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及相关疾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

新生儿窒息及相关疾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

一、新生儿窒息与相关疾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周小敏[1](2021)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全球每年约有100万新生儿死于出生窒息,窒息居新生儿死因的第三位,随着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深入和推广,复苏成功率显着提高,窒息并发症成为威胁患儿生命的最主要原因。目的:根据收集的窒息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特点及转归,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各器官损害提供参考,并从孕母、胎儿情况及复苏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探析,为早期识别多器官损害高危患儿和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去降低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减少器官损害个数、减轻器官损害程度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临床管理水平、降低窒息患儿死亡率及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贡献一份力量。方法:通过病历系统查找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窒息患儿,归纳总结窒息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入院后进行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肾功能(尿量、肌酐、尿素值)、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心肌酶谱(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肌激酶同工酶值)、颅脑彩超、心脏超声、心电图、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胸腹部X线等检查结果进行各器官功能评估,以了解窒息新生儿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统计研究对象中发生死亡的病例数,计算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并分析主要死亡原因;根据胎龄、窒息程度和器官损害数量,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足月组和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和多器官损害组、非多器官损害组,分别比较胎龄和窒息程度对窒息患儿发生多器官损害的影响以及器官损害数量与窒息患儿临床转归的关系,并分析探讨孕母年龄、既往妊娠病史、患病情况以及胎儿、胎盘、脐带羊水情况和复苏方式等多种因素对窒息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影响。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和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分析时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与多器官损害发生显着相关的各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价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采用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 26软件进行。结果:(1)86.0%的窒息患儿并发了器官损害,62.0%患儿器官损害个数≥2个。(2)窒息新生儿各器官损伤发生率分别是肺(62.1%)>心脏(46.0%)>脑(38.7%)>肾(33.6%)>胃肠道(26.8%)>肝(3.0%)。(3)各器官损伤中,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肺、脑、肾和胃肠道遭受窒息损伤风险显着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窒息相比,重度窒息患儿脑、肺和心脏损伤几率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窒息新生儿肺损伤后以呼吸衰竭(54.8%)最多见,其中I型和II型呼吸衰竭各占23.7%和76.3%,其次为NRDS(43.1%)、肺炎(28.1%)、MAS(18.5%)、PPHN(4.1%)、气胸(2.7%)、肺不张(2.1%)和肺出血(1.4%)。(5)235例窒息患儿中有225例(95.7%)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有103例(43.8%)患儿心电图结果异常,有45例(19.1%)患儿心脏彩超结果异常。但仅有48%(108/225)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的患儿最终确诊为心脏损伤,而心电图或心脏超声结果异常的患儿均证实存在心脏损伤。心脏损伤患儿中心电图异常改变分别为ST段改变96例(93.2%)、各种心律失常13例(12.6%),心脏超声异常依次为三尖瓣反流14例(31.1%)、右室扩大7例(15.6%)、动脉导管未闭6例(13.3%)、心包积液5例(11.1%)、左房增大5例(11.1%)、房水平异常分流4例(8.9%)和心室壁运动减弱4例(8.9%)。(6)91例脑损伤患儿中有早产儿67例(73.6%),其中ICH有36例(53.7%)、HIE有16例(23.9%)、两者兼有者15例(22.4%),足月儿24例(26.4%),其中HIE者15例(62.5%)、ICH者4例(16.7%)、两者兼有者5例(20.8%)。(7)79例肾损伤患儿中仅有18例(22.8%)肾功能异常者同时出现无尿或少尿症状,而61例(77.2%)患儿虽存在肾功能异常而不伴随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8)63例胃肠道损伤患儿中有54例(85.7%)出现腹胀、48例(76.2%)出现胃储留、35例(55.6%)出现胃肠出血和10例(15.8%)出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研究对象中共有15人死亡(其中8人为生后≥72小时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病死率达6.3%,死亡病例中共有早产儿11例,占死亡人数的73.3%。具体死亡原因分析如下:心力衰竭4例,严重颅内出血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肺出血1例,气胸1例,呼吸衰竭4例。(10)15例死亡患儿均发生了器官损害,其中多器官损害14例,占死亡人数的93.3%,其中并发3种器官损害者有8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肺和脑损伤者4例,心、肺和胃肠道损伤者1例,心、肺和肾损伤者2例,肺、脑和肾损伤者1例),4种器官损害者有4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和肾损伤者3例,心、肺、胃肠道和肾损伤1例),5种器官损害者2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肾和肝损伤者1例,心、肺、脑、胃肠道和肾损伤者1例),单器官损害者死亡1例,为心脏损害且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占死亡人数的6.7%,无器官损害者中没有死亡病例,组间比较显示多器官损害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多器官损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孕母年龄≥35岁或孕期患有高血压疾病、先兆流产病史、胎盘异常、早产、窒息程度重、低出生体重儿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疾病,各器官损害是窒息造成的主要不良后果,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后最容易损伤的器官是肺,其次是心脏和脑,心肺脑三种脏器损伤也是导致窒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新生儿窒息后常发生多器官损伤,尤其是早产儿和重度窒息患儿。(3)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伤表现形式多样,临床中常需借助各器官功能监测的辅助检查加以识别,以提高多器官损害早期诊断率及协助评估损伤程度。(4)窒息死亡患儿常为多器官损害者,且器官损害个数常≥3个,并常同时损伤心、脑、肺三大脏器中的两种。(5)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多器官损害与早产、低出生体重、重度窒息、复苏用氧浓度>40%以及胎盘异常、孕母年龄≥35岁或孕母患有高血压疾病或孕期先兆流产病史具有明显正相关性,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时用氧浓度>40%是导致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对窒息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新法复苏、积极防治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高危因素、熟悉窒息患儿各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加强各器官功能状态监测以及早期诊治各器官损害可减少多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

王丹,张国安,苏艳琦,孔祥增,牛春牧[2](2021)在《安宫牛黄丸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疗效及对相关指标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安宫牛黄丸联合磷酸肌酸钠在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中的疗效以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6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收治的136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安宫牛黄丸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94%(P<0.05);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方面,治疗前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标志物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磷酸肌酸钠能够有效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改善缺氧状态以及心肌损伤,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韩娟[3](2020)在《双胎妊娠期贫血与心脏功能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双胎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红蛋白、白蛋白、BNP、心肌酶、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观察双胎妊娠正常情况下引起心功能的生理性、适应性改变,建立双胎妊娠心脏超声模式。同时深入了解双胎合并贫血对孕妇心脏功能状态及结构的影响,筛查出贫血引起早期心衰的先行指标,指导临床尽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从而改善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分娩结局,对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搜集了2017年1月-2019年11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孕妇符合纳入标准研究对象总共为473例。对473例双胎妊娠孕妇电子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孕妇年龄、教育程度、孕前BMI、孕次、孕期服药史、本次受孕方式、绒毛膜性、分娩孕周、孕期并发症、肝肾功、血红蛋白、BNP、心肌酶、心脏超声、心电图、新生儿并发症以及入住NICU天数。通过对研究对象入院后的血红蛋白按世界卫生组织统一的妊娠期贫血标准(轻度贫血100g/L≤血红蛋白<110g/L,中度贫血70g/L≤血红蛋白<100g/L,重度贫血40g/L≤血红蛋白<70g/L)分为:非贫血孕妇组(262例)、贫血孕妇组(211例,包括轻度贫血和中度贫血)。另将贫血孕妇组211例按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分为2组:贫血合并心衰组和贫血非心衰组。采用SPSS22.0对各组孕妇基本信息、妊娠期合并症、心脏指标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贫血孕妇组与非贫血孕妇组的本次受孕方式自然受孕和辅助生殖、分娩孕周≤34周和>34周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2.贫血孕妇组心衰的发生率为10.90%,与非贫血孕妇组的0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其他并发症子痫前期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重度、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无统计学意义。3.非贫血组与中度贫血组比较白蛋白含量、全血BNP含量、二尖瓣反流少量的发生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非贫血组与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心脏B超E值有统计学意义;轻度贫血组二尖瓣反流少量的发生率低于中度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贫血孕妇组合并孕期并发症、轻度贫血孕妇组合并孕期并发症和中度贫血孕妇组合并孕期并发症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脏超声二尖瓣反流少量和心电图心律不齐,有显着统计学意义。4.贫血孕妇组与非贫血孕妇组第一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脑室内出血、心脏病及入住NICU天数和第二新生儿的入住NICU天数,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5.贫血合并心衰孕妇组与贫血非心衰孕妇组比较孕前BMI<24、24≤BMI<28和BMI≥28,有显着统计学意义。6.贫血合并心衰孕妇组与贫血非心衰孕妇组比较BNP、肌酸激酶、a-羟丁酸、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三尖瓣反流少量,有显着统计学意义。7.贫血合并心衰孕妇组与贫血非心衰孕妇组比较第一新生儿身长,第二新生儿身长、第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第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第一新生儿入住NICU天数和第二新生儿入住NICU天数,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双胎妊娠中,自然受孕患者贫血发生率会增加。心脏功能特别是心脏超声指标会随双胎妊娠孕周的增加而产生生理性、适应性变化,即双胎妊娠正常的心脏超声模式。但合并贫血时,心功能某些先行指标变化,如白蛋白下降、心脏超声E改变和心脏二尖瓣反流少量增加等;特别是当双胎妊娠期贫血发生早期心衰时,心脏功能均发生异常变化,但有临床意义的先行指标为全血BNP含量、肌酸激酶含量、a-羟丁酸含量升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增大、三尖瓣反流少量增加。因此,在双胎妊娠期贫血发生早期心衰时,除肥胖是高危因素,以上先行指标可作为发生心衰的高危因子。其意义在于指导临床对早期心衰的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心衰进一步发展,造成患者不良结局。2、母体的贫血及营养不足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可能造成胎儿宫内发育不良,甚至胎儿发育畸形。特别是贫血合并心衰的新生儿除了低体重、身长短,还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急重症发生。同时,新生儿入住NICU天数增加,经济负担也增加。因此,双胎妊娠期贫血患者应早发现、早纠正、早治疗,避免发生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及畸形。同时,减少母亲发生早期心衰,以免引起新生儿急重症发生,造成母儿不良结局。总之,双胎妊娠期贫血使孕妇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增加了妊娠期心衰的发生率,且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和妊娠结局也较差;双胎妊娠孕妇孕前体重指数是妊娠期贫血孕妇发生心衰的高危因素,注意心脏功能中先行指标的变化,对早期心衰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心衰进一步发展,造成患者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应加强孕前及孕期健康宣教,提高孕妇对妊娠期贫血的认识、重视孕前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对贫血早预防、早治疗,以确保母婴安全。

王随力,温志红,李柳青[4](2019)在《新生儿窒息所致心肌损害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新生儿窒息是由于分娩过程中的各种原因使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呼吸,引起缺氧、酸中毒,严重时可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的一种病理生理情况[1]。多个研究证实[2-3],新生儿窒息会导致心、脑等重要器

刘建慧[5](2019)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各个指标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在评估新生儿窒息的意义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本研究进行前瞻性分析,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160例作为窒息组,另外随机选取Apgar评分810分160例新生儿作为非窒息组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新生儿分娩出后5分钟内切断脐带,以近新生儿端脐带15 cm处应用止血钳夹闭,抽取脐动脉血1ml测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若需窒息复苏,评分至20分钟。记录羊水性状,新生儿窒息情况及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情况。结果:1.两组新生儿的基本资料比较窒息组新生儿男婴94例,女婴66例,非窒息组新生儿男婴88例,女婴7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顺产26例,产钳助产54例,剖宫产80例,非窒息组新生儿顺产98例,产钳助产26例,剖宫产3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出生体重(3.27±0.77)kg,非窒息组新生儿出生体重(3.43±1.16)k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单胎138例,二胎及以上22例,非窒息组新生儿单胎146例,二胎及以上1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头胎116例,二胎及以上44例,非窒息组新生儿头胎102例,二胎及以上5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的数值比较轻度窒息组pH、PCO2、HCO3-值高于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PO2值低于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pH、PCO2、HCO3-值高于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PO2值低于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脐动脉血pH值与新生儿出生状况的比较分析320例新生儿中,pH<7.20为122例,为38.13%。pH﹥7.20中为198例,为61.87%。pH<7.20组羊水浑浊(96.72%)、脏器功能损伤(91.80%)、窒息发生率(86.89%)明显高于pH﹥7.20组(9.09%、3.0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pgar评分与新生儿出生状况的比较分析Apgar03分的新生儿羊水浑浊(100%)、脏器功能损伤(93.55%)、窒息发生率(72.58%)明显高于Apgar47分(81.63%、53.06、51.02%)及Apgar﹥8分组(2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gar47分羊水浑浊、脏器功能损伤、窒息发生率高于Apgar﹥8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窒息的评估对本研究诊断方法进行诊断一致性分析,结果提示pH值的Kappa值是0.56,Apgar评分的Kappa值是0.625,Apgar+pH值的Kappa值是1,由此可见Apgar+pH值诊断新生儿窒息的准确性更高。6.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的评估pH值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4.92%和95.05%,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3.22%和75.25%,两者联合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8.39%和99.24%。联合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明显高于单项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脐动脉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可作为临床辅助新生儿窒息及其预后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对于评估新生儿窒息及其预后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脐动脉血pH和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窒息和其不良结局均有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窒息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赵嘉庆,陈金强,刘启乐,何建芳[6](2019)在《分析心肌酶CTnⅠ与CK-MB活性变化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心肌酶CTnⅠ含量与CK-MB活性变化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生24小时内窒息新生儿113例,分为轻度窒息组83例;重度窒息组30例;并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轻、重度窒息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含量、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活性变化情况;对比轻、重窒息组治疗前后血清CTnⅠ含量与CK-MB活性变化情况。结果重度窒息组患儿CTnⅠ含量与CK-MB活性变化均高于轻度窒息组,而轻度窒息组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轻、重度窒息组患儿CTnⅠ含量与CK-MB活性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CTnⅠ与CK-MB活性变化检测在窒息新生儿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反应新生儿心肌损伤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杨鑫[7](2017)在《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分析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对心肌酶谱的影响以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03月至2016年12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治疗的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患儿,所有78例患儿依据随机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对照组(n=39),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新生儿窒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取果糖二磷酸钠辅助治疗心肌损害,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新生儿窒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取磷酸肌酸辅助治疗心肌损害。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胎龄、是否为早产儿、体重和窒息程度)、治疗前后心肌损害标志物(包括CK-MB、HBDH、CK、LDH和AST))、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情况和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胎龄(t=1.25,P>0.05)、早产儿比例(χ2=0.77,P>0.05)、生产方式(χ2=1.35,P>0.05)、体重(χ2=0.92,P>0.05)和窒息程度(t=1.73,P>0.05)等方面的一般资料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可比性较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与对照组(χ2=7.5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K-MB(t=9.42,P<0.05)、HBDH(t=8.33,P<0.05)、CK(t=9.52,P<0.05)、LDH(t=10.26,P<0.05)和AST(t=7.38,P<0.05)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可有效降低心肌酶谱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作用效果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仇杰[8](2016)在《不同胎龄围生期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伤(MODS)与胎龄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有窒息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65例(如胎盘早剥,胎盘老化,脐带绕颈与脱垂,胎膜早破,羊水过度与过少,妊娠期高血压等)。1、根据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有无围生期窒息,将其分为A组(早产儿窒息组),B组(足月儿窒息组),C组(早产儿对照组),D组(足月儿对照组),比较各组多器官功能损伤的发生率。2、以上病例中发生围生期窒息的新生儿79例,根据胎龄将其分为早期早产窒息组、晚期早产窒息儿组、足月儿窒息组,比较各组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比较两组多器官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早产儿窒息组多器官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5;早产对照组与足月对照组比较多器官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P>0.05)。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程度:早期早产窒息组、晚期早产窒息组、足月窒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5,列联系数为or=0.35,胎龄与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伤程度呈低度相关性。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多器官功能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P<0.05,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P<0.05。多器官功能损伤中损伤器官的排列顺序无差异,早产儿窒息组脑损伤75.00%,肺损伤45.83%、心肌损伤37.50%、肾损伤29.17%、肝损伤16.67%,足月儿窒息组脑损伤70.00%,肺损伤35.00%、心肌损伤35.00%、肾损伤25.00%、肝损伤15.00%,各脏器损伤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生期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早产儿高于足月儿;胎龄越小发生多器官功能损伤的程度越严重;窒息越重,多器官功能损伤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多器官功能损伤中发病率最高的为脑组织损伤,其余依次为肺、心、肾、肝、凝血、胃肠、离子。

龙文香,周福根,郭景华,尤金英,龙小红[9](2015)在《早产儿的心肌酶谱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缺氧对早产儿心肌酶谱的影响,比较窒息早产儿、无窒息早产儿与足月窒息儿之间的差异。方法120例新生儿中窒息早产儿、无窒息早产儿、足月窒息儿以及正常新生儿各30例。采用病例对照回顾性研究法,分别在出生后第1、7 d采血检测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指标的含量。结果窒息早产儿组的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氨酸脱氢酶(α-HBDH)、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窒息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之间没有差异(P>0.05)。足月窒息儿与正常新生儿之间有差异(P<0.05)。结论窒息早产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应常规检查心肌酶谱。

徐建民,周丽银,湛国豪[10](2015)在《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测定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酶测定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3例窒息新生儿,根据出生后1 min内的新生儿Apgar评分,其中42例为重度窒息组,81例为轻度窒息组;选取本院同期顺产分娩的健康无窒息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3组新生儿在出生24 h内抽静脉血,测定血清中hs-CRP和心肌酶(AST、LDH、CK、CK-MB、α-HBDH),并作对比分析。结果重度窒息组的hsCRP和心肌酶指标均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的hs-CRP和心肌酶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心肌酶在窒息新生儿中均显着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窒息程度成正相关,可作为心肌损害及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hs-CRP与心肌酶的测定对新生儿窒息所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二、新生儿窒息与相关疾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窒息与相关疾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伦理审查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
    2.3 窒息新生儿病死率及主要死因分析
    2.4 器官损害个数对窒息患儿预后的影响
    2.5 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分析
讨论
    3.1 窒息和器官损害发生发展机制
    3.2 新生儿窒息的多脏器损害
    3.3 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临床诊治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安宫牛黄丸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疗效及对相关指标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13]
    1.4 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儿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比较
    2.4 两组患儿基本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导致新生儿窒息发生的主要因素
    3.2 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3.3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治疗方法
4 总结

(3)双胎妊娠期贫血与心脏功能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孕产妇的一般情况
    2.2 孕产妇妊娠并发症
    2.3 孕产妇白蛋白、BNP、心肌酶、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的变化
    2.4 新生儿出生情况、并发症及结局
    2.5 贫血心衰组与贫血非心衰组孕产妇的基本信息比较
    2.6 贫血心衰组与贫血非心衰组孕期并发症比较
    2.7 贫血孕产妇白蛋白、BNP、心肌酶、心脏超声及心电图变化
    2.8 贫血心衰组和贫血非心衰组新生儿出生结局比较
3 讨论
    3.1 双胎妊娠合并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3.2 双胎妊娠合并贫血心脏功能因子的变化分析
    3.3 双胎妊娠贫血合并心衰的影响因素及心脏功能因子的变化分析
    3.4 妊娠期并发症情况分析
    3.5 新生儿出生情况、并发症及结局
小结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位成果
致谢

(4)新生儿窒息所致心肌损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肌损害的诊断
2 心肌损害的标志物
    2.1 CK-MB
    2.2 cTnI和cTnT
    2.3 其他心肌损害标志物
        2.3.1 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心房利钠肽(ANP)
        2.3.2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2.3.3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
3 心肌损害的心电图改变
4 心肌损害的超声改变
5 心肌损害的干预策略

(5)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与研究分组
    3 新生儿窒息评估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2 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的数值比较
    3 脐动脉血pH值与新生儿出生时状况的比较分析
    4 Apgar评分与新生儿出生时状况的比较分析
    5 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的评估
    6 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器官功能损伤的评估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中英文缩略词
致谢

(6)分析心肌酶CTnⅠ与CK-MB活性变化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设备
        1.2.1 仪器
        1.2.2 CTnI与CK-MB检测试剂及方法学
        1.2.3 CTnI与CK-MB的校准品及质控品
    1.3 方法
        1.3.1 检测方法
        1.3.2 治疗方法
    1.4 临床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CTnI与CK-MB检测结果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窒息组患儿CTnI与CK-MB水平比较
3 讨论

(7)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不同胎龄围生期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早产儿的心肌酶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测定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新生儿窒息与相关疾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 周小敏. 三峡大学, 2021(01)
  • [2]安宫牛黄丸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疗效及对相关指标影响[J]. 王丹,张国安,苏艳琦,孔祥增,牛春牧.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10)
  • [3]双胎妊娠期贫血与心脏功能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 韩娟.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4]新生儿窒息所致心肌损害研究进展[J]. 王随力,温志红,李柳青. 中国妇幼保健, 2019(24)
  • [5]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D]. 刘建慧. 青岛大学, 2019(02)
  • [6]分析心肌酶CTnⅠ与CK-MB活性变化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J]. 赵嘉庆,陈金强,刘启乐,何建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02)
  • [7]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分析[D]. 杨鑫. 泰山医学院, 2017(06)
  • [8]不同胎龄围生期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相关性[D]. 仇杰.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9]早产儿的心肌酶谱分析[J]. 龙文香,周福根,郭景华,尤金英,龙小红. 中国妇幼保健, 2015(35)
  • [10]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测定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分析[J]. 徐建民,周丽银,湛国豪. 中国当代医药, 2015(21)

标签:;  ;  ;  ;  ;  

新生儿窒息及相关疾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