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瓣膜修复治愈“老烂腿”

下肢深静脉瓣膜修复治愈“老烂腿”

一、下肢深静脉瓣膜修复治愈“老烂腿”(论文文献综述)

潘晶莹[1](2021)在《全蝎膏外用治疗臁疮病(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全蝎膏外用治疗臁疮病(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全蝎膏的特点及药理作用。为难治性疾病-臁疮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出积极的探索。方法:将2019年07月到2020年10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创面修复与周围血管科(以下简称我科)诊断为臁疮病,中医辨证属湿热型的90例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各组30例。3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予以治疗(消毒、清创、包扎、抗感染、活血化瘀、改善循环);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全蝎膏外用包扎;西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治疗;治疗疗程4周。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休息、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尽量保持情绪舒畅及避免剧烈运动。观察3组患者总有效率、治愈率、肉芽组织出现时间、疼痛程度、愈合时间、复发率、创面大小等情况。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臁疮病的诊疗效果。结果:(1)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6.6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西药组疗效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愈率比较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3.33%,中药组的治愈率为60%,西药组的治愈率为66.6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肉芽组织出现时间比较对照组的肉芽组织出现时间为(6.87±0.71)d,中药组的肉芽组织出现时间为(4.29±0.77)d,西药组的肉芽组织出现时间为(5.64±1.15)d。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西药组优于对照组。(4)疼痛程度比较治疗前统计学分析,三组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都显着低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对比有显着性差异,统计学分析,中药组、西药组没有明显差异,但和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5)愈合时间比较对照组的愈合时间为(21.44±2.34)d,中药组的愈合时间为(15.57±1.07)d,西药组的愈合时间为(15.14±1.44)d。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愈合时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西药组优于中药组优于对照组。(6)复发率比较患者随访6个月。对照组7例溃疡复发,复发率为43.75%;中药组3例溃疡复发,复发率为16.66%;西药组1例溃疡复发,复发率为5%。经统计学分析,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西药组复发率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7)伤口面积比较治疗前,统计学分析,三组伤口面积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伤口面积都显着小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三组伤口面积对比有显着性差异,其中中药组、西药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但和对照组伤口面积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8)创面渗出评分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渗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渗出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组、西药组患者的渗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蝎膏、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臁疮病湿热型,可以有效提高总有效率、愈合率,减少疼痛程度、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复发率、缩小伤口面积,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中全蝎膏在去腐生肌止痛方面疗效较好,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创面修复方面较好。

林怡涔[2](2020)在《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别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对比两组的实验室检验指标、疼痛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在我院普通外科收治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共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术后抗凝方案,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术后抗凝方案。比较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14天凝血四项、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指标、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该方临床疗效。结果:(1)D-二聚体:两组的D-二聚体手术后均水平均升高(P<0.05),术后治疗后均下降(P<0.05),观察组更明显(P<0.05)。(2)凝血四项:TT、FIB术前、术后、术后14d差别无显着意义(P>0.05);PT、APTT术后较术前时间缩短,术后14d时间均延长,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别无显着意义(P>0.05)。(3)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患者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的水平术后14d较术后1d均有降低(P<0.05);组间术后14d对比,观察组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改善更显着(P<0.05),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两组间改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观察组术后疼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指标:术后14d血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经术后随访,患者均未出现下肢肿胀、小腿后压痛及异常出血现象,两组术后1个月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1.加味补阳还五汤可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的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2.加味补阳还五汤可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的术后疼痛和中医证候积分。

褚美玲[3](2020)在《黄连膏联合象皮粉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黄连膏联合象皮粉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纳入标准,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经基本的清创治疗后,治疗组予以外敷黄连膏和象皮粉;对照组予以外涂百多邦。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每日换药1次,7天为1疗程。观察并纪录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21天、28后的溃疡面情况,根据溃疡面情况分级量化评分表,进行量化评分,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对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病程、溃疡面积方面进行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各项观察指标疗效: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溃疡面积缩小率,肉芽组织填充率,溃疡表面色泽,溃疡渗出、疼痛情况,患肢水肿、麻木瘙痒情况方面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3.临床总体疗效:经过28天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间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43<0.05)。安全性指标评价: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复查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结论:1.黄连膏联合象皮粉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总体疗效优于百多邦。2.黄连膏联合象皮粉具有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成,改善创面局部组织的渗出,缓解患肢疼痛、水肿、麻木或瘙痒,加速溃疡的愈合的作用,且疗效显着。

刘鹏[4](2018)在《CT静脉成像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CT静脉成像与静脉造影、超声多普勒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诊断作用及对照分析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CTV)、静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与超声多普勒(Doppler ultrasound,DUS)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CVD),尤其是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IVCS)诊断中的优缺点。方法:1.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疾病研究诊疗中心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78例下肢CV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V、DSA及DUS检查,在操作时间、静脉疾病的血流动力及结构功能等方面比较三种辅助检查方式的不同。2.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个或多个分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TV的操作时间(15.4±1.9min)低于DSA(28.2±1.9min)与DUS(24.2±2.0min)(P<.001)。对于IVCS的受压原因只有CTV(48/78)可以明确诊断,DSA与DUS不能明确诊断,而对于深浅静脉返流CTV不能明确诊断。结论:诊断下肢CVD血流动力学方面推荐DUS,结构组织学方面推荐CTV,诊断下肢CVD首选DUS,CTV可以明确髂腔静脉及下肢深静脉系统的阻塞性病变,DUS和CTV结合可以有效诊断下肢CVD。第二部分CTV在IVCS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中的应用目的:探讨CTV诊断髂静脉受压的影像标准及影响髂静脉受压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1.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疾病研究诊疗中心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下肢CVD患者及68例非CVD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V影像检查。应用CTV影像技术制定髂静脉受压标准,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髂静脉受压发生的相关因素。2.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个或多个分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髂静脉受压发生率的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Correlate中的Bivariate处理方法,计算相应的Spearman系数,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VD组髂静脉受压发生率(64/120,53.3%)高于非CVD组(15/68,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5,P<.001)。2女性髂静脉受压发生率(29/40,72.5%)明显高于男性((35/80,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56,P=0.003)。有冷水刺激病史患者髂静脉受压发生率(14/80,17.5%)明显高于无冷水刺激患者((2/8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69,P=0.003)。随着CVD病程延长,髂静脉受压发生率增加(P=0.020)。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CVD病程延长是影响髂静脉受压发生率的危险因素(P<0.05)。3.病程与髂静脉受压程度分级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321,P<0.05)。随着CVD病程延长,髂静脉受压程度逐渐加重。结论:下肢CVD患者更易发生髂静脉受压,女性与CVD病程长是影响髂静脉受压发生率的危险因素,且随着CVD病程延长,髂静脉受压程度逐渐加重。第三部分CTV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中的应用及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特点分析目的:利用CTV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特点。方法:1.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疾病研究诊疗中心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4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Recurrent varices after surgery,REVAS)患者,均接受CTV及DUS检查,临床资料完整。分析下肢静脉曲张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复发时间差异,REVAS临床症状,影响REVAS的相关因素。2.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与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法,|r|>0.3认为相关,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男性(42/54,77.8%)多于女性(12/54,22.2%),静脉曲张家族史(31/54,57.4%)占主要原因。临床症状主要为疼痛(28/54,51.9%),疲劳(27/54,50%),沉重(21/54,38.9%),抽筋(14/54,25.9%)。不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年限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REVAS时间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髂静脉压迫组术后复发时间明显短于无髂静脉压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6,P=0.020),深静脉返流组术后复发时间明显短于无深静脉返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80,P=0.001)。结论:静脉曲张家族史是REVAS的主要原因,REVAS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与疲劳。三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年限无明显差异。BMI与REVAS时间呈负相关,具有髂静脉压迫与深静脉返流的患者更易发生REVAS。第四部分CTV诊断IVCS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治疗效果分析目的:探讨由CTV诊断明确的IVCS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venous ulcer,VU)患者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后溃疡愈合分析。方法:1.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疾病研究诊疗中心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24例下肢静脉性活动性溃疡(C6)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V检查,临床资料完整。14例IVCS患者中6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分析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并发症及比较不同组别术后溃疡愈合时间的不同。2.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下肢静脉溃疡临床参数均数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溃疡愈合时间采用K-M生存分析法进行统计,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4例患者中,CTV诊断非髂静脉压迫综合征(Non-iliac vein compression,NIVCS)10例(A组),IVCS 14例。14例IVCS患者中6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B组),8例未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C组)。B组溃疡愈合率高于A组和C组。B组与C组溃疡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χ2=1.287,P=0.257),B组与C组溃疡生存时间明显短于A组(χ2=12.635,P=0.002)。2.DUS复查髂静脉支架通畅率,6例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通畅率分别为100.0%,100.0%,83.3%。术后12个月随访1例患者因为发现支架尾端闭塞溃疡复发重新行介入治疗放置支架1枚,术后24天溃疡愈合。结论:CTV诊断IVCS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是可有效促进下肢VU的愈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下肢VU的方法。

王茜[5](2018)在《黄柏水煎液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中NF-KB、锌指蛋白A20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来证明黄柏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有效性,进一步研究黄柏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中NF-κB、锌指蛋白A20表达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上,应用随机平均分组法,将48例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以及空白组。治疗组在常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基础上,给予黄柏水煎液外敷溃疡处。对照组在常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基础上,给予复方黄柏液外敷。空白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清创换药,不给于外敷药物。通过观察其溃疡表面色泽,创面肉芽组织,溃疡面积大小以及愈合时间的改变情况,来评判药物效果。实验研究上,创新建立了大鼠下肢静脉性溃疡模型。治疗组选择黄柏水煎液外敷大鼠创面,阳性药对照组选择复方黄柏液外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应用RT-PCR法检测溃疡组织中NFκBp65、IκBα和TNFAIP3mRNA表达,以及WB法检测溃疡组织中NFκBp65、IκB和TNFAIP3蛋白的表达。结果:临床观察:黄柏水煎液外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16例,治愈5例,显效5例,进步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8.75%。对照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16例,治愈6例,显效4例,进步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5%。空白组治愈3例,显效4例,进步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2.5%。1.治疗组与空白组相比,总有效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证明黄柏水煎液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有效。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证明复方黄柏液治疗效果优于黄柏水煎液。3.治疗组在溃疡表面色泽,创面肉芽组织,溃疡面积大小以及愈合时间的改变与空白组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与对照组对比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动物实验:1.本实验创新建立了大鼠下肢静脉性溃疡模型。大鼠造模后陆续出现下肢肿胀、皮色暗红,溃疡创面有脓性分泌物渗出,食量减少、饮水减少、少动、弓背等症状。给药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症状缓解较空白组明显,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HE染色光镜下的变化空白7天组:细胞呈梭形,组织细胞结构排列整齐,大小均匀。模型7天组:炎细胞大量出现,组织水肿明显,红细胞明显,组织细胞结构疏松。治疗7天组:组织水肿开始消退,炎细胞减少,结缔组织开始增生。对照7天组:组织水肿开始消退,炎细胞减少,结缔组织开始增生。模型14天组:正常细胞组织破坏明显,大量炎细胞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治疗14天组:组织水肿消失,炎细胞减少明显几乎消失,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对照14天组:水肿消失,炎细胞消失不见,结缔组织大量增生。3.取创面组织检测的IL-1β、IL-6、TNF-α的含量,在模型成立后,模型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量增加明显。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以上三者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的降低。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得出,治疗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通过PCR以及WB检测得出,随着模型成立后时间的延长,在模型组上,NF-κB mRNA阳性表达明显,IκBα、TNFAIP3/A20表达水平下降。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上,NF-KBmRNA水平下降,IκBα、TNFAIP3/A20的水平上调明显。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NF-κB表达降低明显,IκBα、TNFAIP3/A20表达量增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NF-κB与TNFAIP3/A20表达上,两者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检测IκBα表达时,在14天结果中通过统计学得出,对照组表达优于治疗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观察:黄柏水煎液外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有效,其总效率为81.25%动物实验:1.本实验创新建立了大鼠下肢静脉性溃疡模型。2.通过测定IL-1β、IL-6、TNF-α的含量以及大鼠创面的变化情况,验证大鼠下肢静脉性溃疡模型的成功建立。进一步验证了黄柏水煎液通过降低IL-1β、IL-6、TNF-α的含量,有效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3.TNFAIP3/A20是通过激活IκB,从而抑制NF-κB通路,降低了炎症反应,达到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目的,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4.黄柏水煎液可通过提高TNFAIP3/A20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NF-κB的表达而有效的治疗了大鼠下肢静脉性溃疡。5.黄柏水煎液与复方黄柏液对比发现,结果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

王娜[6](2018)在《芩矾汤溻渍治疗臁疮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芩矾汤外用溻渍治疗臁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臁疮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的臁疮患者,共计60例。其中治疗组病例30例,给予外用经验方芩矾汤溻渍治疗;对照组病例30例,给予常规外科清创换药治疗。同时,两组患者均予辅助基础治疗方案,即应用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药物静脉输注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直至疮面完全愈合,观察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总体肢体的疮面愈合疗效、愈合程度、愈合时间、白细胞变化、用药前后中医单项症状、外用皮肤刺激、用药安全性、远期复发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等变化,观察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分布、工作性质、治疗前病因、疮面面积、治疗前中医单项症候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疮面愈合疗效比较: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两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8<0.05,愈合疗效治疗组高于对照组。3两组疮面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最短愈合时间为10天,最长愈合时间为60天,平均愈合时间为44.50天;对照组最短愈合时间为15天,最长愈合时间为98天,平均愈合时间为66.50天。经统计学(秩和检验)分析,P<0.05,治疗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愈合时间。4疮面愈合程度比较: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30例,一级疮面10例,二级疮面18例,三级疮面2例,四级疮面0例;对照组30例,一级疮面5例,二级疮面16例,三级疮面6例,四级疮面3例,P=0.018<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5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在“脓性分泌物、腐肉”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总体显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在“渗出液、周边红肿”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当。6安全性比较:两组一般体检项目前后变化不显着,在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方面做出的具体数据统计分析后显示,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7整体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可靠。结论臁疮病程长,经久不愈,芩矾汤溻渍治疗臁疮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6.67%,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说明芩矾汤溻渍治疗能加速臁疮疮面愈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臁疮的相对安全、有效方法。

张美君[7](2017)在《柏肤康液治疗下肢淤积性溃疡(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自制外用药柏肤康液对湿热下注型淤积性溃疡创面的临床疗效,为辨证治疗湿热下注型淤积性溃疡探索有效药物。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淤积性溃疡(湿热下注型)的患者,随机选60例,其中,治疗组的患者有30例,对照组有30例。治疗组应用自制药柏肤康液外敷换药,对照组应用康复新液常规换药,一日一次,28天为观察周期。观察并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包括溃疡面积的变化,创面周围的渗出,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及创面的疼痛症状。总体疗效判定是依据治疗前后的创面面积的改变来采取统计学分析处理。应用安舒妥贴膜外覆创面来计算溃疡面积,沿创面外缘画红色细线,依据安舒妥贴膜的方格数来计算创面面积,分别将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溃疡面积记录下来。同时创面的渗出、肉芽组织、疼痛的变化是根据创面量化分级进行评分,评定治疗前后的疗效。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第28天后的创面面积、渗出、疼痛、肉芽组织生长形态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变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在改善创面的面积、肉芽组织、疼痛、渗出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1、柏肤康液在治疗湿热下注型淤积性溃疡疗效显着。2、柏肤康可明显改善创面的面积、渗出、疼痛、肉芽组织,同时在治疗中没有不良反应,值得应用推广。

吴攀[8](2016)在《下肢静脉曲张并溃疡的综合治疗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是血管外科常见且难治的一种疾病,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性疾病(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足靴区、内外踝及足背等处皮肤溃疡形成、色素沉着,溃疡可为单发,也可多发。如无特殊治疗,溃疡经久不愈或者反复发作,且有恶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因下肢静脉性溃疡是由深、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其治疗上必须同时纠正下肢各静脉系统的功能不全的情况,本课题收集了近五年来我院胸心血管外科收住的78例下肢静脉曲张并溃疡患者,分析其综合治疗效果及预后,为以后的治疗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胸心血管外科住院的78例下肢静脉曲张并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患者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溃疡周围环形缝扎术及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等综合治疗后的各种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所有统计资料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百分率的95%可信区间(95%CI),结果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组78例患者共93条患肢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及溃疡周围环形缝扎术,7条深静脉瓣重度返流肢体同时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戴戒术。术后随访3到6月,愈合率91.4%,8条肢体术后随访6月后溃疡面积较前明显缩小,皮肤脂质硬化及色素沉着等情况均较前明显改善。随访过程中有8条患肢溃疡于其他部位复发,复发率8.6%,再次予溃疡周围环形缝扎术后溃疡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浅静脉曲张复发及血栓形成,无切口感染情况发生。7例同时行股浅静脉戴戒术及浅静脉手术的患者术后溃疡均愈合,无浅静脉曲张发生。采用CEAP分类中临床评分来比较患者肢体临床症状体征的状况及评估治疗效果,比较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3到6月各项临床症状的评分,统计显示所有患者术后各项症状、体征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P<0.01。[结论]1.溃疡周围环形缝扎术联合浅静脉剥脱术及股浅静脉瓣膜成形术综合治疗,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有效方法。2.下肢静脉性溃疡需同时纠治深、浅静脉、交通静脉及肌泵系统的功能。3.溃疡周围环形缝扎术处理交通静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感染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李娟[9](2013)在《健脾化湿祛瘀法促进DVI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健脾化湿祛瘀法在促进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术后康复中的作用,并采用国际通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作为疗效评价依据,比较该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与现代医学疗法的疗效差异,对脾胃学说应用于在静脉手术后的临床效果行深入研究,为中医药在围手术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合格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三组均根据具体情况行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结扎抽剥,小腿浅静脉、交通静脉结扎抽剥术。术后鼓励患者多做患足背曲运动,早期下床活动,定期换药。在治疗大法不变的前提下,据患者症状随症加减,治疗组1服用四君子汤、四妙丸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组2服用四君子汤、四妙丸合补桃红四物汤加减。用法:每日1剂,疗程:术后第1天开始至术后2周。对照组3不服用中药。观察三组术后1、3、5、7天沉重、酸胀、困倦疲劳、痉挛的缓解情况,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术后1、3、5、7天进行评分,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术后3、7天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1、2)术后沉重、酸胀、困倦疲劳、痉挛的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间的术后沉重、酸胀等的缓解情况无统计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间评分比较无统计意义。结论:在改善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术后并发症方面,辩证服用中药比单纯西医手术治疗,有着一定的优势,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具有实际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

郝占峰,李振刚,杨步军,雷小明[10](2012)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60例》文中认为静脉性溃疡是静脉曲张、静脉血栓、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下肢静脉疾病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白塞氏病、干燥综合症等一些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周围血管科常见的疾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俗称"老烂腿"。我院周围血管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根据患者病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二、下肢深静脉瓣膜修复治愈“老烂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肢深静脉瓣膜修复治愈“老烂腿”(论文提纲范文)

(1)全蝎膏外用治疗臁疮病(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试验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分组
    2.2 治疗药物与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学处理方法
6 治疗结果及疗效分析
    6.1 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比较
    6.2 治愈率比较
    6.3 肉芽组织出现时间
    6.4 疼痛程度比较
    6.5 愈合时间比较
    6.6 复发率比较
    6.7 伤口面积比较
    6.8 创面渗出评分比较
讨论
    1.中医学对臁疮的认识
        1.1 病名的由来
        1.2 臁疮病的病因病机
        1.3 臁疮病的辨证论治
        1.4 治疗方法
    2.西医学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认识
        2.1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定义和病因
        2.2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2.3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西医治疗
    3.全蝎膏的选择依据
    4.PRF的治疗优势
    5.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治疗臁疮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来源
    2 入组标准
        2.1 西医入组标准
        2.2 中医入组标准
    3 排除标准
    4 试验的终止
    5 脱落标准
    6 研究方法
        6.1 分组方法
        6.2 手术方法
        6.3 术后治疗方案
        6.4 观察指标和方法
    7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课题样本量完成情况
    2 一般临床资料
    3 临床疗效指标变化
        3.1 D-二聚体、凝血四项变化
        3.2 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3.3 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
        3.4 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4 安全性指标
第三章 讨论
    1 西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机制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2 中药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3 补阳还五汤分析
    4 组方中中药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5 疗效分析
        5.1 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指标的分析
        5.2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分析
        5.3 术后疼痛并发症的分析
        5.4 中医证候积分的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西医防治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黄连膏联合象皮粉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研究
        1.1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定义及危险因素
        1.2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因与病理研究
        1.3 现代医学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诊断
        1.4 现代医学对下肢溃疡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研究
        2.1 祖国医学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名的认识
        2.2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因病机
        2.3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中医治法
    3. 黄连膏、象皮粉的方药分析
        3.1 黄连膏、象皮粉的组方配伍及方义
        3.2 黄连膏、象皮粉的现代药理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药物
        2.2 实验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2.5 疗效评价
        2.6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线资料
        3.2 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3.3 临床总体疗效结果分析
        3.4 安全指标
第三部分 讨论
    1. 讨论
        1.1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研究讨论
        1.2 黄连膏联合象皮粉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2. 结论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CT静脉成像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CTV与DSA、DUS在下肢CVD诊断作用及对照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CTV在IVCS的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CTV在下肢REVAS原因中的应用及REVAS特点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CTV诊断IVCS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辅助检查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黄柏水煎液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中NF-KB、锌指蛋白A20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认识
        1.1 古籍中对于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相关记载
        1.2 祖国医学对于臁疮的治疗方法
    2 西医学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2.1 静脉性溃疡的发病原因
        2.2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理改变
        2.3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症状
        2.4 西医学治疗方法
    3 黄柏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
        3.1 黄柏的化学成分
        3.2 黄柏中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
        3.3 黄柏的临床应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和脱落标准、终止试验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和脱落标准
        2.5 终止试验标准
        2.6 课题医学伦理学要求
    3 治疗方法
        3.1 创面换药方法
        3.2 试验用药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价标准
        3.5 统计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5.1 下肢静脉性溃疡研究讨论
        5.2 黄柏的药效及现代药理分析
    6 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造模方法
        2.3 给药方法及用量
        2.4 标本的采集
        2.5 HE染色方法
        2.6 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
        2.7 血浆D-二聚体测定
        2.8 血液流变学测定
        2.9 RT-PCR法检测溃疡组织中NFκBp65、IκBα和TNFAIP3mRNA表达
        2.10 WB法检测溃疡组织中NFκBp65, IκB和TNFAIP3蛋白表达
        2.11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一般状态的变化
        3.2 大鼠溃疡面积以及愈合率的变化
        3.3 组织病理学变化
        3.4 血清学检测
        3.5 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
        3.6 RT-PCR法检测溃疡组织中NFκBp65、IκBα和TNFAIP3mRNA表达
        3.7 WB法检测溃疡组织中NFκBp65、IκBα和TNFAIP3蛋白表达
    4 讨论
        4.1 下肢静脉性溃疡模型建立的客观评价
        4.2 黄柏水煎液对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4.3 黄柏水煎液对下肢静脉性溃疡形成中IL-6、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
        4.4 黄柏水煎液对下肢静脉性溃疡行程中的NF-κB及NF-KBmRNA的影响
        4.5 黄柏水煎液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中的TNFAIP3/A20及A20mRNA的影响
    5 结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6)芩矾汤溻渍治疗臁疮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剔除、脱落标准
        1.1.6 治疗方案
        1.1.7 观察指标
        1.1.8 评价标准
        1.1.9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临床资料与分析
        1.2.2 疮面愈合疗效比较
        1.2.3 疮面愈合程度比较
        1.2.4 疮面愈合时间比较
        1.2.5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1.2.6 皮肤刺激
        1.2.7 白细胞数变化
        1.2.8 安全性评价及后期回访
        1.2.9 病例分析
    1.3 讨论
        1.3.1 经验方芩矾汤的理论基础
        1.3.2 相关药物分析
        1.3.3 问题与展望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近现代中西医对臁疮的认识
    2.2 中医对臁疮的病因病机认识
        2.2.1 传统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2.2.2 中医典籍对臁疮病因病机记载
        2.2.3 近现代医家对臁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对臁疮的治疗方法
    2.4 西医对臁疮病因病机认识
    2.5 静脉功能试验
    2.6 常规临床辅助检查
    2.7 西医对臁疮的治疗
    2.8 中西医结合疗法
    2.9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经验方芩矾汤治疗臁疮病临床观察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柏肤康液治疗下肢淤积性溃疡(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淤积性溃疡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 中医对淤积性溃疡的认识
        二. 中医方向来分析淤积性溃疡病因病机
        三. 淤积性溃疡的中医疗法
    综述二 西医对淤积性溃疡的治疗进展
        一. 淤积性溃疡的定义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三、病理学致病因素
        四、淤积性溃疡的治疗进展
        五、淤积性溃疡西医外治法的发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脱落标准
        6. 治疗方法
        7. 观察指标及方法
        8. 疗效判定标准
        9. 统计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比较
        2. 治疗前后溃疡面积比较
        3. 治疗前后创面积分比较
        4. 临床疗效比较
        5. 安全性指标
讨论
    1. 关于淤积性溃疡的研究现状
        1.1 研究背景
        1.2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1.3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2. 关于柏肤康液的组方及药理研究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组方分析和现代药理研究
        2.3 单味中药的功效及原理
    3. 关于对照药物的选择
    4. 关于结果的分析
        4.1 柏肤康液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4.2 柏肤康液对肉芽形态的影响
        4.3 柏肤康液对渗出的影响
        4.4 柏肤康液对疼痛的影响
    5. 柏肤康液和康复新液的对比研究的意义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8)下肢静脉曲张并溃疡的综合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撰写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健脾化湿祛瘀法促进DVI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中医药文献研究
        一、病名
        二、病因病机
        三、中医治疗
    第二节 现代文献研究
        一、概述
        二、病因
        三、病机
        四、诊断
        五、西医治疗
        六、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第二节 结果分析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一、课题设计与执行问题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设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法
    2.1 中医治疗
    2.2 分类治疗
        2.2.1 静脉曲张和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溃疡:
        2.2.2 血栓后综合症引起的溃疡:
        2.2.3 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溃疡:
        2.2.4 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溃疡:
        2.2.5 溃疡换药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四、下肢深静脉瓣膜修复治愈“老烂腿”(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蝎膏外用治疗臁疮病(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潘晶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临床研究[D]. 林怡涔.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黄连膏联合象皮粉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D]. 褚美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CT静脉成像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D]. 刘鹏. 河北医科大学, 2018(02)
  • [5]黄柏水煎液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中NF-KB、锌指蛋白A20表达的影响[D]. 王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12)
  • [6]芩矾汤溻渍治疗臁疮的临床观察[D]. 王娜.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7]柏肤康液治疗下肢淤积性溃疡(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美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7)
  • [8]下肢静脉曲张并溃疡的综合治疗效果分析[D]. 吴攀. 昆明医科大学, 2016(02)
  • [9]健脾化湿祛瘀法促进DVI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D]. 李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60例[J]. 郝占峰,李振刚,杨步军,雷小明.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2(02)

标签:;  ;  ;  ;  ;  

下肢深静脉瓣膜修复治愈“老烂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