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想学什么?——从业建筑师问卷调查分析

建筑师想学什么?——从业建筑师问卷调查分析

一、建筑师想学什么?——从业建筑师问卷调查解析(论文文献综述)

崔轶[1](2016)在《因材施教,因材施评 ——基于理性思维的建筑设计教学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深受鲍扎体系影响的中国传统建筑教育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挑战,针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由培养单纯的建筑设计人才转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需要对如何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想、制定培养计划、选定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力求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通过建立“可操作”与“可控制”的设计教学体系,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阶段、分标准的多元化课程评价。论文对二十世纪至今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和发展演变历程,以及建筑设计教学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不同教学思想之间的异同,归纳出当前国内外各种建筑设计教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借助案例研究从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不同教学思想影响下的教学实践中可借鉴的方法以及相对应的教学评价模式特征;通过问卷调查和在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实验性实践,从宏观的教学培养目标到微观的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出量化结果,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索符合国内普通院校实际情况的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教学的方法,提出适应其自身发展特性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及评价体系策略。研究围绕建筑学的本体问题这一核心,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建筑设计教学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框架,提出在教案设计时将“渐进式”与“脉冲式”两种教学过程有机结合,通过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筑设计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设计研究能力。同时,基于认知理论与学习模式理论,结合建筑学专业特色引入并加以改进了科尔布的学习模式类型测试,对传统的设计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方式、标准及评价时段进行了重新定位,建立了多元化的纵向设计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习模式类型学生各自的学习特点、设计思维、语言表达、沟通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更为清晰、准确、有效的评价,最终达到因材施教、因材施评的教学目标。

李娜[2](2013)在《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建筑设计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通过分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建筑学专业的影响,以及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现状,提出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建筑设计教学组织方案。包括在教学组织中建立多层级的学生学习组,教学内容注重建筑知识和专业实践的结合,教学方法上运用研究性教学与项目教学法。

李峰,王晓健,温宇[3](2009)在《建筑教育与注册建筑师制度的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注册建筑师的培养可分为两个阶段:大学教育与职业再培训,不同的教育(培训)思路成效各异,作为强调实践技能的专业,建筑教育的成效有着直观、明确的评判标准,如何通过调整教育体系、适应新的培养方向,以全方位、开放式教育取代传统单一的方案设计技能训练,成为建筑师与建筑教育适应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王健[4](2004)在《执业注册建筑师培养与建筑学专业教育》文中指出在我国,建筑设计单位是依靠以执业注册建筑师为龙头的包括结构、给排水、电气、弱电各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来完成其职能。执业注册建筑师的所承担的在建设活动中的各环节工作的实践表明:执业注册建筑师的培养不仅仅是建筑院校可以完成的任务,很多的环节要依托于建筑设计单位的继续教育。本文主要研究执业注册建筑师培养与建筑学专业教育(包括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两方面)的关系问题。

陈晓扬,薛求理[5](2001)在《建筑师想学什么?——从业建筑师问卷调查解析》文中研究说明建筑师的训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大学教育和再培训.在不同的阶段,所学习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学课程注重基本功 的训练,而再培训阶段则不仅强调经验的积累,还重视基本修养的提高.本文依据一项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了建筑师们 对于建筑教育的看法和评价

二、建筑师想学什么?——从业建筑师问卷调查解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师想学什么?——从业建筑师问卷调查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因材施教,因材施评 ——基于理性思维的建筑设计教学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范围
        2.1 研究时段
        2.2 研究对象
    3 课题研究的现状
        3.1 对于国外建筑教育的既有研究
        3.2 对于中国建筑教育的既有研究
        3.3 既往研究特点总结
    4 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
        4.1 研究方法
        4.2 论文研究框架
    5 创新点
        创新点 1
        创新点 2
        创新点 3
第一章 中国建筑教育思想与设计教学评价的发展历程
    1.1 中国“学院式”建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1.1“鲍扎”体系对中国建筑教育的影响
        1.1.2 中国“学院式”建筑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1.2 中国现代建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2.1“包豪斯”体系对中国建筑教育的启示
        1.2.2 美、日建筑教育体系对中国建筑教育的影响
        1.2.3 中国“现代主义”建筑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1.3 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建筑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发展
        1.3.1“建构”教学思想
        1.3.2“研究型”教学思想
        1.3.3“人文主义”教学思想
        1.3.4 强调建筑技术的教学思想
        1.3.5 运用数字技术的教学思想
        1.3.6 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思想
    1.4 近现代中国建筑教学思想影响下的设计教学评价
        1.4.1 学院式教学思想对设计教学评价的影响
        1.4.2 现代建筑思想初期与探索时期的设计教学评价
        1.4.3 现代建筑思想飞速发展时期设计教学评价的改革
    1.5 知识经济时代建筑设计教学评价的发展动态
        1.5.1“建构”教学思想对设计教学评价的影响
        1.5.2 研究型教学思想对设计教学评价的影响
        1.5.3 基于认知模式的设计教学评价
        1.5.4 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教学评价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建筑院校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2.1 重点建筑院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以选取的代表性院校为样本
        2.1.1 清华大学专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2.1.2 同济大学专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2.1.3 东南大学专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2.1.4 天津大学专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2.2 普通建筑院校办学目标与定位的分析比较——以选取的代表性院校为研究样本
        2.2.1 十所院校的办学历史与现状
        2.2.2 十所院校的师资对比
        2.2.3 十所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分析
    2.3 普通院校建筑学人才培养的特点
        2.3.1 普通建筑院校与重点建筑院校之间的差异
        2.3.2 传统培养模式的得与失
        2.3.3 普通建筑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2.4 建筑设计课程设置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北方工业大学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为例
        2.4.1 建筑学的培养目标
        2.4.2 各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定位
        2.4.3 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中的现存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理性思维的建筑设计教学研究——以二年级为例
    3.1 建筑设计课程设置构想
        3.1.1 确立教学思想
        3.1.2 调整课程内容
        3.1.3 改革教案设计
        3.1.4 调整教学方法与方式
        3.1.5 改进教学评价
    3.2 课前准备阶段:教学内容与过程的组织
        3.2.1 教案设计
        3.2.2 基础阅读
        3.2.3 学生学习模式测试
        3.2.4 课程介绍
    3.3 课程中期各教学环节的组织
        3.3.1 设计过程中各阶段的专题讨论及评价
        3.3.2 设计过程中各阶段的调研环节及评价
        3.3.3 初步设计阶段及评价
        3.3.4 完善与深化设计阶段及评价
        3.3.5 实际建造阶段及评价
    3.4 课程后期的教学安排
        3.4.1 实物成果的提交及评价
        3.4.2 非实物形式的评价
        3.4.3 课程总结及反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设计及相关专业理论课程中的专题训练
    4.1“练习”的起源与发展
        4.1.1 以海杜克的“九宫格”为代表的经典练习
        4.1.2“建筑分析练习”与“苏黎世模式”
        4.1.3“练习”在中国高校的发展
    4.2“练习”在NCUT的继承与创新
        4.2.1“练习”设置的意义
        4.2.2 建筑设计课程中的专题训练
        4.2.3 专业理论课程中的专题训练
        4.2.4 技术课程中的专题训练
    4.3“练习”的评价方法
        4.3.1 设计课程中专题训练的评价
        4.3.2 专业理论课程中专题训练的评价
        4.3.3 技术课程中专题训练的评价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实验的成效与成果举例
    5.1 课前准备阶段的教学实验成效
        5.1.1 教案设计的改革效果
        5.1.2 学生学习模式测试及相关研究的优势
        5.1.3 基础阅读环节设置的必要性
    5.2 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的实验成效
        5.2.1 专题讨论与调研环节的成效
        5.2.2 教学实验前后方案设计成果的对比
        5.2.3 专题训练的教学成效
    5.3 教学评价机制改革的成效
        5.3.1 设计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方向
        5.3.2 建立多元化的设计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的意义
        5.3.3 设计教学评价效果的反馈
    5.4 设计教学过程成果举例
        5.4.1“空间·街道”设计教学过程成果
        5.4.2“空间·环境”设计教学过程成果
        5.4.3“空间·城市”设计教学过程成果
        5.4.4“空间·场地”设计教学过程成果
    5.5 设计教学成果图纸举例
        5.5.1“空间·街道”设计成果图纸
        5.5.2“空间·环境”设计成果图纸
        5.5.3“空间·城市”设计成果图纸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三、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附录1:2003 与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对比
    附录2:四所重点建筑院校建筑学院历史沿革
    附录3:十所普通建筑院校的师资与专业培养目标对比
    附录4:用人单位调查问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
    附录5:建筑学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
    附录6:北方工业大学(NCUT)建筑学专业应届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7:NCUT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实验效果问卷调查(教师版)
    附录8:NCUT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实验效果问卷调查(学生版)
    附录9:NCUT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设置
致谢

(3)建筑教育与注册建筑师制度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存在问题
    1. 建筑师注册资格考试制度与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体系缺
    2. 建筑师注册资格考试制度淡化了建筑教育界与建筑工程界的联系。
    3. 建筑师注册资格考试制度对在校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有部分误导作用。
三、调整课程体系,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1. 加强前期能力培养, 完善课程设计。
    2. 教育过程的优化。
四、重视继续教育
五、结语

(4)执业注册建筑师培养与建筑学专业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关键词
1 绪论:注册建筑师
    1.1 缘起
    1.2 基本概念释义
    1.3 目前此课题研究的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
2 执业注册建筑师的工作职责与培养
    2.1 执业注册建筑师的基本工作与能力要求
        2.1.1 建筑师的基本建筑实践活动
        2.1.2 建筑师的基本业务能力要求
    2.2 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对专业教育的要求
        2.2.1 全国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分析
        2.2.2 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情况分析(1995-2001年)
        2.2.3 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情况分析(2003年)
    2.3 执业建筑师的业务能力培养环节: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和设计单位的继续教育
3 建筑学专业教育
    3.1 建筑学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3.2 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已涉及的内容
        3.2.1 建筑设计基本技能训练
        3.2.2 建筑设计能力训练
        3.2.3 建筑设计中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2.4 调研的目的与方法
        3.2.5 建筑技术科学对建筑设计能力提高的作用
        3.2.6 分析: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建筑系本科生阶段的教学大纲
        3.2.7 分析:英国剑桥大学、香港大学建筑系本科生阶段的教学大纲、课程安排
        3.2.8 德国柏林工大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
        3.2.9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大纲
    3.3 留待建筑设计单位的继续教育来深入、完成的内容
        3.3.1 场地设计与设计前期
        3.3.2 有关政策、规范与法规类问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
        3.3.3 建筑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协调与发展
        3.3.4 建筑方案设计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3.3.5 建筑专业统一技术措施的编纂与培训
        3.3.6 建筑施工图的训练、施工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4 结论:一个建筑师的成长历程
    4.1 首先,建筑院校的专业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应该明确--职业建筑师
    4.2 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完成
    4.3 建筑设计单位的实践训练中应该提供循序渐进的培训与职业实践训练
        4.3.1 青年建筑师们的进步步伐在放慢!
        4.3.2 从较小的项目入手,逐步锻炼青年建筑师们的能力
        4.3.3 大型项目的运作对建筑师的设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的作用
    4.4 一个培训计划
        4.4.1 对建筑学的专业教学大纲的补充
        4.4.2 设计单位的培训计划(青年建筑师的第1个3年)
感谢
附录
    1 参考文献
    2 调查表格

四、建筑师想学什么?——从业建筑师问卷调查解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因材施教,因材施评 ——基于理性思维的建筑设计教学与评价[D]. 崔轶. 天津大学, 2016(07)
  • [2]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 李娜.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3(07)
  • [3]建筑教育与注册建筑师制度的适应性研究[J]. 李峰,王晓健,温宇. 教育与职业, 2009(08)
  • [4]执业注册建筑师培养与建筑学专业教育[D]. 王健. 浙江大学, 2004(03)
  • [5]建筑师想学什么?——从业建筑师问卷调查解析[J]. 陈晓扬,薛求理. 时代建筑, 2001(S1)

标签:;  ;  ;  ;  ;  

建筑师想学什么?——从业建筑师问卷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