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技术分析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技术分析

一、析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蒋回生[1](2021)在《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伴随而来的计算机病毒问题,成为人们最担心的问题。计算机病毒严重威胁人们的计算机系统,例如系统信息泄漏、程序卡顿等。这些病毒不仅会造成网络堵塞,计算机系统瘫痪,还会导致计算机系统被他人控制。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的相关内容与特点,研究了具体的防范应对措施。

曲芸颍,宋巍,付士辉[2](2021)在《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分析》文中提出为加强计算机安全,有效防范计算机病毒入侵,分析了导致计算机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即软件漏洞、自然因素和计算机病毒。提出了提升计算机安全的技术手段,如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物理隔离网闸技术、防病毒技术。给出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应提升病毒防范意识,定期开展数据备份,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检查,升级防毒软件。

邹秉辰[3](2020)在《SIRA型计算机病毒模型的修正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涉及网络和数据的服务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风险和问题不断暴露出来。计算机病毒自我复制和传播能力强、破坏力大,从而引起人们的忌惮,被公认为网络安全的头号敌人。鉴于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在传播机制上的相似性,人们常常借助传染病动力学建模思想来研究它,以探索其传播行为,从而在宏观上加深对它的认识。人们早期提出的数学模型主要有SIS模型,SIR模型,SEIR模型,SIRA模型等。后来的研究者对上述模型进一步精细化,例如考虑到用户意识、病毒分层免疫和时滞等对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影响,从而对其加以修正。本文研究用户意识和分级免疫机制对SIRA模型的影响,对所得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首先,考虑到计算机用户自身对病毒主观上有防御意识,其效果可以类比于传染病防治中的疫苗接种。基于这方面的认识,我们在SIRA模型中引进线性用户意识强度函数,获得带有用户意识的SIRA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带有用户意识的SIRA模型解的非负性,以及无毒平衡点和有毒平衡点的稳定性,并对理论结果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用户意识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相应得到提高。其次,考虑到在杀毒软件等防御措施下,未感染病毒计算机和已感染病毒计算机都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免疫力,但往往后者比前者获得免疫性强。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SIRA模型中引进分层免疫效应,获得带有分级免疫率的SIRA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带有分级免疫率的SIRA模型解的非负性,以及无毒平衡点和有毒平衡点的稳定性,并对理论结果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分层免疫效应下会更加稳定。

张弛[4](2020)在《探究计算机病毒及其有效防范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也衍生了各式各样的计算机病毒,直接威胁着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保障计算机不受病毒破坏,需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多元化科学有效的病毒防范措施。文章通过详细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与成因,以及特性、传播途径,提出了一些科学可行的病毒防范措施,以期能够为计算机的正常安全使用提供有力帮助。

应杰[5](2019)在《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其应对策略》文中提出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蔓延,使计算机系统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与之同时,计算机防范手段也需不断完善。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性质入手,简要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分析它的产生,特点及其危害。

李杏[6](2019)在《网络中的计算机病毒建模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在传播资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温床。计算机病毒自我复制和传播的能力非常强大,给人们的信息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是互联网的头号天敌。由于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在传播机制上有很多相似性,很多专家、学者借助传染病动力学建模思想来研究它,以期探索其内在的机理。本文在带预警机制计算机病毒模型(SEIR-KS)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用户意识和双线性传播机制对它的影响。首先,考虑到用户对病毒攻击的自我防范意识,在带有预警机制的SEIR模型中引入用户意识强度函数,得到带预警机制和用户意识的SEIR模型(U-SEIR-KS)。我们研究了U-SEIR-KS解的非负性,继而研究了它的平衡点的稳定性。从理论上证明了U-SEIR-KS存在稳定的无毒平衡点(7)pb?,0,0,0(8)和有毒平衡点(7)0.2752,0.0648,0.0377,0.5805(8)。其次,考虑到病毒在SEIR-KS中传播的可能对象除了E之外还有I,因此更为合理的传播机制应该允许病毒分别以不同的传染率分别向E和I传播。基于这种观点我们获得了带预警机制和双线性传染率的SEIR模型(BL-SEIR-KS)。我们研究了BL-SEIR-KS解的非负性,继而研究了它的平衡点的稳定性。从理论上证明了BL-SEIR-KS存在稳定的无毒平衡点(7)0.2667,0,0,0(8)和有毒平衡点(0.4518,0.01963,0.01963,0.1516)。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上述两个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包括平衡点稳定性仿真,以及SEIR,SEIR-KS与两个新模型的对比仿真,验证了新模型的有效性。

吉旭[7](2019)在《浅谈计算机病毒与防范措施》文中提出近几年,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技术也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但随着计算机使用率的提高,计算机病毒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更为常见。本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并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提出了建议。仅供参考。

梁嘉懿[8](2018)在《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应用于各大领域,和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由此带来的计算机病毒问题,让网络环境的信息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给网络用户的正常工作造成不便和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首先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展开,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进行分析,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的安全运行。

王涛[9](2018)在《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数据和网络信息急剧增多,计算机病毒也出现,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对重要数据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计算机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了解一些常见病毒及其防范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简单阐述了计算机病毒的类型、特点、危害性以及防范技术。

李龙起[10](2018)在《自适应防御策略对病毒传播规律影响的建模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计算机病毒能够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并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提到它所带来的危害,人们甚至都会心生恐惧。如今,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在一直不停地进行着更新与升级,它的种类更丰富、传染机制更复杂、隐蔽性和欺骗性更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智能化,而且扩散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无疑对当今世界趋于数字化的发展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其造成的危害是一项非常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课题。计算机病毒传播动力学作为病毒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从理论层面来研究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规律,它不再过多地关注病毒本身的技术细节,而是考虑影响其传播的因素,希望从更多元的角度上建立可以描述计算机病毒行为的系统和模型,为控制病毒的传播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实践上的指导。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控制病毒传播的自适应防御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病毒传播模型,此外,还对其进行了最优控制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主要如下:1.在以往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中,它们没有考虑到计算机安全防御能力的差异性对病毒传播带来的影响。基于这方面的发现,我们对计算机的安全等级进行了划分,同时在综合了系统的健壮性和经济性后,提出了一个系统分段函数和病毒阈值。在以上这些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防御策略的病毒传播模型,然后计算出了系统的平衡点,并根据相关的数学定理从理论上验证了平衡点的稳定性。此外,还通过仿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自适应防御策略的有效性。2.基于本文中提出的新的病毒传播模型,对其进行了最优控制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带有最优控制的病毒传播模型,通过引入一个控制变量让所提出的新模型更加贴合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最优控制理论的相关定理证明了在本系统中存在着最优控制解,并计算出了最优控制解具体的数值表达式。此外,还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对系统进行最优控制的必要性。

二、析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析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计算机系统病毒的相关内容
    1.1 计算机病毒的内容
    1.2 计算机病毒的特殊性
        1.2.1 潜伏性
        1.2.2 破坏性
        1.2.3 传染性
        1.2.4 隐蔽性
    1.3 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方式
        1.3.1 后门攻击
        1.3.2 无线电
2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2.1 建立起完善的计算机病毒报警中心
    2.2 加强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管理力度
    2.3 建立起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安全机制
    2.4 其他关于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具体措施
3 结语

(2)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致计算机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1.1 软件漏洞
    1.2 自然因素
    1.3 计算机病毒
2 提升计算机安全的技术手段
    2.1 加密技术
    2.2 防火墙技术
    2.3 物理隔离网闸技术
    2.4 防病毒技术
3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3.1 提升病毒防范意识
    3.2 定期开展数据备份
    3.3 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检查
    3.4 升级防毒软件
4 结语

(3)SIRA型计算机病毒模型的修正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5.1 相关模型
        1.5.2 本文模型
        1.5.3 本文工作
第二章 预备知识
    2.1 动力系统
    2.2 稳定性理论
第三章 带有用户意识的SIRA计算机病毒模型
    3.1 带有用户意识的SIRA模型
        3.1.1 模型介绍
        3.1.2 条件假设
        3.1.3 模型建立
    3.2 解的非负性
    3.3 稳定性分析
    3.4 数值仿真
        3.4.1 稳定性仿真
        3.4.2 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带有分级免疫率的SIRA计算机病毒模型
    4.1 带有分级免疫率的SIRA模型
        4.1.1 模型介绍
        4.1.2 条件假设
        4.1.3 模型建立
    4.2 解的非负性
    4.3 稳定性分析
    4.4 数值仿真
        4.4.1 稳定性仿真
        4.4.2 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语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探究计算机病毒及其有效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病毒类型与成因
2 计算机病毒有效防范的现实意义
3 计算机病毒特性分析
    3.1 破坏性
    3.2 寄生性
    3.3 潜伏性
    3.4 传染性
    3.5 可触发性
4 计算机病毒传染途径分析
5 计算机病毒有效防范措施分析
    5.1 杀毒软件与防火墙科学安装及使用
    5.2 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的有效应用
    5.3 网络安全技术的合理有效应用
    5.4 分类并尽量复杂化设置密码
6 结语

(5)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其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三、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一)寄生性
    (二)传染性
四、常见的杀毒软件介绍
五、常见病毒介绍与应对
    (一)网游木马病毒
    (二)网银木马病毒
    (三)即时通讯木马病毒
    (四)网页木马病毒
六、结语

(6)网络中的计算机病毒建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的比较
        1.3.2 生物病毒动力学模型
        1.3.3 计算机病毒动力学模型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5.1 相关模型回顾
        1.5.2 本文研究的模型
        1.5.3 本文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预备知识
    2.1 微分动力系统
    2.2 稳定性分析
第三章 带预警机制和用户意识的SEIR模型
    3.1 U-SEIR-KS模型
        3.1.1 模型介绍
        3.1.2 条件假设
        3.1.3 模型建立
    3.2 解的非负性
    3.3 稳定性分析
    3.4 数值仿真
        3.4.1 稳定性仿真
        3.4.2 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带预警机制和双线性传染率的SEIR模型
    4.1 BL-SEIR-KS模型
        4.1.1 模型介绍
        4.1.2 条件假设
        4.1.3 模型建立
    4.2 解的非负性
    4.3 稳定性分析
    4.4 数值仿真
        4.4.1 稳定性仿真
        4.4.2 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浅谈计算机病毒与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病毒定义
2.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2.1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
        2.1.1 传播方式多
        2.1.2 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2.2 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与隐蔽性
        2.2.1 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
        2.2.2 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
    2.3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
        2.3.1 良性计算机病毒
        2.3.2 恶性计算机病毒
3.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3.1 树立安全意识
    3.2 及时安装杀毒软件
        3.2.1 关于防火墙
        3.2.2 关于杀毒软件
    3.3 及时对重要文档备份
    3.4 及时更新软件与操作系统
        3.4.1 及时更新软件
        3.4.2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

(8)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
    1.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1.2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
2 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环境中的特征
    2.1 传播途径广泛, 扩散速度极快
    2.2 病毒变种繁多, 繁衍速度极快
    2.3 隐蔽性强, 难以彻底清除
    2.4 对计算机有着极大的危害性
3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3.1 安装杀毒软件, 提升防火墙
    3.2 及时更新升级操作系统
    3.3 对重要文档进行加密或备份
    3.4 关注局域网是否安全
    3.5 预防黑客进攻
4 结语

(9)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病毒
    1.1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1.2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
    1.3 计算机病毒发作时的表现
    1.4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2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技术
    2.1 漏洞扫描技术
    2.2 实时反病毒技术
    2.3 计算机病毒免疫技术
    2.4 计算机病毒防御技术
3 网络安全的防范技巧
4 结语

(10)自适应防御策略对病毒传播规律影响的建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基础知识
    2.1 动力系统概述
    2.2 动力系统稳定性理论
        2.2.1 局部稳定性理论
        2.2.2 全局稳定性理论
    2.3 经典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
    2.4 最优控制理论概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适应防御策略对病毒传播的影响
    3.1 研究背景
    3.2 自适应防御策略病毒传播模型
    3.3 模型分析
        3.3.1 平衡点
        3.3.2 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
        3.3.3 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
    3.4 数值仿真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最优控制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4.1 研究背景
    4.2 最优控制模型
        4.2.1 模型建立
        4.2.2 最优控制问题
    4.3 数值仿真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四、析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研究[J]. 蒋回生. 无线互联科技, 2021(23)
  • [2]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分析[J]. 曲芸颍,宋巍,付士辉. 黑龙江科学, 2021(06)
  • [3]SIRA型计算机病毒模型的修正与分析[D]. 邹秉辰.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4]探究计算机病毒及其有效防范措施[J]. 张弛. 信息通信, 2020(05)
  • [5]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其应对策略[J]. 应杰. 数码世界, 2019(12)
  • [6]网络中的计算机病毒建模与分析[D]. 李杏.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7]浅谈计算机病毒与防范措施[J]. 吉旭. 数码世界, 2019(01)
  • [8]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探讨[J]. 梁嘉懿. 电脑迷, 2018(11)
  • [9]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J]. 王涛.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8(13)
  • [10]自适应防御策略对病毒传播规律影响的建模与分析[D]. 李龙起. 重庆邮电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技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