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收益理论——一种新的收入观

综合收益理论——一种新的收入观

一、全面收益理论——一种全新的收益观(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蓉[1](2017)在《基于全面收益观的企业综合收益表研究 ——以上市林业企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润表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报表,能够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但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现有企业,尤其是非金融企业,不断产生新的、非传统的收益,使得只列报已实现收益的现行利润表不能反映企业真正的收益水平,改进利润表刻不容缓。林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行业,上市林业企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引入综合收益概念,尝试对上市林业企业现行利润表进行改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通过阐述综合收益相关概念及理论,对改进利润表进行规范性分析。分析发现,与传统利润表相比,综合收益表更能提高企业决策有用性。其次,揭示现行利润表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措施,并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构建综合收益表。随后,借助关联研究法,采用价值相关性检验对综合收益表有效性进行验证,即通过检验综合收益表构成要素与企业股票收盘价格的相关性来评估利润表的改进效果。最后,在分析研究不足、总结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供三条政策建议。结合规范以及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综合收益表的研究成果,深刻理解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发现综合收益表较现行利润表相比,更能反映企业真正的收益水平,能够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第二,分析现有利润表,发现现有利润表在列报市场环境、会计理论基础、要素列报以及财务指标计算四方面存在缺陷。第三,弥补现有利润表缺陷,提出引入综合收益概念、修正原有利润表依据的收益理论基础、增设会计要素、剔除“营业利润”中的非日常经营项目影响、在“财务费用”项下单独设立“利息支出”子项目以及修正原有财务指标计算公式的改进措施。第四,通过引入“全面利润”、“综合收益”、“其他综合收益”、“每股综合收益”要素,构建综合收益表。第五,通过构建综合收益体系与企业股票收盘价格的价值相关性检验模型,证明本文构建的综合收益表是可行的。实证分析发现,不管从总量还是单量的角度来看,综合收益与净利润均与企业股票收盘价格存在价值相关性,但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高于净利润;净利得与损失与企业股票收盘价格具有较强的价值相关性;综合收益表的收益体系价值相关性高于现行利润表的收益体系。根据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第一,国家应当完善相应的会计准则体系,以明确会计的核算范围和核算方法;第二,完善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企业管理层以及会计人员的行为;第三,重新构建企业绩效的考核体系,以保证企业资本保值和增值,从而使企业得到更加的长远发展。

丁兄妹[2](2015)在《全面收益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 ——基于2010-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文中提出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变化,以及财务会计目标的变革,传统收益观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全面收益观的优势凸显。然而令人思考的问题是,引入全面收益能否真的如理论上所说的那样,会提高未列示全面收益信息的会计信息对股价的解释能力?对此,西方国家首先对收益观进行了审视,开启了探索改革利润表的新时代。学者们开始探索更加接近经济学收益但是又能符合会计特色的可计量、可确认标准的一种收益观,即为全面收益观。理论上,该观点应该更加合理,反映企业真实营业状况,但是,实证研究过程中发现,研究结论可能与理论相反。尽管西方各国都已经认可了全面收益观,而且要求报告全面收益,但是研究依旧在继续,理论尚在不断完善中;国内学者对全面收益理论的研究络绎不绝,也仍未得出一致结论。本文以2010-2013年沪深两地A股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数据以及股价数据为研究样本,借助Olhson模型中价格模型,构建会计盈余数据与股价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全面收益与传统收益,定性研究全面收益观的优势,重点通过实证研究了全面收益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结论有:第一,传统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而且在各项检验中,拟合优度是最高的,对股价的解释力度是最强的。第二,全面收益与企业价值具有相关性,但是将它们分别设计模型进行分析后,本文认为全面收益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R2)要低于传统收益,即全面收益与股价的相关性要弱于净利润指标。第三,在传统收益模型检验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全面收益变量,没有发现其他全面收益提高了传统收益的价值相关性,而且其他全面收益本身与股价的相关性检验就没有通过,即其他全面收益与股价弱相关。第四,引入虚拟变量,将正负其他全面收益分别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在关注其他全面收益的过程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部分而非利得。在对文章进行了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研究对象及其研究目的,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一是应加强对全面收益理论的宣传,提高信息使用者对全面收益观的认识,强化全面收益理论。二是应进一步完善利润表的内容,将全面收益总金额与其构成项目的具体金额都列入利润表,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三是应完善全面收益相关准则和规范,使得全面收益理论更加完善、应用更加广泛。

王嘉鑫[3](2014)在《基于“全面收益观”的我国综合收益表研究 ——以上汽集团为例》文中认为2009年6月,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这一重要文件预示着我国利润表正逐步由总括收益观向全面收益观迈进,但事实上,“收入-费用观"依然主导着我国现行利润表。随着当前非金融企业市场环境和公司战略的转变,即有越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金融领域并且使用了非相关多元化的公司战略,立足于“总括收益观”的现行利润表已经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而立足于全面收益观的综合收益表则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经济环境与经营环境的改变,并有利于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因此对我国利润表进行改进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首先,本文详细阐述了全面收益理论,分析了国外损益表向综合收益表演变的过程以及相关成果。其次,分析了目前我国利润表的缺陷,从而论述了改进的必要性,据此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收益表方案。其次,本文主要基于案例分析法,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对改进前与改进后的利润表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对改进前现行利润表的研究是基于该企业2006年至2013年的利润表数据,因为在2006年我国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而对改进后的综合收益表的研究是基于该企业2009年至2013年的利润表数据,因为2009年6月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该文件要求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增加“其他综合收益”与“综合收益”两项。最后,通过对上汽集团2013年利润表的数据进行调整,设计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收益表,并比较了改进前后的变化及分析了利润表改进后的优点。此外,本文立足于改进后的综合收益表,仍以上汽集团为案例,对两种最常见的财务分析体系(国资委提出的非金融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和杜邦分析体系)也进行了改进,并比较了改进前后的异同和分析了改进后的优势。可以预见,将利润表改进为综合收益表是我国会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国际趋同化”标志之一,而且对利润表的改进会有助于财务分析、业绩评价、等多个领域的发展。

刘季平[4](2014)在《综合收益观下中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在本期经营收益观下形成的,其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过分强调可靠性而忽略相关性、财务报告目标无法适应变化的环境、科目划分不能反映经济实质和报表间勾稽关系不紧密等,最近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公布了将于2014年7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不仅对综合收益做出了正式的定义,并对综合收益的列报方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明确要求在利润表中净利润之后分别列示“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分别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和“综合收益总额”两个科目。然而准则并没有具体规定哪些项目属于综合收益,同时也不要求在利润表中详细列示其他综合收益的各项目,只是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其他综合收益的组成进行披露。这样做有利于简化财务报表的项目,但是也导致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披露口径的不统一,不利于对财务报表的可比性。本文在研究了各国有关综合收益报告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综合收益报告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并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等对综合收益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对IASB和FASB联合项目组于2008年10月推出的四大主要报表的改进建议,构建适合我国现实的的财务报表体系。结合综合收益理念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采用规范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性的对三张主要报表进行改革,打破了以往关于综合收益的研究仅限于利润表的局限性,增强了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的紧密性,同时也对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有了较大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赵凌[5](2012)在《全面收益会计及其列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已经受到各国财务界的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在不断的加快相关准则改进进程。于此同时,我国传统收益报告已经不能满足全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传统收益报告只反映了企业已经实现的收益,对于没有实现的其他增值价值,却不能在当期报告中完整的体现出来,所以全面收益报告势必会逐渐替代传统收益报告,在许多国家全面收益已经被提上了日程,甚至已经开始应用。在我国,特殊国情决定了我们在追随国际会计准则脚步时,不能完全照搬国际理论和经验,我们要有自身的全面收益理论特点。本文首先以全面收益会计为基本理论,结合了各个国家全面收益应用情况的历史经验,指出全面收益产生的必然性。其次在理论上对全面收益的来源、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财务界对于全面收益会计的几种不同呈报方式,分别包括一表法、两表法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法。再次文章结合了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全面收益观的运用,提出我国全面收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提出了全面收益理论在我国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对我国未来应该实施的全面收益报告的具体格式内容做出预测。本文将分六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全面收益观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及全面收益观的国内外参考文献,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本文的积极探索之处。第二部分阐述了全面收益理论在各国的演进历程,包括美国、英国、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的全面收益理论的发展历程。同时总结了全面收益理论的相关概念,包括全面收益的含义、确认与计量,同时对全面收益理论和传统会计收益理论进行了分析比较。第三部分主要是全面收益的列报研究,该部分阐述了全面收益列报的多种方式,并且把全面收益报告和传统的财务报表进行对比,找出全面收益报告的优势。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通过探讨全面收益在我国具体的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提出了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第六部分作为本文的重点,根据整个文章的分析,作者根据上文提出的问题阐述了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应用的对策建议和展望,提出全面收益在我国运用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和特色,要在总结国外准则基础之上保留自身特点,同时对境内公司需要境外上市时对全面收益进行考虑,总结出了符合我国特色的全面收益报告模式。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境外上市,以寻求更广泛的发展机遇。在这种大环境下,如果我国继续保持保守的态度跟进国际会计准则,那么对于境外上市的企业,应当在中国当前报表的基础上增加的内容,是否可以保持国内财务报表不变,而另外以在附注中做出阐述的形式进行境外上市报表的列报。2.综合考虑未来财务报表分类趋势和其他综合收益细分项目,讨论未来我国可能应用的全面收益报告。

徐娟娟[6](2010)在《全面收益报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目标的转变,如何表述企业全部的财务业绩成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焦点。而以历史成本、实现——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为基础的传统收益报表仅对企业在某一期间内已实现的收益进行报告,不能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业绩信息的需求。因此,信息使用者要求对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重大的改革与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为顺应这一趋势,世界各国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团体纷纷提出改革意见。对于我国而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愈与国际趋同,报告全面收益的会计环境日益成熟,探讨如何进行全面收益报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在介绍全面收益的定义、特点、来源、组成部分及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上,来详细介绍全面收益的理论知识;然后阐述英国ASB、美国FASB、IASC各准则制定机构规定的可采用的全面收益报告模式,以及需要列示在全面收益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国外全面收益报告的对比评价来得出启示;最后指出了我国实施全面收益报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可以采取的三种报告模式:一表法、两表法和权益变动表法,对于现阶段应该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报告方面,本文主张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分阶段逐步推进全面收益报告的报告模式,并在文章的最后,对全面收益报告的前景作出展望。本文的特色及创新点在于不但在全面收益的含义中总结出全面收益的来源,还对我国报告全面收益应采用何种模式的问题上提出建议,建议分阶段逐步推进全面收益报告。

轩诗华,刘菲[7](2010)在《对新会计准则下全面收益的理论探讨》文中提出全面收益问题对于我国会计理论界而言并不是全新的课题,但由于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全面收益理论自身的不断完善,尤其是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颁布,为全面收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赵洪俊,章雁[8](2009)在《全面收益在我国的应用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全面收益理论是在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收益观,本文从全面收益理论的发展历程开始,得出全面收益理论的特点,并结合中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探讨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唐艳新[9](2009)在《在新会计准则下对全面收益理论的探讨》文中提出全面收益问题对于我国会计理论界而言并不是全新的课题,但由于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全面收益理论自身的不断完善,尤其是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颁布,为全面收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方容[10](2008)在《全面收益会计问题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一、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涵义随着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跨国公司不断涌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复杂,使得过于保守的实现原则不利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历史成本原则又无法体现资产的本质属性,大量无形资产难以入账,

二、全面收益理论——一种全新的收益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面收益理论——一种全新的收益观(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全面收益观的企业综合收益表研究 ——以上市林业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综合收益
        2.1.2 其他综合收益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
        2.2.2 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
        2.2.3 资本保全理论
        2.2.4 财务报表勾稽理论
第三章 现行利润表缺陷分析及改进
    3.1 现行利润表缺陷分析
        3.1.1 列报市场环境发生改变
        3.1.2 会计理论基础面临挑战
        3.1.3 会计要素列报存在缺陷
        3.1.4 财务指标计算存在缺陷
    3.2 现行利润表改进
        3.2.1“全面收益观”理念的引入
        3.2.2 原有会计理论基础的修正
        3.2.3 要素以及新要素的重新界定和引入
        3.2.4 财务指标计算的修正
第四章 综合收益表构建
    4.1 综合收益表要素构成
        4.1.1 国外关于综合收益表要素构思
        4.1.2 国内关于综合收益表要素构思
        4.1.3 本文关于综合收益表要素构思
    4.2 综合收益表要素确认
        4.2.1 综合收益表列报要素的确认基础
        4.2.2 综合收益表列报要素的确认原则
        4.2.3 综合收益表列报要素的确认标准
    4.3 综合收益表要素计量
    4.4 综合收益表要素列报
第五章 综合收益表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5.1 我国上市林业企业经营现状
        5.1.1 林业行业特点及发展现状
        5.1.2 上市林业企业特点及经营现状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择
        5.2.3 变量选择
        5.2.4 模型构建
    5.3 检验结果及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5.3.3 回归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存在的不足
    6.2 政策建议
        6.2.1 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6.2.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2.3 重新构建企业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全面收益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 ——基于2010-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
        二、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及述评
    第一节 有关全面收益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有关全面收益的文献综述
        二、国内有关全面收益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有关价值相关性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有关价值相关性的文献综述
        二、国内有关价值相关性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有关全面收益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有关全面收益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动态
        二、国内有关全面收益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动态
    第四节 文献评述
        一、关于全面收益的研究评述
        二、关于价值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评述
        三、有关全面收益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研究评述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全面收益概念的界定
        二、企业价值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比较
        一、全面收益观与传统收益观的比较
        二、其他全面收益的比较
    第三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有效市场假设理论
        二、干净盈余理论
        三、信息观与计量观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第二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说明
第五章 实证检验以及结果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回归结果与分析
        一、传统收益对企业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的检验
        二、全面收益对企业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的检验
        三、其他收益可以提升传统收益对企业价值具有相关性的检验
        四、引入虚拟变量,将正负其他全面收益分别检验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传统收益与全面收益都具有企业价值相关性
        二、其他全面收益暂时还没有表现出对股价具有多高的解释力度
        三、信息使用者对正负其他全面收益的关注程度不同
        四、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与资产负债率与股价呈负相关性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应提高信息使用者对全面收益的认识
        二、应进一步完善利润表内容
        三、应完善全面收益相关会计准则和规范,巩固全面收益实施效果
    第三节 未来研究展望
        一、增加研究数据
        二、强化研究的深度
        三、完善研究控制
        四、增加研究方法与模型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基于“全面收益观”的我国综合收益表研究 ——以上汽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基础
    一、全面收益理论基础
    二、综合收益表的列报
第三章 我国利润表改进的必要性及综合收益表的构想
    一、我国利润表的缺陷分析及改进的必要性
    二、综合收益表的构想
第四章 上汽集团案例分析及综合收益表的构建
    一、我国汽车行业特点分析
    二、上汽集团概述
    三、基于当前利润表的上汽集团财务分析
    四、我国现行利润表的改进过程——以上汽集团为例
第五章 利润表改进前后财务分析的比较——以上汽集团为例
    一、国资委的非金融企业评价体系改进前后的比较
    二、杜邦分析体系改进前后的比较
    三、全面收益观下我国综合收益表的优点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4)综合收益观下中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引言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理论及现实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 本文研究目标与方法
        1. 研究目标
        2. 主要内容
        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研究方法
    (四) 创新及不足
二、 综合收益观的理论基础
    (一) 综合收益观的哲学基础
    (二) 系统论基础
    (三) 经济学基础
        1. 西方经济学基础
        2. 制度经济学基础
    (四) 管理学基础
三、 关于财务报告的基本理论
    (一) 经济收益、会计收益和综合收益的辨析
        1. 会计收益
        2. 经济收益
        3. 综合收益
    (二) 本期经营收益观和综合收益观的辨析
        1. 两者的内涵不同
        2. 两者资本保全观念不同
        3. 两者会计计量属性不同
        4. 两者会计计量模式不同
        5. 两者对主要财务报表的影响不同
    (三) 国际上对综合收益的具体做法
        1. 英国
        2. 美国
        3. IASB 与 FASB 联合研究成果
        4. G4+1
四、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缺陷及成因分析
    (一)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缺陷分析
        1. 本期经营收益观的缺陷
        2. 本期经营收益观下财务报告目标的缺陷
        3. 本期经营收益观下财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不严密
        4. 本期经营收益观下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二)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缺陷的成因分析
        1. 新的会计目标的挑战
        2. 应对物价变动的挑战
        3. 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挑战
        4. 财务报告勾稽理论的挑战
    (三) 本期经营收益观下财务报告缺陷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1. 交易费用理论
        2. 产权理论
        3. 契约理论
五、 基于综合收益观的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
    (一) 综合收益观下的财务报告体系改进的基本思想
        1. 以决策有用观为报告目标
        2. 以资产负债观为确认基础
        3. 在综合收益观下确认收益
        4. 构建更加紧密的报表间勾稽关系
    (二) 改进资产负债表以符合综合收益观的要求
        1. 资产负债表内容的调整
        2. 资产负债表报告模式的调整
    (三) 改进利润表以符合综合收益观的要求
        1. 综合收益应包含的项目
        2. 利润表的借鉴模式
    (四) 改进现金流量表以符合综合收益观的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全面收益会计及其列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2 全面收益会计的演进历程和基础理论
    2.1 全面收益观在国内外准则中的演进历程
        2.1.1 美国——FAS130《报告全面收益》
        2.1.2 英国——FRS3《报告财务业绩》
        2.1.3 国际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
        2.1.4 我国的全面收益发展情况
    2.2 全面收益会计的基础理论
        2.2.1 全面收益的涵义和特点
        2.2.2 全面收益的组成内容
        2.2.3 全面收益的确认
        2.2.4 全面收益的计量方式
3 全面收益报告的主要模式及其与传统财务报告的比较
    3.1 全面收益的不同呈报模式
        3.1.1 单表法——净收益下扩展全面收益方式
        3.1.2 两表法——除传统报表外在列示一张全面收益表
        3.1.3 权益变动表法——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列示
        3.1.4 全面收益的“彩色报告模式”
    3.2 不同全面收益报告模式的比较
        3.2.1 共同点
        3.2.2 不同点
    3.3 全面收益报告与传统财务报告的对比
        3.3.1 财务报告观念的比较(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
        3.3.2 财务报告内容的变化
4 全面收益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4.1 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三号》看全面收益在我国的应用
    4.2 在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中的应用
    4.3 在企业接受捐赠会计处理中的应用
    4.4 在所得税准则中的应用
    4.5 其他能体现全面收益观具体应用的会计准则
5 全面收益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5.1 我国实行全面收益的意义
        5.1.1 更加全面的反映会计信息,给投资者一剂安心针
        5.1.2 减少利润操纵,作为上市公司的一种监督手段
        5.1.3 有助于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等相关难题
        5.1.4 有利于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
    5.2 全面收益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5.2.1 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中的困境
        5.2.2 新列报方式的不足之处
        5.2.3 缺乏对全面收益报告的有力监管机构和相关高素质人才
6 全面收益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建议和展望
    6.1 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现阶段应用的建议
        6.1.1 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杜绝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
        6.1.2 制定合适的全面收益准则,规范全面收益会计项目
        6.1.3 发挥财务报表审计作用,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
    6.2 我国现阶段在全面收益观上跟进国际会计准则应持保守态度
        6.2.1 我国在全面收益观上不能盲从追风
        6.2.2 在保持报表种类不变的情况下,对企业境外上市的考虑
    6.3 探讨适合未来我国的全面收益报告模型
参考文献
后记

(6)全面收益报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情况综述
        1.2.2 国内研究情况综述
    1.3 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以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本文的研究框架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3 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1.4.1 研究方法
        1.4.2 可行性分析
    1.5 创新点
第2章 全面收益的理论研究
    2.1 收益计量的历史发展
        2.1.1 经济学上的收益观
        2.1.2 会计学上的收益观
        2.1.3 全面收益观
    2.2 全面收益的含义和特点
        2.2.1 全面收益的含义
        2.2.2 全面收益的特点
    2.3 全面收益的来源
    2.4 全面收益的组成部分
    2.5 全面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2.5.1 全面收益的确认
        2.5.2 全面收益的计量
第3章 国外经验借鉴:全面收益报告模式及内容
    3.1 英国的全面收益报告
    3.2 美国的全面收益报告
    3.3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全面收益报告
    3.4 各国准则的对比分析及启示
        3.4.1 各机构改革的相同之处
        3.4.2 各机构改革的不同之处
        3.4.3 对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启示
第4章 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应用
    4.1 全面收益报告应用的必要性
        4.1.1 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做到信息的充分披露
        4.1.2 有助于解决我国已存在和将出现的会计难题
        4.1.3 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1.4 会计国际协调的需要
    4.2 全面收益报告应用的可行性
        4.2.1 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转变
        4.2.2 国外已有成功的例子可供借鉴
        4.2.3 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了计量基础
        4.2.4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有利于全面收益的推行
    4.3 可采用的报告模式
        4.3.1 一表法
        4.3.2 两表法
        4.3.3 权益变动表法
    4.4 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模式的选择
        4.4.1 在损益表附注中揭示全面收益信息
        4.4.2 按单一业绩观,采用一表法
        4.4.3 按第二业绩表的观念,编制综合收益表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对新会计准则下全面收益的理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会计全面收益理论的形成历程
    1.1 经济学收益观
    1.2 会计学收益观
    1.3 全面收益理论
2 全面收益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
    2.1 在基本准则中引入“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2.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利润表的变革保障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

(8)全面收益在我国的应用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面收益的界定及其特点
    (一) 定义采用资产负债观
    (二) 计量交易、事项和情况对于一个主体所产生影响的总括指标
    (三) 采用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现行价值为基础的计量模式
    (四) 实质是会计收益向经济收益的历史回归
二、全面收益在我国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一) 全面收益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
    (二) 全面收益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三、关于全面收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

(9)在新会计准则下对全面收益理论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会计全面收益理论的形成历程
    1.1 经济学收益观
    1.2 会计学收益观
    1.3 全面收益理论
2 全面收益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
    2.1 在基本准则中引入“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2.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利润表的变革保障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

(10)全面收益会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涵义
二、全面收益理论与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比较
    1. 全面收益观念与历史成本计量原则
    2. 全面收益观念与实现原则
    3. 全面收益观念与稳健原则
三、全面收益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 在基本准则中引入“利得”和“损失”的概念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引入了“利
    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利润表的变革保障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
四、对全面收益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1. 全面收益报告的会计程序
    2. 全面收益报告的服务对象

四、全面收益理论——一种全新的收益观(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全面收益观的企业综合收益表研究 ——以上市林业企业为例[D]. 李亚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2]全面收益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 ——基于2010-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D]. 丁兄妹. 安徽财经大学, 2015(05)
  • [3]基于“全面收益观”的我国综合收益表研究 ——以上汽集团为例[D]. 王嘉鑫. 安徽大学, 2014(09)
  • [4]综合收益观下中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研究[D]. 刘季平. 吉林财经大学, 2014(03)
  • [5]全面收益会计及其列报研究[D]. 赵凌.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 [6]全面收益报告研究[D]. 徐娟娟. 山东经济学院, 2010(01)
  • [7]对新会计准则下全面收益的理论探讨[J]. 轩诗华,刘菲. 价值工程, 2010(06)
  • [8]全面收益在我国的应用与思考[J]. 赵洪俊,章雁. 新会计, 2009(05)
  • [9]在新会计准则下对全面收益理论的探讨[J]. 唐艳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1)
  • [10]全面收益会计问题探讨[J]. 方容. 煤炭经济研究, 2008(08)

标签:;  ;  ;  ;  ;  

综合收益理论——一种新的收入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