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业企业的名牌战略

论林业企业的名牌战略

一、论林业企业的名牌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凌鹤[1](2012)在《抓住机遇 肩负使命 开创林业产业协会工作新局面》文中提出云南省林业产业协会更名成立已满4年,在省林业厅和省民政厅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全体会员的关心、支持下,协会从稚嫩逐渐成熟,会员基础不断扩大(单位会员从168家发展到372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作用不断增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行业中的凝聚力和公信力日益增强,协会已经成为我省林业产业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林业厅、

何锐[2](2011)在《云南省林业产业协会成立四周年巡礼》文中提出云南省林业产业协会成立于2007年6月5日,至今已4年多了。4年多来,协会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如今已拥有460多家林业企业单位会员,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0多家,会员涵盖了林业9大产业,成为云南省林业产业的中流砥柱。云南

黄文媛[3](2011)在《菏泽地区林业产业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菏泽是典型的平原地区,农业大市,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平原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地区逐渐成为木材加工业的集散地,使林业产业成为了菏泽市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在产业化发展和推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因此,做好产业化模式构建,完善对策和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明确界定林业产业化内涵的前提下,以产业经济学理论、社会林业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查研究,对菏泽地区林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包括产业结构单一、精深加工不足、产业组织分散、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原材料供给困难、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短缺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菏泽地区林业产业的特点,构建了适合该地区实际的产业化模式,并进一步明确了林产品经销公司的作用和意义、行业协会的重要性、企业建基地模式的选择以及市场的重要性等。最后,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组织优化、原材料供应、市场体系完善、行业协会职能转变和支撑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菏泽地区林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相关对策建议。

尚旭东[4](2010)在《云南林业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以相关产业理论为基础,在系统归纳云南林业产业发展所取得各项成绩及其发展特点的基础之上,采用SWOT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影响实施林业产业发展的优、劣势、机遇与威胁。通过分析得出了云南林业产业发展拥有气候优越、资源基础总体水平较高;咖啡和橡胶产业独具垄断优势;花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鲜切花独具优势;食用菌产业增长迅猛;产业协会推动作用明显;森林旅游产业崛起迅速等优势和机遇。同时也指出了林业产业发展所存在的林业资源生产分散,集约化程度低;林木种苗繁育严重滞后、植物资源综合开发不够;林分结构不合理,综合效益不高;人工林树种单一,病虫害防治形势严峻;林业生态与产业两大体系的基础建设薄弱;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明显等劣势与威胁。在此基础之上,又全面总结了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及其相应问题。在分析2003~2008年林业三大产业及其内部各亚产业结构变动的基础之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系统动态分析了2003~2007年各时间段云南林业三大产业及其内部各子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各时间段内云南林业产业产出与第一产业关联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弱。林业第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其所占比重及与总产出的关联度均较小,产业结构仍然不具备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端倪。第一产业10大亚产业内,第一产业产出与木材采运业关联度最大,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业,林产品采集业,林业服务业,茶、桑、果业,竹材采运业,中药材业,花卉业,畜牧业,林业农业类其它依次弱之。第二产业内部,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林产化学制品制造业,木、竹浆造纸及纸制品业这3个亚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出的关联度最大;其次是其它制造业,木质、竹藤家具制造业,其他(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和建筑业),木、竹、藤工艺品制造业;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与第二产业产出的关联度最低。第三产业内部,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林业专业技术服务、林业公共管理服务、森林公园管理服务、自然保护管理服务和林业系统非林产业与第三产业产出的关联依次弱之。针对上述分析,在第六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云南省三次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标准、目标及相应体系。对于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结构内部,一方面应着眼于经营模式结构的调整,因此应大力发展人工林战略、分类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战略;另一方面应加强森林资源结构的调整,为此应注重林龄结构、树种结构和林种结构的调整。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注意林产加工企业的规模结构,为此应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并注重市场调节;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林产加工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为此应在产品多元化、绿色食品的生产和药材的开发等方面入手。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把握建立健全木材及林产品流通业,建立健全林业服务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这三个方面,具体的调整措施包括:优化林产品的相关物流和林产品市场建设、总体设计林产品流通与市场宏观调控系统、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林业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机制、强化森林特色旅游、注重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协调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树立“大旅游、大市场”的发展原则,提高景区旅游产品竞争力和旅游文化在景区发展中的地位等。针对上述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案体系,结合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在第七章系统地提出了发展云南林业产业的10项对策与建议。文章的最后,采用“等维灰数递补模型”对云南省2010~2014年林业产业总产值及三次产业产值的实现情况进行了相应的预测并进行了相关的检验。

刘宁[5](2010)在《我国不同类型地区现代林业的差别性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其重点和难点是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新农村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现代林业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作用。多年来,林业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了积极而重大的贡献。经过建国6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已经基本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是受城乡二元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巨大,林业成为弱质产业,林农成为弱势群体。如何尽快摆脱林业资源危机、林业经济危困以及林农贫穷的局面,如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着力构建发达的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繁荣的生态文明,增加农民收入,助推农村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我国地域辽阔,有61.2万个行政村,2859个县级单位,各地自然禀赋差别很大,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现代林业的发展也不够协调,全国采用一刀切的林业政策显然不科学。但是目前我国的林业政策大多是全国统一的,地区差异性体现的不够突出,亟待提出差别性的林业政策,以便指导各地的现代林业发展。本文的理论框架设计思路:首先根据区域差异论研究我国各地区区域经济的差异点,进而初步确定区域差异调控的途径,即重点扶持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一般支持发达地区经济的继续发展,并积极促进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增强经济联系,发挥发达区域对欠发达区域的带动作用;然后根据林业经济区划的理论,对全国县级单位进行分类;接着根据区域产业布局理论设计了不同地区的林业生产布局。其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布局:林业生态体系布局、林业产业体系布局、林业生态文化布局;最后给出每个地区的区域政策。主要是区域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林业的公共财政政策、林业的金融支持政策等,还有区域的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等。本研究按照分类指导的思路,以县域林业为研究对象,以2006年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主要分类指标,将全国的县级单位划分为五类地区:发达地区、相对发达地区、中等发展地区、相对滞后地区和滞后地区,通过剖析五类地区区域经济的差异性、林业建设取得的经验、今后现代林业建设面临的困难等,从而研究出适合不同地区的林业政策。本论文研究意义重大:第一,有利于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现代林业的特点调整宏观政策,将有限的资源科学配置给不同地区,为国家从宏观上制定相应可行的林业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第二,有利于不同地区根据本地特点采取可操作性的林业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本文研究出了五类地区在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不同布局,还提出财政、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相应的保障措施,现列举几个重要结论。主要结论之一:从林业生态体系的布局看第一,发达地区。该地区多地处沿海地带,其主要的生态建设任务是:以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为重点,夯实万里海疆的绿色屏障。第二,相对发达地区。该地区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区,其主要任务是:以城乡一体化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城乡统筹建设和谐林业。第三,中等发展地区。该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其主要任务是:以保护基本农田的林业工程为重点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构筑农业稳产高产的生态安全屏障。第四,相对滞后地区。该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生态脆弱的地区。其主要任务是: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为重点,扶持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第五,滞后地区。该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老、少、边、库区,尤其以水源区居多。其主要任务是:以重点水源区的林业建设为重点,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扶持力度。主要结论之二:从林业产业体系的布局看第一,发达地区发展林业产业的思路是:以优化提升林业产业结构为重点,努力打造新型林业产业格局。第二,相对发达地区发展林业产业的思路是:以林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打造林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高效益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第三,中等发展地区发展林业产业的思路是:以商品林基地建设为重点,全面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国内林产品后备资源储备。第四,相对滞后地区发展林业产业的思路是:以木本粮油为重点,建设“名、优、新”的特色林业产业体系。第五,滞后地区发展林业产业的思路是:以生态旅游为扶持重点,全面提升林业产业对新农村的贡献率。主要结论之三:从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布局看第一,发达地区。其思路是:以加强生态文化体系的基础研究为重点,夯实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基石。第二,相对发达地区。其思路是:以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打造林业生态文化品牌体系。第三,中等发展地区。其思路是:以提升生态文化产业层次为重点,形成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群。第四,相对滞后地区。其思路是:以加强生态文化体系的保障能力为重点,扶持构建新农村生态文化体系。第五,滞后地区。其思路是:以抢救保护与科学开发相结合为重点,扶持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主要结论之四:从公共财政政策和政府林业投入的角度看总体上说,我国要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化林业投入长效机制,加大国家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提高政府对林业的投资水平,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和快速发展。基于地区的不同区情,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应对各个地区实行差别性的公共财政政策,中央财政的扶持力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滞后地区、相对滞后地区、中等发展地区、相对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五类地区具体的公共财政政策与政府林业投入建议:第一,发达地区。中央政府要按照“放活”的原则,对该地区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先行先试给予投入上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要大幅度加大对林业的投入,逐步建立与本级财政相适应的,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的,支持林业现代化早日实现的林业投入体系。第二,相对发达地区:国家要按照“放活”和“少取”的原则,对该地区城乡统筹建设现代林业给予投入上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要大幅度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积极调整财政的城乡支出结构,逐步建立支持城乡一体化林业发展的林业投入体系。第三,中等发展地区。国家要按照“少取”和“多予”的原则,逐步增加中央财政的投入。地方政府要在国家适当扶持的基础上,着力增加对林业的投入,努力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第四,相对滞后地区。国家应按照“少取”和“多予”的原则,大幅度加大对该地区林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地方政府也要积极增加对林业的投入,逐步构建完善的林业支持保护体系。第五,滞后地区。国家应当按照“多予”的原则,结合扶贫工程,大幅度加大对该地区林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地方政府也要努力增加对林业的投入,逐步构建助推林业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的林业投入体系。本文的创新点:1)林业经济区划创新。本文没有沿袭传统的自然区划或林业区划,创造性地按照农民收入对全国县级单位分类,这样有利于研究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林农增收问题。2)林业生产布局创新。有别于传统地按照林种来布局林业生产的方式,本文按照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建设和林业生态文化体系进行布局。3)林业区域政策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不同区域的差异性的林业政策,尤其是指出中央政府对各类地区现代林业建设的不同支持力度和支持重点,有利于国家将有限的资源进行科学配置,为政府制定宏观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程水源[6](2009)在《论湖北现代林业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湖北现代林业的发展,对于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林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湖北林业既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也存在着改革滞后、基础薄弱和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推进湖北现代林业发展必须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大林业观,转变林业发展封闭式思路,构建生态、产业、文化与数字等林业现代体系,并从政策、机制、人才等方面予以保障,从而为打造生态湖北,促进中部绿色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凌鹤[7](2009)在《实施名牌战略 促进云南林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文中指出云南省林产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十五"以来,根据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关于"实施名牌战略,振兴民族工业"的要求,我国名牌战略得到有效推进,一批优势名牌脱颖而出,促进了"中国制造"质量水平的提高,为中国名牌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董岳[8](2009)在《中国林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林业经过5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目前正在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过渡,实施林业产业化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论文以相关产业理论为基础,从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林业产业升级、林业产业组织完善的角度研究林业产业化问题,为实现我国林业的这一过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我国高速发展林业产业化的今天,该课题研究无论对解决我国林业产业化目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还是对未来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林业产业化是指以林产品或林副产品作为主导产品,使产、加、运、销等环节一条龙式的衔接起来,贸、工、农专业化联合的经营方式。林业产业化是林业经营方式的根本变革,是对林业产业组织的重构,它是以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产业为基础,以综合效益发挥为核心,通过分区、分类生产,协同经营,所形成的结构合理、多条足够长的产业链有机构成的林业产业体系,体现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产业的基础性、三大效益的协同性、林业产业经营的系统性及林业经营的社会性特征。论文总结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林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并针对林业产业特点,结合目前我国林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发展模式及其特点,深刻分析了影响实施林业产业化的因素,研究并提出了林业产业化模式,进一步探讨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并就所涉及支撑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可有利于促进我国林业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和建立有效的林业产业组织结构。论文通过对比分析及辩证分析的方法,论证分析了实施林业产业化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上具备一定条件。从宏观上需要全社会对林业的全面认识、林业市场体系的完善、适度的政策扶持、加强领导与协调、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从微观上要求林业企业自组织能力的提高、科技水平的提升、企业间关系的理顺等。同时,通过总结林业产业的内在特点和发展规律,对泰安市宁阳县速生丰产林产业化发展的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从而为地方实施林业产业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吴微[9](2007)在《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在日益明显,中国的经济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中国经济的外向程度大为提高,并且日益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之中。在这一大背景下,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国际化经营必将是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政府在“十五”计划中也明确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国有森工企业作为一类特殊的企业,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过渡的今天,其国际化经营活动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恶化,林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有森工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走出去”,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对于促进森工企业走出困境,提升企业竞争力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础理论,并对这些理论成果做了一定的整理及评述,从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发展的概况入手,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状况,特别是在对俄林业合作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为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国有森工企业应该如何“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首先,讨论国外市场的进入方式选择,提出以进出口贸易方式作为基本选择,以多种贸易合作方式相结合作为补充,以投资进入方式作为最终选择的进入策略,并针对不同产业,提出森工企业跨国经营的区位选择策略;其次,提出森工企业的内部变革措施,以提升其国际竞争能力。最后,分析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保障体系,从完善企业体制、构筑良好的政策环境、营造良好的技术环境和人才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李德江[10](2007)在《中国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借鉴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探讨和解析理论入手,吸收国内外比较成熟的理论方法,来构架资源型城市和地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方法和对策。从组织结构、产权结构和企业的经营等几个大的方面着手,通过具体分析资源型企业的特点,为资源型企业未来的可持续竞争力提升构建一个发展的平台。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煤炭、石油、森林型地区进行实证分析和论证研究,为这类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具有实践意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本文通过对中国资源型地区历史与演化特征的详细考察,来探讨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竞争力提升问题。对以煤炭、石油、森林等为经济支柱的资源型地区,面对资源衰退的影响,要实现有效转型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应该立足现有的存量优势,抓住国际产业分工和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构筑先进的采掘基地和国际化生产制造基地;通过活化存量国有资产,吸引域外资本和资金、技术和管理,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培育对地方经济发展拉动力强的大集团和大公司,努力形成产业集群高地,最终破解体制性、机制性矛盾,使自身焕发新的生机。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关联、连续和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形成“专、精、特、新”的产品。对于多种资源配套较好、区位和市场基础较好的城市和地区,需要形成主导产业以及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大的产业;对于资源已近枯竭的城市,要利用工业基础、技术条件和市场网络,介入农业等新产业的开发和培植。发挥存量优势、发展非煤、非油、非林产业和利用国家援助政策等方面的有利条件,积极培育接续产业。只有这样,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企业才能实现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本文开始把研究的中心议题确定为一些基础的工作: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特定含义、资源型企业的基本特征、发展机制与模式、未来发展的可能前景,以及基于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调控对策等。通过从产权关系、组织结构、企业经营等诸多方面来综合论述资源型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最后通过对典型煤炭、石油、森林型资源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来为资源型地区和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实际办法。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研究领域的创新、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创新。研究领域主要把研究的对象集中于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企业这一理论空白点,不拘泥于以前学者局限于对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研究,使研究的结果更具有针对性;研究的方法主要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偏重于定量和实证分析,使理论成果更具有说服力和实践的指导效果。研究角度主要针对于资源型企业的产权理论、组织结构和经营上的特点,进行理论上的发展和创新。论文就资源型企业的纵横兼并、资源产品多元化、经营领域多元化、全球化等企业发展的新态势,构建资源型企业发展的新模式,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论述。从制定和实施资源型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将资源型企业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的目标具体化,对我国的主要矿业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各类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突破以往单方面偏重理论研究或仅以单一地区为对象的研究,力求在理论和实证的结合上寻找新的突破,选取三大典型资源型地区,根据本文理论上的构架,寻求解决特定地域问题的新方法。针对资源型地区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困扰资源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具体因素出发,提出一套提升资源企业竞争力的切实办法。强调了对资源型企业实施综合系统地调控,城市发展与企业发展相分离,实施城市发展与生产基地建设相分离的新的调控策略。本文通过构建资源型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框架,根据资源型企业的开发、成长、衰退的生命周期,并结合对典型地区的实证分析,提供一套基于资源型地区发展实际的未来企业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二、论林业企业的名牌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林业企业的名牌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抓住机遇 肩负使命 开创林业产业协会工作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一、4年来的工作
    (一)加强自身建设抓学习,建设学习型工作团队。
    (二)牢记“服务”宗旨,努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针对我省林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四)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名牌战略、创新战略
    (五)大力推动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
    (六)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积极筹建担保公司,尽力帮助林业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七)反映企业诉求,发挥协调职能,为企业争取宽松发展环境,维护行业和企业正当权益
    (八)努力完成省厅委托交办的任务,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九)组织国际国内同行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十)加强行业自律
二、把握机遇肩负使命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
    (一)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二)牢记一个宗旨
    (三)确立两个依靠
    (四)找准协会定位,发挥5大作用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5种能力
    (六)抓好10项工作
        1、实施名牌战略,推进品牌建设
        2、搭建科企合作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3、继续推动园区建设
        4、从贷款和担保两个方面入手,破解林产业发展中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5、协助政府部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6、继续开展林业产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调研
        7、建立和充实项目库
        8、加强信息工作,大力提高信息服务的水平
        9、抓好培训工作
        1 0、筹组各类专业委员会

(2)云南省林业产业协会成立四周年巡礼(论文提纲范文)

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全省林业产业家底
坚定服务宗旨为林业企业分忧解难
引导科技创新实施名牌产品战略
搭建融资平台解决企业资金困难
    积极争取林业贴息贷款。
    推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积极申报科技项目资金。
    探索建立林业投资担保公司。
    促进企业资产重组。
加强国内外交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3)菏泽地区林业产业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林业产业化内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林业产业化的内涵
        2.1.1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同时兼顾生态和社会效益
        2.1.2 龙头企业是核心
        2.1.3 林业产业一体化发展是目的
    2.2 产业经济学理论
    2.3 社会林业理论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菏泽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菏泽地区发展林业的基础条件
    3.2 菏泽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3.2.1 森林资源总量增加
        3.2.2 林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
        3.2.3 林产品交易市场初具规模
    3.3 菏泽地区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3.3.1 产业结构不合理
        3.3.2 产业组织分散
        3.3.3 原材料供给困难
        3.3.4 资金不足且技术、人才短缺
        3.3.5 信息获取渠道有限
    3.4 本章小结
4 菏泽地区林业产业化模式构建
    4.1 指导思想
    4.2 指导原则
        4.2.1 市场导向原则
        4.2.2 龙头带动原则
        4.2.3 分工协作原则
    4.3 林业产业化模式框架
        4.3.1 林产品经销公司的作用和意义
        4.3.2 行业协会的作用
        4.3.3 企业建基地要选择不同的模式
        4.3.4 林业产业化中的市场体系
    4.4 本章小结
5 菏泽地区林业产业化对策研究
    5.1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5.1.1 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5.1.2 鼓励木材加工业精深加工
        5.1.3 提高产业关联度
    5.2 增加本地木材有效供应
        5.2.1 开展全民植树活动
        5.2.2 集约经营林地
    5.3 优化整合林业产业组织
        5.3.1 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
        5.3.2 加速中小企业兼并重组
        5.3.3 促进大中小企业间的联合
    5.4 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
    5.5 促进行业协会职能转变
    5.6 林业产业化的支撑体系
        5.6.1 资金支撑
        5.6.2 技术支撑
        5.6.3 人才支撑
        5.6.4 信息支撑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云南林业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一般产业理论
        1.2.2 林业产业经营理论
        1.2.3 林业产业化研究及实践
        1.2.4 国内各省对于林业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4.3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2 基础理论研究
    2.1 产业结构理论
        2.1.1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
        2.1.2 产业的高度化和合理化理论
    2.2 区域经济理论
        2.2.1 生产布局理论
        2.2.2 聚集理论
    2.3 产业成长理论
    2.4 林业产业基础理论研究
        2.4.1 林业产业的内涵
        2.4.2 林业产业的外延
        2.4.3 现行林业产业的概念和范围
        2.4.4 林业产业的特征
3 云南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分析
    3.1 林业产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3.2 林业产业结构得到一定调整
    3.3 林业产业发展促进山区综合开发顺利推进
    3.4 林业产业市场体制逐步完善
    3.5 林业产业的资本投入力度加大
    3.6 新兴种植产业崛起迅速,成为林业第一产业发展的亮点
    3.7 林业第二、三产业由恢复增长步入快速增长阶段
    3.8 八大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3.9 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区域特色日益明显
    3.10 林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及出口能力不断提高
    3.11 林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增强
4 云南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1 云南林业产业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Ⅰ)—优势分析
        4.1.1 优越的自然和气候条件
        4.1.2 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基础总体水平较高
        4.1.3 咖啡产业独具垄断优势
        4.1.4 橡胶的种植与加工初具垄断优势,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增加
        4.1.5 花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鲜切花产品独具特色,优势明显
        4.1.6 食用菌种植、栽培、加工及生产的发展势头迅猛
        4.1.7 云南省林业产业协会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
    4.2 云南林业产业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Ⅱ)—劣势分析
        4.2.1 林业资源生产分散,集约化程度低
        4.2.2 林木种苗繁育严重滞后
        4.2.3 植物资源种类丰富,但综合开发不够
        4.2.4 林分结构不合理,综合效益不高
    4.3 云南林业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分析—机遇与威胁分析
        4.3.1 森林旅游正在崛起
        4.3.2 人工林树种单一,病虫害防治形势严峻
        4.3.3 林业生态与产业两大体系的基础建设薄弱
        4.3.4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明显
    4.4 云南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述
        4.4.1 资源优势与产业弱势矛盾继续存在
        4.4.2 林业产权不明晰
        4.4.3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不快
        4.4.4 资源培育业与加工利用业联系不够紧密
        4.4.5 林业产业的整体规模较小,以木材及其他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初级低档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
        4.4.6 省内各地、州林业产业发展不平衡
        4.4.7 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
        4.4.8 林业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制约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4.4.9 宏观调控和林业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急要完善
        4.4.10 林业生态补偿经费严重不足
        4.4.11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5 云南林业产业结构分析
    5.1 林业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
        5.1.1 关联系数
        5.1.2 关联度
    5.2 云南林业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分析
        5.2.1 云南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及其效益分析
        5.2.2 云南林业产业结构态势分析
    5.3 林业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关联分析
        5.3.1 云南省林业产业结构灰色动态关联矩阵的计算
        5.3.2 云南省林业产业总产出与三次产业的动态关联分析
        5.3.3 云南省林业第一产业内部动态关联分析
        5.3.4 云南省林业第二产业内部动态关联分析
        5.3.5 云南省林业第三产业内部动态关联分析
        5.3.6 结论与讨论
6 云南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6.1 云南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标准
    6.2 云南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6.3 云南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案体系
        6.3.1 林业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
        6.3.2 林业第二产业的结构调整
        6.3.3 林业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
7 云南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处理好资源与产业的关系,构建云南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7.1.1 充分挖掘林地生产潜力,加快发展以用材林资源培育为主的林业第一产业
        7.1.2 充分依靠现代科技和装备,全面提升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
        7.1.3 充分开发林业景观资源,发展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
    7.2 建立市场培育体系
        7.2.1 发展和培育特色产业
        7.2.2 实施林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战略
    7.3 建立科技支撑体系和人才储备体系
    7.4 完善宏观调控扶持体系
    7.5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7.5.1 明确界定林业产权的内涵
        7.5.2 强化集体林地承包权的用益物权性质
        7.5.3 保护私有林主和林农利益,扶持私有林发展
        7.5.4 清理、规范和管理合同
        7.5.5 规范林权证和林地使用证的核发工作
    7.6 加快林业产业组织框架建设
    7.7 加快林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7.8 加大资本和技术投入力度
    7.9 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7.10 多渠道筹集补偿经费
8 2010~2014 年云南林业产业发展预测
    8.1 等维灰数递补模型
    8.2 2010~2014 年云南林业第一产业产值的发展预测
    8.3 2010~2014 年云南林业第二产业产值的发展预测
    8.4 2010~2014 年云南林业第三产业产值的发展预测
    8.5 2010~2014 年云南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发展预测
    8.6 对预测的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及总产值的检验
    8.7 展望
9 结论与讨论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本文的创新之处
    9.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的建议
        9.3.1 本研究的局限性
        9.3.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论文各章所列图表及参考文献的统计情况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学术交流活动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5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教学实践
致谢

(5)我国不同类型地区现代林业的差别性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我国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关键时期,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2.2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为反哺林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1.2.3 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为发展现代林业提供了巨大契机
        1.2.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为现代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
        1.2.5 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应对气候变化,林业的地位大大提高
    1.3 国内外发展概况
        1.3.1 国外主要国家林业政策
        1.3.2 国内主要林业政策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现代林业
        2.1.2 政策
        2.1.3 林业投入
        2.1.4 公共财政
        2.1.5 林业生产布局
        2.1.6 区划、经济区划和林业区划的概念
    2.2 区域差异论
        2.2.1 区域差异概述
        2.2.2 区域差异的客观基础
        2.2.3 区域差异调控
        2.2.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3 林业经济区划理论
        2.3.1 林业经济区划的概念
        2.3.2 林业经济区划的依据
        2.3.3 林业经济区划的原则
    2.4 区域产业布局理论
        2.4.1 区域产业布局的概念
        2.4.2 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2.5 公共财政理论
        2.5.1 林业纳入公共财政体制的理论依据
        2.5.2 公共财政对林业的投入
    2.6 区域政策
        2.6.1 区域经济政策
        2.6.2 区域产业政策
    2.7 研究理论框架设计
    2.8 小结
第三章 地区分类以及不同类型地区区域经济的对比
    3.1 地区分类
        3.1.1 地区分类指标的确定
        3.1.2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的确定
        3.1.3 以县级单位为基本研究单元
        3.1.4 地区分类的思路
        3.1.5 地区分类的结果
    3.2 五地区区域经济的对比研究
        3.2.1 五地区区域经济的总体情况
        3.2.2 五地区林业建设基本概况
        3.2.3 五地区农民收入基本概况
        3.2.4 五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基本概况
        3.2.5 五地区工业建设基本概况
        3.2.6 五地区服务业建设基本概况
        3.2.7 五地区科技事业基本概况
        3.2.8 五地区社会事业基本概况
    3.3 小结
第四章 发达地区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进程
    4.1 发达地区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4.1.1 坚持全面深入推进各项林业改革,为林业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4.1.2 综合配套改革系统推进,社会各方共享林业改革与发展成果
        4.1.3 争取先行先试权,重点发展好各类林业园区建设
        4.1.4 非公有制林业异军突起,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4.1.5 以引进林业战略投资为重点,实施林业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战略
        4.1.6 林业产业较为发达,已经形成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林业产业集群
        4.1.7 科学规划,标准先行,“数字林业”框架基本建成
        4.1.8 林业科技事业较为发达,科研创新能力较强
        4.1.9 沿海防护林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4.2 发达地区建设林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4.2.1 经济高态势粗放增长与林业资源偏小之间的矛盾凸显
        4.2.2 林业建设投入过少,难以满足林业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4.2.3 森林质量不高,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生态功能较脆弱
        4.2.4 造林用地落实难度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4.2.5 以沿海防护林为主体的沿海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4.2.6 林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亟待转变增长方式
        4.2.7 林业科技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4.2.8 珍贵大径级树木的培育滞后
    4.3 发达地区林业现代化的生产布局
        4.3.1 以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为重点,夯实万里海疆的绿色屏障
        4.3.2 以优化和调整现代林业产业结构为重点,努力打造新型现代林业产业格局
        4.3.3 以加强生态文化体系的基础研究为重点,夯实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基石
    4.4 发达地区现代林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4.4.1 深化林业改革,充分调动林农积极性
        4.4.2 创新林业投融资模式,为林业建设提供可靠的投入保障
        4.4.3 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为重点,构建完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4.4.4 完善林业法规体系,搞好依法治林
        4.4.5 以创新林业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
        4.4.6 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环境提高竞争力
    4.5 小结
第五章 相对发达地区扎实推进新型城乡一体化林业建设
    5.1 相对发达地区林业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5.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着,极大释放了林业生产力潜能
        5.1.2 城乡一体化林业建设卓有成效,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5.1.3 认真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全方位构筑森林生态网络
        5.1.4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林业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5.1.5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积极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林业生产技术
        5.1.6 通过机制与技术创新,林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5.1.7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5.2 相对发达地区现代林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5.2.1 林业体制机制不活,集体林权配套改革亟待完善
        5.2.2 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林业建设仍处于不发达水平
        5.2.3 林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林业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5.2.4 林业民营科技发展后劲不足,政府扶持力度小
        5.2.5 林业装备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发展不平衡
        5.2.6 森林保险处于起步阶段,政府扶持力度有限
        5.2.8 林业中小企业贷款难,严重制约林业产业的发展壮大
        5.2.9 森林生态文化产业刚刚起步,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5.3 相对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林业的生产布局
        5.3.1 以城乡一体化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统筹城乡建设和谐林业
        5.3.2 以林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统筹城乡布局城乡一体化林业产业结构
        5.3.3 以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打造林业生态文化品牌体系
    5.4 相对发达地区建设城乡一体化林业的保障措施
        5.4.1 不断深化改革,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
        5.4.2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
        5.4.3 积极推进林业投融资创新,有效增加林业信贷投入
        5.4.4 大力推进林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构建四大科技保障体系
        5.4.5 以加强林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林业人才队伍结构
        5.4.6 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5.4.7 积极推进林业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5.5 小结
第六章 中等发展地区大力加强现代林业建设
    6.1 中等发展地区林业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6.1.1 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营林主体多元化
        6.1.2 营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步探索造林绿化的有效机制
        6.1.3 重点林业工程成效显着,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6.1.4 平原林业极大改善了平原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6.1.5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发展势头良好
        6.1.6 林业支撑体系基本形成,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奠定有力基础
        6.1.7 注重林业科技创新,造林成效得到一定提高
    6.2 中等发展地区现代林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6.2.1 林业体制机制不完善,森林质量不高
        6.2.2 平原地区生态工程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工程效益发挥
        6.2.3 林业产业发展缓慢,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6.2.4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小,亟待建立健全的投入机制
        6.2.5 林权抵押贷款存在诸多困难,林农贷款难仍未破解
        6.2.6 林业科技创新总体水平较低,林业科技平台支撑乏力
        6.2.7 林业服务机构严重缺位,森林资源流转不够规范
        6.2.8 林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基础建设薄弱
    6.3 中等发展地区现代林业的生产布局
        6.3.1 以农田防护林工程为重点加强林业建设,构筑农业稳产高产的生态安全屏障
        6.3.2 以商品林基地建设为重点,全面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国内林产品后备资源储备
        6.3.3 以提升生态文化产业层次为重点,培育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群
    6.4 中等发展地区现代林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6.4.1 努力探索林业改革,增强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6.4.2 在国家适当扶持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6.4.3 以“数字林业”为重点,加快现代林业科技发展
        6.4.4 以培养多层级林业人才为重点,加强林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6.5 小结
第七章 国家扶持相对滞后地区加快现代林业建设步伐
    7.1 相对滞后地区林业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7.1.1 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战略成效显着,林业生态体系初步构建
        7.1.2 注重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努力探索林业增效的路子
        7.1.3 实施生态移民,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7.1.4 注重科学治理,抓好林业工程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7.1.5 以法律法规为保障,稳健推进林业改革
    7.2 相对滞后地区加快现代林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7.2.1 生态环境仍然脆弱,建设任务艰巨
        7.2.2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尚未建立稳定的林业投入保障机制
        7.2.3 林业基础建设落后,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脆弱
        7.2.4 林业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不够,林改缺乏配套政策
        7.2.5 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亟待进一步加强
        7.2.6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调动林农积极性
        7.2.7 林业科技相当落后,远远不适应林业建设事业的需要
        7.2.8 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仍处于小规模、低效益发展阶段
        7.2.9 林业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林农抵押贷款难
        7.2.10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基础薄弱,亟待扶持加强
    7.3 相对滞后地区现代林业的生产布局
        7.3.1 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为重点,扶持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7.3.2 以木本粮油为重点,建设“名、优、特”的特色林业产业体系
        7.3.3 以加强生态文化体系的保障能力为重点,扶持构建新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7.4 相对滞后地区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的的保障措施
        7.4.1 搞好试点示范,努力探索各项林业改革
        7.4.2 大幅度加大国家对现代林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构建完善的林业支持保护体系
        7.4.3 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7.4.4 大力加强林业培训工作,提高林农综合素质
        7.4.5 全力编织社会保障安全网,为林农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7.5 小结
第八章 国家大力扶持滞后地区加快现代林业建设与脱贫致富
    8.1 滞后地区林业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8.1.1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8.1.2 把林业扶贫和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改善林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8.1.3 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全社会支持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局面已基本形成
        8.1.4 造林封育相结合,林业生态建设成绩喜人
        8.1.5 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取得一定成绩
        8.1.6 强化林业基础,生态建设成果得到巩固
        8.1.7 示范试点,树立典型,积极营造生态环境保护氛围
        8.1.8 加大投入,多渠道筹资
    8.2 滞后地区加快现代林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8.2.1 生态系统脆弱,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8.2.2 生态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林业长期发展
        8.2.3 贫困人口多,农民收入增长非常缓慢
        8.2.4 林业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林改工作难度很大
        8.2.5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不完善,群众积极性没有得到完全调动
        8.2.6 中低收入林农小额长期贷款供给严重不足
        8.2.7 林区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健全,影响了林区社会稳定和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
        8.2.8 林业从业人员素质低,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人口素质的严峻挑战
        8.2.9 农村资金多渠道分流严重,金融资源非农化加剧
    8.3 滞后地区的现代林业生产布局
        8.3.1 以重点水源区的林业建设为重点,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扶持力度
        8.3.2 以生态旅游为扶持重点,全面提升林业产业对新农村的贡献率
        8.3.3 以抢救保护与科学开发结合为重点,扶持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
    8.4 滞后地区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8.4.1 积极探索林业改革,让林农享受更多的利益
        8.4.2 大幅加大国家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在发展林业的基础上促进林农脱贫致富
        8.4.3 积极扶持农村投融资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民增收
        8.4.4 实施科教帮扶,从根本上帮助林农提高素质
        8.4.5 科学规划,结合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生态移民
        8.4.6 突出重点,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8.5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结论
        9.1.1 林业生态体系的布局
        9.1.2 林业产业体系的布局
        9.1.3 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布局
        9.1.4 公共财政政策与政府林业投入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8)中国林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研究
        1.3.1 我国林业产业概况
        1.3.2 国外林业产业发展概况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林业产业化基础理论研究
    2.1 林业产业化基本概念
    2.2 林业产业化的研究概述
        2.2.1 林业产业化的定义
        2.2.2 林业产业化的内涵
        2.2.3 林业产业化的特征、作用
    2.3 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我国现有林业产业化模式体系研究
    3.1 我国目前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3.2 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体系
        3.2.1 科学完善的产品生产基地
        3.2.2 科学技术的支撑体系
        3.2.3 合理的林业产业化产业链
        3.2.4 多种经营发展的政策支撑保障体系
4 影响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探源分析
    4.1 资源因素
    4.2 林业管理的体制因素
        4.2.1 我国林业产业化法律制度不完善
        4.2.2 林业主管部门权责不明确
        4.2.3 林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4.3 林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素质因素
    4.4 林业科技因素
        4.4.1 技术因素
        4.4.2 主体因素
    4.5 资金因素
    4.6 全球经济发展因素
5 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5.1 明确林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
    5.2 明确我国林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的发展思路
    5.3 明确我国林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的发展原则
        5.3.1 林业产业化模式应遵循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3.2 林业产业化模式应遵循市场导向原则
        5.3.3 林业产业化模式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5.3.4 林业产业化模式应坚持互利互助的原则
6 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6.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6.2 建立适应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市场体系
        6.2.1 市场体系的建设
        6.2.2 流通组织体系的建设
    6.3 加快制度创新,培育林业产业化的市场主体
    6.4 制定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
        6.4.1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6.4.2 完善林业产业化法律制度
    6.5 突出重点,确定林业产业化主导产业
    6.6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建设林业产业化森林资源基地
    6.7 办好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8 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含量
        6.8.1 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技术创新发展意识
        6.8.2 增加科技创新投入,解决科技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
        6.8.3 加大林业科研和林业产业化建设的结合力度,完善林业主导产业的技术体系
    6.9 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产业化进程
7 研究案例
    7.1 山东省宁阳县速生丰产林产业化分析
        7.1.1 案例背景
        7.1.2 宁阳县实现杨树速生丰产林产业化的措施
        7.1.3 存在问题
    7.2 东疏镇苗木产业化发展实践
        7.2.1 案例背景
        7.2.2 东疏镇苗木产业化发展情况
        7.2.4 东疏镇苗木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经验
        7.2.5 东疏镇苗木产业化的主要经营形式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及实践概况
        1.3.1 国外研究及实践概况
        1.3.2 国内研究及实践概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3 研究理论框架
2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础理论
    2.1 基于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
        2.1.1 绝对优势理论
        2.1.2 比较优势理论
        2.1.3 要素禀赋理论
    2.2 基于外国直接投资的跨国经营理论
        2.2.1 垄断优势理论
        2.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3 内部化理论
        2.2.4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2.2.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3 基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经营理论
        2.3.1 技术地方化理论
        2.3.2 小规模技术理论
    2.4 基于企业国际化发展阶段的跨国经营理论
        2.4.1 优泼萨拉国际化模型
        2.4.2 六阶段论
    2.5 耦合优势理论的提出
        2.5.1 耦合优势理论的内容
        2.5.2 耦合优势理论对我国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
    2.6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状况
    3.1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发展概况
        3.1.1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的建立
        3.1.2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现状分析
    3.2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产品现状分析
    3.3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对俄林业经贸合作概况
        3.3.1 俄罗斯森林资源概况
        3.3.2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合作总体概况
        3.3.3 对俄林产品贸易概况
        3.3.4 对俄投资概况
        3.3.5 对俄科技合作概况
        3.3.6 对俄劳务合作概况
    3.4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3.4.1 国际化程度低,缺乏国际化经营统一、长远的战略部署
        3.4.2 对国际市场不了解或研究不够
        3.4.3 融资渠道窄,资金短缺现象严重
        3.4.4 劳务合作问题较多
        3.4.5 制度僵化,手续繁琐
        3.4.6 企业品牌意识差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4.1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分析
        4.1.1 劳动力资源优势
        4.1.2 与俄罗斯相毗邻的地缘优势和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4.1.3 产品竞争力优势
        4.1.4 具有一定的跨国经验的积累和较好的国际信誉
    4.2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劣势分析
        4.2.1 林业资源匮乏
        4.2.2 企业体制不顺,产权不清,缺乏独立经营权
        4.2.3 企业负担过于沉重
        4.2.4 多维效益的并存性
        4.2.5 科技支撑体系薄弱,产品的科技含量低
        4.2.6 企业观念落后
        4.2.7 人才缺乏、冗员偏多、人浮于事
    4.3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机遇
        4.3.1 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重要保障
        4.3.2 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4.3.3 中国加入 WTO 为国有森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契机
        4.3.4 中俄两国不断升级的政治关系,为林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3.5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为森工企业带来了机遇
    4.4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
        4.4.1 中国加入 WTO 为国有森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带来挑战
        4.4.2 森工业作为黑龙江省的支柱产业面临巨大挑战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对策研究
    5.1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的确定
        5.1.1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方式
        5.1.2 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的选择
    5.2 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区位选择
        5.2.1 资源获取型投资的区位选择
        5.2.2 优势扩大型投资的区位选择
        5.2.3 技术寻求型投资的区域选择
    5.3 国有森工企业的内部变革
        5.3.1 完善企业制度
        5.3.2 树立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理念
        5.3.3 打造国际化名牌战略
        5.3.4 组建企业集团,寻求规模经济效应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保障体系
    6.1 健全国有森工企业的管理体制
    6.2 加强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政策保障
        6.2.1 构筑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法律支撑体系
        6.2.2 改革管理控制制度
        6.2.3 完善境外投资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
        6.2.4 完善服务体系的建设
    6.3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6.3.1 树立技术创新的观念
        6.3.2 完善林业创新体系
        6.3.3 明确技术创新的主体
        6.3.4 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6.4 大力培育国际化人才
        6.4.1 人才的引进与选拔
        6.4.2 人才的培养
        6.4.3 人才的激励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中国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主题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及基本内容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总体框架
2 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发展现状
    2.1 资源型城市(地区)的界定
        2.1.1 资源型城市(地区)的定义
        2.1.2 资源型城市(地区)的界定标准
        2.1.3 本文采用的资源型城市(地区)的界定标准
    2.2 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的数量和分类
        2.2.1 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的数量
        2.2.2 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的分类
    2.3 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2.3.1 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发展的现状
        2.3.2 资源型企业经营的特点
        2.3.3 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4 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发展的趋势
    2.5 本章小结
3 企业竞争力理论综析
    3.1 企业竞争力理论
    3.2 企业竞争力的本质与特点
        3.2.1 企业竞争力的本质
        3.2.2 企业竞争力的特点
        3.2.3 企业竞争力的“宽度”和“密度”
    3.3 企业竞争力的培育
    3.4 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3.4.1 可持续竞争力
        3.4.2 可持续竞争力的特点
    3.5 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竞争力现状
        3.5.1 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3.5.2 影响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3.5.3 企业个体竞争力问题
    3.6 本章小结
4 企业竞争力的组织结构分析
    4.1 组织结构理论
        4.1.1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演变
        4.1.2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新发展
        4.1.3 各类型组织结构比较
    4.2 资源型企业的组织结构
        4.2.1 国外大型资源型石油企业组织结构类型
        4.2.2 西方现代管理体系与模式的特点及启示
        4.2.3 如何借鉴西方企业组织结构选择的经验
    4.3 资源型企业现代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4.3.1 企业组织发展的两个方向
        4.3.2 资源型企业组织结构发展趋势
        4.3.3 未来我国资源型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4.4 本章小结
5 企业竞争力的产权结构分析
    5.1 产权相关理论
        5.1.1 产权涵义
        5.1.2 产权的构成要素
        5.1.3 产权的性质
        5.1.4 产权的基本特征
    5.2 资源型企业产权结构现状
        5.2.1 资源型地区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特点
        5.2.2 西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主要途径
    5.3 资源型地区企业产权发展模式
        5.3.1 我国资源型地区企业产权改革的设想
        5.3.2 企业产权改革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5.3.3 深化资源型地区企业产权改革的途径
        5.3.4 产权多元化应该注意的问题
    5.4 本章小结
6 资源型企业经营与竞争力
    6.1 管理创新与竞争力
        6.1.1 以竞争力为重点的企业管理刨新
        6.1.2 资源型企业未来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
    6.2 技术创新与竞争力
        6.2.1 企业的技术创新的特性
        6.2.2 企业技术创新对策
        6.2.3 技术创新应该注意的问题
    6.3 产品创新与竞争力
        6.3.1 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产品面临的主要问题
        6.3.2 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对策
    6.4 营销创新与竞争力
        6.4.1 营销创新的动因分析
        6.4.2 营销创新途径
    6.5 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竞争力
        6.5.1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
        6.5.2 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为企业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
    6.6 企业文化与竞争力
        6.6.1 资源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6.6.2 资源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构建
    6.7 本章小结
7 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与对策
    7.1 制约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问题
        7.1.1 企业组织混乱不合理
        7.1.2 地区产业结构的初级单一性
        7.1.3 所有制结构单一
        7.1.4 可开采资源枯竭,成本上升
        7.1.5 企业以上游初级产品为主
        7.1.6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7.2 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7.2.1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7.2.2 建立资源型企业合理规模结构
        7.2.3 调整产业结构
        7.2.4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7.2.5 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7.2.6 发挥存量资产优势
        7.2.7 拓宽资源开发领域,延长产业链条
        7.2.8 寻找替代产业,开发新兴产业
        7.2.9 产品多样化战略
    7.3 本章小结
8 实证研究——大庆地区企业竞争力提升
    8.1 大庆地区经济的总体情况及分机
        8.1.1 大庆地区的基本情况
        8.1.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8.1.3 大庆地区经济结构特征
        8.1.4 大庆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8.2 大庆地区企业经营力分析
        8.2.1 勘探能力与竞争力
        8.2.2 开发能力与竞争力
        8.2.3 管理能力与竞争力
        8.2.4 人才开发能力与竞争力
    8.3 制约该地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8.3.1 管理体制不合理
        8.3.2 内部运行机制不顺畅
        8.3.3 经营能力不足
    8.4 大庆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
        8.4.1 对优势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8.4.2 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8.4.3 发展优质高效型农业
        8.4.4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8.5 大庆地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8.5.1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8.5.2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8.5.3 加强技术创新
        8.5.4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8.5.5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8.5.6 搞好资本运营
        8.5.7 大力开发外部市场
        8.5.8 塑造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
    8.6 本章小结
9 实证研究二——鸡西地区企业竞争力提升
    9.1 鸡西地区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9.1.1 自然资源丰富
        9.1.2 产业结构调整已有一定的基础
        9.1.3 鸡西矿务局的基本情况
    9.2 鸡西地区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9.2.1 工业企业现状
        9.2.2 产业结构调整是鸡西地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9.3 鸡西地区企业的产权改革
        9.3.1 产权改革已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9.3.2 鸡西地区企业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途径
        9.3.3 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实行股份制的途径
    9.4 鸡西矿务局的组织结构改革
        9.4.1 改制后集团公司的组织管理结构
        9.4.2 管理组织机构
    9.5 鸡西地区企业经营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9.5.1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9.5.2 实施产品创新
        9.5.3 延长产业链条
        9.5.4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9.5.5 加强企业管理
        9.5.6 实施人才战略
        9.5.7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
        9.5.8 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9.6 本章小结
10 实证研究三——方正林区企业竞争力提升
    10.1 方正林区自然条件
    10.2 方正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10.3 森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
        10.3.1 多产业性
        10.3.2 商品生产和非商品生产并存
        10.3.3 林木资源培育的长期性和开发利用的短期性
        10.3.4 生产作业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10.3.5 产品规格的弹性和产品的稀缺性
        10.3.6 社会性
    10.4 森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10.4.1 产业结构的失衡性
        10.4.2 多维效益的并存性
        10.4.3 政企难以分开
        10.4.4 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难
        10.4.5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
        10.4.6 难以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10.5 方正地区林业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10.5.1 以林为主合理经营森林资源
        0.5.2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0.5.3 森工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
        10.5.4 森工企业经营竞争战略的调整
    10.6 本章小结
结论
    (一)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二)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论林业企业的名牌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抓住机遇 肩负使命 开创林业产业协会工作新局面[J]. 凌鹤. 云南林业, 2012(02)
  • [2]云南省林业产业协会成立四周年巡礼[J]. 何锐. 云南林业, 2011(05)
  • [3]菏泽地区林业产业化问题研究[D]. 黄文媛. 东北林业大学, 2011(10)
  • [4]云南林业产业发展研究[D]. 尚旭东. 西南林业大学, 2010(03)
  • [5]我国不同类型地区现代林业的差别性政策研究[D]. 刘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02)
  • [6]论湖北现代林业发展[A]. 程水源. 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集, 2009
  • [7]实施名牌战略 促进云南林产业又好又快发展[J]. 凌鹤. 云南林业, 2009(04)
  • [8]中国林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 董岳.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 [9]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D]. 吴微. 东北林业大学, 2007(02)
  • [10]中国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 李德江. 东北林业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论林业企业的名牌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