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步行区春玉米田杂草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

皖江步行区春玉米田杂草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

一、皖江圩区春玉米田杂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平[1](2021)在《玉米苗期田间藜科杂草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给大田玉米苗期藜科杂草科学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参考,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苗期露地玉米田藜科杂草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河西地区苗期露地玉米田藜科杂草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根据Iwao回归和Iwao理论抽样模型,得出其最适抽样模型为n=3.841 6/D2(1.360 2/■-0.101 6),序贯抽样模型为T(1、2)=4n±3.828■。

程红[2](2010)在《小柘皋河农田土壤氮磷迁移模拟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非点源污染是致使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依托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2008ZX07103-002-005),选取巢湖流域的小柘皋河流域三种典型作物的土壤即水稻土、旱地土和菜地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其营养盐流失规律。实验采用室内模拟降雨法,设置三种降雨强度和两种施肥量水平,测定不同深度的土壤和水质氮磷等指标,分析其分布特征,探讨流失规律,为农业科学管理和治理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测定了区域土壤及壤中流营养盐本底值情况,水稻土铵氮、全氮、速效磷、总磷及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菜地土硝氮和平均有机质较高、旱地土pH值较高。考察了施肥量对各指标的影响,发现施加氮肥后各土壤的铵氮、硝氮和全氮含量均升高,铵氮较易被土壤吸附,而硝氮易随降水流失,磷素的移动性较弱,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大中底层的磷素含量增加,施肥后pH值普遍降低且施肥量越大pH值越降低,有机质含量增加,高锰酸盐指数提高。分析了降雨强度对各指标的影响,发现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土壤铵氮、硝氮和总氮含量减小而壤中流氨氮、硝氮含量增大,土壤固液相的有效磷均有增加,总磷主要在表层积累,pH升高,有机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高锰酸盐指数降低。研究了土壤剖面高度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土层加深,铵氮、硝氮、全氮、有效磷、总磷、有机质减小,pH值增大,而渗漏液高锰酸盐指数普遍高于壤中流的。探索了氮、磷淋失量的特点,发现铵氮、硝氮、总氮、有效磷及总磷的淋失量均与施肥量和降雨量呈正相关,其中土壤的硝氮淋失量与降雨强度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而总氮流失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加,并且超过了相应施肥量增加的倍数。最后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计划将通过实际田间试验,并结合农田径流与排水,建立面源污染数据库与模型,计算出污染源负荷从而确定重点削减对象与削减程度,提出经济、政策及工程措施建议。

王德好[3](2003)在《皖江圩区春玉米田杂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用田间普查和定点观察的方法,研究了皖江白湖圩区春玉米田杂草的主要种类、群落组成和发生规律。本区杂草共有19科57种,主要杂草有10种,其中马唐、牛筋草、旱稗、香附子、铁苋菜为优势种。主要杂草群落有6种。在玉米生育期内有2个出草高峰,分别在播后55d和95d;阔叶杂草的发生明显呈双峰型,而禾草、莎草为单峰型。春玉米田杂草发生与降雨量有明显的关系。

二、皖江圩区春玉米田杂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皖江圩区春玉米田杂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玉米苗期田间藜科杂草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和方法
    1.2 空间分布型检验
        1.2.1 聚集度指标检验
        1.2.2 线性回归检验
    1.3 理论抽样模型和序贯抽样模型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空间分布型检验
    2.2 理论抽样模型与序贯抽样模型
3 结论与讨论

(2)小柘皋河农田土壤氮磷迁移模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非点源污染及其特征
        1.1.2 农业面源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
        1.1.3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1.2.2 农田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现状
        1.2.3 农田磷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模拟降雨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巢湖流域概况
    2.2 小柘皋河流域概况
        2.2.1 地形地貌与气候气象
        2.2.2 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
        2.2.3 社会经济概况
        2.2.4 柘皋河流域污染现状
第三章 实验设计
    3.1 室内模拟降雨装置
    3.2 模拟参数设置
        3.2.1 土壤类型
        3.2.2 降雨强度
        3.2.3 肥料及施肥量
        3.2.4 取样位置与方法
    3.3 分析项目和方法
        3.3.1 土壤指标与测定方法
        3.3.2 水质指标与方法
第四章 模拟降雨的氮素迁移分析
    4.1 铵氮的迁移规律分析
        4.1.1 铵氮在土壤中的含量
        4.1.2 氨氮在水分中的浓度
        4.1.3 铵氮迁移规律分析
    4.2 硝氮在土壤和水分中的迁移
        4.2.1 硝氮在土壤中的含量
        4.2.2 硝氮在水分中的浓度
        4.2.3 硝氮的迁移规律
    4.3 总氮在土壤和水分中的迁移
        4.3.1 总氮在土壤中的含量
        4.3.2 总氮在水分中的浓度
        4.3.3 总氮的迁移规律
    4.4 小结
第五章 模拟降雨的磷素迁移分析
    5.1 有效磷在土壤和水分中的迁移
    5.2 总磷在土壤和水分中的迁移
    5.3 小结
第六章 模拟降雨的综合指数分析
    6.1 pH值的分析
    6.2 土壤有机质分析
    6.3 高锰酸盐指数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与发表的论文

四、皖江圩区春玉米田杂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玉米苗期田间藜科杂草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J]. 李平. 甘肃农业科技, 2021(12)
  • [2]小柘皋河农田土壤氮磷迁移模拟实验研究[D]. 程红.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4)
  • [3]皖江圩区春玉米田杂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研究[J]. 王德好.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3(01)

标签:;  ;  

皖江步行区春玉米田杂草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