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3例疗效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3例疗效报告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3例疗效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李富豪,申毅锋,姚航宇,司宇,李浩[1](2020)在《腮腺炎性睾丸炎的中西医诊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腮腺炎性睾丸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病因主要为感染腮腺炎病毒。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为:腮腺炎病毒从呼吸道进入人体进而复制侵入血液扩散至腮腺,之后增殖扩散至睾丸,引起睾丸的一系列病变。临床表现为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患者又出现发热,睾丸明显肿胀和疼痛。西医将其归为病毒性睾丸炎范畴,中医称为"痄腮引睾",可见于儿童、青少年及成年男性,儿童未及时诊治会造成睾丸萎缩甚至导致成年后不育,成人感染腮腺炎后更易并发睾丸炎且临床症状较重。西医治疗此病主要通过常规补液支持治疗、抗病毒、抗感染治疗、补充雌激素及其他辅助疗法,中医辨证论治从清热解毒、疏肝泄热、清热养阴、疏肝理气散结、表里上下分消等方面入手,取得了显着疗效。近年,大量研究报道中西医结合相比单一疗法效果更佳,梳理近现代中西医治疗该病的个案、临床报道,为该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蒋暑雨[2](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李小兰[3](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郑文洁[4](2019)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馆藏广东省中医献方普查研究》文中提出2016年我国首部中医药法强调“支持对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整理、研究和利用。国家鼓励组织和个人捐献有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的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诊疗方法和技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医药献方具有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特色,开展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整理挖掘运用名老中医的经验,也是贯彻中医药法的举措。笔者通过走访本校图书馆,利用校图书馆检索系统和读秀系统检索,对馆藏献方专着及中医期刊内广东省献方进行收集整理研究。目的:重整医学家底,填补当代医学史里献方运动广东板块的空缺,完善岭南医学史。同时对医学宝库进行挖掘,为现今临床运用提供借鉴与参考。献方运动中不少名老中医首次将秘方验方公开,对名老中医的经验传承的追本溯源也有一定帮助。方法:综合利用文献普查法、数据库检索法、历史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对九本广东省中医药献方与八种中医药杂志所载广东省献方进行综合研究,形成以下成果。成果:1.发现了九本献方专着:《广东省医药卫生技术革命经验交流展览会·中医药验方汇编上编》《广东省医药卫生技术革命经验交流展览会·中医药验方汇编下编》《广东省中医验方选集》《广东省各县市中医验方交流汇编第一集》《广州市中医验方选第一集》《中医验方汇集(五九年第一辑)》《中医验方汇编第一集》《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工作展览会资料汇编·常用草药验方集解》《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特辑》和八种中医期刊所载广东省献方。2.整理了九本献方专着献方3254首,八种中医期刊中广东省献方7首。3.辑录体例6万余字(61957)。4.绘制献方统计图61幅,统计表70张。5.完成了九本献方专着的分类统计,其中内科分为11大类,包含疾病113种。内科献方总数1510方,所包含传染病514方,消化系统疾病348方,泌尿系统疾病200方,呼吸系统疾病143方,肢体经络病72方,其他内科疾病68方,神经系统疾病64方,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38方,血液系统疾病24方,循环系统疾病22方,泌尿男性疾病17方。外科分为7大类,包含疾病34种。外科献方总数453方,所包含外科感染212方,其他外科疾病151方,腹外疝31方,肛门直肠疾病27方,肿瘤21方,泌尿男性疾病9方,骨关节结核2方。妇产科分为7大类,包含疾病29种。妇产科献方总数317方,月经病96方,产后病77方,妇科杂病76方,妊娠病31方,带下病18方,前阴病10方,乳汁喂养类9方。儿科分为16大类,包含疾病39种。儿科献方总数292方,所包含消化系统疾病88方,传染病62方,神经系统疾病44方,皮肤病26方,发热24方,咽喉口腔病方12方,新生儿病9方,呼吸系统疾病6方,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4方,泌尿系统疾病4方,其他儿科疾病3方,腹外疝3方,耳疾2方,眼疾2方,鼻病1方。骨伤科分为6大类,包含疾病8种。骨伤科献方总数189方,所包含跌打伤96方,骨折38方,枪弹伤23方,外伤20方,刀伤10方,内伤2方。皮肤科分为8大类,包含疾病21种。皮肤科献方总数134方,所包含细菌性皮肤病40方,真菌性皮肤病36方,皮炎31方,其他皮肤病8方,荨麻疹类皮肤病7方,动物性皮肤病5方,病毒性皮肤病4方,性病3方。五官科分为4大类,包含疾病25种。五官科献方总数359方,所包含咽喉口腔病182方,眼疾95方,鼻病47方,耳疾35方。6.发现献方十则以上23人,共献方526方,占比16.16%。献方最多前十位者为关济民106、何中和34、赵思竞33、邬碧泉32、赵裕才30、邓鹤芝27、李庭芬25、覃振安20、赵芳伯20、陶葆荪18。十人献方达345方,占比10.6%。7.总结出献方人两大特点:(1)不乏着名医家、生草药家以单人献方为主(2)单位献方(不记名,以单位名义献方)其次,联合献方(多人献方或多单位献方联合)最少。8.发现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质量较高。9.中医献方运动产生的背景与领导人的号召,建国初期卫生条件差,医药资源不足有关。10.统计发现传染病献方占比15.8%,是所有病种中数量最多的。而其中痢疾、肺结核、麻疹最多。痢疾献方129则,占所有献方的3.96%。结论:献方以传染病方最多,原因有三:首先建国初期卫生条件差,医药资源分布不均;其次岭南地区向来因独特的气候环境温病疫症横生。献方人以临床名家为多,其中有41位广东省名老中医献方共计355则,关济民献方最多,达106方,涉及24个病种。广东省献方具有疗效好,善用岭南草药等特点。

张雯迪,李莹莹,岳冬辉,张林枝,魏丹丹,李宏程,裴佳丽[5](2019)在《普济消毒饮防治温热类疾病近二十年研究概述》文中认为温热类疾病是临床多发的一类疾病,属中医"温病"范畴。研究表明,普济消毒饮在防治温热类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自身优势和发展前景。作者从普济消毒饮的立方本旨研究、主治腮腺炎、治疗扁桃体炎、主治带状疱疹、治疗头面疾病及其他疾病等六方面,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种角度对普济消毒饮治疗温热类疾病的研究进展情况。认为,普济消毒饮在治疗温热类疾病方面具有确切疗效和独特优势,现代实验研究为此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国内外学者从实验到临床,研究普济消毒饮对病毒表达的影响及对疾病的治疗。针对温热类疾病,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普济消毒饮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在临床上具有显效快、疗效佳的优势。

冯雪妍[6](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痄腮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痄腮是由风热时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而中医对痄腮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医案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是医家经验的最好载体。因此本研究以痄腮医案为研究对象,对医案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建立痄腮医案信息数据库,运用SPSS 22.0及SPSS Modeler 18.0中的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分析等方法对医案进行挖掘整理,归纳总结了痄腮的流行病学特点、病机特点、证候分布规律、处方用药与配伍等规律,为临床提供借鉴和参考。

张稚鲲[7](2017)在《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及意义]中医文献是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记载了许多中医防治疫病的临床经验与总结。在与疫病的长期抗争中,中医已认识到疫病可以通过食物、呼吸、接触等途径传染,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治疗措施,其中药物治疗经验尤其丰富,但中医诊疗信息多具有模糊性、非线性、非定量等复杂特征,利用文献整理与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找出其中的相关性和规律性,在古今用药及配伍规律的对比中发现疫病处方用药特点,了解医家诊疗思路及临证经验,为当代临床提供参考。[研究内容]在了解古今疫病(急性传染性病)治疗概况的基础上,收集整理相关临床文献,归纳、分析历代疫病方用药及配伍特点,比较古今异同,筛选常用中药,了解方剂组成中各药的适用范围,筛选常用的配伍结构,发现临床文献中的隐性信息,为现代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①文献调研。古代文献使用书目检索工具,现代文献主要运用布尔逻辑、截词、字段限定以及嵌套检索等检索技术从数据库中获取原始文献(既包括个案、医案,也包括大样本临床报道)。从每篇文献中摘取来源、年代、病名、症状、治则治法、方名、剂型、用药组成、用法及给药途径等数据项。古今数据以1911年为分界点。②数据清理。利用Microsoft Excel建立基础数据表格,根据需求对基础数据进行清理及规范。③数据挖掘。根据齐夫定律确定分析样本,通过启用Excel高级功能、VBA编程、调用相关函数等进行频次统计,筛选高频药,使用SPSSClementine12.0、Python正则表达式匹配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了解疫病常用药对、药组及其配伍结构。[结论]①疫病用药的频次分析及古今用药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方药的实际使用情况,从用药的频次及比例了解疫病的主要治则治法,发现药味使用的变化,为筛选古今常用药及特色药,发现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的中药提供线索与参考。②古今疫病总体用药有许多相似之处,祛湿药、补气药、理气药、化痰药、补血药、泻下药、消食药、补阴药的使用无太大差别,而在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等的使用方面差异较大。清热药现代方使用较古代方明显增多,而解表药古代方使用较现代方多,提示古代方的主要用药特点为以“散”治疫,现代方的主要用药特点为以“清”治疫。③疫病方配伍总体现代清、散、行、和的特点。“清”指清热泻火,疫病的最普遍病理特征为发热,清热为疫病治疗之要则。清热药甘寒之品常多味并用,苦寒之品常与甘寒同用。“散”“行”指药组中常配具有宣散、行滞特点的药味,提示疫毒壅滞为疫病的另一普遍存在的病理特征。“和”指配伍中体现攻邪不伤正,补益不留邪的特点,比如,使用苦寒药时,常配以甘草等益脾缓中,使用补血药时常配以当归补血、行血并散血中之瘀毒,寓攻于补,寓补于攻。总体来看,古今在配伍原则上无太大差异,现代方配伍多以仲景方为基础。④对古今疫病用药的比较分析建立在疫病总体用药、病系用药、疾病用药三个层次的基础上,为筛选具有不同普适作用的疫病用药提供了思路与参考。⑤为临床提供了疫病组方选药的结构式思路,即疫病方=疫病共性药+病系共性药+疾病个性药,以辅助提高辨证与辨病、辨症相结合的处方用药质量,同时方便计算机分类处理,为建立疫病临床荐药系统提供思路与参考。

田波,胡建新,胡瑞钺,李志优[8](2017)在《炎琥宁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的循证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炎琥宁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探索省增补基本药物循证评价的有效方式,为新版基本药物目录遴选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炎琥宁注射剂单用或者联合其他阳性药物(试验组)对比其他阳性药物(对照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评价质量后,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项RCT,合计2 6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OR=5.28,95%CI(3.92,7.11),P<0.001]显着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MD=-1.97,95%CI(-2.83,-1.12),P<0.001]、肿胀消退时间[MD=-2.05,95%CI(-2.53,-1.58),P<0.001]、疼痛消失时间[MD=-1.39,95%CI(-2.02,-0.75),P<0.001]均显着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琥宁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较好,可显着缩短患者退热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

蔺梦娟[9](2017)在《基于网络药理学和Meta分析的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清开灵注射剂目前有清开灵注射液和注射用清开灵(冻干)两个品种,均主要由胆酸、猪去氧胆酸、水牛角、黄芩苷、栀子、金银花、板蓝根、珍珠母组成,功效为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免疫调节、保肝及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清开灵注射剂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在脑血管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肝炎、高热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清开灵注射剂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临床评价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利用"药物-成分-靶标-疾病"多层次生物网络,结合基因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开展清开灵注射剂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的循证医学手段,科学地评估各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和相关数据,为清开灵注射剂治疗特定疾病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以供临床参考。研究目的1探讨清开灵注射剂的药理作用机制,从微观角度揭示清开灵注射剂药理作用特点。2系统评价清开灵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一)网络药理学利用公共数据库(如TCMSP、PubChemCompound和TCMID)收集清开灵注射剂的成分及其分子信息,结合药物分子的ADME性质参数及文献研究,预测和筛选活性分子,并获取其靶标、基因及疾病信息,利用Microsoft Access 2010构建数据库;提取数据,利用Cytoscape 3.4.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图,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确定网络关键节点或关键模块,再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其基因集合的主要功能,多层次、多角度探讨清开灵注射剂的作用机制。(二)Meta 分析通过全面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Med、PubMed、Springer、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等,收集清开灵注射剂治疗特定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纳入符合标准的RCT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对同质性较好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森林图呈现结果;异质性较大时可采用Meta回归、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探讨异质性来源,采用敏感性分析检验结果的稳定性,以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研究结果(一)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作用机制研究1数据库构建:所构建的"清开灵注射剂网络药理学基础信息数据库"包含清开灵注射剂的8个药物所涉及的116个成分,1 271个靶标,929种疾病,以及3 786条成分、靶标、疾病对应关系。2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的拆方分析研究:(1)"胆酸-猪去氧胆酸"作用机制研究:主要成分胆酸、猪去氧胆酸均具有较好的类药性;该药对的"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涉及6个靶标和8种疾病,以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肝X受体(LXRα、LXRβ)为关键靶标,主要涉及脑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等疾病;GO富集主要在甘油三酯的合成、胆固醇的储存及流出调控等生物学过程方面,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胰岛素抵抗通路等。(2)"水牛角-珍珠母"作用机制研究:共筛选出6个成分,其总体类药性较好;该药对的"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涉及765个靶标和595种疾病,以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COX-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为关键靶标,以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症和炎症为度值最高的疾病;GO富集主要在小分子代谢、细胞代谢等生物学过程方面,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多种氨基酸代谢通路中。(3)"黄芩苷-栀子"作用机制研究:共筛选出20个成分,其总体类药性较好;该药对的"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涉及198个靶标和369种疾病,以COX-2、PPARy和5-脂氧合酶(5-LOX)等为关键靶标,疾病主要涉及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GO富集主要在化学刺激响应、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凋亡及细胞程序性死亡调控等生物学过程方面,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多种癌症通路和乙型肝炎通路等。(4)"金银花-板蓝根"作用机制研究:共筛选出92个成分,其总体类药性较好;该药对的"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涉及665个靶标和609种疾病,以COX-2、热休克蛋白90α(HSP86)、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COX-1)和PPARγ等为关键靶标,疾病主要涉及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炎症等;GO富集主要在细胞表面受体相关信号通路、化学刺激响应等生物学过程方面,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cAMP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多种癌症通路及乙型肝炎通路等。3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的整体研究:共筛选出116个成分,其总体类药性较好;清开灵注射剂的"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涉及1 271个靶标和929种疾病,以COX-2、HSP86、COX-1靶标度值最高,主要涉及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炎症等疾病;GO富集主要在化学刺激响应、信号传递、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方面,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cAMP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多种氨基酸代谢通路、癌症通路和乙型肝炎通路等;模块分析所得6个模块对应基因的GO富集主要在心率调控、心肌收缩调控等生物学过程中,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心肌细胞肾上腺素信号通路和cGMP-PKG信号通路等;具有血脑屏障通透性的29个成分对应基因的GO富集主要在胆固醇代谢过程、胆固醇体内平衡等生物学过程中,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PPAR信号通路、多种氨基酸的合成通路及尼古丁成瘾通路等。(二)基于Meta分析的临床评价研究1清开灵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纳入42项研究,累计患者5 905例;在单用或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清开灵注射剂在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利巴韦林注射剂(RR=1.19,95%CI:1.16~1.22,P<0.000 01)等;12项研究累计报告试验组42例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s/ADEs),11项研究累计报告对照组34例ADRs/ADEs。2清开灵注射剂治疗肺炎:纳入17项研究,累计患者1 702例;在应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基础上,联用清开灵注射剂可提高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P= 1.23,95%CI:1.14~1.33,P<0.000 01)等;4 项研究累计报告试验组 27 例 ADRs/ADEs,对照组64例ADRs/ADEs。3清开灵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纳入7项研究,累计患者580例;清开灵注射剂联合对症治疗在缩短流行性腮腺炎的退热时间方面优于利巴韦林注射剂联合对症治疗或仅对症治疗(MD =-1.16,95%CI:-1.36~-0.96,P<0.000 01)等;3项研究未发生ADRs/ADEs,4项研究未报告ADRs/ADEs。研究结论1清开灵注射剂各药对的网络关键节点分析、基因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的结果各有侧重,反映了清开灵注射剂各药对之间功效的差异及各药对之间作用机制方面的相互配合,体现了中医配伍用药和复方用药的意义。2清开灵注射剂可能由多个成分通过作用于LXR、COX-2、HSP86和PPARγ等关键靶标,调控胆固醇代谢与其体内平衡、氨基酸代谢、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参与多个信号通路、代谢通路和癌症等疾病通路,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及炎症等疾病中发挥作用。3清开灵注射剂临床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报道较少,但本研究发现其多个作用靶标、相关通路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4清开灵注射剂各药对及其整体处方的"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均具有部分无标度和小世界特性,模块属性很低,适宜采用识别关键节点的方法进行网络分析,模块分析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用。5在临床应用方面,相较于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或对症治疗,联合清开灵注射剂可以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效果。但是本研究通过纳入文献的分析,在清开灵注射剂的安全性方面尚无法给出确切结论。

戴颖[10](2016)在《齐齐哈尔市2013~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验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法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情况,探索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20132014年某医院300例流行性腮腺炎住院患者,其中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选取174例,治疗组(应用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选取126例。对照组采用抗病毒药中西药对症治疗局部用如意金黄散加食醋搅拌成糊剂,每天一次贴敷。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DL‐CⅡ(五官)超短波电疗机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转归,探究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用Epidata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和入院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2.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入院后腮腺消肿时间、出院时尿淀粉酶指标、出院时血淀粉酶指标、出院时白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治愈率是98.4%,单纯药物治疗组的治愈率是79.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x=24.106,P<0.001);4.流行性腮腺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应用超短波治疗法、入院前有无合并症和入院后有无并发症是流行性腮腺炎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5.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组流行性腮腺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后有无并发症是流行性腮腺炎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而单纯药物治疗组流行性腮腺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和入院前有无合并症是流行性腮腺炎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结论:1.应用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住院时间以及出院时生化指标是不同的。应用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且生化指标低。2.应用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法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法,起效快且治疗费用低;应用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流行性腮腺炎的治愈率。3.是否应用超短波治疗法是流行性腮腺炎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应用超短波治疗法有利于腮腺炎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4.入院后有无并发症是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组流行性腮腺炎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有并发症的患者不利于腮腺炎的治疗,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5.性别和入院前有无合并症是单纯药物治疗组流行性腮腺炎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有合并症的患者不利于腮腺炎的治疗,需及时地预防和控制合并症的发生。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法对于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见效快,减少患者的疼痛,缩短患者病程等临床特点,应将其广泛应用到临床试验中,为今后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提供重要的预防和防控策略。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3例疗效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3例疗效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腮腺炎性睾丸炎的中西医诊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医对腮腺炎性睾丸炎发病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的诊断标准
    1.3 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2 中西医对本病的治疗进展
    2.1 常规治疗手段
    2.2 抗病毒治疗
    2.3 中医药辨证论治
    2.4 外治法
        2.4.1 中药外敷
        2.4.2 针刺治疗
        2.4.3 中药注射液治疗
    2.5 其他疗法
3 预后
4 小结
临床经验:

(2)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二十四节气简介
        1 节气的由来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总体设计
        2.2 具体步骤
    3 结果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3.5 结果总评价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3.9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简历

(3)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第一节 专着类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第四节 特殊病种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第一节 蛇叹肿毒
        一、蛇叹肿毒概述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第二节 小儿疳积
        一、小儿疳积概述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四、小儿疳积现状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第三节 肚腹痛
        一、肚腹痛概述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第四节 心头痛
        一、心头痛概述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广州中医药大学馆藏广东省中医献方普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当代献方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1.1 研究现状
        1.1.1 岭南地区单方、验方研究
        1.1.2 献方运动及献方研究
        1.1.3 民族医学的验方、单方、秘方研究
        1.1.4 名医经验方收集整理
        1.1.5 验方、单方、秘方的应用价值与现阶段问题
    1.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献方收集与整理
    2.1 研究方法
    2.2 献方收集
        2.2.1 广东省中医献方专辑
        2.2.2 中医期刊所载广东省中医献方收集
    2.3 献方整理
        2.3.1 献方纳入标准
        2.3.2 献方排除标准
        2.3.3 数据校订校勘
第三章 献方体例
    3.1 《中医药验方汇编上编》编撰体例
    3.2 《中医药验方汇编下编》编撰体例
    3.3 《广东省中医验方选集》编撰体例
    3.4 《广东省各县市中医验方交流汇编第一集》编撰体例
    3.5 《广州市中医验方选第一集》编撰体例
    3.6 《中医验方汇集(五九年第一辑)》编撰体例
    3.7 《中医验方汇编(第一集)》编撰体例
    3.8 《常用草药验方集解》编撰体例
    3.9 《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特辑》编撰体例
第四章 献方统计
    4.1 九种献方专辑统计
        4.1.1 《上编》统计
        4.1.2 《下编》统计
        4.1.3 《广东省献方集》统计
        4.1.4 《各县市献方集》统计
        4.1.5 《广州市献方集》统计
        4.1.6 《兴宁县献方集》统计
        4.1.7 《高要县献方集》统计
        4.1.8 《荔湾区献方集》统计
        4.1.9 《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特辑》统计
    4.2 九种献方分类统计
        4.2.1 内科
        4.2.2 外科
        4.2.3 妇产科
        4.2.4 儿科
        4.2.5 骨伤科
        4.2.6 皮肤科
        4.2.7 五官科
    4.3 九本着述献方人统计
        4.3.1 献方人特点
        4.3.2 献方人介绍(献方数最多前十位)
        关济民
        何中和
        赵思兢
        邬碧泉
        赵裕才
        邓鹤芝
        李庭芬
        赵芳伯
        覃振安
        陶葆荪
第五章 中医献方专题讨论
    5.1 献方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5.1.1 献方运动的产生
        5.1.2 广东省献方运动启动与发展
        5.1.3 广东省献方在全国献方运动中的地位
        5.1.4 为什么要献方
        5.1.5 存在问题
    5.2 传染病献方数量居首
    5.3 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质量较高
        5.3.1 名医所献,疗效当佳
        5.3.2 经验传承,实属宝贵
        5.3.3 用方心得,佐证佳效
        5.3.4 疫病献方,应时之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基于数据挖掘的痄腮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痄腮的理论渊源
        1.1 秦汉时期
        1.2 晋隋唐时期
        1.3 宋金元时期
        1.4 明清时期
    2 痄腮现代研究进展
        2.1 病因
        2.2 诊断
        2.3 治疗
        2.4 预防
        2.5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痄腮医案的数据挖掘
    1 数据挖掘技术路线
        1.1 研究目标
        1.2 医案收集
        1.3 数据规范化
        1.4 建立数据库
    2 痄腮医案的数据挖掘
        2.1 痄腮医案的检索与收录
        2.2 一般信息资料分布
        2.3 症状数据挖掘
        2.4 证候数据挖掘
        2.5 药物数据挖掘
第三部分 讨论
    1 痄腮的流行病学特点
        1.1 易发人群
        1.2 易发年龄
        1.3 易发季节
        1.4 兼夹疾病
    2 痄腮症状学特点
        2.1 症状频数分析
        2.2 症状聚类分析
        2.3 症状因子分析
    3 痄腮证候分布规律
    4 痄腮用药规律
        4.1 高频药物分析
        4.2 药物种类分析
        4.3 药物聚类分析
        4.4 药物因子分析
        4.5 药物关联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7)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古代中医疫病探赜
    1. 疫病释义
    2. 疫病病因
    3. 疫病防治
        3.1 宋以前
        3.2 宋金元
        3.3 明清
第二部分 疫病的现代中医药治疗
    1. 建国以来我国法定急性传染性疾病回顾
    2. 常见疫病的中医药治疗
        2.1 病毒性肝炎
        2.2 细菌性痢疾
        2.3 流行性感冒
        2.4 流行性腮腺炎
        2.5 手足口病
第三部分 古今疫病方药数据挖掘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 研究方法
    3. 数据挖掘结果
        3.1 疫病高频药挖掘
        3.1.1 疫病总体用药
        3.1.2 疫病病系用药
        3.1.3 疫病病种用药
        3.2 疫病用药古今对比数据挖掘
        3.2.1 古今总体用药
        3.2.2 古今病系用药
        3.2.3 古今病种用药
        3.3. 疫病方配伍规律挖掘结果
        3.3.1 疫病方总体配伍规律
        3.3.2 疫病病系配伍规律
        3.3.3 疫病病种配伍规律
第四部分 讨论
    1. 疫病用药特点分析
        1.1 总述
        1.2 古今用药比较分析
        1.2.1 疫病总体用药
        1.2.2 古今病系用药
        1.2.3 古今病种用药
        1.3 疫病用药的共性与个性特点分析
        1.3.1 细菌性痢疾
        1.3.1.1 古代方
        1.3.1.2 现代方
        1.3.1.3 小结
        1.3.2 病毒性肝炎
        1.3.2.1 古代方
        1.3.2.2 现代方
        1.3.2.3 小结
        1.3.3 流行性腮腺炎
        1.3.3.1 古代方
        1.3.3.2 现代方
        1.3.3.3 小结
        1.4 古今疫病用药特点总结
    2. 疫病方配伍特点分析
        2.1 古今疫病方总体配伍特点分析
        2.1.1 古代方
        2.1.2 现代方
        2.1.3 小结
        2.2 疫病病系配伍规律特点分析
        2.2.1 Ⅰ类疫病
        2.2.1.1 古代方
        2.2.1.2 现代方
        2.2.1.3 小结
        2.2.2 Ⅱ类疫病
        2.2.2.1 古代方
        2.2.2.2 现代方
        2.2.2.3 小结
        2.2.3 Ⅲ类疫病
        2.2.3.1 古代方
        2.2.3.2 现代方
        2.2.3.3 小结
        2.3 疫病病种配伍特点分析
        2.3.1 细菌性痢疾
        2.3.1.1 古代方
        2.3.1.2 现代方
        2.3.1.3 小结
        2.3.2 病毒性肝炎
        2.3.2.1 古代方
        2.3.2.2 现代方
        2.3.2.3 小结
        2.3.3 流行性腮腺炎
        2.3.3.1 古代方
        2.3.3.2 现代方
        2.3.3.3 小结
        2.4 疫病方配伍特点总结
第五部分 结语
    1. 问题与思考
    2. 主要创新点
    3.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炎琥宁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的循证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1.1.5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
    1.4 资料提取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结果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总有效率
        2.4.2 退热时间
        2.4.3 肿胀消退时间
        2.4.4 疼痛消失时间
    2.5 不良反应
    2.6 敏感性分析
    2.7 发表偏倚
3 讨论

(9)基于网络药理学和Meta分析的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清开灵注射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综述二 清开灵注射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研究
    一、"清开灵注射剂网络药理学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构建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拆方分析研究
        (一) "胆酸-猪去氧胆酸"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 "水牛角-珍珠母"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 "黄芩苷-栀子"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 "金银花-板蓝根"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整体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Meta分析的清开灵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
    一、清开灵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清开灵注射剂治疗肺炎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清开灵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齐齐哈尔市2013~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腮腺炎的病原学特征
    1.2 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1.3 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情况
    1.4 各省流腮疫情研究新进展
    1.5 影响流腮发病的主要因素
    1.6 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
    1.7 近年来的流行性腮腺炎治疗状况
    1.8 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预防策略
    1.9 超短波治疗法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诊断标准
    2.4 治疗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2.6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3 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入院时情况比较
    3.4 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3.5 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治疗转归的比较
    3.6 流行性腮腺炎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
    3.7 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组流行性腮腺炎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
    3.8 单纯药物治疗组流行性腮腺炎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两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讨论
    4.2 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讨论
    4.3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的讨论
    4.4 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流行性腮腺炎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的讨论
    4.5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的预防
    4.6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3例疗效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腮腺炎性睾丸炎的中西医诊疗进展[J]. 李富豪,申毅锋,姚航宇,司宇,李浩. 中医临床研究, 2020(36)
  • [2]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4]广州中医药大学馆藏广东省中医献方普查研究[D]. 郑文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普济消毒饮防治温热类疾病近二十年研究概述[J]. 张雯迪,李莹莹,岳冬辉,张林枝,魏丹丹,李宏程,裴佳丽.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10)
  • [6]基于数据挖掘的痄腮证治规律研究[D]. 冯雪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D]. 张稚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3)
  • [8]炎琥宁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的循证评价[J]. 田波,胡建新,胡瑞钺,李志优. 中国药房, 2017(15)
  • [9]基于网络药理学和Meta分析的清开灵注射剂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D]. 蔺梦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10]齐齐哈尔市2013~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戴颖. 吉林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3例疗效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