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住院患者死亡情况回顾

我院住院患者死亡情况回顾

一、我院住院患儿死亡情况回顾(论文文献综述)

鲁元元[1](2021)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母婴临床资料,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BPD高风险患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42例≤32周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母婴临床资料。研究分组及内容:1.依据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BPD组与非BPD组,分析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预测列线图,并通过ROC曲线、C指数、校准曲线进行模型验证。2.将BPD组依据不同严重程度分为轻度BPD组与中、重度BPD组,分析中、重度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预测列线图,并通过ROC曲线、C指数、校准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1.2016~2019年于我院NICU住院、胎龄≤32周、住院时长≥28天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中BPD的患病率为32%~53.2%。2.患儿胎龄、出生体重与BPD的患病率呈负相关。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BPD患病率越高。3.BPD组与非BPD组在孕母并发症、男婴、胎龄、出生体重、呼吸系统并发症、辅助通气情况、住院时长、临床转归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胎龄、出生体重、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HCA)、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应用史为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并初步验证,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4.中、重度BPD组与轻度BPD组在孕母贫血、胎膜早破≥18h、产前使用抗生素、出生体重、产房复苏情况、呼吸系统并发症、辅助通气情况、住院时长、临床预后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5分钟Apgar≤7分、机械通气≥7天、生后需要糖皮质激素是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并初步验证,模型有一定的区分度与校准度。结论:1.胎龄、出生体重与BPD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BPD患病率越高。2.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胎龄、出生体重与BPD的发生风险降低相关;HCA、机械通气、PS应用史与BPD的发生风险升高相关。因此防治早产、控制产前感染、避免长时间机械通气对BPD的发生有一定保护作用。3.通过Logistic回归建模并初步验证,BPD的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可以早期预测BPD的发生风险,为临床重要决策、医患信息沟通提供客观依据。4.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5分钟Apgar≤7分、机械通气≥7天、生后需要糖皮质激素与中、重度BPD的发生风险升高相关。通过Logistic回归建模并初步验证,中、重度BPD的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可以为早产儿预后提供参考信息,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官思锐[2](2021)在《大理地区某医院近10年住院儿童死亡病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死亡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提高医疗质量及降低住院患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搜集2011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0~14岁39005例患儿及同期69例死亡患儿的病史资料。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11.01.01~2020.12.31,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儿童总死亡率为1.77‰,后5年死亡率(1.27‰)低于前5年(2.6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儿童死亡率季节分布、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死亡病例住院时间中位数为0.70(0.27,3.00)天。1天内死亡人数所占构成比最高(56.52%)。4、29天~5岁组死亡人数所占构成比最高(46.38%),其次是≤28天组(27.54%),再次是>5岁组(26.09%)。≤28天组死亡率最高(3.24‰),29天~5岁组次之(1.80‰),最低为>5岁组(1.1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天~5岁组后5年死亡率(1.23‰)低于前5年(2.7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个年龄组前5年与后5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前5位死亡原因分别是:新生儿疾病(23.19%)、呼吸系统疾病(18.84%)、意外伤害(14.49%)、先天性畸形(13.04%)、消化系统疾病(10.15%)。不同年龄段前3位死亡原因分别是:≤28天组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1.58%)、窒息(15.79%)、消化道畸形(15.79%),29天~5岁组为肺炎(25.00%)、意外伤害(12.50%)、先天性心脏病(12.50%),>5岁组为意外伤害(33.33%)、肺炎(27.7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11.11%)。不同居住环境前3位死亡原因分别是:城市地区为意外伤害(33.33%)、肺炎(22.22%)、窒息(22.22%),农村地区为肺炎(21.67%)、意外伤害(11.6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00%)。6、病死率居前5位的疾病是:瑞氏综合征(60.00%)、肺出血(33.33%)、过敏性休克(20.00%)、慢性肾炎(14.29%)、脑肿瘤(12.50%)。结论1、住院儿童后5年死亡率明显低于前5年。2、29天~5岁组死亡构成比最高。≤28天组死亡率最高。3、前5位死亡原因是: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先天性畸形、消化系统疾病。4、病死率居前5位的疾病是:瑞氏综合征、肺出血、过敏性休克、慢性肾炎、脑肿瘤。

黄鲁鑫[3](2021)在《10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母体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相关的母体高危因素,筛查并早期识别与HIE有关的高风险孕妇,从而优化终止妊娠时机,改善母婴预后。研究资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01月至2019年12月分娩HIE患儿的孕产妇(排除因胎儿畸形或个人原因引产者)共计100例,分为A组(轻度HIE组)47例及B组(中重度HIE组)53例。采用非参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各因素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关联性。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P25,P75)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率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若四格表资料期望数小于5,则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数据计算。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总结分娩7年间分娩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孕产妇一般情况。两组间的孕周分布、年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但HIE患儿的孕产妇表现出高龄、高体重增加、不规律孕期产检、多次分娩史、高人工流产史、高早产率。(2)两组间的妊娠期并发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脏衰竭)、分娩期并发症(胎儿窘迫)、化验指标(总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游离甲状腺素T4)有统计学差异。胎儿窘迫主要表现频发晚期减速,正弦波,胎心消失,中重度HIE更易表现宫内窘迫。(3)HIE疾病严重程度与分娩方式、剖宫产麻醉方式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间难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轻度HIE组)出现难产9例,包括2例行难产后剖宫产,7例经阴道助产,其中3例出现产后出血,合并阴道壁血肿2例。B组(中重度HIE组)出现5例难产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但其中1例合并腹壁血肿。(5)合并宫内窘迫(P=0.030,OR=2.354)和游离甲状腺素T4升高(P=0.002,OR=1.321)是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宫内窘迫越严重,游离甲状腺素T4含量越高,发生中重度HIE的风险越大。(6)新生儿资料:两组间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辅助呼吸类别、新生儿科抢救、并发症数目、酸碱平衡失代偿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IE与母亲因素(孕产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衰竭、胎儿窘迫,或总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游离甲状腺素T4异常)有关,应严密监测,预防不良预后的发生。(2)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密切相关,规范产前检查,早期发现心脏衰竭等合并症;并根据病情需要积极处理,采取早期干预。(3)自然分娩、剖宫产等分娩方式与HIE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因此,鼓励自然分娩,严格把控剖宫产指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及麻醉方法。(4)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母体因素密切相关,需产科医生与新生儿医生相互协助,积极沟通,共同改善母儿结局。(5)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各类后遗症发生时间早晚不一,需密切随访,关注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

张宇[4](2021)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单中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儿童期起病系统性红斑狼疮(cSLE)临床特征,及cSLE预后与起病年龄、性别特点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患儿中初诊为SLE的患儿,收集其临床资料、随访治疗效果及预后。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年龄为连续性变量回顾性分析狼疮发病与起病年龄的相关性;并对其中的男性SLE患儿临床资料及随访预后,与同期初诊女性SLE患儿进行比较,探讨男性SLE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59例cSLE患儿,包括男性30例,女性129例,其中SLE患儿平均起病年龄11.05±2.73岁。首发表现中,发热与起病年龄呈负相关(r=0.164,P<0.05),白细胞下降(r=0.158,P<0.05)及神经系统受累(r=0.169,P<0.05)与起病年龄呈正相关,肾活检IV型狼疮性肾炎与起病年龄呈正相关(r=0.314,P<0.05),可能与患儿经历青春期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其余首发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治疗后并发症及死亡与起病年龄亦无明显相关性。2.与CSTAR儿童SLE数据相似,我院患儿脏器受累较CSTAR儿童及成人为重,考虑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条件及病患依从性相关。3.初次诊断患儿其中男性SLE患儿30例,女性患儿129例,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男性患儿平均年龄(11.57±2.78)岁,肝脾大为最常见首发表现(70.0%),其次为皮肤黏膜表现、发热、淋巴结肿大、血液系统受累、肾脏受累,发生率均高于50%。其中肝脾大、浆膜炎及口腔溃疡者发生率均高于女性(P<0.05)。13例男性SLE患儿完成肾活检,Ⅳ型狼疮性肾炎发生率为76.9%,与女性患儿5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出现慢性肾脏病Ⅲ期及以上者高于女性患儿(P<0.05),2例死亡病例死因为肾功能衰竭。不同性别患儿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本组研究中还发现一例早发SLE患儿首发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常易累及肾脏、肺脏、心脏、血液及神经系统,与经典的狼疮表现相比,早发狼疮患儿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易合并感染,反复及重度活动、持续低补体血症,最终基因诊断为APDS,极易误诊为SLE。因此早期出现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时需要警惕罕见单基因病可能。结论儿童期SLE起病以发热最常见,小年龄组更明显,炎症反应亦更重;起病年龄越大,出现白细胞下降、神经系统受累及肾脏损害更重;早发重症SLE可能提示与单基因疾病相关。经规范化治疗后,不同起病年龄预后无显着性差异。男性SLE患儿首发表现肝脾大、浆膜炎及口腔溃疡较女性多见,远期更易发生严重肾脏损害,且为男性SLE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王潘[5](2021)在《PICU儿童重症肺炎的死亡预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儿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数据、病原学、诊疗情况、并发症等对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对我院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连续入住PICU的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生存组和死亡组的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筛选出50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根据28天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151例)和存活组(352例)。经Logistic分析,GCS评分、血液/肿瘤系统基础病、SPO2、WBC、支气管镜、心肺复苏是影响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独立因素。结论:PICU住院患儿存在血液/肿瘤系统基础病,入科时GCS评分越低,实验室检查中WBC越高、SPO2越低提示死亡风险大;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可降低死亡风险。

游承燕[6](2021)在《入院凝血功能障碍与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患儿预后关系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是儿童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研究发现TBI患者入院早期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不良预后有显着相关性,但是儿童相关研究落后于成人领域,目前关于儿童TBI早期凝血功能障碍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相对甚少。目的研究TBI患儿入院早期凝血功能指标异常对其死亡率、总住院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的影响,以助于临床医师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改善TBI患儿预后。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3分)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出院时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重、损伤严重程度、头颅损伤类型、入院时生命体征包括血压、瞳孔反应、入院时各实验室指标包括乳酸、血红蛋白、各凝血功能指标、白细胞等有无显着性差异;然后对各凝血功能指标行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分析各凝血功能指标对死亡结局的预测价值;我们还选取分类回归树方法来分析入院时最能预测TBI患儿死亡结局的凝血功能指标及其最佳二值切分点,并比较凝血功能指标异常组患儿在预后指标比如院内死亡率、总住院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与凝血功能正常组患儿有无显着性差异;最后,基于分类回归树的二值切分点,我们对纳入患儿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估入院时凝血功能障碍是否是TBI患儿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我们一共纳入281名中重度TBI患儿。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血小板等与院内死亡均有显着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发现纳入患儿入院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均对死亡有显着预测能力。通过分类回归树分析发现,APTT是最能预测死亡的凝血功能指标,其最佳二值切分点为39.2s,而对于入院APTT≤39.2s的患儿来说,纤维蛋白原为死亡的第二预测因子,最佳二值切分点为120mg/d L。根据以上两节点,可将纳入患儿分为三个亚组,分别为:A组(APTT≤39.2s,纤维蛋白原>120 mg/d L),B组(APTT≤39.2s,纤维蛋白原≤120 mg/d L),C组(APTT>39.2s),死亡率分别为4.5%、20.5%、60.8%,差异有显着意义。我们通过对A、B、C三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发现,入院时出现APTT或者纤维蛋白原异常的TBI患儿的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显着延长,提示不良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APTT>39.2s、纤维蛋白原≤120 mg/d L均为中重度TBI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APTT>39.2s、纤维蛋白原≤120 mg/d L是中重度TBI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儿童TBI患者早期凝血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处理可能有效改善患儿预后。

哈米拉·拜合提亚尔[7](2021)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死亡病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9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死亡病例,分析在PICU死亡患儿的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来源、死亡时间、死亡疾病、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住院天数等相关情况,综合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以进一步总结经验,指导重症患儿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定。方法:对在2011.1.1-2019.12.31期间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226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死亡患儿的年龄、性别、居住地来源、死亡时间、死亡疾病、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住院天数等临床特征,分别对其统计分析,运用SPSS22.0软件做数据统计处理。结果:近9年我院PICU总体病死率为3.36%,2011-2019年病死率变化呈波峰样变化,2015年达最高为4.89%,此后呈逐年降低趋势,各年间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0.05)。入选病例中以小于5岁的患儿为主,占比75%;性别分布上来看,男性患儿占比较大,构成比为61.50%;入院1~7天内的死亡病例分布最多,构成比为63.72%。死亡病例在月份和居住地来源的分布上相差较小。我院PICU死因顺位中排名前五位的疾病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38.05%)、血液肿瘤性疾病(18.14%)、神经系统疾病(9.73%)、心血管系统疾病(8.85%)和意外伤害(6.20%)、脓毒症(6.20%)。呼吸系统疾病尤其重症肺炎是我院PICU过去9年内排名第1位死亡原因,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数逐年下降,自2018年起,血液肿瘤性疾病变为排名第1位的死亡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在5岁以下患儿中分布最多,血液肿瘤性疾病则在5岁以上患儿中分布较多。随年龄增长,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儿逐渐增多。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其次为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均主要分布于1岁以内死亡患儿。结论:PICU近9年的病死率呈波峰样变化,死亡病例以5岁以下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为主,尤其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死亡患儿占比较大,血液肿瘤性疾病在儿童患者中逐年增多,且病死率较高。

胡曼喆[8](2021)在《2011-2020年住院新生儿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变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年间住院死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本中心住院新生儿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为提高诊疗水平,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我院NICU 2011年至2020年期间494例住院死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死亡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及特点、住院病死率及死亡原因等。对前后5年两个阶段进行对比,不同胎龄及不同出生体重死亡新生儿进行分析,比较病死率,比较两个阶段死亡原因顺位变化。结果:(1)2011年至2020年,住院人数共22237例,其中死亡494例,其中早产儿329例(66.6%),足月儿165例(33.4%);≤3天死亡224例(45.3%),>3—<7天死亡199例(40.3%),≥7天死亡71例(14.4%);(2)住院病死率为2.2%,呈下降趋势。早产儿住院人数呈上升期趋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前后5年两阶段比较:住院病死率(2.75%下降至1.74%)呈下降趋势(P<0.001),不同胎龄阶段新生儿病死率下降(P<0.001),不同出生体重阶段病死率下降(P<0.001);(3)主要死亡原因为:早产儿及相关合并症、呼吸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早期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为早产儿及相关合并症、呼吸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晚期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为早产儿及相关合并症、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2011-2015年间,早产儿及相关合并症、呼吸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为前三位主要死亡原因;2016-2020年间,早产儿及相关合并症、先天性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为前三位主要死亡原因。(4)死亡新生儿中孕母常见合并症为:高血压相关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胎膜早破、胎盘异常。结论:10年期间我院新生儿住院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小胎龄及较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病死率下降明显。死亡原因为早产儿及相关合并症、呼吸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优化住院病人治疗细节,加强对家属的宣教,是降低病死率的措施。

刘锋[9](2020)在《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早发(EOS)和晚发(LOS)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标准分EOS和LOS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围生期及住院期间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并发症、临床转归及病原学特点。结果:1.4年共收治败血症新生儿232例,男性151例,女性81例,EOS85例,LOS147例;早产儿54例,足月儿176例,过期产儿2例,低出生体重儿42例,正常出生体重儿181例,巨大儿9例;最大胎龄者42.14周,最小胎龄者26.42周,最大出生体重者4300g,最小出生体重者950g。EOS平均胎龄38.10±2.55周,平均出生体重2972.18±655.39g;LOS平均胎龄37.60±2.92周,平均出生体重2965.92±678.11g,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在两组无差异(P>0.05)。232例患儿平均住院天数14.53天,治愈好转率87.93%,死亡率6.47%;EOS平均住院天数11.65天,治愈好转率87.06%,死亡率5.88%;LOS平均住院天数16.21天,治愈好转率88.44%,死亡率6.80%,LOS住院时间长于EOS(P<0.05)。2.孕母妊娠合并症和(或)并发症90例,羊水污染47例,窒息21例,脐带、胎盘异常19例,胎膜早破17例,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OS宫内窘迫者6例多于LOS3例(P<0.05)。住院期间有创操作(气管插管、PICC置管、两项操作),LOS患儿分别有23例、9例、12例,EOS患儿分别有13例、0例、1例,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以皮肤改变(黄疸154例,花斑纹、脓点101例)、反应低下117例、消化系统症状(吃奶差66例,腹泻24例)、发热77例、呼吸系统症状(血氧下降49例,肺部啰音伴咳嗽26例,呼吸暂停15例)多见,其中反应低下、发热、吃奶差、腹泻及肺部啰音伴咳嗽易发生在LOS,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LOS在并发贫血(47/64)、肺炎(33/47)、皮肤感染(27/39)、化脓性脑膜炎(7/8)、NRDS(20/30)、PLT减少(12/16)、肺出血(6/7)、MODS(3/5)等发生率较EOS高,并发贫血在两组间比较P<0.05,其余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WBC计数异常者40例(17.2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者76例(32.76%),CRP升高者62例(26.72%),PLT减少16例(6.90%),心肌酶CKMB升高63例(27.16%)。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CRP升高在LOS多见(P<0.05);心肌酶谱CKMB升高多见于EOS(P<0.05)。PLT减少患儿有14例并发多种严重疾病(呼吸衰竭11例、NEC2例、休克6例、肺出血4例、MODS4例等),8例最终死亡,占全部死亡53.33%。5.232例患儿有177例血培养共培出183份致病菌,阳性率(76.29%),革兰阳性菌154份,其中CNS122份(包括表皮葡萄球菌96份、人葡萄球菌亚种6份、溶血葡萄球菌8份等)。革兰阴性菌21份,其中大肠埃希菌11份,肺炎克雷伯杆菌3份;另培养出8份真菌。阳性菌耐药主要以青霉素(64.94%)、苯唑西林(55.84%)、红霉素(51.95%),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6.36%)、头孢曲松(33.77%)耐药率也较高;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达托霉素敏感性好。阴性菌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高于30%,对青霉素、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碳青霉烯类药物均只有1例耐药。结论:1.近4年我院新生儿败血症以LOS为主,以正常胎龄、出生体重为主。LOS患儿住院时间长于EOS,新生儿败血症的治愈好转率为87.93%,病死率为6.47%,平均住院天数14.53天。2.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反应低下、发热、吃奶差、腹泻、肺部啰音伴咳嗽表现对LOS的早期判断有参考价值。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CRP可作为LOS的诊断参考指标,PLT水平可用于评估败血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4.近4年我院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以CNS为代表的阳性菌为主,β内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目前首选药物为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碳青霉烯类可作为二、三线药物。

陈曦[10](2020)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分析我院3年间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发生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的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总结其发生NI时的临床表现和结局,提出对应的防治策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为提高VLBWI存活率及生命质量,减轻住院费用及家庭和社会负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3年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VLBWI的相关资料,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发生感染时的首发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NI诊断标准,将100例VLBWI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纳入院内感染组,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纳入非院内感染组,统计我院VLBWI院内感染发生率;总结我院VLBWI发生院内感染的首发临床症状;按照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将院内感染组的患儿的感染部位进行分类并发现常见感染类型;总结院内感染组患儿的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特点从而分析本院发生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将导致VLBWI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归纳总结,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先行单因素分析,选择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提出相关的院感防治策略。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100例VLBWI中,发生院内感染的共38例48次,感染率38.0%(38/100),患儿日感染率9.8%(48/4868);最主要感染类型为下呼吸道感染27例次(56.3%),其次为败血症11例次(23.0%);发生感染时常以精神反应差、肤色晦暗或皮肤有花纹、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腹胀、黄疸反复、体温波动等为首发临床表现,且患儿早期可出现一种临床表现或多种临床表现。2、我院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及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真菌感染为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3、我院VLBWI院内感染组病原菌药敏检验结果:革兰氏阴性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50%88%),第三、四代头孢(0%50%)及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0%50%),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低(0%40%),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总体耐药率较低(0%36%);肺炎克雷伯除对第一、二代头孢耐药率较高(66%88%),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较低(0%33%);大肠埃希菌对一二代头孢类耐药率(50%75%)及第三、四代头孢菌及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050%)耐药率较高,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较低(0%25%);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耐药率较高(0%60%),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较低(0%40%)。4、VLBWI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出生体重、胎龄、PICC置管时间>2周、机械通气时间≥24h、肠道外营养时间>2周及住院时间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生院内感染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肠道外营养>2周(OR 5.82,95%CI 1.46-23.18)、PICC置管>2周(OR 0.038,95%CI 1.08-13.86)、机械通气时间≥24h(OR 1.13,95%CI 1.01-1.26)为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5、38例院内感染组中达到出院标准治愈出院者27例(71.1%);未达到出院标准,但生命体征平稳,家属要求出院且出院后失访者7例(18.4%);未达到出院标准,预计出院后有生命危险或预后不良者自动放弃出院者3例(7.9%),死亡患儿(2.6%)1例。结论:1、VLBWI为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应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监护人群。2、我院VLBWI的院内感染类型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其次为血液系统,感染发生时精神反应差、肤色晦暗或皮肤有花纹、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腹胀、黄疸反复、体温波动等为首发临床表现,发生感染时患儿早期可出现一种临床表现或多种临床表现,临床救治过程中一旦出现此类表现需警惕感染。3、我院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在VLBWI中占有一定比例,充分了解本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可做出有效的抗生素使用策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4、VLBWI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出生体重、胎龄、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肠道外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PICC置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肠道外营养时间为NI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预防早产、避免或减少有创操作、尽早拔管、合理的肠外营养策略、缩短住院时间、加强手卫生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二、我院住院患儿死亡情况回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院住院患儿死亡情况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BPD定义及研究分组
    2.3 研究中各专业名词定义
    2.4 数据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BPD患病率比较
    3.2 BPD组与非BPD组临床资料比较
    3.3 不同严重程度BPD组临床资料比较
4 讨论
    4.1 影响BPD发生的危险因素
    4.2 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的BPD预测模型
    4.3 影响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4.4 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的中、重度BPD预测模型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中相关专业名词定义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大理地区某医院近10年住院儿童死亡病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分布
第4章 讨论
    4.1 各年份住院儿童死亡率分析
    4.2 月份及季节
    4.3 住院时间
    4.4 性别构成
    4.5 民族构成
    4.6 居住地及其不同居住环境死亡原因分析
    4.7 死亡原因分布及变化
    4.8 年龄及其各年龄段中死亡原因分析
    4.9 病死率居前5 位的疾病分析
    4.10 本研究的不足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瑞氏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10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母体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定义及流行病学
    2.2 临床分期
    2.3 发病因素及发病机制
        2.3.1 产前异常
        2.3.2 围产期事件
        2.3.3 产后异常
        2.3.4 分娩孕周
        2.3.5 性别差异
        2.3.6 先天疾病或其他病因
    2.4 新生儿HIE的病理生理学
        2.4.1 脑细胞能量代谢衰竭
        2.4.2 线粒体损伤及钙超载
        2.4.3 兴奋性毒性
        2.4.4 自由基产生
        2.4.5 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化
        2.4.6 炎症反应
        2.4.7 细胞凋亡
    2.5 HIE的评估指标
        2.5.1 电子胎心监护
        2.5.2 Apgar评分
        2.5.3 新生儿临床检查
        2.5.4 电生理检测
        2.5.5 实验室检查
        2.5.6 影像学检查
    2.6 目前的治疗选择
        2.6.1 亚低温治疗
        2.6.2 干细胞治疗
        2.6.3 气体治疗
        2.6.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2.6.5 自由基产生抑制剂和清除剂
    2.7 新生儿预后
        2.7.1 短期预后
        2.7.2 长期预后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母亲住院期间放弃治疗
    3.2 研究资料
        3.2.1 一般资料与孕产史
        3.2.2 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
        3.2.3 母儿结局
        3.2.4 实验室检查
    3.3 研究方法
    3.4 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2013-2019 年我院产科100例HIE资料的一般描述
    4.2 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4.2.1 7 年间我院住院分娩HIE患儿的孕产妇占比的比较
        4.2.2 2013-2019 年两组孕产妇一般项目比较
        4.2.3 2013-2019 年两组孕产妇年龄分布比较
        4.2.4 2013-2019 年两组孕产妇的孕周分布及比较
    4.3 两组孕产妇并发症比较
        4.3.1 两组孕产妇的妊娠期并发症比较
        4.3.2 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期并发症比较
    4.4 两组孕产妇的生化检验指标比较
    4.5 两组孕产妇的终止妊娠方式及麻醉方式比较
    4.6 影响新生儿HIE的母体影响因素分析
    4.7 两组新生儿的结局资料分析
        4.7.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4.7.2 影响两组新生儿预后的酸碱平衡指标比较
        4.7.3 两组患儿的生化指标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的发病率
    5.2 主要的发病因素与疾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
        5.2.1 一般情况、孕产史
        5.2.2 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
        5.2.3 实验室指标
    5.3 终止妊娠方式的选择
    5.4 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分析
    5.5 局限性和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单中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概况
    2.2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与起病年龄相关性研究
    2.3 儿童期起病的男性SLE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儿童单基因狼疮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5)PICU儿童重症肺炎的死亡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资料与方法
    第一章:一般资料
        1.1 纳入标准
        1.2 剔除标准
        1.3 伦理和注册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第一章 一般情况
        1.1 人口学资料
        1.2 基础疾病情况
    第二章 实验室指标
        1.1 血气分析
        1.2 血常规
        1.3 肾功能
    第三章 病原学情况
        1.1 呼吸道病原菌
        1.2 病毒
        1.2.1 呼吸道病毒
        1.2.2 血液病毒
        1.2.3 其它部位病毒
        1.3 细菌
        1.3.1 呼吸道细菌
        1.3.2 血液细菌
        1.3.3 其它部位细菌
        1.4 真菌
        1.5 肺炎支原体
    第四章 诊疗情况
        1.1 一般治疗
        1.2 特殊治疗
    第五章 并发症
    第六章 单因素Logistic分析
    第七章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儿童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非通气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Cantrell五联征1 例报道

(6)入院凝血功能障碍与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患儿预后关系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凝血功能障碍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7)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死亡病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采集资料
        2.2 病例分组
        2.3 技术路线图
        2.4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死亡病例特征及死因变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2011-2020年住院新生儿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变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临床资料纳入标准
        1.2 临床资料排除标准
        1.3 疾病诊断标准、死亡原因判定及死亡评审
    2.收集资料及资料分析
    3.统计分析
    4.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死亡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9)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室检查与设备
    2.3 资料收集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围生期及住院期间易感因素
    3.3 临床表现
    3.4 实验室检查结果
    3.5 并发症及临床转归情况
    3.6 病原菌及药物耐药性分析
        3.6.1 血培养病原菌
        3.6.2 痰培养、脑脊液、导管尖端及其他无菌腔隙液病原菌
        3.6.3 病原菌耐药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一般情况
    4.2 围生期及住院期间易感因素
    4.3 临床表现
    4.4 实验室检查
    4.5 并发症及临床转归情况
    4.6 病原学构成及药物耐药
        4.6.1 病原菌构成
        4.6.2 病原菌耐药情况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5.1 结论
    5.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10)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收集资料
        2.2.2 监测方法
        2.2.3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6]
        2.2.4 院内感染类型诊断标准[6]
        2.2.5 分组
    2.3 统计学方法
    2.4 院内感染率的计算
    2.5 随访
第3章 结果
    3.1 临床资料及治疗
    3.2 院内感染率及感染类型
    3.3 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院内感染时首发临床表现
    3.4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
    3.5 药敏结果分析
        3.5.1 革兰氏阴性菌药敏结果分析
        3.5.2 真菌药敏结果分析
    3.6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
    3.7 多因素分析
    3.8 结局
第4章 讨论
    4.1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类型
    4.2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首发临床表现及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
    4.3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4.4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4.4.1 出生体重及胎龄
        4.4.2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HAI)
        4.4.3 肠外营养时间
        4.4.4 住院时间
    4.5 预防措施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四、我院住院患儿死亡情况回顾(论文参考文献)

  • [1]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研究[D]. 鲁元元. 西安医学院, 2021(01)
  • [2]大理地区某医院近10年住院儿童死亡病例临床分析[D]. 官思锐. 大理大学, 2021(09)
  • [3]10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母体因素分析[D]. 黄鲁鑫. 吉林大学, 2021(01)
  • [4]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单中心分析[D]. 张宇.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PICU儿童重症肺炎的死亡预后影响因素研究[D]. 王潘.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入院凝血功能障碍与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患儿预后关系的回顾性研究[D]. 游承燕.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7]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死亡病例临床分析[D]. 哈米拉·拜合提亚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8]2011-2020年住院新生儿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变迁分析[D]. 胡曼喆.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9]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D]. 刘锋. 南昌大学, 2020(08)
  • [10]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D]. 陈曦. 南昌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我院住院患者死亡情况回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