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激光治疗食管胃底及贲门癌狭窄88例临床分析

微波激光治疗食管胃底及贲门癌狭窄88例临床分析

一、微波与激光治疗食管和胃底贲门癌狭窄88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文[1](2019)在《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治疗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的研制目的:通过在普通胃管上预置放射性125Ⅰ粒子来探索粒子胃管研制的可行性。方法:在白纸上勾画直径为6mm的圆形,用扫描仪扫描纸张,通过图像转换程序将数据存储为DICOM格式,并创建17层图片,然后导入治疗计划系统(TPS)中,模拟直径6mm、长度8cm的胃管携带125Ⅰ粒子段(层间距为5mm)。利用TPS勾画肿瘤靶区,以模拟粒子胃管边界为肿瘤靶区内界,外扩0.5cm为外界,勾画长度为6cm的环形靶区。给予处方剂量(PD)60Gy,计算相关剂量参数。然后按照模拟粒子胃管所得的数据,采用3种固定方式将放射性125Ⅰ粒子固定在胃管上。结果:TPS计算出模拟粒子胃管的D90、D100(90%、100%肿瘤体积接受的处方剂量)分别为80Gy、62Gy,V100(计划靶区接受10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为100%,D90>PD。采用“嵌入式”结合的方式将放射性125Ⅰ粒子附着于胃管管壁内,粒子结合牢固,未发生脱落,成功制作出粒子胃管。结论:嵌入式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的设计、制作是可行的。第二部分粒子胃管在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目的:探讨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治疗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比较粒子胃管组和普通胃管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发症、生存期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51例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组(试验组)和普通胃管组(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2周、1月、2月)的前白蛋白、白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水平,评估患者的体力状况、吞咽困难分级,并记录并发症和生存期情况。比较两组间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血生化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相比较,(1)营养状况及体力状况:术后2周试验组测定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74.74±35.25)mg/L、(37.32±2.11)g/L;对照组分别为(166.38±23.17)mg/L、(37.80±2.03)g/L,两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月复查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两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月KPS评分,试验组中位数(P25,P75)为60(60,70)分,对照组为60(60,60)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平均较前增长8.15分,对照组平均较前增长3.75分。(2)管腔通畅度:术后1月试验组中有11例患者吞咽困难分级(Stooler分级)达到Ⅰ~Ⅱ级,对照组患者仍为Ⅲ~Ⅳ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月再次评定,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患者因管腔通畅,能进食半流质而拔管,试验组拔管率48.15%,对照组拔管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2周复查血常规,试验组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分别为(5.50±1.23)×109/L、(4.29±0.32)×1012/L、(204.33±46.12)×109/L,对照组分别为(4.85±1.33)×109/L、(4.17±0.46)×1012/L、(198.58±45.53)×109/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复查血常规,两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术后并发症,如鼻黏膜糜烂、移位、腹泻、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生存期比较:试验组患者平均存活172.94天,中位生存时间为181天;对照组患者平均存活168.78天,中位生存时间为172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既能提供鼻饲,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加患者体力,又能腔内照射肿瘤,抑制肿瘤生长,而且相比普通胃管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患者的一种新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孙贝[2](2018)在《胸腔内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胸腔内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9月到2018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采用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上腹胸腔内食管胃机械吻合治疗胸下段食管癌、食管胃交界癌(siewertⅠ型及Ⅱ型)的患者共52例。其中全机械侧侧吻合组有29例,管状吻合器吻合组23例。我们收集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对照研究,包括性别、年龄、BMI、FEV1、DLCO、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呼吸病史、肿瘤长度、组织分型、肿瘤位置、病理分期、吻合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和组数、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乳糜胸、心律失常、声音嘶哑、胃排空障碍)、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胸管留置和术后住院时间。按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8版标准进行肿瘤TNM分期。结果:1.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基本临床资料的的对照研究本研究共有52名患者,其中全机械侧侧吻合组29例,管状吻合器吻合组23例。两组病例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BMI、FEV1、DLCO、吸烟史、饮酒史、呼吸疾病史、高血压病史、肿瘤长度、组织分类、肿瘤位置、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手术和术后相关资料的的对照研究全部患者均完成胸腹腔镜下食管病损切除术,术中行胸腔内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和管状吻合器吻合全部成功,未有中转开胸开腹者。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的吻合时间分别为26.35±5.90min和31.04±6.71min,手术时间分别为318.97±6.85min和367.57±75.22min、胸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1.10±2.80天和13.52±2.17天、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41±2.65天和16.70±4.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和组数、术后第一天胸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术后并发症的的对照研究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7.39%,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0%和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在肺部感染、乳糜胸、心律失常、声音嘶哑、胃排空障碍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胸腔内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在治疗食管下段及食管胃交界癌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2.与管状吻合器吻合相比该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吻合和手术时间,降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李治仝[3](2018)在《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及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食管狭窄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管腔缩小的疾病,它可引起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呕吐、吸入性肺炎、体重减轻、免疫力下降等,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多数食管狭窄是恶性的,良性食管狭窄少见。食管良性狭窄常见的原因有食管、胃外科手术后、长期胃食管反流刺激、酸碱摄入烧灼、射频消融治疗、胸部放射治疗或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等引起的食管狭窄。尽管有很多治疗良性食管狭窄的方法,但任何机械处理之后都表现出非常高的复发倾向和并发症。本研究旨在分析河南省良性食管狭窄的特点,结合我科使用球囊导管、支架置入、抗反流手术治疗不同病因的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不同的微创手术方式对不同病因的食管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一、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及狭窄特点分析对3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根据其病史、多层螺旋CT、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明确食管狭窄的类型、狭窄的部位、长度及程度。采用DSA下或胃镜直视下活检明确病变性质。二、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介入科共收集488名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入组。分析所有患者入院时症状、体征、有无合并症等。针对不同病因的食管狭窄采取球囊扩张成形术或者联合食管可回收金属覆膜支架置入术,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随访临床疗效。三、介入手术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食管良性狭窄疗效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集6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治疗或者联合可回收支架置入)组38例,介入治疗解除食管狭窄后再次抗反流手术组28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合并症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及术后随访临床疗效。四、术前检查评估入院患者术前常规行多层螺旋CT、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明确食管狭窄的性质、狭窄的部位、长度及狭窄段管径。CT进行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观察食管段狭窄有无强化、有无纵膈感染,初步判断食管狭窄的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等。数字胃肠x线造影选用碘造影剂,判断食管狭窄的部位、长度、狭窄管径、有无食管瘘以及是否合并食管裂孔疝等情况。常规胃镜判断狭窄病变情况、贲门有无松弛,明确病变的部位,通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当反流性食管狭窄解除1个月未再复发者,行食管高分辨率压力测定及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观察食管括约肌及反流情况。食道测压可以了解静息时和吞咽时食管各部分结构(食管上括约肌、食管体部和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水平,也能检查出有无食管裂孔疝。食道阻抗-PH联合监测系统主要监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DeMeester(DMS)评分、PH<4所占的反流时间、站立位PH<4的时间、卧位PH<4的时间、PH<4的反流次数、症状指数等。五、食管球囊扩张成形术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床上,头偏向右侧,吸氧、心电监护、铺巾,首先口服造影剂正位造影确定狭窄位置、程度和狭窄长度。5F椎动脉导管和加硬导丝配合下经过狭窄段食管至胃腔,沿加硬导丝交换10、12、15、20、25或者30mm等不同规格的球囊导管,以狭窄环位于球囊正中位置为最佳,慢慢加压充盈球囊。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扩张,或者经球囊导管扩张后食管狭窄仍存在,选用食管支架置入术。六、食管可回收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术前禁食12小时,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床上,头偏向右侧,首先口服造影剂正位造影确定狭窄位置、程度和病变长度。置开口器,在导丝导管引导下经口、咽、食管,通过狭窄部位进入胃腔,经导管造影证实导管进入胃腔无误,交换加硬导丝,沿加硬导丝选用合适型号的食管内支架。常用的食管可回收支架型号为直径:13-22mm,长度:80-140mm。调整支架位置后完全释放复查造影了解自膨式支架位置如何,评估造影剂是否顺利通过狭窄食管段、有无对比剂外溢等。七、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选用腹腔镜下Toupet法胃底折叠术或合并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麻插管,患者取仰卧位,头高脚低30°,双下肢分开,主刀者站于患者的两下肢之间。腹部常规消毒、铺巾,在肚脐上缘戳1个1.0cm孔置气腹针建立气腹,气腹压力为12-15mmHg。然后在腹腔镜下在上腹部再戳1个1.0cm和3个0.5cm孔,置入相应大小的套管针(trocar)。有食管裂孔疝者先将疝内容物复位,用超声刀游离食管周围韧带、网膜组织,暴露左、右膈肌脚及食管,游离下段食管有约3-5cm长度,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先用2-0丝线间断缝合膈肌脚缩小食管裂孔至1.5cm,然后将胃底自食管右侧后方包绕食管下段270°,用2-0丝线间断缝合胃底与包绕的食管约2~3针,宽约2.0~3.0cm,最后形成270°的宽松折叠瓣包绕食管下段。患者在术后恢复胃肠蠕动功能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八、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SPSS,美国芝加哥),所有定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定性资料数据均以百分比形式表示。连续性资料用t检验,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用Mann-Whitney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分析。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s,OR)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的相关病因及狭窄特点分析3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中,246例患者(78.8%)为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32例(10.3%)因胃食管反流引起食管溃疡性狭窄;20例(6.4%)为强酸、强碱引起的食管腐蚀性狭窄;14例(4.5%)因肿瘤放疗损伤食管造成狭窄。按照食管狭窄的长度划分,262例84.0%)为短节段狭窄(狭窄长度≤2cm),多见于吻合口狭窄;50例(16.0%)为长节段狭窄(狭窄长度>2cm),多见于化学物质腐蚀性狭窄。二、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患者疗效观察488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入组,其中368例食管吻合口狭窄患者均先采用小球囊预扩张,300例患者再次采用20mm或者25mm较大球囊扩张成形术,360例球囊扩张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7.8%;6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均成功采用25mm或者30mm大球囊扩张成形;35例腐蚀性食管狭窄患者中,30例患者首先空肠营养管置入,1个月后采用12mm或15mm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成功28例,成功率为80%;19例放疗性食管狭窄中均成功采用25mm或者30mm球囊扩张成形。球囊反复扩张后狭窄复发者,选用可回收食管内支架置入。6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成功放置可回收金属覆膜内支架,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放置食管支架,15例腐蚀性食管狭窄放置食管支架,3例放疗性食管狭窄放置食管支架。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0.5±2.9个月,有88.3%的吻合口狭窄组患者临床治愈,24.3%反流性狭窄组治愈,74.2%腐蚀性狭窄组患者治愈,77.8%放疗性狭窄组患者治愈。反流性狭窄组治愈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食管狭窄的总体通畅率,在短期内四组没有明显差别,但在中长期随访中发现反流性食管狭窄组通畅率(62.2%)明显低于吻合口狭窄组(90.4%)、腐蚀性狭窄组(87.1%)和放疗性狭窄组(88.9%)。三、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狭窄疗效分析共6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入组。其中,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置入)组38例,男性2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0.16±9.82岁;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组28例,男性2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7.32±10.35 岁。介入治疗组,失访1例,临床治愈9例(24.3%),有效20例(51.4%),无效9例(24.3%),总有效率75.7%;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组,无失访患者,临床治愈14例(50%),有效13例(46.4%),无效1例(3.6%),总有效率96.4%。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组临床总有效率比介入治疗组显着升高(P<0.05)。结论1.在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大部分是食管或胃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狭窄的发病率也不应忽视。2.球囊扩张或联合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不同病因的食管狭窄临床疗效有差异。球囊扩张或者联合支架置入治疗反流性狭窄组的疗效、通畅率显着低于其他病因的食管狭窄。3.介入治疗联合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率和食管通畅率显着高于单独介入手术。解除食管狭窄的同时,抗反流手术修复抗返流屏障、从根本上治疗病因是可靠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刘冠群,于云鹏[4](2017)在《胃镜下微波凝固治疗52例食管贲门-胃底癌的效果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胃镜下微波凝固(MCT)治疗食管贲门-胃底癌的效果。方法选择52例食管与贲门-胃底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52例食管与贲门-胃底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研究组则采用MCT治疗。结果研究组经胃镜内MCT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54%。经1年随访,研究组生存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的45.15%(P<0.05)。结论针对无法手术及放化疗者,胃镜下MCT是治疗食管与贲门-胃底癌的理想方案。

孙旭[5](2014)在《内镜下探条扩张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内镜下探条扩张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疗效、扩张时应用探条的数目及探条直径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内镜中心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4例食管术后因自觉吞咽困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吻合口狭窄的患者,44例患者均行内镜下探条扩张治疗共扩张69次。44例患者根据扩张前食管吻合口狭窄程度分为三组,A组为胃镜可以通过吻合口组,B组为胃镜不能通过但鼻胃镜可以通过吻合口组,C组为鼻胃镜不能通过吻合口组,本研究分为二个阶段研究,第一阶段研究所有扩张患者首次扩张的相关资料,第二阶段研究多次扩张的患者每次扩张的相关资料,每个阶段均按上述分组,在分组后加1、2来区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吻合口距门齿距离,吻合口狭窄程度,总扩张次数,每次扩张应用探条数目,探条的直径,每次扩张程度,扩张后临床吞咽困难Stooler分级(Stooler分级疗效判定:显效为治疗后患者能进各种食物,达到1级或0级标准;有效为患者能进半流质饮食,达到2级标准;无效为患者仅能进流食或仍不能进食。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及并发症,随访结果等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4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9.8±9.6岁,共扩张69次,平均1.57次/人,最少1次,最多4次,本组资料中扩张治疗2次的患者有11例,扩张3次的有4例,扩张4次的有2例,其中1例患者因扩张后吻合口充血糜烂明显,不宜再次扩张而放弃进一步扩张治疗,还有1例患者多次扩张后因对扩张效果不满意而置入支架。44例患者扩张治疗后随访6个月,按Stooler分级进行扩张治疗后疗效的评价,42例患者治疗有效,其中有12例患者在治疗后能进各种食物,达到0级标准;24例患者能进固体软食,达到1级标准;6例患者扩张治疗后能进半流质饮食,达到2级标准;1例患者因放弃进一步扩张治疗而只能进流食,1例患者置入支架后可以进各种食物,吞咽困难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扩张总有效率达到95.5%。44例患者中没有食管穿孔、大出血、黏膜撕裂等并发症病例发生,也没有吻合口、残胃肿瘤复发病例发生。44例患者按首次扩张时食管吻合口狭窄程度分成三组,得出三组在扩张应用探条数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组应用探条数目显着少于B1组(P<0.05),B1组应用探条数目显着少于C1组(P<0.05);在扩张应用探条起始直径的选择上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组扩张时应用探条的起始直径大于B1组(P<0.05),B1组扩张时应用探条的起始直径大于C1组(P<0.05);三组在扩张应用探条终末直径的选择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1组扩张时应用探条的终末直径大于B1组(P<0.05),B1组扩张时应用探条的终末直径大于C1组(P<0.05)。对于多次扩张的患者,我们将这些多次扩张的患者同样按每次扩张前其食管狭窄程度的不同分成三组,得出三组在扩张应用探条数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2组应用探条数目显着少于B2组(P<0.05),B2组应用探条数目显着少于C2组(P<0.05);在扩张应用探条起始直径的选择上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2组扩张时应用探条的起始直径大于B2组(P<0.05),B2组扩张时应用探条的起始直径大于C2组(P<0.05);三组在扩张应用探条终末直径的选择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2组扩张时应用探条的终末直径大于B2组(P<0.05),B2组扩张时应用探条的终末直径大于C2组(P<0.05)。结论:内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有效率高,并发症少;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行扩张治疗时,扩张前食管狭窄越明显,扩张治疗时应用探条数目越多,选择探条的起始及终末直径越小。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6](2012)在《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或称靶向性的药械联用技术。我国开展光动力疗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有逾三十年的历史,收治了大量病种和病例。本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得到1980~2012年期间有关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临床文献六百余篇,通过对所报道的疾病类型、治疗病例数、光敏剂和光源、随访时间、疗效和安全性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期全面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各类临床资料,了解我国光动力疗法在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篇有指导意义的涉及各科疾病光动力疗法诊治应用情况的参考文献。

何朝文[7](2010)在《无痛与常规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无痛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9年6月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室治疗的165例食管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A和B两组。A组为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治疗食管狭窄,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即无痛组)45例和清醒状态下常规组(即对照组)38例;B组为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即无痛组)42例,清醒状态下常规组(即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以及不适反应、并发症、成功率、总有效率等。结果A组中无痛组与对照组扩张前、后的MAP、SpO2、HR比较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扩张中MAP、HR、SpO2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MAP和HR升高、SpO2下降较无痛组明显;两组的并发症、扩张成功率比较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不适反应、总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无痛组优于对照组。B组中无痛组与对照组支架置入前、后的MAP、SpO2、HR比较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支架置入中MAP、HR、SpO2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MAP和HR升高SpO2下降较无痛组明显;两组的并发症、支架置入成功率、总有效率比较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不适反应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无痛组优于对照组。A、B两组均无大出血、食管穿孔发生,治疗成功者基本解除了梗阻,吞咽困难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无痛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有效、安全可靠,无明显痛苦和严重并发症,临床实用价值大,病人乐于接受。

张雁山[8](2010)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机械吻合与分层手工吻合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比研究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两种吻合方法(食管胃粘膜肌层分层吻合与机械吻合)的主要并发症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状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02年5月至2007年12月共516例可切除的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后随机接受分层吻合(244例)或管状吻合器机械吻合(272例)进行胃食管吻合消化道重建。结果术后分层吻合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0.4%),管状吻合器机械吻合组发生吻合口瘘6例(2.9%))(P=0.168)。术后分层吻合组发生良性吻合口狭窄2例(0.8%),管状吻合器机械吻合组发生良性吻合口狭窄13例(4.8%))(P=0.016)。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结论分层吻合与管状吻合器机械吻合相比,分层吻合能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统计学上有意义。在吻合口瘘方面,两种吻合方法所发生的吻合口瘘没有统计学意议。食管胃粘膜肌层分层吻合方法简单,其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可能性较小,可作为消化道重建中食管胃吻合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于晓辉,王普选,张方信,戴飞,赵丽[9](2009)在《胃镜下微波凝固治疗食管贲门-胃底癌348例临床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微波凝固疗法治疗晚期食管癌和贲门-胃底癌34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食管癌142例和晚期贲门-胃底癌206例为治疗组,选择放弃任何治疗的晚期食管癌和贲门-胃底癌102例为对照组,在胃镜下对治疗组瘤体进行微波凝固疗法,对照组仅进行支持对症治疗。结果:经1~2个疗程微波凝固疗法,治疗组有效率为92.82%,6、12、18和24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0%、88.6%,、81.0%、72.1%。生存期为9.5±1.4个月,最长为3年。而对照组病情逐渐加重,6、8和12个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55.0%、31.0%和0,生存期为3.5±0.67个月,且微波凝固治疗费用低、创伤和并发症少。结论:微波凝固疗法是治疗晚期食管癌和贲门-胃底癌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有利于缓解癌性狭窄,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于晓辉,孙一彬,王普选,王怡君,王彪猛,龚立军,张方信[10](2007)在《胃镜下微波凝固及激光光动力单独或联合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综合评价微波凝固疗法(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和激光光动力疗法(Laser Photodynamic Therapy,LP-DT)单独或联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胃镜下采用MCT治疗食管癌100例和贲门-胃底癌168例,LP-DT治疗食管癌43例、贲门-胃底癌64例和胃癌109例,MCT和LPDT联合治疗严重食管癌42例和贲门-胃底癌38例癌性狭窄,选择食管癌、贲门-胃底癌和胃癌共20例为对照组。结果MCT组、LPDT组和MCT和LPDT联合组三组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100%、96.76%和93.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疗效,并且费用低、创伤和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结论MCT和LPDT是治疗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较理想的方法,特别是两种方法联合治疗能最大程度地解决癌性狭窄,达到了手术切除的效果。

二、微波与激光治疗食管和胃底贲门癌狭窄88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波与激光治疗食管和胃底贲门癌狭窄8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治疗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部分 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的研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模拟粒子胃管
        2.2.2 制作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
    第三章 结果
        3.1 粒子胃管剂量
        3.2 嵌入式粒子胃管
    第四章 讨论
        4.1 空腔脏器粒子剂量学计算
        4.2 粒子胃管设计
        4.2.1 放射性粒子的排布
        4.2.2 放射性粒子的携带方式
    第五章 结论
第二部分 粒子胃管在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入组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器材与材料
        2.2 治疗方法及流程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操作
        2.2.3 术后处理
        2.3 观察指标及随访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营养状况及血常规指标
        3.3 体力状况评价
        3.4 管腔通畅情况
        3.5 并发症情况
        3.6 生存时间及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的传统姑息治疗
        4.1.1 姑息性放化疗
        4.1.2 物理扩张治疗
        4.1.3 营养支持治疗
        4.2 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的腔内治疗技术
        4.2.1 腔内放射治疗
        4.2.2 物理消融治疗
        4.2.3 化学消融及局部注射药物治疗
        4.2.4 光动力治疗
        4.2.5 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
        4.2.6 放射性粒子胃管置入治疗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胸腔内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临床资料
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2.1 腹腔镜下的操作
        2.2.2 胸腔镜下的操作
        2.2.3 胸腔镜下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
        2.2.4 胸腔镜下食管胃管状吻合器吻合
    2.3 术后处理
统计分析和结果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处理
    3.3 结果
        3.3.1 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
        3.3.2 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手术和术后相关资料的比较
        3.3.3 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讨论
    4.1 微创食管切除术和吻合方式
    4.2 管状胃的应用
    4.3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主要并发症分析
        4.3.1 吻合口瘘
        4.3.2 吻合口狭窄
    4.4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一般并发症分析
        4.4.1 肺部感染
        4.4.2 乳糜胸
        4.4.3 心律失常
        4.4.4 喉返神经损伤
        4.4.5 胃排空障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文缩写词表
致谢

(3)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及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效果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介入手术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良性食管狭窄的临床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前言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胃镜下微波凝固治疗52例食管贲门-胃底癌的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1年的生存率对比
    2.3 研究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表现
3 讨论

(5)内镜下探条扩张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参考文献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来源
        2.1.2 病例入选标准
        2.1.3 病例排除标准
    2.2 材料
    2.3 方法
        2.3.1 术前准备
        2.3.2 食管扩张治疗方法
        2.3.3 对象分组
        2.3.4 研究指标
        2.3.5 扩张疗效
        2.3.6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探条扩张疗效及术后并发症
    3.3 第一阶段相关结果
    3.4 第二阶段相关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理和技术
    一、光敏剂
    二、光源和光传输
    三、氧合作用
    四、剂量
临床应用
    一、皮肤肿瘤和癌前病变
    二、头颈部肿瘤
    三、脑部肿瘤
    四、肺部肿瘤
    五、消化系统肿瘤
    六、膀胱癌
    七、妇科肿瘤
    八、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
    九、鲜红斑痣
    十、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十一、尖锐湿疣
    十二、痤疮
    十三、牙周病
    十四、消化道黏膜血管病变
结语和展望

(7)无痛与常规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名词的英文缩写
第一章 无痛与常规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的比较
    0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入选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1.3 分组
        1.2 材料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
        1.3.2 观测指标
        1.3.3 麻醉方法
        1.3.4 操作方法
        1.3.4.1 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
        1.3.4.2 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
        1.3.5 术中处理
        1.3.6 术后处理
        1.3.7 吞咽困难分级
        1.3.8 不适反应评价
        1.3.9 并发症评价
        1.3.10 疗效评定
        1.4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A组结果
        2.2 B组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文献综述——食管恶性狭窄的内镜治疗现状
    0 前言
    1 支架置入术
    2 食管扩张术
    3 激光热效应疗法和光动力学疗法
    4 微波凝固术
    5 局部化疗药物注射及其他药物注射
    6 腔内冷冻治疗
    7 高频电凝固技术及氩离子凝固术
    8 电化学治疗
    9 射频消融
    10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8)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机械吻合与分层手工吻合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前言
二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吻合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4.1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4.2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原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一:符号说明
附录二:食管癌TNM分期第六版(2002版)
附录三:胃癌的分期法(UICC 2003版)

四、微波与激光治疗食管和胃底贲门癌狭窄88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治疗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的初步研究[D]. 孙文. 济南大学, 2019(12)
  • [2]胸腔内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D]. 孙贝. 青岛大学, 2018(02)
  • [3]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及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D]. 李治仝. 郑州大学, 2018(12)
  • [4]胃镜下微波凝固治疗52例食管贲门-胃底癌的效果探讨[J]. 刘冠群,于云鹏. 当代医学, 2017(22)
  • [5]内镜下探条扩张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研究[D]. 孙旭. 吉林大学, 2014(10)
  • [6]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J].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2(05)
  • [7]无痛与常规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的比较[D]. 何朝文.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8]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机械吻合与分层手工吻合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随机对照研究[D]. 张雁山. 兰州大学, 2010(10)
  • [9]胃镜下微波凝固治疗食管贲门-胃底癌348例临床疗效评价[J]. 于晓辉,王普选,张方信,戴飞,赵丽. 中国肿瘤临床, 2009(08)
  • [10]胃镜下微波凝固及激光光动力单独或联合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J]. 于晓辉,孙一彬,王普选,王怡君,王彪猛,龚立军,张方信.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7(05)

标签:;  ;  ;  ;  ;  

微波激光治疗食管胃底及贲门癌狭窄88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