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茂金属活性更高的新型催化剂

比茂金属活性更高的新型催化剂

一、活性高于茂金属的新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闫婷玉[1](2021)在《吡啶/吡咯酮双胺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聚烯烃催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烯烃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被广泛用于汽车制造、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管材建筑等各个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我国聚烯烃行业主要生产低端均聚产物,高端聚烯烃产品大多依赖进口。因此,开发具有高性能的聚烯烃产品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聚烯烃产品的研发主要依赖催化剂的创新,Schiff碱金属配合物因其合成方法简单,且在温和反应条件下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以及催化剂的可修饰性而备受人们青睐。基于此,本文通过合成新型的吡啶/吡咯酮双胺Schiff碱配体,获得具有新颖结构和高催化性能的聚烯烃过渡金属催化剂。首先,分别用两种不同的前驱体2-乙酰基吡啶和2-乙酰基吡咯与6种氨基位置及种类不同的双胺发生Schiff碱缩合反应,合成吡啶/吡咯酮双胺Schiff碱配体。其次,将配体与后过渡金属Ni(II)进行配位反应,合成吡啶/吡咯酮双胺Schiff碱镍配合物。最后,将合成的配合物用于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并分别研究了配体结构以及聚合实验条件对催化剂活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配体的合成:采用2-乙酰基吡啶、2-乙酰基吡咯两种前驱体分别与6种结构不同的双胺在液相条件下发生Schiff碱缩合反应,得到了一系列新型的双胺Schiff碱配体。通过熔程、元素、红外、紫外、氢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双胺上的氨基直接连在苯环上时,较易反应且产率较大;当双胺的空间位阻越大,对反应的阻碍作用越明显;双胺与2-乙酰基吡啶的反应活性明显高于2-乙酰基吡咯;前驱体与卡巴肼的反应活性普遍较高。(2)配合物合成:用不同结构的双胺Schiff碱配体分别与Ni Cl2·6H2O进行液相反应,制备出相应的镍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熔点、元素、红外、紫外、热重表征,结果表明双胺Schiff碱配体与Ni Cl2发生了配位反应,Ni2+与配体上的N原子进行配位,形成单核(Ni Cl2L)、单核(Ni L)和双核(Ni2Cl4L)三种不同的配合物,呈现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类型的结构。(3)催化剂活性测试:将合成的配合物用于MMA聚合实验中,首先研究了聚合反应时间、温度、单体与催化剂比例n(M)/n(Ni)、主催剂和引发剂比例n(Ni)/n(AIBN)对MMA聚合催化性能的影响,在聚合时间为6 h、温度为90℃、n(M)/n(Ni)=3000,n(Ni)/n(AIBN)=2时,活性最佳为4.3281×104 g(PMMA)·mol-1·h-1。其次研究了配合物的空间位阻、电子性能对MMA聚合催化活性的影响。当配体上的两个氨基位于苯环的对位时相对于间位的催化活性高;配体上的氨基与苯环直接相连时,比通过亚甲基与苯环相连的催化活性高;当合成配体的双胺是直链胺卡巴肼时,活性普遍较高;吡啶酮双胺Schiff碱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要明显高于吡咯酮双胺Schiff碱催化剂。从MMA聚合实验中获得了分子量高达7.7124×105 g·mol-1和窄分子量分布PDI=1.64的PMMA。

韩丙浩[2](2020)在《基于氢化喹啉骨架的第四族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烯烃配位聚合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烯烃材料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于聚烯烃材料的发展来说,聚烯烃催化剂的发展至关重要,前过渡金属催化剂以其高活性、单分散中心、高选择性和聚合物结构可控性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立足于非茂前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合成,考察了不同配体结构、不同聚合条件和不同金属对乙烯均聚以及乙烯与1-辛烯共聚的影响。并通过核磁、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对催化剂结构进行分析,共同DSC、高温GPC、高温NMR对聚合物构成进行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利用8-(2,6-(R1)2-4-R2-苯胺)-5,6,7-三氢喹啉(1-3;1:R1=iPr,R2=H;2:R1=Me,R2=H;3:R1=Me,R2=Me)与MMe4(M=Hf或Zr),以高产率合成金属配合物1-HfMe3、2-Hf Me3、3-Hf Me3和1-ZrMe3。用Ti(NMe2)4与配体1反应合成1-Ti(NMe2)3,后者与SiMe2Cl2反应形成1-TiCl3。1-TiMe3是通过将1-TiCl3与MeMgBr烷基化而获得的。所有金属配合物均通过NMR共振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配合物1-HfMe3、2-Hf Me3、1-Zr Me3和1-TiMe3的分子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揭示了所有结构中金属中心周围的近似三角双锥体的几何形状。将该系列催化剂用于乙烯聚合,随着温度的升高聚合活性是逐渐升高的,在高温(100°C)下,该类配合物对乙烯聚合高达13860 kg(PE)·mol-1(M)·h-1。并且不同的助催化剂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催化活性也是不同的。在[Ph3C][B(C6F5)4]作为助催化剂的存在下,其活性依次为Hf>Zr>Ti;以B(C6F5)3为助催化剂,其顺序为Zr>Ti>Hf;使用MAO作为助催化剂,Ti络合物具有很高的活性,而Hf和Zr络合物则没有活性。随后,我们探究了这五种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与1-辛烯共聚的能力。乙烯/1-辛烯共聚(高达38640 kg(POE)·mol-1(M)·h-1)表现出极高的活性。随着辛烯浓度的增加催化活性也不断增加。更令人惊奇地发现,催化性能高度依赖于匹配的金属和助催化剂。在[Ph3C][B(C6F5)4]作为助催化剂的存在下,其活性依次为Hf>Zr>Ti;以B(C6F5)3为助催化剂,其顺序为Zr>Ti>Hf;使用MAO作为助催化剂,Ti络合物具有很高的活性,而Hf和Zr络合物则没有活性。

梁涛[3](2020)在《镍和钯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烯烃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生活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聚烯烃结构简单,性能优异,包括了塑料,橡胶等多种类型聚合物材料。但传统的聚烯烃材料都是非极性的,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可以催化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得到极性聚烯烃,这些极性聚烯烃在黏附,染色等方面都表现出优良的性能。目前我国在烯烃聚合领域尚处于落后阶段,缺乏制备高端聚烯烃材料的能力。而发展新的催化剂是实现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的关键。因此,本工作关注于合成性能优异的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此论文中合成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镍和钯催化剂,研究了其催化乙烯均聚以及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的效果。这些镍和钯催化剂,催化活性高,可以制备出高分子量聚烯烃,同时也能催化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通过配体结构的修饰,可以很好的调节催化剂的催化性能。1.首先,合成了一系列边臂含有不同杂原子的膦磺酸钯和镍配合物。这些膦磺酸钯和镍配合物催化乙烯聚合效果差别巨大。边臂含有氧原子的钯和镍配合物催化乙烯聚合效果最好,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最高,活性最高。边臂含有硫原子的钯和镍配合物对于乙烯聚合没有活性,边臂含有砜基结构的配合物催化乙烯聚合效果适中。在钯催化剂催化乙烯与丙烯酸甲酯的共聚中依然保持着一样的趋势。边臂含有氧原子的钯催化剂在共聚中表现出高活性,得到高分子量的共聚物。2.其次,制备了一系列膦磺酸配体和相应的镍配合物。这些配体被系统的设计含有不同供电子和吸电子基团。重要的是,这些取代基在配体骨架的不同位置,分别是在膦苯官能团对位的位置(X),在磺酸基官能团对位的位置(Y)。这些单组份催化剂对于乙烯聚合有很高的活性。发现在X位置上供电子基团和Y位置吸电子基团对于这个体系催化效果最好。尤其是,在X位置上含有二甲基氮取代基的膦磺酸镍催化剂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可以制备出高分子量聚烯烃。这些膦磺酸镍催化剂也能催化乙烯与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0-十一烯酸甲酯,6-氯-1-己烯的共聚,得到高分子量和高熔点的共聚物。配体的电子效应对于膦磺酸镍催化的乙烯聚合有很大影响。3.最后,合成一系列结构简单的α-亚胺酮镍催化剂。这些α-亚胺酮镍催化剂结构简单容易合成,具有非常高的活性和热稳定性。其是一种单组份催化剂,相比于传统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可以避免使用昂贵的铝助催化剂。α-亚胺酮镍催化剂可以催化制备高分子量聚烯烃。由于其结构简单,所以很容易合成出双核镍催化剂和负载型镍催化剂。其中负载型镍催化剂可以制备出超高分子量聚烯烃,在高温下相比于均相催化剂热稳定性更好,得到的聚乙烯呈颗粒状不沾釜。

宋婷婷[4](2019)在《新型茂金属和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烯烃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聚烯烃工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发展进步。聚烯烃催化剂的发展进步是聚烯烃产业发展的关键,其发展主要经历了 Ziegler-Natta催化剂,Phillips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和非茂金属催化剂几个阶段。其中,茂金属催化剂及非茂金属催化剂因其合成简单,催化效率高等优势在现今的聚烯烃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许多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对新型茂金属催化剂和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表征以及催化性能的研究。(1)在限制几何构型的单茂铬配合物中,具有氮、氧、硫或磷等给电子体的螯合侧臂结构的配合物作为乙烯均聚和共聚的高效催化剂,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通过在四氢呋喃中向CrC13(THF)3和相应配体的双锂盐的反应混合物加入1/2当量的水,得到了一系列新型螯合四甲基环戊二烯苄氨基配体的二级胺配位的二氯化铬配合物 2-Me4CpC6H4CH2(R)NHCrC12[R=’Pr(1),Cy(2),Ph(3),4-MePh(4),2,6-Me2Ph(5),2,6-Et2Ph(6)]。铬配合物的分离产率随着加入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加入1/2当量时达到最高(66-76%)。我们尝试着分离四甲基环戊二烯苄氨基铬配合物2-Me4CpC6H4CH2(R)NCrCl但没有成功。我们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电子顺磁共振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新型二氯化铬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晶体学方法测定了配合物1、5和6的分子结构。X射线晶体学分析表明这些铬配合物具有三腿琴凳结构,其中在扭曲的六元螯合环中的胺氮原子和两个氯原子为腿。在AlR3和Ph3CB(C6F5)4活化下,配合物1-6对乙烯聚合及乙烯/1-己烯共聚反应表现出中等的催化活性,可得到中等到高分子量的聚乙烯以及中等共单体插入率的典型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乙己共聚物。在相同条件下,配合物4对乙烯均聚和乙烯/1-己烯共聚的催化活性高于其它配合物,而配合物3催化得到的乙己共聚物共单体插入率最高。(2)近些年来,含有氧原子的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以及优异的催化活性也已经发展起来。我们通过四氯化钛直接和相应的配体2-Cp’-4-tBu-6-R-C6H2OH[R=CPhMe2,Cp’=CpMe4(H2L8),R=CPh2Me,Cp’=CpMe4(H2L9),R=C(p-Tolyl)3,Cp’=CpMe4(H2L10)]或与相应配体 2-Cp’H-4-tBu-6-R-C6H2OH[R=tBu,Cp’=Flu(H2L7)]的双锂盐在甲苯中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茂钛配合物[η5:η1-2-Cp’-4-tBu-6-R-C6H20]TiCl2[R=tBu,Cp’=Flu(7),R=CPhMe2,Cp’=CpMe4(8),R=CPh2Me,Cp’=CpMe4(9),R=C(p-Tolyl)3,Cp’=CpMe4(10)]。利用1H、13C 核磁共振波谱和元素分析对这些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晶体学测定了配合物7和9的分子结构。这些配合物在Al’Bu3/Ph3CB(C6F5)4活化后,对乙烯聚合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对乙烯/1-己烯的共聚反应具有高的共单体插入率。结果表明,配体中苯氧基邻位上的取代基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微观结构有明显影响。在相同条件下,配合物10对乙烯均聚和共聚的催化活性高于其他配合物,且配合物10产生的乙己共聚物具有最高的共单体插入率。(3)许多带有桥联或非桥联到环戊二烯配体的稀土茂金属配合物因其高的催化活性,在聚合催化领域和在其他相关的催化转化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们合成了一个新型邻二甲氨基苄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配体C5Me4-C6H4-o-CH2NMe2(HL11)和一系列含此配体的稀土金属配合物。其中,两个双核的烷基配合物[(C5Me4-C6H4-o-CH2N(Me)CH2-μ)Ln(CH2SiMe3)]2(Ln=Y(11a),Sc(11b)]通过Ln(CH2SiMe3)3(THF)2和自由配体发生烷基消除,然后配体上NMe和CH2SiMe3发生分子内碳氢键活化反应分离得到,两个双核氯化物(C5Me4-C6H4-o-CH2NMe2)2Y2C14[LiCl(THF)2](11c)和[(C5Me4-C6H4-o-CH2NMe2)LuCl(μ-Cl)]2(11d)是通过无水三氯化钆或无水三氯化镥与相应的配体锂盐LiL11反应制得。然而Ln(BH4)3(THF)3(Ln=Sm,Nd)和相应的配体锂盐反应得到双核双硼氢稀土化物[(C5Me4-C6H4-o-CH2NMe2)Ln(μ-BH4)BH4]2(Ln=Sm(11e),Nd(11f)]。通过 X 射线衍射研究,确定了所有配合物11a、11b、11c、11d、11e和11f的分子结构。在AlR3/Ph3CB(C6F5)4,MAO或MMAO的活化下,稀土金属烷基化物11a和11b能够高活性的催化异戊二烯的1,4-顺式聚合以及中等活性的催化1-己烯聚合。此外,配合物11e和11f还能够在不同的条件下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表现出中等到高的催化活性。(4)具有一个或两个O或S原子的三齿或四齿桥联双酚螯合配体第四族过渡金属配合物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引起了多个研究小组的关注。我们试图通过Na2S·9H2O和2当量的2-溴甲基-4-叔丁基-6-R-苯酚反应合成了一些新型硫桥的三齿[OSO]双酚配体 S(2-CH2-4-tBu-6-R-C6H2OH)2[R=CMe3(H2L12),CMe2Ph(H2L13),CMePh2(H2L14),CPh3(H2L15),C(p-Tol)3(H2L16)]。它们的中性钛配合物[S(2-CH2-4-tBu-6-R-C6H20)2]TiCl2[R=CMe3(12),CMe2Ph(13),CMePh2(14),CPh3(15),C(p-Tol)3(16)]通过TiCl4与相应配体在甲苯中HCl消除法反应高产率获得。而在2当量三乙胺或二乙胺的存在下,TiCl4与相应配体在甲苯中反应,高产率的合成了离子型钛配合物[NHEt3][S(2-CH2-4-tBu-6-R-C6H20)2TiCl3][R=CMe3(17),CMePh2(18)]和[NH2Et2][S(2-CH2-4-tBu-6-R-C6H20)2TiCl3][R=CMe3(19),CMePh2(20)]。而ZrCl4与1当量配体双锂盐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得到中性锆配合物[S(2-CH2-4-tBu-6-R-C6H20)2]ZrCl2(THF)[R=CMe2Ph(21·THF),CMePh2(22 THF)]。采用1H、13C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手段对这些新型钛锆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配合物15、17和21THF分子结构。X射线晶体学分析表明,钛配合物15中心金属原子拥有五配位的环境,而钛配合物17和THF溶剂化的锆配合物21·THF的中心金属则为六配位的伪八面体结构。在MAO或A1’Bu3/Ph3CB(C6F5)4活化后,这些钛锆配合物对乙烯聚合和乙烯/1-己烯共聚均表现出中等到高的催化活性,并且具有中等到高的共单体插入率,其中在相似的条件下离子型配合物17、18、19和20 比相应的中性配合物表现出更低的催化活性。

王秋璨[5](2019)在《新型[N,P]二齿Ti系非茂金属催化剂高效合成乙烯/α-烯烃/极性烯烃多元共聚物的研究》文中提出聚烯烃产品已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巨大需求量和商业利润不断刺激聚烯烃行业发展。目前国内针对简单烯烃均聚的中低端专用料的产品工业化技术已成熟,因此加快烯烃类弹性体、极性功能化聚烯烃等高端聚烯烃用料的产业化将成为国内聚烯烃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该趋势能否实现则取决于催化剂的研发。本论文基于催化剂基础结构创新、绿色生态发展、原子经济性、低成本的理念,设计合成了新型[N,P]二齿Ti系非茂金属催化剂Cat.A-Ti,以及[N,Si,N,P]型Ti系非茂金属催化剂Cat.L1-Ti、Cat.L2-Ti,探究配体结构、聚合温度以及Al/Ti 比对催化剂催化乙烯均聚的影响可发现Cat.A-Ti在Al/Ti 比为550、聚合温度为60℃时催化性能最佳,Cat.L1-Ti、Cat.L2-Ti在Al/Ti比为450、聚合温度为60℃时催化性能最佳。对比三种催化剂,Cat.A-Ti催化乙烯均聚活性最高,乙烯通入压强为0.05MPa、聚合温度为60℃时,活性高达3.35× 105 g Polymer·(mol·Ti·h)-1,聚乙烯分子量超过1.4×106g/mol,催化剂合成简单、产率高、原料成本低,当聚合温度升至95℃时仍能有效催化乙烯均聚,聚合活性达6.4×104g Polymer·(mol·Ti·h)-1,聚乙烯分子量可达 38.7×104 g/mol。同时,Cat.A-Ti可高效催化乙烯与1-己烯、1-辛烯以及1-十二烯二元共聚以及高效催化乙烯/1-辛烯/9-癸烯-1-醇三元共聚。乙烯压力为0.05MPa、聚合温度为60℃时,Cat.A-Ti催化二元共聚合活性高于2.5×105g Polymer·(mol·Ti·h)-1,其中1-己烯单体在共聚物分子链中的插入率可达6.5mol%;Cat.A-Ti催化三元共聚合活性高达1.04×105 g Polymer·(mol·Ti·h)-1,共聚物分子量高达1.12×106g/mol,调节共聚体系各单体浓度可得9-癸烯1-醇插入率为1.91mol%、1-辛烯插入率为5.01mol%的功能化聚烯烃以及1-辛烯插入率为7.16mol%、9-癸烯-1-醇插入率为1.34mol%的功能化聚烯烃。此外,乙烯/1-辛烯/9-癸烯-1-醇三元共聚物的亲水性、阻尼减震性能优于乙烯/1-辛烯二元共聚物。

姚敏[6](2018)在《聚丙烯球形催化剂载体废料回用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选择聚丙烯球形催化剂“载体废料”回用工艺研究作为课题,以醇镁比2.2~3.0 mol/mol,粒径d(0.5)在40~200μm之间的“载体废料”替代常规载体制备工艺中的氯化镁,研究其制备合格载体的可行性,确定“载体废料”回用制备载体的工艺控制参数,对比“载体废料”回用制得的聚丙烯球形催化剂和普通球形催化剂的表征数据和工业应用数据。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比“载体废料”回用工艺制备的球形载体和常规工艺制备的球形载体的X-射线衍射图谱,各个角度上呈现明显相似的特征峰,“载体废料”二次熔融未破坏载体基本晶型结构,废料具备回用可行性。2.“载体废料”的最佳熔融温度为120±10℃,恒温时间5小时能充分熔融。“载体废料”醇镁比低于2.42mol/mol时,在投料时补加适量乙醇,可以得到合格的回用载体。由“载体废料”制成的回用载体,粒度分布更加集中。3.通过改变固液比和白油硅油使用比例调整聚丙烯球形载体粒径的规律对于“载体废料”回用制备载体仍然适用。4.“载体废料”回用工艺生产的聚丙烯球形催化剂,活性≥5kgPP/gCat,等规度≥97.0%,熔融指数在2~6g/10min,实验室聚合评价各项数据组成与常规载体产品相当,波动范围在允许范围内。使用“载体废料”回用工艺生产的聚丙烯球形催化剂在单环管上业装置中生产高丙烯含量产品SP179,生产过程装置操作平稳,生产的聚合物产品性能优异。通过推广应用聚丙烯球形催化剂“载体废料”回用工艺,可以大幅提高装置清洁生产能力,节约“载体废料”的存储和处理费用,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张树,吴一弦[7](2018)在《烯烃可控聚合及其大分子工程》文中研究指明聚烯烃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异丁烯、乙丙橡胶或丁基橡胶等,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可控聚合反应可以实现制备高性能烯烃聚合物材料及不同微观结构、序列结构及拓扑结构的烯烃基高分子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通过乙烯/丙烯配位共聚制备乙丙共聚物及通过异丁烯正离子聚合制备聚异丁烯和丁基橡胶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及非茂单活性中心钒催化剂催化乙烯/丙烯共聚方面的进展,论述了异丁烯单体可控/活性正离子聚合新引发体系、可控/活性聚合反应调控、聚合新方法与新工艺,归纳了基于烯烃可控聚合的大分子工程.

黄文俊[8](2018)在《聚合物分子刷负载催化剂的设计及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双峰聚乙烯包含了高分子量与低分子量部分,可以提高材料本身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逐渐成为了高性能聚烯烃树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生产双峰聚乙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主要有串联反应器法和单反应器法,其中单反应器法不仅成本低、工艺简便,而且得到的双峰聚乙烯具有很好的混合效果,是发展生产双峰聚乙烯的重要工艺方法。本文以烯烃聚合负载化催化剂为出发点,合成设计了具有刷状拓扑结构的聚苯乙烯载体,通过对载体表面进行苯氧基亚胺功能化处理,设计了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配体并与钛、锆、镍配位合成相应的催化剂,应用于乙烯的催化聚合。研究发现,不同活性配体与金属配位聚合所得的聚乙烯分子量及活性有所差异,从而可以通过在同一载体上利用不同活性的混合配体实现双峰聚乙烯的调控与合成。具体工作及结论如下:本文通过文献综述调研,发现聚合物载体在烯烃聚合负载中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减少对产品的污染,不造成反应釜堵塞,甚至可以作为填料进行补偿增强性能等。本文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合成具有降冰片烯不饱和双键的聚苯乙烯,再通过开环易位聚合(ROMP)实现刷状拓扑结构的设计合成,最后通过叠氮的点击化学反应以及醛胺缩合成功能化的分子刷载体,同时通过AFM/FT-IR/NMR等表征方法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了金属中心可以更好的进行负载以及催化烯烃聚合,经过探索发现,钛、锆金属中心具有较好的负载能力以及聚合活性,在乙烯聚合活性探索中我们发现钛、锆催化剂在乙烯聚合中活性较好,所得聚乙烯材料熔点在133℃左右。同时负载化后所得聚乙烯表面呈现出特殊的片层结构。同时本文在同一载体上用不同配体进行修饰,再与中心金属进行配位,实现活性位点的不同活性调控,实现双峰聚乙烯的合成与探究。高温GPC测试中显示了双峰的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有选择性的合成特定分子量及比例可控的双峰聚乙烯。本文还探索了聚合物载体的形貌对聚乙烯产品的影响效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催化剂载体在聚合过程中起到了模板作用,实现了对聚合物形貌的干预作用。

王晶晶[9](2017)在《含吡啶基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乙烯树脂是通用合成树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主要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乙烯聚合的催化剂主要有:Ziegler-Natta催化剂、Phillips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等。其中茂金属催化剂由于催化活性高、单活性中心、结构易于修饰等特点,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合成并表征了三种吡啶基环戊二烯基配体:2-(2,3,4,5-四甲基环戊二烯)吡啶(L1)、2-甲基-6-(2,3,4,5-四甲基环戊二烯)吡啶(L2)、2-甲基-6-((2,3,4,5-四甲基环戊二烯)甲基)吡啶(L3),分别与 CrC13(THF)3、ZrCl4(THF)2和TiCl4(THF)2络合形成催化剂(C1~C9)。并研究了催化剂(C1~C9)在不同的助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n(Al)/n(Cr)和溶剂的条件下催化乙烯聚合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铬络合物(C1、C2、C3)为催化剂,当以DMAO为助催化剂时,催化乙烯聚合的活性最高,MAO次之,MMAO最低。其中,C3催化剂在以DMAO为助催化剂,反应温度为45。℃、反应压力为1 MPa、n(Al)/n(Cr)摩尔比为500的反应条件下,催化活性可达7 T.×103kg(PE)·(molCr·h)-1,Mw为 999.8kg·mol-1,PDI 为 2.4,Tm为139.2℃。对比三种铬络合物催化剂,发现在环戊二烯基与吡啶环之间引入桥联碳,催化剂的活性增大;增加吡啶环取代基的位阻,催化剂活性降低。(2)以铬络合物C3为催化剂时,MAO为助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n(Al)/n(Cr)和溶剂对该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优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0℃,以甲苯为溶剂,催化剂摩尔质量为1.2μmol,反应时间为1 Omin,n(Al)/n(Cr)摩尔比为500时,C3/MAO的催化活性最高为19.03× 103kg(PE)·(molCr·h)-1。(3)以钛络合物(C4、C5、C6)和锆络合物(C7、C8、C9)为催化剂时,当以DMAO为助催化剂时,催化乙烯聚合的活性最高。在锆络合物催化剂体系,发现在环戊二烯基与吡啶环之间引入桥联碳,催化剂的活性增大;增加吡啶环取代基的位阻,催化剂活性增加。钛/锆催化剂所形成的聚乙烯分子量分布(PDI)在4.8以下。

孙文华[10](2016)在《第五章 三大合成催化》文中研究指明5.1引言5.1.1合成高分子的历史发展伴随人类出现,就开始了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历史,包括使用树木和植物搭建窝棚及帮助攀爬等,在进化过程中开始使用藤蔓植物和芦苇、树皮和棉花等的编织物,直到19世纪中叶,开始跨入天然聚合物的化学改性时代。1839年Charles Goodyear使用硫化反应使天然橡胶更具弹性和实用性[1];1865年John Wesley Hyatt使用樟脑增塑硝化纤维素[2],并于1870年实现了硝化纤维塑料的工业化。20世纪进入合成高分子时代,1907年Leo Henricus

二、活性高于茂金属的新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性高于茂金属的新催化剂(论文提纲范文)

(1)吡啶/吡咯酮双胺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聚烯烃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历程
        1.2.1 Ziegler-Natta催化剂
        1.2.2 茂金属催化剂
        1.2.3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1.3 吡啶亚胺基金属催化剂
    1.4 吡咯亚胺基金属催化剂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吡啶/吡咯酮双胺Schiff碱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吡啶/吡咯酮双胺Schiff碱配体的合成及表征
    2.3 吡啶/吡咯酮双胺Schiff碱配体的晶体结构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吡啶/吡咯酮双胺Schiff碱镍(II)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 吡啶/吡咯酮双胺Schiff碱镍(II)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3.3 吡啶/吡咯酮双胺Schiff碱镍(II)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
    3.4 吡啶/吡咯酮双胺Schiff碱镍(II)配合物的UV-Vis,TGA-DTG研究
        3.4.1 吡啶/吡咯酮双胺Schiff碱镍(II)配合物的UV-Vis分析
        3.4.2 吡啶/吡咯酮双胺Schiff碱镍(II)配合物的TGA-DTG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性能研究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 MMA聚合实验方法
    4.3 反应条件及不同催化剂结构对MMA聚合性能的影响
        4.3.1 反应条件对MMA聚合性能的影响
        4.3.2 不同催化剂结构对MMA聚合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2)基于氢化喹啉骨架的第四族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烯烃配位聚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Ziegler-Natta催化剂
    1.3 茂金属催化剂
        1.3.1 茂金属催化剂的分类
        1.3.2 茂金属催化剂的特点
    1.4 非茂金属催化剂
        1.4.1 亚胺-胺型金属催化剂
        1.4.2 胺结构金属催化剂
        1.4.3 水杨醛亚胺型金属催化剂
        1.4.4 吡咯亚胺类金属配合物
    1.5 论文选题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氢化喹啉骨架的第四族金属配合物
    2.1 引言
    2.2 合成与表征
        2.2.1 实验仪器原料与分析测试方法
        2.2.2 [8-(2,6-(R~1)_2-4-R~2-苯胺)-5,6,7-三氢喹啉]金属(Ⅳ)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3 金属(Ⅳ)配合物热稳定性的研究
    2.4 金属(Ⅳ)配合物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2.4.1 钛、锆和铪金属配合物在乙烯均聚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属(Ⅳ)配合物在乙烯与1-辛烯共聚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合成与表征
        3.2.1 实验仪器原料与分析测试方法
    3.3 金属配合物在乙烯与1-辛烯中的应用
        3.3.1 金属(Ⅳ)配合物在乙烯与1-辛烯共聚中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镍和钯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表
第1章 绪论
    1.1 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历史发展
    1.2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特点
    1.3 α-二亚胺钯和镍催化剂
    1.4 [P,O]镍和钯催化剂
    1.5 [N,O]镍催化剂
    1.6 选题思路
    参考文献
第2章 边臂杂原子取代的膦磺酸钯/镍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试剂和方法
        2.2.2 配体与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2.2.3 聚合反应步骤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催化剂的单晶结构分析
        2.3.2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2.3.3 聚合物的表征和测定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电子效应在膦磺酸镍催化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试剂和方法
        3.2.2 配体与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3.2.3 聚合反应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催化剂的单晶结构分析
        3.3.2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3.3.3 聚合物的表征和测定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一种制备高分子量支化聚烯烃的镍催化剂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试剂和方法
        4.2.2 配体与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4.2.3 聚合反应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催化剂的单晶结构分析
        4.3.2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4.3.3 聚合物的表征和测定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4)新型茂金属和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聚烯烃催化剂的发展
        1.2.1 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
        1.2.2 茂金属催化剂
        1.2.3 非茂金属催化剂
    1.3 单茂金属催化剂
        1.3.1 第四副族茂金属催化剂
        1.3.2 茂铬金属催化剂
        1.3.3 稀土茂金属催化剂
    1.4 含硫和氧原子苯氧基配体的第4族金属配合物
        1.4.1 含[OS]-型两齿配体配合物
        1.4.2 含[OSO]-型和[OOO]-型三齿配体配合物
        1.4.3 含[OSSO]-型和[OSSO]-型四齿配体配合物
    1.5 本论文选题思路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新型苄氨基环戊二烯基铬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的准备
        2.2.2 常规试剂
        2.2.3 金属化合物的制备
        2.2.4 化合物的分析与测试
        2.2.5 配体和配合物的合成
        2.2.6 聚合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配体的合成
        2.3.2 配合物的合成
        2.3.3 配合物1、5和6 的晶体学表征
        2.3.4 烯烃聚合研究
    2.4 配体、配合物和聚合物的核磁谱图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含大空间位阻芳氧基侧链单茂钛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的准备
        3.2.2 常规试剂
        3.2.3 化合物的分析与测试
        3.2.4 配体和配合物的合成
        3.2.5 聚合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配体的合成
        3.3.2 配合物的合成
        3.3.3 配合物7和9 的晶体学表征
        3.3.4 烯烃聚合研究
    3.4 配体、配合物和聚合物的核磁谱图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含C_5Me_4-C_6H_4-o-CH_2NMe_2 配体的半夹心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的准备
        4.2.2 常规试剂
        4.2.3 金属化合物的制备
        4.2.4 化合物的分析与测试
        4.2.5 配体和配合物的合成
        4.2.6 聚合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配体的合成
        4.3.2 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4.3.3 异戊二烯聚合研究
        4.3.4 1-己烯聚合研究
        4.3.5 MMA聚合研究
    4.4 配体、配合物和配合物的核磁谱图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新型非茂三齿[OSO]双酚钛、锆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烯烃聚合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的准备
        5.2.2 常规试剂
        5.2.3 化合物的分析与测试
        5.2.4 配体和配合物的合成
        5.2.5聚合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配体的合成
        5.3.2 配合物的合成
        5.3.3 配合物15、17和21·THF的晶体学表征
        5.3.4 烯烃聚合研究
    5.4 配体、配合物和聚合物的核磁谱图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附录一 缩写对照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新型[N,P]二齿Ti系非茂金属催化剂高效合成乙烯/α-烯烃/极性烯烃多元共聚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聚烯烃催化剂的发展
        1.2.1 Ziegler-Natta催化剂
        1.2.2 茂金属催化剂
        1.2.3 非茂金属催化剂
    1.3 功能化聚烯烃的制备
    1.4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
    2.1 实验原料
    2.2 配合物的分析表征方法
    2.3 [N,Si,N,P]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
        2.3.1 中间体A(苯胺基二苯基氯化膦)的合成
        2.3.2 中间体B1(苯胺基二甲基一氯硅烷)的合成
        2.3.3 中间体B2(二氟苯胺基二甲基一氯硅烷)的合成
        2.3.4 配体L1(A+B1)的合成
        2.3.5 配体L2(A+B2)的合成
        2.3.6 [N,Si,N,P]型催化剂Cat.L1-Ti的合成
        2.3.7 [N,Si,N,P]型催化剂Cat.L2-Ti的合成
    2.4 新型[N,P]二齿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
    2.5 结果与讨论
        2.5.1 苯胺基二苯基氯化膦A的表征
        2.5.2 配体L1(A+B1)的表征
        2.5.3 配体L2(A+B2)的表征
        2.5.4 催化剂的表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茂金属催化剂合成乙烯/α-烯烃/极性烯烃多元共聚物
    3.1 实验原料
    3.2 试剂预处理
    3.3 聚合物的分析表征方法
    3.4 乙烯常压聚合
    3.5 乙烯/α-烯烃二元共聚
    3.6 乙烯/1-辛烯/9-癸烯-1-醇三元共聚
    3.7 聚合结果的表征与分析
        3.7.1 配体种类对乙烯均聚的影响
        3.7.2 Al/Ti摩尔比对乙烯均聚的影响
        3.7.3 温度对乙烯均聚的影响
        3.7.4 乙烯/α-烯烃二元共聚合结果分析
        3.7.5 乙烯/1-辛烯/9-癸烯-1-醇三元共聚合结果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4.1 论文主要成果及结论
    4.2 论文创新点
    4.3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6)聚丙烯球形催化剂载体废料回用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丙烯发展概述
        1.1.1 聚丙烯生产工艺发展历程
        1.1.2 国内聚丙烯装置及技术发展历程
    1.2 聚丙烯催化剂
        1.2.1 Ziegler-Natta催化剂
        1.2.2 茂金属催化剂
        1.2.3 非茂金属催化剂
    1.3 聚丙烯催化剂载体
        1.3.1 球形催化剂载体制备技术来源
        1.3.2 影响制备球形催化剂性能的因素
    1.4 催化剂载体废料
        1.4.1 载体废料的产生
        1.4.2 载体废料的危害
        1.4.3 载体废料的处理
    1.5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5.1 研究的背景
        1.5.2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思路
    2.2 小试
        2.2.1 实验设备
        2.2.2 实验原料
        2.2.3 实验目的及方法
    2.3 工业生产
        2.3.1 主要设备
        2.3.2 主要原料
        2.3.3 工艺路线
        2.3.3.1 球形催化剂载体生产工艺
        2.3.3.2 球形催化剂“载体废料”回用工艺
        2.3.3.3 球形催化剂生产工艺
    2.4 分析表征
        2.4.1 载体的晶型分析
        2.4.2 球形催化剂载体醇镁摩尔比的测定
        2.4.3 球形催化剂载体及催化剂粒度分布的测定
        2.4.4 球形催化剂载体颗粒形态
        2.4.5 催化剂中钛含量的测定
        2.4.6 催化剂中酯含量的测定
        2.4.7 催化剂活性的测定
        2.4.8 聚合物表观密度的测定
        2.4.9 聚丙烯等规指数的测定
        2.4.10 聚合物熔融指数的测定
    2.5 小结
第三章 载体废料回用制备载体的工艺参数确定
    3.1 “载体废料”的基本情况
    3.2 “载体废料”回用的可行性分析
    3.3 “载体废料”回用最佳熔融温度的研究
    3.4 “载体废料”回用最佳醇镁比的研究
    3.5 固液比对“载体废料”回用生产载体粒径的影响
    3.6 分散介质对“载体废料”回用生产载体粒径的影响
    3.7 “载体废料”制备载体条件验证
    3.8 小结
第四章 球形催化剂及其在聚丙烯装置上的应用
    4.1 “载体”废料制备球形催化剂载体
        4.1.1 工业装置上回用工艺熔融温度和恒温时间的确定
        4.1.2 工业装置上回用工艺乙醇加入量的确定
        4.1.3 工业装置上回用工艺的验证
    4.2 催化剂的性能表征
        4.2.1 钛含量
        4.2.2 酯含量
        4.2.3 催化剂粒径分布
        4.2.4 活性
    4.3 聚丙烯的性能表征
        4.3.1 聚合物粒度分布图
        4.3.2 聚合物的堆积密度
        4.3.3 聚合物等规度
        4.3.4 聚合物熔融指数
    4.4 新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7)烯烃可控聚合及其大分子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乙烯/丙烯配位共聚合
    2.1 Z-N钒系催化剂及其用于合成乙丙橡胶
    2.2 茂金属催化剂及其用于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的制备
    2.3 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及其用于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的制备
3 异丁烯可控正离子聚合
4 烯烃可控聚合与大分子工程
5 结论

(8)聚合物分子刷负载催化剂的设计及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发展
        1.2.1 Ziegler-Natta催化剂
        1.2.2 Phillips催化剂
        1.2.3 茂金属催化剂
        1.2.4 非茂金属催化剂
    1.3 催化剂负载化研究进展
        1.3.1 无机载体负载型
        1.3.2 有机聚合物载体负载
    1.4 双峰聚烯烃研究进展
        1.4.1 双峰聚乙烯性质与特点
        1.4.2 双峰聚乙烯的研究进展
    1.5 课题的提出
第2章 刷状聚苯乙烯载体的制备
    2.1 前言
    2.2 原料与试剂
    2.3 仪器设备与测试表征手段
        2.3.1 仪器设备
        2.3.2 测试表征手段
    2.4 刷状结构聚苯乙烯的合成
        2.4.1 ATRP法合成窄分布聚苯乙烯及其表征
        2.4.2 ROMP法合成聚苯乙烯分子刷及其表征
    2.5 刷状聚苯乙烯载体的苯氧基亚胺化修饰
        2.5.1 末端溴的叠氮化
        2.5.2 叠氮基与炔基的点击化学
        2.5.3 醛胺缩合形成苯氧基亚胺官能团
        2.5.4 分析与表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钛/锆/镍催化剂负载及乙烯聚合研究
    3.1 前言
    3.2 原料与试剂
    3.3 仪器设备与测试表征方法
        3.3.1 仪器设备
        3.3.2 测试表征方法
    3.4 钛/锆/镍催化剂的负载以及烯烃催化聚合研究
        3.4.1 钛/锆催化剂在聚苯乙烯分子刷上的负载制备
        3.4.2 负载型钛/锆催化剂的乙烯聚合研究
        3.4.3 苯氧基亚胺镍催化剂的负载以及乙烯聚合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峰聚乙烯的设计合成
    4.1 双峰聚乙烯催化剂载体设计
    4.2 钛/锆金属与载体的配位以及乙烯催化研究
    4.3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含吡啶基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聚乙烯的应用
        1.1.1 低密度聚乙烯(LIDPE)
        1.1.2 高密度聚乙烯(HDPE)
        1.1.3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1.1.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1.1.5 聚乙烯的生产工艺
    1.2 茂金属催化剂的发展
    1.3 茂金属催化剂的分类
        1.3.1 无桥双茂金属催化剂
        1.3.2 桥联双茂金属催化剂
        1.3.3 单茂金属催化剂
    1.4 串联催化剂
    1.5 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
    1.6 乙烯/1-己烯共聚
    1.7 助催化剂的分类与作用机理
        1.7.1 烷基铝
        1.7.2 MAO
        1.7.3 其他助催化剂
        1.7.4 MAO的作用机理
    1.8 本论文选题思路及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材料与实验仪器
        2.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含吡啶基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2.2.1 实验药品的预处理及催化剂的合成及聚合流程图
        2.2.2 含吡啶基环戊二烯基配体的合成
        2.2.3 含吡啶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铬络合物的合成
        2.2.4 含吡啶基环戊二烯基三氯化钛络合物的合成
        2.2.5 含吡啶基环戊二烯基三氯化锆络合物的合成
    2.3 配体的核磁谱图分析
    2.4 乙烯聚合反应
    2.5 产物处理与分析
        2.5.1 高温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2.5.2 差式扫描量热仪
        2.5.3 红外光谱仪
        2.5.4 气相色谱分析
        2.5.5 扫描电镜
    2.6 数据处理计算
3. 结果与讨论
    3.1 配体和催化剂的表征
        3.1.1 配体L1的核磁表征
        3.1.2 配体L2的核磁表征
        3.1.3 配体L3的核磁表征
        3.1.4 配体L4的核磁表征
        3.1.5 催化剂和配体的红外谱图
    3.2 铬系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
        3.2.1 助催化剂对铬系催化剂的影响
        3.2.2 温度对C3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3.2.3 时间对C3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3.2.4 n(Al)/n(Cr)对C3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3.2.5 催化剂的浓度对C3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3.2.6 溶剂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3.2.7 聚合物的电镜表征
        3.2.8 茂金属聚合机理探讨
        3.2.9 小结
    3.3. 钛/锆催化剂对乙烯聚合催化性能的影响
        3.3.1 不同助催化剂对Ti催化剂的影响
        3.3.2 不同助催化剂对Zr催化剂的影响
        3.3.3 小结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第五章 三大合成催化(论文提纲范文)

5. 1 引言
    5. 1. 1 合成高分子的历史发展
    5.1.2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价值
    5. 1. 3 合成高分子材料分类
        5. 1. 3. 1 塑料
        5. 1. 3. 2 合成橡胶
        5. 1. 3. 3 合成纤维
5. 2 高分子材料合成中典型催化问题
    5. 2. 1 聚烯烃材料及其催化剂
        5. 2. 1. 1 铬系( Phillips) 催化剂
        5. 2. 1. 2 钛系( Ziegler - Natta) 催化剂
        5. 2. 1. 3 锆系( metallocene) 催化剂
        5. 2. 1. 4 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
    5. 2. 2 合成橡胶材料及其催化聚合
    5. 2. 3 合成聚酯材料及其催化聚合
5. 3 展望

四、活性高于茂金属的新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 [1]吡啶/吡咯酮双胺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聚烯烃催化性能研究[D]. 闫婷玉.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基于氢化喹啉骨架的第四族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烯烃配位聚合中的应用[D]. 韩丙浩.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3]镍和钯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D]. 梁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4]新型茂金属和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质的研究[D]. 宋婷婷. 吉林大学, 2019(02)
  • [5]新型[N,P]二齿Ti系非茂金属催化剂高效合成乙烯/α-烯烃/极性烯烃多元共聚物的研究[D]. 王秋璨.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6]聚丙烯球形催化剂载体废料回用工艺研究[D]. 姚敏. 北京化工大学, 2018(06)
  • [7]烯烃可控聚合及其大分子工程[J]. 张树,吴一弦. 中国科学:化学, 2018(06)
  • [8]聚合物分子刷负载催化剂的设计及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D]. 黄文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9]含吡啶基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反应研究[D]. 王晶晶. 天津科技大学, 2017(04)
  • [10]第五章 三大合成催化[J]. 孙文华. 工业催化, 2016(02)

标签:;  ;  ;  ;  ;  

比茂金属活性更高的新型催化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