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测试项目相关性对比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测试项目相关性对比分析

一、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测试项目的关联性比较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冯钰莹[1](2020)在《冰壶运动员平衡能力、核心肌力与投准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在国家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形势下,冰壶运动是有望在冬奥会夺冠的项目。在冰壶运动项目的相关研究中,提到平衡能力,核心肌力控制越好,越有利于投壶的准确。因此,试图探究平衡,核心肌力与投壶准确性成绩的关联性。第一是从数值方面验证二者的关联性,第二是寻找更适合冰壶项目的平衡和核心肌力测试方法。研究方法:采用测试法,对吉林省体校的全体12名冰壶运动员(男:N=7人,年龄/years:16.86±1.21,身高/cm:178.00±1.64,体重/kg:62.21±10.21,训练时间/months:19.42±3.95;女:N=5人,年龄/years:15.60±1.81,身高/cm:169.00±6.81,体重/kg:59.00±10.34,训练时间/months:17.00±5.10)进行平衡,核心肌力的相关测试和投壶准确性测试,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测试地点:吉林省冰上训练中心的冰壶馆和吉林体育学院的运动防护室。研究结果:1全体运动员的BESS的测试结果与投壶测试结果无相关性。2全体运动员在HUR Smart Balance设备测试的Romberg率(软榻上站立)与投壶平均分显着相关,r=-0.597,p<0.05,3全体运动员8点星形偏移平衡测试的右脚右下侧与投壶总分显着相关,r=0.705,p<0.05。右脚右上侧与投壶第三次成绩显着相关,r=0.764,p<0.05。4全体运动员Y-Balance Test测试的左腿后内侧方向数值与投壶平均分显着相关,r=0.643,p<0.05;左腿前内侧方向数值与投壶第三次成绩显着相关,r=0.637,p<0.05;左腿后侧方向数值与投壶第二次成绩显着相关,r=0.673,p<0.05;右腿前内侧方向数值与投壶第三次成绩显着相关,r=0.664,p<0.05。5全体运动员Neuro Com Balance Manager系统测试的左右方向快速移动数值与投壶第三次成绩呈显着负相关,r=-0.629,p<0.05。6全体运动员核心肌力的左侧桥数值与投壶第三次成绩呈显着正相关,r=0.626,p<0.05。研究结论:1静态平衡方面:静态平衡能力越好,投壶准确性越高,冰壶运动项目应重视静态平衡能力,女运动员静态平衡优于男运动员。2动态平衡方面:动态平衡能力越好,投壶准确性越高。Y-Balance Test测试,8点星形偏移平衡测试的一些方向均与投壶准确性成绩正相关,Neuro Com Balance Manager系统的测试方法应该加入在正式的测试中。3核心肌力方面:针对全体冰壶运动员测试,应关注左侧桥的成绩,左侧桥动作维持的越好,投壶准确性越高。而女运动员应关注右侧桥的成绩。现有测试八级腹桥与投壶准确性成绩未找到相关,未来还需选择大样本量来探究。4考虑男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不同,具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相关测试方法。

杨永康[2](2020)在《体育中考背景下现阶段中学生体质健康分析与研究 ——以天津市实验中学为例》文中提出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拥有强健的体魄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命力旺盛的表现。本文为了了解天津市中学生在体育中考开展的背景下的体质状况,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分析描述了近四年中学生的体质状况,了解影响天津市中学生体质状况的相关因素,为天津市中学生体质状况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研究发现:1.天津市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水平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呈现递增的趋势,在学生中超重和肥胖现象明显存在;2.天津市中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水平随着年级的增加也呈现递增状态,在九年级阶段的优秀率最高,男、女生平均水平处于及格的等级状态;3.受体育中考因素影响,天津市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水平变化呈现先快速上升后平稳上升或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天津市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方面为主要的因素。5.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理念不强,没有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只是为了考试而去锻炼,为了获得高分而去运动。

田进[3](2019)在《湖南省普通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问题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建国初期到21世纪初,国家为增强学生群体的体质,围绕如何加强学生身体体质健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标准,相关标准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群体体质差的状况。然而,2015年《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报告》指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在连续25年下滑之后有所放缓,而高中生和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还在下滑,近视率、视力不良率还在不断提升。这说明青少年人群体质健康水平并未明显好转,进而揭示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等政策、文件的执行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解决《标准》执行不力问题的途径,为《标准》及其它学校体育相关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参考,进一步为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以及推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地考察等多种研究方法,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甄别分类(主要为国家体育部门、地方教育机关、普通高校、教师、学生家长);然后,结合湖南省14所高校的执行现状分析,针对《标准》执行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观点与策略,提出提升《标准》执行效果的路径。研究表明:1.湖南省普通高等院校围绕“《标准》实施办法”规定的落实执行状况一般,有部分高校没有按照《标准》规定执行。2.湖南省绝大多数普通高等校实施《标准》工作的成效停留在“完成上报任务”层面上,而对《标准》测试数据与结果的后续开发应用不重视、不关注。3.《标准》执行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包括国家体育部门、地方教育机构、普通高校、教师;执行客体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学生和家长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执行问题的产生,每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其利益冲突。4.提升执行效果的路径包括:构成利益目标的一致性,减少执行主体利益的差异性;提高政策目标层次,平衡执行主客体间利益;加大执行力度,均衡执行客体间的利益;《标准》在执行环境范围的利益平衡。

王政淞[4](2019)在《12岁青少年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制专门针对我国12岁左右青少年群体,具有科学性、普适性的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以期为我国青少年体育促进与评估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我国中学学校体育教育的深化改革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方法首先查阅文献,完成系统综述,确定动作技能测评工具的编写流程。而后针对一线体育教师进行预实验,结合文献分析结果确定初选项目池。再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最终确定终选项目池。然后参考相应文献资料,着手编写青少年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初稿。之后将其施测于233名12岁左右青少年,对其重测信度、内部维度一致性信度、评分者间信度以及内容效度、结构效度、项目效度和实测效果进行检验。最后根据该工具的信度、效度和实测效果的检验结果,完成工具终稿的编写。结果测评工具包括16个测试项目。(1)8个身体移动维度测试项目:直线快速跑、立定跳远、原地纵跳、跨越式跳高、连续单脚跳、连续前垫跳步、连续侧滑步、连续前滑步;(2)8个物体控制维度测试项目:单手上手投掷(垒球)、双手接球(垒球)、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单手下手发球(排球)、双手垫球(排球)、抛球后单手扣球(排球)、正脚背踢球(足球)、脚内侧停球(足球)。测评工具各项目重测信度与评分者间信度较好(r=0.7780.989),且同时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克隆巴赫系数α=0.934,0.944);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程度良好(χ2/df=1.417,GFI=0.928,SRMR=0.048,RMSEA=0.042,NFI=0.949,CFI=0.984),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且其难度适中(P=0.30.7),区分度尚可(D>0.35)。男生和女生在不同分测验实测效果的差异性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男生和女生在不同单项动作技能测评结果的差异性比较也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所研制青少年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由2个维度分测验共16个测试项目组成,且具有较好的科学性,能够有效地对12岁左右青少年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状况进行测量与评价;该工具同时具有较好的普适性,适用于我国12岁左右的青少年群体。

尹晓峰[5](2019)在《上海儿童(78岁)动作能力评价及其社会生态学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动作能力的发展不仅能够对其认知和社会性及人格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还会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与提升产生以及规律锻炼行为养成有着重要价值。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变革在给现代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以“健康”为主线的关爱行动开始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提高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遏制青少年体质下滑趋势、有效促进动作能力的发展己经成为公共健康领域和教育各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尽管世界各国已经相继开展了围绕动作能力发展评估的测评工具和相关措施,但是儿童动作能力的发展会受到社会经济、宗教文化、地域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如何有效借鉴欧美动作发展领域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同时,积极开展本土化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儿童动作能力发展评估体系,构建多维度的儿童动作能力发展模型,不仅可以丰富我国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的理论研究,还能够为我国新时期儿童动作能力的促进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本研究在梳理当前国内外有关儿童动作发展特征和评价的研究进展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量表法、问卷调查法、量表法、数理统计法等规范的研究方法,首先在对德国儿童青少年动作能力测评工具“德国儿童和青少年动作能力测试(DMT6-18)”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海儿童动作能力测试(CMT-SH)”,并对上海市市区、郊区共计8个辖区共计6010名84至107月龄段的儿童进行了测试,形成了上海市7至8岁适龄儿童动作能力发展常模。其次,运用CMT-SH测评工具对733名上海适龄儿童的动作能力发展水平进行了测评,基于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详细分析了个体约束特征层、身体活动特征层以及社会—物理环境特征层各因素对上海儿童动作能力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最后,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建立我国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的社会生态学模型。通过上述理论与实证研究,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修订基础上编制的“上海儿童动作能力测试(CMT-SH)”包含5个动作能力维度共计9项测试任务,该测评工具的客观性、可靠性以及有效性较好。5个维度包括力量、耐力、精准控制协调性、时间压力协调性以及柔韧性。9项测试任务由6分钟跑、20秒跑、15秒侧向跳、40秒仰卧起坐、40秒俯卧撑、80克投掷球、立定跳远、平衡倒退走以及立位体前屈。2.按照月龄段和性别建立了7岁和8岁儿童动作能力5各维度的均值和标准差常模,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儿童的性别和年龄对儿童动作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价。3.本研究通过横断面研究对上海地区二年级儿童动作能力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并通过无序多分类逻辑回归分别检验了个体约束特征层面、身体活动特征层面以及社会—物理环境特征层面因素对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的影响和作用。(1)在个体约束特征值层,年龄因素在各维度动作能力方面并未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影响作用,但是从动作能力发展总体水平来看,对动作能力发展产生了显着的负向影响。作为身体形态典型性指标的BMI指数以及心理学因素的身体能力自我感知度都对儿童动作能力分组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BMI指数的增加,儿童的动作能力发展呈现显着下降的趋势。而身体能力自我感知度则对儿童动作能力分组有着正向影响。(2)在身体活动特征值层,儿童性别角色定式以及年龄因素在身体活动水平与动作能力发展水平之间并未表现出显着性影响。每周身体活动量的增加,特别是校内体育活动水平的增加对于提升动作能力有着显着作用。同时,儿童每周身体活动推荐量也是有效抑制儿童动作能力向低水平方向下滑趋势的重要参考指标。(3)在社会—物理环境层,家庭结构能够对儿童动作能力水平产生显着性影响,“核心家庭”中成长儿童动作能力显着高于其他两类家庭。父母在运动方面积极的支持和父母双方规律性的健身行为,都能够对儿童动作能力水平的分组产生正向作用,其中父亲的影响明显高于母亲。另外,地理因素也在儿童早期动作能力表现方面产生了显着作用。4.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从社会生态学视角,逻辑推导出我国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的社会生态学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五个系统,即构成微观系统的个体约束特征层、构成中观系统的身体活动特征层、构成外周系统的社会—物理特征层、构成宏观系统的政策方针指导层以及构成反馈系统的动作能力反馈层。这些层面中又包含了影响儿童动作能力的不同因素。该模型从宏观的角度展示了五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机制。

杨超[6](2018)在《大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新标准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 ——以首都高校为例》文中指出本研究一方面将我国2014版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与2007版旧《标准》中部分大学生指标进行理论、实证的对比分析,另一方面再将其与美国FITNESSGRAM体质健康测试系统指标进行理论与实证的对比,由两大对比得出新《标准》中大学生评价指标的优势与部分可调整之处。理论对比中,对比内容皆为维度,结构,设置内容、数量、权重及评价标准六方面。实证对比中,首先,新《标准》与旧《标准》实证数据选取十所首都高校在旧《标准》实行中的2013年及新《标准》实行中的2016年两年测试数据,将数据进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分析。其次,在新《标准》与美国FITNESSGRAM系统实证对比中,实证数据是对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两个自然班进行测试得出,此实证目的为验证美标在我国高校学生身上的可行性,以此得出我国可借鉴纳入的部分指标及项目。通过两大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2014版新《标准》与2007版旧《标准》理论相对比,一是新《标准》指标、项目数量减少,内容、权重改变大,结构由选测改为必测。二是新《标准》在评价标准方面下调及格标准,提升良好及优秀标准,并设立总分附加标准。总体来说,新《标准》大学生指标体系变化较大,评价更具导向性。(2)在实证方面,2013年与2016年数据对比体现出新《标准》大学生评价标准结构发生变化,低分区学生放宽标准,中高分区学生提高标准要求,体现出其“激励、督促、引导”的设计理念。第一,数据变化较大的是下肢爆发力方面,指标合格率、成绩均值减少,并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第三,在身体机能、柔韧性指标、耐力指标方面,均有不同层度提升,均值有所提高,但女生柔韧性均值变化小。(3)我国新《标准》与美国FITNESSGRAM系统理论对比,维度设计均包含四方面评价指标,较大不同的是在肌肉力量与耐力指标设置的不同,我国新《标准》在此指标方面设置较美标全面性差,男女生设计不对等。两者实证对比,第一,我国学生在项目测试中,测试成绩等级基本处于健康及正常,且与我国标准下测试成绩所处水平对等,说明我国学生适用美标的合理性。第二,从美标测试中得出,我国学生男女生俯卧撑成绩表现水平很差,屈膝起身一般,说明新《标准》中应考虑加入女生上肢力量、男生核心力量项目测试。

张莹[7](2017)在《演进中的体质健康标准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以云南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学生的体质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而一成不变的体质健康检测及评分标准显然不能适应学生体质的发展现状。2007年,国家制定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经过近7年的实施之后,发现该标准还存在一些与预期结果不适应的问题。因此,2013年国家经过会议修订后,重新补充和完善了该标准,在测试指标上做了调整,并下发了测试通知,于2014年正式颁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但其具体的实施情况是否符合学生体质发展现状,并未得到有效的验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演进中的健康标准为研究对象,对云南大学2011-2014年全校学生的体侧成绩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主要开展工作如下:1.通过国内外体育教育教学及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分析其发展规律及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现行体制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引出论文需要研究的内容、研究思路;2.建国后我国学校体质健康标准的演化和发展。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演变进行阐述,通过分析不同年代的体测标准,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折射出标准在不同的时代所发挥的巨大作用;3.2013年标准修订前后,体测指标及评分标准的变化及实例分析。根据云南大学2011-2014年全校学生的体测数据,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修订前后的标准实施情况对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及评分的影响:4.根据体测结果,结合修订前后的标准,分析当前云南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下时代发展和社会现状,分析导致该结果的原因。最后,以上述分析结果为基础,对标准的修订和更进给予了相关建议。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修订前的标准,修订后的标准在评分标准、评分项目等方面均作了较大改进,对学生体测成绩评分降低了,但是却更客观合理,反映出学生的真实体质健康水平及变化过程。同时,修订后的标准存在指标侧重点不足等问题,要获得较为客观准确的评测结果需要更多的数据量。本文研究的示例年限区间和数据量有限,但可作为参考,对于进一步的完善标准还需要更多的数据统计及研究。

孙丽[8](2016)在《2015年常熟市碧溪新区某企业成年人群体质监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为了更好地关注职工的体质健康,使职工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采取有益、有效的锻炼方法,本文以2015年度参加常熟市碧溪新区20-59岁的某企业职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体质监测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以及问卷调查所获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方便对碧溪新区企业成年人群体质状况进行监测,这有助于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普及科学健身方法,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方法]从常熟市碧溪新区某企业中20-59岁的成年人群中随机抽取727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质测试,由统一的国民体质监测软件完成数据的初步处理。测试指标包括形态、机能和素质三类,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体质指数(BMI),不同年龄下,各个测试指标的变化,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按年龄分组的统计分析以20-29岁为对照组;按BMI分组的统计分析以体重正常者为对照组。分类资料的描述性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常熟市碧溪新区20-59岁企业职工成年人体质状况变化符合我国成年人身体特征变化的一般规律,总体看来,此次测试结果727人,优秀率为20.5%,良好率为32.2%,合格率为44.6%,不合格率为2.8%。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机能开始退化,其中以40岁以后功能下降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人体的肺活量、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能力显着下降。同时,肥胖人群体质监测综合测试最低。在问卷调查方面:生活方式对体质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强调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增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结论]总体评分及及格率较高,但是坐位立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台阶指数等几项指标的评分及及格率相对较低,说明总体发展情况较好,但是单项指标发展不平衡。测试正常组身体机能水平最好,肥胖组最差。体重过轻者应加强力量练习,超重和肥胖人群应注意自身体重控制,合理饮食,增加有氧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同工作种类、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年龄段人群体质状况存在差异,同时此企业人群应该在40岁以前就加强体育锻炼,同时要保持适宜的体重从而避免体质功能的下降。

张文娟[9](2015)在《新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变化和实施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国各中小学每学年都会如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也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及测试结果对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进行了多次的修订,2014年7月7日,教育部发布了作为2014年教育系统落实国务院53号和中央7号文件的一项重要任务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本次修订重在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实际应用时的区分度、信度以及效度方面,着重强化它的教育激励、调整反馈以及引导锻炼的作用,着重提高它在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方面的支撑能力。本标准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进行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的教育途径,它分别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综合评定的,是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展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本研究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分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接下来统称为旧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接下来统称为新标准)的差异变化,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测试法等方法调查新标准在中学的开展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旧版本的测试标准低年级组别的测试项目不够全面,新的版本的测试能在每个组别的学生能力范围内相对全面的测出学生的体质状况。2.新版本的测试标准的评分标准的变化更符合现在学生体质的现状,能更好的反映学生的体质状况。3.目前全国大、中、小学都在施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还是可以受到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可的。

万宇[10](2015)在《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质不强,谈何栋梁”。当下社会对身心健康人才的需求与现阶段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矛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体质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体育素质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培育学生体育素质才能实现“健身育人”的目标。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学校体育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评价标准实施不力及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自身的问题。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有效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以构建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目的,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终身教育理论、教育评价理论、标准化理论基础上,以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测量法、数理统计分析法、逻辑分析等方法,着重研究了以下内容:1.对体育素质、体育素质评价的内涵结构进行理论分析;2.对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现状展开实证调查;3.对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拟定、优化,并构建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4.对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的评量工具进行研制与整理。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体育素质是人在一定的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的体育学习形成的从事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各种体育能力的总和。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学生体育素质评价进行预测或评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是将学生的体育素质按照其本质属性和特征逐一分解成为具有行为化、可操作化的指标结构体系,结构体系中每一构成元素(即指标)都赋有相应合理的权重。它规定着体育素质评价评什么和不评什么,由抽象到具体,是对学生体育素质评价活动客观认识的产物。2.上海市体育教师和初中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都有较深的认知与理解,并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初中学生在相关体育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上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体育教师与中学生都认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功能未能充分展现,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完善。体育教师与中学生都迫切希望对体质健康体育素质评价摘要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改革,认为“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质+运动经历”是最理想的体育素质评价内容结构。3.依据指标体系构建理论,构建了科学、可操作、多元化、多层次的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以体质、运动技能、体育知识、运动经历4个维度为一级指标,体现出体育素质评价的全面性;以①身体形态、②身体机能、③身体素质、④本体性知识、⑤操作性知识、⑥基本技术、⑦技术组合、⑧体育学习经历、⑨运动竞赛参与经历为二级指标体现了体育素质评价的多元化;在此基础上为便于可操作、易量化细分出25个三级指标。并对以上指标进行了科学的权重分配。4.按量表编制的科学方法,对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知识维度进行量表编制,通过检验其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实现了体育知识由质性评价到量化评价的转变。创编了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的上海市初中生运动经历量表,作为评价上海市初中生体育学习经历水平的测量工具。同时建议若要对运动经历测评,可在测评体育学习经历的基础上将运动竞赛参与经历作为加分项进行量化。5.对上海市初中生运动技能评价进行了改革,从基本技术、技术组合两个维度出发,以三大球(足、篮、排)为考核项目,整合了运动技能评价的量化手段,建立了上海市初中生常模标准,对上海市初中生运动技能评价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6.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对体质指标进行了重组,加大了身体素质量化的比重。对上海市中学生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提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7.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对推进学校体育整体改革、评价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二、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测试项目的关联性比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测试项目的关联性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冰壶运动员平衡能力、核心肌力与投准成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问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冰壶项目的相关研究
        2.1.1 冰壶体能的相关研究
        2.1.2 冰壶生物力学的相关研究
        2.1.3 冰壶运动损伤的相关研究
    2.2 冰壶运动员平衡能力、核心肌力的重要性
    2.3 平衡方面的研究
        2.3.1 平衡常用的测量方法
    2.4 核心肌力方面的研究
        2.4.1 核心肌力常用的测量方法
    2.5 投壶动作的影响因素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测试项目图
        3.2.2 文献资料法
        3.2.3 测试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测试结果与讨论
    4.1 静态平衡测试结果与讨论
        4.1.1 BESS平衡失误评分系统的结果
        4.1.2 BESS的测试结果与投壶准确性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4.1.3 HUR Smart Balance设备测试结果
        4.1.4 HUR Smart Balance设备测试结果与投壶准确性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4.2 动态平衡测试结果与讨论
        4.2.1 8点星形偏移平衡测试的结果
        4.2.2 8点星形偏移平衡测试的结果与投壶准确性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4.2.3 Y-Balance Test的测试结果
        4.2.4 Y-Balance Test的测试结果与投壶准确性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4.2.5 Neuro Com Balance Manager系统测试结果
        4.2.6 Neuro Com Balance Manager系统测试与投壶准确性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4.3 核心肌力测试结果与讨论
        4.3.1 核心肌力的测试结果
        4.3.2 核心肌力的测试结果与投壶准确性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5 研究限制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附录1 测试方法
附录2 测试图片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体育中考背景下现阶段中学生体质健康分析与研究 ——以天津市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中考的实施
        1.1.2 学生体质下降引发的思考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体育中考
        1.2.2 体质
        1.2.3 身体素质
    1.3 文献综述
        1.3.1 初中生体育中考的研究现状
        1.3.1.1 全国体育中考
        1.3.1.2 国内体育中考的研究现状
        1.3.1.2 .1 体育中考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3.1.2 .2 体育中考存在问题的对策
        1.3.2 体质测试的历史研究
        1.3.2.1 体质测试的产生与发展
        1.3.2.2 国外体质测试的研究现状
        1.3.2.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3.2.4 国内体质测试的研究现状
        1.3.2.4 .1 中学生的体质状况
        1.3.2.4 .2 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1.3.3 体育中考与学生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的设计与制作
        2.2.3.2 问卷的效度
        2.2.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天津市体育中考开展状况分析
    3.2 天津市国家体质监测开展状况分析
    3.3 天津市体育中考与国家体质监测相关性的分析
    3.4 天津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特征分析
        3.4.1 身体形态的分析
        3.4.1.1 身高
        3.4.1.2 体重
        3.4.1.3 身体指数(BMI)
        3.4.2 身体机能的分析
        3.4.2.1 肺活量
        3.4.3 身体素质的分析
        3.4.3.1 50 米
        3.4.3.2 立定跳远
        3.4.3.3 坐位体前屈
        3.4.3.4 引体向上(男)和仰卧起坐(女)
        3.4.3.5 女生800 米跑和男生1000 米跑
    3.5 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3.5.1 学校方面
        3.5.1.1 体质监测在教师心中的地位
        3.5.1.2 教师认为体质监测的功能
        3.5.2 学生方面
        3.5.2.1 学生对国家体质监测的认识
        3.5.2.2 学生在体质监测过程中的态度
        3.5.2.3 学生日常运动的情况
        3.5.3 家庭方面
        3.5.3.1 家长对于学生课余运动的态度
        3.5.3.2 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身体形态方面
        4.1.2 身体机能方面
        4.1.3 身体素质方面
        4.1.4 影响天津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4.1.5 体育意识方面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附件二
致谢
个人简历

(3)湖南省普通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问题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渊源
        1.1.2 不容小觑的学生体质健康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标准》文本的相关研究
        1.3.3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相关研究
        1.3.4 《标准》政策执行问题相关研究
        1.3.5 小结及个人见解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本研究的契合性
第三章 湖南省普通高校《标准》执行现状
    3.1 湖南省普通高校测试内容
    3.2 执行机构
        3.2.1 学校领导对于《标准》执行的态度
        3.2.2 体育教师对于《标准》的认知
    3.3 目标对象
        3.3.1 学生对于《标准》的认知
        3.3.2 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态度
    3.4 湖南省普通高校执行《标准》保障现状
        3.4.1 执行《标准》经费保障
        3.4.2 执行《标准》场地设施情况
第四章 高校执行《标准》的利益主体利益达成
    4.1 相关利益主体的确定
    4.2 高校《标准》执行的利益主体分类及利益诉求
        4.2.1 国家体育行政部门
        4.2.2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4.2.3 普通高等学校
        4.2.4 体育教师
        4.2.5 学生
        4.2.6 学生家长
第五章 《标准》执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5.1 国家和学校之间:全局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差异
    5.2 学校与体育教师:学校体育工作“边缘化”
    5.3 学校与学生:安全问题
    5.4 体育教师与学生:体育教学工作成为体育教师的鸡肋
    5.5 学生之间:非正当利益化的竞争
第六章 提升《标准》执行效果的路径
    6.1 构成利益目标的一致性,减少执行主体利益的差异性
    6.2 提高政策目标层次,平衡执行主客体间利益
    6.3 加大执行力度,均衡执行客体间的利益
    6.4 《标准》在执行环境范围的利益平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4)12岁青少年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方法和技术路线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技术路线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2.1 研究重点
        3.2.2 研究难点
        3.2.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4.1 青少年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初稿的编制
        4.1.1 筛选工具初选项目池及编写预实验测试记录卡
        4.1.2预实验
        4.1.3 专家访谈
        4.1.4 青少年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初稿的编写
    4.2 青少年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信效度的检验
        4.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2 青少年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初稿的信度分析
        4.2.3 青少年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初稿的效度分析
        4.2.4 青少年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初稿的实测效果分析
    4.3 讨论
        4.3.1 青少年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分析
        4.3.2 青少年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入选项目的合理性探讨
        4.3.3 青少年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实测效果的可靠性检验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附录
    附录 A 预实验测试记录卡
    附录 B 动作技能测评条目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 C 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初稿
    附录 D 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终稿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上海儿童(78岁)动作能力评价及其社会生态学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时代呼唤
        1.1.2 儿童青少年动作能力发展的价值体现
        1.1.3 儿童青少年动作能力评价的科研诉求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预测试阶段测量对象
        1.3.2 正式测试阶段测量对象
        1.3.3 CMT-SH测量对象
        1.3.4 问卷调查对象和量表测量对象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创新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创新
2 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的研究进展
    2.1 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研究的重要术语和概念
        2.1.1 动作与运动
        2.1.2 动作能力
    2.2 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的研究范畴
        2.2.1 人类发展领域
        2.2.2 人类发展阶段
    2.3 儿童动作能力的相关研究
        2.3.1 生物学因素与儿童动作能力关系研究
        2.3.2 心理因素与儿童动作能力关系研究
        2.3.3 社会学因素与儿童动作能力关系研究
    2.4 儿童动作能力评价研究
        2.4.1 动作技能类的测评工具
        2.4.2 动作表现类测评工具
        2.4.3 我国动作能力测评相关工具的修订与引进研究
        2.4.4 儿童动作能力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2.5 德国儿童和青少年动作能力测试(DMT6-18)概况
        2.5.1 DMT6-8 测试体系构建背景
        2.5.2 DMT6-18 测试体系的基本构成
        2.5.3 DMT6-18 测试体系的结构
        2.5.4 DMT6-18 测试体系的局限性
    2.6 小结
3 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的理论基础
    3.1 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的理论模型
        3.1.1 纽厄尔的约束模型
        3.1.2 克拉克的山峰模型
        3.1.3 沙漏模型
        3.1.4 嵌套模型
    3.2 动作能力发展的理论基础
        3.2.1 生物学领域的理论基础
        3.2.2 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基础
        3.2.3 社会文化领域的理论基础
        3.2.3 生态学领域的理论基础
    3.3 小结
4 上海儿童动作能力测评体系构建与上海常模建立
    4.1 研究结果
        4.1.1 CMT-SH预测试分析
        4.1.2 CMT-SH质量分析
        4.1.3 上海儿童动作能力发展常模(7~8 岁)的建立
    4.2 讨论
        4.2.1 基于专家调查和测量数据完成了DMT6-18 的中文译制
        4.2.2 CMT-SH在上海儿童中应用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4.2.3 按照年龄和性别建立了上海地区儿童动作能力发展常模
    4.3 结论
5 上海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的社会生态学解释
    5.1 问题的提出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个体约束特征层面对儿童动作能力影响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5.2.2 身体活动特征层面对儿童动作能力影响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5.2.3 社会—物理环境特征层面对儿童动作能力的影响
6 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的社会生态学模型构建
    6.1 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社会生态系统因子综合分析
    6.2 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的社会生态学模型
        6.2.1 微观系统
        6.2.2 中观系统
        6.2.3 外周系统
        6.2.4 宏观系统
        6.2.5 反馈系统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附录一:德国儿童和青少年动作能力测试DMT6-18
附录二 :上海儿童动作能力测试CMT-SH
附录三 :上海市“儿童敏感期动作能力”测试告家长书
附录四 :访谈提纲
附录五 :上海儿童动作能力与身体活动综合调查表

(6)大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新标准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 ——以首都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与国外测试指标发展现状研究
        2.1.1 国外测试指标发展现状研究
        2.1.2 国内测试指标发展现状研究
    2.2 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标准》间的指标变化研究
        2.2.1 《标准》指标体系的四个历史时期
        2.2.2 《标准》指标变化的研究内容
    2.3 对我国不同阶段《标准》设定指标质疑的研究
    2.4 对国外青少年体质与健康指标的研究
        2.4.1 指标评价法的研究
        2.4.2 各项评价指标的分类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实验测试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对比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质与健康概念界定
        4.1.1 体质的概念界定
        4.1.2 健康的概念界定
    4.2 新旧《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对比
        4.2.1 新旧《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理论对比
        4.2.2 新旧《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对比
        4.2.3 新《标准》评价指标项目实证分析
        4.2.4 新旧《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对比总结
    4.3 新《标准》与美国FITNESSGRAM测试系统对比
        4.3.1 新《标准》与美国FITNESSGRAM测试系统指标体系理论对比
        4.3.2 新《标准》与美国FITNESSGRAM系统指标体系实证对比
        4.3.3 新《标准》与美国FITNESSGRAM系统指标体系对比总结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演进中的体质健康标准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以云南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建国后我国学校体育健康标准的演进与发展过程
        2.3.1 《劳卫制》实施时期(1951年-1963年)
        2.3.2 《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实施阶段(1964年-1974年)
        2.3.3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阶段(1975年-1990年)
        2.3.4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阶段(1991年-2001年)
        2.3.5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阶段(2002年-2006年)
        2.3.6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阶段(2007年-2012年)
        2.3.7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2013年-)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对比分析法
        3.2.3 实例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新标准实施后体测指标变化分析
        4.1.1 测试指标维度对比分析
        4.1.2 测试项目内容对比分析
        4.1.3 测试评分标准对比分析
    4.2 实例分析
        4.2.1 以云南大学为例
        4.2.2 影响因素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对标准的改进意见
        5.2.2 项目针对性建议
6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8)2015年常熟市碧溪新区某企业成年人群体质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体质测试法
        1.3.4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1.3.5 逻辑分析法
2 测试结果
    2.1 各项体质测试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2.1.1 不同年龄段人群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
        2.1.2 不同BMI段人群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
        2.1.3 不同年龄段人群体重超重和肥胖者比例
        2.1.4 综合评级测定
        2.1.5 各项指标的评定情况
    2.2 分析不同BMI指数对各个指标的影响
        2.2.1 肺活量
        2.2.2 握力
        2.2.3 闭眼单脚站立
        2.2.4 坐位立体前屈
        2.2.5 选择反应时
        2.2.6 台阶指数
        2.2.7 综合评分
    2.3 分析各年龄段指标
        2.3.1 身高
        2.3.2 体重
        2.3.3 肺活量
        2.3.4 握力
        2.3.5 闭眼单脚站立
        2.3.6 选择反应时
        2.3.7 坐位立体
        2.3.8 台阶指数
        2.3.9 综合评分
    2.4 各项指标的综合性分析
        2.4.1 不同年龄段体质总分均值变化表
        2.4.2 体质监测指标
        2.4.3 不同年龄段人群体质状况评价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2.4.4 不同BMI人群体质状况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
    2.5 关于针对测试人员生活方式的调查问卷整理分析
        2.5.1 每周是否参加1次以上有益于健康的体育锻炼
        2.5.2 关于不同教育程度体质的特点
        2.5.3 不同每天睡眠时间体质的特点
        2.5.4 不同职业体质的特点
        2.5.5 闲暇时间不同方式成年人的体质分析
3 讨论
    3.1 影响成年人体质的主要因素
        3.1.1 经济因素
        3.1.2 社会因素
        3.1.3 生理因素
        3.1.4 意识因素
    3.2 BMI指数适度问题
    3.3 年龄的增长对各项指标的影响
    3.4 如何更好的增强自身的体质
    3.5 是否能对不同的职业人群测试
    3.6 关于测试结果不合格的20人探讨
    3.7 如何更好的开展各种活动,提升本新区居民健康
4 结论
5 建议和对策
6 参考文献
7 文献综述
    7.1 基础理论知识
        7.1.1 关于健康
        7.1.2 关于体质
        7.1.3 关于生活方式
    7.2 国内外体质研究的现状
        7.2.1 中国的体质研究
        7.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7.3 研究的目的
    7.4 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8 附件
9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10 致谢

(9)新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变化和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校体育评价标准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2.2 国内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研究
    2.3 国外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测试法
        3.2.3 对比分析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访谈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变化分析
        4.1.1 从测试项目内容方面比较分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变化
        4.1.2 从测试评分标准方面比较分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变化
        4.1.3 从测试学生的成绩方面比较分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变化
    4.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与修订前版本实施效果比较
        4.2.1 从学生角度分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实施影响
        4.2.2 从教师角度分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实施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致谢

(10)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起
        一、时代对身心健康人才的呼唤
        二、社会发展对青少年健康提出新要求
        三、体育素质评价是青少年健康促进的需求
        四、体育素质评价体系是落实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有力抓手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结构与研究思路
        一、论文结构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体育素质评价研究述评
    第一节 国内体育素质评价的相关研究
        一、体育素质的研究
        二、体育素质相关的研究
    第二节 国外体育素质评价的相关研究
        一、美国对青少年体质测试的研究
        二、日本对青少年体质测试的研究
        三、欧洲各国对青少年体质测试的研究
        四、国内外体育素质评价的思考
第三章 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体育素质
        二、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节 体育素质与相关概念的厘清
        一、体育素质与体育素养
        二、体育素质与健康素质
        三、体育素质与体质
        四、体育素质与体适能
        五、体育素质与素质结构
    第三节 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理论基础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终身教育理论
        三、教育评价理论
        四、标准化理论
第四章 上海市初中生体质健康评价实施现状分析
    第一节 现行体质健康评价方案的效力—初中生视角
        一、现行体质健康评价方案的效果
        二、初中生对现行体质健康评价方案的态度和意见
    第二节 现行体质健康评价方案的执行—体育教师视角
        一、现行体质健康评价方案的组织实施
        二、体育教师对现行体质健康评价方案态度和意见
    第三节 体育教师与初中生对体质健康评价改革的期许
        一、初中生对体质健康评价改革的期许
        二、体育教师对体质健康评价改革的期许
    第四节 基于现行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改革反思
        一、兼顾学生体质发展水平的共性与个性
        二、协同运动技能练习与体质发展
        三、重视体育知识与运动经历评价
        四、强调内容的多元性与测试的规范性
第五章 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第一节 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理论
        一、构建指标体系的定位与指导思想
        二、构建指标体系的目标与原则
        三、构建指标体系的框架
        四、构建指标体系的步骤
        五、构建指标体系的运用的方法
    第二节 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旳构建
        一、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
        二、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
        三、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第三节 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体系各指标含义解析
        一、体育知识类指标
        二、运动经历类指标
        三、体质类指标
        四、运动技能类指标
    第四节 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一、初中生体育素质指标体系层次分析理论
        二、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三、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判断矩阵
        四、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权重构成
第六章 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量工具研究
    第一节 体育知识量表编制
        一、体育知识量表编制目的与假设
        二、体育知识预测问卷的编制
        三、体育知识预测问卷条目筛选
        四、体育知识量表的确认及结果
    第二节 运动经历量表编制
        一、运动经历量表编制目的与假设
        二、运动经历预测问卷的编制
        三、运动经历预测问卷条目筛选
        四、运动经历量表的确认及结果
    第三节 运动技能评价标准创建
        一、运动技能建标理论概括
        二、上海市初中生运动技能(足球、篮球、排球)指标百分位常模
    第四节 学生体质评价标准整理
        一、BMI
        二、肺活量
        三、坐位体前屈
        四、引体向上
        五、仰卧起坐
        六、立定跳远
        七、掷实心球
        八、800 米或1000米跑
        九、50 米跑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
    第三节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上海市初中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实施效果问卷(学生)
    附录二:上海市初中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实施效果问卷(教师)
    附录三:初中生体育知识水平量表(预试)
    附录四:初中生运动经历量表(预试)
    附录五:初中生体育知识水平量表(第二次预试)
    附录六:初中生运动经历量表(第二次预试)
    附录七:校标量表(选自《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
    附录八: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评估表)
    附录九: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轮专家评估表)
    附录十: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权重问卷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测试项目的关联性比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冰壶运动员平衡能力、核心肌力与投准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冯钰莹. 吉林体育学院, 2020(02)
  • [2]体育中考背景下现阶段中学生体质健康分析与研究 ——以天津市实验中学为例[D]. 杨永康.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3]湖南省普通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问题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D]. 田进. 湖南工业大学, 2019(01)
  • [4]12岁青少年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的研制[D]. 王政淞.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8)
  • [5]上海儿童(78岁)动作能力评价及其社会生态学影响因素的研究[D]. 尹晓峰. 上海体育学院, 2019(01)
  • [6]大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新标准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 ——以首都高校为例[D]. 杨超.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1)
  • [7]演进中的体质健康标准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以云南大学为例[D]. 张莹. 云南大学, 2017(05)
  • [8]2015年常熟市碧溪新区某企业成年人群体质监测分析[D]. 孙丽. 苏州大学, 2016(06)
  • [9]新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变化和实施效果研究[D]. 张文娟. 天津师范大学, 2015(08)
  • [10]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万宇. 上海师范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测试项目相关性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