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方法探讨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方法探讨

一、暴雨强度公式推求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翁窈瑶,唐颖,左丹,宋利祥[1](2021)在《基于SWMM的暴雨强度公式极值样本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研究极值降雨样本对暴雨强度公式的影响,提高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的合理性,基于北京市1941—2008年降雨数据,利用年最大值法取样,分析极值降雨样本的存在对频率分析、公式推求的影响,发现极值雨量会使得频率分布曲线在高重现期区段有所上升,从而导致暴雨强度公式结果偏大。并构建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针对不同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的设计雨型进行模拟,分析不同暴雨强度公式对管网溢流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考虑采取以年次大值样本取代极值样本来处理极端降雨事件。该方法既考虑了降雨样本数据容量的整体性,也避免了极值降雨对暴雨强度公式产生的不利影响。对极值降雨样本进行处理之后得到的暴雨强度公式更加合理,可以避免使用公式所造成的设计排水能力偏大,避免管网建设中的浪费。

杨瑶[2](2020)在《基于遥感的中国格网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双重作用下,城市极端降水导致城市内涝灾害频繁发生。暴雨强度公式作为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直接影响到排水工程的投资和城市安全。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使用的暴雨强度公式陈旧,还有许多小城市,没有编制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只能采用临近地区的公式,对城市基础建设极为不利。传统的暴雨强度公式是利用气象站点降水数据编制得到,而气象站点具有空间分布不均、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利用高空间分辨率(8km)的CMORPH卫星降水数据编制中国大陆格网尺度的暴雨强度公式。选择31个省会城市的气象站点月降水数据对CMORPH降水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并进行频率分布曲线和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拟合方法的选择。将最终选择的频率分布曲线和公式参数拟合方法应用到中国大陆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中,编制整个中国大陆栅格尺度的暴雨强度公式。主要结果如下:(1)以31个省会城市气象站点的实测月降水量对CMORPH降水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发现二者相关系数为0.8013,均方根误差为48.210mm/月,平均绝对误差为29.012mm/月,相对误差为-6.8%,说明虽然CMORPH降水数据对降水的捕捉存在低估现象,但CMORPH降水数据对降水的表达和控制能力总体较好。(2)利用皮尔逊三型分布、耿贝尔分布、指数分布三种分布函数进行频率分析,发现皮尔逊三型分布拟合效果最佳,耿贝尔分布次之,指数分布拟合效果最差。运用麦夸尔特法、拟牛顿法、遗传算法对频率分析结果进行公式参数拟合,得出拟牛顿法拟合公式参数误差最小、遗传算法次之,麦夸尔特法拟合误差最大。(3)选择皮尔逊三型分布和拟牛顿法推求出中国大陆栅格尺度的暴雨强度公式,其中80%以上的栅格能够满足规范中对绝对均方差(不大于0.05mm/min)和相对均方差(不大于5%)的要求,未能满足要求的栅格多集中在新疆、青海、西北和东北等降水量较小的地区。(4)分析推求出的暴雨强度公式各参数空间分布发现,参数A整体上表现为西部、西北地区偏小,整个东部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偏大;参数C主要表现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但增加幅度不大;参数b无明显空间分布特征;参数n的值在西北内陆地区偏大,其值在中部、东部和东南部分布均匀但整体偏小。(5)将31个省会城市现有的暴雨强度公式与基于CMORPH卫星降水数据推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得到的不同重现期和降雨历时的降雨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31个城市二者的相关性均大于0.9,其中海口市相关性最高,乌鲁木齐市相关性最低。对比31个城市二者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乌鲁木齐市两个指标均为最小,南京市均为最大。分析相对误差发现,除了郑州、南宁和海口三个城市的相对误差为负,其余城市均为正,说明在大部分城市,由CMORPH推得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的降雨强度,整体上要高于现有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结果。所有省会城市中在降雨历时大于120min时,CMORPH的降雨强度普遍高于基于站点的现有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的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小于120min时则相反。分析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两种暴雨强度公式在降雨资料年份选取、选样方法、降雨历时选择、频率曲线选择及参数拟合方法上的不同所致。论文结果可为城市雨水管网设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为缺乏暴雨强度公式和现有暴雨强度公式陈旧城市提供选择。

王鹏飞[3](2020)在《基于不同选样方法的短历时暴雨公式研究 ——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短历时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小流域山洪灾害等问题亟待解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精确地编制暴雨公式是解决洪涝灾害问题的基础,能够客观反映城市降雨变化规律,为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对暴雨灾害防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陕西省渭河流域39个气象站1981-2017年共37年的历年逐分钟暴雨资料为基础,采用逐分钟滑动统计法,选取11个短历时统计时段(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和180min),采用3种选样方法(年最大值法、年多个样法和年超大值法),选取13种国内外常用的频率分布线型,在对研究区短历时暴雨进行理论频率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基于实测雨强和频率分布计算雨强对暴雨公式进行推求,并对暴雨公式及参数进行合理性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短历时暴雨频率分布线型研究。应用线性矩法对正态分布(NOR)、两参数对数正态分布(LN2)、三参数对数正态分布(LN3)、皮尔逊Ⅲ型分布(P-Ⅲ)、对数皮尔逊Ⅲ型分布(LP-Ⅲ)、两参数Γ分布(G2)、指数分布(EXP)、广义极值分布(GEV)、耿贝尔分布(GUM)、Weibull分布(WEL)、广义帕累托分布(GEP)、Logistic分布(LGS)和广义Logistic分布(GLO)共13种分布线型进行了参数估计,以概率点距相关系数法(PPCC)、拟优平方和准则法(RMSE)和拟优绝对值准则法(MAE)3种评判标准,对3种不同选样方法下的短历时暴雨最优频率分布线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最大值法选样时,LP-Ⅲ分布为第一优势分布的各站点暴雨序列数量和各统计时段暴雨序列数量均远大于其他分布;年多个样法和年超大值法选样时,GEP分布为第一优势分布的各站点暴雨序列数量和各统计时段暴雨序列数量均远大于其他分布;GEP分布在不同选样方法下,从暴雨序列的最适应数量和站点的最适应数量两个方面均表现出较为明显优势,适应性更强。拟优平方和准则法(RMSE)在短历时暴雨频率分布选择时,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更强,最优分布更加集中。(2)基于不同路径的暴雨公式推求。分别基于实测雨强和最优频率分布计算雨强,应用麦夸尔特法和遗传算法对不同选样方法下的暴雨公式进行推求。对比两种暴雨公式推求路径发现,基于实测雨强推求的暴雨公式比基于最优频率分布计算雨强推求的暴雨公式拟合实测雨强样本的误差更小,精度更高。(3)不同选样方法暴雨公式对比分析。从暴雨公式拟合误差、工程实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选样方法本身独立性、随机性和通用性等方面,对不同选样方法推求暴雨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年最大值法较年多个样法和年超大值法具有明显优势,故选取年最大值法作为推求暴雨公式的最佳选样方法。(4)暴雨公式及参数合理性分析。将新编公式与现行公式进行比较,新编公式较现行公式更能反映现状暴雨特性。对研究区39个站点采用年最大值法基于实测雨强推求的暴雨公式参数绘制等值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参数存在一定的地区分布规律性。

李沛东[4](2020)在《正定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及部分城区降雨排水现状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诸多城市频发因强降水导致的严重内涝问题,某一时段内降水量过大,雨水便会在城市低洼处汇聚,累积量超过一定限度会对城市造成危害。由于诸多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年限较早,无法反应真实的降水情况。正定县目前沿用石家庄市的公式,欠缺针对性准确性,误差相对较大。通过推求更准确的公式,研究、优化城市排水管网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本文采用年最大值法建立数据统计样本,根据正定县1999-2018年的数据,基于皮尔逊-Ⅲ型、耿贝尔型、指数型分布模型对曲线分布情况进行拟合,使用最小二乘法、高斯牛顿法、麦夸尔特法推求参数,对于各组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进行比较,选择两组与目前使用的公式进行比对,确定最终公式。其中Gumbel曲线拟合结果使用麦夸尔特法求解参数得到的公式最佳。SWMM模型是对城市雨洪、环境治理拟合分析的模型,根据模型结果,分析不同重现期的子汇水区径流情况、管网运行及排出情况、部分节点的积水情况。根据实测管网、道路等信息,建立SWMM模型。推求的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芝加哥降雨过程线拟合,计算不同重现期的时间序列表,根据土地情况确定子汇水区的不透水率及后续参数。重现期为2年时,4个节点发生积水情况,其中最大积水量达1608.23m3。重现期为3年时,7个节点发生积水情况,最大积水量达5939.74m3。重现期为5年时,11个节点发生积水情况,最大积水量达10723.54m3。当遭遇30年一遇的暴雨时,最大积水量达26000m3,多数路段积水。针对现状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在路面铺设透水铺装,不仅施工简单还能有效的减小径流量的峰值。第二,建设新的雨水管网,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内涝问题。第三,初期径流雨水经过Fenton法处理后排出,此方法反应速度快、不产生污染物。

李莉,冷艺,黄俊,张赛,王子奇,邹浩东,洪毅怡晖,符荣松[5](2019)在《基于规划求解的暴雨强度公式推求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编制暴雨强度公式时,存在原始降雨资料中包含的异常值影响暴雨强度公式的准确度,皮尔逊-III型理论频率曲线拟合工作量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阐述了异常值剔除的方法,分析了变异系数(Cv)、偏态系数(Cs)对皮尔逊-III型分布曲线拟合的影响规律。同时,基于重庆市酉阳县1993-2013年共计21 a的暴雨资料,采用Excel规划求解优化皮尔逊-III型分布曲线的拟合参数,分别利用基于规划求解的最小二乘法和高斯牛顿法,推求暴雨强度公式,并对其拟合精度和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的规划求解法能有效避免拟合暴雨强度公式适线过程中目估适线法所导致的主观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解析了提高收敛速度和精度的暴雨强度总公式的推求方法。

吴世超[6](2019)在《博爱县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研究》文中认为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产生变化,这一现象导致极端降水事件在持续时间、强度、发生频率等方面产生改变。极端降水是导致涝灾的关键因素,而合理的暴雨强度公式则可极有成效地解决城市涝灾。暴雨强度公式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的指导,可大程度的规避城市内涝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态居住环境。博爱县作为未编制暴雨强度公式的区县,在进行排水工程设计计算时,只能挪用焦作市区内雨强公式,故必会存在经济性或安全性问题。作为市政工程规划建设的依据,雨强公式直接影响了城市排水系统,其计算结果决定了排水工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采用博爱县当地雨量记录资料,合理地推求实用的暴雨强度公式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年最大值法建立博爱县暴雨数据统计样本,分为分布曲线的调整、参数求解两大方面进行博爱县暴雨强度公式的推导,并对比分析九组雨强公式的误差和差率,得到最终结果。基于三种分布模型(耿贝尔分布、皮尔逊-Ⅲ分布、指数分布)对样本拟合,对比各曲线总误差可知各模型对经验点总体的接受程度:耿贝尔模型>皮尔逊-Ⅲ模型>指数模型。运用三种求参方法(麦夸尔特法、最小二乘法、高斯牛顿法)对各模型参数求解分析,结合规范要求对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进行分析,最终符合要求(即二者数值<5%)的有:(1)公式Ⅰ,采用耿贝尔分布拟合,麦夸尔特法求参的暴雨强度公式;?公式Ⅱ,采用指数分布拟合,麦夸尔特法求参的暴雨强度公式。通过对公式Ⅰ与公式Ⅱ差率分析,兼顾博爱县工程建设中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得出公式Ⅰ能更好的指导实际工程。即公式Ⅰ:(?)该公式基于博爱县原始降雨数据,使用年最大值法选出统计样本、耿贝尔分布曲线模型拟合整理、麦夸尔特法求解相关参数。综上,在博爱县市政工程中,考虑经济性因素推荐使用重现期为P=2-20a相关公式,而在其水利工程中,考虑安全性因素推荐采用较大重现期P=2-100a下相关公式。

马智群[7](2019)在《陕西省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许多地区常年频繁出现极端降雨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困扰,甚至对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产生巨大威胁。暴雨强度公式是城市雨水排放和防止城市内涝系统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依据,因此编制适合当地发展建设的暴雨强度公式是必不可少的。淳化县没有编制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因此推求适合淳化县的暴雨强度公式是必要的。本文采用淳化县气象局提供的19982017年20年的降雨数据,使用年最大值法选取降雨样本。然后分别利用耿贝尔分布曲线、皮尔逊Ⅲ型分布曲线和指数型分布曲线来进行频率曲线调整,皮尔逊Ⅲ型分布曲线采用适线法求得相应参数、itP数据表及频率拟合图,而耿贝尔和指数型理论分布线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相应参数、itP数据表及频率拟合图。利用求得的itP数据表,分别使用最小二乘法、麦夸尔特法和高斯-牛顿法计算参数值。对求得的绝对均方差和相对均方差进行分析校对,选定淳化县的暴雨强度公式,最终通过分析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值和理论值来求证公式的准确性。通过研究计算淳化县的暴雨强度公式,得出:(1)三种分布线型中最适合淳化县地区的为耿贝尔分布线型;(2)选用的三种参数求解方法中,麦夸尔特法为三者中的最优参数求解方法;(3)综合(1)(2),耿贝尔分布曲线下的麦夸尔特法求得的暴雨强度公式为淳化县地区暴雨强度公式;(4)通过比对分析所推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值与通过耿贝尔分布曲线拟合得到的理论值之间的误差,证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可行。推求的淳化县暴雨强度总公式为:(?)。当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的P=220a时,其绝对均方差和相对均方差分别为0.0287mm/min(小于0.05mm/min)和3.07%(小于5%);当P=2100a时,其绝对均方差和相对均方差分别为0.0402mm/min(小于0.05mm/min)和3.60%(小于5%),满足规范要求。当实际工程的设计重现期与本文推求的暴雨强度分公式重现期相同时,由于暴雨强度分公式的精度比总公式高,此时建议采用分公式。

李豫虎[8](2018)在《甘肃省礼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年以来,我国多个地区频繁出现极端降雨事件,给城市的运作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人民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意味着各地区必须以更加完善的准则和更加严谨的态度来推进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使其得到更大幅度的改观与提升。因此暴雨强度公式作为城市雨排防涝系统规划设计中的核心依据,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而礼县地区作为未编制暴雨强度公式的城市,则更加迫切需要暴雨强度公式来指导该地区雨排防涝系统的规划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是雨水设计流量确定和城市雨排系统设计、规划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着雨水排水工程的设计规划和城市的雨水排水安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多数城市多年以来都是重复使用旧的暴雨强度公式,这些公式多数是依据上世纪70年代的陈旧数据推导得来的,可使用性和准确性不高,更多的中小城市(镇)甚至从未编制可行的暴雨强度公式,以致于引用周边邻近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显而易见,这种做法是不合理并且不科学的。因此,暴雨强度公式的推陈致新在城市面临强降雨的困境中显得格外重要。新的暴雨强度公式是基于城市更加科学、充分的年降水资料,依据国家最新技术规范编制而成的,足以更加客观地呈现地区暴雨特征,同时更加科学、合理的保证城市雨排规划设计。本文以礼县气象局提供的19862015年29年的新降雨资料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年最大值法和非年最大值法的可行性及科学性,确定选取年最大值法作为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所需雨样的选取方法。频率调整则确定选取常用的三种理论分布线型(分别为皮尔逊Ⅲ型理论分布线型、耿贝尔型理论分布线型和指数型理论分布线型),同时选用适线法和最小二乘法对上述三种理论分布曲线求参,从而得到三组相应分布线型下的itP数据表及频率拟合总图。随后对三组不同分布线型下的itP数据优化求参,其中参数优化求解方法选定为:最小二乘法优化求参、麦夸尔特法优化求参以及高斯牛顿法优化求参。最终统计求得暴雨强度总、分公式编制所需的参数、绝对均方差、相对均方差,进而确定礼县暴雨强度公式。在礼县地区的雨强公式推求编制过程中,笔者通过分析论证得出以下结论:a、指数分布线型为适合礼县地区的最优分布线型;b、就同一频率调整分布曲线而言,麦夸尔特法为最优拟合求参方法,高斯牛顿法次之,最小二乘法最差;c、就不同分布曲线不同求参方法下求得的误差而言,指数分布曲线下的麦夸尔特法所求误差最小,可以确定为当频率调整选取指数分布线型,求参方法选取麦夸尔特法时,所得暴雨强度公式最科学合理;d、综合a、b、c的结论,选取指数分布曲线下的麦夸尔特法求得的暴雨强度公式作为最终的礼县地区暴雨强度公式。本文所求礼县暴雨强度总公式为:(?)以及(?)。当P=220a时,其绝对、相对均方差分别为0.0108和1.57%;当P=2100a时,其绝对、相对均方差分别为0.0148和1.68%。显然,所求绝对、相对均方差均远小于规范要求的0.05mm/min和5%,说明所求公式科学合理。经综合分析,建议就礼县地区而言,雨排系统设计时宜采用重现期P=220a的雨强公式,防洪工程设计时宜采用重现期P=2100a的雨强公式。由于本文推导的部分单一重现期下分公式的精确度要略高于总公式的精确度,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当设计重现期与分公式重现期一致时,建议采用精确度更高的雨强分公式。

和宁[9](2017)在《群智能算法在暴雨强度公式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暴雨强度公式是反映降雨规律、引导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及相关设施建设的重要基础,而近些年全球变暖,自然灾害越发频繁,气候变化无常,特别是内涝问题得不到改善。精确度高的暴雨强度公式不仅为城市排水设施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且对城市雨水利用设施、暴雨径流的控制设施的设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宝鸡市气象局31年自记降雨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气象局自记降雨资料整理确定最佳样本选取方法,后经过三种不同频率模型调整和三种不同优化算法得到精确度最高的暴雨强度公式,同时根据原始降雨资料和最新推求的暴雨强度公式确定符合宝鸡市的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这对于预测暴雨的发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了如下结论:1.年多个样法缺乏独立性,而年最大值法容易忽略大雨年次大降雨的情况,但是目前大部分气象、水文部门只有年最大值,并且都达到了20年以上的降雨资料,满足年最大值法选样推求的条件,年多个样法缺乏所需的数据资料,需要重新大量收集,统计工作量大,耗时费力。因此,该研究推荐使用年最大值法。2.经皮尔逊Ⅲ型频率模型、指数频率模型和耿贝尔频率模型分别对年最大值法选取的样本计算平均绝对均方差和平均相对均方差可以得到:皮尔逊Ⅲ型频率模型SQ1=0.086 mm/min、SQ2=7.742%;指数分布频率模型SQ1=0.095 mm/min、SQ2=8.447%;耿贝尔频率模型SQ1=0.047 mm/min、SQ2=5.327%。明显可以看出耿贝尔分布频率曲线拟合的平均绝对方差和平均相对方差均小于其余两种方法,拟合效果更好。因此,通过耿贝尔频率模型调整得到精确度最高的重现期-暴雨强度-降雨历时(i-P-t)数据表。3.基于MATLAB程序开发功能编制合适的应用程序并结合i-P-t数据表,进行数据导入、方法选择、参数设置等方法求出采用不同优化算法对同实例不同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的A、C、B、n值,进行误差分析结果显示:粒子群算法δ=0.035mm/min,γ=3.815%;遗传算法δ=0.048 mm/min,γ=5.187%;传统算法δ=0.079mm/min,γ=8.507%。同时也进行了短历时(210 a和220 a)误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推求的暴雨强度公式精确度都高于遗传算法和传统算法。最终确定推求的暴雨强度公式未知参数A=5.998、C=2.496、b=13.531和n=0.831,从而得出最终的暴雨强度公式。4.通过两种设计暴雨雨型对比分析确定选用Keifer&Chu法雨型推求宝鸡市暴雨雨型分布,而Pilgrim&Cordery法雨型作为运行管理的参考。通过分析可知宝鸡市短历时暴雨雨型为单峰(峰值在前半段),雨峰位置系数r=0.420,并且都呈现了峰前先缓后陡、峰后先陡后缓的趋势。

高沛[10](2017)在《周至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城市内涝问题频发,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功能和环境,甚至威胁着城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迫在眉睫。而暴雨强度公式又是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所以编制科学合理的暴雨强度公式显得尤为重要。周至县作为西安市的一个县城,尚未建立暴雨强度公式,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周至县暴雨规律的暴雨强度公式,来指导城市的排水防涝系统的设计。笔者依据周至县气象局提供的19962015年20年的逐分钟降雨资料,通过对选样方法进行分析对比,最终采用年最大值法进行选样。在进行频率调整时,分别采用皮尔逊-Ⅲ型分布、耿贝尔型分布和指数型分布三种理论分布曲线进行频率调整,并且采用适线法和最小二乘法进行理论分布曲线参数的求解。本文分别针对三种频率调整结果i-t-P数据表采用最小二乘法、麦夸尔特法和曲面搜索法进行暴雨强度公式的拟合。针对同一种频率调整曲线,麦夸尔特法误差最小,曲面搜索法次之,最小二乘法误差最大。最后针对不同理论分布曲线和不同求参方法下的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误差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可知采用指数型分布曲线进行频率调整,应用麦夸尔特法进行求参的暴雨强度公式误差最小,最为合理。因此选用此方法求出的暴雨强度公式作为最终的周至县暴雨强度公式。本文所推求的周至县暴雨强度总公式为:重现期P=2-20a时,绝对均方差和相对均方差分别为0.0161和1.72%。重现期P=2-100a时,绝对均方差和相对均方差分别为0.0213和1.68%。误差均满足规范所要求的绝对均方差小于0.05mm/min和相对均方差小于5%的要求。在周至县进行排水系统的设计时,建议采用重现期为P=2-20a的暴雨强度公式。在防洪工程设计时,建议使用重现期为P=2-100a的暴雨强度公式。本文也推导出了周至县单一重现期下的暴雨强度分公式,由于分公式的精度高于总公式的精度,因此当工程设计重现期与分公式的重现期相同时,优先选用分公式。

二、暴雨强度公式推求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暴雨强度公式推求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WMM的暴雨强度公式极值样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北京市降雨数据简介
2 极端降雨数据对公式推求样本分析的影响
3 极端降雨数据的处理方法
    3.1 数据处理方法与样本选取
    3.2 频率分析结果
    3.3 暴雨强度公式精度分析
    3.4 公式使用情况比较
4 结 论

(2)基于遥感的中国格网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相关规定
        1.2.2 国内外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研究对比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暴雨强度公式理论基础及选样方法
    2.1 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内容和方法
    2.2 暴雨资料统计相关概念
        2.2.1 降雨量
        2.2.2 降雨历时
        2.2.3 暴雨强度
        2.2.4 暴雨强度的频率
        2.2.5 重现期计算
    2.3 暴雨样本的选取
        2.3.1 选样方法
        2.3.2 方法的选择
3 遥感降水数据预处理
    3.1 CMORPH遥感降水数据
    3.2 CMORPH遥感降水数据预处理
    3.3 CMORPH降水数据的精度评估
        3.3.1 所有站点整体的精度比较
        3.3.2 单个站点精度比较
    3.4 各降雨历时年最大暴雨强度
4 城市暴雨频率分析
    4.1 理论频率分析方法
        4.1.1 皮尔逊3 型分布曲线(K.Pearson)
        4.1.2 耿贝尔分布曲线(Gumbel)
        4.1.3 指数分布函数(Weibull)
    4.2 三种分布曲线统计参数的推求
        4.2.1 皮尔逊Ⅲ型频率分布曲线参数求解
        4.2.2 耿贝尔频率分布曲线参数求解
        4.2.3 指数分布频率曲线参数求解
    4.3 暴雨频率分析结果对比分析
5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推求
    5.1 暴雨强度公式型式
    5.2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优化方法基本原理
        5.2.1 麦夸尔特法的基本原理
        5.2.2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5.2.3 拟牛顿法的基本原理
    5.3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推求
        5.3.1 麦夸尔特法参数拟合
        5.3.2 遗传算法参数拟合
        5.3.3 拟牛顿法参数拟合
    5.4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6 中国大陆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6.1 中国大陆自然概况
    6.2 暴雨强度公式拟合精度
    6.3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空间分布
    6.4 省会城市-新公式与现行公式比较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基本资料
    研究生期间参与得项目与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基于不同选样方法的短历时暴雨公式研究 ——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暴雨资料选样
        1.2.2 频率分布分析
        1.2.3 暴雨公式研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资料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2 资料来源
    2.3 暴雨资料选样
        2.3.1 选样方法
        2.3.2 资料样本选取
    2.4 经验频率及重现期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频率分布分析
        3.1.1 参数估计方法
        3.1.2 常用频率分布线型
        3.1.3 拟合优度评价方法
    3.2 暴雨公式推求
        3.2.1 暴雨公式型式
        3.2.2 参数求解方法
        3.2.3 误差计算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频率分布线型优选
    4.1 线型选配的对比方案
    4.2 年最大值法选样下的最优分布
        4.2.1 各站点暴雨序列最优分布
        4.2.2 各统计时段暴雨序列最优分布
    4.3 年多个样法选样下的最优分布
        4.3.1 各站点暴雨序列最优分布
        4.3.2 各统计时段暴雨序列最优分布
    4.4 年超大值法选样下的最优分布
        4.4.1 各站点暴雨序列最优分布
        4.4.2 各统计时段暴雨序列最优分布
    4.5 频率分布的优选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暴雨公式推求
    5.1 暴雨公式参数求解
        5.1.1 基于实测雨强的暴雨公式
        5.1.2 基于频率分布计算雨强的暴雨公式
    5.2 暴雨公式精度分析
        5.2.1 年最大值法下公式对比分析
        5.2.2 年多个样法下公式对比分析
        5.2.3 年超大值法下公式对比分析
        5.2.4 不同选样方法暴雨公式对比分析
    5.3 暴雨公式的最终确定
    5.4 新编公式与现行公式对比分析
        5.4.1 宝鸡站暴雨公式对比分析
        5.4.2 铜川站暴雨公式对比分析
        5.4.3 彬县站暴雨公式对比分析
        5.4.4 暴雨公式合理性分析
    5.5 参数地区分布规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正定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及部分城区降雨排水现状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推求暴雨强度公式研究现状及要求
    1.2.2 雨洪模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理论基础
2.1 雨量分析的因素
    2.1.1 基本概念
    2.1.2 暴雨等级
2.2 选样介绍
    2.2.1 初始资料
    2.2.2 选取方法概述
    2.2.3 样本采集
2.3 统计基本理论
    2.3.1 数理统计
    2.3.2 降雨强度的频率
    2.3.3 重现期
2.4 频率分布曲线
    2.4.1 皮尔逊-Ⅲ型模型
    2.4.2 Gumbell模型
    2.4.3 指数型模型
2.5 公式选型及参数优化
    2.5.1 公式型
    2.5.2 参数求解
    2.5.3 精度检查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3.1 正定县概况
3.2 资料收集
    3.2.1 气象站情况
    3.2.2 数据收集
3.3 频率整合
    3.3.1 “i-t-p”分析
    3.3.2 拟合图
3.4 推求公式
    3.4.1 选型
    3.4.2 求解参数
    3.4.3 误差分析
3.5 公式确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WMM模型理论基础与构建
4.1 资料收集及分析
    4.1.1 城市内涝问题
    4.1.2 收集资料
4.2 SWMM模型
    4.2.1 模型组成部分
    4.2.2 模拟过程
    4.2.3 研究区域模型概化及参数确定
4.3 模型精度确定
    4.3.1 不确定性分析
    4.3.2 灵敏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管网系统模拟结果分析
5.1 雨型的确定
5.2 排水情况分析
5.3 系统优化措施
    5.3.1 路面优化措施
    5.3.2 雨水管网优化措施
    5.3.3 环保策略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基于规划求解的暴雨强度公式推求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降雨数据资料
3 暴雨强度公式拟合与分析
    3.1 异常值的剔除
    3.2 Cv、Cs值对拟合曲线的影响规律
    3.3 基于规划求解的分布曲线拟合及适线
    3.4 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3.4.1 最小二乘法推求结果
        3.4.2 高斯牛顿法推求结果
4 结论

(6)博爱县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雨强公式编制内容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暴雨资料的统计基本理论及选样方法
    2.1 暴雨等级
    2.2 数理统计基本理论
        2.2.1 概率与频率
        2.2.2 累计频率
        2.2.3 统计法对暴雨数据的要求
    2.3 暴雨相关理论基础与方法
        2.3.1 降雨量
        2.3.2 降雨历时
        2.3.3 暴雨强度
        2.3.4 降雨强度频率
        2.3.5 重现期
    2.4 选样方法
        2.4.1 选样方法概述
        2.4.2 方法选择
        2.4.3 样本采集
第三章 理论频率曲线拟合调整
    3.1 皮尔逊-Ⅲ分布模型
        3.1.1 模型概述
        3.1.2 模型参数估计
    3.2 指数分布模型
        3.2.1 模型概述
        3.2.2 模型参数估计
    3.3 耿贝尔分布模型
        3.3.1 模型概述
        3.3.2 模型参数估计
第四章 公式选型及参数求解
    4.1 总公式与分公式
    4.2 公式选型
    4.3 参数求解方法
        4.3.1 最小二乘法
        4.3.2 麦夸尔特法与高斯牛顿法
    4.4 公式精度检验
第五章 博爱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5.1 博爱县概况
    5.2 样本建立
        5.2.1 降雨资料收集
        5.2.2 暴雨样本建立
    5.3 频率调整
        5.3.1 频率调整i~t~P数据分析
        5.3.2 频率整合误差分析
    5.4 公式推求研究
        5.4.1 公式型式确定
        5.4.2 参数求解
        5.4.3 误差分析
    5.5 最终公式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专利
致谢

(7)陕西省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暴雨强度公式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
        1.2.1 国内外暴雨强度公式研究现状
        1.2.2 国内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要点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暴雨强度公式理论基础及样本选择
    2.1 降雨相关理论
        2.1.1 降雨基本概念
        2.1.2 暴雨强度及相关概念
    2.2 暴雨样本的选取
        2.2.1 选样方法
        2.2.2 选样方法选定
        2.2.3 基础资料验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暴雨资料的频率分布曲线
    3.1 理论频率分布曲线
        3.1.1 耿贝尔(E.J.Gumbell)理论分布线型
        3.1.2 指数理论分布线型
        3.1.3 皮尔逊Ⅲ型理论分布线型
    3.2 理论分布曲线的参数
        3.2.1 耿贝尔(E.J.Gumbell)理论分布线型参数计算
        3.2.2 指数型理论分布线型参数计算
        3.2.3 皮尔逊(K.Pearson)Ⅲ型理论分布线型参数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型的选择及优化求参
    4.1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型的选择
        4.1.1 暴雨强度公式基本概念
        4.1.2 暴雨强度公式选型步骤
    4.2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的优化求解
        4.2.1 高斯-牛顿法
        4.2.2 麦夸尔特法(Levenberg-Marquardt)
        4.2.3 最小二乘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与选定
    5.1 淳化县及气象站概况
        5.1.1 淳化县概况
        5.1.2 气象站概况
    5.2 淳化县降雨资料收集梳理
        5.2.1 降雨资料收集
        5.2.2 暴雨资料样本梳理
    5.3 淳化县频率调整结果及分析
        5.3.1 频率调整结果表
        5.3.2 分布曲线的拟合总图及不同降雨历时的误差对比图
        5.3.3 结果分析
    5.4 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5.4.1 暴雨强度计算公式选型
        5.4.2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求解
        5.4.3 参数求解结果分析
    5.5 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的确定与分析
        5.5.1 暴雨强度公式确定
        5.5.2 暴雨强度公式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8)甘肃省礼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暴雨强度公式的研究与发展
        1.2.1 国内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概要
        1.2.2 国内外暴雨强度公式研究现状
    1.3 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暴雨强度公式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2.1 相关概念的论述
        2.1.1 暴雨和降雨量概述
        2.1.2 暴雨强度及雨强频率概述
        2.1.3 降雨历时和重现期概述
    2.2 暴雨样本的选取
        2.2.1 选样方法的概述及选定
        2.2.2 降雨样本资料的验证
第三章 暴雨资料的频率整合
    3.1 课题选取的理论分布线型
        3.1.1 皮尔逊(K.Pearson)Ⅲ型理论分布线型
        3.1.2 耿贝尔(E.J.Gumbel)理论分布线型
        3.1.3 指数理论分布线型
    3.2 理论分布曲线参数的求解
        3.2.1 皮尔逊(K.Pearson)Ⅲ型理论分布线型求参
        3.2.2 耿贝尔(E.J.Gumbel)理论分布线型求参
        3.2.3 指数型理论分布线型求参
第四章 暴雨强度公式的选型及优化求参
    4.1 暴雨强度公式的选型
        4.1.1 暴雨强度总、分公式概述
        4.1.2 选型方法步骤
    4.2 暴雨强度公式的参数优化求解
        4.2.1 最小二乘法
        4.2.2 高斯-牛顿法
        4.2.3 麦夸尔特法(Levenberg-Marquardt)
第五章 礼县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与选定
    5.1 礼县区域及气象站概况
        5.1.1 礼县区域概况
        5.1.2 礼县气象站基本概况
    5.2 降雨资料收集及整理
        5.2.1 礼县降雨资料收集
        5.2.2 礼县暴雨资料样本建立
    5.3 礼县暴雨强度频率调整及结果分析
        5.3.1 暴雨强度频率调整结果
        5.3.2 频率整合结果分析
    5.4 礼县暴雨强度公式推导
        5.4.1 礼县暴雨强度计算公式选型
        5.4.2 礼县暴雨强度公式求参
        5.4.3 礼县暴雨强度公式求解结果分析
    5.5 礼县暴雨强度公式的确定与分析
        5.5.1 礼县暴雨强度公式确定
        5.5.2 礼县暴雨强度公式分析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专利
致谢

(9)群智能算法在暴雨强度公式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的必要性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降雨资料选样与经验频率计算
    2.1 降雨资料的收集整理
        2.1.1 宝鸡市暴雨类型及特征
        2.1.2 资料来源与收集
    2.2 降雨资料的选样
        2.2.1 非年最大值法
        2.2.2 年最大值法
        2.2.3 两种方法对比分析
    2.3 重现期及经验频率的计算
    2.4 暴雨资料样本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设计暴雨资料频率调整
    3.1 常用的频率分布模型
        3.1.1 P-Ⅲ型分布模型
        3.1.2 指数分布模型
        3.1.3 耿贝尔分布模型
    3.2 不同模型适配的误差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优化
    4.1 暴雨强度公式类型的选择
    4.2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的确定
        4.2.1 常用参数优化方法
        4.2.2 传统优化算法
        4.2.3 遗传算法
        4.2.4 粒子群算法
    4.3 结果分析及公式的确定
        4.3.1 不同方法误差分析
        4.3.2 暴雨强度公式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暴雨雨型分析计算
    5.1 雨型分类及推求方法
    5.2 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分析计算
        5.2.1 Keifer&Chu法
        5.2.2 Pilgrim&Cordery法
        5.2.3 对比分析及方法确定
    5.3 KEIFER&CHU法雨型估算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10)周至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暴雨强度公式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暴雨强度公式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2 国内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内容及方法
    1.3 暴雨强度公式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暴雨强度公式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暴雨强度公式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的理论基础
    2.1 降雨的概念及分类
        2.1.1 降雨的相关概念
        2.1.2 暴雨定义及其分类
    2.2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的选样依据
        2.2.1 降雨原始资料
        2.2.2 降雨资料的检验
        2.2.3 降雨资料的选样方法
    2.3 统计参数
        2.3.1 均值
        2.3.2 均方差和变差系数
        2.3.3 偏差系数
第三章 暴雨资料的频率计算和分布曲线
    3.1 频率和重现期计算
        3.1.1 频率
        3.1.2 重现期
        3.1.3 频率计算方法
    3.2 理论频率分布曲线
        3.2.1 皮尔逊(K.Pearson)Ⅲ型分布曲线
        3.2.2 耿贝尔(E.J.Gumbel)分布曲线
        3.2.3 指数分布曲线
    3.3 参数估计方法
        3.3.1 皮尔逊Ⅲ型分布参数估计方法
        3.3.2 耿贝尔型分布参数估计方法
        3.3.3 指数型分布参数估计方法
第四章 暴雨强度公式型式选取及参数优化
    4.1 暴雨强度公式的型式选取
    4.2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优化
        4.2.1 最小二乘法
        4.2.2 麦夸尔特法
        4.2.3 曲面搜索法
第五章 周至县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
    5.1 周至县概况
    5.2 周至县暴雨基础资料
        5.2.1 周至县气象站基本概况
        5.2.2 暴雨强度样本数据
    5.3 周至暴雨强度频率调整及结果分析
        5.3.1 理论频率与经验频率对比分析
        5.3.2 理论频率曲线参数求解结果
        5.3.3 频率调整及结果分析
    5.4 周至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5.4.1 周至县暴雨强度公式型式确定
        5.4.2 周至县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求解及误差分析
        5.4.3 周至县暴雨强度公式结果分析
    5.5 周至县暴雨强度公式的确定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暴雨强度公式推求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WMM的暴雨强度公式极值样本分析[J]. 翁窈瑶,唐颖,左丹,宋利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1(11)
  • [2]基于遥感的中国格网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及研究[D]. 杨瑶. 郑州大学, 2020(02)
  • [3]基于不同选样方法的短历时暴雨公式研究 ——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D]. 王鹏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4]正定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及部分城区降雨排水现状模拟研究[D]. 李沛东. 长安大学, 2020(06)
  • [5]基于规划求解的暴雨强度公式推求方法研究[J]. 李莉,冷艺,黄俊,张赛,王子奇,邹浩东,洪毅怡晖,符荣松.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03)
  • [6]博爱县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研究[D]. 吴世超. 长安大学, 2019(01)
  • [7]陕西省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D]. 马智群. 长安大学, 2019(01)
  • [8]甘肃省礼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D]. 李豫虎. 长安大学, 2018(01)
  • [9]群智能算法在暴雨强度公式中的研究与应用[D]. 和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7)
  • [10]周至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D]. 高沛. 长安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