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教材与信息化教学

高中地理新教材与信息化教学

一、高中地理新教材与信息化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罗笑晴,谭长银[1](2021)在《高中地理新旧教材课文系统比较分析及教学建议——以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地球表面形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以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出版的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的"地球表面形态"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就新旧教材的课文系统这一表层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该专题教材课文系统在课文内容、表述形态方面变化显着。面对教材课文系统的新变化,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应注重"转变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栏目教学、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这四个方面,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王玉龙[2](2021)在《新教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运用的探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最为基础的地理理论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手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高中地理课堂学习的自主性。根据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并不高,故此,教育部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创研了新教材。本文将探讨新教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运用的重要性,以及新教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运用的具体策略。

林天寿[3](2021)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养研究》文中认为

田珺璐[4](2021)在《网络地图在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中着重指出“地理学是唯一关注空间分异的科学”,明确了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重要性。高中地理学习中许多重点内容如“地球的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等一些运动原理复杂或时空尺度大的知识需要较高程度地调动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任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更加直观、实时、生动的数字化地理教学环境”,体现了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本研究以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为落脚点,探讨网络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网络地图在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梳理和总结了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网络地图的发展与教学的研究现状。结合诸多学者提出的观点,对网络地图和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根据网络地图特点及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思维特点提出网络地图教学可行性及设计原则。进而,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了解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发展状况、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网络地图应用感受及对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看法。最后,总结网络地图教学策略,归纳教学一般流程,结合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流程展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从新课标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新要求及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是高中生必备的重要思维能力,说明网络地图应用于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切实可行。网络地图可为高中生学习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轨迹和较大时空尺度地理事象模拟真实地理情境,增强学生空间感知力。第二,通过资料搜集和文献分析对网络地图概念进行界定,即:网络地图是通过互联网或地图软件进行传播与使用,能够实现实时更新、空间测算、交互查询和多维度展示等功能,并打破时空尺度,营造出形象直观地理情境的电子地图。如百度街景地图、谷歌地图及其他在线地图等。结合高中地理学习内容体现的地理空间思维及重要性,将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划分为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地理空间构想能力、地理空间推理计算能力三个维度,并以此为依据分别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测试题、教师访谈及教学案例。第三,与多位专家、高中地理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确定调查问卷的设计角度,后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最终确定问卷题目设置。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普遍认同网络地图对学习比较抽象的考验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知识更有帮助;但存在教师在展示网络地图时时间过短,信息庞杂,来不及提取有效信息等问题。被调查教师中普遍认为网络地图相比传统地图教学具有多重优势,但实际课堂教学中使用网络地图教学的教师比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时间有限、操作不熟练、教学设备滞后等。基于以上调查结果,结合一线地理教师建议,提出网络地图教学策略,并梳理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既体现出对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考查,又适用于网络地图教学的学习内容。第四,基于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地理空间构想能力、地理空间推理计算能力三个维度对地理空间认知能力考查的不同侧重点,提出相应的网络地图教学策略,并归纳教学一般流程。分别选取Celestia、百度街景地图、Google Earth三个网络地图软件,结合对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设计,验证教学一般流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旨在优化网络地图地理教学。通过问卷调查收集高中地理教师对三个教学案例可行性、适切性及可接受性的意见反馈,调查结果表明,教师们认为教学案例设计合理,能够较好完成教学任务,且乐于尝试。但部分教师由于受教学设备及教学时间限制,利用网络地图教学存在一定困难。

杨彤彤[5](2021)在《天津市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教育正处于向信息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教师作为信息化的使用者和推动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和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使得信息技术参与地理教学成为大势所趋,提升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助于地理教师适应新时代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要求。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CiteSpace分析法来界定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表现指标体系。界定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表现指标有三个层级:第一层是信息素养具备层面,包括学科信息化意识、学科信息化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第二层是学科信息技术应用层面,包括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和学科信息技术常用软件;第三层是信息化教学运用层面,包括教学前的信息数据资源处理、信息技术软件操作和地理教学的设计,教学中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软件操作,教学后的信息化教学评价反思能力。这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和调查问卷设计的直接理论依据。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对当前天津市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化意识不强,教师的信息资源处理和加工利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如3S软件、数字地球、思维导图等的掌握要继续加深,中学地理信息技术的硬软件设施如计算机、投影仪等的投放需加大落实力度,教师的职业培训效果有待提高。最后,依据调查结果,提出提升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一是积极组织地理教师参加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培训课程;二是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三是提升学科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加强教师自身建设;四是加大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包括地理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投放丰富中学地理信息技术资源库。

崔丽慧[6](2021)在《知识分类视角下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中学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每一次课程改革都必须要研究的课题。为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作为价值追求。本文在知识分类视角下,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设计,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详尽参考。本研究试图达到两个目标:其一,了解高中地理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分层和分类教学的态度,了解当前人文地理分类教学现状;其二,探索出一套可供教师参考的教学设计。为实现上述目的,遵循以下研究思路和方法:(1)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2)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提出“三体”观——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师)、教学设计的客体(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的媒体,把已有的教学设计“三个思想”(系统化思想、规划思想、过程思想)统一起来,以实现育人目标和教学目标;(3)提出分层次、分类别的教学设计,并进行实证研究,检验其是否有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教师对新课标重视程度不够;重视地理核心素养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不够;认可分层次分类别教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地理学的知识类型理解不到位,导致教学方法上趋于一致性;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地理学特有的读图指导法和地理实践法在实际教学中被忽视。(2)分层次、分类别教学设计是以课标为依据,教材为载体,找准高中人文地理的功能与定位,明确整本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教学评价措施,把握教材的整体脉络;从中观层次找出各章节内部关系,确定各章节内容的知识类型,给予教学设计建议;从微观层次设计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验,检验知识分类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成效。(3)实证结果表明,分层次教学利于教师把握知识脉络,从更高层次理解课节知识,提升教学设计水平;分类教学是落实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发展要求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田雪静[7](2021)在《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的实践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变化的同时,也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指出,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空间,是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解决方法之一。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学科教学需要,使用混合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调查发现,有关于中学历史学科混合教学模式的期刊论文数量较少。针对这些现状,迫切需要对其展开研究,弥补不足之处。本文着眼于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的实际应用,为混合教学走入历史课堂提供理论支撑。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后,深入探讨了混合教学模式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同时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混合教学模式在施行过程中发现的优点和问题进行了描述,并进一步总结了实施混合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最后为增强实际可操作性,以统编版《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经济》作为对象,进行案例操作。希望本研究能为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打下基础。

王思源[8](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提出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张含笑[9](2021)在《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与必修地理1课程衔接研究》文中认为

程娅[10](2021)在《陕西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新高考改革,截至2020年已有14个省市启动新高考,陕西省虽未能如期于2019年秋季启动,但公众对新高考改革的关注并没有因此而下降。同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版)》(下称新课标)的颁布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陕西省高中地理教学处在“新方案-新课标-旧高考-旧教材”复杂形势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此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了解其他省市新高考改革实施现状,解读陕西省高考改革政策。通过对陕西省部分地理教师和20届高一高二学生展开调查,发现陕西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诸多挑战,如由选科走班衍生的弊端、落实地理新课标面临的问题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等。针对陕西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可行建议改进高中地理教学以适应新高考变化。首先,加强师生培训教育,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完善地理教学储备,满足地理教学走班条件。其次,优化地理教学设计,结合教学案例进一步落实地理新课标。转变教学目标设计观念,把握教学目标设计一般步骤;反思日常教学方法,尝试运用问题式教学、实践教学、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活化地理教学方法;合理把握教学内容增减,对教材做有效处理,满足学生学业发展需求;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构建学生思维结构的课堂过程性评价机制,更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最后,需要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引导,转变地理教学观念,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形成独特的课堂教学魅力从而转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态度,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从容面对新高考到来的各种变化。及时了解陕西省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结合地理新课标要求,发现高中地理教学应对新高考改革面临的挑战并借鉴试点地区改革经验提出对应的策略措施,为迎接新高考做前期准备,同时为落实新高考改革提供方案参考,保障高中地理教学改革适应新高考带来的变化。

二、高中地理新教材与信息化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中地理新教材与信息化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地理新旧教材课文系统比较分析及教学建议——以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地球表面形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材课文系统变化的原因
    (一)课程标准改变
    (二)服务对象变化
    (三)新高考改革的影响
二、新旧教材课文系统差异比较
    (一)课文内容差异比较
        1. 内容结构
        2. 内容组织与编排
    (二)课文表述形态差异比较
        1. 叙述式课文比较
        2. 活动式课文比较
    (三)新教材课文系统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变“教材”为“学材”,促进学习过程翻转
    (二)突出栏目教学优势,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积极整合资源,进行二次开发
    (三)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融合
四、结语

(2)新教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运用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教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运用的重要性
二、新教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运用的具体策略
    1.有效运用新教材,强化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2.将新教材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
    3.基于高中地理新教材,为学生开展生活化教学
    4.完善高中新教材教学的评价制度,树立学生参与课堂信心

(4)网络地图在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二、网络地图的发展
        三、网络地图教学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概述
        一、概念内涵
        二、构成要素
    第二节 网络地图概述
        一、概念内涵
        二、类型
        三、特点
    第三节 网络地图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情境认知理论
        三、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第四节 网络地图教学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符合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发展阶段及特点
        二、顺应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
第三章 高中地理课堂网络地图应用现状与地理空间认知能力调查
    第一节 调查目的与内容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内容设计
    第二节 调查实施与结果统计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实施情况
        三、调查结果统计
    第三节 现状评述与原因探析
        一、现状评述
        二、原因探析
第四章 基于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网络地图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
    第一节 网络地图教学设计原则
        一、聚焦学情,设计难度适宜、符合学生认知的原则
        二、围绕重点,紧扣教学目标、贴合教学主题的原则
        三、直观形象,突出重要特征、凝练关键信息的原则
    第二节 教学策略
        一、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教学策略
        二、地理空间构想能力教学策略
        三、地理空间推理计算能力教学策略
第五章 基于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网络地图教学流程与案例
    第一节 教学一般流程
    第二节 适用范围
    第三节 教学案例
        案例1 运用Celestia进行宇宙空间定位——以“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为例
        案例2 运用百度街景地图识别城市功能区——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例
        案例3 Google Earth在地理计算中的应用——以“昼夜交替和时差”为例
    第三节 案例分析与教学反馈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生网络地图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测试题(学生卷)
附录3 高中地理课堂中网络地图应用现状及对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调查(教师卷)
附录4 高中教师对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看法与课堂中网络地图应用现状访谈(教师卷)
附录5 调查问卷效度专家反馈表
附录6 关于教学案例的高中地理教师反馈意见调查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5)天津市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难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研究现状
    2.3 理论依据
3 逻辑起点: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表现指标
    3.1 分析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表现指标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
    3.2 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表现指标的界定
    3.3 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结构体系
4 天津市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调查与分析
    4.1 问卷设计
    4.2 天津市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分析
    4.3 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5 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策略
    5.1 教师层面:关注职前教育,提升意识,加强合作
    5.2 学校层面: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和前瞻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6)知识分类视角下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教学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课程改革
        二、教学设计
        三、地理教学设计
        四、人文地理知识分类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传播理论
        二、有效教学量化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四、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分类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问卷设计
        四、调查问卷的实施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调查结果
        二、问卷分析反映的问题
第四章 高中人文地理分类教学设计研究
    第一节 宏观设计:人教版地理2 教学设计研究
        一、把握课标为依据,精确设计“规范性”
        二、参照教材为载体,通晓设计“整体性”
        三、了解学生为基础,明晰设计“现实性”
        四、确定行程目的地,分明设计“方向性”
        五、搭建方法与桥梁,清晰设计“功能性”
        六、选择媒体与媒介,明确设计“先进性”
        七、铺好行动的路径,确保设计“落实性”
        八、检测效果真实性,保障设计“有效性”
    第二节 中观设计:章节教学设计研究
        一、《人口》章节知识分类与教学设计建议
        二、《乡村与城镇》章节知识分类与教学设计建议
        三、《产业区位因素》章节知识分类与教学设计建议
        四、《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节知识分类与教学设计建议
        五、《环境与发展》章节知识分类与教学设计建议
    第三节 微观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案例与实证研究
        一、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二、教学设计实证研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A 高中人文地理新旧教材目录
附录B 新课改背景下人文地理分类教学现状调查
附录C 《人口迁移》随堂测试题

(7)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的实践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和实践现状
        (一)国外研究和实践现状
        (二)国内研究和实践现状
        (三)混合教学模式研究评述
    三、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传统教学
        (二)信息化教学
        (三)混合教学模式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章 实施混合教学模式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一、实施混合教学模式的必然性
        (一)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教师提供更好教学服务的需要
        (三)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实施混合教学模式的可能性
        (一)教师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混合教学模式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三)混合教学模式实践的经验累积
        (四)心理的接受程度的提高
第三章 历史学科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分析—以河北鹿泉一中为例
    一、学校实施混合教学模式的背景
    二、历史学科混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
        (一)混合教学模式中线上设备及资源的选择和管理
        (二)基本原则的把握
        (三)具体教学环节的展开
    三、混合教学模式实施中展现的优势
        (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更为精准
        (二)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拓宽
        (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五)个性化的学习助理
        (六)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四、混合教学模式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平台和资源存在的问题
        (五)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一、实施混合教学模式遵循的基本准则
        (一)正视传统课堂教学的地位
        (二)正确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三)具体推广实施不应整齐划一
    二、混合教学模式实施中对各主体要求
        (一)对学校的要求
        (二)对学生的要求
        (三)对教师的建议与要求
        (四)对教学设计与开发者的要求
    三、混合教学模式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环节的初步设计
        (一)课前预习
        (二)课堂面授
        (三)课后提高
        (四)教学评价
    四、统编版“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混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课标要求
        (四)本节课的整体环节设计思路
        (五)教学过程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一年级历史混合教学现状调查
致谢

(8)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二、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五、研究思路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六、研究方法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能动性
        (二)实践性
        (三)真实性
        (四)发展性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学科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陕西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适应新高考改革热潮
        1.1.2 践行新课标改革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为落实高考改革提供方案参考
        1.2.2 为迎接新高考改革做前期准备
    1.3 研究现状
        1.3.1 不同省市新高考改革对地理教学的影响研究
        1.3.2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选考问题研究
        1.3.3 高中地理应对新高考改革的措施研究
        1.3.4 现阶段新高考综合改革的问题总结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概述
    2.1 新高考改革
    2.2 陕西改革政策
    2.3 理论基础
        2.3.1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2.3.2 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
        2.3.3 终身学习理论
第3章 陕西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方案设计
        3.1.1 调查目的和方法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内容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师生对于新高考的认识
        3.2.2 学校应对新高考的准备
        3.2.3 地理教师的教学情况
        3.2.4 学生的地理学习状态
第4章 陕西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挑战
    4.1 由选科走班衍生的弊端
        4.1.1 地理选科存在盲目性
        4.1.2 不满足地理教学走班条件
    4.2 落实新课标面临的问题
        4.2.1 教学目标偏离地理核心素养要求
        4.2.2 教学方法未贯彻地理课标新理念
        4.2.3 教学内容变动呈现延展性特点
        4.2.4 教学中未关注学生思维结构评价
    4.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第5章 陕西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建议措施
    5.1 完善教育资源配置保障选科走班条件
        5.1.1 定期组织师生培训教育
        5.1.2 .完善地理教学走班条件
    5.2 贯彻新课标理念优化地理教学设计
        5.2.1 把握地理核心素养目标设计一般步骤
        5.2.2 采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5.2.3 灵活运用“加减法”合理把握教学内容
        5.2.4 构建学生思维结构课堂过程性评价机制
    5.3 促进教师发展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B 调查问卷(地理教师版)
附录C 地理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D 老师访谈
致谢

四、高中地理新教材与信息化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地理新旧教材课文系统比较分析及教学建议——以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地球表面形态”为例[J]. 罗笑晴,谭长银. 中学教学参考, 2021(34)
  • [2]新教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运用的探究[J]. 王玉龙.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1(16)
  • [3]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养研究[D]. 林天寿. 佳木斯大学, 2021
  • [4]网络地图在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 田珺璐.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天津市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杨彤彤.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6]知识分类视角下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 崔丽慧.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7]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的实践与研究[D]. 田雪静.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8]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与必修地理1课程衔接研究[D]. 张含笑.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10]陕西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D]. 程娅.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标签:;  ;  ;  ;  ;  

高中地理新教材与信息化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