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钢转炉煤气系统研究与优化

莱钢转炉煤气系统研究与优化

一、莱钢转炉煤气系统研究与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辉,武国峰,王凯峰,孔祥川[1](2020)在《邢钢煤气回收及高效利用实践》文中提出副产煤气是钢厂重要的二次能源,利用好煤气资源是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邢钢从增加转炉煤气回收量,减少放散,节约使用等方面采取措施,大幅提高了煤气综合利用效率。

赵贤聪[2](2018)在《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多周期优化调度模型研究》文中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是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的工作重心。副产煤气是钢铁企业重要的二次能源,钢铁生产所用煤炭的能值有33%转换为副产煤气,因此,充分利用副产煤气对钢铁企业节能降耗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优化调度建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所建模型应用于我国三个典型钢铁企业,达到了提高煤气系统稳定性、减少能源成本的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钢铁企业煤气系统的分析表明:三种副产煤气的产生量不仅与原料的条件有关,还与热工操作和工艺过程有关;煤气的使用主要受生产工艺、热工要求、设备水平等影响。对富余煤气发电的研究表明:不考虑峰谷电价时,维持煤气系统运行稳定性最为重要;考虑峰谷电价时,需要兼顾煤气柜运行稳定性与发电收益,对煤气柜的操作要求更高。(2)惩罚因子是调度模型的一组核心变量,用于实现子目标函数之间的转化,其值对模型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大。通过研究惩罚因子对煤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可知,当煤气柜惩罚因子x增加或锅炉惩罚因子y降低时,煤气柜的稳定性提高,而锅炉的稳定性降低。采用帕雷托最优原理可得到最佳的惩罚因子组合,基于H钢厂的实例分析表明,最佳惩罚因子组合为一块封闭狭长区域,该区域自(x,y)=(0.231,621.9)起,至(x,y)=(0.274,797.4)止,该区域重心(X,y)=(0.254,717.8)被选为最优的惩罚因子组合。采用最佳惩罚因子后的优化结果表明:H钢厂的副产煤气系统运行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煤气柜的波动处罚降低了 21.8%,锅炉的波动处罚降低了 66.2%。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结果对水价变化不敏感,对电价变化较敏感。若电价逐渐提高至现价的200%,煤气柜柜位(储气量)将逐渐降低,释放出更多的煤气用于发电,促使优化后的总发电量提高近20%。(3)在上述基础上,讨论了峰谷电价制度对惩罚因子的取值的影响,基于X钢厂的实例分析表明,最佳煤气柜惩罚因子x的值为0.002,对应煤气柜整体偏移量SSDV=20736m3,购电成本EPC=290607元。采用最佳惩罚因子后的优化结果表明:5座锅炉的整体运行效率达83.03%,较人工调度下的运行效率提高了 3.3%。优化后的购电成本下降了 29.7%,煤气柜波动处罚降低了 62.0%。敏感性分析讨论了峰谷价差,即峰段电价与谷段电价的比值对优化结果的影响,当峰谷价差逐渐增大至现状的200%,峰段电价区间发电比例(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由40.27%增加到42.8%,相反的,平段及谷段电价区间发电比例分别由33.45%降低到31.15%及26.28%降低到26.05%。提高峰谷价差有利于发电量在峰段电价区间与谷段电价区间之间的转移,从而有助于减少购电成本。与此同时,煤气柜整体偏移量SSDV由20736 m3下降为28433 m3,煤气柜运行稳定性降低。(4)峰谷电价下副产煤气系统的优化调度必须考虑锅炉及CCPP的运行负荷对其热效率的影响。基于X钢自备电厂2013年至2015年的实际运行数据表明,当锅炉运行负荷由100%降低至30%时,锅炉热效率可下降10%至40%。此外,对于同时拥有锅炉与CCPP的自备电厂,在副产煤气分配时会遵从优先供应CCPP的原则,剩余煤气会优先供应至高效率锅炉,调度模型总是倾向于提高自备电厂的整体热效率。基于X钢与Q钢的自备电厂调峰潜力分析表明,所构建模型可降低不同规模钢铁企业购电成本20%~30%,具有较为显着的经济效益,年节省电费数千万至数亿元。本研究将为副产煤气系统高效智慧的能源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

李唐琳[3](2018)在《河钢唐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风险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在钢铁企业,煤气系统安全问题尤其突出。以河钢唐钢热轧部转炉煤气回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工艺流程、设备及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进行了风险分析和重大危险源辨识,其中转炉炼钢煤气回收系统高温作业线长、高温烟气喷出、安全措施不到位是造成煤气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设备缺陷和操作人员失误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利用定性、定量数值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发现:该煤气回收系统中原料供应处和烟气净化及煤气回收处危险等级较高,容易发生中毒和煤气火灾事故。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得到,河钢唐钢热轧部20000立方米转炉煤气柜属于三级重大危险源。通过对该煤气回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了除尘效果和设备安全性;此外煤气回收系统采用了完善的、灵敏的连锁防护、报警、切断装置,提高了设备的本质安全化水平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起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的目的;最后采用美国道化学公司所制定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来实施危险系数评估,得知该转炉煤气系统具有很大的危险系数,因此必须加强转炉煤气系统的安全管理。在通过实施安全补偿措施之后,其安全补偿系数降低,危险等级也得到很大降低,级别成为“较轻”,基本处于“安全状态”。其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值较小,因此根据补偿系数值来计算出的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MPPD较小。基于论文的风险分析结果,除了进行除尘系统的技术改造之外,还提出了针对该煤气回收系统的管理措施,为创造“本质安全化”企业奠定基础,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行,为同类企业加强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安全性提供了参考。

杨冬云,魏小龙[4](2017)在《利用转炉煤气提高风温实践》文中认为对宣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进行改造,提高了转炉煤气回收量,稳定了转炉煤气管网运行压力,满足了高炉热风炉掺烧转炉煤气的需要。将转炉煤气应用到高炉热风炉中,达到了提高高炉风温的目的。

成巨海[5](2017)在《转炉煤气在热风炉的应用》文中提出对宣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进行改造,提高了转炉煤气回收量,稳定了转炉煤气管网运行压力,满足了高炉热风炉掺烧转炉煤气的需要。将转炉煤气应用到高炉热风炉中,达到了提高高炉风温的目的。

杨冬云[6](2015)在《宣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优化改造》文中研究说明对宣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进行研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并实施。通过转炉煤气柜回收系统的互换、转炉煤气电除尘系统以及锅炉掺烧转炉煤气等技术改造,提高了转炉煤气回收量,有效利用了公司二次能源,减小环境污染。

李红娟[7](2013)在《钢铁企业煤气系统预测及优化调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铁企业煤气系统与主生产系统紧密耦合,当生产工况发生变化时,煤气的发生量、消耗量也会随之变化,规律性弱,依靠人工经验无法对其发生量、消耗量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直接导致调度的滞后,考虑到大部分工况都是事后调度,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尤其当有些工况出现时若发生事后调度时间过长,更会给煤气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带来压力。为解决上述问题,论文从煤气的半生命周期出发,系统全面地识别和评估影响煤气利用的各类因素,采用逐层递进优化的建模思路,建立了煤气系统分类预测模型,在预测模型的基础上从煤气系统全局出发,以固定用户、可变用户消耗燃料量最小为目标,考虑缓冲用户消耗煤气特性,采用规则调度与概率调度,建立优化调度模型;并基于模型研究了应用企业的煤气利用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准确识别钢铁企业煤气发生、消耗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机理模型预测精度不高的实际情况,建立了SVC-HP-ENN-LSSVM-MC分类预测模型。整个建模过程采用预测前模型识别,预测中针对数据性质分解数据进行预测,预测后进行修正的方式。基于钢铁企业煤气发生、消耗频繁波动特性,首先利用SVC对煤气量进行工况分类,对不同工况建立不同模型进行预测。为描述不同工况煤气发生、消耗特性本文提出利用HP滤波把原始数据序列分为趋势序列和波动序列,融合Elman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优势分别对趋势序列和波动序列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并对预测后的残差序列,引入马尔科夫链状态转移矩阵进行修正。利用钢铁企业实际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表明:在离线建立分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工况的预测模型,能够反映所有工况,不仅减少了在线训练时间,而且可有效提高预测精度,尤其是当工况改变时,效果更佳。(2)依据钢铁企业煤气用户产消特性及煤气产生、消耗的预测结果,构建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模型。综合考虑煤气用户的热值要求、煤气混合熵增引起的能量损失及缓冲用户的缓冲能力等,以燃料消耗量最小为目标,遵循按质用能,达到能源梯级利用的目的,使能源结构趋于最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优化调度模型。同时为减少计算过程的复杂程度,在调度过程中主要考虑固定用户、可变用户和缓冲用户,对于转换用户不纳入计算。本文所建立的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改变了以往单纯考虑固定用户、可变用户,而不考虑缓冲用户特性的缺陷。(3)为使煤气系统全局能源利用效率最高,本文提出两种建模方法对缓冲用户消耗煤气量进行调整。方法一:根据自备电厂锅炉工作特性,建立燃料消耗与锅炉负荷间的关系模型,从而得到锅炉运行经济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缓冲用户煤气优化调度规则,保证煤气柜在安全范围内运行,并使锅炉在经济区域或靠近经济区域运行;方法二:在缓冲用户经济效益目标函数中采用变权惩罚函数处理能源成本和运行风险间的关系,提出了协调缓冲用户煤气调度的经济性和运行风险间关系的概率模型。通过建立锅炉变权惩罚函数、煤气柜柜位变权惩罚函数,能科学合理地描述调度情况,有效避免常规多目标优化时人为定权重与实际煤气波动情况相距甚远,导致对惩罚估计偏差较大,影响正确决策。本论文建立了钢铁企业煤气系统预测和优化调度模型。所建预测模型与其它模型相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并且具有适应工况时变的能力,煤气量预测平均相对误差都小于或等于2.3%,并通过了Wilcoxon符号秩检验,满足工业生产需要。针对典型工况得到的调度方案合理、实用,调度结果表明:运用所建预测调度模型,应用于钢铁企业正常生产工况将节约煤气折标煤16.63kgce/t钢,按此计算一年将节约197956.29toe,节能潜力巨大。

褚菲[8](2013)在《CCPP煤气系统建模与运行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钢铁大国,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之一的钢铁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大户,消耗的能源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15%。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是钢铁工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将联合循环发电与炼钢/铁工艺相结合,燃用炼钢/铁过程的副产煤气发电,能起到能源高效循环再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的目的,为钢铁工业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探索出一条未来社会可接受的新路。作为联合循环和炼钢/铁工艺中间过渡环节的煤气系统(以下简称CCPP煤气系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联合循环机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然而,受前段炼钢/铁工艺的影响,煤气系统的流量、压力和温度等波动较大,造成煤气压缩机容易发生喘振和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阻碍了联合循环在钢铁工业副产煤气等二次能源回收利用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以上海某钢厂备用电厂联合循环机组煤气系统为背景,根据煤气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在深入分析煤气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开展了CCPP煤气系统建模和运行优化方法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CCPP煤气系统防喘振控制模型系统的设计。本文的主要工作归纳如下:1.CCPP煤气系统工艺复杂,涉及的部件众多,其中煤气压缩机是压力提升部分的核心装置。本文在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压缩机能量传递和能量损失机理,建立了多级离心压缩机的机理模型。基于此模型,可以预测压缩机在设计工况和非设计工况下的性能。该模型还可用于分析几何尺寸等参数变化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在上述压缩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冷却器、分离器和调节阀的机理模型以及煤气热力性质的计算模型,建立了CCPP煤气系统的模型,用于模拟煤气系统的生产运行,为煤气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和防喘振控制策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针对机理模型在离心压缩机建模中所遇到的困难,提出采用并行混合模型的结构建立大型离心压缩机的性能预测模型。该模型由机理模型与数据补偿模型并联组成,因此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建模方法的优点。机理模型能够在趋势上较好的反映主要影响因素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补偿模型则利用过程数据弥补机理模型由于理论假设等所带来的模型偏差。过程数据通常含有异常点,直接利用这些数据建立补偿模型,往往会出现过拟合现象,导致混合模型部分或完全失效。对于多维数据中的异常点,很难利用传统方法将其一一剔除,为此提出了基于鲁棒PLS、模糊系统以及改进减聚类算法的非线性鲁棒建模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过程数据中异常点的影响,并能够简化模糊系统模型的结构。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混合建模方法的有效性。3.针对CCPP煤气系统的运行优化问题,首先根据煤气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影响煤气系统运行经济性的主要因素,确定了以冷却水流量为决策变量的煤气系统运行优化方案。针对CCPP煤气系统工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变量相关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历史数据的运行优化方法。分别提出了基于过程模型的运行优化方法和基于过程逆模型的运行优化方法,并将两种方法应用于煤气系统冷却器的运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优化效果。针对新过程运行时间短,建模数据不足的现象,提出基于相似过程之间数据特征的相似性,将已有相似过程历史数据中包含的丰富过程信息和运行经验通过JYPLS模型迁移到新过程上,并结合少量试运行,加快新过程运行优化的思想。分别提出了基于过程模型迁移的新过程的运行优化方法,以及基于过程逆模型迁移的新过程的运行优化方法,并将两种方法应用于新的相似煤气系统冷却器的运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优化效果。4.在CCPP煤气系统模型和煤气压缩机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CCPP煤气系统防喘振控制模型系统软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数据流向、界面设计和各主要模块的功能。该系统具有数据处理、模型训练、在线模拟、结果显示以及历史查询等功能,为煤气压缩机防喘振控制策略的研究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将软件实际应用于某钢厂备用电厂的煤气系统,有助于提高煤气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探讨了钢铁企业煤气系统建模和运行优化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孟华[9](2013)在《钢铁企业自备电厂机组配置优化及煤气优化调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气是钢铁企业重要的二次能源,煤气发生量与消耗量之间的平衡程度对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影响极大。煤气系统不平衡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煤气系统的结构性不平衡,即静态不平衡;一是煤气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不平衡,即动态不平衡;实现煤气平衡的关键在于自备电厂的机组配置与动态调度。为此,论文综合考虑煤气放散和机组运行效率下降对整个煤气系统价值的影响,建立自备电厂机组配置优化模型;考虑到依靠人工经验无法对其煤气供入量进行准确预测,针对煤气供入量特性,建立自备电厂煤气供入量预测模型。在预测模型的基础上从煤气系统全局出发,以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锅炉负荷波动频繁的特点,建立优化调度模型,并基于模型研究了应用企业自备电厂的煤气利用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掌握钢铁企业富余煤气特性规律的基础上,针对煤气系统静态结构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自备电厂机组配置优化模型。整个建模过程综合考虑了煤气放散、环境成本、CCPP机组能力、机组容量、机组最佳负荷率对机组配置的影响,以煤气系统平衡、CCPP机组稳定运行、环境成本等作为约束条件,旨在保证环境成本和总利润协同优化下确定发电机组的最优配置结构。(2)在准确识别钢铁企业自备电厂煤气供入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以往没有合理的预测手段、仅凭人工经验判断煤气供入量趋势的模式缺陷,建立了自备电厂煤气供入量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整个建模过程采用预测前模型识别、预测中针对数据性质进行预测,预测后对残差着重分析的方式。基于煤气供入量关联性、延时性、随机性及复杂性的特性,首先建立ARMA时间序列主体预测模型,针对主体模型的残差项进行拉格朗日乘子检验,通过最小二乘法对参数进行估计后进一步建立ARCH时间序列辅助预测模型,使平滑误差项的方差达到最小,提高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预测后从统计学角度融合拟合分布的方法结合实际生产对预测模型的残差项进行了分析。利用钢铁企业自备电厂实际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预测模型相对误差最高为1.95%,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3)依据自备电厂煤气供入量的预测结果,针对锅炉负荷频繁波动的特点,构建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模型。考虑到国家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处罚,将“环境成本”的概念引入钢铁企业自备电厂煤气系统中,综合考虑锅炉经济负荷运行、锅炉启停、燃料消耗等对模型的影响,以全周期内的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达到合理用能的目的,使能源结构趋于最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优化调度模型。同时为了提高模型的合理程度,在调度过程中考虑了物料平衡、能量平衡、锅炉操作、锅炉运行、污染物排放等对模型的约束。本文所建立的自备电厂多周期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改变了以往调度滞后、人为决定因素大的缺陷,保证锅炉在最佳运行区域附近工作。运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求解,不仅提高了模型的求解收敛速度,并且加强了模型的全局寻优能力,对钢铁企业自备电厂煤气系统的优化调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将建立的自备电厂机组优化配置模型应用于钢铁企业A。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组配置结构基本可实现企业煤气零放散,保证企业年供电自给自足,并可富余外供,电力能值降低了0.08kgce/kWh,按年日历工作时间7000小时计算,节约标煤23.63万tce/年;将建立的自备电厂煤气系统预测和优化调度模型应用于钢铁企业B。结果表明:所建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高炉煤气供入量预测模型平均误差率为2.05%;转炉煤气供入量预测模型预测平均误差率为2.43%,预测精度较高,符合模型精度要求,满足工业生产需要。针对燃料、负荷频繁波动得到的调度方案合理、实用,调度结果表明:运用所建调度模型将多产蒸汽11t/h,按此计算节能约9086.56tce/年,节能潜力巨大。

王永平,杨冬云,李政,闫春龙[10](2013)在《宣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优化改造》文中认为通过对宣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的研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并实施,通过转炉煤气柜回收系统的互换改造、转炉煤气电除尘系统改造以用锅炉掺烧转炉煤气等技术改造,提高了转炉煤气回收量,有效的利用了公司二次能源,减小环境污染。

二、莱钢转炉煤气系统研究与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莱钢转炉煤气系统研究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邢钢煤气回收及高效利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提高转炉煤气回收
    1.1 转炉煤气系统简介
    1.2 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措施
        1.2.1 增加转炉煤气回收时间
        1.2.2 实现转炉煤气双柜并联运行
        1.2.3 保证转炉煤气用量
        1.2.4 合理对转炉煤气用户排产
2 降低高炉煤气放散
    2.1 高炉煤气系统简介
    2.2 降低高炉煤气放散的措施
        2.2.1 提高放散设定压力
        2.2.2 优化热风炉换炉操作
        2.2.3 做好瞬时和阶段性煤气平衡
3 提高煤气利用效率
    3.1 建设高温超高压发电机组
    3.2 定期维护蓄热式加热炉
    3.3 应用智能优化燃烧技术
    3.4 提高热装温度和热装率
4 结语

(2)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多周期优化调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能源消耗的发展
        1.1.2 钢铁工业及其能源消耗的发展
        1.1.3 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的途径
    1.2 研究目标、步骤及手段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步骤
        1.2.3 研究手段
    1.3 研究内容及方案
    1.4 论文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介绍
    2.2 副产煤气预测及调度模型的研究进展
        2.2.1 副产煤气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2.2.2 副产煤气调度模型的研究进展
        2.2.3 副产煤气预测及调度模型在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的应用
    2.3 存在的问题
3 基于稳定运行的副产煤气系统短周期调度模型
    3.1 引言
    3.2 问题分析
    3.3 调度模型的建立
        3.3.1 目标函数
        3.3.2 约束条件
        3.3.3 模型的假设
    3.4 实例分析
        3.4.1 模型的输入参数
        3.4.2 惩罚因子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3.4.3 选择合理的惩罚因子
        3.4.4 优化效果分析
        3.4.5 敏感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峰谷电价的副产煤气系统中长周期调度模型
    4.1 引言
    4.2 问题分析
    4.3 调度模型的建立
        4.3.1 目标函数
        4.3.2 约束条件
    4.4 实例分析A
        4.4.1 模型的输入参数
        4.4.2 惩罚因子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4.4.3 选择合理的惩罚因子
        4.4.4 优化结果分析
        4.4.5 敏感性分析
    4.5 实例分析B
        4.5.1 模型的输入参数
        4.5.2 惩罚因子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4.5.3 选择合理的惩罚因子
        4.5.4 优化结果分析
        4.5.5 敏感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钢铁企业自备电厂及煤气柜的调峰潜力分析
    5.1 引言
    5.2 调度模型的建立
        5.2.1 目标函数
        5.2.2 约束条件
    5.3 实例分析
        5.3.1 模型的输入参数
        5.3.2 优化效果分析
        5.3.3 不同柜容条件对优化效果的影响
        5.3.4 优化策略
    5.4 本章小结
6 热风炉煤气消耗量短期预测模型的探索
    6.1 前言
    6.2 模型参数的确定
        6.2.1 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确定
        6.2.2 网络结构和参数的确定
    6.3 标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6.4 数据预处理
        6.4.1 数据预处理
        6.4.2 数据集成
        6.4.3 数据转换
    6.5 热风炉短期预测模型
        6.5.1 误差评价指标
        6.5.2 预测系统的建立
        6.5.3 不同预测提前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6.5.4 不同时间间隔对预测效果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河钢唐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风险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转炉煤气研究现状
        1.2.1 转炉工业的发展
        1.2.2 我国转炉工业的发展
        1.2.3 转炉煤气的回收与利用
        1.2.4 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发展现状
        1.2.5 我国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发展现状
    1.3 钢铁企业煤气主要种类及特性
        1.3.1 焦炉煤气
        1.3.2 高炉煤气
        1.3.3 转炉煤气
    1.4 煤气事故种类
        1.4.1 煤气中毒事故
        1.4.2 煤气爆炸事故
        1.4.3 煤气着火事故
    1.5 转炉煤气系统风险评估及常用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1.5.1 风险评估
        1.5.2 常用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第2章 河钢唐钢热轧部炼钢生产的基本情况
    2.1 河钢唐钢热轧部简介
    2.2 转炉炼钢工艺简介
    2.3 河钢唐钢热轧部炼钢系统主要工艺设备
    2.4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工艺及参数
    2.5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
    3.1 主要危险物质特性
    3.2 转炉炼钢工艺过程煤气危险因素分析
        3.2.1 在原料供应工序存在人员中毒和窒息危险
        3.2.2 在转炉冶炼工序存在爆炸、中毒窒息危险
        3.2.3 在精炼工序存在中毒、火灾、爆炸危险
        3.2.4 在连铸工序存在火灾、爆炸、中毒危险
        3.2.5 在烟气净化及煤气回收工序存在煤气中毒、火灾爆炸危险
    3.3 设备维检过程的煤气危险因素分析
    3.4 主要危险因素汇总
    3.5 重大危险源辨识
        3.5.1 重大危险源分级
    3.6 对转炉炼钢工艺过程煤气系统的风险评价
        3.6.1 LEC评价法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危险因素防控对策
    4.1 改造转炉一次除尘设备
        4.1.1 改造目的
        4.1.2 改造项目
        4.1.3 改造后主要参数
        4.1.4 改造主要效果
    4.2 安全评价及对策
        4.2.1 安全管理检查表
        4.2.2 中毒事故事故树评价
        4.2.3 煤气回收系统危险性评价
    4.3 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4.3.1 安全操作规程
        4.3.2 安全应急预案
        4.3.3 抢、检修安全管理制度
        4.3.4 安全防护考核细则
        4.3.5 强化安全保证措施
    4.4 运用“互联网+”理念加强安全教育
    4.5 效益评价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动火作业申请单
附录 B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利用转炉煤气提高风温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改造
    2.1 确定理论回收量
    2.2 转炉煤气柜回收系统互换改造
3 电除尘技术改造
4 热风炉掺烧转炉煤气改造
5 转炉煤气掺混点改造
6 优化煤气柜回收控制操作
7 优化回收操作
8 结语

(5)转炉煤气在热风炉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改造
    2.1 确定理论回收量
        2.1.1 理论产生的CO重量
        2.1.2 理论产生的CO气体量
        2.1.3 理论吨钢转炉煤气回收量
    2.2 转炉煤气柜回收系统互换改造
3 电除尘技术改造
4 热风炉掺烧转炉煤气改造
5 转炉煤气掺混点改造
6 优化煤气柜回收控制操作
7 优化回收操作
8 结语

(6)宣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优化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确定回收目标
    ( 1) 理论产生的CO重量
    ( 2) 理论产生的CO气体量
    ( 3) 理论吨钢转炉煤气回收量
2存在问题
    ( 1) 回收系统不匹配
    ( 2) 煤气含尘量大
    ( 3) 转炉煤气用户少
3改造方案
    3.1转炉煤气柜回收系统互换
    3.2增加转炉煤气用户
        ( 1) 转炉煤气电除尘系统改造
        ( 2) 两台75t/h锅炉进行掺烧转炉煤气改造
    3.3转炉煤气回收系统改造
        ( 1) 转炉煤气与高炉煤气的掺混点的控制系统改造
        ( 2) 优化煤气柜回收控制操作
        ( 3) 煤气系统综合平衡
    3.4优化回收操作
        ( 1) 优化转炉煤气回收参数
        ( 2) 降罩操作
        ( 3) 炉口微正压控制
4结语

(7)钢铁企业煤气系统预测及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钢铁企业煤气回收与利用途径
        1.1.2 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煤气利用现状
        1.1.3 煤气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
        1.1.4 煤气系统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煤气发生量、消耗量预测研究
        1.2.2 煤气优化调度研究
    1.3 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和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钢铁企业煤气系统
    2.1 煤气产生
        2.1.1 高炉煤气的产生
        2.1.2 焦炉煤气的产生
        2.1.3 转炉煤气的产生
    2.2 煤气传输
        2.2.1 煤气管道及其分类
        2.2.2 煤气管网及其分类
    2.3 煤气缓冲
    2.4 煤气使用
    2.5 煤气放散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铁企业煤气系统预测建模
    3.1 数据处理及检验
        3.1.1 HP滤波
        3.1.2 符号秩检验
        3.1.3 相空间重构
    3.2 HP-ENN-LSSVM模型
        3.2.1 HP-ENN-LSSVM模型建立思想
        3.2.2 HP-ENN-LSSVM模型
    3.3 SVC-HP-ENN-LSSVM模型
        3.3.1 SVC-HP-ENN-LSSVM模型建立思想
        3.3.2 SVC-HP-ENN-LSSVM模型
    3.4 SVC-HP-ENN-LSSVM-MC模型
        3.4.1 SVC-HP-ENN-LSSVM-MC模型建立思想
        3.4.2 SVC-HP-ENN-LSSVM-MC模型
    3.5 模型检验及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铁企业煤气系统优化调度建模
    4.1 模型构建思想
    4.2 钢铁企业煤气优化调度模型
        4.2.1 模型假设
        4.2.2 目标函数
        4.2.3 约束条件
        4.2.4 模型求解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铁企业煤气系统预测模型应用
    5.1 基本概况
        5.1.1 能耗状况
        5.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预测模型应用
        5.2.1 发生量预测
        5.2.2 消耗量预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钢铁企业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应用
    6.1 优化调度模型应用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CCPP煤气系统建模与运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联合循环发电概述
        1.2.1 联合循环发电的发展
        1.2.2 CCPP煤气系统的工艺流程
    1.3 煤气系统建模与优化概述
        1.3.1 煤气系统建模技术概述
        1.3.2 煤气系统优化技术概述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CCPP煤气系统机理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离心压缩机模型的建立
        2.2.1 离心压缩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2.2 单级离心压缩机模型
        2.2.3 多级离心压缩机模型
        2.2.4 模型仿真分析
    2.3 其他部件模型的建立
        2.3.1 冷却器模型
        2.3.2 煤水分离器模型
        2.3.3 阀模型
        2.3.4 煤气热力性质计算模型
    2.4 煤气系统模型的建立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大型离心压缩机混合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离心压缩机混合模型的结构
    3.3 基于非线性鲁棒PLS的补偿模型
        3.3.1 鲁棒PLS方法
        3.3.2 模糊系统结构描述
        3.3.3 补偿模型建模方法
        3.3.4 数值仿真
    3.4 模型仿真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CPP煤气系统冷却器运行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煤气系统冷却器运行优化问题的提出
    4.3 基于历史数据的运行优化
        4.3.1 基于过程模型的运行优化
        4.3.2 基于过程逆模型的运行优化
        4.3.3 煤气系统冷却器运行优化仿真研究
    4.4 基于过程模型迁移的新过程的运行优化
        4.4.1 过程模型迁移JY_PLS
        4.4.2 基于过程模型迁移的运行优化
        4.4.3 基于过程逆模型迁移的运行优化
        4.4.4 新的相似煤气系统冷却器运行优化仿真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CPP煤气系统防喘振控制模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2 系统硬件结构及主要功能
    5.3 系统数据交换
    5.4 防喘振控制模型系统
        5.4.1 防喘振控制模型系统界面设计
        5.4.2 防喘振控制模型系统数据管理
        5.4.3 防喘振控制模型系统主要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情况
个人简介

(9)钢铁企业自备电厂机组配置优化及煤气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钢铁企业煤气资源及回收利用
    1.2 钢铁企业富余煤气资源利用现状
        1.2.1 富余煤气增加的原因
        1.2.2 富余煤气的利用现状
    1.3 钢铁企业自备电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自备电厂的分类
        1.3.2 自备电厂煤气系统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论文的选题依据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钢铁企业自备电厂机组配置优化模型
    2.1 钢铁企业自备电厂煤气系统静态平衡分析
        2.1.1 煤气系统静态平衡存在的问题
        2.1.2 重审钢铁企业煤气系统不平衡问题
    2.2 自备电厂富余煤气量的统计学特性
        2.2.1 研究方法
        2.2.2 实例分析
    2.3 自备电厂机组配置优化模型
        2.3.1 模型建立的思想
        2.3.2 模型的假设
        2.3.3 目标函数
        2.3.4 约束条件
        2.3.5 模型求解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铁企业自备电厂煤气供入量预测模型
    3.1 自备电厂煤气供入量影响因素及模型选择
        3.1.1 煤气产生量波动的影响
        3.1.2 煤气消耗量波动的影响
        3.1.3 煤气柜波动的影响
        3.1.4 其它波动的影响
    3.2 ARMA时间序列预测建模
        3.2.1 ARMA时间序列模型概述
        3.2.2 ARMA时间序列预测建模步骤
    3.3 模型验证
        3.3.1 数据预处理
        3.3.2 煤气供入量ARMA预测模型的建立
        3.3.3 ARMA模型随机扰动项的ARCH效应分析与建模
        3.3.4 模型预测
        3.3.5 残差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铁企业自备电厂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模型
    4.1 自备电厂锅炉及燃料调节特点
        4.1.1 自备电厂锅炉的工作特点
        4.1.2 燃料调节特点
    4.2 自备电厂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模型
        4.2.1 模型建立思想
        4.2.2 模型假设
        4.2.3 目标函数
        4.2.4 约束条件
        4.2.5 模型求解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型应用
    5.1 自备电厂机组配置优化模型在钢铁企业的应用
        5.1.1 企业概况
        5.1.2 自备电厂概况
        5.1.3 钢铁企业A自备电厂机组配置优化
        5.1.4 优化结果分析
    5.2 自备电厂煤气系统化调度模型在钢铁企业的应用
        5.2.1 企业概况
        5.2.2 煤气供入量预测
        5.2.3 钢铁企业B自备电厂煤气系统优化调度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莱钢转炉煤气系统研究与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邢钢煤气回收及高效利用实践[J]. 张志辉,武国峰,王凯峰,孔祥川. 冶金动力, 2020(07)
  • [2]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多周期优化调度模型研究[D]. 赵贤聪. 北京科技大学, 2018(02)
  • [3]河钢唐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风险分析及对策[D]. 李唐琳.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2)
  • [4]利用转炉煤气提高风温实践[J]. 杨冬云,魏小龙. 冶金设备, 2017(S2)
  • [5]转炉煤气在热风炉的应用[J]. 成巨海. 冶金设备, 2017(04)
  • [6]宣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优化改造[J]. 杨冬云. 冶金能源, 2015(05)
  • [7]钢铁企业煤气系统预测及优化调度研究[D]. 李红娟.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7)
  • [8]CCPP煤气系统建模与运行优化研究[D]. 褚菲. 东北大学, 2013(03)
  • [9]钢铁企业自备电厂机组配置优化及煤气优化调度研究[D]. 孟华.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7)
  • [10]宣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优化改造[A]. 王永平,杨冬云,李政,闫春龙. 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 2013

标签:;  ;  ;  ;  ;  

莱钢转炉煤气系统研究与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