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中自由统计和动态表输出的实现

数据库系统中自由统计和动态表输出的实现

一、数据库系统中自由统计及表格动态输出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郝伟[1](2021)在《基于PhaseOTDR的快速路负载异常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快速路承担着人员出行与物资运送的关键任务,是保证大城市畅通运行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处在城市这一特殊环境,快速路相比普通道路以及高速路存在更大安全隐患的可能,这也就对快速路的负载异常监测提出了一定要求。目前国内外道路相关的监测研究有利用传统点式传感器,进行小范围监测,难以监测大尺度空间对象;有利用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或卫星遥感等方式进行的大范围监测,但又难以进行细节、隐性异常的监测。而PhaseOTDR(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适用于大尺度空间的连续监测技术,适用于道路监测。因此本文基于PhaseOTDR传感器进行了快速路负载异常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工作。本文的具体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研究PhaseOTDR振动信号数据的采集方法以及信号数据的预处理方法。明确本文数据采集对象,确定了设备的布设方式以及采集参数的设置;对传感器二进制数据文件的数据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总结出数据文件的解析方法,将数据还原成二维振动信号数据。2.对PhaseOTDR信号处理以及负载异常监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对PhaseOTDR信号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分析该信号的统计特征,得出其非平稳的性质;根据非平稳信号的性质同时针对PhaseOTDR振动信号的特点研究改进的二维滤波算法以实现信号去噪;最后基于滤波后的信号,研究了模态参数异常以及累计负载异常的判断方法,为系统的搭建奠定基础。3.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并设计整套系统。设计了监测系统运行的主要流程,并基于主要流程进行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以及可行性分析;根据功能需求确定监测系统的整体框架以及系统的模块组成,以此设计整套基于web的负载异常监测系统,包括用于获取原始数据的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异常判断的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展示异常结果的数据展示模块以及数据存储模块的设计。4.进行监测系统的搭建与测试。搭建数据处理模块,实现了采集设备与处理设备的数据同步以及基于Python语言的数据文件解析;编写数据处理功能代码,实现负载异常监测;完成交互界面的搭建,实现监测结果的展示;完成数据库的构建,实现系统数据的增删改查功能;最后对系统的数据同步功能以及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测试,验证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系统经测试证明完成了数据动态获取功能、数据处理与异常判断功能、数据的存储功能与异常结果展示功能,实现了快速路负载异常的动态监测。

邰思铭[2](2021)在《离散制造过程智能管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对产品的优化、集成和效能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多工序产品在其离散制造过程中的生产与装配更加追求设计的优化性及规划的合理性,因此实施生产过程中的智能管控与效能管理是优势提升的重要保证。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生产企业目前面临着市场需求增加和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尤其对于其“心脏”——动力电池组来说,其装配线的结构设计和平衡规划更决定着汽车产量的高低。本文以“动力电池组离散装配制造过程”为例,研究其装配产线各工位节拍的平衡性提升、产能提升以及管理控制等,并实现离散制造过程中机器人避障优化,以达到缩短车企的项目周期、实现装配制造工艺的智能优化目的。文中最后通过半实物虚拟调试技术进行仿真优化,验证了装配制造过程中控制策略的合理性。首先,文中在阐述离散制造智能管控现状及关键技术基础上,针对离散装配制造过程中的平衡问题及优化布局进行了研究,详细讨论了电池组装配线的工艺流程,明确了线体搭建的目标与要求,并通过Plant Simualtion仿真软件建立了电池组装配整线。根据线体的结构特点,运用DOE实验法对装配线中AGV小车数量、速度及托盘数量等多目标参数设计了单因子实验、两水平实验和多因子实验,并进一步采用遗传算法(GAWizard)进行了实验数据对比分析,最终优化了三者的参数配比并提升了产能。其次,为解决机器人运动干涉等问题,提高机器人作业质量和效率,对装配制造线中三维机器人进行了重组建模,针对六轴机器人进行的标准D-H法分析,获得了机器人正逆运动学模型,并最终通过Matlab仿真的联调方式完成了机器人的姿态寻优和路径寻优,使机器人在执行取置件的运动过程中获得合理的运动路径,圆满地解决了干涉问题,进而为实际产线中设备的搭建提供更多的参考意义。最后,为了实现离散装配制造过程中的数据智能管理,文中采用数据信息的交互方式实现了电池组离散产线中三种AGV车型数据的自动导入和重要工位设备信息的实时提取,能够方便管控人员和维修人员的远程数据更新与产线校验。为实行智能管控的验证,文中基于半实物虚拟调试技术采用Plant Simulation仿真与实物PLC搭建了半实物调试环境,并通过WINCC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装配线具体工位的调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述方法对电池组装配线生产系统、控制系统的联合设计优化,能够有效地缩短离散装配线产品的生产周期。

姚颖[3](2020)在《基于模板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生成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信息化不断推进,企业信息系统经过长期的应用实践,累积了大量的数据。数据是企业的核心,它影响着企业的业界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而报告是企业经营管理数据的重要载体。分析企业大量的历史数据,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报告中,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清晰直观且强有力的依据。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报告系统都是根据需求定制的,报告中的数据和格式高度耦合度,离开了格式的数据毫无意义。如果需要修改或生成新的报告,只能重新编码进行二次开发,这严重影响了报告系统的灵活性与通用性,不能满足企业动态变化的需求。此外,企业中的数据来源往往不同,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的报告系统不支持对异构数据的分析,不能很好地挖掘数据价值。针对目前企业报告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并提出基于模板的统计报告生成方法,并根据此方法编码实现一个大数据报告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为:(1)提供了异构数据统一的获取接口,并利用数据仓库技术集成获取的数据,为报告提供数据基础。(2)设计了可复用的XML报告模板,报告模板由数据模板和格式模板组成,实现了数据和格式的分离,使得报告数据不再依赖格式存在。两种模板都采用可视化的设计方式,提高了系统的易用性。其中,格式模板设计界面采用类Excel风格,适合格式复杂的中式报表、报告开发。报告的模板化大大增加了报告系统的通用性和灵活性。(3)实现了配套的报告生成器,通过报告生成器解析报告模板的含义,生成完整的报告。由于模板中动态数据的存在,导致报告生成时模板会动态扩张,使得报告生成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对此,报告生成器提供了数据填充方法,将数据按一定的规则自动填入报告中。(4)设计并编码实现了一个Web报告系统,系统采用Hadoop技术集成不同数据源的数据,通过Hive、Impala大数据分析工具统计分析海量数据,大大提高了数据统计分析的效率。最后将报告系统集成到实验室合作的肇庆学院项目中实际应用,并对报告系统进行功能界面的运行展示和测试,验证了基于模板的统计报告生成方法的可行性。

帅奕男[4](2020)在《智慧社会的司法范式转型》文中认为本文旨在从法治范式变革的视角研究司法的范式转换问题。“司法范式”体现的是法官默认的司法逻辑和价值取向,司法范式的变化是与法治范式的变革密切相关的。因为法治范式体现了人们对法律系统所处的社会所持有的一般看法,这种看法构成了人们的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的背景性理解。因此,本文在法治范式的语境中,对现代司法范式的基本内涵、形态演化、面临的信息化挑战及发展趋向进行探讨,提出面向智慧社会的司法范式构想。除了导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四章。导论部分梳理了中外学者对智慧社会司法范式转型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结语部分阐述了智慧司法与中国司法的转型策略,认为智慧司法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法律系统内部转型革新的契机,但是需要在法治框架内把握技术介入司法领域的尺度。正文部分的内容具体如下:第一章界定了司法范式的内涵,考察了现代司法范式的形态演变,并提出司法范式演变的逻辑线索。在对司法范式的法治语境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本章认为司法范式的现代性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法官立足于个人主体性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作出的司法判断,其二是逻辑化、理性化的司法推理,其三是具有独立于司法结果之正义价值的司法程序。沿着司法范式现代性内涵的思路,本章对西方现代化进程中自由竞争阶段、福利国家阶段、安全保障国家阶段所对应的三种司法范式——形式司法、实质司法、协商司法的特征和具体内涵进行界定和阐述。自由主义范式的形式司法以服从实在法规则为特征,依赖于独立的司法权力机构通过严格的法律推理来解决具体冲突。其背景在于自由主义法治范式以形式理性为基础,通过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和规则至上的信念来构架其制度体系,法律的一般化和体系化意味着法官需要在普遍性的法律原则或法律规则中寻找“决定性意义的原因”,以严密而精准的逻辑方法进行司法判断。福利国家法治的实质司法以目的导向推理为特征,司法权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政府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司法程序也从关注形式公正转向关心实质公正。其背景在于自由竞争下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化加强了垄断性资本的力量,经济权力、物质财产和社会状况的不平等与日剧增,自由主义法治所带来的国家与社会、政治与法律的分离以另一种方式走向整合,福利国家的实质法逐渐地导向了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并在司法领域表现为法律判断和道德判断的整合。程序主义法治范式背景下的协商司法以沟通保障的司法程序为特征,表现为通过建立平等自由的对话空间以促进司法主体间协商沟通,进而达成共识。其背景在于法律结构和科层结构难以应对国家干预过于密集所带来的社会复杂情势,面向实质平等的权利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个人自主性的实现,这促使法律和司法转向通过组织规范和程序规范实现社会整合。司法范式的演化动力一方面来自于外部的社会条件变化,新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原则通过制度化吸收到基本的法律结构中,进而影响司法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来自于司法实践的内部反思,司法系统也在纠纷解决中不断探索如何通过方法的运用、制度的设计,更好的促进司法正义的实现。第二章考察了司法范式面临的信息化挑战。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原则,计算机、互联网与大数据的结合不仅消解了理性思辨在知识生产和权力架构中的话语地位,而且对围绕能量与物质构建起来的现代法治秩序带来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司法作为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及“微观社会矛盾纠纷的灵敏显示器和社会治理状态的预警机”,首当其冲的感受到社会信息化与建构理性碰撞磨擦的冲击力。这就使得现代司法范式在信息化背景下面临着三重挑战:其一是双重空间对既有司法裁判规则和场域形成的冲击,其二是平台治理对国家法律的中心主义和司法至尊的地位的消解,其三是司法智能化对以法学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现代司法理念带来的挑战。第三章分析了司法范式的智慧化转型趋向。随着技术对社会解析的不断加深,物理时空发展起来的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难以应对“微粒社会”的高速数字化进程,新的知识力量深度的参与到司法权力的运作之中。在司法规则方面,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被转化为计算机化的表达形式,甚至直接以代码生成规则,通过算法和程序设计实现自动化规制。在司法裁判方面,智能系统为各类案件提供“定制化”的证据指引、类案推送以及评估预测,使裁判结果更加具有连续性、一致性和可预见性,呈现出程式化的算法决策趋向。在司法过程方面,司法运作的场域逐渐从“广场式”“剧场式”的物理空间结构转向远程审理、人机交互、个性定制的多维立体空间,呈现出分众在线的场景化运作趋势。在司法服务方面,依托诉讼服务平台,精准定位、智能预判的个性化的诉讼指导增加了公众与司法部门的黏性,提供了更加有效和便捷的“接近正义的方式”。与此同时,新兴技术力量与司法权力运作的结合也指向了一个全景敞视的可以精细识别不同苦乐场景的智能控制机制,我们需要在新的法治框架中对司法范式进行设想和探讨。第四章提出面向智慧社会的司法范式构想。现代法治范式的研究与现代性社会转型有着本质上的勾连,是一种与现代性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对现代性进行智性反思的法律知识形态的变化。本章吸收了现代法治理论中的反思要素,并与社会学的反思性理论进行勾连,对法律与社会特性进行“双向阐释”,提出面向后现代的智慧法治范式,并在这种新型法治范式中塑造司法范式的形态。首先,为智慧时代的司法价值注入数字正义的内涵,使其内在的反映信息社会资讯化、符号化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其次,充分意识到智慧司法中人脑决策与智能决策之间的协同关系,推动演绎逻辑与计算知识的融合运用,使司法逻辑内在地反映双重空间、人机混合、算法主导时代的行为规律和新型法律关系。最后,通过数据、平台与司法活动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司法应突破仅仅被理解为是一种事后救济手段的设定,发挥纠纷预防的社会治理功能,应对智慧社会的风险和变化。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京威[6](2020)在《基于4G网络的妊娠母猪精准饲喂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文中提出自动化、信息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当前母猪精准饲喂系统存在的自动化、信息化不足的问题,本文依托省级科技支撑项目“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化猪场设计”,设计了基于4G网络的妊娠母猪精准饲喂远程监控系统。系统由母猪精准饲喂系统和猪舍温控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以西门子S7-200 PLC为主控制器,4G网络为数据远程传输的桥梁,利用亚控组态王为系统搭建了上位机界面。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制定了母猪精准饲喂和猪舍温度调控策略,并进行了 MATLAB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以下是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1)完成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系统的功能程序、电气接线以及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通讯程序。(2)开发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妊娠母猪精准饲喂系统。系统根据不同妊娠阶段和膘厚的母猪日进食量的不同,建立了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妊娠母猪精准饲喂方案。试验数据表明,所设计的精准饲喂系统平均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均小于3%,满足系统精准饲喂的要求。(3)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的猪舍温度调控系统。参考国家颁发的《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标准结合阶跃响应法对妊娠猪舍小气候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对比分析了 PID、模糊自整定PID两种算法在猪舍温度调控系统的MATLAB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模糊自整定PID算法的温度调控系统在动态响应和控制精度方面实现了更好的控制效果。(4)提出了一种基于4G网络的远程无人养猪的设计方案。利用亚控组态王和Access数据库实现了母猪精准饲喂远程监控系统的后台数据管理和上位机监控界面,结合4G网络优秀的兼容性和网络环境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同时解决了系统后期维护、更新的问题。实现了母猪养殖的数字化管理。本文所设计的基于4G网络的妊娠母猪精准饲喂远程监控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猪场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改善母猪生长环境、提高猪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对推进我国养猪业向无人养殖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存林[7](2020)在《电网场景中无线信道传播模型及信道数据库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建设能源互联网,加强智能电网及配用电网数字化、信息化战略布局,加大对电力线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应用于低压用电采集网络进行智能电表数据采集研究力度。基于以上需求,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高层楼宇环境中下用电采集网络场景中的无线信道衰减模型。提出了基于频段测量模式的信道衰减测量方法,并通过该系统测量得到了在高层楼宇中的无线信号衰减数据,基于衰减数据提出了隔层信道传播模型,与传统的多墙多楼板模型对比发现,隔层信道模型与实测数据的均方误差降低了 17%。2.基于国家电网公司自2012年以来测量的电力线通信信道特性数据,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数据语义分割算法,设计了与该算法匹配的信道特性数据库,通过算法将存储于传统文件系统的海量电力线信道数据进行了数据分类和数据文件存储格式标准化,提高了信道特性数据的数字化程度。3.基于信道特性数据库开发了信道特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编写了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驱动程序,管理系统服务端软件和前端WEB数据可视化程序界面,通过该系统,将信道特性数据分发到局域网内客户端访问,提高了数据的访问灵活性,为不熟悉数据库的人员提供了 WEB数据可视化界面,提高了信道特性数据的易用性。本文所做的工作内容,为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电力线及无线信道时频特性研究在信道特性数据的数字化、信息化的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石嘉[8](2020)在《大豆精准表型管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分子与表型相结合的大豆设计育种是分子数据和表型数据协同完成的。随着数字化农业的发展,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大豆领域。育种家也越来越重视大豆植株精准表型数据的提取及管理。在线可查可上传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了表型数据共享,为表型学研究者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目前关于作物精准表型信息管理数据库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数据库对于信息管理功能带来的便利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存储数据的方式,数据共享已经逐渐成为作物精准表型信息管理的必然趋势。因此,本研究基于Apache+PHP+My SQL的环境设计并实现了大豆精准表型管理与分析系统,其中大豆的精准表型主要包括全生育期植株动态表型的测定和终端考种表型的测定。系统中的精准表型指的是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方法自动获取的植株特征,而非人工获取,通常包括对植株3D-Model的特征提取和对作物局部器官图片的特征提取等。同时,系统提出了虚拟植物本体论,提供植株3D-Model作为实例,实现了植物表型数据的可视化,为作物的表型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数据难以筛选、偶然丢失、缺漏等问题,保护了数据的完整性,减少了信息遗漏丢失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也节省了大量的本地储存空间,进一步推动了大豆精准表型研究的发展。此系统主要包括表型数据管理、表型获取、表型分析三个部分,表型数据管理部分中统计了基于虚拟植物本体论而构建的3D-Model数据库、精准表型数据库(其中包括通过3DModel获取的表型信息以及通过对大豆植株图片分析而获取的表型)和人工考种数据库,实现了大豆植株全生育期内三维重构模型及终端考种表型的相关表型数据的查询、添加等功能;表型获取功能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用户提交的大豆植株图片(如:籽粒、豆荚等)进行图像识别从而自动提取表型数据;表型分析是指通过查询获取的表型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利用数据可视化来判断两个性状之间的关联或单个性状的变化规律等问题。系统在服务器上发布后,允许用户通过浏览器输入网址:http://39.100.111.242/3dmodel/来访问,实现了大豆精准表型研究方面的数据共享,提供了一个共同研究讨论分析的平台,推动了大豆精准表型研究的持续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也为培育优良的大豆品种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

王冬冬[9](2020)在《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A”教师培训平台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帮助教师队伍建立过硬的职业素养与全面的行业素质,将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向。建立健全即符合教师实际需求又具备先进理论支撑的教师培训体系是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教育兴国,科技助教,互联网技术以广泛的适用范围与卓越的实际效果,已然渗透至行业的方方面面。网络研修社区作为近期一经兴起便立刻成为讨论焦点的教师研修新思路,如今已在试点城市推行过程中成效显着,具有可观的实际成效。“A”教师培训平台是当前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平台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流平台的代表。与诸多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类似,其立足于远程培训与网络研修两大支柱功能,同时为教师进行集体研学交流,分组教研探讨,交流教学心得,交互经典案例提供平台支撑。再者,伴随多年运营以及使用经验,平台对于各成员自身个人信息以及相关学习行为加以统计,纳入大数据库。借助海量多维数据对其进行综合性归纳整合,进一步勾画出更具针对性与实践性的学习者画像,能够将学习者信息以及特点进行直观表现,对于教师培训平台优化培训效率,优化培训体系具有重大意义,能够为最大化地满足求学者以及教学者所需,为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夯实根基。因此,本研究以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为大方向,选择“A”平台为实验平台,通过对“A”平台的改造,将以近期大家关心的重要命题——网络研修社区的学习者画像为目标,以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建构为研究主题。首先,对于平台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进行预处理,立足于业务实际需求,建立更具全面性的数据汇聚表,从而,进一步设计数据资产评估报告;其次,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围绕学员实际情况设计综合评价体系,随后,邀请专家对于该体系精确度与待优化部分进行微调;再次,笔者尝试选择k-means算法,以平台学员为对象进行聚类分析,对于各学员维度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剖析,依据学员平台学习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缺陷,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举措;最后,采用协同过滤算法,进一步做好平台对口教学资源以及教培课程的自动推荐,为用户推荐关联度较高的学习伙伴,并及时推荐研修活动信息,依据其最终数据验证推荐成效。研究成果主要在于:其一,进一步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平台大数据埋点与收集提供理论指导,构设较为先进科学的数据汇聚表,建立更具针对性与全面性的数据仓库;其二,打造立体化、多元化能够完美契合学习行为逻辑与步骤的评价模型;其三,帮助平台教师以及管理负责人更直观地了解学习者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为学员自动推荐对口学习服务以及学习伙伴,真正确保课程快速推进,捕捉大众需求热点,给予学员更具针对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学习体系;其四,借助本研究成果,能够为同类型数据挖掘实证调研以及相近领域优化模式贡献一些思路。

申屠军[10](2020)在《核电数字化设计的数据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当今世界内容最深刻、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变革,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核电数字化设计系统是一个基于统一数据源的、以模型/数据为载体的、覆盖全专业的、高度协同和自动化的在线设计环境。本论文结合核电设计数据的特点,提出了核电数字化设计体系下的数字化协同设计模式,形成了核电数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制定了核电设计的数据规范,然后在核电工程的需求分析和逻辑设计的基础上,开发了服务于核电数字化设计的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并在工程项目上开展了应用和验证。本论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了企业基于数据管理系统开展数字化设计的方法框架。首先是在“三个设计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独立的数据管理系统,满足不同平台和专业间的数据交换需求。然后在数据管理系统上搭建自动化设计流程,并利用系统提供的精细化的数据服务,实现高效和深度的协同设计机制。最后通过在数据管理系统上采用数据辞典和设计基线解决数据的一致性问题,通过编校审的同步流程提供数据质保方案,通过规则检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本论文通过理论研究提出了系统性的新型的数据管理方法,它由“名值分离”的数据存储方法、“对象分解”的物项组织方法、和“逐层配置”的属性定义方法三个方面组成,解决了传统的“实体-关系”建模方法对核电设计数据的不适用问题。“名值分离”的数据存储方法,通过参数的元数据和值数据分别建模和存储,从而适应核电设计数据的对象多、属性多、版本不定、格式自由等特点。“对象分解”的物项组织方法,通过类的分解和组合,形成清晰的电厂物项分解结构,解决了物项与其部件、物项与设计专业之间的关系问题。“逐层配置”的属性定义方法,通过可重用元素的逐层配置,使属性定义更方便、结构更清晰、过程更自动。然后基于上述方法,对核电设计对象及其属性开展了梳理,形成了以类分解结构和类属性清单为主体的电厂设计数据规范。完成方法理论和数据模型的建设之后,本论文对数据管理系统在核电数字化设计体系中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模型和功能需求的互动和迭代,形成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控、数据配置、数据呈现、数据应用等六大核心功能。然后对每项功能的实现方法和表现方式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可进行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的算法逻辑。完成需求分析和算法研究之后,本论文基于软件工程的模式开展了数据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和软件编码。平台采用MVC(模型-视图-控制)的编程框架。逻辑上,由自下而上的资源层、连接层、组件层、应用层四个层级组成。视图结构按照“采、存、管、配、呈、用”的功能模块进行划分。每个功能模块从底往上,按照持久层的定义、数据库操作层的重写、中间业务逻辑组件层的开发、控制器层的编码、以及最后视图层的展现,构筑软件编码的结构体系。本论文通过工程实践,即在数字化设计体系中开展供热堆项目的设备研发、工艺设计、电控设计、以及事故分析,证明了基于数据管理系统的流程和数据驱动的协同设计模式的高效性和实用性。通过在数据管理系统中对CAP1400示范工程的设计数据的导入和应用,证明了系统服务于数据结构化和持久化存储的单独应用的功能和价值,解决了企事业单位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业务信息的数字化保存问题。

二、数据库系统中自由统计及表格动态输出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据库系统中自由统计及表格动态输出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haseOTDR的快速路负载异常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4.3 论文安排
第二章 监测系统架构与数据采集获取
    2.1 监测系统基本架构
    2.2 PhaseOTDR数据采集
        2.2.1 PhaseOTDR光时域反射仪
        2.2.2 PhaseOTDR原理简述
        2.2.3 负载异常定性与传感器布设
        2.2.4 传感器采集参数设置
    2.3 基于Rsync的处理设备数据获取
        2.3.1 Rsync同步算法
        2.3.2 PhaseOTDR数据同步优化
        2.3.3 PhaseOTDR数据文件解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号处理及负载异常监测方法
    3.1 PhaseOTDR信号初步分析
    3.2 基于BEMD的PhaseOTDR信号去噪
        3.2.1 经验模态分解算法
        3.2.2 改进BEMD算法去噪
        3.2.3 去噪效果
    3.3 负载异常监测方法研究
        3.3.1 模态参数异常判断
        3.3.2 累计负载异常判断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负载监测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4.1 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4.1.1 负载异常监测流程
        4.1.2 监测功能需求分析
        4.1.3 监测系统搭建可行性分析
    4.2 监测系统前后端设计
        4.2.1 数据处理后端框架
        4.2.2 异常监测前端框架
    4.3 监测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1 数据获取模块设计
        4.3.2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4.3.3 界面交互设计
        4.3.4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监测系统搭建与测试
    5.1 负载异常监测系统搭建
        5.1.1 数据获取模块搭建
        5.1.2 数据处理与异常监测功能实现
        5.1.3 监测系统交互界面搭建
        5.1.4 监测数据存储功能实现
    5.2 负载异常监测系统主要功能测试
        5.2.1 PhaseOTDR数据同步测试
        5.2.2 负载监测功能综合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离散制造过程智能管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离散系统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1.3.2 离散系统智能管控研究现状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以“电池组装配线”为实例的离散制造过程工艺分析
    2.1 电池组装配线在离散制造过程中的平衡性分析及节拍计算
        2.1.1 离散制造系统中的装配线平衡概念
        2.1.2 离散制造系统中的装配线平衡问题分类
        2.1.3 电池组装配线的节拍计算和并行工位分配
    2.2 电池组装配线在离散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布局分析
        2.2.1 离散装配制造线的常规布局类型
        2.2.2 电池组装配线的布局确定
        2.2.3 电池组装配线的工艺流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离散制造过程的仿真建模及优化分析
    3.1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概述
        3.1.1 离散事件仿真的组成介绍
        3.1.2 离散事件仿真的软件选取
        3.1.3 离散事件仿真的步骤划分
    3.2 电池组装配线的仿真搭建
        3.2.1 离散建模的原则与假设
        3.2.2 建模对象的系统参数设置
        3.2.3 电池组装配线的建模实例
    3.3 电池组装配线的分析与优化
        3.3.1 DOE实验设计
        3.3.2 AGV及托盘的单因子优化
        3.3.3 AGV及托盘的多因子优化
    3.4 基于遗传算法的分析与优化
        3.4.1 遗传算法设置
        3.4.2 AGV及托盘的遗传算法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维仿真中的机器人运动优化
    4.1 机器人运动过程分析及优化思路
    4.2 六轴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
        4.2.1 连杆坐标系和D-H参数确定
        4.2.2 逆运动学求解
        4.2.3 逆运动学正确性验证
    4.3 ActiveX通讯搭建
    4.4 六轴机器人运动仿真的实现
        4.4.1 机器人数模的基础参数设定
        4.4.2 MU运动设定
        4.4.3 机器人运动设定
        4.4.4 封装程序及执行思路
    4.5 机器人的姿态及路径优化
        4.5.1 机器人姿态寻优
        4.5.2 机器人的路径寻优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虚实互联的电池组装配线管控优化
    5.1 数据库通讯与信息交互
        5.1.1 内外部通讯配置
        5.1.2 数据管理的优化流程
    5.2 PLC虚拟调试的环境搭建
        5.2.1 通讯接口的选型与配置
        5.2.2 数据交互方式与时间间隔
    5.3 电池组装配线的调试实例
        5.3.1 电池组装配线的调试步骤
        5.3.2 电池组装配线的调试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Matlab程序代码
附录 B Sim Talk程序代码
附录 C PLC梯形程序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基于模板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生成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报告生成技术研究现状
        1.2.2 报表工具研究现状
        1.2.3 数据模型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和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1 模板技术
        2.1.1 模板技术介绍
        2.1.2 XML技术
    2.2 数据存储相关技术
        2.2.1 Hadoop技术
        2.2.2 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
        2.2.3 Sqoop数据迁移技术
    2.3 数据分析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统计分析报告生成方法设计
    3.1 统计报告生成方法总体设计
    3.2 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数据结构
        3.2.1 统计数据定义
        3.2.2 DD定义
        3.2.3 FD定义
        3.2.4 报告模板
    3.3 统计报告生成方法的核心设计
        3.3.1 可视化DD定义器设计
        3.3.2 统计数据生成器设计
        3.3.3 可视化FD定义器设计
        3.3.4 报告生成器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报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4.1.2 系统功能设计
    4.2 数据管理相关功能
        4.2.1 数据源管理
        4.2.2 统计规则管理
    4.3 报告模板管理
        4.3.1 可视化FD定义器
        4.3.2 图表配置
        4.3.3 新增/修改模板
    4.4 报告生成
        4.4.1 数据填充
        4.4.2 数据验证
        4.4.3 HTML展示
    4.5 报告输出
        4.5.1 打印设计
        4.5.2 Excel输出
        4.5.3 PDF输出
    4.6 系统管理相关功能
        4.6.1 登陆注册
        4.6.2 系统管理
    4.7 系统优化
        4.7.1 表单重复提交
        4.7.2 前端性能优化方案
        4.7.3 数据库连接池使用
        4.7.4 数据传输优化方案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运行效果展示
    5.1 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5.2 登录注册
    5.3 数据源管理
    5.4 统计规则管理
    5.5 报告模板管理
    5.6 系统管理
    5.7 性能测试
    5.8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本文工作总结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智慧社会的司法范式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学术创新之处
第一章 司法范式的基本内涵与形态演变
    第一节 司法范式的基本内涵
        一、司法范式的现代法治语境
        二、司法范式的现代性内涵
    第二节 司法范式的形态演变
        一、自由主义范式的形式司法
        二、福利国家范式的实质司法
        三、程序法范式的协商司法
    第三节 司法范式的演变逻辑及其局限
        一、司法范式演变的逻辑线索
        二、工商业时代的司法变迁及其局限
        三、数字时代司法范式的转型升级
第二章 司法范式面临的数字化挑战
    第一节 司法范式转型的信息化背景
        一、信息时代的知识状态
        二、元叙事的消散:信息时代的法治秩序变革
        三、司法范式转型的困境与机遇
    第二节 双重空间对司法场域的冲击
        一、涉网案件管辖制度失灵
        二、电子证据采信标准缺位
        三、网络民意对司法逻辑的冲击
    第三节 平台治理对司法“中心化”的挑战
        一、自治高效的争议处理
        二、群策共治的大众评审
        三、事前预防的技术控制
        四、激励规训的评分机制
    第四节 司法智能化的转型张力
        一、从信息孤岛到数据共享
        二、从在场交往到远程审理
        三、从“人与工具”到人机协作
第三章 司法范式的智慧化转型趋向
    第一节 代码识别的自动化规制
        一、证据规则的代码表达与识别
        二、诉讼规则的代码表达与识别
        三、管理规则的代码表达与识别
    第二节 算法决策的程式化裁判
        一、证据审查程式化
        二、准据识别聚焦化
        三、自由裁量标准化
    第三节 分众在线的场景化运作
        一、司法空间脱域化
        二、司法供给分众化
        三、司法交涉界面化
    第四节 智能回应的平台化服务
        一、诉讼引导智能化
        二、申请受理移动化
        三、解纷路径分流化
第四章 面向智慧社会的司法范式重塑
    第一节 法治范式转型:迈向智慧法治
        一、法治范式转型的理论基础:反思要素
        二、智慧时代的社会特性
        三、开放融合的智慧法治观
    第二节 司法价值:从场域正义走向数字正义
        一、立足数字化期待
        二、建立可视化交互
        三、面向场景化需求
    第三节 司法决策:人机协同与融合
        一、以计算知识填补演绎逻辑
        二、加强司法人工智能的论证性和可解释性
        三、明确技术权力介入的边界和尺度
    第四节 司法功能:数据驱动型纠纷预防
        一、纠纷预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纠纷预防何以可能
        三、数据驱动型纠纷预防运行机制
结语 探索中国特色的智慧司法模式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6)基于4G网络的妊娠母猪精准饲喂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1 妊娠母猪智能化养殖工艺
    2.2 猪舍温度控制策略
    2.3 系统的组网方式
    2.4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下位机子站硬件设计
    3.1 PLC选型及I/O口分配
    3.2 温湿度传感器选型与配置
    3.3 精准饲喂系统设计
    3.4 RFID模块
    3.5 猪舍温度调控系统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通信设计
    4.1 下位机各子站通讯设计
        4.1.1 温湿度传感器与PLC通讯
        4.1.2 RFID与PLC通讯
    4.2 远程监控系统通讯设计
        4.2.1 4G-DTU通讯模块
        4.2.2 DTU工作模式
        4.2.3 4G DTU参数设置及调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下位机控制系统算法与编程
    5.1 妊娠母猪精准饲喂系统设计
        5.1.1 精准饲喂系统工作原理
        5.1.2 精准饲喂系统算法设计
        5.1.3 精准饲喂系统软件编程
        5.1.4 精准饲喂系统试验与结果分析
    5.2 猪舍温度调控系统设计
        5.2.1 猪舍环境小气候模型
        5.2.2 猪舍温度调控系统算法设计及仿真
        5.2.3 猪舍温度调控系统软件编程
        5.2.4 猪舍温度调控系统测试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上位机组态设计
    6.1 组态王软件简介
    6.2 Access数据库的建立
    6.3 系统监控画面的设计
        6.3.1 创建新工程
        6.3.2 用户管理及登录界面
        6.3.3 系统主界面
        6.3.4 系统子界面
        6.3.5 故障报警界面
        6.3.6 信息管理界面
        6.3.7 报表设计及其打印界面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电网场景中无线信道传播模型及信道数据库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无线信道衰减模型研究现状
    1.3 信道特性数据库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面向高层楼宇的无线信道模型研究
    2.1 无线信道建模理论基础
        2.1.1. 大尺度衰落特性
        2.1.2. 小尺度衰落特性
    2.2 无线信道测量方案研究
        2.2.1 基于微功率无线收发模块的测量技术
        2.2.2 基于信号发生器和频谱分析仪的测量技术
        2.2.3 测量系统设备概述
        2.2.4 无线信道衰减计算方法
        2.2.5 面向楼宇的无线信道测量方案
        2.2.6 测量地点概述
    2.3 面向高层楼宇的无线信道模型研究
        2.3.1 无线信道建模方法
        2.3.2 室内信道衰减传播模型
        2.3.3 隔层信道衰减传播模型
        2.3.4 模型拟合与效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道特性数据库研究与开发
    3.1 数据库技术基础
        3.1.1 数据转换技术
        3.1.2 数据库技术
    3.2 电力线信道数据库研究与开发
        3.2.1 测量数据存储结构概述
        3.2.2 PLC信道数据开发总体流程
        3.2.3 信道数据文件格式转换和解析
        3.2.4 信道特性数据库模型设计
        3.2.5 语义标签分割算法
    3.3 无线信道数据库研究与开发
        3.3.1 数据库表优化方案
        3.3.2 数据库测量数据存储方案
    3.4 用户信息数据库研究与开发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道特性数据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4.1 数据库驱动接口程序设计
        4.1.1 连接层程序设计
        4.1.2 接口层程序设计
    4.2 信道数据库后台管理系统程序方案研究
        4.2.1 信道数据库检索模块
        4.2.2 信道数据库管理模块
        4.2.3 账户系统模块
    4.3 数据库可视化前端开发和结果展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8)大豆精准表型管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作物表型组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表型组数据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1.4.1 系统构建图
        1.4.2 技术路线图
    1.5 主要创新点
2 系统相关技术及开发工具
    2.1 B/S架构
        2.1.1 三层架构
        2.1.2 B/S模式
    2.2 相关技术
        2.2.1 Think PHP框架
        2.2.2 php My Admin数据库
        2.2.3 Python软件
        2.2.4 HTML语言
        2.2.5 Java Script语言
    2.3 开发工具及开发环境
3 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用户需求分析
        3.1.2 功能需求分析
    3.2 精益管理设计
    3.3 基本功能设计
    3.4 虚拟植物本体论
4 数据库设计
    4.1 用户信息表
    4.2 三维重构表
    4.3 考种数据表
5 功能模块的实现
    5.1 系统配置与整体页面布局
    5.2 登录/注册模块
    5.3 数据管理模块
        5.3.1 三维重构数据查询
        5.3.2 考种数据查询
    5.4 数据添加模块
    5.5 表型提取模块
    5.6 表型分析模块
6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概述
    6.2 系统测试环境的搭建
    6.3 系统的功能测试
        6.3.1 登录注册功能测试
        6.3.2 查询功能测试
        6.3.3 添加审核功能测试
        6.3.4 数据提取模块
        6.3.5 统计分析模块
    6.4 系统测试总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A”教师培训平台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 教师网络研修成为教师培训的新型方式
        (二) 以促进学员个性化发展为核心诉求的在线教育进入新阶段
        (三) 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开创了新天地
    二、问题提出
        (一) 传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难以实现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化教学与管理
        (二) 研发个性化智能教学系统是解决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缺乏个性化的关键
        (三) 学习者模型建立是个性化智能教学系统研究的核心基础环节
        (四) 基于“A”平台的学习者行为建模实证研究
    三、概念界定
        (一) 教师专业发展
        (二) 教师网络研修
        (三)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
        (四) 教师工作坊
        (五) 学习者模型
    四、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五、研究创新点
        (一) 首次在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中引入学习者模型
        (二) 利用聚类分析构建网络研修社区的学习者模型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七、研究框架
        (一) 理论研究
        (二) 实践研究
    八、研究方法
        (一) 问卷法
        (二) 个案研究法
        (三) 科学模型法
        (四) 文献研究法
    九、本章小结
第一章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存在问题的研究
    一、研究说明
    二、问题调研的理论基础
        (一) 技术接受度理论与模型
        (二) 技术接受评价框架
        (三) 网络研修社区接受度评价框架
    三、调研问卷的设计及调研结果
        (一)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情况调查问卷设计与开发
        (二)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研结果
        (三) 教师使用网络研修社区接受度分析
        (四)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存在的问题分析
    四、网络研修社区的改进发展分析
        (一) 依托数据分析将现有的网络研修社区进行智能化改造
        (二) 具备快速识别学习者需求与偏好的能力
        (三) 支持对学员的个性化教学
    五、构建学习者模型是实现网络研修社区智能化改造的基础
    六、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建模的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一)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起源
        (二) 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三) 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分析
    二、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特点及其对学习者的评价
        (一)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特点
        (二) 教师研修社区中的学习者评价
        (三)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及其学习者评价的文献分析与评价
    三、学习者建模
        (一) 学习者模型的分类
        (二) 学习者建模的方法
        (三) 学习者建模研究文献分析与评价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的教育理论研究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一)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二) 体验式学习理论
    二、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
        (一) 使用背景
        (二) 理论基础
    三、成人学习自我导向理论
        (一) 成人学习理论
        (二) 成人学习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三) 成人学习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四、学习分析技术理论
        (一) 学习分析的概念
        (二) 学习分析的应用范围
        (三) 学习分析的构成与模型的理论基础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的技术理论研究
    一、技术理论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主要方法
    二、关键技术研究
        (一) 建立数据仓库
        (二) 数据汇聚
        (三) 数据资产评估
        (四) 特征与指标计算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的实现与模型应用研究
    一、数据说明
    二、教师研修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明确目标,构建维度
        (二) 特征设计
        (三) 指标体系构建
        (四) 维度聚类
    三、学习者分类
        (一) 学习者分类概述
        (二) 分类方法理解
        (三) 分类类别确定及计算
    四、“A”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结果分析
        (一) 聚类结果分析
        (二) 对应分析不同类别学习者的特征
        (三) 对应分析不同类别学习者的行为特征
    五、成果检验与应用
        (一) 通过真实培训项目验证学习模型的有效性
        (二) 基于学习者模型的个性化推荐功能的实现
        (三) 借助学习者模型提出“A”教师培训平台改善的规划
        (四) 应用学习者模型提升培训质量
    六、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一、研究创新
        (一) 教育理论层面
        (二) 建模方法层面
        (三) 技术算法层面
    二、研究不足
        (一) 学习者模型的精准度不足
        (二) 对学习者类别的识别结果进行实证测量的不足
        (三) 基于多时间阶段、多项目的指标体系试用的不足
        (四) 将学习者画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不足
    三、研究展望
        (一) 结合社交网络分析
        (二) 结合语义分析
        (三) 探究自适应学习
    四、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基础教育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国基础教育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查问卷
    附录三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研结果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核电数字化设计的数据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通用行业的数字化应用现状
    1.2 核电行业的数字化应用现状
    1.3 工业领域的数据管理现状
    1.4 现有软件的局限和方法的欠缺
    1.5 需求来源和工程背景
    1.6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数字化设计模式和数据管理方法
    2.1 核电数字化设计体系的平台架构
    2.2 流程和数据驱动的数字化协同设计
    2.3 物项分解和属性配置构建设计信息模型
    2.4 “名值分离”的物理模型解决数据存储问题
    2.5 数据一致性、数据质保、数据正确性的解决方案
        2.5.1 数据辞典和设计基线保证数据一致性
        2.5.2 编校审流程提供数据质保方案
        2.5.3 规则检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逻辑设计
    3.1 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3.2 数据采集的功能逻辑设计
    3.3 数据存储的功能逻辑设计
    3.4 数据管控的功能逻辑设计
    3.5 数据配置的功能逻辑设计
    3.6 数据呈现的功能逻辑设计
    3.7 数据应用的功能逻辑设计
        3.7.1 文档自动化的实现模式
        3.7.2 全文检索的实现方式
        3.7.3 变更影响分析的实现方式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和程序编码
    4.1 数据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
        4.1.1 数据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
        4.1.2 数据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
        4.1.3 数据管理系统的视图结构
        4.1.4 数据管理系统的模块划分
    4.2 数据管理系统的程序编码
        4.2.1 配置功能的开发
        4.2.2 流程功能的开发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应用
    5.1 数据管理系统服务供热堆协同设计
        5.1.1 核安全设备的快速研发
        5.1.2 工艺系统的设计分析迭代
        5.1.3 电气、堆控、剂量、信息的协同设计
        5.1.4 事故分析的批量化开展
        5.1.5 小结
    5.2 数据管理系统服务示范工程数据应用
        5.2.1 应用背景
        5.2.2 项目准备
        5.2.3 数据导入
        5.2.4 数据应用
        5.2.5 小结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附件
    附件1 梳理形成的18类堆芯设计分析对象及其分解结构
    附件2 梳理形成的25类核电非标设备及其分解结构
    附件3 梳理形成的27类工艺设计对象及其分解结构
    附件4 梳理形成的21类电仪控设计对象及其分解结构
    附件5 梳理形成的51类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设计对象及其分解结构
    附件6 蒸汽发生器的部分设计属性元数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申请的专利

四、数据库系统中自由统计及表格动态输出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haseOTDR的快速路负载异常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郝伟. 北京邮电大学, 2021
  • [2]离散制造过程智能管控技术研究[D]. 邰思铭. 长春理工大学, 2021(02)
  • [3]基于模板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生成方法研究与应用[D]. 姚颖.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智慧社会的司法范式转型[D]. 帅奕男.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2)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基于4G网络的妊娠母猪精准饲喂远程监控系统设计[D]. 王京威. 南昌大学, 2020(01)
  • [7]电网场景中无线信道传播模型及信道数据库系统研究[D]. 刘存林.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8]大豆精准表型管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石嘉.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9]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A”教师培训平台为个案[D]. 王冬冬.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核电数字化设计的数据管理系统研究[D]. 申屠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数据库系统中自由统计和动态表输出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