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支架治疗良性胆道狭窄及进展

金属支架治疗良性胆道狭窄及进展

一、良性胆道狭窄的金属内支架治疗及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陈相如[1](2019)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梗阻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梗阻受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外科应用内镜下行球囊扩张联合多根塑料支架放置治疗的29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梗阻受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梗阻受者梗阻程度、内镜治疗情况、经内镜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及预后情况。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内镜治疗前后受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变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9例受者中胆管吻合口狭窄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吻合口狭窄9例,胆总管多发结石11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5例。原位肝移植至并发胆道梗阻平均发病时间为(534±180)d。19例受者发生于术后1266个月,4例发生于术后312个月,6例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29例受者均在我院内镜中心接受ERCP下行球囊扩张联合塑料支架置入治疗,共行82次ERCP,平均每个病例行3次ERCP,放置5根塑料支架。24(24/25)例胆管结石患者成功取净结石,并保证胆汁引流通畅;4例胆管吻合口狭窄病人成功解除梗阻。29例受者经内镜治疗后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胺转氨酶显着降低,总胆红素由47ummol/L降到30umol/L(P=0.026),碱性磷酸酶由273ummol/L降到182ummol/L(P=0.002),谷氨酰胺转氨酶由369ummol/L降到238ummol/L(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截至2018年12月,29例受者随访时间为12年,4例因原发性肝癌复发分别于肝移植术后9、5、34、25个月死亡,1例因上消化道出血于肝移植术后34个月死亡,1例因重度胆管狭窄行二次肝移植并于术后14个月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因感染性休克于肝移植术后33个月死亡,1例因急性肝衰竭于11个月死亡,其余21例随访期间未见结石及胆管狭窄发作。结论根据以上的临床分析,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梗阻的病人,采用十二指肠内镜下行球囊扩张联合多根塑料内支架置入,必要时可置入鼻胆管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李臻,李鑫,詹鹏超,纪坤,李刚,任克伟,任建庄,韩新巍[2](2018)在《外科T管术后胆道再狭窄的介入治疗》文中认为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外科T管引流后胆道再狭窄的疗效、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本院外科T管术后胆道再狭窄的31例患者资料,其中胆管癌9例,胆囊癌4例,胆系结石15例,肝癌2例,胃癌外科术后1例。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者5例。经原T管途径行介入治疗者23例,经T管造影后再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者8例。所有患者中,行球囊扩张配合引流管置入者18例,行单纯内外引流者9例,行胆道金属支架置入者4例。良性狭窄患者引流管保留23个月后给予拔除。患者经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324个月,通过引流管造影观察疗效。结果介入手术均获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肝功能均有好转。18例良性胆道狭窄患者均经原T管窦道途径行球囊扩张成型术及内外引流管(直径10.2或12 F)置入术,拔除原T管。其中15例胆石症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3例胆管癌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中1例于术后8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另2例拔管后恢复可。13例恶性狭窄中,6例胆道梗阻位于T管上方,均行PTCD术;其中2例肝癌侵犯胆道患者,癌栓范围较大,行内外引流管置入;黄疸消退后分别于术后1个月、2.2个月死于肝衰竭;2例胆囊癌术后吻合口复发,行支架置入1例,内外引流管植入1例;分别于术后2.5个月、3.2个月死于肿瘤进展,2例胆管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2.2个月死于胆系感染。另7例胆道梗阻位于T管下方;经T管窦道途径置入内外引流管4例,置入金属支架3例。其中2例胆囊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8个月、5个月死于肿瘤进展。4例胆管癌患者于术后3.6个月、4个月、5.2个月、9个月死于肿瘤进展。1例胃癌死于肝转移、肝功能衰竭。结论外科T管引流后胆道再狭窄经介入治疗疗效确切,技术安全可行。

梁运啸,黄鹏宇,农兵[3](2017)在《肝外胆管梗阻的支架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胆管支架治疗肝外胆管梗阻已经是当前内镜下治疗的研究热点.肝外胆管梗阻的常见病因有:胆管结石、胆管慢性炎症狭窄、胆管恶性肿瘤、壶腹部肿瘤、肝门部胆管癌、慢性胰腺炎、胰头癌等.胆管支架治疗可以是恶性肿瘤的姑息性退黄治疗,也可以是外科手术前的暂时性退黄治疗或不宜手术患者的对症治疗.但是关于胆管支架治疗肝外梗阻目前国内未有一致意见的报道,统一标准的缺失使得临床的诊治工作仍面临重大的挑战.

张晨,徐美东[4](2014)在《消化道支架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文中研究指明消化道支架的临床应用是近年来消化道介入治疗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临床实践中,依据不同病变部位置入相应的消化道支架,可有效重建消化管道的通畅性,为传统手术不治或难治的疾病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其以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小等独特优势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和研究,各种新型支架如生物可降解支架、载药支架、载放射性粒子支架、基因支架也已逐步应用至临床并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张彦宏[5](2012)在《恶性阻塞性黄疸胆道内支架治疗及胆汁病原菌培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评价胆道内支架治疗的疗效,并比较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和经十二指肠镜胆道支架植入两种途径放置支架的优劣,随访分析支架再狭窄的原因及临床处理策略。观察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胆汁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情况,分析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我院消化病中心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10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进行胆道内支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经皮肝穿刺组(PTBS)46例,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ERBD)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胆红素、转氨酶、转肽酶及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随访患者出现支架再狭窄时行胆道造影检查同时取得支架狭窄处的病理学诊断并对再狭窄进行处理。对我院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的10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采集胆汁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鉴定,分析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胆汁病原菌培养常见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结果经皮肝穿刺组(PTBS)46例患者,42例支架植入成功,技术成功率91.3%;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60例患者,57例支架植入成功,成功率95%。术后两组患者胆红素指标明显下降,经皮肝穿刺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的胆红素下降率分别为36%和68%,经十二指肠镜组分别为35%和67%,与肝功能有关的转氨酶、转肽酶及碱性磷酸均明显下降。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是经十二指肠镜组(12.5±2.4)天和经皮肝穿刺组(20.2±3.2)天。经皮肝穿刺组8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术后有8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0%,两组患者在总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显着差异。但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术后有4例出现胰腺炎,发生率为7.0%,经皮肝穿刺组术后无胰腺炎病例发生,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高于经皮肝穿刺组(P<0.05);经皮肝穿刺治疗组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胆道感染,发生率9.5%,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病例4例,发生率为7.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低位梗阻患者术后合并胆道感染6例,发生率为10.5%,高位梗阻患者术后有2例出现胆道感染,发生率4.7%,低位梗阻患者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高于高位梗阻患者(P<0.05)。对所有支架植入患者99例随访6个月,共随访到支架再狭窄患者18例,病理诊断显示其原因为:10例为肿瘤生长,5例为胆泥瘀积,3例为慢性炎症。全部106例患者有64例患者胆汁病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0.3%,共检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2株,占72.2%,革兰氏阳性菌15株,占20.8%,真菌5株,占6.9%,革兰氏阴性菌对依替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美罗培南敏感性好,而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性好,两类细菌对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及不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敏感性差,敏感率约为45%。结论:胆道内支架治疗是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经皮肝穿刺与经十二二指肠镜胆道支架植入两科途径相比较,两者技术成功率相似,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均能达到减黄和改善肝功能的目的,但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患昔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相近,但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患者胰腺炎发生率高于经皮肝穿刺组,在进行十二指肠镜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胰腺的损伤。低位梗阻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几率高于高位梗阻患者,但两种胆道支架植入途径的术后胆道感染发生几率无明显差异。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生长、慢性炎症和胆泥淤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胆道病原菌培养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氨基糖式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而对喹诺酮类及不含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基本耐药。

周文策[6](2011)在《ERCP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内镜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目的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是外科急危重症,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效果尚不满意。本研究通过评价内镜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改善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及治疗费用。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间收治的105例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行内镜ERCP+EST+ERBD,同时放置肠内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与55例常规治疗联合肠内外营养的患者进行比较。分别对患者术后主观症状、体征、血常规、生化指标、血清内毒素含量、TNF-α、IL-10、CD4+/CD8+、CT分级、患者总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入选患者均可顺利完成两种治疗方案。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内镜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方案对患者主观症状、体征、血常规、生化指标、内毒素血症、TNF-α、IL-10、CD4+/CD8+、CT分级改善明显,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结论内镜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是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第二部分ERCP术后胰腺炎技术层面危险因素分析(附7168例报告)目的:ERCP术后胰腺炎(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四个发展时期中PEP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试图证实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逐渐下降可能是归于严格的患者选择标准、内镜设备的完善和技术的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9年12月至2010年3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诊断与治疗性ERCP的7168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RCP设备和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病例被分成4组。对各组间PEP的发病率和主要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7168例ERCP术后胰腺炎的总发生率为3.70%(265/7,168)。比较四个时期PEP的发生率,第一阶段为4.09%(77/1,884);第二阶段为5.79%(86/1,489);第三阶段为3.95%(62/1,568);第四阶段为1.80%(40/2,227)。通过单变量分析,发现胰管内支架置入(OR 0.300)和应用异丙酚复合麻醉(OR 0.632)对于PEP似乎是保护性因素。通过多变量分析,发现重复插管(OR 3.462)、胰管造影(OR 3.218)、胆管括约肌球囊扩张(OR 2.847)、乳头预切开(OR 2.493)、高压非选择性注射(OR 1.428)、过度电凝切开(OR 1.263)、既往胰腺炎病史(OR 3.843)和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OR 1.782)是明确引起PEP相关危险因素。结论:PEP发生率的明显降低与不断改善的ERCP操作技术相关。通过持续地改进ERCP技术,例如常规使用导丝、高选择性插管、胰管内支架置入和谨慎的乳头切开,PEP发病风险可以尽可能被降低。第三部分胆胰管双支架置入术预防高危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目的: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是最常见的和最严重的ERCP术后并发症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内镜下胆胰管双支架植置入术对PEP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普外二科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经ERCP诊疗中心对行内镜治疗的具有PEP高危因素的患者409例,根据术中是否留置胆管支架及胰管支架分为三组,分布比较各组之间PEP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PEP发生率:无支架组23.2%(13/56),ENBD/ERBD组11.9%(32/270), ERBD+ERPD组3.6%(3/83),三组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三组患者轻度PEP发生率无显着差异;但ERBD+ERPD组中度PEP的发生率较无支架组(1.2% vs.0.10.7%;P=0.017)和ENBD/ERBD组(1.2% vs.7.4%;P=0.035)均显着降低;ENBD/ERBD重度PEP的发生率较无支架组显着降低(1.1%vs.7.1%;P=0.018)。结论:内镜下胆胰管双支架置入术可以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对PEP是一项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苏悦[7](2011)在《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对比及支架移位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比较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良性狭窄的临床效果。(2)探讨胆管良性狭窄中胆管塑料支架发生移位的影响因素。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天津市微创外科中心行内镜治疗的336例胆管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8例患者行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88例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分别将其定义为支架组和球囊组。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内镜技术操作成功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胆管良性狭窄的治疗效果。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胆管良性狭窄于天津市微创外科中心行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管塑料支架的移位情况与胆管良性狭窄的原因、部位及支架的长度、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支架组中,4例患者因狭窄情况严重,未成功置入胆管塑料支架;球囊组中,2例患者因狭窄情况严重,未成功行球囊扩张术。支架组患者共行408例次支架治疗;球囊组患者共行球囊扩张术305例次。两组患者的内镜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8.4%和97.7%。支架组出现并发症70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17.2%,其中出现早期并发症4例次均为急性胰腺炎;晚期并发症66例次,包括支架移位56例次,胆管梗阻10例次。球囊组出现并发症46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15.1%,其中早期并发症29例次,包括急性胰腺炎21例次,胆道出血8例次;晚期并发症17例次均为胆管梗阻。支架组和球囊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和球囊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情况无差异,支架组患者术后2周、1月及3月与术前肝功能相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球囊组患者术后2周、1月及3月与术前肝功能相比较,亦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1月、3月时支架组比球囊组肝功能改善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支架组患者共行408例次支架治疗,其中发生支架移位56例次,支架移位率为13.7% (56/408)。胆道探查术后狭窄与非胆道探查术后狭窄相比,支架移位率较低(6.8% v.s. 31.6%,p<0.05)。为便于统计学分析,将病例中含有多个狭窄部位的病例排除,胆管狭窄发生的部位与支架移位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胆管近端狭窄置入的胆管塑料支架多向远端移位(76.9%,p<0.05);胆管远端狭窄置入的胆管塑料支架多向近端移位(73.3%,p<0.05)。支架长度与其移位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其移位方向有统计学意义,短支架多向近端移位(76.9%,p<0.05),长支架多向远端移位(73.3%,p<0.05)。单、双支架的移位率均高于多支架的移位率(19.3% v.s. 2.7%,p<0.05;20.9% vs 2.7%,p<0.05),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和球囊扩张术是治疗不具备手术治疗指征的胆管良性狭窄的有效补充;(2)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良性狭窄时,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3)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治疗胆管良性狭窄的临床效果优于球囊扩张术,长期随访发现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治疗后肝功能情况明显改盖.(4)在胆管良性狭窄中,长支架、近端狭窄及胆管探查术后狭窄多发生支架远端移位;而短支架、远端狭窄及非胆管探查术后狭窄多发生支架近端移位;双支架移位发生率高于单支架移位率,多支架的移位率较低,但其移位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李焕喜[8](2010)在《良恶性胆管狭窄的管腔内超声诊断和内镜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胆管腔内超声在胆管良恶性狭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2)评价内镜治疗恶性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3)初步建立胆管腔内超声诊断和内镜治疗良恶性胆管狭窄的临床方案。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236例良、恶性胆管狭窄患者,其中男154例,女性82例,年龄27-87岁,平均59.9岁。分别行B超、CT、ERCP、MRCP及IDUS检查,分析各种影像学诊断良恶性胆管狭窄的准确率,评价良恶性胆管狭窄的最佳诊断方法。第二部分:恶性胆管狭窄患者92例,其中64例无法手术根治切除而行内镜姑息性治疗,分别放置ERBD和EMBE,观察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价两种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治疗恶性胆道狭窄的疗效。结果:236例患者中,手术病理、细胞学刷检或者影像学检查提示恶性且随访过程中发现临床经过呈恶性疾病病程者共92例,病理阴性且长期随访证实良性胆管狭窄者共144例,所有患者随访12-36 mo。IDUS对胆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2.2%、78.1%、83.3%、89.9%、89.7%。B超、CT、MRCP、ERCP及IDUS对胆管良恶性狭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60.2%(142/236)、66.8%(119/178)、74.2%(98/132)、76.1%(159/209)及89.7%(165/184)。B超+ERCP+IDUS和B超+CT+MRCP、B超+CT+ERCP、B超+MRCP+ERCP联合检查对胆管狭窄病因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7.8%(231/236)、90.3%(213/236)、92.4%(218/236)和95.3%(225/236)。恶性胆管狭窄患者内镜治疗成功率为92.2%(59/64),患者术前、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肝功能指标自身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两组相比较无明显性差异,但支架通畅性、患者生存时间及费用-效益比EMBE组均优于ERBD组,两者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别(P<0.05)。结论:(1)B超可作为胆管狭窄首选的筛查手段。MRCP为无创性检查,是诊断良恶性胆管狭窄比较可靠方法,IDUS是目前诊断良恶性胆管狭窄的最准确的方法,它能够确定胆道狭窄的部位、胆道狭窄的长度、胆道狭窄的性质以及狭窄病灶周围毗邻结构的情况,是目前诊断胆道狭窄众多检查方法中最有价值的方法。(2)对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胆管狭窄的病例经内镜支架置入减黄治疗是首选的姑息性治疗方式,是一项微创、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朱艳萍,蒋丹娜,赵芮[9](2009)在《胆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其生物相容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介绍胆管支架的国内外治疗研究进展,分析支架置入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各类胆管支架与宿主间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database(1989/2009)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由第一作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从胆管支架置入的治疗进展,支架置入的治疗的并发症和胆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3方面进行描述和整理,探讨各种胆管支架的治疗现状、并发症和生物相容性。结果:总结归纳文献内容,胆管支架临床应用较多为塑料支架、金属支架,此外还有硅胶管支架及可降解聚乳酸支架。支架置入并发症主要包括渗出、出血、穿孔和狭窄。在各种胆管支架中,塑料支架生物相容性差、易堵塞,但价格便宜、易取出,金属支架扩张后直径可达7~10mm,通畅时间长,但价格远贵于塑料支架。硅胶管支架生物相容性较好,硅胶管具有耐腐力强,质地柔韧等特点,可以使肿瘤切除范围更广,并提高疗效,且未出现胆道感染和胆道狭窄等并发症。镍钛合金胆管网状支架生物相容性明显优于其他支架产品,未见并发症。除价格因素外应广范应用,可降解聚乳酸支架生物相容性最好,但对于胆泥的形成,支架的移位和堵塞,以及支架降解产物等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结论:胆管支架置入治疗可作为胆管狭窄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临床症状不同,进行充足的置入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严格遵循适应证,避免出现并发症。胆管支架中的硅胶支架、镍钛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其他支架生物相容性有待提高。

刘杰,王丹[10](2009)在《不同类型肝内及胆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及支架内梗阻的预防》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阐述肝内及胆管内支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并介绍支架内梗阻的预防措施评价其与宿主间的生物相容性。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以"胆管、肝管、支架、治疗"为检索词共检索到51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20篇文章。从肝、胆管支架置入治疗进展和肝、胆管支架阻塞的防治2方面进行总结,对肝内及胆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进展,生物相容性,预防支架梗阻3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胆管内支架主要包括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2种。金属支架在预防细菌滋生,保持支架较久通畅方面较塑料支架有很大优势,但价格昂贵;塑料胆管支架较易发生细菌附着、胆泥淤积导致支架阻塞,但具有易于更换、价格低廉等优点。胆管内支架置入是恶性胆管梗阻姑息治疗的最佳方法,并发症少。肝内胆管支架与各种放射疗法的联合应用均可延长支架的有效开通期限,并有效的防治支架梗阻。结论:胆管支架置入是临床治疗良恶性胆道狭窄的最有效手段。各种胆道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均有待提高。胆管内支架置入和放射疗法相结合可预防支架梗阻。

二、良性胆道狭窄的金属内支架治疗及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良性胆道狭窄的金属内支架治疗及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梗阻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人的纳入
    1.2 一般资料
    1.3 治疗方案及ERCP术后处理
    1.4 观察指标及定义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外科T管术后胆道再狭窄的介入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介入治疗器械
    1.3 介入手术方法
    1.4 随访
2 结果
3 讨论

(3)肝外胆管梗阻的支架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胆管支架的发展
2 支架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2.1 适应证
    2.2 禁忌证
3 胆管支架的分类及其特点
    3.1 分类
    3.2 特点
        3.2.1 塑料支架特点:
        3.2.2 金属支架特点:
        3.2.3生物可降解支架特点:
4 支架的置入方式
5 疗效
6 并发症
7 结论
背景资料
同行评议者
研发前沿
相关报道
创新盘点
应用要点
名词解释
同行评价

(4)消化道支架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内支架的特性、常见类型及作用机制
    1. 自扩式内支架
    2. 热形状记忆式内支架
    3. 球囊扩张式内支架
二、临床应用及其价值
    1. 食管支架
    2. 胃出口及十二指肠支架
    3. 结直肠支架
    4. 胆道支架
    5. 胰管支架
三、并发症及其防治
    1. 支架阻塞
    2. 支架滑脱或移位
    3. 消化道穿孔
    4. 出血
    5. 其他
四、应用前景

(5)恶性阻塞性黄疸胆道内支架治疗及胆汁病原菌培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恶性阻塞性黄疸的胆道支架治疗
    第一章 对象和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胆汁病原菌培养
    第一章 对象和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英文缩略词
致谢

(6)ERCP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内镜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ERCP术后胰腺炎技术层面危险因素分析(附7168例报告)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胆胰管双支架植入术预防高危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治疗性ERCP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治疗性ERCP在胰腺疾病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各种经典治疗性ERCP图片
附录2 ERCP患者术后随访表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致谢

(7)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对比及支架移位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良性狭窄的对比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临床资料
        1.1.2 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胆管良性狭窄中胆管塑料支架移位影响因素的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临床资料
        2.1.2 方法
        2.1.3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胆管良性狭窄的内镜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胆管狭窄患者相关资料及治疗后调查表
    附录2 论文图片
致谢

(8)良恶性胆管狭窄的管腔内超声诊断和内镜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胆管腔内超声诊断良恶性胆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临床资料
        1.1.2 诊断方法
        1.1.3 检查方法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不同影像学检查对胆管狭窄的定性诊断分析
        1.2.2 不同影像学检查对胆管狭窄的定位诊断分析
        1.2.3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相结合对胆管狭窄的诊断
    1.3 讨论
        1.3.1 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胆管狭窄的准确性
        1.3.2 不同影像学方法相结合对诊断胆管狭窄的准确性
        1.3.3 IDUS诊断胆管狭窄的优势
        1.3.4 IDUS诊断胆管狭窄的局限性
        1.3.5 IDUS检查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1.4 小结
二、内镜治疗恶性胆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临床资料
        2.1.2 内镜治疗
        2.1.2.1 器械准备
        2.1.2.2 术前准备
        2.1.2.3 内镜操作
        2.1.2.4 治疗原则
        2.1.2.5 内镜术后处理
        2.1.2.6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3 讨论
        2.3.1 内镜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管狭窄的疗效分析
        2.3.2 支架阻塞及其处理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胆管良恶性狭窄的超声内镜、内镜诊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胆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其生物相容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问题的提出
2 资料和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
3 问题的讨论
    3.1 胆管支架的发展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3.2胆管支架的置入并发症
    3.3不同型类胆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4 小结

(10)不同类型肝内及胆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及支架内梗阻的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问题的提出
2 资料和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纳入和排除标准
    2.3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
3 问题的讨论
    3.1 肝内胆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3.2通过延长支架的有效开通期限解除支架梗阻
4 小结

四、良性胆道狭窄的金属内支架治疗及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梗阻的临床分析[D]. 陈相如.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2]外科T管术后胆道再狭窄的介入治疗[J]. 李臻,李鑫,詹鹏超,纪坤,李刚,任克伟,任建庄,韩新巍.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8(03)
  • [3]肝外胆管梗阻的支架治疗研究进展[J]. 梁运啸,黄鹏宇,农兵.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13)
  • [4]消化道支架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J]. 张晨,徐美东. 新医学, 2014(08)
  • [5]恶性阻塞性黄疸胆道内支架治疗及胆汁病原菌培养的临床研究[D]. 张彦宏. 延边大学, 2012(01)
  • [6]ERCP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D]. 周文策. 兰州大学, 2011(06)
  • [7]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对比及支架移位影响因素的研究[D]. 苏悦.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1)
  • [8]良恶性胆管狭窄的管腔内超声诊断和内镜治疗的临床研究[D]. 李焕喜. 天津医科大学, 2010(03)
  • [9]胆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其生物相容性[J]. 朱艳萍,蒋丹娜,赵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43)
  • [10]不同类型肝内及胆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及支架内梗阻的预防[J]. 刘杰,王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39)

标签:;  ;  ;  

金属支架治疗良性胆道狭窄及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