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垃圾邮件泛滥

如何应对垃圾邮件泛滥

一、如何应对垃圾邮件的泛滥(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娜[1](2020)在《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法治化转型研究》文中提出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其负面问题不断显现,由此互联网治理的相关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随之推动互联网监管部门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在诸多互联网的治理方式中,互联网运动式治理凭借其治理的快速和有效成为相关管理部门的一种重要治理选择,同时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梳理不同时期的全局性的互联网运动式治理案例,纵向勾勒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发展历程;界定了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涵义;厘清了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规制体系,分析其治理主体的构成,对其治理客体进行分类,并分析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行政过程;此外,本文探讨了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必然性和过渡性,对治理的效果评价和价值评价等理论问题进行细致探讨,提出以下观点:互联网运动式治理具有过渡性特点,体现在治理中行政与法的一致和相悖并存,治理的行政合作机制反复重叠,治理中运动性治理和常规化治理相冲突等方面;就其治理的效果评价来说,最初互联网运动式治理显现出治理速度快、治理效果好的优势,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问题的增多,其治理成本高、治理效率低、治理违规现象多及治理内卷化等弊端也越来越突出,由此对它的评价从最初的肯定其治理有效性转向对其弊端的多方诟病;鉴于互联网运动式治理存在的底层逻辑和规定性,本文认为对其应进行客观的再评价:要看到互联网运动式治理行动催生的规则在不断导正其治理行为偏差;要看到其治理行动中输送的制度对互联网秩序的维护作用;要看到其法治化转型对互联网治理行为的合法性要求在增加;要看到其制度供给背后的法治追求和治理理念的转型努力;要看到互联网运动式治理中维护治理对象的相关权利的客观结果。对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价值评价进行否定之否定不是不顾其弊端而默守陈规,恰是为了正视其所面临的困境。就互联网运动式治理面临着的法律困境而言,互联网运动式治理主体经常不能协调好秩序、安全、效益、公平、自由、正义等诸多法律价值的平衡,导致治理中多元法律价值的失衡和错位;另外,治理中所依据的法律文本缺失和模糊导致治理的法律规制中出现较多困难。就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主体和客体各自面临的困境而言,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治理主体的同质化困境、复合性困境和权威性困境亟待解决;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治理客体在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管制框架内,受到治理主体所采取的行政的、法律的和技术的治理手段的影响,导致互联网优势的发挥、互联网融合发展趋势以及治理主客体间的协调发展都受到极大限制。上述互联网运动式治理所面临的多种困境使得其合理转型变得非常迫切。就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转型方向而言,法治中国建设、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和公共治理理念引入等背景和因素都指向了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法治化转型这一解决之道。具体而言,要转变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法律观念,走出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各自面临的困境,同时要充分发挥其治理中的法制输送机制,包括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法律文本输送机制和法律制度输送机制,从而推动互联网法的完备化、制度化、体系化和均衡化发展,并有力推动互联网法的良好执行、适用、遵守和互联网法的监督体系建设;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运动式治理中的治理学习机制和技术再塑机制,共同推动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法治化转型。

周安康[2](2020)在《FTA数字贸易规则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贸易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正在对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产生重大变革。数字贸易起源于数字经济,是电子商务数字化发展的高级形态。由于WTO数字贸易规则的缺失,FTA成为规则创新的实验室。目前国际社会上形成了三种主流FTA数字贸易规制模式,分别是强调跨境数据流动的美式FTA,强调个人信息保护的欧式FTA,强调国家安全的中式FTA。通过比较世界各国FTA数字贸易规则文本,发现在数字贸易市场准入问题上,主要国家对数字贸易暂时免征关税达成一致,但发展中国家普遍反对美国提出的免征关税永久化,美国的强势使得数字产品非歧视待遇条款在许多FTA文本中用正面清单或负面清单的方式承诺规定。在数字贸易便利化问题上,各国都认识到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无纸化贸易的重要性,并在促进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的互认、互操作性方面,提高无纸化贸易标准方面达成合作,但是这些规定大多不具有约束力。在数据流动与数据安全问题上,美国在FTA数字贸易规则中极力主张跨境数据自由流动、禁止数据本地化、禁止强制公开源代码,这些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中国基于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考虑,限制跨境数据自由流动、采用数据本地化措施、要求公开源代码,这与美式FTA数字贸易规则核心诉求分歧明显。在电子商务用户权益保护问题上,欧盟FTA数字贸易规则在网络消费者保护、个人信息保护、遏制非应邀电子信息领域形成了比较高的标准,中国与之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为应对发达国家FTA数字贸易规则带来的挑战,中国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数字贸易关税规则、明确数字产品非歧视待遇的范围来降低数字贸易市场准入门槛。为推动数字贸易便利化,中国可以完善国内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法律,政府引导建立无纸化贸易标准体系。在数据流动与数据安全方面,中国应努力平衡两者的关系,包括健全跨境数据流动管理制度、完善我国数据本地化规则、在特定领域禁止强制公开源代码。为加强电子商务用户权利保护,中国应当细化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遏制非应邀电子信息的泛滥。另外,中国可以通过开展双边和多边数字贸易规则谈判、打造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和数字贸易试验区来积极制定推广数字贸易规则“中式模板”。

乔纳森·齐特林,胡凌[3](2019)在《创生性的互联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导言从1969年诞生的那一刻起,①互联网就被设计成以两种身份运行:它既是一种建立合乎逻辑的网络的方式,又是一种包含既有不同种类网络而又能使它们独立运行的方式。也即,它既是一整套建筑物,又是将这些建筑物黏合在一起的胶质。②互联网还被建造为只要得到恰当连接(interface),就可以向任何设备开放—这几乎没有技术含量,任何电脑或其他信息处理器都可以成为新

余平[4](2019)在《美国广告规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国是目前世界广告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也是自近代以来对广告产业进行有效规制的典范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对广告的早期规制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其邮政署对邮件广告进行的直接和间接监管;之后在19世纪80年代的海报广告时代,美国国内也开始陆续出现广告行业自律组织。现代美国广告规制体系是以1911年“广告诚信运动”的兴起为开端,并以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成立为标志所全面建构起来的。时至今日,美国广告规制体系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经过漫长的制度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淀后,美国广告规制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已经赢得政府和产业利益相关者的接受和认同,亦成为世界广告产业监管和规制的典型与样板之一。规制主要分为他律和自律,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美国广告规制是在以国会、白宫、法院(分别代表立法、行政和司法)为主导的他律规制体系下,辅以广告产业参与者的自我约束而逐渐形成的规制模式。在这个体系中,国会和政府负责立法和行政(政府也有部分立法权),法院负责司法并同时形成案例法,成为规制体系的主体;而广告产业参与者参照法律法规形成自身的行业标准和自律纲领。在广告产业的规制机体中,他律就像是“生命机体”中的“中枢神经”,而自律则像是机体中的“神经末梢”。在政府规制失灵的领域,自我规制往往具备更强的适应力和有效性。美国广告规制是在宪政制度下运行的,权利法案是美国宪政制度的民主基石,宪法《第一修正案》就成为了广告表达最根本的法律依据,也成为了政府广告规制违宪审查的主要法理争议。从权利性质角度来看,广告作为商业言论,理应受到言论自由的保护;但由于其具有“逐利”性质,被认为无法提升社会福祉而被长期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宪政理念的发展、商业文明价值的提升,加上消费者知情权的日益被重视,使得广告言论逐渐有限制地纳入到了言论自由保护的范畴之内。这就使得广告权利具有“竞合性”的特征,并对现有权利分类理论体系构成了挑战,也使得政府广告规制必须放弃原先的单一标准而参照多标准体系。这就给广告规制的判例援引和司法解释提供了很大的弹性空间。媒介的发展是完善广告规制体系的又一重要参照。印刷广告技术比较简单,影响也很有限,广告规制只需对内容底线和事后救济进行限制,仅以宪法和普通法律即可基本建构。广播、影视为主的电子媒介则极大地拓宽了传播的空间,基于纸媒的规制体系已无法适应广电广告的现实需求,电子传媒法规开始颁布,广告规制也进入分类管理的时代。政府出于公共利益的规制理念,开始加大对广电广告的规制。而20世纪末新媒体的兴起,使得原先泾渭分明的传统分类监管机制不得不又重新解构。加之西方放松管制的思想思潮的影响,媒介融合势在必行。在媒介汇流的新媒体时代,广告规制进入了全新的调适期,传统广告规制体系依然适用,并积极纳入新媒体广告。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等独立监管机构将管理范围扩大至新媒体广告,在无法适用的领域通过新的成文法另行规制。广告形式的多样化、媒体的再升级、理念的多维度使得新媒体时代的广告规制体系更富张力和弹性。本论文共分为九个部分,由绪论、总结和七章主体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梳理广告规制的历史源起与流变;第二章重点阐述广告规制的理论动因和现实依据;第三章试图解构广告规制主体和框架;第四章全面分析广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第五章主要解析重点监管广告领域的规制;第六章力求阐述广告自律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第七章尝试探究新媒体广告带来的规制挑战与调适。本论文试图从广告他律和自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广告他律为重点,兼顾广告自律。同时,希望能够从广告规制的体系、要素、内容、渠道等角度展开分析,结合纵向的历史分析方法,展现美国广告规制的理念、框架、内容、方式等,最终归纳出美国广告规制体系的规律和特征。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美国广告规制嬗变的内在动因主要在于规制理念的转变。在法律规制上体现的是法理的转变,从最初的尊重财产权到后期的注重个人权利;在商业关系理念中体现的是从纯粹地“保护竞争者”到既“保护消费者”又“保护竞争者”;在规制上体现出来的是从注重“经济性规制”到更注重“社会性规制”;在公平导向上从强调“过程公平”到“结果公平”。另一方面,社会动因体现出的则是规制主体和反规制力量的反复博弈,这当中包含了两个规制维度:商业言论自由、市场竞争博弈;并且涵盖了众多价值导向:如言论自由、公平、促进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公共利益、健康权、隐私权等,这些都为规制的冲突和调适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由于美国广告规制体系过于庞杂和细密,本研究难免挂一漏万,文中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论文将在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中深入和细化。

王宗凯[5](2018)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重邮件过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在信息交流中使用电子邮件的频率与日俱增,它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沟通媒介。但是,随着电子邮件的不断普及,伴随而来的是垃圾邮件的泛滥,控制不好甚至会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目前已有的垃圾邮件过滤仍存在诸多不足,不能很好地将垃圾邮件区分过滤。针对这项不足,如何更好地加强对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是要设计一种基于统计的邮件过滤系统模型。模型训练选用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实验过程对公共PU语料库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算法训练得到大量模型,接着进行模型选择,最终通过模型组合得到垃圾邮件过滤系统主辅多重协同模型。邮件在该模型的过滤过程中会被分成多股数据流进入FC层,并分别在Output层输出结果,再根据子模型虚报率(FALLOUT)计算权值得到最终判断结果。论文预处理过程包括了基于Hadoop的词频统计、基于改进TF算法的词典降维和向量空间模型(VSM)形式矩阵生成。词频统计得到总特征词列表、合法邮件特征词列表、垃圾邮件特征词列表和每封邮件特征词列表。本研究针对数据预处理改进了传统的TF算法,通过词频统计对语料库特征词集合进行降维,将维度落在2000维内,收获较好的实验结果。VSM形式稀疏矩阵的生成通过JAVA编写程序实现。主辅模型的选择上通过数据划分将实验数据集划分为A、B、C三个子集,组合算法训练子集和模型仿真子集进行实验,比较A+BC、A+CB、AB+C三种方案训练的模型仿真调和平均精确率,得到系统模型的主模型和辅模型。模型选择是此次研究的关键环节。实验通过不同搭配方案得到模型间的比较、最优单一模型与SVM算法训练模型的比较、最优单一模型与系统组合模型间的比较一步步验证系统模型的性能。实验最后分别通过计算召回率、正确率、F值、精确率、AUC(Area Under Curve)值、基于MACCs和FLOPS的模型运算量、内存占用率对系统模型性能做进一步的测试和评估。实验最终得到的结论,将奇数个较优模型组合为一个分类器,通过多重过滤的方式,可以提高判断准确性和系统泛化能力,并能够有效减少合法邮件的误判。

步芸[6](2018)在《面向海量邮件日志的异常信息发现与挖掘》文中研究说明电子邮件因为其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特点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递媒介,也因此导致垃圾邮件泛滥成灾。特别是在高校,这种问题尤其严重。杜绝垃圾邮件的传播,有效地对邮件系统进行垃圾邮件的过滤,是学校,乃至企业网络中心十分关注的核心焦点。现如今已存在许多相关研究,比如常用的贝叶斯、支持向量机过滤算法,也获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大部分都是基于邮件内容的过滤算法。在现实中,往往因为隐私问题无法获取邮件的文本内容,并且基于内容的过滤也耗费了大量的处理时间。因此,必须寻求新的方法和算法。本文以某高校的邮件系统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ELK对邮件日志的信息处理架构,能够实时处理大量日志流数据,在现实中,高校邮件系统每天产生可达上亿数量级的邮件日志,该框架对上亿的吞吐量仍然表现良好。然后利用正则表达式进行日志分析,提取日志中实验所需的信息,如发件人、收件人、发送时间、接受时间等元素,并定义了邮件事件的概念将所得元素组合进行建模,存入图数据库。然后引入用户基本行为模式单元(简称模式单元)的概念,改进了用户行为模式挖掘算法,提取用户行为特征,通过分析快照中的特征,发现邮件信息的异常。实验证明,该方案能实现对大规模量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建模存储,满足邮件系统的需求。本文的主要工作在于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组合ELK+Neo4j处理邮件日志,利用ELK实现邮件日志的实时搜索。采用正则表达式的方法提取邮件日志中零零散散的信息,将零碎的信息组合建模,提出邮件事件的概念,将事件存入图数据库Neo4j中。引入模式单元的概念,改进了用户行为模式算法来检测用户异常信息,发现垃圾邮件。

陈龙[7](2017)在《反向选择结合支持向量机的垃圾邮件检测模型》文中研究指明垃圾邮件逐渐成为不法分子攻击欺诈用户的主要媒介,而现有垃圾邮件内容形式多变、伪装手段层出不穷,为了保障用户正常使用邮件,垃圾邮件的检测刻不容缓。垃圾邮件检测技术分为两类:第一,以黑白名单为代表的基于知识工程的方法,它们根据不法来源名单来鉴别垃圾邮件,对未知来源的垃圾邮件存在较高的漏报率。第二,以支持向量机等方法为代表的机器学习方法,它们根据正常邮件和垃圾邮件的不同特征通过样本训练建模,模型的分类效果完全依赖于训练集,而人工获取训练集的方式为这种检测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模型也无法自适应更新。受计算机免疫系统的启发,根据免疫体系中的反向选择算法-它能根据有限的自我判别非我、自适应强的特性,本文提出将支持向量机和反向选择算法结合,构建一个具有动态反馈自适应的垃圾邮件模型。通过反向选择算法将检测出漏报的新型垃圾邮件动态补充训练集重新生成检测器,来解决人工选取的不确定性问题,让垃圾邮件的训练和检测成为一个动态平衡的自适应过程。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垃圾邮件的现状进行描述,阐述了垃圾邮件的危害、发展以及现有垃圾邮件在形式内容、伪装手段上的动态多变性特征,通过归纳现有垃圾邮件检测技术和解决方案,总结出垃圾邮件检测过程中无自适应性、训练集的选取存在人工干扰的问题;2)提出一个反向选择结合支持向量机的模型用于垃圾邮件检测。该模型包括邮件预处理、检测器生成、模型检测、反馈更新SVM分类器四大部分,不仅能利用反向选择生成的成熟检测器自适应检测未知的新型垃圾邮件,还能根据检测器识别出的新型垃圾邮件动态补充更新训练集,无需人工干预就能生成新的SVM分类器。3)借助公有数据集Enron Email Dataset构建一个垃圾邮件检测实验系统,本文设计两组实验来验证本文设计的SVM-NSA垃圾邮件检测模型的实际分类效果,并与单一的算法模型作横向比较。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在不影响正常邮件的识别率的前提下,能检测出更多的垃圾邮件。

王禾清[8](2017)在《基于内容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邮件系统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邮件通信系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是,一些人受到金钱利益驱使,通过电子邮件大量散布恶意信息。在这些信息中,除了有常见的商业广告,还存在一些反动、诈骗等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威胁社会的安全稳定。本文通过对目前常见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进行分析与总结,选择基于内容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垃圾邮件过滤技术在垃圾邮件检测过程中所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提出一些改进方法。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对基于内容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进行综述本文从特征表示、降维方法、分类方法和评估标准四个方面对基于内容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进行综述。对各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工具进行了回顾和梳理。(2)提出基于间隔式滑动窗口的中文分词法文本分词是垃圾邮件过滤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躲避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检测,垃圾邮件制造者通过在原始邮件文本中添加异常字符,隐藏文本中的敏感词,降低分词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一种间隔式滑动窗口分词法。将间隔式滑动窗口与词典分词方法结合起来,通过间隔式滑动窗口过滤文本中存在的异常字符,再将从文本中划分出来的字符串与分词词典相匹配,提取其中有效的词条,同时也增大文本信息的采集量。(3)提出基于特征贡献比的互信息特征选择方法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特征降维成为文本分类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目前常见的特征选择方法往往针对的是多分类问题,未能针对二分类问题进行特殊化的处理。因此,本文对传统的互信息特征选择方法进行了改进。除了针对其缺少词频信息,引入词频因子外,还针对二分类问题,引入了特征贡献比的概念。实验证明,采用基于特征贡献比的互信息特征选择方法得到的特征子集,大大提高了垃圾邮件的检测效果。(4)提出L1范数正则化ROC-SVM算法近几年,不均衡问题的研究成了热点。由于从实际生活中采集到的数据中不同类别的样本数量往往不等,给分类带来了很多的困扰。特别是对少数类样本的检测,识别效果很差。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ROC-SVM算法基础上,引入了 L范数正则化。在最小化对不平衡免疫的AUC值的基础上,通过L1范数正则化,减轻文本空间模型的稀疏性给分类器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测试所需要的时间。

夏宏[9](2015)在《提升限制垃圾短信及骚扰电话策略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随着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普及发展,使用手机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利益驱动,许多违法犯罪分子利用法律漏洞、关税降低以及电信技术来群发广告垃圾短消息,拨打骚扰电话,这些现象相当猖獗,严重干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规范管理来限制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的传播势在必行,也引起了电信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为了规范通信行业的发展,怎样通过有效手段去控制这些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是一项值得思考而且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运营商在监控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过程体系中的研究,通过检查客户投诉以及处理客户投诉的流程,通过电信技术和管理手段设计和制定防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的方法来规范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处理的流程,另对行业和互联互通网关形成实施监管,从而有效地将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泛滥的情况遏制下来。文中,通过一系列方案的实施和验证,有效降低了垃圾短信数量和骚扰电话的发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万广玺[10](2015)在《对抗环境下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日益普及,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但是大量的垃圾邮件也随之出现,在困扰人们正常通信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有效抑制垃圾邮件蔓延日益成为突出的问题。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机器学习方法被应用于垃圾邮件过滤领域并取得不错的效果。然而在对抗环境下垃圾邮件制造者试图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的弱点,通过各种方式来伪装垃圾邮件从而降低邮件分类器的效率。这种研究对抗环境下分类问题被称为对抗学习。规避攻击作为垃圾邮件制造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攻击手段,其通过插入好词和删除坏词使得垃圾邮件在保持原有语义的同时减少其自身的垃圾特性,从而有效的规避过滤器的检测,降低邮件过滤系统的分类效率。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垃圾邮件的产生及发展近状,总结了当前对抗环境下垃圾邮件过滤的主要研究现状。传统的TFIDF方法使用特征词频来表示特征的权重,而在应对好词攻击时坏词的权重下降很大从而降低了分类器的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SRTFIDF特征表示方法以降低好词攻击对特征权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应对好词攻击时改进后的特征表示方法比传统的TFIDF方法鲁棒性更好。相较于单分类器系统,多分类器系统能够提高分类器的精确率和鲁棒性,但是研究表明在应对规避攻击时传统的多分类器系统表现不佳。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示例学习的分段式多分类器垃圾邮件过滤方法来对抗规避攻击。我们将特征空间均分为两个示例,并且针对每个示例训练多个子分类器来提高分类器的鲁棒性。本文使用CEAS2008英文语料库对提出的方法进行有效验证。最终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应对好词攻击还是规避攻击分段式多分类器系统的精确率和鲁棒性比传统的多分类器系统表现更好。

二、如何应对垃圾邮件的泛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应对垃圾邮件的泛滥(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法治化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作为行动的互联网运动式治理
    第一节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发展及现状
        一、常规行政管理方式被移植
        二、运动式行政监管日见成效
        三、运动式行政监管趋于成熟
        四、运动式行政监管纵深发展
    第二节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涵义界定
        一、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二、管理行政与治理行政
        三、互联网治理与互联网运动式治理
    第三节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行动逻辑
        一、行政主体的主导性
        二、行政方式的强制性
        三、秩序优位的导向性
第二章 作为规制的互联网运动式治理
    第一节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规制体系
        一、管制型行政传统和秩序追求
        二、制度资源不足的外部局限性
        三、互联网典型事件爆发的刺激
        四、行政路径依赖的消极性因素
        五、治理主体选择的积极性因素
    第二节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必然性
        一、治理中行政与法的一致和相悖
        二、治理的行政合作机制繁复重叠
        三、运动治理与常态治理时有冲突
    第三节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过渡性
        一、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主体及其职责与职权
        二、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客体及其权利与义务
        三、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行政过程及其实施机制
    第四节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结果评价
        一、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正向结果
        二、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负向结果
    第五节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价值评价
        一、对治理价值的正面评价
        二、对治理价值的负面评价
        三、治理的价值评价的否定之否定
第三章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转型困境
    第一节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转型的法律困境
        一、治理的法律价值平衡之难
        二、治理的法律规制文本之失
    第二节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转型的主体困境
        一、治理主体的构成同质和单一
        二、治理主体内部行政协调不良
        三、治理主体的合法性日趋弱化
    第三节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转型的主客体间的相对困境
        一、运动式治理的管制思维限制互联网的优势发挥
        二、运动式治理的分割治理阻碍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第四章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转型的方向和目标
    第一节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转型的方向
        一、法治中国建设指引互联网运动式治理转向法治化
        二、公共治理理念影响互联网运动式治理转向法治化
        三、互联网法治建设引导互联网运动式治理转向法治化
    第二节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法治化转型的目标
        一、互联网运动式治理与互联网法的健全化
        二、互联网运动式治理与互联网法的良好实施
第五章 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法治化转型的实施保障
    第一节 治理的法治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一、治理的法律观念的转型路径
        二、治理主体的转型路径
        三、治理主客体间相对性困境的缓解路径
    第二节 治理的法治化转型的法制输送机制
        一、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文本输送机制
        二、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制度输送机制
    第三节 治理的法治化转型的配套机制
        一、治理的法治化转型的治理学习机制
        二、治理的法治化转型的技术反塑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2)FTA数字贸易规则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数字贸易及其规制问题概述
    第一节 数字贸易的内涵与外延
        一、定义的诠释
        二、与电子商务概念的甄别
    第二节 数字贸易的特征与影响
        一、与传统贸易的区别
        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三、现有法律规范的缺陷
    第三节 主要成员FTA数字贸易规则特点
        一、美式FTA
        二、欧式FTA
        三、中式FTA
第二章 FTA数字贸易规则关键问题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数字贸易市场准入问题
        一、关税
        二、数字产品的非歧视待遇
    第二节 数字贸易便利化问题
        一、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
        二、无纸化贸易
    第三节 数据流动与数据安全问题
        一、跨境数据流动
        二、数据本地化
        三、源代码
    第四节 电子商务用户权益保护问题
        一、网络消费者保护
        二、个人信息保护
        三、非应邀电子信息
第三章 中国应对FTA数字贸易规则的法律对策
    第一节 降低数字贸易市场准入门槛
        一、制定合理的数字贸易关税规则
        二、明确数字产品非歧视待遇的范围
    第二节 推动数字贸易便利化
        一、完善国内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法律
        二、政府引导建立无纸化贸易标准体系
    第三节 平衡数据流动与数据安全关系
        一、健全跨境数据流动管理制度
        二、完善我国数据本地化规则
        三、在特定领域禁止强制公开源代码
    第四节 加强电子商务用户权利保护
        一、细化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
        二、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
        三、遏制非应邀电子信息的泛滥
    第五节 积极制定推广数字贸易规则“中式模板”
        一、开展双边和多边数字贸易规则谈判
        二、打造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和数字贸易试验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本文涉及到的自由贸易协定(FTA)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4)美国广告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重要概念的厘清
        一、广告的概念与厘定
        二、规制的内涵与适用
        三、广告规制的界定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二、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探究与溯源:美国广告规制的源起与流变
    第一节 广告规制的“前制度化”时期(1776-1911)
        一、殖民地阶段美国的广告规制萌芽
        二、美国初期的广告规制初建
    第二节 广告规制体系全面建构时期(1911-1946)
        一、广告规制框架初现
        二、规制向保护消费者倾斜
        三、媒体规则(Media regulation)开始建立
    第三节 广告规制的持续繁荣时期(1946-1980)
        一、政府部门监管全面升级
        二、加速监管的1970年代
    第四节 去规制和调整时期(1980年后)
        一、全面放松管制的时代
        二、现代广告法规的大量涌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效率与公平:规制理论与美国广告规制的依据
    第一节 传统规制理论的运用
        一、公共利益规制理论
        二、利益集团规制理论
    第二节 现代规制理论的发展
        一、激励性规制理论
        二、规制框架下的竞争理论
    第三节 表达与约束的博弈
        一、商业言论权的全面限制
        二、商业言论表达自由的法理之争
        三、商业言论自由的全面保护
    第四节 效率与公平的衡平
        一、早期规制中的“效率优先”
        二、规制转型后的“公平导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导与制衡:美国广告规制的主体与框架
    第一节 美国广告的规制者
        一、规制主体身份的界定
        二、FTC的机构与职能
        三、FCC的职能与履行
        四、其他的广告规制部门
        五、规制者的主要法律依据
    第二节 广告规制模式的建构
        一、广告规制动因解析
        二、广告规制的理念诉求
        三、广告管制模式解析
    第三节 广告规制的运行路径
        一、广告规制运行的法律渊源
        二、主要规制部门的运行和手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碰撞与规范:美国政府对不正当竞争广告的监管
    第一节 法理向伦理的转变——对于虚假广告的规制
        一、广告欺骗行为的认定扩张
        二、从“理性”到“无知”的消费者标准——规制立场的转变
        三、网状表达(Net impression)原则
    第二节 规制与反规制之争——不公平广告的规制尺度
        一、“公共利益”标准取代传统“公平”标准
        二、矫正广告的“矫枉过正”?
        三、广告主和行业的“反规制”与“再反制”
    第三节 监管宽松与自律审慎的互补——比较广告的规制模式
        一、“肯定模式”下的规制标准
        二、比较广告“正当性”的法理之争
        三、媒体的行业规制平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责任与担当:美国广告重点监管领域的规制
    第一节 儿童广告的规制
        一、广播电视时期的儿童广告规制
        二、互联网时代的儿童广告规制
        三、儿童保护和言论自由的冲突与妥协
    第二节 烟草广告的规制
        一、烟草广告规制与商业言论自由
        二、公共健康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和利益表达
        三、烟草利益集团对广告规制的限制
    第三节 酒类广告的规制
        一、宪法框架下的分类规制与平衡
        二、酒类广告政府管控和行业自律
        三、对未成年人的重点保护
    第四节 药品广告的规制
        一、药品广告规制的流变
        二、多头管理与分工协作——FTC与 FDA的广告管辖权之争
        三、新型药品广告DTC的争议与规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省与协同:美国广告行业的自我规制
    第一节 广告行业自律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一、行业自律的理论依据
        二、行业自律的现实依据
    第二节 广告行业自律的发展历程
        一、工业革命中的自发觉醒时期
        二、舆论推动下的建章立制时期
        三、体系完备中的成熟理性时期
    第三节 广告行业自我规制结构与流程
        一、行业自律组织系统的结构
        二、行业自律系统的操作流程
        三、行业自律体系流程的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失范与调适:美国新媒体广告规制面临的时代挑战
    第一节 数字化带来的规制挑战
        一、网络空间是否需要规制的学术争辩
        二、新媒体广告的监管困境
        三、新媒体广告他律的规制梳理
    第二节 网络中立框架下的规制传承与融合
        一、“网络中立”原则的确立
        二、网络广告规制的传承与调适
        三、广告媒介规制融合
    第三节 垃圾电子邮件的规制
        一、择入模式和择出模式的选择
        二、反垃圾邮件规制的必要性与合法性
        三、反垃圾邮件规制的经验与不足
    第四节 在线行为广告和隐私权保护
        一、FTC的自我规制导向
        二、OBA行业的自我规制
        三、在线行为广告规制的框架及举措
        四、在线行为广告自律体制的特点
    本章小结
结语 美国广告规制:宪政体制下产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重邮件过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邮件过滤相关理论及实验平台
    2.1 邮件过滤原理
        2.1.1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邮件过滤
        2.1.2 三种邮件过滤技术原理
        2.1.3 特征选择技术
    2.2 基于统计的邮件过滤算法
        2.2.1 贝叶斯
        2.2.2 K近邻
        2.2.3 支持向量机
        2.2.4 BP神经网络算法
    2.3 Hadoop平台及MapReduce编程模式
        2.3.1 Hadoop平台
        2.3.2 MapReduce编程模式
    2.4 小结
第三章 数据采集、词典维数与预处理
    3.1 实验语料库选择
    3.2 语料库子集划分
    3.3 基于Hadoop实验数据词频统计
    3.4 基于改进的TF算法词典降维
        3.4.1 初步降维
        3.4.2 词典降维
        3.4.3 生成VSM形式的稀疏矩阵
    3.5 数据处理实验
        3.5.1 Hadoop的配置
        3.5.2 实验过程
        3.5.3 实验结果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BP神经网络邮件过滤研究
    4.1 算法训练及模型选择
        4.1.1 学习率(Learning Rate)选择
        4.1.2 模型仿真及最优模型选择
    4.2 实验最优模型与SVM基函数训练模型比较
    4.3 小结
第五章 多重过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多重邮件过滤系统的流程设计
    5.2 指标测试结果
        5.2.1 重要评价指标
        5.2.2 基于AUC的评价指标
    5.3 模型运算量评估
    5.4 模型内存占用率评估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面向海量邮件日志的异常信息发现与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邮件与反垃圾邮件研究现状
        1.2.1 基于邮件内容的异常信息发现与挖掘
        1.2.2 基于网状结构的异常信息发现与挖掘
        1.2.3 反垃圾邮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背景知识以及相关技术
    2.1 电子邮件传输过程及原理
        2.1.1 电子邮件传输主要过程
        2.1.2 电子邮件系统主要相关协议
    2.2 垃圾邮件过滤评价体系
    2.3 ELK介绍
    2.4 图数据库概述
        2.4.1 什么是图数据库
        2.4.2 Neo4j图数据库
        2.4.3 图数据库Neo4j与关系数据库Mysql的比较
    2.5 数据挖掘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邮件发送事件还原
    3.1 邮件日志数据预处理
    3.2 邮件事件的定义与结构
    3.3 邮件发送事件还原算法实现
    3.4 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用户行为模式异常检测
    4.1 用户行为模式挖掘
    4.2 用户行为模式挖掘算法实现
        4.2.1 基本行为模式单元的定义
        4.2.2 用户行为模式挖掘算法
    4.3 实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束语
    5.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5.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7)反向选择结合支持向量机的垃圾邮件检测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垃圾邮件的危害
        1.1.2 研究意义
        1.1.3 垃圾邮件检测关键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知识工程的垃圾邮件检测
        1.2.2 基于机器学习的垃圾邮件检测
        1.2.3 计算机免疫系统的启示
        1.2.4 反向选择结合支持向量机的垃圾邮件检测
    1.3 论文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垃圾邮件检测相关研究
    2.1 垃圾邮件概述
        2.1.1 邮件组成结构和传输过程
        2.1.2 垃圾邮件概念和类型
        2.1.3 垃圾邮件的发展和危害
    2.2 垃圾邮件检测概述
        2.2.1 垃圾邮件检测现状
        2.2.2 垃圾邮件检测发展趋势
        2.2.3 垃圾邮件检测方案
    2.3 垃圾邮件现有检测技术
        2.3.1 基于知识工程
        2.3.2 基于机器学习
    2.4 支持向量机概述
        2.4.1 支持向量机研究进展
        2.4.2 支持向量机的应用
    2.5 垃圾邮件检测性能评估和数据集
        2.5.1 性能评估指标
        2.5.2 公有数据集
    2.6 本章小结
3 垃圾邮件检测存在的问题
    3.1 垃圾邮件检测存在的问题
    3.2 计算机免疫系统的启示
    3.3 计算机免疫系统概述
    3.4 反向选择算法概述
        3.4.1 反向选择算法在垃圾邮件检测的现状
        3.4.2 反向选择算法的发展
    3.5 反向选择结合支持向量机在垃圾邮件检测的关键问题
    3.6 本章小结
4 SVM-NSA的垃圾邮件检测模型
    4.1 垃圾邮件检测建模
    4.2 邮件预处理
        4.2.1 文本处理
        4.2.2 特征抽取
        4.2.3 邮件表示
    4.3 检测器生成阶段
        4.3.1 支持向量机原理
        4.3.2 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实现
        4.3.3 反向选择算法原理
        4.3.4 反向选择检测器实现
    4.4 SVM-NSA模型检测阶段
    4.5 SVM模型反馈更新阶段
    4.6 本章小结
5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 实验环境
        5.1.1 实验平台
        5.1.2 实验数据集
        5.1.3 实验参数设置
    5.2 实验步骤
        5.2.1 实验前期准备
        5.2.2 可行性实验
        5.2.3 对比实验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模型可行性分析
        5.3.2 模型分类性能对比分析
        5.3.3 实验总结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1.1 论文主要工作
        6.1.2 论文的贡献
    6.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内容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法律法规的建立
        1.2.2 电子邮件协议的改进
        1.2.3 接收端过滤技术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基于内容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综述
    2.1 电子邮件的结构
    2.2 基于内容的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流程
    2.3 特征表示
        2.3.1 分词
        2.3.2 去停用词
        2.3.3 文本表示
    2.4 降维方法
        2.4.1 特征选择
        2.4.2 特征抽取
    2.5 分类方法
    2.6 评价标准
    2.7 本章小结
3 基于间隔式滑动窗口的中文分词方法
    3.1 邮件文本现状
    3.2 常用的中文分词方法
        3.2.1 词典分词方法
        3.2.2 理解分词方法
        3.2.3 统计分词方法
        3.2.4 组合分词方法
    3.3 基于间隔式滑动窗口的分词方法
        3.3.1 滑动窗口技术
        3.3.2 间隔式滑动窗口分词方法
    3.4 实验
        3.4.1 实验环境
        3.4.2 数据集
        3.4.3 实验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特征贡献比的互信息特征选择方法
    4.1 文本特征降维分析
    4.2 邮件特征选择的特点
    4.3 基于特征贡献比的互信息特征选择方法
        4.3.1 互信息特征选择方法
        4.3.2 改进的互信息特征选择方法
    4.4 实验
        4.4.1 实验环境
        4.4.2 数据集
        4.4.3 实验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改进的ROC-SVM算法
    5.1 数据不均衡性及其常用的处理方法
        5.1.1 改进分类算法
        5.1.2 重构数据集
    5.2 ROC-SVM算法
        5.2.1 WMW统计量
        5.2.2 AUC值
        5.2.3 ROC-SVM算法
    5.3 改进的ROC-SVM算法
        5.3.1 L_1范数正则化
        5.3.2 L_1范数正则化ROC-SVM
    5.4 实验
        5.4.1 实验环境
        5.4.2 数据集
        5.4.3 实验及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参加科研项目

(9)提升限制垃圾短信及骚扰电话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垃圾短信及骚扰电话治理现状
        1.2.1 国内垃圾短信及骚扰电话治理现状
        1.2.2 国外垃圾短信及骚扰电话治理情况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的定义
        2.1.1 垃圾短信的定义
        2.1.2 骚扰电话概述
    2.2 垃圾短信的类型
        2.2.1 分类
        2.2.2 统计分类
    2.3 短信业务及发送原理介绍
        2.3.1 短信业务
        2.3.2 发送原理
    2.4 垃圾短信的发送方式
        2.4.1 手枷手机模块发送垃圾短信
        2.4.2 网络端口/平台发送垃圾短信
    2.5 垃圾短信监控和过滤的三种实现机制
        2.5.1 实时过滤机制
        2.5.2 话单分析机制
        2.5.3 协议监测机制
    2.6 短信阻止机制
        2.6.1 内容关键字过滤机制
        2.6.2 号码黑白名单过滤机制
    2.7 垃圾短信泛滥及形成原因分析
        2.7.1 垃圾短信泛滥
        2.7.2 垃圾短信形成原因分析
    2.8 垃圾短信的治理
        2.8.1 提前预防
        2.8.2 封闭期间
        2.8.3 事后调查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限制垃圾短信及骚扰电话的方案设计
    3.1 福建省垃圾信息与骚扰电话治理情况
        3.1.1 信息中心现状
        3.1.2 省内信令网现状
        3.1.3 省内信令监测系统现状
        3.1.4 省内彩铃及来电提醒现状
    3.2 垃圾短信及骚扰电话蔓延现象分析
        3.2.1 恶意行为来源分析
        3.2.2 恶意行为内容分析
    3.3 垃圾短信及骚扰电话蔓延的原因分析
        3.3.1 内部流程原因分析
        3.3.2 系统软硬件原因分析
    3.4 内部流程优化方案设计
    3.5 硬件、软件优化及开发方案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限制垃圾短信及骚扰电话方案实现
    4.1 优化内部流程
        4.1.1 垃圾短信及骚扰电话蔓延监控流程梳理及优化
        4.1.2 垃圾信息白名单拦截流程设计
        4.1.3 接口及釆集方式设计
    4.2 软硬件优化
        4.2.1 旧系统扩容改造
        4.2.2 骚扰电话监控软件研发
        4.2.3 行业网关监控
        4.2.4 互联互通网关监控
    4.3 实施效果
        4.3.1 恶意行为投诉量
        4.3.2 骚扰电话检测效率
        4.3.3 垃圾短信及骚扰电话蔓延处理时限
        4.3.4 经济、社会效益
    4.4 测试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5.2.1 垃圾邮件的法律监管应坚持以下原则
        5.2.2 治理骚扰电话的困难需要确定的应对方案
参考文献
符号与标记(附录1)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对抗环境下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垃圾邮件定义
        1.1.2 垃圾邮件发展近状
        1.1.3 垃圾邮件的危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垃圾邮件过滤技术概述
    2.1 垃圾邮件过滤技术基本介绍
    2.2 邮件文本预处理
        2.2.1 特征提取
        2.2.2 去除停用词
        2.2.3 删除词根
        2.2.4 邮件表示方法
    2.3 特征降维
        2.3.1 文档频度方法
        2.3.2 信息增益方法
        2.3.3 互信息方法
    2.4 常用分类算法
        2.4.1 支持向量机
        2.4.2 逻辑回归
    2.5 性能评价方法
        2.5.1 基本评价指标
        2.5.2 操作评价指标
    2.6 常用对抗攻击方法
        2.6.1 文字模糊
        2.6.2 图像垃圾
        2.6.3 类别噪声
        2.6.4 规避攻击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TFIDF改进的特征表示方法
    3.1 研究背景
    3.2 多示例学习机制
    3.3 改进的SRTFIDF特征表示方法
        3.3.1 TFIDF特征表示方法
        3.3.2 改进SRTFIDF方法的提出
        3.3.3 多示例逻辑回归模型
    3.4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3.4.1 邮件语料库
        3.4.2 邮件处理与好词列表
        3.4.3 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分段式多分类器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
    4.1 研究背景
    4.2 多分类器系统概述
        4.2.1 子分类器的生成
        4.2.2 子分类器组合方式
        4.2.3 子分类器整合方法
        4.2.4 多分类器系统在对抗学习中应用
    4.3 分段式多分类器系统
        4.3.1 多示例的生成
        4.3.2 多分类器生成
        4.3.3 多示例的融合
        4.3.4 分段式多分类器系统优缺点
    4.4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4.4.1 实验设计
        4.4.2 好词攻击测试
        4.4.3 规避攻击测试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如何应对垃圾邮件的泛滥(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法治化转型研究[D]. 王丽娜.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FTA数字贸易规则法律问题研究[D]. 周安康.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3]创生性的互联网[J]. 乔纳森·齐特林,胡凌. 中财法律评论, 2019(00)
  • [4]美国广告规制研究[D]. 余平. 上海大学, 2019(03)
  •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重邮件过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王宗凯. 深圳大学, 2018(09)
  • [6]面向海量邮件日志的异常信息发现与挖掘[D]. 步芸. 重庆邮电大学, 2018(01)
  • [7]反向选择结合支持向量机的垃圾邮件检测模型[D]. 陈龙. 武汉大学, 2017(06)
  • [8]基于内容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研究[D]. 王禾清. 扬州大学, 2017(12)
  • [9]提升限制垃圾短信及骚扰电话策略研究[D]. 夏宏.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10]对抗环境下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研究[D]. 万广玺. 华南理工大学, 2015(12)

标签:;  ;  ;  ;  ;  

如何应对垃圾邮件泛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