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视觉特征与商标英文翻译

CI视觉特征与商标英文翻译

一、CI视觉特征和商标英文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黄家英[1](2021)在《世界卫生组织疾病治疗管理指南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材料《世界卫生组织成人和青少年癌痛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管理指南》(WHO Guidelines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and Radio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 in Adults and Adolescents)是世界卫生组织于2019年1月正式推出的2018版癌痛指南。该指南主要是为癌症疼痛的管理提供循证医学指导,目标是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使其达到可以正常生活的状态。本报告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源语文本特点进行分析,并运用个案分析法,结合文本中的各种实例,分别从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重点探究医学类文本翻译的重难点。本次的翻译材料中涉及大量药品名称、缩略语以及其他医学术语翻译,笔者通过阅读相关平行文本,参考医学专业词典,遵循音译、直译等常用方法进行翻译,以期体现医学文本的权威性。在面对复杂的长难句时,则是通过顺译法、逆译法、分译法等翻译方法处理。而在语篇层面,主要斟酌相关衔接手段在报告中的运用,并通过调整语序结构使得篇章更加连贯。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翻译实践,在探讨医学文本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的同时,为相关医务工作者、公共卫生人员、方案管理人员等提供指导与借鉴意义。

马萍慧[2](2021)在《中韩商品名称对比研究》文中提出商品名称在现代社会不仅承担着把某一产品的特性或企业的形象传达给消费者的作用同时,也反向反映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变化现象等。从语言学角度来说,现代社会使用的所有语言现象都可以成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从这一点看,现代语言学的范围非常广,尤其是与大量消费行为相关的大众媒体语言活动的研究,可以说是新的研究领域。故而,商品名的研究不仅活跃于市场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同样也适用于语言学研究。中韩两国同属东方国家,无论是经贸往来还是文化交流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中韩两国商品名称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两国商品名称使用现状及特点。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调查中韩商品名称的词汇特点来对比分析中韩商品名称的异同。研究对象主要为中韩两国食品类和服饰类的商品名称。研究发现中韩两国商品名称在词源、构词和语义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词源方面,中国商品名称既善于使用包括方言在内的专有名词,也有正在大批量引用外来词的趋势;而韩国商品名称则大量使用外来词、汉字词,极少使用专有名词。在构词方面,中韩商品名称大多是由新词汇组成,在新词汇的组成方式上具有共同点。不同之处是韩国商品名称喜欢非统辞构成、拟声拟态词构成等;而中国商品名称大多采用统辞类构成,而且喜欢用叠词、同音词等。在语义方面,两国使用的变化方式基本相同,但由于两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社会环境及基本国情的不同,同样的语义变化形式在各自商品名称中的使用频率不尽相同。在修辞方面,两国都频繁使用直接表达的方法,但个别具体的修辞手法侧重度有所不同,中国偏爱双关、引用类传统表达手法,而韩国偏爱拟人,拟声拟态等比拟类表达手法。

杜营[3](2021)在《美国波普设计之“蒂基”模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国波普设计集设计与商业为一体。近年来,在“蒂基(Tiki)”元素为主题的波普设计中,蒂基的传播受到学者的关注,同时对设计实践具有借鉴价值。基于20世纪中后期美国的消费社会为背景,选择波普设计中的蒂基作品为研究对象,借助文化传播领域中的模因(Meme)理论,就蒂基模因传播所产生的复制、变异、应用为最终研究成果。以设计学研究范畴的波普理论为依托,借助传播学、建筑学、生物学、数学的相关理论,在文献阅读和国外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波普设计中蒂基模因的传播进行分析和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梳理和探索蒂基在美国平面、产品、建筑等设计领域的发展过程,分析美国大众文化中融入蒂基文化的设计模式,阐述蒂基模因的变异,探讨蒂基波普设计中的数理关系,揭示波普设计中模因传播区间的规律,解释蒂基模因中的几何之美。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历史考察法分析波普设计的历史背景和演进,运用系统整体观和个案研究法揭示蒂基模因的表征系统与传播区间规律,使用哲学思辩法,解释自然主义美学思潮下的蒂基几何之美,结合跨学科与定性研究法,进行蒂基波普的整合性研究。在研究内容上,第一章,阐述南太平洋风格的波普设计在美国兴起的缘由,介绍波利尼西亚蒂基向美国蒂基的演化,并揭示了波普设计中蒂基模因的表征系统和传播区间规律;第二章,分析蒂基平面的二维复制及辐射式传播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单位,并论述蒂基模因的抽象变异和应用;第三章,阐释蒂基产品的外观复制和链式传播机制,结合蒂基模因的重组变异分析其在波普产品设计中的演变;第四章,探索蒂基的空间复制和场式传播,在拓扑理论中分析场式效应的空间变异和演化;第五章,基于自然主义美学思潮下蒂基的文化表达,运用数理关系分析蒂基的黄金分割比例和根号矩形的模因。研究表明:第一,美国波普设计中蒂基符号的功能产生变异,从神圣转变为娱乐并形成了美国式的文化表达;第二,蒂基模因的区间规律,能够直观地解释蒂基模因的传播过程;第三,黄金矩形、黄金螺线、黄金三角形、根号矩形和根号二螺旋折线是蒂基波普几何之美的视觉形态和应用形态。因此,利用模因论来解释波普设计中的蒂基形象,探讨蒂基模因传播中的信息单位、构成元素、文化载体、波普符号,其理论意义在于为蒂基模因的传播区间建构理论基础,为波普设计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其实践价值在于将几何学中的数理关系运用到波普设计实践中,以期对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创作指导和一种新的评价标准。

宋哲琦[4](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认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刘绍勇[5](2020)在《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品牌因其在市场营销与传播方面的优势,正在跨越商业与产品领域广泛应用于众多生产与服务领域,很多品牌都通过视觉识别设计系统来体现自身的理念和个性,一个品牌的颜值则从视觉形象识别开始。视觉识别设计系统是品牌形象最直观的视觉表达形式,作为最广泛的视觉语言,它涵盖了品牌每一个与受众接触点的设计,为品牌形象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更宽阔、更立体的空间。因此,视觉识别设计已为品牌战略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它是展示品牌文化和传播品牌信息价值的最重要载体,在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对美学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市场,品牌的视觉识别设计所要谋求的不再是“认识”而是“认知”、“认可”,在审美营销条件下,美学在设计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美学的作用提升了视觉识别设计的表现力、识别力,能够让品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与受众完全沟通交流,并因此最大限度的获得竞争力与传播力。构建一套完美有效的视觉识别系统已成为一个品牌增加附加值,并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些年在我国,虽然视觉识别设计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对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研究则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积极倡导在营销与传播中进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品牌与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关系层面看,品牌与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是研究基础,视觉识别是研究对象,而设计美学是研究的视角。何为视觉识别设计美?视觉识别设计美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创造视觉识别设计的美,以及视觉识别设计美的如何应用?如何提高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在品牌塑造和传播信息价值方面的作用等等,是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必须研究的命题。绪论部分是对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并对相关概念作进一步解析和说明;第二章在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框架搭建上,着重从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构成、视觉识别设计的审美属性及其美学价值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回溯了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主要梳理艺术风格流派对视觉识别设计的影响,视觉识别设计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视觉识别设计发展的演进因素;第四章主要从视觉识别设计的审美基础要素入手,分别阐述了图形、色彩和文字等设计要素美以及规范美的表达;第五章着重探讨了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应用,概括总结出视觉识别设计审美的判断依据,提炼出原创与多维表现传达的个性美、系统性与灵活应用构筑的整体美、持久性和多元文化呈现的时代美等三方面的创新观点,并列举设计案例进行具体论述和解读。结论与展望部分对本文研究所得的成果观点以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设想做出说明。本文是笔者基于自身20多年的设计实践积累与感悟出发,以视觉识别设计与美学的关系为切入点,全方位探究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生成机制,提出具有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价值的命题。希望能为视觉识别设计找寻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为品牌形象建设及视觉识别设计带来新的思考。

郭羽佳[6](2020)在《西方品牌理论的本土化实践策略分析 ——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品牌成长的视角》文中指出市场是培育品牌的沃土。西方品牌在资本市场全球化扩张的过程中沿着物品意义的开掘和消费者关系建构的逻辑不断演进,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品牌理论知识谱系。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品牌成长的过程中,西方品牌理论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启蒙与智力支撑作用,中国本土品牌在西方品牌理论的影响下短短四十年内浓缩完成了西方品牌研究的上百年演进道路。其主要理论如塑造企业形象、创造产品溢价、聚焦定位细分市场和消费者关系建构的手段等等,在中国品牌实践的不同阶段中发挥了重要的理论导航作用。在西方品牌理论的启蒙引导下,中国企业自主运用商标、广告等品牌元素打造品牌,赢得市场优势。从产品质量研究到品牌形象识别和名牌战略,再到依托国家政策设计实现品牌的自主创新,中国企业的品牌经营和管理理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成熟,国内市场上由本土品牌主导的品牌格局逐渐形成,自主品牌开始向国际市场上扩展品牌影响力;国家品牌政策规划更加适应本土市场发展规律,政府宏观品牌设计与微观企业发展形成良好互动;学界对于品牌理论的研究上升为理论自觉,适配于中国市场的品牌理论研究更加深入;消费大众养成认牌购物习惯,品牌消费成为中国商品市场上的新风向标。经历四十年的品牌发展,中国的品牌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国家品牌集群相比,中国本土品牌仍存在巨大差距:本土品牌集群整体实力不强;国际影响力和品牌价值难获世界市场认可;品牌缺乏本土文化价值内核。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中国本土品牌实践缺乏对品牌本质规律的研究和对中国宏观市场供需变化规律下品牌建构的实践路径分析。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品牌发展不同阶段的归纳,深入分析西方品牌理论在品牌建设本土化实践中的具体策略,反思西方品牌理论影响下中国本土化品牌实践过程中的价值和不足,提出建议以期助力于当下的品牌建设。

朱程红[7](2020)在《基于格式塔场论的品牌标志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品牌国际化已成为品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品牌标志是品牌国际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体现品牌精神的核心部分。品牌标志尺寸虽小,其设计却需遵循特殊的规律并考虑消费者心理,无论是企业还是设计师都必须关注品牌标志在受众与品牌关系中的角色与地位。为使品牌标志在品牌国际化传播中发挥最大作用,本文在基于格式塔场论的基础上,结合设计学、心理学、品牌学等相关理论,尝试解释品牌标志设计规律,提出品牌标志设计策略,帮助企业及设计师通过标志设计准确高效地触及受众的思想和需求,搭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沟通的桥梁。首先,本文对格式塔心理学及场论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认为物理场、心理场、视觉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在受众与标志的互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标志的物质载体、传播媒介及形式要素是标志物理场的主要影响因素;心理场中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以及消费需求通过改变受众对标志内容的解读而影响标志设计规律;视觉场中简化、平衡、完形是视知觉先天具有的功能,通过对标志的视觉认知过程发生作用而影响标志设计规律。其次,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对2019年世界500强品牌标志的物理场进行统计与分析,表明其标志设计的差异性主要受心理场的影响,标志设计的共性规律主要受视觉场的影响。最后,本文在基于格式塔场论的品牌标志设计研究的基础上,从物理场、心理场和视觉场三个角度提出品牌标志设计策略,并在该策略指导下进行了跨国品牌——国家电网的标志设计实践。

李荣荣[8](2020)在《圆润和尖锐字体对消费者感知和态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在广告视觉设计中,文字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视觉设计元素。借助文字,企业可以传递给消费者独特的营销信息。而字体则是文字的一种表意符号,它影响着文字的视觉效果,是把文字蕴含的信息精准地传达给消费者的重要媒介物。本文发现,在品牌标识、广告设计、商品包装乃至说明文字的字体设计中,企业使用的字体各有不同,有的字体看起来比较圆润饱满,有的则比较尖锐锋利。不同的字体会产生不同的消费者感知,进而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回顾已有的研究,本文发现营销学者已经从手写体与印刷体、英文字体的大写与小写形式等多个字体相关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营销实践中,除了手写体与印刷体、大写与小写形式方面的差异,字体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在形状上的差异,有的字体看起来比较圆润而有的字体看起来比较尖锐。遗憾的是,现有研究并未将传递沟通信号的文字与形状进行有机地结合,因此,不同形状的字体究竟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感知与品牌态度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从消费者感知视角出发,将圆润字体与尖锐字体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字体类型对消费者感知的差异影响及其中介机制。本文对形状、友好与霸气、自治程度以及婴儿图示和强势等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回顾。通过回顾文献,本文发现圆润与和谐性、友好性相关,而尖锐与个性化、坚韧性、力量感和男子气概相关,蕴含在字体中的这一形状视觉刺激因素会传达到消费者对广告或品牌的感知中,形成不同的消费者感知。同时,消费者当前的目标会影响最终的品牌态度,自治程度较低的消费者更注重表达归属与一致的目标,而自治程度较高的消费者更注重表达自我与个性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将自治程度作为调节变量,探讨自治程度在字体类型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两个预实验和三个正式实验揭示了字体类型(圆润VS.尖锐)对消费者感知和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尖锐字体,圆润字体让消费者感觉更加友好;相对于圆润字体,尖锐字体让消费者感觉更加霸气。2)圆润字体通过影响消费者对字体的可爱感知进而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友好感知,尖锐字体通过影响消费者对字体的强势感知进而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霸气感知。3)自治程度在字体类型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对自治程度高的消费者来说,尖锐字体(VS.圆润字体)能获得更高的品牌态度,对自治程度低的消费者来说,圆润字体(VS.尖锐字体)能获得更高的品牌态度。本文完善了字体对消费者影响的相关研究,丰富了字体、形状以及品牌等领域的研究,同时为企业营销中的字体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岳翃[9](2020)在《中文黑体字构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基于东西方文化融合视域下,对中文黑体字视觉识别因素、方法、规律进行的探讨、归纳和总结,亦是对中文黑体字构型的历史与应用性研究。论文首先讨论了中文黑体字形成的历史条件。以对西文无衬线字体与日本哥特体的构型源起与演化过程的相关研究作为起点,着重分析了近代工业社会产生无衬线体外形特征的历史原因和它为中文黑体字构型的发生形成的基础铺垫,同时论证了清末民初是我国中文黑体字构型探索与构建的开启时代。梳理分析了中文黑体字由日本哥特体设计风格移植到汉字的金属活字印刷中,并逐步从标题字体发展成为正文阅读字体的演化过程。讨论了中文黑体字发轫之初的时代背景、技术条件与审美观念,揭示了我国印刷字体构型滞后的原因和亟待解决的历史问题。同时,提出了在不同中文字体技术与传播媒介的背景下,中文黑体字的设计实践在审美观念和社会文化语境变迁下的新思考。文章又讨论了中文黑体字构型在演变过程中并存的两条线索——即显性线索与隐形线索。显性线索是指科学技术变革为字体设计及整个字体行业变化,而隐形线索是指汉字中审美意趣、艺术流派等内在导向性对字体设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本土化因素对字体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微调与修正,以及对多种黑体字衍生样式产生的助推,进一步强调了我国传统书法意趣中的人文情怀。文章继而深入讨论了本文的论述重点——中文黑体字构型的量化研究。通过对黑体字的量化参考,以时间为序,将中文黑体字四个时期的代表性构型:金属铅活字、印刷字体、屏显字体、参数化字体作为分析对象,采取图像学研究方法,从字面率、字体灰度、中宫位置、重心位置、阅读速度等方面的具体数值入手进行量化计算与对比分析,通过客观量化总结出黑体字构型的主要特点和构形法则。最后的结论部分对前几章所论述的中文黑体字产的必要条件、技术沿革和文本阅读审美范式的嬗变,以及对量化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并从中提炼出中文黑体字对于我国艺术设计的核心价值和意义等。目的是通过对中文黑体字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希望能借助中文黑体字这一具有典型新的设计案例,形成有利于指导我国艺术设计发展的经验和建议。

闵洁[10](2019)在《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传统文化资源作用于品牌的构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与经典传统符号的分析,结合品牌理论、文化观念、审美活动以及社会、经济、时代发展状况等因素,对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品牌背景、概念、特征进行梳理与归纳。阐述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激活“品牌构建”的主要路径,并结合传统文化品牌案例来研究品牌构建的类型特征与营销应用,期望对丰富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方向有所助益。在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量西方品牌充斥于市场,但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中国本土品牌明显不足。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型与变革,数字媒体与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多元文化思潮交融与互动的局面加剧,这迫切需要深入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的价值内涵,以此来激活中国品牌的内在基因。目前,面对构建具有中国本土品牌的路径研究相对缺乏的现状,本文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梳理传统文化的脉络与分类、运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品牌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尝试以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为本文研究的立足点,对于我国当下品牌的构建与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路径,继而从宏观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我国商业市场环境的良性发展。其次,以传统文化品牌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品牌构建”,不断适应市场和消费趋势,形成产品与服务组合特色,并且伴随着城市商业文明互利共生加以思考。最后,立于品牌完整价值体系的立场,以系统的、深层次的视角来解析传统文化资源与品牌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传统文化创新不仅在品牌的视觉设计上,而且需要贯彻到品牌的整体塑造与管理上,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运用品牌构建路径把传统文化精神与文化符号进行重新演绎,并通过跨媒体的网络营销传播,以达到传统文化资源激活中国品牌的塑造,这对于促进我国本土品牌的建设与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章绪论对如何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发展提出了相关问题,通过阐述研究背景、依据、意义和范畴,对传统文化资源作用于品牌的观点做了初步分析。第二章分别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的资源分类,以及对中国品牌塑造的影响,阐述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资源与品牌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传统文化资源支撑品牌构建的意义。第三章概述了中国经典文化符号作为传统文化资源的集中表现,从其特征的角度分类并举例加以解析,对文化符号在品牌应用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其在中国品牌形象建设上的现代性考量。第四章主要探讨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激活品牌的构建。从其构成条件、路径步骤,到促进“品牌构建”的两大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了品牌策划者与设计者要准确表达传统文化,既不能一成不变的复制,也不能曲解与盲目改动,而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成分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性开发。特别在品牌构建的三大步骤中,将传统文化通过文化灌注的方式融入品牌,使其与现代的、世界性语言进行转换与再创新,尝试探寻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品牌发展的新路径。第五章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阐述了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四大类型特征:文化思想特征、时代更新特征、传统文化识别特征、传奇功效特征,进一步规范品牌的优化与重塑的方法。第六章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叠的语境下,对品牌构建和文化再造市场营销策略进行解读,探究动态跨媒体营销策略对传统文化品牌发展带来的启示,以及品牌的管理与维护,从而达到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品牌发展。

二、CI视觉特征和商标英文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I视觉特征和商标英文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1)世界卫生组织疾病治疗管理指南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翻译项目简介
    1.2 翻译项目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实践报告结构
第二章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分析源语文本
        2.1.2 参阅平行文本
        2.1.3 制作术语表
    2.2 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2.2.1 医学术语的翻译
        2.2.2 长难句的翻译
        2.2.3 语篇的翻译
    2.3 译后工作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词汇层面
        3.1.1 疾病、症状名称
        3.1.2 药品名称
        3.1.3 医药商标名称
        3.1.4 缩略语
    3.2 句法层面
        3.2.1 顺序译法
        3.2.2 逆序译法
        3.2.3 分句译法
    3.3 语篇层面
        3.3.1 语篇的衔接
        3.3.2 语篇的连贯
第四章 总结
    4.1 主要收获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术语表
附录2 表2 与表3 中英对照
附录3 中英对照文本
致谢

(2)中韩商品名称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商品名称理论背景研究
    第一节 商品名称的概念
    第二节 商品名称的特点以及功能
        一、语言形式的独特性
        二、强烈的说明性
        三、词汇的多义性和商业性
    第三节 商品名称的原则
第二章 中韩商品名称词汇对比
    第一节 中韩商品名称词源分析
        一、中国商品名称不同词源成分及构成
        二、韩国商品名称不同词源成分及构成
        三、中韩商品名称词源的异同点
    第二节 中韩商品名称形态结构对比
        一、中国商品名称构词类型及构成
        二、韩国商品名称构词类型及构成
        三、中韩商品名称形态构成的异同点
第三章 中韩商品名称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中韩商品名称的语义扩大现象
    第二节 中韩商品名称的其他语义变化现象
    第三节 中韩商品名称的语义变化原因分析
第四章 中韩商品名称修辞格对比
    第一节 中国商品名称的修辞表达特点
    第二节 韩国商品名称的修辞表达特点
    第三节 中韩商品名称的修辞表达的异同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附录 (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美国波普设计之“蒂基”模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的界定
    二、波普设计中研究蒂基的意义
    三、波普设计中蒂基模因的研究现状
    四、问题的提出与本文的研究
第一章 美国波普设计中蒂基模因的形成
    第一节 大众文化中的波普设计
        一、美国的大众文化
        二、美国的波普设计
    第二节 南太平洋文化与美国波普设计
        一、南太平洋文化在美国的兴起
        二、南太平洋题材融入美国波普设计
    第三节 南太平洋蒂基模因的形成
        一、波利尼西亚的蒂基雕刻
        二、蒂基模因的形成
    第四节 美国蒂基模因的文化表达
        一、美国蒂基产生的背景
        二、美国蒂基波普的形成
        三、美国蒂基模因的表征
        四、美国蒂基文化的载体
    第五节 模因区间在蒂基波普中的普适性
        一、蒂基模因的传播区间
        二、蒂基模因理论的普适性
    小结
第二章 波普平面中蒂基模因的演化
    第一节 波普平面的蒂基模因传播
        一、蒂基平面的二维复制
        二、蒂基模因的辐射式传播
    第二节 蒂基模因的抽象变异
        一、蒂基信息单位的形成
        二、信息输出的抽象变异
        三、蒂基抽象变异的特征
    第三节 蒂基模因在波普平面中的应用
        一、蒂基广告设计
        二、蒂基菜单设计
        三、蒂基火柴盒设计
        四、蒂基明信片设计
    小结
第三章 波普产品中蒂基模因的演化
    第一节 波普产品的蒂基模因传播
        一、蒂基产品的外观复制
        二、蒂基模因的链式传播
    第二节 蒂基模因的重组变异
        一、整体嵌入式重组
        二、部分嵌入式重组
        三、图案嵌入式重组
    第三节 蒂基模因在波普产品中的应用
        一、多元模因的蒂基产品
        二、多形态的蒂基产品
        三、蒂基产品的品牌效应
    小结
第四章 波普建筑中蒂基模因的演化
    第一节 波普建筑的蒂基模因传播
        一、蒂基建筑的空间复制
        二、蒂基空间的场式传播
    第二节 蒂基模因的拓扑变异
        一、建筑拓扑的引入
        二、蒂基场的效应与拓扑变异
    第三节 蒂基模因在波普建筑中的应用
        一、品牌柱的视觉认知
        二、蒂基建筑的视觉表达
        三、蒂基门的视觉显现
        四、室内空间的视觉渲染
    小结
第五章 蒂基波普的审美及数理模因
    第一节 自然主义美学思潮影响下的蒂基
        一、自然主义美学思潮下的波普审美
        二、基于“超真实”分析蒂基模因
        三、基于“超美学”分析蒂基模因
    第二节 蒂基波普的黄金分割模因
        一、数理的模因传播区间
        二、黄金矩形与蒂基模因
        三、黄金螺线与蒂基模因
        四、黄金三角形与蒂基模因
    第三节 蒂基波普的根号矩形模因
        一、根号二矩形与蒂基模因
        二、根号二螺旋折线与蒂基模因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插图和附表清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5)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进路及方法
    1.4 概念辨析
        1.4.1 品牌形象
        1.4.2 视觉识别设计
        1.4.3 区别与联系
第2章 视觉识别设计美学框架
    2.1 视觉识别设计美学构成
        2.1.1 学科归属及定义
        2.1.2 理论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1.3 历史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1.4 实践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2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属性
        2.2.1 信息传达的功能美
        2.2.2 感知效应的形式美
        2.2.3 媒介感官的体验美
    2.3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价值
        2.3.1 经营价值
        2.3.2 消费价值
        2.3.3 传播价值
第3章 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与演进
    3.1 艺术流派与设计风格的变迁
        3.1.1 现代艺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3.1.2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3.1.3 纽约平面设计派
        3.1.4 后现代主义风格
    3.2 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渊源
        3.2.1 欧美视觉识别设计史述
        3.2.2 日本CI设计模式的形成
        3.2.3 中国视觉识别设计历史与现状
    3.3 视觉识别设计的演进要素
        3.3.1 技术进步与媒介变革
        3.3.2 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
        3.3.3 风格与审美观念更迭
第4章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基础要素
    4.1 视觉识别设计的开发
        4.1.1 视觉识别设计目的
        4.1.2 品牌形象与视觉识别构成
        4.1.3 设计概念的设定
    4.2 视觉识别设计的要素美
        4.2.1 图形的视觉语言美
        4.2.2 色彩的情感认知美
        4.2.3 文字的视觉表征美
    4.3 视觉识别设计的规范美
        4.3.1 形态缜密与多样美
        4.3.2 要素组合秩序之美
        4.3.3 标准化应用与管理
第5章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判断基准
    5.1 原创性与多维表现传达个性美
        5.1.1 追求创新精神
        5.1.2 差异化的体现
        5.1.3 多维视觉表达
    5.2 系统性与灵活应用构筑整体美
        5.2.1 系统构成的整体性
        5.2.2 系统化思维与整体设计
        5.2.3 适用性的表达
        5.2.4 灵活应用与多样统一
    5.3 持久性与多元文化体现时代美
        5.3.1 时尚性与持久性
        5.3.2 设计提升与更新
        5.3.3 多元文化的交融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西方品牌理论的本土化实践策略分析 ——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品牌成长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西方品牌理论的生成发展
第二章 西方品牌理论的本土化迁移和理论自觉
    2.1 西方品牌理论的本土化迁移
    2.2 中国品牌的理论自觉和创新
第三章 西方品牌理论的中国本土化实践策略
    3.1 品牌初识(1978-1992):建立企业形象识别,形成品牌特征
    3.2 “名牌”战略(1993-2001):广告成就名牌,占领并撬动市场
    3.3 品牌资产管理(2001-2013):注重品牌的内涵化建设
    3.4 国家品牌战略(2013-2019):以定位建立彼此的认同与关系
第四章 西方品牌理论之于中国品牌实践的反思
    4.1 西方品牌理论借鉴中的价值
        4.1.1 重生产力和产品质量研究,品牌创新力提升
        4.1.2 自主品牌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
        4.1.3 企业形象塑造和广告宣传,入主消费者心智
        4.1.4 国家层面的宏观品牌建构,形成品牌集聚
    4.2 西方品牌理论借鉴中的不足
        4.2.1 品牌战略杂糅,失去聚焦方向
        4.2.2 品牌故事认同度不够,国家品牌影响力有限
        4.2.3 品牌宣传层面的激进与市场实践层面的滞后
        4.2.4 盲目海外并购自主品牌面临安全风险
第五章 西方品牌理论对中国品牌实践的启示
    5.1 聚焦三品战略,形成品牌高价优势
    5.2 深入挖掘品牌内涵,建构品牌忠诚度
    5.3 开展“互联网+”数字营销,实现品牌年轻化转型
    5.4 搭国家政策便车,融合全球化道路和区域化发展
    5.5 国家顶层品牌设计推广中国品牌故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基于格式塔场论的品牌标志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评述
        1.2.1 格式塔心理学及场论
        1.2.2 品牌标志设计研究
        1.2.3 小结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格式塔“场”的基本理论
    2.1 格式塔与场
    2.2 “场”的基本构成
        2.2.1 物理场
        2.2.2 心理场
        2.2.3 视觉场
第三章 品牌标志概述
    3.1 品牌标志的概念
    3.2 品牌标志的发展沿革
    3.3 品牌标志的常见形式
    3.4 品牌标志的作用
第四章 品牌标志设计中“场”的理论
    4.1 品牌标志物理场的构成
        4.1.1 物质载体与传播媒介
        4.1.2 标志设计的形式要素
    4.2 品牌标志心理场的构成
        4.2.1 文化背景
        4.2.2 生活经验
        4.2.3 消费需求
    4.3 品牌标志视觉场的规律
        4.3.1 对简化的偏爱
        4.3.2 对平衡的需要
        4.3.3 在完形中显示意义
第五章 基于格式塔“场”论的世界500强标志内容分析
    5.1 内容分析法及样本来源概述
    5.2 世界500强标志设计要素分析
        5.2.1 图形分析
        5.2.2 文字及字体分析
        5.2.3 色彩分析
        5.2.4 小结
    5.3 世界500强标志完型法则运用分析
        5.3.1 图底关系分析
        5.3.2 近似原理运用分析
        5.3.3 闭合补充原理运用分析
        5.3.4 小结
    5.4 经典个案分析
        5.4.1 IBM标志分析
        5.4.2 中国石油标志分析
第六章 基于格式塔场论的品牌标志设计策略
    6.1 把握物理场中标志设计元素的表现性
        6.1.1 紧密契合品牌定位策略
        6.1.2 充分考虑传播媒介属性
    6.2 构建符合受众心理场的品牌标志内涵
        6.2.1 深化调研把握消费者心理
        6.2.2 正确处理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
    6.3 设计符合受众视觉场的品牌标志形式
        6.3.1 注重标志形式美感表达
        6.3.2 提升标志视觉传达效率
第七章 品牌标志设计实践——以国家电网标志为例
    7.1 品牌简介
    7.2 设计思路
    7.3 标志VI方案
        7.3.1 标志的使用规范
        7.3.2 辅助图形及其应用
        7.3.3 载体应用及展示
第八章 结语
    8.1 研究总结
    8.2 创新点
    8.3 后续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8)圆润和尖锐字体对消费者感知和态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创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字体
        一、字体的重要性
        二、字体设计相关研究
    第二节 圆润与尖锐
        一、圆润与尖锐形状的联想
        二、圆润字体与尖锐字体
    第三节 消费者感知:友好与霸气
        一、友好
        二、霸气
        三、友好与霸气的对立
    第四节 中介变量:可爱与强势
        一、可爱
        二、强势
    第五节 调节变量:自治程度
        一、自治程度的概念
        二、自治程度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
    第一节 研究假设
        一、字体类型与消费者感知
        二、可爱的中介作用
        三、强势的中介作用
        四、自治程度的调节作用
    第二节 研究模型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检验
    第一节 实验概览
    第二节 预实验
        一、预实验一
        二、预实验二
    第三节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计
        三、变量测量
        四、数据分析
        五、实验小结
    第四节 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计
        三、变量测量
        四、数据分析
        五、实验总结
    第五节 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计
        三、变量测量
        四、数据分析
        五、实验总结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一、理论贡献
        二、管理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中文黑体字构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五节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六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西文无衬线字体与日本哥特体的源起与演变
    第一节 西文无衬线字体的源起
        一、石碑文学说
        二、哥特体学说
    第二节 西文无衬线字体的发展
        一、机械化生产与卡斯隆的设计
        二、德国铸字公司与怪诞体
        三、拜尔与通用字体
        四、包豪斯与模块化字体
    第三节 日本哥特体的起源
        一、美华书馆和中文字模的开发
        二、东京筑地文字制造研究所与日本哥特体的开发
        三、修文书局与商务印书馆
        四、金港堂印刷所与商务印书馆
第二章 中文黑体字构型的沿革
    第一节 中文黑体字的过渡时期(1912-1949)
        一、西式铅字活版印刷技术与黑体字的开发
        二、中文黑体字设计的萌芽期
    第二节 中文黑体字的革新时期(1949-1978)
        一、印刷字体审美范式的形成
        二、上海活字字体研究室的成立
    第三节 中文黑体字的繁荣时期(1978-今)
        一、计算机时代的黑体字
        二、互联网时代的黑体字
第三章 影响中文黑体字构型的因素
    第一节 影响黑体字构型的外部因素
        一、图案文字和日本装饰风格
        二、装饰艺术风格
        三、风格派、包豪斯和构成主义
        四、瑞士平面设计风格
    第二节 影响黑体字的内部因素
        一、传统书法的审美意趣
        二、碑学与黑体字设计的民族性构建
        三、传统装饰图案
    第三节 影响黑体字构型的技术沿革
        一、 中文印刷字体的初期探索——铅字印刷
        二、中文排印技术的更迭——照相排版
        三、数字字体的设计开端——点阵字体
        四、数字字体的设计拓展——屏显字体技术
        五、数字字体的设计展望——参数化字体
第四章 中文黑体字构型的量化研究
    第一节 黑体字的字样来源及具体文字
        一、字样的来源
        二、字体的选择标准及具体文字
    第二节 黑体字样的测试与分析
        一、字面率测试
        二、字体灰度测试
        三、横竖比
        四、重心位置
        五、中宫位置
        六、阅读速度分析
        七、黑体字测试小结
第五章 中文黑体字的核心价值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中文黑体字的历史积淀——人文与技术的交融
    第二节 中文黑体字的核心价值——实用与审美
        一、兼具信息阅读和图形审美的综合载体
        二、联结西方文化和东方传统的视觉符号
        三、代表工业文明和本土设计的中国制造
        四、象征灵感活力和广阔空间的未来字体
    第三节 中文黑体字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一、无衬线字体的中西交互融合
        二、可变量字体的应用范围扩大
        三、中文黑体字的技术根基——从技术在场转向文脉重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传统文化与品牌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资源
        一、传统文化资源的分类
        二、传统文化与品牌的关系
    第三节 传统文化资源支撑品牌构建的基础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中国文化根植入品牌的基因
第二章 传统文化资源的符号转换特征
    第一节 经典中国文化符号概述
        一、符号的概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概念
    第二节 经典中国文化符号的解析
        一、中国文化符号的资源类型
        二、中国文化符号的特征分类
    第三节 传统文化符号在品牌上的应用方式
        一、传统文化符号的常见运用形式
        二、传统文化符号在品牌上的误用
        三、传统与现代在品牌战略中的考量
第三章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路径
    第一节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条件
        一、品牌构建中的文化意识构成
        二、品牌构建中的趋向
    第二节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路径
        一、文化精神提炼
        二、文化灌注方法
        三、文化形象成形
        四、文化传播演绎
    第三节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传统文化思想的契合性
        二、传统文化品牌的精神共鸣性
第四章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特征
    第一节 品牌构建的文化思想特征
        一、文化价值评估
        二、文化思想创造价值
    第二节 品牌构建的时代更新特征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
        二、结合时代潮流理念
        三、品牌的生命再造
    第三节 品牌构建的传统文化识别特征
        一、发掘历史遗产
        二、传统文化视觉识别
    第四节 品牌构建的传奇功效特征
        一、传奇品质保证
        二、传奇延伸价值
        三、品牌的资产组合
第五章 传统文化品牌的营销拓展与管理
    第一节 传统文化品牌的市场营销
        一、文化再造市场营销策略
        二、品牌的本土化与全球化
    第二节 文化在跨媒体传播策略中的运用
        一、跨媒体营销策略
        二、文化与技术的互动
        三、品牌的跨媒体营销策略
    第三节 传统文化品牌的管理
        一、管理与释放文化理念
        二、传统文化品牌的管理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创作)成果

四、CI视觉特征和商标英文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 [1]世界卫生组织疾病治疗管理指南汉译实践报告[D]. 黄家英.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中韩商品名称对比研究[D]. 马萍慧.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美国波普设计之“蒂基”模因研究[D]. 杜营.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09)
  • [4]《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5]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D]. 刘绍勇. 吉林大学, 2020(08)
  • [6]西方品牌理论的本土化实践策略分析 ——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品牌成长的视角[D]. 郭羽佳. 山西大学, 2020(01)
  • [7]基于格式塔场论的品牌标志设计研究[D]. 朱程红.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8]圆润和尖锐字体对消费者感知和态度的影响[D]. 李荣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9]中文黑体字构型研究[D]. 岳翃.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12)
  • [10]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研究[D]. 闵洁. 上海戏剧学院, 2019(10)

标签:;  ;  ;  ;  ;  

CI视觉特征与商标英文翻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