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酶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植酸酶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一、植酸酶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钱浩[1](2021)在《基于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制备、特性及体外消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酸盐作为一种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可以抑制肉仔鸡对蛋白质、矿物元素、葡萄糖、氨基酸等的吸收,从而影响肉仔鸡的生长发育。植酸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的降解家禽饲料中存在的植酸盐并起到释放出无机磷的作用,提高磷在肉仔鸡体内的吸收率,帮助肉仔鸡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但植酸酶本身作为一种蛋白极易受到外界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干扰而丧失活性,限制了植酸酶的使用范围和条件。使用无毒、廉价、生物降解性好和生物相容性好的壳聚糖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对植酸酶进行物理包埋是提高植酸酶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本论文以壳聚糖为底物,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植酸酶为活性成分,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CSNPs-Phy),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研究影响制备CSNPs-Phy的因素以及优化制备工艺,并深入研究和探讨这种包被植酸酶材料在体外的相关特性,包括:耐高温、强酸、强碱、抗胰蛋白酶降解、体外蛋白释放、酶制剂储存等,最后通过两步法模拟肉仔鸡饲料体外消化模型,探讨游离植酸酶和包被植酸酶在体外消化模拟中对肉仔鸡饲料中磷元素的释放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论文主要结论如下几点:1.通过离子凝胶法制备CSNPs-Phy,发现低分子量的壳聚糖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的粒径更小,同时分析了壳聚糖溶液浓度、反应体系p H、初始加酶浓度和交联时间四个因素对壳聚糖纳米粒包封植酸酶的影响;另外通过对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确定了制备CSNPs-Phy的较优条件为:壳聚糖溶液浓度4.0 mg/m L,反应体系p H值为5.00,交联时间为45 min,初始植酸酶浓度为5.0 mg/m L,且在较优条件下制备的CSNPs-Phy的粒径大小为249.73 nm,Zeta电位值为38.73 mv,PDI为0.196,包埋率为69.23%,载药量为18.04%。通过FTIR和DSC对壳聚糖纳米粒进行表征,证实了壳聚糖纳米粒对植酸酶蛋白进行了物理包封。2.对CSNPs-Phy的体外特性研究发现:CSNPs-Phy较游离植酸酶有着更广泛的温度和p H使用范围以及更好的耐高温、强酸、强碱的能力,同时对胰蛋白酶降解表现得更加稳定。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表明植酸酶在得到壳聚糖纳米粒包封后减弱了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同时壳聚糖纳米粒对植酸酶蛋白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离子强度高的缓释介质可以加速植酸酶蛋白的释放,蛋白释放动力学模型也取决于壳聚糖纳米粒所处的缓释介质类型。添加1.0%的蔗糖作为CSNPs-Phy的冻干保护剂,可以有效的防止其在储存期间发生粒子聚集,大大提高了CSNPs-Phy在储存期间的稳定性。3.通过两步法模拟肉仔鸡饲料体外消化,发现包被植酸酶因自身更好的稳定性,使其与游离植酸酶相比能够更好的促进肉仔鸡饲料中磷元素的释放和干物质的消化率。本论文首次研究了基于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与传统的饲料酶制剂不同,同时验证了包被植酸酶在体外比游离植酸酶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可以更好的促进饲料中营养元素的释放和干物质的消化率,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肉仔鸡饲料添加剂。

田杰[2](2021)在《黑曲霉发酵藤茶对其主要活性物质的影响及产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藤茶,即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的嫩叶,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是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其主要活性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称藤茶总黄酮。本研究以藤茶为基质,接种黑曲霉,分别设置不同条件进行发酵,发酵完成后,测定藤茶主要活性物质总黄酮的含量及其相关活性指标的变化,并检测黑曲霉产酶情况。同时,以正交优化的方式,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为藤茶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参考方案,为黑曲霉发酵藤茶作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作初步探索。得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发酵后藤茶总黄酮相较于未发酵藤茶总黄酮,其含量明显提高:用超声破碎法(5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70,超声破碎20 min)提取发酵前和发酵后藤茶总黄酮,并以三氯化铝显色法测定其含量,得经发酵后的藤茶总黄酮含量高于未经发酵的藤茶总黄酮。在发酵条件为温度28℃,含水量50%,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为5%时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6.89 mg/g,比未经发酵的33.44 mg/g高出了一倍多。(2)发酵后藤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明显提高: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测定发酵前后藤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得发酵后藤茶总黄酮抗氧活化性明显增加。未经发酵的藤茶总黄酮DPPH清除率为56.16%,羟基清除率为20.35%;经发酵后的藤茶总黄酮DPPH清除率和羟基清除率均远高于未经发酵组。其中,经含水量40%、温度30℃、接种量5%、发酵时间48 h发酵后,其总黄酮DPPH清除率最高,达88.98%,比未经发酵的藤茶总黄酮提高了32.82%。经50%含水量、温度30℃、接种量5%、发酵时间36 h发酵后,其总黄酮羟基清除率最高,达68.89%。比未经发酵的羟基清除率提高了48.54%。(3)黑曲霉产酶:分别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木聚糖、植酸钠为底物;测定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植酸酶酶活大小。酶活力单位均定义为:在特定温度、p H下,单位时间内催化底物生成1μg产物为一个酶活力单位。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为30%、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48h、接种量为5%时,纤维素酶活达到最大值,为484.52 U/g。在含水量为50%、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48 h、接种量为5%时木聚糖酶酶活和植酸酶酶活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23.47 U/g和287.20 U/g。

宫宇[3](2019)在《耐温植酸酶部分酶学特性及其在黄羽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植酸酶在畜禽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同来源植酸酶的酶学特性和应用效果也有所不同。本研究选用山东隆科特酶制剂有限公司引进的最新科研成果的菌种,采用先进的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和后处理技术,经液体深层发酵提炼精制而成的黑曲霉产植酸酶(耐温型),研究其部分酶学特性,探讨耐温植酸酶在黄羽肉鸡日粮中的应用效果,为饲料生产的饲用耐温植酸酶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进行以下两个试验。试验一:为了探讨新型耐温植酸酶的酶学特性,本研究对耐温植酸酶在不同温度、不同pH条件下的酶活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活性随pH值和温度的变化都呈抛物线状,分别在80℃和pH值2.5左右时酶活最高;在85℃处理后依然保持91.2%相对酶活,在90℃以上的高温处理后,酶活损失较大,只保持了39.5%相对酶活;在pH值2处理后依然保持89.4%相对酶活。由此可见,耐温植酸酶对酸性和高温环境具有极强的耐受性,更符合饲料工业化生产的高温和畜禽胃肠道的酸性环境中应用。试验二:为了探讨耐温植酸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将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528羽,公母各半,随机分成8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1羽。设计8种饲粮,前4种饲粮有效磷水平分别为0.45%、0.38%、0.31%、0.24%,后4种饲粮分别在有效磷0.24%的基础饲粮中添加500、750、1000、10000FTU/kg植酸酶。试验期为28天。结果显示:饲粮有效磷水平降低,ADG显着降低(P<0.01),料肉比显着升高。在低磷日粮中一定范围内随着植酸酶添加量的提高,黄羽肉仔鸡ADG、ADFI相应显着提高,F/G随之显着下降。饲粮有效磷水平降低,肉仔鸡心脏重、肝脏重呈增加趋势(P>0.05);肌胃重呈降低趋势(P>0.05);低磷饲粮添加植酸酶,低磷组肝脏指数显着高于加酶组(P<0.01)。饲粮有效磷水平降低,血清钙水平降低显着(P<0.01),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显着(P<0.01);各组血清尿酸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血清尿素氮水平呈降低趋势,各组血清总蛋白无显着差异(P>0.05)。在超量添加植酸酶具有显着提高血清钙水平的效果,血清磷水平呈升高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先升高后降低(P<0.01);各组血清尿酸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加酶组间血清尿素氮水平呈显着降低(P<0.05)。各组血清总蛋白无显着差异(P>0.05)。饲粮有效磷水平降低,胫长有显着差异,胫围无差异(P>0.05)。胫骨鲜重呈降低趋势(P>0.05);胫骨灰分含量差异显着(P<0.01),胫骨钙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低磷饲粮添加植酸酶,胫骨长显着差异(P>0.05);胫围无显着差异(P>0.05);胫骨鲜重差异显着(P<0.01),胫骨灰分含量差异显着(P<0.01),各组胫骨钙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饲粮有效磷水平降低,饲粮钙利用率差异不显着(P>0.05),饲粮磷利用率差异显着(P<0.01),钙、磷的利用率先提高后降低。低磷饲粮添加植酸酶,饲粮钙利用率显着提高(P<0.01);饲粮总磷利用率显着提高(P<0.01)。本试验条件下,当有效磷为0.24%情况下,耐温植酸酶最佳添加量为1000FTU/kg。经配方换算,1000FTU/kg耐温植酸酶添加量等效于饲粮中0.11%的有效磷。

王旺[4](2019)在《毕赤酵母工程菌产植酸酶的发酵优化及放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酸酶(E.C.3.1.3.8 phytase)是催化植酸(肌醇六磷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或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大量研究表明,在禽类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减少饲料中磷的添加量,这对提高畜牧生产效益及减轻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开发出商品化的植酸酶制剂,植酸酶作为饲料添加剂已应用于实际生产,而植酸酶产量供给有限,限制了植酸酶的应用,因此植酸酶生产相关的研究工作大多围绕提高植酸酶的产量而展开。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是一种成熟且应用广泛的真核表达系统,以毕赤酵母作为宿主菌高密度发酵表达植酸酶可以显着提升植酸酶的产量。外源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所用菌株的特性、外源基因拷贝数及稳定性等因素相关,同时发酵过程中的优化是下游生产过程中提高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的思路是根据Invitrogen公司提供的《毕赤酵母实验操作手册》和《毕赤酵母发酵工艺手册》,在摇瓶水平对培养基主要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多梯度优化,找到最适水平。得到毕赤酵母工程菌产植酸酶在摇瓶水平中的最适条件分别为诱导时间120h、诱导pH为5.5,诱导甲醇添加量1.5%、装液量10%、诱导温度28℃,为高密度发酵罐发酵提供数据参考基础。经过优化后,毕赤酵母工程菌产植酸酶的能力明显优于优化前,产酶能力提升了31.9%。然后以摇瓶发酵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基础,在3L和15L发酵罐中放大发酵并优化了诱导温度和初始诱导pH两个因素。找出毕赤酵母工程菌产植酸酶高密度发酵适宜条件以提高植酸酶的表达量,优化条件下的毕赤酵母工程菌发酵产植酸酶的酶活力明显高于未优化前,3L罐最高酶活可达到18708 U/mL,比未优化前提高38.3%,而15 L罐植酸酶酶活最高达到23189 U/mL,相较于3L罐水平,菌种生长OD600提高了10.5%,植酸酶酶活提高了24.0%此外,本研究在15L罐发酵水平优化了毕赤酵母工程菌在诱导产酶阶段的甲醇流加速率。为了确定植酸酶发酵过程中最合适的甲醇流加速率,通过控制3.5 g/(L·h)、5.5 g/(L·h)、7.5 g/(L·h)这3种甲醇流加速率,探讨不同甲醇流加速率条件下的毕赤酵母工程菌的植酸酶产量。结果表明,在甲醇流加速率为5.5 g/(L·h)条件下,发酵结束时,植酸酶酶活达到26386 U/mL,是3.5 g/(L·h)甲醇流加速率的106.83%、7.5 g/(L·h)甲醇流加速率的122.17%,该甲醇流加速率对发酵生产植酸酶最有利。本论文对表达植酸酶的重组毕赤酵母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探索出合适的发酵工艺,同时通过对发酵过程中相关参数的测定,缓解了重组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中存在的多拷贝重组菌诱导阶段生长缓慢、植酸酶表达活性低等问题,为植酸酶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和理论指导。

张若然[5](2018)在《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在黄颡鱼饲料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蛋白酶(proteinase)、脂肪酶(lipase)、非淀粉多糖酶(non-starch polysaccharide enzyme,NSP enzyme),通过循环水饲养试验,研究三种酶制剂对黄颡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如下:1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体成分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1.23±0.02 g的黄颡鱼84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添加200、400 mg/kg蛋白酶,150、300mg/kg脂肪酶和50、100、300 mg/kg非淀粉多糖酶的添加饲料,记作Con、Pro200、Pro400、Lip150、Lip300、NSP50、NSP100、NSP300。饲养期56 d。结果显示,与Con相比,Pro200增重率增加4.5%(P>0.05),而Lip增重率有降低趋势(P>0.05),且末均重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性降低(P<0.05)。各添加组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Pro200存活率最高,比Con提高9.6%,但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Pro200、Lip150及NSP100、NSP300脏体比与Con相比均显着下降(P<0.05)。各添加组全鱼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Lip150、Lip300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各添加组血清血糖、白蛋白、总蛋白、尿素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200 mg/kg蛋白酶可以提高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但添加脂肪酶呈现相反的趋势。2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在上述饲养试验结束后,每重复随机选取15尾鱼采集血液制备血清,用于测定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各添加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Lip300显着升高(P<0.05)。Pro200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Con(P<0.05)。各添加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NSP50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低与Con(P<0.05),Pro200、Lip150、Lip300和NSP100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高于Con(P<0.05)。各添加组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Pro200、Lip150、NSP100显着升高(P<0.05)。各添加组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Pro400、Lip300、NSP50和NSP100达到显着水平(P<0.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200 mg/kg蛋白酶、150 mg/kg脂肪酶、100 mg/kg非淀粉多糖酶可提高黄颡鱼幼鱼抗氧化能力。3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化酶活性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束后,从采血后的鱼随机选取8尾鱼采集肝、胃、肠用于测定肝脏、胃、肠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Pro200、Pro400、Lip150、NSP100、NSP300肝蛋白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5%、1.6%、18.3%、14.2%、9.0%,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各添加组肠脂肪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Pro400、Lip150、Lip300、NSP50、NSP100、NSP300胃淀粉酶活性均比Con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黄颡鱼幼鱼肝蛋白酶和胃淀粉酶活性。4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肠道形态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束后,从采血鱼随机选取4尾鱼采集前肠制作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并采集图像信息。结果显示,与Con相比,Lip300肌层厚度升高59.6%,达到显着水平(P<0.05),其余各组肌层厚度与Con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NSP50、NSP300的皱襞高度与Con相比显着升高(P<0.05),且在NSP50达到最大值。NSP50、NSP100、NSP300前肠组织褶皱较为均匀完整。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提高黄颡鱼幼鱼前肠皱襞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前肠组织结构,其中以50 mg/kg添加水平效果最好。

王凯,张威,李师翁[6](2015)在《植酸酶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酸酶是水解植酸及其盐类生成肌醇和磷酸的一类酶的总称。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植酸酶在动物营养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植酸酶的分类、来源、生产技术、提高产率的策略、分离纯化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王芸,陈金海,肖延光[7](2010)在《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植酸是种子储存磷的一种方式,多以植酸盐蛋白体形式存在。大米和小麦中的植酸盐分别存在于糊粉层和糠麸中,玉米中的植酸盐主要在胚乳中。植物中60%~8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是磷酸肌醇构成的

丁涵[8](2010)在《低磷日粮添加包衣植酸酶制粒后对肉仔鸡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通过对包衣植酸酶耐热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筛选出更能反映实际调质和制粒加工对植酸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室评价方法。饲养试验中通过降低玉米-豆粕型日粮磷水平,添加不同剂量包衣植酸酶,探讨包衣植酸酶对日粮有效磷的替代水平及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骨骼质量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一:本研究以耐高温的包衣植酸酶为材料,通过系统比较水浴法,干热法和湿热法对植酸酶耐热性的评价效果,并比较在相同温度条件下三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实际调质和制粒条件下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旨在筛选出更加科学,更能反映出实际调质和制粒加工对植酸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室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植酸酶活性损失率线性增加。三种实验室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实际制粒条件下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湿热法结果与实际制粒加工结果相关关系最强,所以湿热法是相对能有效评价实际调质和制粒加工条件对植酸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室方法。试验二:本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的交叉分组设计,共9个处理组,1个对照组。2个试验因素分别为不同的日粮有效磷含量和不同的植酸酶添加水平。对照组日粮为含正常磷水平,但不添加植酸酶的基础日粮,3个有效磷水平分别为:0.45%/0.40%,0.35%/0.30%,0.25%/0.20%,3个植酸酶添加水平分别为:50g/t,100g/t和150g/t,组成9个组合。将720只1日龄AA肉雏随机分成10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半。试验期共42d,分为前期(0~21d)、后期(22~42d)。试验目的是测定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前期,在低磷日粮中添加包衣植酸酶不能显着改善肉仔鸡的生长性能(P>0.05)。饲养后期,3个有效磷水平组和100g/t、150g/t植酸酶添加水平组的饲料转化率得到显着提高(P<0.01),且饲料转化率随着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饲养全期,0.35%有效磷水平组的饲料转化率极显着高于对照(P<0.01)。100g/t、150g/t植酸酶添加水平组的日增重较对照均有提高的趋势(P>0.05),且饲料转化率均极显着高于对照(P<0.01)。全期日增重随着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而有提高的趋势(P>0.05)。综合生长性能各项指标可得出:在0.25%有效磷水平下添加50g/t植酸酶不能满足肉仔鸡的营养需要,而添加150g/t植酸酶可以改善肉仔鸡后期及全期的生长性能(P<0.05);在0.35%有效磷水平下添加100g/t、150g/t植酸酶可以显着提高肉仔鸡后期及全期的饲料转化率(P<0.05)。在0.35%有效磷水平下添加100g/t植酸酶的组合是本试验中最理想的低磷加植酸酶组合,即:在肉仔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中于0.35%有效磷水平下添加100g/t包衣植酸酶,能替代日粮中35%的CaHPO4,能替代每千克日粮中1.0g有效磷。各项养分利用率指标的结果表明:0.30%低磷日粮组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磷的利用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0.20%有效磷水平下添加植酸酶后利用率没有显着改善(P>0.05),在0.30%低磷水平下添加150g/t植酸酶能改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磷的利用率(P>0.05)。试验三:本试验是在饲养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于饲养试验结束时,即第43日龄早上8点每重复随机抽取1只鸡进行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于测定血清钙、磷含量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剥离左侧胫骨,用于测定其灰分和钙、磷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有效磷水平组的胫骨灰分和钙、磷含量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以100g/t植酸酶的添加量对胫骨发育最好,提高添加量至150g/t时对胫骨发育并没有更多的好处。从血清指标的测定结果得出,在低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有助于缓解肉仔鸡的缺磷状况。各处理组血清钙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添加100g/t、150g/t植酸酶有提高血清磷含量的趋势(P>0.05),在0.30%日粮有效磷水平下,添加植酸酶有间接提高血磷含量的趋势(P>0.05),而在0.20%日粮有效磷水平下,添加植酸酶也不能改善血磷的代谢(P>0.05),肉仔鸡仍处于缺磷状态。

邱梅平[9](2009)在《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18周龄伊莎褐蛋鸡为试验对象,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在低磷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胫骨质量、养分利用率、肠道以及卵巢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影响,为蛋鸡的科学饲养和植酸酶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一,研究了在低磷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840只18周龄的伊莎褐蛋鸡,随机分成7组,即Ⅰ、Ⅱ、Ⅲ、Ⅳ、Ⅴ、Ⅵ、Ⅶ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重复20只。Ⅰ组为正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未添加植酸酶),Ⅱ组为负对照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降低有效磷水平0.12%,未添加植酸酶),Ⅲ-Ⅶ组为试验组。Ⅲ-Ⅴ组在负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300U/kg、1000U/kg和10000U/kg的包衣状植酸酶,Ⅵ-Ⅶ组在负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300U/kg的粉状植酸酶和微丸状植酸酶。结果表明:(1)在低磷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的植酸酶后,Ⅲ、Ⅳ、Ⅵ及Ⅶ组的产蛋率提高了2.40%~2.80%,达显着水平(P<0.05),料蛋比降低了3.80%~5.06%,达极显着水平(P<0.01)。蛋鸡的平均蛋重、破蛋率和采食量等与负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正对照组和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2)与负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均有所提高,但未达显着水平(P>0.05);(3)与负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及血清钙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而Ⅲ、Ⅳ及Ⅶ组的血清P含量及AKP活性达显着水平(P<0.05);结果显示:300U/kg的包衣状植酸酶的作用效果较好,可满足蛋鸡的生长和产蛋需要。试验二,在试验一的基础上,研究了在低磷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内源消化酶活性、胫骨质量以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一,结果表明:(1)与负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淀粉酶、二糖酶活性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Ⅳ组的胰蛋白酶活性得到了显着提高(P<0.05);(2)各试验组胫骨钙和胫骨磷的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但较负对照组均有提高的趋势,且胫骨磷的提高幅度较大;(3)低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改善了干物质、灰分、能量及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P>0.05),Ⅲ、Ⅳ及Ⅶ组日粮钙,Ⅲ、Ⅶ组日粮磷以及Ⅳ组的日粮粗蛋白的利用率均得到了显着提高(P<0.05),而Ⅳ和Ⅴ组的日粮磷得到了极显着的提高(P<0.01)。试验各组与正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三,在试验一、试验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在低磷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蛋鸡肠道及卵巢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一,结果表明:(1)与负对照组相比,Ⅳ组的绒毛高度提高了26.03%,达到了显着水平(P<0.05);各试验组空肠的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黏膜厚度和肌层厚度与负对照组相比均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各试验组与正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2)试验各组初级卵泡数与次级卵泡数与负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Ⅳ和Ⅶ组卵泡的闭锁率显着低于负对照组(P<0.05),其他各试验组之间以及各试验组与正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着(P>0.05)。结果表明,在低磷日粮中添加300、1000以及10000U/kg的包衣状植酸酶可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增强蛋鸡肠道内源酶活性,提高日粮中钙、磷等养分的消化利用率,且300U/kg的包衣状植酸酶的作用效果较好;在300U/kg的包衣状、粉状及微丸状植酸酶添加组中,包衣状植酸酶添加组表现出较好的作用效果;大剂量的植酸酶的添加(10000U/kg)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肠道以及卵巢形态结构无负面影响。

李光霞,李宗伟[10](2009)在《植酸酶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植酸及其盐在动物体内起着抗营养作用,能够降低饲料利用率,提高饲料成本。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使动物有效利用饲料中的磷,减少磷的排出,减轻环境污染。综述了植酸酶的来源、作用机理以及应用和研究现状。

二、植酸酶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酸酶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制备、特性及体外消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酸
    1.2 植酸酶
        1.2.1 植酸酶在饲料中应用
        1.2.2 植酸酶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限制
        1.2.3 植酸酶的包埋和固定化
    1.3 壳聚糖纳米粒概述
        1.3.1 壳聚糖纳米粒
        1.3.2 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1.4 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1.4.1 提高酶蛋白稳定性
        1.4.2 缓释药物
        1.4.3 增强抗菌剂的抑菌效果
    1.5 肉仔鸡体外胃肠道消化模拟研究
        1.5.1 肉仔鸡体外消化模拟研究的方法
        1.5.2 影响体外消化的因素
    1.6 论文设计思路
        1.6.1 研究背景
        1.6.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的制备及工艺条件优化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剂与材料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CSNPs-Phy的制备
        2.2.2 壳聚糖纳米粒粒径、多分散性指数和Zeta电位的测定
        2.2.3 包埋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2.3 CSNPs-Phy的制备工艺条件优化
        2.3.1 壳聚糖分子量对制备CSNPs粒径的影响
        2.3.2 单因素实验
        2.3.3 正交实验
        2.3.4 重复性验证实验
    2.4 CSNPs-Phy的表征
        2.4.1 FTIR
        2.4.2 DSC
    2.5 结果与分析
        2.5.1 CSNPs-Phy的制备及工艺条件优化
        2.5.2 CSNPs-Phy的表征
    2.6 小结
第三章 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的体外特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试剂与材料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植酸酶活性的测定
        3.2.2 游离植酸酶和包被植酸酶的酶学性质比较
        3.2.3 CSNPs-Phy的体外蛋白释放实验
        3.2.4 CSNPs-Phy的体外生物降解实验
        3.2.5 冻干保护剂对CSNPs-Phy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游离酶和包被酶的酶学性质比较
        3.4.2 CSNPs-Phy的体外蛋白释放
        3.4.3 CSNPs-Phy的体外生物降解实验结果
        3.4.4 添加冻干保护剂对CSNPs-Phy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对肉仔鸡饲料的体外消化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试剂与材料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实验日粮
    4.2 实验方法
        4.2.1 两步法模拟肉仔鸡胃肠道消化过程
        4.2.2 游离酶和包被酶对饲料中磷元素的释放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4.3 数据分析
    4.4 实验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黑曲霉发酵藤茶对其主要活性物质的影响及产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微生物转化
        1.1.1 羟基化
        1.1.2 脱氢反应
        1.1.3 支链的降解
        1.1.4 酯化反应
        1.1.5 环氧化
    1.2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究现状
        1.2.1 发酵中草药
        1.2.2 发酵微生物
        1.2.3 各类活性物质的微生物转化
        1.2.4 藤茶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1.2.5 黑曲霉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
    1.3 微生物酶类在饲料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发酵前后藤茶总黄酮含量变化
    前言
    2.1 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试剂配制
    2.2 方法
        2.2.1 总黄酮提取
        2.2.2 总黄酮含量测定
        2.2.3 正交实验设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标准曲线的制备
        2.3.2 接种量对总黄酮含量影响
        2.3.3 发酵时间对总黄酮含量影响
        2.3.4 含水量对总黄酮含量影响
        2.3.5 发酵温度对总黄酮含量影响
        2.3.6 正交优化发酵条件
    2.4 小结
第3章 发酵前后藤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变化
    前言
    3.1 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试剂配制
    3.2 方法
        3.2.1 总黄酮提取
        3.2.2 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3.2.3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含水量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3.2 温度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3.3 发酵时间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3.4 接种量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黑曲霉发酵藤茶产酶研究
    前言
    4.1 纤维素酶活测定
        4.1.1 材料
        4.1.1.1 主要仪器
        4.1.1.2 试剂配制
        4.1.2 方法
        4.1.2.1 酶液制备
        4.1.2.2 纤维素酶活测定
        4.1.2.3 正交优化
        4.1.3 结果与分析
        4.1.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备
        4.1.3.2 发酵时间对纤维素酶活影响
        4.1.3.3 含水量对纤维素酶活影响
        4.1.3.4 接种量对纤维素酶活影响
        4.1.3.5 温度对纤维素酶活影响
        4.1.3.6 正交优化结果
        4.1.4 小结
    4.2 木聚糖酶活测定
        4.2.1 材料
        4.2.1.1 主要仪器
        4.2.1.2 试剂及配制
        4.2.2 方法
        4.2.2.1 酶液制备
        4.2.2.2 木聚糖酶酶活测定
        4.2.2.3 正交优化
        4.2.3 结果与分析
        4.2.3.1 木糖标准曲线的制备
        4.2.3.2 发酵时间对木聚糖酶酶活的影响
        4.2.3.3 含水量对木聚糖酶酶活的影响
        4.2.3.4 接种量对木聚糖酶酶活的影响
        4.2.3.5 温度对木聚糖酶酶活的影响
        4.2.3.6 正交实验优化黑曲酶最佳产木聚糖酶条件
        4.2.4 小结
    4.3 植酸酶活测定
        4.3.1 材料
        4.3.1.1 主要仪器
        4.3.1.2 主要试剂及配置
        4.3.2 方法
        4.3.2.1 标准曲线制备
        4.3.2.2 植酸酶活测定
        4.3.2.3 正交优化
        4.3.3 结果与分析
        4.3.3.1 KH_2PO_4标准曲线的制备
        4.3.3.2 温度对植酸酶活影响
        4.3.3.3 发酵时间对植酸酶活影响
        4.3.3.4 接种量对植酸酶活影响
        4.3.3.5 含水量对植酸酶活影响
        4.3.3.6 正交优化发酵体系产植酸酶活
        4.3.4 小结
第5章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3)耐温植酸酶部分酶学特性及其在黄羽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进展
        1.1 植酸与植酸酶
        1.2 植酸酶的作用原理
        1.3 影响植酸酶作用效果的因素
        1.4 植酸酶在畜禽日粮中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内容与操作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试验操作路线
第二章 耐温植酸酶部分酶学特性的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1.2 试验用植酸酶
        1.3 酶活的测定方法
        1.4 不同条件下耐温植酸酶酶活的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耐温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2.2 pH值对耐温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温度对耐温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3.2 pH值对耐温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耐温植酸酶在黄羽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 试验材料与设计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饲粮组成
        1.4 试验饲养
        1.5 样品采集和处理
    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 生长性能
        2.2 血液生化指标
        2.3 器官指数
        2.4 胫骨发育
        2.5 养分表观消化率
    3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脏器指数的影响
        4.3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4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胫骨指标的影响
        4.5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饲粮饲粮钙、磷利用率的影响
    5 讨论
        5.1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5.2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脏器指数的影响
        5.3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4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胫骨指标的影响
        5.5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饲粮钙、磷利用率的影响
    6 小结
第四章 论文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试验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毕赤酵母工程菌产植酸酶的发酵优化及放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植酸酶的研究进展
        1.1.1 植酸的简介
        1.1.2 植酸酶的简介
        1.1.3 植酸酶的分类
        1.1.4 植酸酶的结构
        1.1.5 植酸酶的理化性质
    1.2 微生物植酸酶的研究进展
        1.2.1 微生物植酸酶的来源
        1.2.2 微生物植酸酶的生产
    1.3 植酸酶的应用
        1.3.1 植酸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3.2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
    1.4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1.4.1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简介
        1.4.2 毕赤酵母的生物学特性
        1.4.3 毕赤酵母的遗传学特性
    1.5 影响毕赤酵母发酵的因素
        1.5.1 培养基
        1.5.2 温度
        1.5.3 pH值
        1.5.4 溶氧量
        1.5.5 甲醇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6.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6.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赤酵母工程菌产植酸酶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菌种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4 培养基及溶液
    2.3 实验方法
        2.3.0 培养方法
        2.3.1 菌体浓度测定方法
        2.3.2 植酸酶酶活测定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诱导时间对毕赤酵母工程菌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2.4.2 诱导初始pH对毕赤酵母工程菌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2.4.3 诱导温度对毕赤酵母工程菌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2.4.4 装液量对毕赤酵母工程菌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2.4.5 甲醇添加量对毕赤酵母工程菌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2.4.6 混合补料对毕赤酵母工程菌GAY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2.4.7 毕赤酵母工程菌产植酸酶摇瓶水平优化前后的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毕赤酵母工程菌产植酸酶的高密度发酵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菌种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4 培养基及溶液
    3.3 实验方法
        3.3.1 培养方法
        3.3.2 菌体浓度测定方法
        3.3.3 植酸酶酶活测定方法
        3.3.4 SDS-PAGE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3L罐水平毕赤酵母工程菌产植酸酶发酵放大
        3.4.2 15L罐水平毕赤酵母产植酸酶发酵放大
        3.4.3 15L罐水平毕赤酵母产植酸酶甲醇流加速率的优化
    3.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在黄颡鱼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酶制剂的研究进展
        1.1.1 酶制剂的发展与应用
        1.1.2 酶制剂在畜禽动物中的应用
        1.1.3 酶制剂的作用机制
        1.1.4 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本研究的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饲料
    2.2 试验鱼与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
    2.4 指标测定
        2.4.1 生长性能指标计算
        2.4.2 饲料常规及全鱼体成分测定
        2.4.3 血清和组织匀浆上清液制备
        2.4.4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2.4.5 血清免疫指标测定
        2.4.6 血清抗氧化指标测定
        2.4.7 组织消化酶活性测定
        2.4.8 肠道形态结构分析
    2.5 数据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1.1 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3.1.2 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体成分的影响
        3.1.3 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2 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3 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组织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4 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前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3.4.1 8 组试验鱼前肠组织形态分析
        3.4.2 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前肠肌层厚度和皱襞高度的影响
4 讨论
    4.1 饲料中不同酶制剂引起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体成分差异的原因分析
    4.2 饲料中不同酶制剂对黄颡鱼血清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机制分析
    4.3 饲料中不同酶制剂对黄颡鱼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会议情况

(6)植酸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植酸酶及其分类
2 植酸酶来源
    2. 1 植物源植酸酶
    2. 2 动物源植酸酶
    2. 3 微生物源植酸酶
3 提高植酸酶产率策略
    3. 1 菌种的诱变
    3. 2 基因工程菌
    3. 3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4 植酸酶分离纯化技术
    4. 1 预处理和浓缩
    4. 2 层析纯化
    4. 3 植酸酶的固定化
5 植酸酶的国内外市场状况及其应用研究
    5. 1 植酸酶的国内外市场状况
    5. 2 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5. 3 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5. 4 作为土壤改良剂
    5. 5 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5. 6 其他应用领域
6 前景与展望

(7)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植酸酶
    1.1 植酸酶的来源
    1.2植酸酶的性质
    1.3 植酸酶的种类及作用机理
2 植酸酶的应用
    2.1 家禽饲料中的应用
    2.2 猪饲养中的应用
    2.3 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3 结语

(8)低磷日粮添加包衣植酸酶制粒后对肉仔鸡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磷的营养作用
    1.2 植酸及其抗营养作用
        1.2.1 植酸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1.2.2 植酸的含量和分布
        1.2.3 植酸的抗营养作用
        1.2.3.1 影响磷的利用及造成环境污染
        1.2.3.2 影响矿物元素的利用
        1.2.3.3 影响蛋白质吸收及抑制内源消化酶的活性
        1.2.4 影响植酸磷生物学利用率的因素
        1.2.5 消除或降低植酸抗营养作用的方法
        1.2.5.1 物理方法
        1.2.5.2 化学钝化法
        1.2.5.3 微生物发酵法
        1.2.5.4 植酸酶处理法
    1.3 植酸酶的研究进展
        1.3.1 植酸酶的来源和分类
        1.3.1.1 植酸酶的来源
        1.3.1.2 植酸酶的分类
        1.3.2 植酸酶的作用机理
        1.3.3 影响植酸酶作用效果的因素
        1.3.3.1 植酸酶自身因素对其作用效果的影响
        1.3.3.2 日粮因素对植酸酶作用效果的影响
        1.3.3.3 外界环境因素对植酸酶作用效果的影响
        1.3.3.4 动物本身的因素对植酸酶作用效果的影响
        1.3.4 植酸酶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
        1.3.4.1 植酸酶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影响
        1.3.4.2 植酸酶对粗蛋白、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1.3.4.3 植酸酶对日粮钙、磷及微量矿物元素利用率的影响
        1.3.4.4 植酸酶对畜禽骨骼质量的影响
    1.4 提高植酸酶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1.4.1 自然选择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改善植酸酶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1.4.2 从后处理工艺提高植酸酶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1.4.3 包被技术提高植酸酶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1.5 包衣植酸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2 引言
3 试验部分
    试验一 包衣植酸酶耐热性评价方法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
        2.2 实验室条件下对植酸酶耐热性的测定结果
        2.3 实际制粒条件下温度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温度对包衣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3.2 不同实验室评价方法对包衣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二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饲粮
        1.4 饲养管理
        1.5 代谢试验
        1.6 测定指标及样品测定方法
        1.7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磷日粮中添加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低磷日粮中添加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三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骨骼质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样品采集方法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胫骨灰分和钙、磷含量的影响
        2.2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胫骨灰分和钙、磷含量的影响
        3.2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9)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写词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磷与动物营养
        1 磷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分布、存在形式及生物学功能
        1.1 磷的含量分布
        1.2 磷的存在形式
        1.3 磷的生物学功能
        2 磷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及调控
        2.1 磷的吸收与排泄
        2.2 磷的代谢及调控
        3 动物磷缺乏症
        4 影响动物磷利用率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4.1 影响动物磷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4.2 提高磷利用率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植酸酶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 植酸
        1.1 植酸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1.2 植酸在植物中的分布
        1.3 植酸磷与有效磷
        1.4 植酸磷的测定方法
        1.5 植酸(盐)的抗营养作用
        2 植酸酶
        2.1 植酸酶的来源
        2.2 植酸酶的分类
        2.3 植酸酶的作用机理
        2.4 影响植酸酶作用效果的因素
        3 植酸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3.1 植酸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3.2 植酸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3.3 植酸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4 植酸酶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试验研究
    第三章 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酸酶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1.3 试验日粮
        1.4 饲养管理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1.6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植酸酶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植酸酶对蛋鸡蛋壳品质的影响
        2.3 植酸酶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蛋壳品质的影响
        3.3 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内源消化酶活性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酸酶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1.3 试验日粮
        1.4 饲养管理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1.6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植酸酶对蛋鸡内源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2 植酸酶对蛋鸡胫骨质量的影响
        2.3 植酸酶对蛋鸡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内源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2 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胫骨质量的影响
        3.3 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肠道及卵巢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酸酶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1.3 试验日粮
        1.4 饲养管理
        1.5 主要仪器设备
        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1.7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植酸酶对蛋鸡空肠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2.2 植酸酶对蛋鸡卵巢内卵泡发育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3.2 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卵巢内卵泡发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附表
致谢
在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10)植酸酶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酸酶的来源[4-5]
    1.1 动物肠道植酸酶
    1.2 植物植酸酶
    1.3 微生物植酸酶
2 植酸酶的作用机理
3 植酸酶的应用
4 植酸酶的研究现状
5 结语

四、植酸酶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制备、特性及体外消化研究[D]. 钱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黑曲霉发酵藤茶对其主要活性物质的影响及产酶研究[D]. 田杰.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3]耐温植酸酶部分酶学特性及其在黄羽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宫宇.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4]毕赤酵母工程菌产植酸酶的发酵优化及放大[D]. 王旺.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5]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在黄颡鱼饲料中的应用研究[D]. 张若然.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6]植酸酶及其应用[J]. 王凯,张威,李师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5(09)
  • [7]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J]. 王芸,陈金海,肖延光. 山东畜牧兽医, 2010(06)
  • [8]低磷日粮添加包衣植酸酶制粒后对肉仔鸡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D]. 丁涵.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7)
  • [9]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D]. 邱梅平.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10]植酸酶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李光霞,李宗伟.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03)

标签:;  ;  ;  ;  ;  

植酸酶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