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胃残端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胃残端

一、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论文文献综述)

黄文场,苏亦斌,练玉杰,刘江睿,祁金羽[1](2021)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对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临床病理分期以及治疗方式等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行毕Ⅱ式消化道重建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残胃癌, 占69.8%;癌肿好发于吻合口及周围, 占62.3%。126例残胃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4%、57.9%、41.2%。根治性手术组97例残胃癌患者术后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9%、74.2%、53.6%;姑息性手术组29例残胃癌患者术后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0%、3.4%、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有远处器官转移、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治疗方式及是否化疗均与患者预后有关(均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根治性手术切除和化疗为残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0.01)。结论残胃癌好发于行毕Ⅱ式消化道重建的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其有效方法。

荣媛,刘明华,邓朝霞,任小宝,向强[2](2019)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性溃疡患者残胃癌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癌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干预,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同时将发生残胃癌患者与未发生残胃癌患者各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影响残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没有患者发生残胃癌,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残胃癌,发生率为11.11%,显着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手术年龄、性别、HP感染上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手术吻合方式、首次手术溃疡位置上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胃癌组组采用毕Ⅰ式2例,毕Ⅱ式7例,Roux-Y式1例;未发生残胃癌组采用毕Ⅰ式82例,毕Ⅱ式74例,Roux-Y式14例,残胃癌组首次手术溃疡位置以十二指肠球部为主,未发生残胃癌组以十二指肠球部、胃体部为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证实首次手术吻合方式、首次手术溃疡位置属于残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残胃癌发生危险因素包括首次手术吻合方式、首次手术溃疡位置,同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样会增加术后残胃癌发生风险,应加强引流管干预、并发症干预,并将此作为基础制定综合干预方案。

胡翀,张珂诚,高云鹤,梁文全,郗洪庆,陈凛[3](2017)在《残胃癌的研究现状》文中认为残胃癌(GSC)是一种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病变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引起的恶性肿瘤。由于残胃癌发现时分期较晚,导致残胃癌的高病死率。在该文中介绍了目前关于残胃癌的研究进展及一些新颖的观点。

董亚南[4](2015)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胃大部切除术后对于治疗残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到2015年5月间接收的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对2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都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包括5例姑息性切除患者,3例左上腹部胰体尾及脾脏联合切除患者,5例残胃大部分切除患者,7例残胃全切除患者;全切除患者术后生存率最高。结论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生存率也会产生不同,我们要及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姜宇[5](2015)在《残胃癌的临床诊治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残胃癌的临床诊治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残胃癌患者4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过程,未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29例全残胃切除术患者5年生存率为55.17%,显着高于13例部分残胃切除术患者的15.38%;4例保守治疗患者生存时间为4个月12个月,平均时间为(6.4±0.5)个月。结论在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患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应警惕残胃癌发生。早期诊断与根治性手术对胃残癌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对残胃患者展开经常性胃镜检查,当有残胃癌病变发生时尽可能开展手术治疗。

丁莉[6](2013)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特点探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并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我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期间,门诊一共收治了残胃癌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残胃癌在临床诊断中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不易诊断。Billroth II手术后的残胃癌发生率较高;本组研究对象中,仅3例为胃癌早期,其余患者均属于中、晚期胃癌;残胃癌可发生于患者残端胃的任何部位中,根治切除术后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和71.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定期随访十分重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治疗残胃癌的关键。

邵欢义,蒋佩佩,朱冠保[7](2013)在《残胃癌34例外科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合理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11行手术治疗的34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手术病因以胃溃疡为主者28例(占82.4%);首次手术距残胃癌诊断平均间隔时间25年,行Billroth II式者29例(占85.3%)。均经胃镜及病理确诊。再次手术行根治性切除术26例(占76.5%),姑息性手术5例,剖腹探查术3例。术后死亡1例,并发症9例(占26.5%)。根治性手术患者的1、3、5年生存率为69.2%、37.0%、23.1%,姑息性切除术患者1、3、5年生存率为40.0%、20.0%、0%。3例剖腹探查术患者中,2例1年内死亡,1例存活2年。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应定期随诊及胃镜检查;一旦确诊为残胃癌,应积极寻求手术治疗。

李正良[8](2012)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50例诊治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诊治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50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残胃癌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高分化腺癌22例,低分化腺癌20例,未分化腺癌5例,黏膜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1例。50例手术均顺利进行,30例根治术治疗、15例残胃全切除联合侵犯脏器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残胃全切除术、2例行胃空肠吻合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于残胃癌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对癌灶根治性的切除和完整的淋巴结清扫,对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鸣剑[9](2010)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临床治疗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60例残胃癌患者中,50例实施手术切除,切除率83%,其中根治性切除38例,包括残胃全切除12例,术后生存3 a 8例,5 a 4例;16例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生存均为3 a;5例行左上腹部胰体尾和脾脏联合切除患者术后生存期均为3 a。10例姑息性切除者术后生存2 a 4例,1.5 a 6例。5例患者行输出襻短路吻合术加空肠造瘘术,3例术后生存10个月,2例生存1 a。结论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对胃切除术患者应加强随访,定期行胃镜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一经确诊应积极争取根治性手术治疗,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郑巍巍,张传珉,金钦文[10](2010)在《残胃癌51例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1例残胃癌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其他胃癌982例进行对比。结果本组51例残胃癌中男性为绝大部分,占84.8%(43/51),中位年龄为58岁,首次手术因胃溃疡行BillrothⅡ吻合为主者占96%(48/51)。残胃癌发病在吻合口行再次手术切除率者占56.86%(29/51),其中行根治性切除率者占25.49%(13/51),非根治性切除率者占60.78%(38/51)。并发症发生率为5.88%(3/51),与同期其他胃癌(5.1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P=0.637)。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48.7%和31.6%,非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61%、0.00%和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着意义(χ2=4.028,P<0.05)。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43%、29.41%和13.73%,与同期其他胃癌对比(74.95%、46.95%和2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结论残胃癌手术治疗安全有效,疗效与胃癌手术治疗相当。

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论文提纲范文)

(2)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性溃疡患者残胃癌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干预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残胃癌发生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3 发生与未发生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
    2.4 残胃癌发生危险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3 讨论

(3)残胃癌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残胃癌的致病因素
    1.1 初始疾病
    1.2 重建方式
    1.3 年龄
    1.4 性别
    1.5 HP感染
    1.6 EB病毒
    1.7 迷走神经切断术
2 原发性近端胃癌与残胃癌的差异
3 预防:内镜检查
4 治疗方式
    4.1 内镜下切除
    4.2 腹腔镜手术
5 结论

(4)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残胃癌的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临床诊断与病理类型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6)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特点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讨论

(7)残胃癌34例外科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1.3 病变部位及病理
    1.4 手术方法及术后分期
2 结果

(9)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临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变特征
    1.3 治疗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四、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论文参考文献)

  • [1]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J]. 黄文场,苏亦斌,练玉杰,刘江睿,祁金羽.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1(12)
  • [2]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性溃疡患者残胃癌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J]. 荣媛,刘明华,邓朝霞,任小宝,向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15)
  • [3]残胃癌的研究现状[J]. 胡翀,张珂诚,高云鹤,梁文全,郗洪庆,陈凛. 中外医疗, 2017(04)
  • [4]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临床效果观察[J]. 董亚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A4)
  • [5]残胃癌的临床诊治分析[J]. 姜宇. 基层医学论坛, 2015(14)
  • [6]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特点探析[J]. 丁莉. 中国医学工程, 2013(09)
  • [7]残胃癌34例外科诊治分析[J]. 邵欢义,蒋佩佩,朱冠保.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3(03)
  • [8]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50例诊治分析[J]. 李正良. 中国基层医药, 2012(12)
  • [9]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临床治疗分析[J]. 周鸣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36)
  • [10]残胃癌51例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分析[J]. 郑巍巍,张传珉,金钦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0(02)

标签:;  ;  ;  ;  ;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胃残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