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素质教育

企业培训素质教育

一、企业培训中的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曾亚[1](2019)在《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培训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技能的发展。但是,我国的教师培训工作仍然存在着培训内容单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工学矛盾等方面的问题,国家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把国培计划与在线教育相结合,由单一的模式发展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因此,为了了解混合式研修在小学教师职后学习中的现状,本研究以泸州市小学教师为对象,对混合式研修在小学教师中的应用现状做实地调查。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混合式学习、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的相关理论;其次,对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师参加研修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动力;研修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线上线下内容重复;工学矛盾问题,线上研修与线下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线上研修考评机制不完善;授课教师与受训教师缺乏互动交流等。然而,这些问题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混合式研修的实行主要就是为了缓解教师的工学矛盾、学习内容单一等方面的问题。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中仍存在这几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启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提高教师参加研修的积极性、整合混合式研修的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混合式研修的学习时间、完善线上研修考核评价机制与缩小城乡地区教师研修的差距等方面的策略来解决目前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的问题,旨在促进泸州市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在本文的最后,总结了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本论文的研究创新点,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展望,使混合式研修在小学教师职后学习中的应用更加科学化。

朱丽萍[2](2018)在《中职生礼仪素质养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知“礼”懂“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仪作为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国民素养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实行全民礼仪教育,发扬礼仪文化是新时代的呼唤。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职生礼仪素质养成有助于提升中职生整体素质水平,进而提升中职生就业质量,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的进程中,中职生由于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其礼仪素质的培养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法,得出相应数据。从数据中分析中职生礼仪素质养成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剖析其成因,多角度提出了中职生礼仪素质养成教育的对策。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界定了本研究的核心概念,阐释了多元智能理论和CIPP评价模式;第三章以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当前中职生礼仪素质养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第四章从个人、家庭、学校、企业等方面分析中职生礼仪素质养成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第五章从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教师礼仪素质、建立礼仪课程体系、强化企业参与等方面探讨提高中职生礼仪素质养成的对策,为提高中职生职业综合素质做出建议和参考。

陈黎媛[3](2018)在《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低压电器行业企业集团化趋势在加快,潜在对手在不断进入这个领域,低压电器的替代品发展很快,各企业都在加快转型升级,行业门槛也越来越高,对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对手发生了变化,培养优秀人才成了当务之急,现实与改变之间面临多面困难。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智慧,实现其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技术人员又是企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的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这个信息充斥、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企业技术人员越来重视自身的教育和升值,同时企业自身也进入转型时代,企业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技术人员素质,使其能够承担内容更丰富和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获得更多成长发展的机会,更加使其“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得到满足,对其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而且达到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但在目前的企业培训中仍存在这各种各样的弊端。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搜集与TS电器有限公司相关的人力资源资料,总结相关培训概念及胜任力模型的建立,以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研究,客观分析企业的培训现状,包括企业的简介、人力资源现状、相关培训制度,分析企业现有培训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将胜任力模型引进企业的培训体系,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与TS电器有限公司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并给予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的培训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为作者所在的TS电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构建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林萍[4](2018)在《浅谈将企业培训方法应用到SQA教学中》文中研究指明SQA HND项目的引进,要达到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的目标,是学校探索先进教学形式的机会。为了更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学校探讨适合的SQA教学模式是持续渐进的任务,将企业培训方法引入SQA教学实践是值得探索的一种尝试。

赵士君[5](2017)在《如何将企业培训模式引入高职教学课堂》文中研究表明一、课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现在全国众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大量仿真的模拟实训室,力求让学校的教学环境与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尽可能的相似。这种建设提高了高职院校教学的硬环境,但是从教学的软环境上看,还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善。因此,如何改善高职教学的软环境将成为提高高职教学效果的核心议题。十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从高职院校数量和办学条件来看,高职教育观已经初具

崔丹[6](2017)在《体验式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和培训市场的多元化,中小学教师培训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但传统的讲授式培训仍存在培训方式方法单一、培训内容滞后和培训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一些新的培训方式。与此同时,体验式培训在培训市场中也方兴未艾,目前,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较为广泛,随着中小学教师培训形式的不断创新,如何把体验式培训和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地结合,可谓是一次新的尝试。体验式培训是一种学习者通过亲身体验达到学习目的的培训方式,与传统讲授式培训在内涵、特点和培训效果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体验式培训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而来,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持。本研究对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针对调查结果,首先,分别把参加过体验式培训和未参加过体验式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分成两组,并进行数据汇总。其次,对于参加过体验式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围绕其参加体验式培训的次数、类型、参与度、期望值和最终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再次,对参加组和未参加组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的看法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根据中小学教师在体验式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尝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第一,全员协作,做好中小学教师体验式培训的准备。学校要选择适合的培训机构;培训师要做好培训前的部署;学员要确立积极的培训动机;工作人员要备好充足的培训设备。第二,贯彻实施,保障中小学教师体验式培训的流程。拟定挑战的培训目标;导入实用的课程内容;引入竞争的培训活动;突出主体的小组合作;建构互动的参与指导。第三,总结反思,巩固中小学教师体验式培训的效果。全面反思,注重培训的评估;巩固转化,加强培训的效果和评价考核,完善培训的机制。

石莉[7](2016)在《游戏化企业培训模式的应用研究 ——以青岛某企业内部培训为例》文中认为游戏化这一概念,从2003年被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到2010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采用,再到今天以游戏化为主题的各种专业集会与研究,在短短的数年间,游戏化的价值在互联网、医疗卫生、教育、金融等领域中不断被尝试、发掘并收到可观的效果。游戏化思维成为极具创造性的理念,并随之不断衍生出游戏化学习、游戏化管理、游戏化营销等新概念。在企业培训领域,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全新需求,凸显出游戏化极具建构性的认知特征和动机理论等基因,与企业培训变革中的教学方法和行为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完美契合。通过游戏化在企业培训工作中的应用,打破固有的人才培养思维和模式,发掘员工潜力,提高培训质量,逐步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真正落实企业人才战略的布局和意义,并在竞争中赢得先机。本文通过对游戏化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结合企业培训的现状,以青岛某企业洗涤产业的一次内部员工培训为例,对游戏化企业培训模式展开研究。利用课堂考试、课后调查问卷、工作回访、总结、战报等多种方法,对该培训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学员行为、培训结果等数据进行收集、梳理和分析。将整个培训过程以游戏地图为主线呈现出来,并结合多种游戏元素和激励机制,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员逐渐进入培训状态。最终通过柯氏培训效果评估模式,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4个维度,分别收集课程成绩、学员调查问卷、业绩数据、战报总结等数据并加以分析,总结游戏化在企业培训中的优势和不足,发掘未来改进的方向和可能性。

兰国帅[8](2016)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国际教育技术已进入深入发展与全面反思阶段。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发展进入了较为成熟阶段,但另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已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元,研究者与实践者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把握也许并不明晰。所以,探究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捕捉其整体发展轨迹和大致走向,预测其前沿知识演变趋势等,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澄清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扫描与盘点,以期理清脉络,寻找启示。本研究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研究样本信息源,选取1960-2015年发表在SSCI、SCI-EXPANDED和A&HCI数据库收录的教育技术文献信息为研究样本,基于引文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视角,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引文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一个学科领域发展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有机联系的三个方面为研究主线,展开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探究,力求用可视化方法绘制系统的教育技术发展状况知识图谱,勾勒明晰的教育技术发展演化的网络图景,力图建构与探究:(1)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知识图谱;(2)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知识图谱;(3)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知识图谱。以期探究五十五年来国际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学术研究机构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基金项目资助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及其演进趋势,探测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划分及其演化、主要学科分支结构及其演进特征、研究主题及其演进脉络、研究前沿热点及其发展演化趋势及新生长点,透视学科类别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演进、学科学术期刊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信息流动特征、学科主干理论及其关键路径经典文献、学科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及其群体派系与演化特征等。分析发现:(1)教育技术早期研究集中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21世纪后逐渐向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延伸与拓展。国家(地区)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十二个合作凝聚子群体,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合作态势。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在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高产机构与低产机构的“贫富”差距拉大。学术机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七十个合作凝聚子群体,且聚焦主题各异。代表性高产学者发挥着“领头羊”作用,其学术成就和科研队伍对教育技术研究贡献量巨大。其合作网络密度较小,合作网络聚集度不高,具有明显小世界效应特征,同时具有显着核心—边缘结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多个合作凝聚子群体,内部派系复杂,规模较小,学者信息分享和科研合作机会差别较大。教育技术项目资金投入与产出呈现正相关关系。(2)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逐步走向成熟的十大学科分支,但其内部结构变化极其复杂,学科分支呈现“掘进式”与“发散式”进化特征,国内教育技术学科结构与国际差异较大。国际教育技术历年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变化受技术进步影响较大。研究主题经历了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起步探究、初步应用、转型升级、创新实践、创新整合和创新提升等六大阶段转换。研究热点集中于学习环境与资源类、策略与方法类、理论研究类、实践研究类和媒体技术类等五类主题内容。研究前沿聚焦于交互式与分布式学习环境设计、在线教育、认知工具设计、复杂性学习任务行为分析、技术接受模型、学习路径分析、专门知识反转效应、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学/学习策略、智慧学习环境开发等新生长点。研究方法呈现由单一范式向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和多元综合研究范式转型特征。(3)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学科研究领域,其知识生产模式已进入以“内生式”与“学科交叉研究”为主的发展阶段。其知识流量主要来自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七大源头。其学术期刊发展经历了“繁荣时期”、“黄金时期”、“学科交融期”和“鼎盛时期”等六个阶段。形成了以《计算机与教育》为中心的多个权威期刊凝聚子群。国际教育技术领域涌现了罗伯特·米尔斯·加涅、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等五十位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其共被引网络密度较大;网络聚集度高,具有显着小世界效应特征;存在核心—边缘结构,西蒙·派珀特、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罗伯特·米尔斯·加涅、蔡今中等居于核心位置;具有明显社群结构,演化形成了三十四个权威学者群体合作派系,规模和大小不一;合着关系影响派系形成。演化形成了以《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多媒体学习》、《学习环境理论基础:从理论到实践》等学科经典文献为关键路径的学习条件理论、首要教学原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框架模型等四十种主干理论及其框架模型与方法,为学科分化与衍生提供了“内在动力”。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从研究方法与范式转型、研究对象与目标定位、学科性质选择与研究层面贯通、外部环境支撑与学科结构检测、国家(地区)学术机构合作、专业学术期刊打造和本土化理论体系建构等七个层面,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徐昊[9](2012)在《企业培训中提升信息传递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企业培训中,信息传递是一个选择性接收的过程。本文理论结合实际,从学员接收信息的视角,用移动通信流程的原理分析培训中信息传递的过程,归纳总结出了“信息传递漏斗模型”,系统化地揭示了信息传递的流程:培训师发出的信息与培训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混合在一起传递给学员,这些信息经过学员的“视觉过滤”、“听觉过滤”、“逻辑过滤”和“需求过滤”之后,最终形成学员大脑中的“培训师的印象”和“培训内容的印象”。根据信息传递流程,在培训内容确定、培训师想讲、学员想听的情况下,总结出克服信息传递漏斗的五个解决方案,指导培训师提升信息在培训师和学员间的传递效率。

李焕秋[10](2010)在《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我国公共实训基地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的功能作用,我国在本世纪初开始筹建职业公共实训基地。一方面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场地,另一方面面向全社会,提供短期职业培训,同时发挥职业资格鉴定功能。然而,我国公共实训基地在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组织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实践。德国“双元制”中的跨企业培训中心,同职业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形成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拥有各自重点培训项目,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职业培训环节,在德国已有百年的历史,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共分成了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相关文献综述;第二章分析了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基本特征、管理运行、和促进方案;第三章从同样角度分析我国公共实训基地;第四章对跨企业培训中心和公共实训基地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理论基础、组织管理、功能定位、政策措施四个方面的比较结果;第五章论述理论基础、组织合作和促进措施三方面的启示,结合国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尝试构建了我国公共实训基地的组织管理模型。旨在通过对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我国公共实训基地的对比分析,总结两者的优劣异同,为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建设提供参考,进而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二、企业培训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培训中的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混合式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二、混合式研修推动教师研修模式的变革
        三、混合式研修适应泸州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实需求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混合式学习
        二、混合式研修
        三、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成人学习理论
        二、混合式学习理论
        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第五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
        一、国外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
        二、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内外教师混合式研修研究现状
        一、国外教师混合式研修现状
        二、国内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现状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章 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操作模式
    第二节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二、问卷调查的内容
        三、问卷调查的对象
        四、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访谈调查材料的分析
        一、访谈调查的目的
        二、访谈调查的内容
        三、访谈调查的对象
        四、访谈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问卷与访谈调查小结
        一、研修内容缺乏针对性
        二、研修考评机制不完善
        三、研修时间安排不合理
        四、研修形式单一,缺少互动交流
        五、研修资源分配不合理
第四章 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存在的问题
        一、泸州市小学教师参与研修的主动性不强,缺乏学习动力
        二、混合式研修的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研修内容重复
        三、工学矛盾严重,线上研修与线下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
        四、教师研修资源分配不均,乡村教师学习机会少
        五、研修考评机制不完善
    第二节 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泸州市小学教师缺乏研修积极性的原因
        二、泸州市小学教师研修内容重复的原因
        三、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原因
        四、泸州市小学教师研修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
        五、泸州市小学教师研修考评机制不完善的原因
第五章 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的改进策略
    第一节 设计符合教师发展的研修内容,提高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
        一、做好前期调研,了解教师研修的实际需求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师研修的参与度
        三、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第二节 整合混合研修的课程资源,提高混合研修的实效性
        一、加强各级部门交流沟通,提升各部门间的协作能力
        二、实施分层次、分阶段的研修
        三、精选研修资源,分时间段推送
        四、实现混合式研修资源的有效融合
    第三节 合理安排混合式研修学习时间,提高研修效果
        一、统筹规划时间布局
        二、合理安排线上、线下研修时间
    第四节 完善混合式研修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研修学习质量
        一、加强研修平台系统建设,完善视频监测研修测评过程
        二、采用多元化、多主体的评价方式
    第五节 缩小城乡地区教师研修的差距,满足乡村教师的研修需求
        一、满足乡村教师研修需求,提供更多的研修机会
        二、加强数字化研修建设,丰富线上研修资源
        三、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乡村学校资源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2)中职生礼仪素质养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中职生
        二、礼仪素质
        三、养成教育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二、CIPP评价模式
第三章 中职生礼仪素质养成教育的问题研究——以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为例
    第一节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三、调查实施
    第二节 中职生礼仪素质养成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方面
        二、学校方面
        三、企业方面
    第三节 中职生礼仪素质养成教育的问题
        一、学生礼仪素质良莠不齐,整体礼仪素质不高
        二、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表现存在差距
        三、礼仪素质教育方式单一、范围狭窄,对企业的针对性不强
        四、教师的礼仪教育融合度及自身礼仪素质需要提高
第四章 中职生礼仪素质养成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个人原因
        一、中职生的礼仪知识掌握较少,对礼仪素质问题认识不到位
        二、中职生自律意识相对较差
        三、中职生的学习能力较差
        四、中职生自我要求不高
    第二节 家庭原因
        一、父母文化素质不高
        二、父母的礼仪规范度不高
        三、父母对礼仪教育不够重视
    第三节 学校原因
        一、学校对于“全方位”育人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二、对礼仪师资的专业化程度重视不够
        三、礼仪课程设置不够规范:通识性与专业性结合不足
    第四节 企业原因
        一、单位规模影响企业的礼仪需求
        二、企业领导的个人喜好与管理风格影响员工的礼仪素质需求
        三、礼仪需求的岗位化差异
第五章 中职生礼仪素质养成教育的对策
    第一节 优化育人环境
        一、转变育人理念,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优化校园礼仪文化,注重环境育人
        三、发挥部门协同优势
    第二节 教师礼仪素质的提升
        一、加强教师群体的礼仪培训和规范
        二、提高礼仪教师的专业度
    第三节 建立科学的礼仪课程体系
        一、通识礼仪教育与岗位礼仪教育相结合
        二、革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过程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
    第四节 强化企业参与
        一、结合企业需求确立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法
        二、企业教师进课堂与学生下企业现场学习相结合
        三、注重毕业生的追踪反馈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3)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培训的概念
    2.2 培训理论
        2.2.1 行为理论
        2.2.2 需要培训理论
        2.2.3 培训评估理论
        2.2.4 成人学习理论
    2.3 胜任力模型构建
        2.3.1 胜任力的概念
        2.3.2 胜任力的模型与构成
        2.3.3 构建胜任力模型的原则
        2.3.4 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步骤
    2.4 胜任力素质模型在企业技术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2.4.1 胜任力素质模型可以提高技术人员培训的科学性
        2.4.2 胜任力模型有利于提高组织绩效
        2.4.3 胜任力模型应用于技术人员的培训有利于企业培训目标的实现
第三章 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的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TS电器有限公司的企业介绍
        3.1.1 TS电器有限公司的简介
        3.1.2 TS电器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3.1.3 TS电器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
        3.1.4 TS电器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
    3.2 TS电器有限公司人员技术人员培训现状分析
        3.2.1 TS电器有限公司的员工培训管理标准
        3.2.2 TS电器有限公司的员工培训管理流程图
        3.2.3 TS电器有限公司的近三年的年度培训计划
    3.3 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3.1 重生产轻视技术人才培训
        3.3.2 并不能充分考虑到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
        3.3.3 缺乏培训师资的管理体系
        3.3.4 缺乏培训激励制约体系
        3.3.5 培训内容、形式单一
        3.3.6 培训效果评估流于形式
第四章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体系优化设计
    4.1 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4.1.1 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工作特征分析
        4.1.2 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胜任力模型构建原则与步骤
        4.1.3 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胜任力模型
    4.2 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制定
        4.2.1 培训需求分析
        4.2.2 培训课程设置
        4.2.3 培训方式的选择
        4.2.4 培训效果评估
第五章 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的培训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实现TS电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培训文化保障
        5.1.1 建立学习型技术团队
        5.1.2 领导的支持与保障
    5.2 强化培训管理制度保障
        5.2.1 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的保障措施
        5.2.2 培训计划过程中的保障措施
        5.2.3 培训评估过程中的保障措施
    5.3 实现TS电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人员保障
        5.3.1 储备师资力量,打造权威师资团队
        5.3.2 构建专业培训组织团队
        5.3.3 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局限与展望
附录1 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情况调查表
附录2 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胜任力行为事件访谈提纲
附录3 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胜任力素质特征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浅谈将企业培训方法应用到SQA教学中(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培训的常见模式分析
二、企业培训方法可借鉴之处
    1. 明确教学目标的方法值得借鉴
    2. 通过改变行为而改变能力的做法值得借鉴
    3. 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值得借鉴
三、结合SQA HND课程的教学探索
    1. 按照“A、S、K”分类法分解阶段性教学目标
    2. 以“F、A、B”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围绕课程重点设置情景式教学主题
    4. 用“AIDA”结构讲解枯燥内容
    5. 由弱至强使用互动手法
    6. 分级设定教学评估目标

(6)体验式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教师培训面临挑战
        2.体验式培训在培训市场中方兴未艾
        3.体验式培训有助于丰富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和形式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数理统计法
二、体验式培训概述
    (一)体验式培训的概念
    (二)体验式培训的特点
    (三)体验式培训的类型
    (四)体验式培训与传统讲授式培训的区别
    (五)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
三、体验式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现状调查设计
    (一)样本的选取与分布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四)调查问卷的检验
        1.信度检验
        2.鉴别度检验
四、体验式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总体描述
    (二)体验式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应用的现状统计分析
        1.体验式培训的了解程度
        2.体验式培训的认可程度
        3.体验式培训的应用情况
        4.体验式培训的活动类型
    (三)参加组与未参加组运用现状的差异分析
        1.培训参与度差异分析
        2.培训期望值差异分析
        3.培训效果差异分析
五、体验式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实施建议
    (一)全员协作,做好中小学教师体验式培训的准备
        1.学校要选择适合的培训机构
        2.培训师要做好培训前的部署
        3.学员要确立积极的培训动机
        4.工作人员要备好充足的培训设备
    (二)贯彻实施,保障中小学教师体验式培训的流程
        1.拟定挑战的培训目标
        2.导入实用的课程内容
        3.引入竞争的培训活动
        4.突出主体的小组合作
        5.建构互动的参与指导
    (三)总结反思,巩固中小学教师体验式培训的效果
        1.全面反思,注重培训评估
        2.巩固转化,提升培训效果
        3.评价考核,完善培训机制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7)游戏化企业培训模式的应用研究 ——以青岛某企业内部培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游戏与游戏化
        1.1.2 游戏化思维与游戏化活动
    1.2 游戏化的奥秘
        1.2.1 游戏化元素
        1.2.2 游戏化的核心问题
    1.3 企业培训的现状
        1.3.1 我国企业培训中的常见问题
        1.3.2 企业培训变革中的游戏化基因
        1.3.3 游戏化思维在企业培训中应用的优势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方法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游戏化思维在企业培训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2.1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2.2 成人学习者的基本特点
    2.3 自我决定理论
第三章 游戏化思维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模式设计
    3.1 设计原则
    3.2 培训目标
    3.3 培训模式
    3.4 培训类型
    3.5 培训策略
第四章 游戏化企业培训模式的应用实践
    4.1 培训对象
    4.2 培训内容
    4.3 培训过程
第五章 数据收集与分析
    5.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2 游戏化培训效果分析
第六章 游戏化思维在企业培训中运用的反思与展望
    6.1 工作中的探索回顾
    6.2 探索中的发现与不足
    6.3 企业培训中游戏化的其他可能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培训效果评估(反应层)调研问卷
    附录二 学员调研问卷主观题结果
致谢

(8)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三) 相关概念界说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一) 国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二) 国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研究现状的评述
    三、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一) 研究技术的创新
        (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
        (三) 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二章 知识图谱方法及本研究数据来源
    一、知识图谱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历程透视
    二、知识图谱绘制方法与常用构建软件
    三、研究数据来源
第三章 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二、教育技术学术研究机构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三、教育技术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分析
    四、教育技术基金项目资助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分析
    二、教育技术主要学科分支分析
    三、教育技术研究主题与前沿热点发展演化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学科共现分析
    二、教育技术期刊共被引分析
    三、教育技术文献共被引分析
    四、教育技术学者共被引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一、本研究结论及主要贡献
    二、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三、本研究的局限
    四、未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奖励
    (一) 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 主持的课题
    (三) 获得荣誉与奖励
    (四) 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与后记

(9)企业培训中提升信息传递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安排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研究一
        2.1.2 研究二
        2.1.3 研究三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佩维沃(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
        2.2.2 梅耶(E.Mayer)的多媒体学习的生成理论
        2.2.3 诺尔斯(M.Knowles)的成人学习理论
第三章 信息传递漏斗模型
    3.1 有干扰的培训环境
    3.2 学员接收信息的视觉过滤
        3.2.1 引发学员第一层面的视觉过滤:看到
        3.2.2 引发学员第二层面的视觉过滤:看清
        3.2.3 引发学员第三层面的视觉过滤:喜欢看
    3.3 学员接收信息的听觉过滤
        3.3.1 引发学员第一层面的听觉过滤:听到
        3.3.2 引发学员第二层面的听觉过滤:听清
        3.3.3 引发学员第三层面的听觉过滤:喜欢听
    3.4 学员接收信息的逻辑过滤
        3.4.1 引发逻辑过滤的第一个因素是:看懂
        3.4.2 引发逻辑过滤的第二个因素是:听懂
    3.5 学员接收信息的需求过滤
    3.6 学员感受到的印象:“对人的感受”和“对事的感受”
    3.7 记得住的印象
    3.8 传递效率
第四章 克服信息传递漏斗的解决方案
    4.1 营造有利的培训环境
        4.1.1 解决方法一:形式上以培训师为中心
        4.1.2 解决方法二:培训师的印象管理
    4.2 制作传情达意的PPT画面
        4.2.1 视角1:让文字达意
        4.2.2 视角2:让图表讲理
        4.2.3 视角3:让色彩传情
        4.2.4 视角4:让画面臆动
        4.2.5 视角5:让全局和谐
    4.3 呈现流畅的意识流
        4.3.1 简单的流程
        4.3.2 连贯的表述
        4.3.3 平滑的过渡
    4.4 构建结构化的内容
        4.4.1 形式层面的“清晰的结构”
        4.4.2 内容层面的“清晰的结构”
    4.5 双赢的设计与评估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未来深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10)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我国公共实训基地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有关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文献综述
        1.2.2 有关我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特征与发展分析
    2.1 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基本特征
        2.1.1 跨企业培训中心及其跨企业培训
        2.1.2 跨企业培训中心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位置
        2.1.3 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运行特征
    2.2 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建立与发展分析
        2.2.1 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建立
        2.2.2 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发展过程
    2.3 跨企业培训中心的促进方案
        2.3.1 实施促进方案的背景
        2.3.2 实施促进方案的目标
        2.3.3 实施促进方案的方式
        2.3.4 实施促进方案的结果
第三章 我国公共实训基地的特征与发展分析
    3.1 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3.1.1 公共实训基地及其服务产品
        3.1.2 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行特征
    3.2 公共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发展分析
        3.2.1 公共实训基地的建立
        3.2.2 公共实训基地的发展过程
    3.3 公共实训基地的促进方案
第四章 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我国公共实训基地的比较分析
    4.1 两者的相似之处
    4.2 两者的相异之处
        4.2.1 理论基础
        4.2.2 功能定位
        4.2.3 组织管理
        4.2.4 促进方案
第五章 跨企业培训中心对我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和具体改进措施
    5.1 跨企业培训中心对公共实训基地的启示
        5.1.1 继续完善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5.1.2 继续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财政支持,制定可持续的发展方案
        5.1.3 加强同企业、行业协会和内部的合作
    5.2 促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改进措施
        5.2.1 理论研究上的建议
        5.2.2 政策措施上的建议
        5.2.3 交流合作上的建议
        5.2.4 组织管理上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企业培训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泸州市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现状调查研究[D]. 曾亚.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2]中职生礼仪素质养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 朱丽萍. 天津大学, 2018(06)
  • [3]TS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的研究[D]. 陈黎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2)
  • [4]浅谈将企业培训方法应用到SQA教学中[J]. 林萍.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8(01)
  • [5]如何将企业培训模式引入高职教学课堂[A]. 赵士君.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 2017
  • [6]体验式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 崔丹. 曲阜师范大学, 2017(02)
  • [7]游戏化企业培训模式的应用研究 ——以青岛某企业内部培训为例[D]. 石莉.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5)
  • [8]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D]. 兰国帅.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5)
  • [9]企业培训中提升信息传递效率研究[D]. 徐昊.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1)
  • [10]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我国公共实训基地的比较研究[D]. 李焕秋. 天津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企业培训素质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