影响目光追随的时间加工进程
        4.1.1 实验目的
        4.1.2 研究方法
        4.1.3 结果
    4.2 实验4 社会威胁信息影响目光追随的时间加工进程
        4.2.1 实验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3 结果
    4.3 研究二 总结与讨论
        4.3.1 视觉威胁影响目光追随的时间进程
        4.3.2 社会威胁影响目光追随的时间进程
第5章 威胁信息影响目光追随的脑神经基础
    5.1 实验5 视觉威胁信息影响目光追随的脑神经基础
        5.1.1 实验目的
        5.1.2 研究方法
        5.1.3 结果
    5.2 实验6 社会威胁信息影响目光追随的脑神经基础
        5.2.1 实验目的
        5.2.2 研究方法
        5.2.3 结果
    5.3 研究三 总结与讨论
        5.3.1 视觉威胁诱发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神经基础
        5.3.2 社会威胁诱发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神经基础
第6章 TDCS刺激背外侧前额叶减少威胁信息目光追随
    6.1 实验7 tDCS刺激背外侧前额叶减少视觉威胁目光追随
        6.1.1 实验目的
        6.1.2 研究方法
        6.1.3 结果
    6.2 实验8 tDCS刺激背外侧前额叶减少社会威胁目光追随
        6.2.1 实验目的
        6.2.2 研究方法
        6.2.3 结果
    6.3 研究四 总结与讨论
        6.3.1 TDCS刺激双侧DLPFC减少视觉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机制
        6.3.2 TDCS刺激双侧DLPFC减少社会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机制
第7章 总讨论和结论
    7.1 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表征差异
    7.2 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认知加工阶段模型
    7.3 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双通路模型
    7.4 TDCS刺激DLPFC减少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功能分离
    7.5 研究中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7.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

(10)“漫威电影宇宙”系列超级英雄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4 论文的思路结构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漫威电影宇宙超级英雄概述
    2.1 概念与分类
    2.2 漫威“超级英雄”从漫画到电影的发展历程
        2.2.1 萌芽期:英雄漫画的创作之初及艺术特色
        2.2.2 转型期:反漫画风潮与英雄漫画的变革
        2.2.3 联盟期:系统化的漫威宇宙
        2.2.4 探索期:英雄漫画的电影化转型
    2.3 漫威电影中超级英雄形象的嬗变
        2.3.1 超级英雄电影呈多元化趋势
        2.3.2 从个人发展到英雄联盟
        2.3.3 反英雄人物的出现
        2.3.4 女性超级成为中流砥柱
第三章 漫威宇宙系列电影中超级英雄形象的艺术呈现
    3.1 漫威超级英雄人物形象的造型特点
        3.1.1 身份背景特征
        3.1.2 服饰造型特征
        3.1.3 动作技能特征
    3.2 漫威超级英雄人物形象的艺术表现
        3.2.1 超模比例
        3.2.2 灵活夸张的动作
        3.2.3 特定的拍摄角度
        3.2.4 超强视感
第四章 好莱坞叙事情节模式下漫威超级英雄形象的塑造
    4.1 结合社会语境,分析受众心理
    4.2 挖掘人物性格,深化思想内涵
        4.2.1 人物维
        4.2.2 人物真相
        4.2.3 人物弧光
    4.3 构建特定情境,塑造人物形象
        4.3.1 激励事件:英雄旅程的开启
        4.3.2 进展纠葛:英雄旅程中的险阻
        4.3.3 危机:磨难与报酬
        4.3.4 高潮:与敌人的巅峰对决
        4.3.5 结尾:英雄凯旋而归
第五章 漫威超级英雄形象对我国动画角色创作的启示
    5.1 汲取文化养分塑造多元形象
    5.2 贴合时代潮流丰富角色内涵
    5.3 挖掘民族基因树立典型性格
第六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四、“蜘蛛”的信息——读《心宇》(论文参考文献)

  • [1]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研究[D]. 石芳砚. 喀什大学, 2020(07)
  • [2]融合设计思维的初中micro:bit创客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 刘佳宜.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超疏水网格与电场驱动的水雾收集性能研究[D]. 李锐.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4]流俗地[J]. 黎紫书. 山花, 2020(05)
  • [5]《女孩的自信密码》(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张颖.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6]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下美国影视剧英雄形象研究[D]. 王志心. 燕山大学, 2019(06)
  • [7]幽默元素翻译的难点及对策 ——以365图书翻译项目为例[D]. 张迦妮.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2)
  • [8]机器人仿生触觉传感器设计及应用[D]. 冷明鑫. 东南大学, 2019(06)
  • [9]威胁信息目光追随的表征及其认知神经机制[D]. 陈玉洁. 西南大学, 2019(01)
  • [10]“漫威电影宇宙”系列超级英雄形象研究[D]. 高颖.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9(03)

标签:;  ;  ;  ;  

“蜘蛛”资讯——阅读“心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